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

合集下载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 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 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绿化成为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城市绿化既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的建设,以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为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概念和意义城市绿化生态网络是指由各类绿地和生态节点组成的连续、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

它通过涉及城市绿地、公园、林地和湿地等自然资源,以及建设道路、河流和绿色走廊等人工环境,形成一个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气候环境,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等。

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建设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人们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强居民的身心健康。

其次,它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再者,它有助于提高城市景观品质,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和形象打造。

此外,城市绿化生态网络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

二、城市绿化生态网络与连通性的优化策略为了有效打造城市绿化生态网络,并提高连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优化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城市绿化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法规。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布局,确保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衔接与融合。

同时,应积极开展绿地建设和绿化改造,提高生态节点的数量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管控。

例如,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绿化,建立起多元化的植被结构,增加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

同时,要加大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减少非法占用和掠夺性开发,真正实现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

三、打造生态廊道与绿色走廊的建设为了提高城市绿化生态网络的连通性和整体效益,需要重点打造生态廊道和绿色走廊。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与介绍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分析及介绍1、绿地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规划策略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总则1、规划背景在1999年2月5日国务院批复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中提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并具有滨江、滨湖城市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城市发展目标。

1998年武汉市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武汉市城市环境和景观面貌取得了很大改善,滨江滨湖的城市园林绿化特色初步形成。

为进一步适应武汉市城市功能提升,提高城市亲合力和个性魅力,继续实施以生态绿化景观为主体的城市人居环境创新,明确城市绿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根据国务院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要求,特制定《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是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为基础、依托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一项专项系统性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中有关绿化体系规划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2、指导思想和原则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城市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突出战略性和超前性,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通过城乡绿化空间的均衡、协调和互联布局,树立大绿化观和系统观,确保在武汉市域城乡范围内建立完善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背景和基础。

(2)体现自然山水和地域特色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武汉市丰富的山水空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绿地分布格局。

(3)突出生态优先和生态安全重视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学的原理进行城市生态框架的布局和园林植物的配植,确保武汉市的物种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强调因地制宜和可操作性结合武汉市实际,利用各种立地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多种绿地类型;并通过划定各类绿线,实行“绿线管制”制度,促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观提升项目为例

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观提升项目为例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的门面与标示,不仅具有遮 阴、降温、降噪、防炫光、防火、避灾等的生态功能,还起 到卫生防护,组织交通,美化市容市貌的作用。在提高 城市辨识度,推动城市景观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城市的 更新换代等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1.3 城市道路景观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城市范围规划发展的加快,城市道路也有 了很好的发展。通过规划建设新城区的路网、道路红线 宽度等弥补现有城市道路的不足,给予城市道路景观建 设充分的重视。因此,伴随陆陆续续出现的一批景观大 道,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相较于欧美国 家而言,仍存在缺乏科学管理,环境质量较差,设计形式 单一,生态效益较差等问题,需要逐步改进与完善。 2 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观项目概况 2.1 场地区位分析
关键词院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策略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的基本框架,连接着城市社会 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彰显城市风貌,美化人居环境, 丰富绿化空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近年 来的景观规划中,道路景观存在绿化建设结构体系不 完整,空间层次单一,缺乏城市地域特色等问题。为解 决以上问题,以湖北省武汉市阳逻开发区北部道路景 观为例,探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优化策略。 1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 1.1 城市道路景观的概念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直接 关系到城市的形象[3]。通过分析和研究阳逻开发区北部 道路的限制因素,发现了道路景观存在争相模仿,绿化 建设不完整,资源利用不合理,景观空间形态不丰富, 人性化设计不足,活动场所空间缺失等问题。在城市道 路景观设计当中,应本着人性化原则,从生态可持续的 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条件,强化景观设计的整 体性与地域性,从而形成真正展现城市面貌,推动城市 建设发展,为大众服务的道路景观绿化体系。 参考文献

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

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

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的保护和治理,实现滨江、滨湖特色城市和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根据2007年武汉市人大3号议案的有关要求,武汉市水务局、规划局、园林局共同组织,开展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下简称“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为指导,在明确湖泊功能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湖泊水体保护控制体系、控制指标和控制要求,界定湖泊水面控制线,确定环湖绿化控制线,划定环湖滨水建设控制线,调整和完善环湖道路体系,提出规划控制要求,形成全市1:2000湖泊及周边用地控制图,作为全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规划基本涵义是:1、湖泊水域保护线:即湖泊蓝线,指界定湖泊水域范围,实施湖泊水体生态保护的边界线。

