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顺序。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并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3.我要正取,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我要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难点:了解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一)学生预习(出示课件)1.读了3遍课文,我发现了有()段,在段前标上序号。

2.把会认字圈出来,并想办法记住,其中,多音字有{ ()———{ ()3.我能在田字格本上把会写字写5个,并组一个词。

其中,易错字有()()()()()。

4.我能把下面词语熟读3遍,并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5.了解学生链接的内容。

6.我的疑问。

二、自主合作探究(二)情景导入1.导入新课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探索,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魏格纳又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2.板书课题,揭示目标3.学习阅读,理解学习目(三)预习检测,合作学习1.互学2.组内合作、交流3.组间汇报展示(四)独立探究,研究文本(课件展示)自学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2.自由读文1、2自然段,想: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用“~~~~”画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五)合作互助,交流分享(六)合作探究,共同成长1.组长领任务,分任务2.展示汇报(七)教学回顾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三.自主合作测试(八)测试题(课件展示)一、选出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打“√”,看准读得准,记得牢静谧(mìyì)兴奋(xìng xīng)漂移(piāo piào)召开(zhào zhāo)枉费(wàng wǎng)假说(jiājiǎ)二、选字填空据锯拼饼涯崖存成依()()干山()()在()断()命天()()功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年,()在病房的()上发现,()和()形状十分吻合,从而推测太古时代地球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巨大板块,后因大陆不断漂移,才形成今天的各个大陆。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地图上的发现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地图上的发现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地图上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图的制作和功能;2.理解地图中的符号的含义;3.根据地图指示,在地图上找到目标地点;4.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1.地图中的符号与含义;2.根据地图指示找到目标地点。

三、教学难点1.地图上小学生常用的符号的识别;2.多方面情境中,根据地图指示找到目标地点。

四、教学内容1.导入环节人们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用画图来表示出发现的事物和地方。

后来,随着农业和贸易的发展,地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今社会,地图不仅仅是一个在纸上绘制的东西,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表示。

2.呈现环节(1)制作地图提供多种地图样本,鼓励学生尝试画制自己的地图,让学生对地图的制作可能产生的艰辛有所体会,并通过分享展示,对比观察地图的特点。

(2)符号识别向学生演示常用的地图符号,并分解解释其含义,并分下由学生进行符号设计,既能刺激学生想象力,又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符号意义的理解。

3.实践环节根据地图指示,让学生将目标点标注到地图上,并在真实环境中找出正确的目标点,并讨论并提出个人感觉不同的符号解释和不同的寻找路径。

4.总结环节让学生分享寻找过程中的感受,同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对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本次学习内容。

五、教学手段1.投影仪、计算机;2.标注材料、课件PPT、地图图样。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制作地图和对符号的识别情况;2.参与讨论与交流;3.指导学生维护环保意识,在地图制作中尽量使用废弃自然物的资源。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1 _语文s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1 _语文s版

第 22课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拼()()()()置()()()()适()()()()存()()()()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

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一、出示课件,观察地图上的南美洲的东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1910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和同学们一样,也发现了这个有趣的现象。

22 地图上的发现_教案

22 地图上的发现_教案

1
语文(S)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地图上的发现
(二)学生汇报。(这四部分可以拼接成一张完
整的方形纸。)
(三)同学们,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魏格纳在地
引发学生的思考:地图
图上的发现是不是跟上述的拼图一样呢?让我们看 上的发现是不是跟拼图相
看他到底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
似呢?此时设下悬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课前准备:
1.一张世界地图。 2.一张撕成了不规则的四部分的纸。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游戏导入 (出示由一张纸撕成的不规则的四部分) (一)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的发现。
设计说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拼图游戏”就是本节 课中学生最大的兴趣,它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为自主学习作铺垫。
4.科学家是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中心问题。这样为下文的理
5.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解感悟找出重心。
……
第二课时
承接上节课的学习而
2
语文(S)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2 地图上的发现
一、复习导入
开辟下文的学习思路,循序
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渐进。
(课文主要写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
2.科学家是怎样证明这一假说的?
师生合作,师生互动。
3.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这是课堂上平等的交往、合
(三)检查交流情况,教师可做如下引导:
理的交往。这样让学生的思
1.交流问题①
考结果有个正确的指向,让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教案标题:地图上的发现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作用和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地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空间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

