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泥石流》教案2
《第5节 泥石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泥石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和风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爱护环境、防范自然灾害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和风险,掌握防范泥石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防范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用于教室展示。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沙土、小石子等,用于模拟泥石流过程。
3.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搜集有关泥石流的资料。
4. 安排教室讨论和探究任务,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泥石流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泥石流?(2)泥石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2. 结合视频内容进行简单讲解,让学生对泥石流有一个初步认识。
(二)新课教学1. 讲授泥石流的观点和特征。
通过举例说明泥石流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掌握泥石流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地形:山高坡陡,有足够的坡度来产生足够的重力。
(2)地质:岩石、泥土等松散物质丰富,易于形成泥石流。
(3)气候:暴雨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提供水源和能量。
3.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风险。
4. 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身边的泥石流案例,并尝试总结出预防泥石流的措施。
5.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强调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性。
(三)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泥石流的威力。
准备沙子、石头、水等材料,制作一个小型泥石流模型,通过控制水量和水源,观察不同条件下模型的变化和效果。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泥石流的风险和破坏力,从而增强预防认识。
幼儿安全教育泥石流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中班教材来源:《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指导手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危害。
2. 技能目标:掌握防范泥石流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 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危害。
2. 防范泥石流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防范泥石流的方法。
2. 如何培养幼儿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勇敢、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准备:1. 泥石流图片、视频资料。
2. 桌面教具:泥石流模型、安全标志等。
3. 游戏道具:角色扮演道具、安全知识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泥石流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2. 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泥石流,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自然灾害。
”二、泥石流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泥石流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危害。
2. 通过图片、视频资料,让幼儿直观了解泥石流。
3. 提问环节:教师提问幼儿关于泥石流的问题,如:“泥石流是由什么组成的?”“泥石流有哪些危害?”等。
三、防范泥石流的方法1. 教师讲解防范泥石流的方法,如:远离危险区域、听从指挥、寻找安全地带等。
2. 桌面教具展示:教师出示泥石流模型、安全标志等,让幼儿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防范泥石流。
3.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防范泥石流的方法。
四、互动环节1. 教师出示安全知识卡片,让幼儿说出防范泥石流的方法。
2. 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防范泥石流的经验。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安全教育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防范泥石流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环节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防范泥石流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互动环节中的发言,了解幼儿对泥石流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家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防范泥石流的情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电子教案第5节泥石流集体备课教案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5节泥石流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泥石流的基本特点,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2.知道泥石流的危害,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及逃生的方法。
3.通过对地质灾害(前面已学过火山、地震)资料的进一步收集、整理与学习,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4.通过分析模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舟曲泥石流的相关材料,概括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发生前兆。
2.通过土质山谷模型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并让小组合作讨论,促使每一个学生参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泥石流的进一步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对泥石流形成原因的分析,启发学生用模型的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观看灾后重建的视频,看到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
重点: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了解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及逃生方法。
难点: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土质山谷模型、草皮、多媒体课设问:泥石流是什么?泥石流的特征是什么?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泥石流带来了哪些危害?视频:带着问题看新闻视频《甘肃舟曲泥石流(堰塞湖)》过渡:看了视频我们发现,泥石流的确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会给受灾地区人民的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那么泥石流到底是什么呢?讲解:泥石流的定义和特点。
过渡:受灾之前的舟曲非常美,但经过泥石流的侵蚀后,变成了这样。
展示舟曲泥石流发生前后的巨大变化图片。
设问:泥石流如此可怕,那么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过渡:虽然我们不能亲临现场观察,但我们一样可以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模型。
实验: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模拟实验:土质山谷模型说明:制作此模型时需注意,使用的土壤的质地要比较细,质地粗的土壤渗水比较快,坡面水流比较小,因此沙土也不适宜。
泥石流教案
泥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掌握泥石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由大量泥沙、石块、水等混合物组成的流体,具有高速度、高密度和强破坏力的特点。
(2)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地形因素:陡峭的山坡、沟谷、峡谷等地形易于形成泥石流。