2、环湖绿化控制线:即湖泊绿线,指水生态系统与城市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空间,对保护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证滨水空间的公共性具有重要作用。

3、环湖滨水建设控制线:即湖泊灰线,指为减少人为活动对水体的影响,保护水体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异质性而设置的建设控制区的边界线。

4、环湖道路:包括“环湖车行路”与“环湖步行路”。

“环湖车行路”是指联系环湖公共服务设施,提供环湖交通可达性,解决过境交通,同时控制城市建设、界定环湖用地功能的道路。

“环湖步行路”是指构成湖区公园完整步行体系,提供步行交通可达性、休闲性、亲水性的环湖步道,部分环湖步行路也是环湖建设区与非建设区的分界线。

第四条规划的主要依据是: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水功能区管理办法》;6、《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7、《武汉市保护城市自然山体湖泊办法》;8、《武汉市“三边”(江边、湖边、山边)建设项目规划管理规定》;9、《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10、《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3-2020年) 》;11、《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保护规划》;12、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3、国家、省和市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暨环湖路绿道实施规划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暨环湖路绿道实施规划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暨环湖路绿道实施规划摘要:东湖是武汉引以为傲的“城市金名片”,具有优良的自然基质、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优质景源。

随着东湖由城郊湖转变为城中湖,东湖风景区也由城郊游憩目的地转变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休闲场所。

借鉴国内外经验,针对东湖的特点,本次规划希望通过缝合城湖、分流交通、激发体验、扩容设施、整固生态五个核心策略,实现东湖风景区品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缝合城湖;分流交通;激发体验;扩容设施策略0、引言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让城市安静下来”的城建新理念,各项城市建设都要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注重市民意愿,建设东湖环湖绿道是实现“让城市安静下来”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品质武汉构想的具体彰显。

现在的东湖,由于景点建设吸引力不足,景区服务设施配置不足,环湖生态岸线、山林植被保护不足,特别是承担了过多的城市交通功能,缺乏慢行游憩空间,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和游客休闲游憩的需求。

然而武汉市民对东湖充满期待。

截止到1月31日,我们通过“众规平台”共收到公众意见265条、规划方案1686个。

经过整理,市民意愿主要表现为:希望东湖真正实现交通松绑、安静下来;希望东湖游览环境更宜人、活动空间更丰富、服务设施更完善;希望东湖能通过文化品位提升、生态环境整治、景观形象提升,更加彰显武汉湖泊文化和楚文化。

鉴于此,本次规划的愿景是:通过东湖绿道的建设,引领湖泊休闲新生活,带给市民一个宁静的东湖、内涵的东湖和活力的东湖,将东湖建设成世界的东湖。

在结合公众调查形成的东湖绿道线网规划热力图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总体形成“环湖聚核、多向连接”的绿道主干网体系。

1、“缝合城湖”策略链接城市居民休闲、游客游览等活动,构建便捷、舒适的东湖绿道网络体系。

东湖绿道网络充分考虑景区周边城市功能区和高校的人流,以及市民、游客、学生进入景区活动的流量和流向;采用空间句法等方法,通过权重赋值,确定人流活动的重要区域和路段,以此作为绿道线网选择的依据。

武汉市光谷二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武汉市光谷二路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大道 路 口。全路段分为两种 断面路形 , 5 I 即 0i 宽红线 道路和 含 T 辅道 的 6 I 0i 宽红线道路 。基地周边地势 平坦 , T 无较 大地形 变化 ,
图 1 总 平 面概 念分 析 图 ( 间 组 织 ) 空
2 2 移 动 变 换 的 画 面 .
道路景观是视觉的艺术 。人们在路上进行活 动, 大约 8 %以 0 上的周围环境信息是 由视觉获得的 , 现代 的道路景 观是一种动态
Th o n c pe d sg n u b n pa k e s u ds a e i n i r a r s
YU Yo - u GAO Ch uh i i
Abtat ae nt ec n e to-o n sa e h h s i usssv rl o n sa ed s n meh d ra ak eai atrrve n sr c :B sd o h o cp fsu dc p ,tet ei ds se e ea u dc p ei to si ub n p rsi d 'l fe e i s c s g n n t s wig
要求 , 以宏观的“ 空间收放 ” 手法表现道路空间结构 。
即大开大合 。 紧有致 , 松 而有一定 丰富 变化和 较强视 觉 冲击
收 ( ) 其产生的景观效果直接关系到人们对一个城市 的印象 , 系到车 力 的“ 放 空 间 结 构 ” 见 图 1 。 关
内司机 、 行人暂 留和行进 中的视觉感 受。其次 , 路绿地 除了增 道
武 汉 市 光谷 二路 道 路 绿 化 景观 设计
郭 凯
摘 要: 分析 了城 市道路绿地 的作用 , 从人 、 车行进 的视 觉感 受等因素整合考 虑, 出了武汉市光谷 二路道路绿化景观设 提 计概念 , 主要包括 收放 的空间和移动变换的画面, 从而为我 国的城市道路建设 以及城 市景观设 计作 一定探 索。 关键词 : 收放 空间的结构 , 移动变换 的画面, 绿化, 景观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武政〔2022〕20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武政办〔2022〕8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2年6月10日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保护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为推动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东湖风景区)“十四五”时期保护与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东湖风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东湖从最大城中湖向最美城中湖、从武汉东湖向世界东湖、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三大转变,“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坚持“水岸同治、湖塘并治、流域齐治、社会共治”治水理念,多措并举推进水质提升,东湖获评水利部“长江经济带最美湖泊”,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

