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望岳》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杜甫的文学常识;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
2、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诗歌,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意蕴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国家的名胜古迹可是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当属“五岳”最有名,正如“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明确:泰山二、简介作者1、解题:“望“是远远地看,“岳”是指高大的山,本文指泰山。
2、简介作者: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3、简介写作背景:杜甫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
进入青年时代后,诗人又开始漫游四方。
他经过淮阴、扬州、渡过长江,先后游览了金陵、姑苏等地, 在这次长达四年的漫游中,杜甫不但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加深了认识,而且对祖国的灿烂文化加深了理解。
忘情于山水之间,诗人豪迈的胸襟得到释放,锐意进取之心充盈着他的诗歌。
书上这首诗即东岳泰山,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三,学习诗词欣赏的方法:❖、吟读——体会诗歌节奏❖、译读——理解诗词内容❖、品读——领悟深沉情思(一)吟读——体会诗歌节奏读诗形式:全班齐读、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全诗。
(二)译读——理解诗词内容翻译字词,扩展词句。
以诗译诗,力求押韵。
学生活动:1、读课下注释2、自己试译①、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②、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品读——领悟深沉情思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品读穿越千年之望岳情怀《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诗歌节奏,朗读诗歌。
2、能借助想象,品赏诗句,描述诗中景象,感受诗人情怀。
3、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豪情壮志。
教学重点:读准诗歌节奏,朗读诗歌,能借助想象,品赏诗句,描述诗中景象。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情怀,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进取豪情壮志。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他,是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璀璨的巨星,我们品读他安史之乱后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随青年时期的杜甫去品读穿越千年的望岳情怀。
二、了解杜甫,走近杜甫1、学生介绍杜甫2、短视频,全面了解杜甫三、浅吟低唱,节奏美1、正字音:岱(dài)宗、夫(fú)如何、青未了(liǎo)、决眦(zì)2、学生自主尝试朗读3、展示读四、细品慢酌,思写法1、朗读中辨不同:结合诗中具体词句判断杜甫望泰山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男生读、女生读、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齐读。
3、结合具体词句判断望泰山的远近等不同角度。
五、涵泳想象,赏情怀这首诗的注释全面,基于这样实际,布置了学生能自主预习的作业1、结合注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杜甫望见的泰山景象。
2、优秀预习作业展示3、教师引导:沉潜诗句,抓住具体词句,品读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从……词句中,我们读到……的泰山?4、小组展示5、望着眼前巍峨、秀丽的泰山,诗人不由的产生怎样的情感?6、带着赞爱之情朗读。
7、杜甫望着眼前的壮丽景象,产生了怎样的愿望?(原句回答)8、假如你现在是望岳时的杜甫,你的心里会怎样想?(50字左右)9、借助历史背景,更好的领略杜甫那时的情怀。
10、你从中看到了一位……的杜甫?11、读出诗歌情怀美:听配乐朗诵、自主尝试朗读、学生展示、学生领读、齐读六、情感熏陶、触心灵经典传承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有追求的情怀美触动我们的心灵,杜甫正是因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才能成为后人敬仰的伟大诗人,放眼历史长河,有追求的人不断涌现,我们读读他们留下的名句。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6.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怎么理解?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从江南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尽管他当时已得到崔尚、魏启心等名士的赏识,才学可以同班固、扬雄媲美,但由于试卷不合考官的心意,结果落第了。不过诗人年轻气盛,对此并不在乎,于是外出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望岳》就作于这一时期。作者在看到泰山的威武雄壮,顿时觉得‘落第’的苦闷得到缓解。更是借此泰山之巍峨,明自己的凌云壮志。
三、交流探究
活动二、读出画面
1、诗人“望”见了怎样的景色?
