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卷(安徽第一巻)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

2018届高三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Ⅰ卷】语文试卷

2018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中国陶瓷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陶瓷是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也是全世界耳熟能详的艺术语言。

今天的中国如何用这种语言继续讲好陶瓷上的中国故事,是亟待关注的时代命题。

中国陶瓷的魅力就在于以“微言”传递着“大义”。

中国理念、中国精神,在陶瓷上都得到充分彰显。

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小盾看来,上古时期的陶瓷史一直是文化史的标尺。

大约一万五千年前,陶器产生,意味着人类创造了第一种非自然的物质,也意味着人类文化实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距今七千年前,彩陶产生,这意味着人类文明有了一种新的记录手段。

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中国先人就利用彩陶图案反复叙述着同一个故事,主题是某位神人正在抛撒种子。

“这一故事的核心意义是强调生命力。

”王小盾分析道。

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中国陶瓷以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文化信息,成为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有效载体。

中国陶瓷图案记录着民间神话传说与日常生活片段。

“明代陶瓷的人物纹饰,都采用近似于传统绘画的构图形式,在空间与虚实关系上呈现出萧疏雅逸的风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砚祖说。

他表示,中国陶瓷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也就是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而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中国陶瓷就是通过“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安徽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五省六校2018届高三期末检测联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科学的历史无疑就是人类智性进步的历史。

那么科学普及的历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呢?美国历史学教授约翰·伯纳姆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科学普及史图景:起先科学是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但在逐渐兴起的美国消费文化中,科学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在大众层面上科学被迷信击败。

这样一部令人有点沮丧的美国科学普及史,对于中国现阶段的科学普及工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当前中国的科学生长环境不容乐观。

虽然“崇尚科学,破除途信”这样的标语几乎张贴在了每一个居民小区的宣传栏里,但中国公众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科学素养相对缺乏,所以迷信有额外的生存维度。

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迷信没有被真正破除干净过。

至今在居住区外面的马路上,还常遇到泼洒在路面上的一团团药渣,这种乞求药“倒”病除的现象反映了老式迷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顽强生存力。

有一些古代迷信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继续留存着。

譬如“4”谐音“死”是不吉利的,“8”谐音“发”是吉利的等等。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等数字就有了吉凶之分,人们选择号码时纷纷避凶趋吉等等。

这无疑直接有力地推动了迷信思想的流行,与“科教兴国”的国策和培养一种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的努力目标背道而驰。

在中国当今的报纸和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对孤立科学事实的强调和对科学产品的推销,最为典型的就是对航天技术的报道。

新闻媒体放弃了向公众普及有关飞船的飞行动力学和外太空高能物理环境的科学知识,航天活动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政治活动而不是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媒体倾心于对飞船搭载物品的神秘性和尊贵性大肆渲染,似乎发射飞船的物质代价都被附加到了这些物品上。

如果说是搭载植物种子,希望在高能环境中诱发基因突变以改良品种,这还有一点科学的余味——其实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搭载种子以改良物种的效率和科学性往往被夸大;而一些搭载的纪念品、会旗等被赋予的价值和神圣性,则纯粹是巫术色彩的,毫无科学理性可言。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合肥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迄今为止,记忆一直与人体尤其是大脑联系在一起。

按照这种理解,群体不可能有记忆,因群体不拥有身体和大脑。

学者们充其量承认,某个个体所具有的记忆是在他与其他人交往中,并且是在社会的框架里形成的。

这正是法国哲学家哈布瓦赫的观点。

根据他的论证,没有社会机制就无从谈起记忆,因为一个人总是根据一定的范畴把接收的印象整理成可以回忆的信息,而这里所说的范畴具有社会性质。

如果使用哈布瓦赫老师涂尔干的话说,回忆和过去是“集体的描述”。

因此,哈布瓦赫使用“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以指代个体的记忆及其社会起源。

我们用“文化记忆”这个命题对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加以扩展和完善。

首先区分三种记形式:个体记忆属于大脑研究和心理学的范畴,集体记忆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文化记忆是文化科学研究的对象。