东湖“自然氧吧”深入人心。

大力实施“拥抱蓝天”工程,“十三五”期间PM10、PM2.5分别下降45.9%、42.6%,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

东湖风景区成为武汉市民以及游客亲近大自然的重要场所。

净土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严把开发利用准入关,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有效。

(二)知名度美誉度提升。

东湖绿道被联合国人居署列为“改善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示范项目”向全球推介。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资料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资料

武汉东湖绿道系统规划资料武汉东湖绿道系统是武汉市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绿道系统的规划范围包括了东湖、南岸、武汉火车站区域、武汉动物园地区、武汉大学周边区域等。

绿道系统的总面积将达到500公顷以上,其中水域面积将占到80%以上。

规划建设的绿道系统将包括长线绿道和节点式绿道两种类型。

长线绿道以东湖为中心,融入南岸、武汉火车站区域、武汉动物园地区和武汉大学周边区域,总长约18.5千米。

长线绿道的三大主题路段分别是东湖绿道、浔江绿道和阳逻湖绿道。

东湖绿道全长8.5千米,以东湖为中心向南北两端分别延伸,连接南岸和武汉火车站区域。

东湖绿道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囊括了蔡甸区、海淀公园、汉口北丰洲路等区域的环城绿道;二是囊括了东湖磨山、沙湖、马湖和龟山等东湖区域各景点的环湖绿道。

同时,东湖绿道的秉持了“生态、文化、教育、休闲、体育”的理念,将打造成为集科普展览、游憩体验、健康运动、文化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绿道。

浔江绿道总长约6千米,主要连接了武汉火车站地区、黄鹤楼、归元寺等文化景点。

浔江绿道将延续武汉市文化廊道的理念,以打造“文化浔江、城市浏览”为目标,将依托浔江的南、北岸文化、历史景观,打造具有丰富文化特色的休闲体育景点,并在绿道沿线设置文艺表演和景观区。

阳逻湖绿道全长4.2千米,主要连接了武汉大学、长江大学等优质教育资源,将打造成为集绿色教育、体育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绿道。

除了长线绿道,东湖绿道系统规划还包括节点式绿道的建设,主要以景点、公园、学校等公共服务场所为依托,构建具有个性化的休闲体育场所和特色景观的小绿道。

节点式绿道在武汉市区很多领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形象、营造美丽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节点式绿道的推出将在城市中心地带和市区居民生活的周边,打造小型精品绿道,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休闲运动场所,进一步增强市民对绿化环境的关注,并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东湖绿道系统规划的实施,将为推动武汉市建设美丽城市、人民生活美好做出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自然环境质量、弘扬湖北名城宜居的品牌形象奠定坚实基础。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作者:王学雷蔡述明宁龙梅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直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同时它作为人类生存所依赖的重要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源,降解污染等生态功能。

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深入和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湿地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湿地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因而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城市景观的形成是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

作为自然生态景观一部分的湿地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与造就社会文化的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探讨城市湿地景观构建、保护和利用与城市景观建设发展的关系,可以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1研究区概况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湖北省东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江汉平原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保,北部低山林立。