•气候因素: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地震因素: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现象,从而形成泥石流。
•人类活动因素:过度开采、滥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泥石流的发生。
2. 泥石流的特点和危害(1)泥石流的特点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速度快:泥石流的速度可达数十公里每小时。
•密度大:泥石流的密度比水大得多,可达1.5~2.5吨每立方米。
•破坏力强:泥石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可以摧毁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难以预测:泥石流的发生难以预测,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2)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泥石流的高速度和强破坏力会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破坏生态环境:泥石流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泥石流的发生会对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影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3. 泥石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1)泥石流的预防措施泥石流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森林、草地等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加强防护工程建设:建设防护林带、拦沙坝、护岸等防护工程,减少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2)泥石流的应对措施泥石流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建立泥石流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 第5节 泥石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
《泥石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学会识别泥石流发生的可能地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学会识别泥石流发生的可能地区。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地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图片,用于展示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可能地区。
2. 准备一些常见地形地貌的图片或模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3.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
4.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小组讨论和实地观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展示一些泥石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探究主题,如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防治措施等。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 分享与交流:在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
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或补充意见。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点评。
4. 实地观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泥石流的发生过程和影响因素,可以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到泥石流多发地区进行实地观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地泥石流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与评价:在本节课结束前,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等核心知识点。
幼儿安全教案泥石流
幼儿安全教案泥石流教案标题:幼儿安全教案 - 泥石流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泥石流,以及它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教会他们如何在泥石流发生时保护自己。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应急处理能力,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与他人合作。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泥石流的场景,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泥石流的了解和观点。
2. 讲解泥石流(10分钟)- 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解释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 使用图片、模型或幻灯片等教具,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泥石流的过程和危害。
3. 泥石流的危害(10分钟)- 向幼儿介绍泥石流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如破坏房屋、道路、农田等。
- 强调幼儿在泥石流发生时应该保持冷静,遵循成人的指引。
4. 如何保护自己(15分钟)- 向幼儿介绍泥石流发生时的预警信号,如地震、降雨等。
- 强调幼儿在发生预警信号时应该迅速采取行动,如躲在坚固的建筑物内、远离河流等。
- 进行模拟演练,让幼儿学会正确的躲避姿势,如蹲下、护住头部等。
5. 团队合作与应急处理(15分钟)- 分组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在泥石流发生时应该如何合作行动。
-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发言人,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和支持。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幼儿在泥石流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 鼓励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以提高社区的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泥石流的场景- 模型或幻灯片展示泥石流的过程和危害- 分组讨论的活动材料评估方式:- 观察幼儿在讨论和演练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提问幼儿关于泥石流的相关问题,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 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制定家庭应急预案,包括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 在户外活动中,教导幼儿如何观察地形和天气变化,提高他们对潜在危险的敏感度。
泥石流教案
泥石流教案泥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2. 学习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泥石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泥石流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3. 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介绍泥石流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引发学生对该自然灾害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泥石流的概念:泥石流是由山体坡面或堤坝突然崩塌形成,使大量泥沙、石块等冲刷下来,形成的一种混合物,具有流动性和溃决性。
(2)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常见的泥石流是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堆积体垮塌、冰川崩解等因素引起的。
从融雪期到冬季,泥石流多发生在高寒地区。
3. 学习案例分析(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泥石流事件进行分析。
(2)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泥石流事件的成因、特征和造成的危害。
4.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泥石流的成因和危害,并介绍泥石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5. 课堂练习教师出示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检验对泥石流概念、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理解程度。
