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故都的秋PPT精美课件1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故都的秋》PPT优质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故都的秋》PPT优质课件
5
写作背景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 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 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 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 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 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 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 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主观方面: 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
实; 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
父,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 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
学,“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文中结尾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 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 头。”如何理解此句?
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 弱女子》《出奔》
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郁达夫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充满了热情、浓郁、清新的 情韵,毫不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 苦闷心境,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 画面。
题目释义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指“北平”,但是作者不说北平的 秋天,说“故都”,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
“秋”是作者全文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核心; “故都”与“秋”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 的一种境界, 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31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31张)

故都的秋
课前五分钟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作者简介
• 郁达夫, 原名 郁文,字 ,达浙夫江富
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
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在东京酝
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 ”创,造代社表作
品《 》《沉沦
春》风和沉《醉薄的奠晚》上、
《迟桂花》等,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
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主要作品
小说:
《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迟桂花》《出奔》
散文: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什么地方的秋?
“故都”二字表明描
写的地点,作者用“故都” 而不用北平或北京,更带 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 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 恋之情。
可是啊,北国的秋,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文眼
问题三: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一、总起(1-2)
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 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PPT课 件(31 张)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共29张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共29张ppt)


沉痛的话语,民族的无奈
云散雨霁谁点缀,桥头斜影叹秋凉。
学习任务二: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秋果胜景图
北方的果树,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第 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 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像橄榄又像鸽 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 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 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 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 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 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 Golden Days。
——刘海粟
学习任务一:提纲聚神,初尝秋味
郁达夫对故都秋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可是呀,故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悲凉
郁达夫为故都画了几幅 秋景图?
故都的秋
秋院静观图 秋槐落蕊图 秋蝉残鸣图 秋雨话凉图 秋日胜果图
01
02
03
04
05
原来小品文字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 细、清、真三点。(郁达夫)
学习任务二: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郁达夫:秋槐落蕊
杜甫:无边落木
温柔而细腻
苍阔而宏大
世间大美,各有不同,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学习任务二:披沙捡金,细赏秋韵
秋蝉残鸣图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 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 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 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 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 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 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易中天《读城记》 秋高气爽,风日晴和的早晨,你且骑着一匹驴子,上 西山八大处或玉泉山碧云寺去走走看;山上的红柿,远处 的烟树人家,郊野里的芦苇黍稷,以及在驴背上驮着生果 进城来卖的农户佃家,包管你看一个月也不会看厌。