地形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降水多集中在6-8月。

土壤类型繁多,其中水稻土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5.5%[1]。

武汉辖江汉、江岸、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十三个行政区域。

本次研究选取了近年来城市建设变化较快的八个区,不把江夏、黄陂、新洲三个区计算在内。

2.景观类型的划分和景观格局指标的计算本文用于研究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始资料主要有两个时期(1996年和2001年)的遥感图片和相关图件。

运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对遥感图片解译、制图(图1,图2)并获得湿地景观及其他非湿地景观的面积、斑块数量、周长等空间属性信息,并以此作为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数据。

生态绿楔的规划和建设——以武汉市府河绿楔为例

生态绿楔的规划和建设——以武汉市府河绿楔为例

内掀起 了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 “ 生态革命 ” 浪潮。
3 8

” 。
。 j

~ ’


—●
图片说明
1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六 大新城组群和 六大生态绿楔规划 图, 由内向外 : 正 中心红色小
圆区域为长江与汉江在武汉 交汇处 的滨江活动区: 中心 稍大红色区域 为中央活动 区;
较密集, 水生态环境恶劣。 Fra bibliotek现状路 网主要由城市环线、 城市主干道路 、 跨河桥梁、 堤顶路 四部分构成。 除堤项路外, 其他多为跨境道路, 区域内路 网密度低 , 交通不便。 堤顶道路因堤防等级不同, 路况和两侧绿化带质量差别较大。 府河堤 内建筑 主要有村落、 棚户、 厂房, 堤顶有泵站及其配套设施, 建筑外观仂调 性差。 绿地主要 由农业生产
市总体规划 首次在主城与六大新城组群之间, 以及各新城 组群之间规划了六个面积可观 的生态绿楔。 武汉市 市
域面积8 5 6 9 T -  ̄ - 千米中, 都市发展E3 2 6 1 平方千米 ( 其中生态控制区1 8 1 4 平方千米, 主要是生态绿楔面积 ) 、 农业 生态区5 3 0 8 平方干米。 2 0 1 5 年编制的 《 武汉市全域生态框 架保护规划) ) 又在农业生态区内划定面积达4 5 7 7 平方千 米的基本生态控制线保护区域 。 这样, 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总面积达6 3 9 1 平方千米, 占市域面积的7 5 %。
“ 摊大饼” 。
位于城市边缘的生态绿楔规划区内存在着丰富的山体、 水系、 湿地、 林地、 农田、 湖泊等 自然生态资源。 这些资源在城 市化 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极易遭到破坏 。 城市绿色发展要求生 态绿楔不能仅停留在规划上, 还应划定边界, 并在保护现有优 良资源的同时' 尽快 启动生态

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

( 2 )城市生态廊道有利于保护多样化的乡土环境和生物。
城市生态廊道是依循场所的不同属性,契合场所特质所建构的景观单元,具有明显的乡 土特色。同时,对于生物群体而言,城市生态廊道是供野生动物移动、生物信息传递的 通道。因此,城市生态廊道对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
( 3 )城市生态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休憩环境。
2.武汉市是我国中部最大的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 要现象有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②城市绿地面积增加③逆城市 化④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⑤城市总人口数量增加⑥卫星 城市增多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④⑥ 3.武汉市夹两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 的科学开发应 A.兴建高档观景(江)建筑 B.修建城市立体交通网 C大力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兼顾防洪 之需
据武汉市规划局、国土局介绍,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性楔形 绿色生态廊道:①大东湖水系(道观河—涨渡湖—大东湖)、②武湖 水系(木兰山—武湖—天兴洲)、③府河水系(巨龙湖—府河—金银 湖)、④后官湖水系(九真山—索河—汉阳六湖)、⑤青菱湖水系(斧 头湖—鲁湖—青菱湖)、⑥汤胡水系(梁子湖—龙泉山—汤逊湖)。结 合图及所学知识完成小题。 1.打通这些廊道,将改善武汉市 A.主城区热岛效应 B.主城区水上旅游状况 C.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生态廊道: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是指不同于周围景观基质的线状或 带状景观要素,而生态廊道是指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 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调控洪水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廊道类型。 生态廊道主要由植被、 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它和“绿色 廊道”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城市中的道路、河流、各种绿化带、 林荫带等都属于廊道。
城市生态廊道的功能 ( 1 )城市生态廊道有助于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噪音,改 善空气质量。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发布时间:2021-06-11T06:31:26.739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7期作者:胡慧叶朝栋[导读] 百年前,饱受环境恶化困扰的波士顿通过建设被誉为“翡翠项链”的环城绿廊系统,使城市获得了新生。