6. 讨论交流学生就自己小组分析的泥石流事件进行讨论交流,并简要汇报给全班,展示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课堂练习的答题情况以及学生的讨论交流,评价学生对泥石流概念、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的理解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导入和讲解泥石流概念和形成原因。
2. 学案和课堂练习题。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泥石流灾害现场或博物馆,了解实际案例和防治措施。
2.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学习利用植被和适当的工程措施防治泥石流。
《第5节__泥石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泥石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学习泥石流的成因、影响因素和风险。
3. 掌握预防泥石流的方法和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泥石流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掌握预防泥石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泥石流的风险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安全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泥石流图片、成因示意图等。
2. 准备相关视频或音频素材,用于教学演示。
3. 准备模拟泥石流实验器械,以便学生亲身体验。
4. 安置学生预习任务,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泥石流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泥石流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泥石流是怎样形成的?它对人类有哪些风险?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泥石流的发生?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1. 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重点讲解地质条件、降水、植被等因素对泥石流的影响。
2. 泥石流对人类的风险通过图片和案例,展示泥石流对人类的风险,如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3. 预防泥石流的措施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介绍预防泥石流的措施,如加强地质监测、植树造林、修筑防护堤坝等,增强学生的安全认识和自我珍爱能力。
(三)教室互动1.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加深学生对泥石流形成、风险和预防措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泥石流的经验和方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原因、风险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泥石流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2. 作业:安置与泥石流相关的思考题和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钻研。
第三章第五节《泥石流》 教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泥石流》优秀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主题】泥石流【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2)了解泥石流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泥石流的防治方法,提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泥石流的成因以及危害的过程,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发生时逃生线路的选择教学难点:认识泥石流现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五节。
本节课需花1个课时进行落实。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们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泥石流。
教材安排了一个模拟实验,帮助学生探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泥石流的危害以及防御措施。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4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4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
经历过泥石流的学生很少,因此缺乏感性认识。
在呈现知识的时候,应借助影像资料、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同学们,我国有过哪些自然灾害?【学生】洪水、台风、泥石流【教师】你们能描述泥石流吗?【学生】……2.新知呈现【教师】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它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请观看影像资料。
【学生】观看短视频【教师】同学们看了视频之后,觉得泥石流有何特点?【学生】猛烈、快速……【教师】归纳:突发性、历时短,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教师】泥石流是如何形成的呢?为何我们的周围没有发生泥石流?【学生】小组讨论:可能与地形坡度有关可能与降水量大小有关可能……【教师】有了假设之后,应该做什么?【学生】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教师】请同学们讨论可行的方案【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坡度大小、水流量的影响,汇报结果与结论【教师】汇总:泥石流的成因是暴雨或持续性降水、陡峭的地形。
泥石流(教案)
4.如果正处于泥石流的路径中央,应向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
A和C路线正确
学生讨论回答:
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
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
植树造林,加强地表植被的覆盖;
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
学生回答: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学生回答: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
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道;
毁坏房屋建筑,造成人口伤亡;
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学生了解泥石流发生前的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
1.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
2.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应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提问: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探究1:泥石流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模拟实验:
1.在土质山谷模型的B处堆入一些沙子,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前面活动中相比有什么变化?(沉积的泥沙变多)
2.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起到类似堆沙子的效果?
(毁林开荒、乱砍乱伐,破坏地表植被;开矿采石不合理堆放矿渣和弃土,形成大量松散堆积土层;修建道路和其他建筑活动中,破坏了山体表面等。)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3.下列人类活动,有助于削弱泥石流强度的是( B )
A.乱砍乱伐,毁林开荒
B.修建水库,调蓄水流
C.开采矿物,堆放矿渣
D.修建公路,破坏地表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目的。
小班自然灾害泥石流教案(通用7篇)
小班自然灾害泥石流教案(通用7篇)【篇1】小班自然灾难泥石流教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向同学介绍一些泥石流发生的灾难性事项,敲响警钟,提高同学的警惕;2、通过向同学介绍一些灾难事故的前兆以及预防措施,提高同学的安全意识和灾难预防技能;3、通过向同学介绍一些面对灾难的自救及逃命方法,提高同学的自救技能。
二、活动过程:随着气温的上升,雷雨天气增多,为防止泥石流、洪灾、雷电等自然灾难对同学造成损害,决断开展一次防泥石流、洪灾、等自然灾难事故的主题班会。
一、山体滑坡山体是否倒塌,从外观上可作判定。
一般状况下,有以下征兆时有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坡度较陡,大于45度,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倒塌物,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倒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马路边坡都是山体倒塌的多发地带。