2. 学习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 学习如何解读地图上的信息。

教学准备:1. 地图册或地图图片。

2. 地理教具,如指南针、尺子等。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4.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或电脑。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幅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知道地图是什么吗?地图有什么作用?探究:1. 学习地图的基本要素和符号:a. 解释地图的标题、比例尺、指南针等基本要素的含义。

b. 展示不同地图符号的含义,并让学生猜测其代表的意思。

c.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练习识别和解释地图符号。

2. 学习地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a. 解释如何使用比例尺来测量距离。

b. 演示如何使用指南针来确定方向。

c. 引导学生使用尺子和指南针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学习如何解读地图上的信息:a. 展示一幅包含多种信息的地图,如地形、交通、建筑等。

b.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不同信息,并提出相关问题。

c.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地图信息的理解和发现。

拓展:1. 给学生分发一幅空白地图,让他们标注自己所在的位置,并标出周围的重要地点。

2.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地方,使用地图找到该地方的位置,并描述如何从学校到达该地方。

总结:1. 回顾学习的内容,强调地图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利用地图,提高地理意识和空间认知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地图的理解程度。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纸,评估他们对地图符号的识别和解释能力。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使用地图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 组织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使用地图的过程。

《地图上的发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现在我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回答得真清楚,表扬你!那么①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②科学家是怎样证明“大陆漂移说”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齐读课题)二、细读课文,理解课文(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2课,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1 、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板书)注意读的时候用“——”画出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用“~~~~”画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2、指名反馈,并出示句子:他漫不经心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

突然,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拼接在一起。

3、出示重点词语再引导学生思考:看看这一段话,出现了几次发现?第一次发现,魏格纳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现的?(漫不经心)漫不经心是什么意思?(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第二次,魏格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进一步发现?(仔细观察)师:由漫不经心到仔细观察,由发现到进一步发现说明魏格纳是个怎样的人?指名反馈:(魏格纳是一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4、师:魏格纳真是个观察仔细的人,为了能更加明白魏格纳的发现,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关于“世界地图”的知识竞答,有奖品的哦!请看大屏幕(出示世界地图图),请听题:①世界地图分为几大洲几大洋?(七大洲四大洋)(奖励你)②四大洋指哪些?(表扬你)(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③接下来的题目都是根据老师指示的位置,快速说出板块的名称。

知道答案马上举手!(北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非洲、)同学们回答得又快又准确,看来课前预习花了不少功夫,表扬你们!那么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大家能更加明白魏格纳的发现了吗?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来读读魏格纳的发现。

(先读一读第一次发现)“南美洲......吻合”边读边出示南美洲与非洲拼接图(再读魏格纳的进一步发现,注意将进一步重读)“经过仔细观察.....拼接在一起”再次出示其它板块拼接图。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5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5篇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5篇教学目标:1.熟悉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究大自然神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沟通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觉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学问。

教学过程:引入:法布尔长期观看昆虫,成了闻名的昆虫学家,还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巨著《昆虫记》。

那么德国闻名的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通过一张一般的世界地图会发觉什么呢?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边朗读课文边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小组内可进展沟通、探讨。

2.简洁的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导读和课文,质疑问难1.通过阅读提出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相互争论解决。

2.师生共同归纳问题,教师指导解决。

问题:(1)魏格纳的奇异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2)魏格纳发觉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3)魏格纳重大的发觉靠的是什么?细读课文,解决问题,沟通所得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世界地图,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由此体会魏格纳产生这种想法的缘由。

2.反复读第5自然段,理解“大陆漂流”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魏格纳是如何认真打量地图的。

3.默读第7自然段,记录下进展推理的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沟通读书体会,论证魏格纳胜利的缘由。

复述故事指定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复述故事,其余学生评议、补充。

沟通地理学问相互沟通展现自己了解的、搜集的有关“大陆漂移”的学问。

多角度体验观看的重要性《世界地图引出的发觉》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熟悉7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究大自然神秘的执著精神,并能和同学们沟通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了解魏格纳发觉大陆漂移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地理学问。

教学预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打碎的蛋壳、剪碎的布片等。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逐渐、参差不齐、假说〞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逐渐〞说一句话。

3.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魏格纳“大陆漂移说〞成功的要素。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一、直接导入〔一〕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地图上的发现?。

〔二〕师:〔板书课题〕图是全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

〔三〕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回忆课文,完成填空〔一〕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的提示,完成填空。

〔示填空〕生:魏格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察活动,使得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

〔学生边答复师边板书:魏格纳“大陆漂移说〞〕〔二〕师:说得非常完整。

课文先写魏格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再写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接着写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他进行了大量的考察活动,最后写“大陆漂移说〞获得新生,这种写作顺序就是〔学生说:按事情开展顺序〕〔三〕师:你说的对。