武汉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 430017摘要:从诞生之初,绿道就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因盲目追求指标易出现与城市空间、交通、生态、文化等脱节的现象。

本文从绿道建设之于城市的意义出发,研究了提高互动性的策略,探索了可行的方法,为城市与绿道间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城市互动;城市绿道;规划百年前,饱受环境恶化困扰的波士顿通过建设被誉为“翡翠项链”的环城绿廊系统,使城市获得了新生。

此后,全球各大城市纷纷引入绿廊系统抑制城市无序蔓延,保留公共绿色空间,逐渐衍生出“城市绿道”的规划理念。

如今,城市绿道已成为全世界大中型城市的建设标配,从规划手法升级为促进城市发展的“绿色引擎”。

从历史发展历程来看,绿道建设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城市却忽视了绿道建设在整个城市结构布局及空间体系中的作用,建成后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因此,本文尝试探讨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国绿道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

1.缺乏互动性的绿道规划存在的问题1.1与城市空间形态及结构缺乏关联城市绿道是开敞性绿色空间,将城市各个功能板块缝合在一起,助推板块间的相互交流,因此,城市绿道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建立一体化的编制体系,二者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旦脱钩,城市绿道孤立于城市空间之外,不仅使绿道失去应有的生态、交通等基本功能,城市大格局也被割裂,制约区域发展,加剧环境负担,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及资源。

1.2与区域交通路网缺乏关联城市绿道网作为慢行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交通是有力的补充。

绿色廊道在城市景观生态方面

绿色廊道在城市景观生态方面

绿色廊道在城市景观生态方面的研究摘要:景观生态学认为,斑块、基质、廊道和边界等元素组成了景观,城市中几乎所有的景观都是由廊道所连接,同时又是由廊道所分割。

文章以滨州市四环五海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其客观分析评价,提出了相应的廊道在城市景观生态方面的作用,类型、实施对策。

关键词:绿色廊道;城市景观生态;绿地1、绿色廊道概念和特性1.1绿色廊道的概念廊道顾名思义,是不同于两侧基质的有边界区分的狭长地带。

廊道在城市景观具有重要作用。

宗跃光将城市景观廊道分为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两大类,人工廊道以交通干线为主,自然廊道以河流、植被带为主。

自然廊道的效应表现为限制城市无节制发展,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新城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使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

在生态保护方面,由于廊道是联结斑块之间的纽带,所以绿色廊道有利于物种的运动迁移和斑块中本来孤立的物种混杂和延续。

1.2 绿色廊道的特点1.2.1具备较强的自然特征。

最直观的即具备大量的植被以及水系(包括人造自然景观的)。

1.2.2线形空间形态。

这是绿色通道自身的基本空间特征。

线形空间在人类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感观上,它给人以运动感,构成了人类的一种重要体验。

在生态过程上,它对物种、营养、能量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绿色廊道的重要空间特征,而且也是它与其他景观概念的区别。

1.2.3它集中了多种具有很高价值的自然资源。

绿色廊道是现在城市中自然环境最好的保护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2.4连通的网络。

首先是绿色廊道网络本身的互相连通,这个网络必须形成一个互相作用的整体。

其次,它必须与周围的景观斑块连接;它和周边土地的利用方式之间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

1.2.5绿色廊道一种很重要也很普遍的景观组成。

2、滨州市四环五海城市设计中绿色廊道的基本概况滨州市地势低洼平坦,境内无大的地形起伏。

南面是黄河,城区内地表水众多。

结合滨州市的自身特点,城市景观的营造也应该避短就长,主要以河流水系和绿色植被带等绿色廊道体系为主,突出“水”和“绿”对城市生态景观的作用,通过对原有河道水系的改造以及绿色植被带的营造。

城市灵动的经纬线—美丽街区绿道景观设计

城市灵动的经纬线—美丽街区绿道景观设计

城市灵动的经纬线—美丽街区绿道景观设计摘要:响应低碳生活理念,打造“社区—绿地—地铁—车站”微循环绿道;精捻居住片区零散绿地,绿道为线,串起城中“翡翠项链”;尊重城市道路原状风格,节点处营建浪漫花园微景观;融入互联网元素,提供健身互动场景,打造智慧绿道。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界面的景观往往给来访者留下主要的视觉印象,其场所感由建筑、绿化和人们的行为活动所共同构成,是并不需要寻觅却已扑面而来的一种感受。