倒塌应急避险的方法:雨季时切忌在危岩四周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夏汛季节,人们在选择去山区峡谷郊游时肯定要事先收听当地天气预报,不要在大雨或连续阴雨天后仍有雨的状况下进入山区沟谷出行旅游。
二、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征兆: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另外,深谷或沟内传来的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稍微震惊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泥石流一般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大部分发生于下午至次日凌晨,在连续降中雨、大暴雨和高雨涌现之时或稍后发生泥石流。
她特别指出,今年雨水较多,泥石流那么随时可能在山区沟谷发生。
泥石流应急避险方法:当依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马上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倒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立刻返回危急区,泥石流常滞后降雨暴发;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亲密留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人们在山区沟谷中游玩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与宇宙) 第5节 泥石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
《泥石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和风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树立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掌握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和风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泥石流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准备泥石流形成过程的模拟实验材料。
3. 准备一些常见易引发泥石流的环境因素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泥石流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5. 准备一些常见易引发泥石流的环境因素的文字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泥石流视频,请学生总结泥石流的观点和特点。
2. 提问:你在观看视频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泥石流破坏力强的特点。
3. 引出课题:了解泥石流,认识其风险。
(二)新课教学1. 探究泥石流的成因(1)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地质条件。
(2)讨论气候条件对泥石流的影响。
(3)总结泥石流的成因。
2. 了解泥石流的过程(1)展示泥石流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2)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泥石流的过程。
(3)教师进行总结。
3. 讨论防范措施(1)讨论在遇到泥石流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2)教师总结并补充一些实用的防范措施。
4. 教室互动(1)提问:你了解哪些地方的泥石流?请说出一些实例。
(2)请学生思考:如何预防泥石流的发生?(3)请学生为当地政府提出一些防治泥石流的建议。
(三)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泥石流的重要性和风险。
2. 安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宣传泥石流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并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泥石流的基本观点和特点,探究了其成因、过程,并学习了防范措施。
泥石流教案
泥石流教案泥石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性。
2.掌握泥石流的预防措施和自救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掌握应对灾害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泥石流的定义和特点。
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
3.泥石流的预测和预警。
4.泥石流的预防措施和自救方法。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危害性。
2.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泥石流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泥石流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有没有听说过泥石流?了解它的危害吗?2.讲解:通过讲解泥石流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基本概念。
3.案例分析:选择一起泥石流灾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分析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性,并就如何预防泥石流提出自己的想法。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预测泥石流和进行预警,并就如何自救提出自己的观点。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5.操练:设计实际应急演练活动,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进行模拟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行动,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6.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和自救方法等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7.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泥石流灾害的小议论文,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际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预测泥石流、预警和自救方面的能力。
2.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文章的质量,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根据学生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对泥石流的认识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泥石流的视频和演示相关图片和数据。
2.实地考察的地点和相关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操练活动。
3.学生参考书籍和网上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相关资料。
《第5节 泥石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泥石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基本观点和形成原因。
2. 掌握泥石流的主要特征和风险。
3. 学习预防泥石流的方法和应对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泥石流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泥石流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以及如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用于展示泥石流的场景和风险。
2. 准备教学PPT,包括泥石流的基本观点、形成原因、主要特征和风险等内容。
3. 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用于诠释预防和应对泥石流的方法。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基本观点和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泥石流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泥石流?(2)泥石流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山区沟谷中常常暴发泥石流,不但会毁损道路、桥梁和房屋等设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还可能影响周边地区交通的正常运行。
因此,了解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对于防范和减少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讲授1. 介绍泥石流的主要特征:(1)流动性质:泥石流是一种流体运动,具有黏度和一定的速度。