〔板书:按事情开展顺序〕同学们,希望我们以后的写作也能用到这样的写作顺序。

三、细读课文,感悟精神〔一〕了解一个发现1.师:今天我们将通过三个板块深入学习课文,请看学习目标:〔示〕了解一个发现,认识一位人物,感悟一种精神。

2.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板块的学习,了解一个发现,请看学习指南针:“大陆漂移说〞到底是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3.师:你说,你真会学习,请坐。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

4.师:再读〔示〕,请男生读上面这段话,女生读下面这段话,看看这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提问。

生:第一段话有“逐渐〞,第二段话没有“逐渐〞。

〔师点红“逐渐〞〕5.师:哪句话表达的效果更好,为什么?说说你的体会。

提问。

生1:有逐渐的第一段话表达效果更好。

【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精品教案

【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精品教案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重点:1—6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1、2自然段。

读说结合点: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问题:(1)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大陆漂移说”的?(2)科学家是怎样这一假说的?(3)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展开教学,顺着课文思路一部分一部分地引导学生学习,引发学生读书、思考、探讨、交流。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辅助教学。

在课件中播放魏格纳的假说,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看图,教师进行讲解,使得“大陆漂移说”这一陌生而遥远的话题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来,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总结课文后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可让学生说说从魏格纳的身上,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科学,还可以适当进行拓展:在生活中,你曾经有过怎样的发现?让学生说一说,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勇于探索。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3、给课文分段【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教学难点】生字词、分段一、谈话导入教师: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翁魏格纳也因为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精神获得了成功。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地图上的发现》。

【板书课题】二、学习生字词1、四人小组自学生字词2、四人小组汇报生字词:会写:吻wén 口吻左右结构口部据Jù 依据左右结构钅部拼pīn 拼音左右结构扌部煤méi 煤矿左右结构火部置zhì 位置上下结构罒部适shì 适合半包围结构辶部存cún 存在半包围结构一部悬xuán 悬崖上下结构心部会认:魏wèi 魏碑左右结构鬼部廓kuò 轮廓半包围结构广部痕hén 痕迹半包围结构疒部适shì 适合半包围结构辶部携xié 携带左右结构扌部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提问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二)、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发现——证明)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两段一、(1、2)二、(3——8)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逐段分析课文【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情感,学习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精神【教学难点】理解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的精神一、逐段学习(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A、自读1、2自然段。

并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例: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经过仔细观察,他进一步发现,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

”B、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地图上的发现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地图上的发现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地图上的发现我设计了这样一堂课——《地图上的发现》,旨在通过地图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发现祖国的美,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认识比例尺、方向等概念。

2. 通过观察地图,发现祖国的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地图上距离的计算。

2.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地图,发现祖国的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图、比例尺模型、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上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介绍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比例尺、方向等,让学生了解如何阅读地图。

3. 观察地图: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图,找出他们认为美丽的景点,并记录下来。

4. 分享发现:每组选代表分享他们在地图上发现的美丽景点,并说明理由。

5. 想象与表达:让学生结合地图上的景点,发挥想象,用语言描述出它们的美。

6. 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路线,设计一次旅行计划,包括景点选择、行程安排等。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比例尺的应用,地图上距离的计算。

2.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地图,发现祖国的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

他们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美丽的景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地图的其他知识,如地图的种类、制作方法等。

也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发现祖国的美,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S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S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理解“吻合”、“参差不齐”,会运用“逐渐”一词造句。

二、学习“发现—质疑—推论”学习方法,并用其自学课文。

三、用图表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

四、抓住文章的事件体会科学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说的过程,难点是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图上的发现》。

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现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二)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第一、二、三、七自然段(一)发现问题(课件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上节课我们运用“质疑”这个好方法,提出了许多问题。

我们已经解决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是谁发现的?谁能告诉老师这里的“发现”是指什么?(生:大陆漂移说)师板书。

(二)提出质疑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大陆漂移说是怎样被发现?又是怎样被证明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来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并找到相应的段落,标一标。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注意读书的姿势。

)2.学生汇报,是怎样发现的在第一自然段,是怎样证明的在四、五、六段。

3.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轮廓”和“参差不齐”读法。

4.老师来读一读这一段话,请同学们边听边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你们发现了什么?读“漫不经心”时慢一点,读“突然”时很快,读出了吃惊的语气。

这段话中标有红色字体词语重读,自己练一练。

用刚才的方法谁再来读读这段话?进步很大,这种抓关键词着重读的方法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