文化记忆的概念超出了“传统”这个概念的范围,因为文化记忆还涉及遗忘和隐瞒,遺忘和隐瞒导致传统的消失和断裂。

文化记忆具有很强的异质性且形态各异,所以很难接受政治、意识形态或者宗教的限制。

文化记忆具有多层含义,一旦借助文字形式固定下来并被人阅读,就面临被修改的可能性。

有的文献可能被废弃或者受到忽视,有些则被视为核心文献。

文化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变化,所有那些被认为对当下无足轻重的东西都被忘记;而在有文字的情况中,文献通过审查被分为经典与档案,经典指那些必不可少的,而档案则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把哈布瓦赫称为“集体记忆”的东西叫作“交流记忆”,目的是把这种记忆与文化记忆加以区别。

所谓交流记忆就是随着具体环境变化的记忆,这种记忆一般不超过三代人,内容主要包括回忆、想象、俗语等。

这些记忆存储在头脑里,人们不需要更多的解释便能够凭借这些记忆进行交流,而且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变化。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语文试卷2018.2 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50分钟。

2.回答选择題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国: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意,是所有优秀艺术的共同特征。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本质都是诗,或者说,都是充满诗意的。

读完莫美的小小说集——《印象》,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

我相信,荚美在创作每一篇小小说的时候,一定是作为一首首诗在写的;否则,是难以如此诗意盎然的。

这种诗意,最直接的感觉是来自他的语言。

莫美小小说的语言,以质朴简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见长,不雕饰、不做作、不隐晦,娓娓道来,在舒缓散淡的叙述中,使作品体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压耙带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语句反复出现,如同《诗经》的“一叹三唱”,韵味十足。

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如《温海垂钓》中对温海迷人景色的描写:“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颜色多变,春湛蓝,夏碧绿,秋斑驳,冬苍翠……”就是一首山水诗。

这种诗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说:“莫美先生不以人云亦云、芸芸众生眼中的‘美’为审美标准,这种‘莫美’的文学价值追求,值得称道。

”像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饱含着作者对“三农”问题、人的自我认识和觉醒等主题的现实追问和哲学思量,不但深刻,而且显示出“多义多解的长篇气象”。

像《温海垂钓》《赵老请客》等,在看似散淡的叙述中,寄寓对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2018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及答案详析

2018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及答案详析

2018年高考语文(安徽卷)及答案详析(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和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安徽省黄山市2018届高三一模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2018届高三一模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黄山市2018 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箕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 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美系” :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社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 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 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舜,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 ,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最新-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新人

最新-安徽省合肥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新人

2018届高三“四校”联考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四校:安徽淮南一中、六安一中、颍上一中、蒙城一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所有答案均要答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书写要坚守核心价值观如今,文学书写面临多元选择,诸如生态文学、女性文学、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等,多元文化视野的拓展在更新文学创作题材的同时,也冲击了文学作品对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商业化浪潮下,文学已经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商品的属性。

利益的驱动,使作家的书写与读者的选择都更直接地指向功利。

直接的功利主义必然带来思维的简单粗放。

当下文学创作如何以一种更为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的价值选择,从现象解读回归人性反思,从肤浅功利走向深层因果,核心价值观仍然要成为作家书写的题中应有之义。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不变诉求。

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再到汉末陈蕃的“澄清天下之志”,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历代知识分子都把道义、民生作为自己的双重价值旨归。

思想层面的理性追求与现实层面的民生担当,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双重的文化人格:一方面追求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崇尚理性,有坚贞气节,凛然傲骨;另一方面又心系民生,渴望建功立业,九死而未悔。

正是这种理性与现实相交织的双重情怀,延续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这一传统到了近代五四时期虽有所改变,知识分子对道义的追求演变为对科学、民主的向往,民生的担当转变为救亡、启蒙的责任,但是理性与现实的双重关怀是不变的。

到了当下,现代性的转变,带来了更高层面对科学理性的追寻,现实民生问题凸显为更深层面的人性道德反思。

知识分子的双重关怀仍然不离不弃,既代表最先进的科技水平、思想文化方向,又心系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社会前进的核心动力。