(2)物质组成:泥石流由泥沙、碎石、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分组成。
(3)规模和形态:泥石流的规模可大可小,形态可以是线状的也可以是块状的,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4)发生频率和周期: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周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
2. 了解引发泥石流的主要原因:(1)地形陡峭:泥石流常常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这里的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产生和流动。
(2)植被破坏:过度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人类活动会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地表抵抗力和稳定性,从而增加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
《第5节-泥石流》教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5节泥石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基本特点、危害以及防御措施。
加强应对能力。
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②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逃生)难点: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教具准备土质山谷模型、草皮、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讲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试着从科学现象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追随美。
让我们带上好心情,一起去旅行!【展示】云南东川旅游点图片集【设问】这些云南东川的图片都具有奇特的外形。
你们知道东川的形成原因吗?——泥石流【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
材料:云南省东川小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铜矿。
自唐朝开始,这里成为重要的铜产地。
由于慕白的古代冶铜的主要燃料,流域内本来十分茂密的原始森林早到长期的毁灭性破坏。
到20世纪50年代,小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在大约2000平方签名的流域面积内,发育有较大的泥石流沟107条,泥石流活动十分频繁,小江流域也因此成为我国注明的泥石流活动区,被人戏称为“泥石流王国”。
【互动】云南东川的形成原因——泥石流。
引出课题。
【板书】第5节泥石流【设问】关于泥石流,同学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①无人知②生只知是地质灾害③生全知师需灵活应变)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泥石流的知识?【自由发表】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2、泥石流的危害3、泥石流的预防措施(二)讨论学习,探求新知【过渡】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揭开泥石流的形成原因!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阅读】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雨水的不断冲刷,山体常滑落下来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这些物质被水流挟带,变成粘稠的浆体,沿着斜坡或沟谷急速奔泻而下,成为泥石流。
预设:此时学生对泥石流仍缺少感性认识,待后完善。
【讨论】请你结合材料,试着说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
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1知识目标1、了解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正确对待泥石流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1、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泥石流的危害和防御教学课时:一课时一、什么叫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二、泥石流形成的灾害和分布三、泥石流灾害的特点:1、暴发的突然性2、运动的快速性3、历史的短暂性4、破坏的极大性四、泥石流的危害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2006年1月4日,印度尼西亚中爪哇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印尼士兵和救援人员正在搜寻泥石流受害者。
五、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季节性:我国泥石流的暴发主要是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
特别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响,而暴雨、洪水、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
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六、发生泥石流你该怎么办?遇到泥石流发生时,要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往两边的山坡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泥石流安全教育教案2一、教学目标:1、了解洪水的相关危害,提高防洪意识。
2、了解洪水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泥石流 教案
②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可以结合汶川地震后引发泥石流事件说明)——改变了坡面物质的性质。
(此处是对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的进一步透视)
【过渡】除了上述自然原因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
预设:人类活动
说明:制作此模型时需注意:使用的土壤质地要比较细,质地粗的土壤渗水比较快,坡面水流比较小,因此沙土也不适宜使用。土壤堆成山谷后不要压紧,可以先用水试验后确定的压实的程度,以水能冲走土壤为宜。坡面的坡度应大于45°,坡面也要有适当的长度,以80cm左右为宜。
【展示】模型的Flash<求助电脑老师>或相应的视频材料,增加教学直观性。
【互动】云南东川的形成原因——泥石流。引出课题
【板书】第5节 泥石流
【设问】关于泥石流,同学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①无人知②生只知是地质灾害③生全知 师需灵活应变)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泥石流的知识?
【自由发表】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2、泥石流的危害 课件设置链接
3、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二)讨论学习,探求新知
【追问】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引发泥石流?
【活动】①在土质山谷模型的B处堆入一些沙子,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趁机的泥沙和前面的活动相比有什么变化?
—— 冲刷力增强
②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起类似“堆沙子”的效果?
——开矿堆积放的矿渣,采石弃土、修建铁路、公路和水渠等不合理开发。
③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可由学生上台演示验证)
【过渡】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揭开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关于中班防泥石流安全教案【三篇】
关于中班防泥石流安全教案【三篇】教案一: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到什么是泥石流,以及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图片等方法向学生们介绍什么是泥石流,并解释泥石流对人们的危害。
2. 分享一些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如在山区遇到降雨时应尽快撤离,避免靠近河流和山坡等危险地带。
3. 教授学生们如何识别泥石流的迹象,如有杂草、树木、石块等大量被冲走,河流水位突然上涨等。
教学步骤:1. 介绍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并让学生们回答问题确保他们理解了所学内容。
2.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图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迹象,判断是否为泥石流的迹象。
3. 分组活动:请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一张海报,向其他同学宣传防泥石流的知识。
4. 分享海报: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的海报并讲解。
5. 总结:回顾本课的内容,强调学生们如何保护自己的安全。
