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戒烟

“吸烟容易,戒烟难。”对于吸烟成瘾的人来说,戒烟是一场心瘾与灵魂之间毅力和决心的搏杀。染烟瘾易,戒烟瘾难。普通人戒烟痛苦,名人戒烟亦痛苦。名人也是人,其戒烟之苦形同炼狱。身为一代名臣的曾国藩,年轻时候,也跟普通青年一样,爱上了吸烟,上了瘾,累戒不止。为了戒这烟,毅力非凡的曾国藩也经历了一场历时多年的心灵折磨。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一个烟客,在父亲的影响下,曾国藩从小就习惯了浓浓的土烟味,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被人称作“枪棍”。曾家人吸的是那种湘中人自产的草烟。农家人选择自家地地道道的沙土栽种,用的是淘末灰,陈土砖灰,鸡粪灰等肥料种植出来的,既恼、又辣、劲头足,吸上一口,比吃鸦片还过瘾。曾国藩成天烟筒不离手,一边读书,一边吞云吐雾。

1831年,因为抽烟太滥,曾国藩受到了师长的训斥。曾国藩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知道抽烟有百害而无一益,于是决心戒烟。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他还将自己原来的名字“子城”改为“涤生”,并发誓从此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在日记中他这样解释“涤生”二字,“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但是,年少气盛的曾国藩对于此次戒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是一场口头革命而已,并没有动真刀真枪,其结果可想而知。此后,曾国藩极力想戒除它,几次发过誓,烟壶也收了,烟荷包也藏了,别人敬上来的烟拒而不接了,烟友面前再三庄严声明:“我戒烟了。”但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一月过去,两月过去,终于敌不过久久萦绕在脑海中的烟香,那苦冽而诱人的刺激,那“巴啦巴啦”的雷鸣,见了它,眼皮好象睁不开了,写字、著文好象少了个精神支柱,饭菜、水果、饮料什么,吃到口里都少了个味道,什么也解不了这个烟瘾。每当睡到床上,也像心头丢了什么似的,怎么也睡不下觉,那痛苦的滋味,简直言莫能尽。在朋友的诱劝下,瘾一上来,又抽开了。

曾国藩这么戒而复吸,吸而又戒,时已两度,觉得实在不好意思,认为这是自己两次丑态的大暴露,两次心灵遮掩、装饰的彻底揭晓。归根结蒂,是自己“克己文学”的松懈和缺乏坚持,故而成不了学,成不了器,小事如此,大事概可相见。他自我检讨说,改名字都十年了,还是抽烟如故,真是可叹可恨。在日记中也写到:“为了培养精神,不自速其死。”为了表示他此次戒烟的决心,他当众发誓:“从今永不吸烟!”并且补充说:“不能立即放下屠刀,则终不能自拨!”认识的提高,成了曾国藩最终决心戒烟的先声,也是他声讨烟害的檄文。此次戒烟的结果是,他在家里的确不抽烟了。但是,出门在外,只要见到别人抽烟,他的喉咙便发起痒来,而当别人敬他烟时,就又情不自禁的抽上几口,美其名曰“盛情难却”。以至于这次兴师动众的戒烟又以失败而告终。

道光22年的10月,曾国藩依旧捧着白铜水烟壶,“巴啦巴啦”地抽,曾国藩实在觉得有些恼火了。一天清早,正襟危坐窗前的曾国藩,严肃认真地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自戒烟以来,心神仿惶,几若无言。遏欲之难,类如此矣!不挟破釜沉舟之势,诺有济哉!”他彻底认识到:一个堂堂翰林,这一辈子如果连戒烟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经世伟国呢?曾国藩立誓的第二天,果然付诸行动了。他默默地举起锤子,铿锵几下砸烂了那根心爱的白铜杆水烟壶,又抱出那捆金黄色头等烟叶子将它们付之一炬。这一次曾国藩终于将烟彻底戒绝,一直到去世都没有再吸过。

抽了十几年的烟,戒了十几年,曾国藩终于将片刻不离的烟瘾彻底戒绝,

可见,戒烟的确是不易的。然而,曾国藩不愧为戒烟的榜样。以他的毅力和决心

战胜了烟魔,更战胜了自己。日后,曾国藩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对民族有所

贡献,不能说与他说到做到的魄力无关。其实,戒烟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难事,难就难在戒烟者有没有真正下定决心把心瘾戒掉。

儒家修士曾国藩

儒家修士曾国藩

中国以自制力甚强而获得成功的曾国藩就是一位“百忍道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奉行“打脱牙和血吞”为守身不渝圭臬,认为小忍小成,大忍大成,富者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义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总之在曾国藩看来,克制冲动,凡事则忍。

曾国藩的自制力首先表现在对功利的态度上。即使是曾国藩,在青年时代也是好名心盛,而在阅读了大量古代典籍后,曾国藩修身养性,渐渐克服了自己对名声的欲望。不仅如此,他甚至认为名誉和权力是不祥的兆头,一个人名誉越高,地位越高,权力越大,他的骄傲情绪难免日益增长,而周围的人却会逐渐远离他,最终,他就会摔得非常惨。曾国藩的诸位弟弟都在他的部队里,在承担职责方面,曾国藩总是督促他们抢在前面,论功劳时则让他们排在后面。所谓“有难先由己当,有功先让人享”,并认为“此乃事业之基”。他的弟弟曾国荃围攻金陵久攻不下,曾国藩多次写信规劝他让李鸿章参加攻取金陵,可曾国荃根本不听劝说,而是想独占攻下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之大名和首功,后来金陵城攻下,向朝廷报捷时,曾国藩将自己的名字列于湖广总督官文之下,并一再声称,大功之成,实赖朝廷的指挥和诸官将的同心协力。只字不提一个“功”字,对李鸿章当然更是多多美言。

曾国藩的自制力其次表现在自我的修炼上。曾国藩曾指出,培养人的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慎独。没有一个人可以控制你,只有你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制,自制的关键在于恒心。早起、勤奋、谦虚等等任何美德,要实行一两天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每个人都有不少抱负,立下许多志向,订立雄心计划,但大多数人都难免“三分钟热度”,曾国藩也曾遇到这样的麻烦。他在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的日记中曾写道:“余病根在无恒,今日立条,明日仍散慢,无常规可循,将来莅众必不能信,作事必不成,戒之!”曾国藩决定用恒心来约责自己,并改名“涤生”,表示与“旧我”决裂,一切重新做起。他通过拜师求教,用“静”字功夫来磨练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勉励自己:“吾辈既知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闲思维、闲应酬、闲语言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进步功夫。”正是这样,曾国藩的立志经历了几十次、几百次有恒与无恒的反复较量,才最终战胜自己,成为一个有志有恒之士,也才有他后来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