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写景的诗句。
齐鲁青未了:那一脉苍莽的青色,蓊蓊郁郁地,绵延在齐鲁大地上,望也望不到边际。
小知识:律诗每两句为一联,1、2两句叫首联,3、4两句叫颔联,
《望岳》教案设计模板5篇
《望岳》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岳》。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望岳》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本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畏惧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习本诗,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杜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创造风格和杜甫宽广的心胸和凌云的壮志,体会杜诗的高妙。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从小就背诵诗歌,但是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还稍显不足。
她们已经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对杜甫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多数学生只听过,没有亲眼见过泰山,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世界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因为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能够理解这首诗歌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分析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背诵诗歌。
2.通过赏析诗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解读思想感情的能力。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美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同小组讨论和朗读,重点解读“望”。
难点:领略泰山雄奇的景色,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情境体验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堂好课,必然有一个漂亮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我将以“泰山”为切入点,从诗歌入手,吊起学生的胃口。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的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阅读,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6.增强社会责任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节奏感培养:通过正确朗读《望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讲解诗歌主旨时,我尽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学生表示,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意境,他们仍然觉得难以把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诗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图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的经历?”这个经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壮志豪情。
-诗歌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20课《望岳》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5单元第20课《望岳》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朗读与解析: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望岳》全诗,理解诗中描绘的泰山景观,掌握生字词,如:岱宗、岳阳、造化等。
2.诗人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唐代诗人杜甫及其创作《望岳》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作的历史背景。
在课程结束后,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除歌朗诵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诗歌意境分析:解析《望岳》中所表达的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探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深层含义。
4.修辞手法学习: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5.课堂讨论与实践:组织学生就《望岳》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尝试仿写类似的诗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如:默写《望岳》全诗,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等。
-在诗人背景与时代背景方面,强调杜甫作为唐代诗人的地位,及其在安史之乱后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在诗歌意境与情感表达方面,详细解释“凌绝顶”与“众山小”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人通过自然景观表达的个人抱负。
-在修辞手法分析方面,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为例,讲解“造化钟神秀”中的拟人手法,以及“阴阳割昏晓”中的比喻手法。
难点举例与解释:
-在深层意境理解方面,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字面意义上升到抽象层次的思考,例如,通过讨论“凌绝顶”背后的志向与人生哲理。
-在修辞手法识别与应用方面,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增强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含有与不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其差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课标分析】从课程性质上来看,本节课内容涉及东岳泰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
这首诗借景抒情,既让人感受到泰山的壮阔秀丽又让人丰富情感、开阔胸怀,欲立壮志;杜甫的古诗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诵优秀诗篇是每个学生必备的素养,;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人文性。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诗词中的一首,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借景物描写寄寓情思,抒发情感。
这首诗歌描述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生会从中受到情感的浸润和思想的启迪,并继续领悟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学期的课程,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但目前学生正在进行上学期的学习。