正是这种双重关怀,使得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始终未尝脱离现实世俗生活,进入西方理性所谓“静观”的层面,片面地追求冷漠的科学真实。

(NEW)安徽省2018届高三语文怀远一中等五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NEW)安徽省2018届高三语文怀远一中等五校联考试卷及答案网页版

安徽2018届“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涡阳一中)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颍上一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江淮十校”2018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2017.8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而的文宁,完成1~3题。

不可无“我” 钱各融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

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去了“我”,抽去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套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

“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

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

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

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

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使“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人物来,要反映客观现实,又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写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它是有目的的,它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

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

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

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

所以,在创作活动巾,决不可无“我”。

⑤表演艺术最能说明这种创作的辩证法。

俗话说“装龙像龙,装虎像虎”。

演员演岳飞就应该像岳飞,演秦桧就应该像秦桧。

但只是像岳飞像秦桧,而不能也不应该使自己就变成岳飞.变成秦桧,演员不应该完全丢掉自己。

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芜湖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的民族精神。

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也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

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

正是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违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

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助手段。

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民,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

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焉其后,明刑弼教的真谏。

韩愈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

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不畏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

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的案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

《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治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

明太祖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借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

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

【新】安徽省“五校”2018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新】安徽省“五校”2018届高三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2018届“五校”(怀远一中蒙城一中淮南一中颍上一中涡阳一中)联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文学艺术的宝库里,喜剧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俄国思想家巴赫金就说过:“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包含有笑的因素。

”当前,喜剧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重要形态。

电视娱乐化浪潮此起彼伏;喜剧电影日趋繁荣;在戏剧演出市场,喜剧颇受观众青睐。

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的喜剧艺术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喜剧大合唱。

不过,当下的喜剧发展也是问题丛生。

各种搞笑、逗乐、嬉闹,都被视为喜剧,将喜剧等同于娱乐,喜剧成了一个容纳所有娱乐形式的大箩筐,搞笑的东西都往里装。

当今时代,喜剧的处境非常尴尬,有些所谓“喜剧”,实际是闹剧而已,甚至为了逗乐而陷入低俗娱乐。

喜剧被扭曲、被矮化,喜剧因戴上了名缰利锁而失魂。

何谓喜剧之魂?乐观自信、理性超脱、自由狂欢的喜剧精神乃是喜剧之魂。

伟大的喜剧艺术作品一定是喜剧精神高扬的作品。

以戏剧为例,中外戏剧史上,真正优秀的戏剧作品,要么悲剧精神强烈,要么喜剧精神鲜明。

而优秀的正剧也并非悲喜调和、不悲不喜,而是悲喜交融、有喜有悲。

而当代不少所谓的“喜剧”作品,则多是不喜不悲、平淡寡味的平庸之作。

数年前,哲学家俞吾金曾断言,一个“以喜剧美学为主导性审美原则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当今时代,人们需要通过喜剧的笑声来稀释沉重、抵抗孤独、化解焦虑。

喜剧是嘲讽愚陋、抨击邪恶、褒美贬丑、祛邪扶正的艺术。

喜剧就是vx理性的精神、敏锐的眼光、智慧的头脑、批判的视角审视纷繁复杂的现实人生,让人对自己的存在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持清醒的认识,能够以“轻松、幽默和爽朗”的乐观态度面对生活的种种考验。

一部喜剧艺术史证明,那些贴近现实人生、针砭时弊、鞭挞邪恶、追求真理、充分高扬起喜剧精神的作品,才是老百姓乐于接受的。

可是,多年来,已经很难看到这种精·心构思、发人深思的喜剧作品了。

有追隶轻松效果、浅薄庸俗的滑稽楚剧,却缺少从心灵深处汲取的智慧;有对历史的随意篡改和戏说,却失去了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勇气。

安徽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安徽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

安徽省六校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他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歧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安徽省利辛一中2018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利辛一中2018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利辛一中2018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

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

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

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

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厦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