请你今后试着练一练。

5.读通了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课件出示: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吻合一词是什么意思?其实在这段话中就有答案你能不能找出来?(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就是这句话,同学们真是会发现的孩子!联系下文理解词义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咱们来看看什么是参差不齐?通过观察图形理解词语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此时,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魏格纳是怎样发现这个有趣现象的。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拼接”等词语。

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弄清大陆漂移说的由来。

情感目标:体会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执著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弄清大陆漂移说的由来。

体会魏格纳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执著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三、教具准备:地图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主发现:1、出示世界地图,看轮廓,说发现。

(边说边板题)2、引出课题,读题。

(二)、初学课文,感知“发现”。

1、了解魏格纳,了解发现。

(点出“学习链接”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书本设计的这个“学习链接”是有利于课文的了解的。

)2、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用你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找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3、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以熟字带新的方法来识记,并掌握。

4、梳理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检查学生思考学习的结果,授予整理文章内容与写作顺序的学习方法,并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加以运用)(三)、精读1、2自然段,体会“发现”。

1、出示问题:魏格纳是怎样发现并提出假说的?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2、朗读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3、检查自主学习的效果,指导理解并感悟朗读。

4、通过这个发现,魏格纳提出了什么假说?(朗读句子)(四)、总结延伸,品味“发现”。

1、小组合作,研究讨论: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2、检查学习效果。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1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1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来解答。
2、引导思考: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是怎样证明这一人假说的?
3)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假说”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1、补充资料:
魏格纳: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于第四次赴北极的格陵兰岛考察时,不幸遇难。
轮廓:构成图形或物体的外缘的线条。
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边缘可以拼接在一起
科学家们通过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教学后记
这篇文章围绕告诉了我们无论在什么权威下,我们都要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又鼓足勇气面对今后的学习。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艰苦、覆盖”等词语

语文S版《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语文S版《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

语文S版《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内容简析】课文记述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说的故事,表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

【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读中提出问题,在充分读书后,小组合作交流个人阅读时的理解,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1.认识魏、廓等生字,会写吻、锯、拼等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师: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魏格纳又在地图上发现了什么?请响亮地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查阅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纠正对方的错音。

3.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生字词。

4.识记生字,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5.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6.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7.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三、细读课文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2)汇报:用__画出魏格纳在地图上的发现,用~~~画出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3)指导学生观察世界地图,找到南美洲和非洲的位置,看看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跟非洲西海岸线的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很吻合。

(4)指导读好画出来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2.学习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至第八自然段,边读边想:科学家是怎样证明大陆漂移说这一假说的?(2)四人小组内交流。

(3)检查汇报。

(科学工作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考察,在南极洲找到了显示植物生长痕迹的煤块,找到了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还发现了有冰川移动时留下的擦痕的冰碛岩。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

《地图上的发现》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地图上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指导默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默读课文,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的叙述顺序。

理解有关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魏格纳。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一字组多词:拼()()()()置()()()()适()()()()存()()()()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理解词语:轮廓、吻合、锯齿、拼接、煤块、位置、适合、生存、大陆、漂移、参差不齐、冰雪覆盖、茂密、艰苦3.学生完整齐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发现提出“大陆漂移说”的事。

三、观看世界地图,了解地理概况。

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四、指导写字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指导写字:“适”“存”的结构、笔顺;“置”下面是三横;“崖”下面是两个“土”。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五、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假说”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
5)引导讨论认读本课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 住这些生字的。
6)补充空的词语花篮
7)读一读,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用它造句。
后来,这块古老的大陆裂开了,开始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地球各大洲的分布。
五、课外拓展
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课 题
22地图上的发现
计划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叙述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艰苦、覆盖”等词语
教学反思或
案例分析
检查意见
检查人
时 间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教学
重、难点
地理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设计思路(含
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谈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朗读感悟
四、巩固练习
五、课外拓展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大意,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
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进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和习惯
作业设计(可附页)
板 书 设 计
22地图上的发现
魏格纳从地图上发现世界各大洲边缘可以拼接在一起
科学家们通过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今天我们学习魏格纳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文写了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画出要求认识的字,借助注音认识生字,记住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1.引导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来解答。
1.引导思考:
1)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2)科学家是怎样证明这一人假说的?
3)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朗读时把握住:
1、人物的对话
2、对于那些能够表现李四光最终揭开巨大石头的由来之谜的关键词语,要加重语气来读。
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
1)石头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
3、补充词语花篮
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造成了悬念,不仅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教学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