他们在之前学习过关于杜甫的诗歌,初步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在朗诵诗歌、赏析诗文方面还需要加强。
他们存在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积极主动等心理特征,但是,他们也存在着实际登高的经验缺失等特点。
学生读懂一首诗不难,难的是学会怎样去表达,去应用,实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初中学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塑造的时期,所以语文课的教化功能也要渗透在教学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欣赏古诗的能力;(3)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中,学会对知识的迁移,掌握怎样朗读诗歌,怎样借景抒情,理解情感来自于生活、万物之美立足于观察,培养自己的壮志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热爱祖国山河,陶冶美的情操。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
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音频、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感受他笔下泰山的雄姿及诗人寄寓的情感。
1.解题《望岳》“望”是看,“岳”是山,这里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
2.深入了解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诗作《绝句》《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a、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重点: a、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b、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教学难点:诗中哲理的理解;基础知识: a、作者生平; b、泰山的有关知识; c、字音、字形;教学方法:朗读法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名胜甚多。
单说山,就有很多,你们去过或者听说过哪些呢?在群山之中,最有名是哪些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讲授新课: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杜甫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位诗人,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
屏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
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
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
缺乏感情。
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
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
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
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7)
《望岳》教课方案一、教课目标:1、泰山宏伟奇特的风景。
2、感悟诗人蓬勃的生机和远大的志向。
3、研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受之间的关系。
二、教课要点:1、领会泰山宏伟奇特的风景2、感悟诗人蓬勃的生机和远大的志向三、教课难点:理解诗中真理和境界;四、教课对象:八年级学生五、教课课时:一课时六、教课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此次放假过的高兴么?那么像这类短假的话我们只好在家里玩,假如是长假你们想不想去旅行啊?提及旅行,我们国家的名胜遗迹但是不计其数。
单说山,就有好多,但在群山之中,什么最闻名气啊?正如“五岳回来不看山” 。
“五岳”!五岳: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五岳之首是哪座山?——泰山2、介绍“泰山” ,“泰山” 有“天下第一山”之美名,又称东岳,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惊的十大名山之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自然景观宏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浸透和衬着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有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神仙桥、五医生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泰山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数千年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来泰山封禅。
3、泰山这样漂亮,有位诗人写了首诗赞叹它,这首诗叫做——《望岳》。
(二)讲解新课:我们一同来看标题,看,望分两种,一种眺望,一种近看;岳:在这篇里指泰山,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望岳》共三首,还有两首是写西岳华山和东岳衡山。
《望岳》选自——《杜诗详注》,那么这个杜指的是——杜甫。
认识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大诗人,世称“诗圣”, (诗仙是?)杜甫和李白合称——李杜。
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 ( 《新婚别》《老迈别》《无家别》),他的诗被后代称为诗史。
杜甫一世写诗1500 多首,诗艺精深,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正确归纳他的作品风格。
杜甫固然是盛唐期间的诗人,但是却经历过了唐玄宗时期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前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唐代社会背景,了解杜甫(“诗史”),理解两首诗歌的深刻内涵。
2.通过自主学习—读诗—评诗—对比—再读诗—课中小讲座四步骤,把握诗人的心路变迁与诗人风格的变化。
3.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与崇高人格。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品读方法。
个人设计了自学诗歌的学习框架,由学生为诗歌写,再进行小组合作、朗读探究,在全班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引导学生在个性化品读中归纳出两首诗歌的对比点,并迁移和运用于杜甫其他诗歌的学习。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望岳》与《春望》的深刻内涵。
2.难点:通过对比阅读体会社会大背景下诗人的心路变迁与诗人风格的变化,进而体会杜甫的伟大情怀与崇高人格,即他的诗为何被称为“诗史”。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导入1.直接进入课题,提示本堂课学习思路。
(板书课题)2.出示杜甫诗友圈图文。
(出示演示文稿——即诗歌,标记写作年份)【讲授】初读诗歌1.一读:读准字音再读:《望岳》—读得高昂《春望》—读得低沉2.教师个别字词提示。
(黑板板书)《望岳》—夫、阴、阳、曾、会当、凌《春望》—感、时、恨、别、短、浑【活动】评析与吟读诗歌学生活动一结合自学与课下注释,交流并修改对杜甫发布的朋友圈诗歌《望岳》与《春望》的。
1.请问是什么意思?2.字词类:我觉得写得好/我喜欢,理由是?3.内容、主题类:我看到了(景或物) ,我感受到杜甫(心情、状态)。
学生分享教师点拨《望岳》“未了”:有绵延之感,如绿色的屏障或厚墙,无比喻却含比喻之意。