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

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

但是,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也是判断监管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像英国运输部官员马丁·卡拉南所指出的,“要试图通过无人机新规优先保护公众,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的潜力”。

【新】安徽省利辛一中2018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新】安徽省利辛一中2018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利辛一中2018届全国高三语文大联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英国政府日前宣布拟推出新规,要求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实名注册”,还要参加类似驾驶理论考试的安全意识测试,试图借问责制从源头强化管理,规范无人机使用。

被喻为“上帝之眼”的无人机不仅在军事、工业勘测、商业配送等领域功用丰富,在民用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据统计,2017年全球无人机的产量将接近300万架,比2016年增长39%,市值超过60亿美元。

然而在技术和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隐忧也在不断增加。

上个月,一架无人机出现在伦敦盖特威克机场跑道上,导致数十架飞机无法降落,机场也短暂关闭。

从无人机面世至今,全球各地不断有其干扰民航客机,造成后者延误、迫降甚至返航等情况。

同时,无人机可能带来的对私人领域的侵犯、个人隐私的窥视也引发担忧.各国政府因此不断规划实施对无人机的管理,不过,宽严幅度则相距甚远。

在法国,一名少年因使用无人机拍摄城市全景即被起诉,理由是可能造成对他人的危害。

根据法国目前颁发的法规,除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地区禁用民用无人机,城市厦周边地区,包括公路、公园、沙滩等公共场所上空同样禁用无人机。

即使是私人区域,未经允许也不得随意对他人及其所有物进行拍摄,更不得以商业目的进行传播。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类似严格的举措也在施行。

相比之下,爱尔兰等国家的管理措施相对宽松,爱尔兰仅要求重量在1000克以上的无人机进行登记。

英国交通部的研究也显示,400克以上的无人机就有可能对商用飞机的驾驶舱玻璃造成损伤。

毋庸置疑,维护公共及私人安全领域不受市场盲目逐利的侵害,乃是监管的第一大功能。

但是,采取合适的力度使之不损害行业发展的前景、不打击研发的积极性也是判断监管是否适当的重要标准,像英国运输部官员马丁·卡拉南所指出的,“要试图通过无人机新规优先保护公众,同时最大程度发挥无人机的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题主办单位:合肥皖智教育研究院(考试日期:2018年11月16日上午)命题、审题单位:合肥168中学滁州中学安庆一中全椒中学淮北一中蚌埠二中芜湖市一中池州一中铜陵一中宿松程集中学太和中学合肥八中淮南一中太和一中太湖中学安师大附中绩溪中学阜阳三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

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

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

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

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

《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

《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对自然物的“畅神”审美观,是晋宋以后盛行起来的。

同“比德”不同,“畅神”强调的是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

它所尊重的,已不是自然物身上被人为地外加的道德伦理价值,而是它自身的足以令人舒畅怡悦的审美价值,王羲之《兰亭集序》写到自己面临会稽山阴兰亭一带有着“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的美景所产生的感受:“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宗炳平生“眷念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酷爱描山画水,认为再现山川之美,足以“畅神”。

他说“峰岫娆嶷,云林森渺,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以,神之所畅,孰有先焉!”。

肯定观赏和再现自然美可以“游目骋怀”,可以“畅神”,也就是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的满足。

这种观点的提出,标志着对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为时比西欧早一千多年。

在这种观点基础上诞生的谢灵运的山水诗和宗炳、王微的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都具有开山意义。

由此而形成的专事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品类——山水诗画,后来得到长足的发展,成为我国民族艺术对人类艺术宝库的卓越贡献。

(节录自张晓光《试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趋势》,有删改)1.下列关于“比德”和“畅神”及其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义意思的一项是()(3分)A.“比德”是指人们习惯性地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

B.“畅神”是晋宋以后才出现的,它强调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使欣赏者的情感得到抒发,得到满足,从而精神为之一畅。

C.“比德”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孔子等人都曾提出类似的观点,“比德”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D.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表现了人类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这两者又都离不开自然美和人类审美这两个要素。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从人类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写起,而从原始洞穴画到仰韶彩陶,再到周秦以后的山川草木的意义变化就能体现这种审美视野的变化。