1、项目背景“东湖生态绿心、武汉长江主轴、长江新城”等一系列城市亮点区块规划面世,武汉正向着建设国际大都市迈进。

经济发展的同时,近年完成市区内地铁、主干道、公园的一系列绿化提升改造工程。

然而居住区园林绿化往往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与街旁游园、市政公园衔接薄弱,通达性较差,片区整体无法形成整体园林城市景观要求。

此次规划设计提出“以点带线、织绿成片”的整体思路,对区内集中型居住区进行社区绿道建设。

经过多轮现场查勘,拟选二七路街区绿地片、后湖公园片等6处街区作为江岸社区绿网示范段,建设绿道24.9公里。

2、构思定位针对汉口江岸片区的街区绿道景观现状,我们提出了“以点带线,织绿成片”的设计理念,统一绿道风格,串联绿地资源,改善道路绿化,同时融入互联网元素,运用新型材料,传承与发扬老武汉社区文化,更新与焕发居民活动场所。

在满足道路交通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街区绿道与道路景观自然融为一体;创造自然和谐、空间流动、以植物造景为特色的生命空间,是该项目希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街区绿道是线性流动的空间,道路景观绿化绿化设计应当充分展示流动空间的意趣,犹如乐曲般的流畅,诗歌般清新,用绿化景观作为音符,街区绿道作为五线谱,演绎韵律之美。

项目整体的设计理念为:环路,打造区域微循环绿道;聚绿,精捻零散绿地,绿道为线,串起城中“翡翠项链”;缀花,于节点处营建浪漫微花园;智跑,融入互联网元素,打造智慧绿道。

东湖绿道对生态文明的贡献

东湖绿道对生态文明的贡献

东湖绿道对生态文明的贡献东湖绿道作为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生态廊道和城市绿肺,对于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东湖绿道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东湖绿道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

作为城市绿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湖绿道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还建设了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便利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里漫步,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这对于缓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压力,改善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东湖绿道作为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湖泊、河流、湿地等自然环境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东湖绿道通过保护湖泊水体、筑巢引水等一系列生态措施,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区域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再次,东湖绿道还承担着科普教育的重要职责。

该绿道在设施建设中加入了生态教育中心、博物馆等科普教育场所,以及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大量的生态知识和科普信息。

这种科普教育的频繁开展,不仅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知识面,还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了社会整体素质。

此外,东湖绿道还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为一条风景优美的旅游线路,东湖绿道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这些游客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居民的收入增加带来了机会。

同时,东湖绿道周围还兴建了一系列商业设施,如餐饮店、娱乐场所等,提高了周边商业的发展水平,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

然而,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东湖绿道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首先,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加强监测和治理水体污染等问题,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其次,在科普教育方面,应加大力度,深入挖掘和传播生态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

此外,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应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业的管理和合理开发,确保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武汉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研究

武汉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研究

武汉主城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研究摘要:本文引入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建立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主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找出建设中存在的空间问题,为武汉城市绿地系统以及山水园林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绿地系统;景观格局;武汉近年来,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城市绿地系统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加强城市生态绿地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许多国家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素有“九省通衢”之美称,是华中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探讨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概况武汉市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和青山7个主城行政区。

主城区面积427.5平方公里,人口481.22万人。

近年来,武汉重点开展了江滩、龟山、蛇山等多项绿化建设工程。

2010年,主城区绿地率32.16%,绿化覆盖率37.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23平方米。

与青岛、成都、南京等园林城市相比,武汉市园林绿化建设还存在很大差距。

按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

在城市主城区内,属于其它类的城市绿地较少,因此不作具体研究。

武汉市现状各类绿地面积见表1。

表1武汉市主城区现状各类绿地面积一栏表二、研究方法运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建立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1、多样性指数:反映了景观元素的多少和各种景观元素所占的比例状况。

指数越大,表示绿地景观多样性越高。

2、优势度指数:用于测度景观格局构成中一种或几种景观元素类型支配景观的程度。

3、均匀度指数:描述景观中各组成类型的分配均匀程度,值越大,景观各组成成分分配越均匀。

4、分离度指数:指某一景观类型中不同元素个体分布的分离程度,越大,表示景观在地域上分布越分散。

东西湖区环金银湖(金桥至银桥)绿道景观设计简介

东西湖区环金银湖(金桥至银桥)绿道景观设计简介

东西湖区环金银湖(金桥至银桥)绿道景观设计简介作者:姚婧来源:《锋绘》2015年第07期此项目位于东西湖区金银湖畔,本次滨湖绿道建设主要为东西湖金桥和银桥之间的湖区半岛上,其绿道沿上、下金银湖建设。