“割”:拟人化,高大与遮天蔽日,形象而有气势。
“荡胸生曾云”: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内心的开阔与舒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是泰山之巅,也是人生路上的高峰。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为诗人所用。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背景链接《望岳》是流传于世的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诗人二十四五岁在齐、赵一带漫游时的作品。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3)
《望岳》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比较说明,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能联合当时的写作背景,领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默写古诗。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泰山的赞叹之情;领会诗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独到感觉。
二、教课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古诗表达的感情。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心灵共识。
三、教课过程(一)导入:1.有一道题来考考大家:它是我们祖国的一座名山,1987 年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寓意为“国泰民安”,被尊为“五岳之首”,猜一猜。
2.同学们真棒,那么泰山为何会享有这样盛誉呢?观看图片,领会泰山的壮丽风光。
3.泰山什么样?用你自己的话来描绘。
4.大家看这样相连的山坡,在古代成为“丘”,在山坡上再加上山,会心为大山,就是此刻的“岳”,诗人杜甫敬慕而至泰山下,看见了这样雄伟壮丽的高峰,于是写下了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望岳,齐读课题。
(二)认识作者:1.提到诗人杜甫,大家必定熟习了,谁来介绍一下杜甫?2.解说课题,诗人有没有登上泰山呢?全诗以“望”字贯串全诗,“望”字成为了全诗的线索。
再读,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登上泰山的呢?(三)解说诗意:1.翻书,听名家朗诵录音,学生关注字音。
2.自由读,指读。
3.同学们马上升入初中,学习能力加强了,关于这首诗,你想采纳如何的学习方法呢?4.先默读诗,边读边思虑:哪些字是你理解这首诗的阻碍?用笔划出来,再到小组中借助工具书自学研究。
5.报告:经过方才的研究,你都读懂了什么?6.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大家开火车读。
7.那此刻谁能试着来说一说全诗的意思?(四)走进古诗认识了诗的粗心,下边我们共同来走进诗人的心里世界。
1.读诗的第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设问句,提出一个问题:泰山怎么样?在作者看来泰山怎么样,抓住“青”字领会泰山的葱翠,挺秀。
从“未了”领会泰山的宏伟。
指名读,作者站在什么角度望的泰山?眺望,远眺望去,这样宏伟壮丽的泰山,谁能不惊讶呢?指名读,一同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望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首古代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泰山的雄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诗歌,对诗歌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2.难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分析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诗歌内容、背景介绍、重点句子分析的PPT。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诗歌的解析和评论,以便在教学中参考。
3.教学音频: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诗歌的全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和基本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然后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4.巩固(10分钟)教师分析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4.主题思想:探讨《望岳》中所表达的抱负与理想,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5.诗歌鉴赏: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望岳》进行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6.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诗歌赏析等。
首先,对于诗歌中一些抽象的表达,如“造化钟神秀”,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诗句。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教学中,尝试设置更具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的讨论主题,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发展思维品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解析、赏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诗人的抱负与理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自然景观,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朗读他们创作的诗歌。
(3)对古代诗歌中用词用句的准确理解,如“割”字在诗中的特殊用法。
(4)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如何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古代诗歌的朗读美。
-词语解析:理解诗中的重要词语,如“岱宗”、“割昏晓”等,掌握其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歌主题:理解《望岳》所表达的豪情壮志,把握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望岳》这首诗的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实践和反思,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诗歌朗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朗读诗歌时,对于节奏和韵律的把握不够准确。因此,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让学生多加练习,以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2.词语解析的深入:在讲解诗中的重要词语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词义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我尝试运用图片、实例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词语的含义更加直观、生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如批注、联想等,深入解读诗歌内容,锻炼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杜甫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对家Βιβλιοθήκη 情怀的认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望岳》,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5.