B.第二段首先对“比德”这个概念进行具体阐释,然后从古代先贤的理论和人们的艺术创作实践两个角度来说明这种理论的影响是十分深远。

C.第三段重点围绕“畅神”审美观展开论述,侧重从“比德”“畅神”的不同点角度切入,既有《兰亭集序》的例子,也有古人的理论阐释。

D.全文着眼于人类审美艺术视野的扩大,重点论述了“畅神”审美观的发展变化及表现特征,强调其对民族艺术和人类艺术宝库的卓越贡献。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物的形象只要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或是经过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就不再具有自然物自身的美。

B.《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这使得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自然物全都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

C.中国古代的“比德”理论虽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这已经表明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表现了审美的历史进步性。

D.肯定从自然界可以直接得到审美满足的理论,标志中国人自然美审美意识的觉醒,并直接形成专事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品类——山水诗画。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抱膝轩记【清】管同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

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

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

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

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

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

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

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

近乃僦①宅居是水之西。

老屋百年,尘埃渗漏。

每署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

予居之未尝不适也。

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

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

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②,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

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

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

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

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

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

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

而其室遂废。

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

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

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

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③也。

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

(选自《因寄轩文集》)【注】①僦:(jiù)租赁。

②廛:(chán)集市。

③饷营:军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岸率果园菜囿率:皆,都B.顾视无可逃避顾:环视C.予既厌薄文辞薄:轻薄D.斗室一间,讽书不辍讽:诵读5.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会是三水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偃仰啸歌,即获其所其孰能讥之乎C.盖往往为所掩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详细叙述了抱膝轩的地理环境和命名之由来,同时表现了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

B.本文第二段与归有光对项脊轩的描写异曲同工,借事借物借细节抒情言志,“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C.作者之所以修葺抱膝轩,是因为多次迁徙,长期租赁居住,且现居处临近集市很嘈杂,影响了作者读书。

D.抱膝轩修好后,作者实际居住时间并不长,但它寄托着作者读书自娱、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5分)译文:(2)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

(5分)译文: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浣溪沙•秋柳蒲松龄旧向长堤缆画桡①,秋来秋色倍萧萧,空垂烟雨拂横桥。

斜倚西风无限恨,懒将憔悴舞纤腰,离思别绪一条条。

【注】①画桡:指画舫,油漆彩绘之舟。

8.“旧向长堤缆画桡”中“缆”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妙处?(4分)9.这首词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试结合词作内容分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①,小弦切切如私语。

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③。

④,⑤。

别有幽愁暗恨生,⑥。

(白居易《琵琶行》)乙:①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②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①,小弦切切如私语。

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③。

④,⑤。

别有幽愁暗恨生,⑥。

(白居易《琵琶行》)乙:①制芰荷以为衣兮,。

(屈原《离骚》)②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辛弃疾《水龙吟》)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⑤;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⑥,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山梁实秋最近有幸,连读两本出色的新诗。

一是夏菁的“山”,一是楚戈的“散步的山峦”。

两位都是爱山的诗人。

诗人哪有不爱山的?可是这两位诗人对于山有不寻常的体会、了解,与感情。

使我这久居城市樊笼的人,读了为之神往。

夏菁是森林学家,游遍天下,到处造林。

他为了职业关系,也非经常上山不可。

我曾陪他游过阿里山,在传说闹鬼的宾馆里住了一晚,杀鸡煮酒,看树面山(当然没有遇见鬼,不过夜月皎洁,玻璃窗上不住的有剥啄声,造成近似“咆哮山庄”的气氛,实乃一只巨大的扑灯蛾在扑通着想要进屋取暖)。

夏菁是极好的游伴,他不对我讲解森林学,我们只是看树看山,有说有笑,不及其他。

他在后记里说:“我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山,而爬山最能表达一种追求的恒心及热诚。

然而,山是寂寞的象征,诗是寂寞的,我是寂寞:有一些空虚/就想到山,或是什么不如意/山,你的名字是寂寞/我在寂寞时念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