绿道衔接东西湖环湖绿道、金山大道绿道、武汉园博会绿道,最终成环,金山大道、环湖路贯穿其中。

全长约为20km,绿化平均控制宽度25m。

金银湖作为汉口地区面积最大、生态最好的城中湖,金银湖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1.2万亩水域面积,4.2万米湖岸线,很适合做绿道。

规划建成后,东西湖区滨湖绿道对解决金银湖区域休闲区域、栖息地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设计的目标在于,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点,环湖栖息地的保护,形成贯穿湖区美景的慢行系统。

绿道沿途设置了一级驿站以及二级驿站。

驿站可提供餐饮补给医疗休憩停车的服务,并可提供垂钓露营烧烤等休憩活动场地。

其中环下金湖区域绿道景观特色主要体现其湿地景观效果,沿湖范围内,绿道设计因地制宜,以金银潮湿地公园为核心节点,外围形成环路,沿路根据现有条件建设景观桥体、绿道休息点。

依托一些线性廊道将主要的景区、景点形成一条让游客身心愉悦的风景道,可以改善整个旅游区的品质。

环金银湖绿道不仅是一处可供休闲的运动场所,还是一处可以开启清肺之旅的天然氧吧。

在2至3米宽的绿道上,可林中步道,可湿地观鸟,秀美壮观的菖蒲、水杉林以及杨柳岸也触手可及。

从上空俯瞰,绿道整体呈大环状,外部衔接金山大道绿道、园博园绿道、金银湖湿地公园绿道。

意味着市民还可以来这里骑行,看看野生小动物。

目前,15公里的金山大道绿道已成为武汉绿量最大的城市绿道,环金银湖郊野绿道沿着湖岸延伸,带领市民体验“城市之肺”的湿地生态。

“武汉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中关于绿化带建设的规定

“武汉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中关于绿化带建设的规定

武汉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中关于绿化带建设的规定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改善住宅区内的绿化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武汉市制定了《武汉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其中包含了关于绿化带建设的规定。

本文将对该条例中与绿化带建设相关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绿化带建设的目的《武汉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绿化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居民居住环境的美观性和舒适性,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增加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绿化带不仅为住宅区增添景观,还有助于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功能。

2. 绿化带建设的范围根据《武汉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绿化带的建设范围主要包括住宅区内的公共空地、道路两侧以及各组团内部的空地。

绿化带应该与住宅楼、商业综合体、休闲设施等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系统。

3. 绿化带建设的原则生态原则绿化带建设应遵循生态平衡原则,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保护和丰富生态系统。

美观原则绿化带应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考虑到不同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

保护原则绿化带应保护已有的乔木、花草、草坪等绿地,不得随意破坏。

安全原则绿化带应保证居民的人身安全,避免植物过高或过茂密导致的安全隐患。

4. 绿化带建设的要求植物选择绿化带的植物选择应考虑本土植物为主,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引进适应当地气候的非本土植物。

选择树种时,应注意选择防治病虫害能力强、根系不容易破坏道路或管道的树种。

绿地布局绿地的布局应结合住宅区的整体规划,合理分布在住宅区内不同的区域,形成连续、完整的绿化带。

绿地养护绿地养护工作包括浇水、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应定期进行,并配备足够的养护人员和设备,确保绿化带的良好状态。

绿地规划在住宅区规划中应合理安排绿地的比例和位置,确保居民可以充分享受到绿化带带来的益处。

同时还要考虑到交通、噪音、遮阳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绿地规划。

环保施工在绿化带的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环保施工原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9期2006年9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 O LOGIC A SI NIC AV ol.26,N o.9Sep.,2006武汉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蔡婵静1,2,周志翔1,3,陈 芳1,郑忠明1,3(1.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武汉 430070;2.江汉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56;3.武汉市园林局,武汉 430010)基金项目:武汉市建设局科研资助项目(200616)收稿日期:2005212226;修订日期:2006208205作者简介:蔡婵静(1979~),女,湖北武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城市景观生态及生态评价、规划研究.E 2mail :caicj1026@ 3通讯作者C orresponding author.E -mail :whzhouzx @Found 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g overnment of Wuhan City (N o.200616)R eceived d ate :2005212226;Accepted d ate :2006208205Biography :CAI Chan 2Jing ,M aster candidate ,mainly engaged in urban landscape ecology ,ecological assessment and ecological planning.E 2mail :caicj1026@摘要:绿色廊道作为城市关键的景观结构要素,在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小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武汉市建成区为例,探讨城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定量研究的方法,使其充分发挥生态功能,从而指导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与建设。