创新与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以“望岳”为主题的诗歌或画作,提升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逐句解析和对比其他诗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表达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望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学习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诗联品析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3、学习用诗联品析的方法赏析古诗三、教学难点:理解诗中哲理和意境;四、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
请你回想一下你所学过的写树木的诗?(预设:《咏柳》);写山的诗(预设:横看成岭侧成峰);写花的诗(王安石《梅花》)过渡:真是举不胜举。
如果说古代诗歌多如天上繁星,那么杜甫的诗歌就应该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了,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铿锵有力的步伐,去聆听诗人牵动心灵的颤音,去感受生命之歌的变调吧。
(二)初步感知:1、走进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其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尊称为“诗圣”,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屏显生齐读) 这是一堂诗联品析课,诗要一联一联的读。
2、背景介绍:《望岳》是流传于世的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是诗人二十四五岁时在齐、赵一带漫游时的作品。
它境界高远,表现了泰山的峻美,洋溢着青年诗人满腔壮志和不凡才气。
(旁批:境界高远、不凡才气)3、读诗:读准字音岱(dài)宗夫如何青未了(liǎo)曾(通“层”,céng)决眦(zì)读出节奏朗读指导:声断气不断;音断意相连。
温馨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第一读:读出你的赞叹之情;第二读:读出你的满怀激情;第三读:读出你的壮志豪情3、赏诗:诗联品析分三步:解说注释描述诗联评析字句(三)讲授新课: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夫:语气词。
未了:不尽。
然后开始描述诗联: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大地,无尽无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熟读诗歌,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能当堂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
通过对景的分析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及兼济天下的壮志!一、情景导入(一)猜猜他是谁?曾有一位诗人这样总结自己的诗歌创作:“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大家猜的很对,他就是杜甫。
(二)你能说出哪些杜甫的诗句?很好,大家说出了很多杜甫的诗句,看来你们是杜甫的铁粉呀。
现在我们来学习杜甫青年时期的一首诗《望岳》。
(三)解题:“岳”是指?对,东岳泰山,泰山是五岳之首。
二、品诗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尤其要通过多读、多诵、多吟,品味诗的韵味,把握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3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尽量读出你的理解和感情。
(一)读准字音PPT出示易错音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决眦zì入归鸟。
(二)学生自由朗读三遍,找学生来朗读,教师指导朗读。
(三)全班齐读,教师指导。
(四)教师示范朗读。
三、知诗意(一)译诗比赛:根据课下注释结合自己的理解翻译诗句,看谁翻译的又准确又有诗意。
(5分钟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翻译的情况进行指导,强调重点关键词:青未了、造化、钟、阴阳、割、曾、决眦、会当、凌。
要求翻译准确,若是再有些诗意就更好了。
四、赏诗情(一)分组赏析,先朗读,再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我喜欢“_______ ”,写出了___________ ,表达了___________ 尤其是_______特别精彩。
一组1、2句;二组3、4句;三组5、6句;四组7、8句;五组3、4句;六组5、6句;七组7、8句。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赏析诗人的情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望岳》教课方案《望岳》教课方案教材内容剖析:翻译泰山是这样宏伟,翠绿的山色望不到边沿。
大自然在这里凝集、了全部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好像被切割为傍晚与日间。
望着山中徐徐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
我必定要登上泰山的巅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微小。
学习目标:1、认识诗意,领会泰山宏伟奇特的风景。
2、品尝语言,学习借景抒怀的写法。
3、培育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要点:理解名句包含的人生真理。
学习难点:学习借景抒怀的写法。
课时:一课时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一)导入:老师:同学们,此刻开始上课!中国人跟山的感情是特别深沉的,你知道我们山东有一座名山最什么名字。
(请同学说一说)泰山集万千喜爱于一身。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那当诗人中的诗人和大山中的大山相遇时会演出如何的传奇呢?老师: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学习杜甫的名作《望岳》。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认识作者和文体知识:好,我们仍是先来认识作者杜甫。
我们和杜甫应当算是老朋友啦!从小学到初中,语文讲堂还总离不开他。
同学们知道哪些杜甫的资料呢,请哪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杜甫人称“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三、朗诵诗歌、认识内容(微视频)1、学生自由朗诵《望岳》。
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大家读一读:2、一同读,要求读准字音,掌握五言古诗的朗读节奏。
3、下边请同学们再一次把这首古诗高声朗诵三遍,而后小组合作,联合说明,疏导文意。
找同学起来说一说作者描绘的泰山有什么特色?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1)望到了泰山连绵不停、树木葱翠的情景。
这是眺望。
“青未了”(2)望到了泰山既奇特艳丽又雄伟高大的情景。
这是近望。
(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情景和鸟儿归巢的夜晚情景。
这是细望。
四、再次朗诵,商讨品析那么杜甫是看到了一座什么样的山,才让他激发出这类情怀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细细地品读诗句,看看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程教学设计