教案二:泥石流的危险和防御措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泥石流的危险和防御措施。
教学内容:1. 介绍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并向学生们解释泥石流的危险性。
2. 分享一些常见的泥石流防御措施,如修建泥石流防护堤、设置泥石流监测站等。
3. 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些可以防御泥石流的创新措施。
教学步骤:1. 介绍泥石流的危险性,并提问学生们泥石流对人们的危害。
2. 介绍常见的泥石流防御措施,并请学生们分组讨论其他可能的防御措施。
3. 分享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得出的防御措施。
4. 角色扮演:安排一些学生扮演泥石流防御专家,分享他们设计的创新措施,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5. 总结:回顾本课的内容,强调学生们对泥石流的危害和防御措施的理解。
教案三:发现泥石流迹象的实地考察活动目标: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们学习如何发现和识别泥石流的迹象。
教学内容:1. 准备实地考察的物资,如照相机、塑料袋、笔记本等。
2. 在安全的环境下,带领学生们前往山区进行考察,寻找泥石流的迹象。
泥石流课程教案
泥石流课程教案教案标题:泥石流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2. 掌握预防泥石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解释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
2. 技能与能力:学生能够识别泥石流的迹象、制定应对策略,并参与模拟演练。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关心自然灾害的影响,并提倡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1. 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
2. 泥石流的预防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1.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2. 泥石流的应对策略和模拟演练。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泥石流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3. 模拟泥石流的场景和道具。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泥石流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泥石流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泥石流的了解程度,引导他们思考泥石流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传授:1. 通过多媒体展示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对泥石流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泥石流。
技能培养:1. 介绍泥石流的迹象和预警信号,让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泥石流的可能发生。
2. 分组讨论制定应对泥石流的策略,包括选择安全地点、寻找避难所等。
3. 进行泥石流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应对策略和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1. 分析泥石流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的破坏。
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小结:1. 总结泥石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和影响。
2. 强调预防泥石流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
3. 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积极参与自然灾害预防和应对工作。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泥石流受灾地区,了解实际情况。
2. 进行泥石流防灾知识竞赛,加深学生对泥石流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幼儿园泥石流教案
幼儿园泥石流教案背景在自然灾害中,泥石流是一种常见且容易发生的灾害形式。
泥石流是指在一定地形条件下,由于雨水、融雪、地震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山坡、山谷等处土石流动,形成泥石流。
泥石流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等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更加需要提前了解和培养防灾意识。
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园孩子们的防灾意识,提高其应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学内容前期准备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泥石流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孩子们简单介绍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和危害。
教学内容1.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孩子们可以通过看图片、视频、听故事等方式,深入了解泥石流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以及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2.学习防灾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幼儿版的防灾手册、小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习防灾知识,掌握如何在灾害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自身安全。
3.实操演练在防灾知识学习和讲解后,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进行实操演练,如模拟疏散逃生、模拟使用灭火器等,增强孩子们的掌握能力。
同时,通过让孩子们了解学校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使孩子们知道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应该怎样行动,以确保自身安全。
4.建立防灾标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一起思考编制防灾标语,让孩子们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防灾知识重于泰山”的观点,同时运用图片、图形等方式让标语形象、鲜明、易于记忆。
教学总结本教案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园孩子们的防灾意识,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对泥石流危害和防灾知识进行讲解和实操演练,使孩子们能够掌握基本的防灾知识和对灾害的应对能力,从而更好地预防自己的安全。
同时,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编制防灾标语,孩子们能够将防灾知识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泥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基本特点、危害以及防御措施。
加强应对能力。
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①知道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②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逃生)
难点: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教具准备
土质山谷模型、草皮、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讲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试着从科学现象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追随美。
让我们带上好心情,一起去旅行!
【展示】云南东川旅游点图片集
【设问】这些云南东川的图片都具有奇特的外形。
你们知道东川的形成原因吗?——泥石流
【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
材料:云南省东川小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铜矿。
自唐朝开始,这里成为重要的铜产地。
由于慕白的古代冶铜的主要燃料,流域内本来十分茂密的原始森林早到长期的毁灭性破坏。
到20世纪50年代,小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仅有3%,在大约2000平方签名的流域面积内,发育有较大的泥石流沟107条,泥石流活动十分频繁,小江流域也因此成为我国注明的泥石流活动区,被人戏称为“泥石流王国”。
【互动】云南东川的形成原因——泥石流。
引出课题。
【板书】第5节泥石流
【设问】关于泥石流,同学们已经有了哪些了解?(预设:①无人知②生只知是地质灾害③生全知师需灵活应变)你们还想知道哪些有关泥石流的知识?