利用GIS 处理基础资料,对城市廊道系统进行提取与分类,生成拓扑关系图,并计算景观格局指标参数。

从廊道景观的构成和绿色廊道的网络结构两方面详细分析了武汉市建成区各行政区内各类型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

结果表明:在武汉市建成区内,灰色廊道最长,占廊道总长的63153%;绿色廊道极其缺乏,总密度仅为2163km Πkm 2;在绿色廊道中,绿色道路廊道最长,占绿色廊道总长的60129%。

绿色廊道普遍较窄,绿带的长度不到其它类型绿色廊道总长的1Π3;绿色道路廊道最窄,少数达20m 。

绿色铁路廊道面积较小,为1168km 2,其它类型的绿色廊道面积相当,各占总面积的30%左右;3个行政区中,武昌的绿色廊道长度最长,面积最大。

绿色廊道网络线点率、环通度及连通度均不高,网络结构简单,不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绿色道路廊道网络结构相对最复杂;绿带的网络连通性最差,没有回路存在;武昌的绿色河流廊道、绿带以及绿色铁路廊道网络结构最复杂,绿色道路廊道网络最复杂的是汉口。

武汉市绿色廊道的建设,应注重长度和宽度的增加,提高绿带的比例;重视各类型绿色廊道及其在各行政区间的均匀分布;减少绿色廊道的断开区,增加网络连通性;使其走向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兼顾通风走廊的功能。

关键词:绿色廊道;景观构成;网络结构;景观格局;武汉市文章编号:100020933(2006)0922996209 中图分类号:Q149,S73112 文献标识码:A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the green corridors in Wuhan City ,ChinaC AI Chan 2Jing1,2,ZH OU Zhi 2X iang1,3,CHE N Fang 1,ZHE NG Zhong 2Ming1,3 (1.College o 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 ,HuazhongAgricultural Univer sity ,Wuhan 430070,China ;2.College o f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 ,Jianghan Univer sity ,Wuhan 430056,China ;3.Bureau o f Urban Utilities and Landscaping o f Wuhan ,Wuhan 430010,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9):2996~3004.Abstract :As critical urban landscape com ponents ,the green corridors play significant roles in maintain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im 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gulating m icroclimat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quantitative study method for 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urban green corridors taking the built 2up area of Wuhan as a case ,which can benefit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im prov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green corridors.G IS technology was em ployed to process the basic data ,distill and classify Wuhan ’s corridors ,to obtain topological framew ork maps and to calculate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The landscape patterns of each type of green corridors in each of the three districts have been analyzed from tw o aspects ,the landscape com position of the corridor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green netw ork.The results indicate :(1)In the built 2up area in Wuhan ,the gray corridors ,which account for 63153percent of the total corridor length ,are the longest.The green corridors are scarce and their overall density is 2163km Πkm 2.Am ong the green corridors ,the green road corridors are the longest and they are 60.29percent in the whole green corridors.(2)M ost Wuhan ’s green corridors are narrow.The green belts are less than one third of theother green corridors.The narrowest is the green road corridor ,which is usually less than 20m.(3)Except for the green railway corridors ,w ith a small area of 1168km 2,the other types ’areas are close w ith about 30%of the total area for each type.Am ong three districts ,the green corridors in Wuhan are the longest and the largest.(4)Ratio of line to node ,circuitry and connectivity are small and the green netw ork is sim ple in Wuhan.The netw ork of the green road corridors is the m ost com plicated and the green belts ’connectivity is the lowest.The netw ork structures of the green river corridors ,the green belts and the green railway corridors in Wuchang district are the m ost com plicated ,however ,the netw ork structure of the green road corridors in Hankou district is the m ost com plicated.A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en corridors in Wuhan ,some suggestions should be noticed.The length and the w idth of the green corridors should be increased.M ore green belts ought to be built.All types of green corridors should be distributed evenly am ong the districts.The disconnection of the netw ork should be decreased and the connectivity should be increased.As the ventilation corridors ,the green corridors ’orientation should be parallel to the dom inant w ind direction.K ey w ords :green corridor ;landscape com position ;netw ork structure ;landscape pattern ;Wuhan C ity廊道作为景观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已渗透到城市生态、城市景观规划与研究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