《望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泰山及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体味作品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1、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2、体会青年杜甫所表达的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及豪迈情怀。
【教学重点】1、感受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2、品味诗中的美点,把握诗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3、赏析名句,领悟哲理。
【教学难点】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领会青年杜甫所表达的雄心壮志及豪迈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
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二、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一)知泰山。
泰山又称岱山,岱宗,有“五岳之首(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独尊”的称誉。
在山东省泰安市以北。
“旭日东升”、“晚霞西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为泰山四大奇观。
登泰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
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传为佳话,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千古绝唱。
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
(二)知作者。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过程,因此被公认为“诗史”。
他本人也被尊为“诗圣”。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三)知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
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音频、学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感受他笔下泰山的雄姿及诗人寄寓的情感。
1.解题
《望岳》“望”是看,“岳”是山,这里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
2.深入了解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诗作《绝句》《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朗读
1.出示停顿及易错字音,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抑扬顿挫、重音、延长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夫(fú)了(liǎo)
曾(同“层”)眦(zì)
2.请推荐学生朗读,师评
3.请推荐同学领读
4.听录音跟随范读
5.齐读。
三、理解大意
1.老师示范首联理解。
▪岱宗夫如何?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齐鲁青未了。
▪我的理解是: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座雄伟的泰山。
首联用设问,写远望泰山。
2.学生仿写
分配好任务,每列一句,自主完成
岱宗夫如何?
唐代大诗人杜甫说: __________。
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座_______的泰山。
3.每位学生分享,老师评价并补充:
造化钟神秀:“钟”用拟人,将大自然拟人化,虚写。
阴阳割昏晓:“割”夸张,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实写。
颔联写近望泰山。
荡胸生曾云:使人心胸开阔。
决眦入归鸟:神态描写,“天高任鸟飞之感”,全神贯注。
颈联写凝望泰山。
会当凌绝顶:终将登临泰山决心。
一览众山小:反衬泰山雄伟壮丽。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
小结:在诗人的言语中我们欣赏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难道诗人只是在描写泰山的景色、气势吗?
过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
四、联系背景,体悟情感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从江南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
尽管他当时已得到崔尚、魏启心等名士的赏识,才学可以同班固、扬雄媲美,但由于试卷不合考官的心意,结果落第了。
不过诗人年轻气盛,对此并不在乎,于是外出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壮游》)。
《望岳》就作于这一时期。
作者在看到泰山的威武雄壮,顿时觉得‘落第’的苦闷得到缓解。
更是借此泰山之巍峨,明自己的凌云壮志。
讨论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真的只是决心想要登临泰山顶峰,俯视群山而小天下吗?诗人想要借此表达人生中的什么精神?
最后两句青年杜甫决心有朝一日登上泰山决定,俯视群山而小天下。
“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会当凌”表现登临的决心和豪迈气概,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再深入了解:
“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他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五、学习托物言志手法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这就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诗人杜甫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感受五言律诗的音韵美,通过理解欣赏诗人笔下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体悟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
希望同学们也将这种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贯彻到生活中,以此勉励,遇见最好的自己。
板书设计:
望岳
杜甫
首联设问远望
颔联拟人虚实结合近望神奇秀丽
颈联凝望高大雄伟
尾联反衬愿望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
作业布置:
▪1、熟读成诵,背诵默写《望岳》
▪ 2.诵读杜甫的其他代表诗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作者的现实主义风格,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反思:
《望岳》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
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
这节课主要通过朗读感受五言律诗的音韵美,通过理解欣赏诗人
笔下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体悟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并学习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
希望诗人这种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可以在孩子们身上能够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