【自由发表】
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2、泥石流的危害
3、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二)讨论学习,探求新知
【过渡】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揭开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1、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阅读】在一些山区的沟谷中,由于雨水的不断冲刷,山体常滑落下来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这些物质被水流挟带,变成粘稠的浆体,沿着斜坡或沟谷急速奔泻而下,成为泥石流。
预设:此时学生对泥石流仍缺少感性认识,待后完善。
【讨论】请你结合材料,试着说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小组讨论>
预设:流水、土质、地形(地形稍难,但由“斜坡沟谷”可引导学生推出)
【讲解】是否真的如此呢?我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泥石流。
我们不可能亲临现场观察,但我们一样可以认识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模型。
<前已经学过模型方法,此处是再渗透> 【模型】土质山谷模型。
说明:制作此模型时需注意:使用的土壤质地要比较细,质地粗的土壤渗水比较快,坡面水流比较小,因此沙土也不适宜使用。
土壤堆成山谷后不要压紧,可以先用水试验后确定的压实的程度,以水能冲走土壤为宜。
坡面的坡度应大于45°,坡面也要有适当的长度,以80cm左右为宜。
【展示】模型的Flash<求助电脑老师>或相应的视频材料,增加教学直观性。
【活动】A
再次观察在A处发生的现象。
泥石流的成因:大量的流水。
B若改变坡度,会有何现象呢?陡峭VS平坦泥石流的成因:地形。
C引导:模型上的土壤会有影响吗?泥石流的成因:坡面物质性质。
(此处是重难点集中地方,可根据生源情况选择性组织讨论)
【小结】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①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大量的流水。
②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流速大,冲刷力强。
③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展示】泥石流图片
【设问】能否试着给说说什么是泥石流呢?
【互动】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分析】①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也容易引发泥石流。
——增加了流水量。
②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
(可以结合汶川地震后引发泥石流事件说明)——改变了坡面物质的性质。
(此处是对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的进一步透视)
【过渡】除了上述自然原因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
预设:人类活动
【追问】人类的哪些活动可能引发泥石流?
【活动】①在土质山谷模型的B处堆入一些沙子,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
观察在A 处趁机的泥沙和前面的活动相比有什么变化?
——冲刷力增强
②有哪些人类活动可以起类似“堆沙子”的效果?
——开矿堆积放的矿渣,采石弃土、修建铁路、公路和水渠等不合理开发。
③在土质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盖植物(草皮),再向坡面洒较大的水流,观察在A处沉积的泥沙和没有植被覆盖相比有什么变化?(可由学生上台演示验证)——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
④再阅读材料“泥石流王国”。
——植被的减少加剧泥石流发生。
【小结】人类若改变地面形态和涂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都会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讲解】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强,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都在不断增大,甘肃省白龙江中游在1000多年以前是一个山清水秀、罕见泥石流的地方,而现在是我国有名的泥石流多发区。
中国以四川、云南、西藏和甘肃等省区尤为严重。
世界上受威胁比较严重的除了中国,还有有哥伦比亚、秘(bi)鲁、瑞士和日本。
【设问】云南为什么会成为泥石流的多发城市?
预设:生会结合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师需提前准备资料:云南地形和气候(降水)特点。
2、泥石流的危害
【过渡】除云南,甘肃也是泥石流多发的城市,你知道在甘肃发生的破坏性较大的泥石流吗?
预设:2010年8月,洪水夹带着大量泥沙和石块袭击了甘肃省舟曲县,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房屋损毁。
造成这次灾难就是泥石流。
(书本有简单介绍,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来说。
)
【视频】甘肃省舟曲特大泥石流
【设问】请谈谈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自由发表】(师在此只需给予一定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形成危机意识是主要目的)
3、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过渡】泥石流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学习科学,是为了更好的利用科学,保护自己。
泥石流发生前有何征兆、我们又应该做出哪些应急措施呢?
【阅读】材料:某日夜间,云南东川蒋家沟一带乌云密布。
次日凌晨3时,狂风呼啸,大雨倾盆。
到天亮,大雨逐渐转为小雨。
6时25分的时候,雨还在下,忽然从山沟里传出火车轰鸣一般的巨响。
这种怪声就是泥石流爆发的响声。
在巨响传出之前,往常流水不大的沟槽中,流量很快增大到每秒3-4立方米。
稍过片刻,突然出现断流状态。
又过了几分钟,随着响声增大,泥石流滚滚而出。
(若前播放的甘肃舟曲泥石流视频中征兆,则播放视频)【设问】提取信息,泥石流爆发前有什么征兆?
【自由发表】(师在此处补充泥石流的特点:突发性、历史短)
【讲解】但请大家注意:这些征兆并不能完全正确地提示是否会发生泥石流。
【设问】当泥石流发生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选择逃生路线呢?
【自由发表】(师不做评价,采用生生评价。
)
【小结】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
【讨论】根据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和灾害?
【自由发表】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