14.1《故都的秋》课件 (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4.1《故都的秋》课件 (共1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故都的秋》明信片评价标准
要素符合 文本描写
数量 色彩
姿态
构图是否合宜
大小
疏密
修改建议
房屋数量过多,缺少槐树、 几只驯鸽、一碗浓茶
过于鲜艳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
尖细且长的秋草
房屋过大、太阳过大
秋草过密
底色要符合意境:淡一点
碧绿的天色
牵牛花的蓝朵(白色) 秋草(黄色) 灰土
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天
——郁达夫《<鸡肋 北航……到家之夜,一见了门上的白纸条 儿,心里已经是跳得慌乱,从苍茫的暮色 里赶到哥哥家中,见了衰病的他,因为在 大众之前,勉强将感情压住。草草吃了夜 饭,两人只有紧抱的痛哭,痛哭,痛哭, 只是痛哭。
一一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
➢拓展作业:
淡绿微黄的枣儿
总结:冷色调的用意?
秋晨破院图
➢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
纪念馆还想继续推出“故都的秋” 系列明信片。请同学们自主选择课文 《故都的秋》里的意象并描述其特征, 可参照评价标准表进行构图,为纪念馆 的明信片设计团队提供一些灵感。
(注:可适当想象,添加其他意象来构成图画)
《故都的秋》明信片评价标准
姿态
构图是否合宜
大小
疏密
修改建议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
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 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 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 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 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 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 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 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 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 使作陪衬。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34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34张)
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可以同一段落让几个同学来读, 比较他们情感的把握情况,目的是让学生们尽可能的 自己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默读。注意勾画文中所描写的对象的特点词和作 者的情感态度词,总结故都秋景的特点。
六、分析与讨论
请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上面的问题,先找两个 学生在黑板上书写出答案,其它同学再讨论修 改。
②秋天的槐树:从视觉、触觉写景,(明确手法) 如看到“落蕊铺得满地”,感觉到“极细微极柔软的 触觉”。(分析具体体现)这样写景,调动读者的各 种感官,把景描绘的更加细致,也更好的表现了作者 “清”“静”的心情。(作用,联系情感)
2、文章在写“故都的秋”但开头和结尾又都提到了 “江南的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最后明确答案并板书。
「板书设计」(明确答案)
故都秋景
独特意象及特点词
秋天的院落
破屋、破壁腰、碧绿的天色 牵牛花蓝色白色、细数、静对
秋天的槐树
落蕊、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 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
秋天的蝉声 秋天的雨 秋天的果树
秋蝉、衰弱的残声 奇、有味、凉 奇景、清秋的佳日
总结 冷清、萧索
2、自身性格: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 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 歧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
3、创作观念: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 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小结」
在30年代的中国,连年战乱,读书人也居无定 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 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他描写自己心中的“悲 凉”已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人生 的感受。这正如清代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也正是情 景交融艺术手法的美好典范。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08 思考探究
郁达夫为什么会把北国的秋景写得如此之“清、静、悲凉”?
•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 主观方面:
抑郁善感
审美追求
家国情怀
三岁时失去了父亲, 十七岁便踏上了赴日 留学的旅程,在异国 他乡度过了充满艰辛 与屈辱的十年。
郁达夫倡导“宁 静之文学”,其 作品常常由自然 景观引发对人生 的哀愁沉思。
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历史悠久显而易见 。那时南京为都城,“故”字含有“往昔”、“昔日”之意。人们对于“ 往昔”、“昔日”的往事常常怀有怀念与眷恋之情。 • “秋”字揭示了文章的描写主题。因此,这是一篇描绘景色的抒情 散文,作者追忆起故都北平的秋日风光和色彩,流露出对故都秋 季的向往与深情眷恋。
行动——清闲 语调——平静 感叹——悲秋
07 深度品味
【小结】:写景技巧
在选择材料方面: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 展现秋日的独特风貌。
在创作角度上:从声音、形态、色彩、氛围等多 个维度入手;同时,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 觉等多种感官体验来描绘。
在艺术效果上:分别从色彩、形态、声音、味道 、实质等方面,共同体现“清”、“静”、“悲凉”这一 主题,彰显散文形散神不散的艺术特质。其中,“ 形”指的是五幅描绘故都秋景的画卷,“神”则是指 渗透其中的“清”、“静”、“悲凉”氛围。
文中描绘的秋色不仅融入了作者对故都秋季的深情眷恋与向往,更蕴含着作 者的主观情感。这份情感中既有秋日的孤寂与凄凉,也弥漫着全文忧伤而悲 凉的基调。因此,这篇作品可谓是对故都秋天的一首悲怆而深情的赞歌。文 中的秋景融入了对故都秋的眷恋与向往,作者的主观情感包含秋的寂寥与悲 凉,全文基调是忧伤且悲凉的。作品是对故都秋的一曲悲凉颂歌。

统编版必修上册 1《故都的秋》PPT课件58张

统编版必修上册 1《故都的秋》PPT课件58张
故都的秋
有关秋天的诗句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 天涯
有关秋天的诗句
大家好!我们组讨论的是
图,
文中“
”(字/词/句),通过
(手法/描写)
表现出了秋的
特点。
秋槐落蕊图
秋槐落蕊
触觉 感觉
极细微 极柔软
细腻 清闲 落寞
①写落蕊时,描绘了视觉(花铺满地) 给读者赏心悦目之感,触觉(脚踏花地) 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寂静无人, 独自徘徊,只能与自然交融;②“细腻” 指细致光滑,也指细致入微,在这里明 显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清闲”“落 寞”给人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寂 寞、凄凉感觉,也流露了眷恋古都之秋 的情怀。
解析本段结构 中国诗文 外国诗文
秋士 《秋声赋》《赤壁赋》
咏秋 秋的歌颂与悲啼
秋的深味
碧绿的天色
描摹秋的干净清明,也描 写秋带给人的清闲之感
牵牛花的蓝朵
泡一碗浓茶
从色彩上看,以冷色调 为主,突出秋的清冷
细数一丝一丝的日光 静对牵牛花
像橄榄又像鸽蛋

似的这枣子颗儿, 显出淡绿微黄的 颜色
看扫帚留下的
某句/段所起作用
▪ (1)开头: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奠定基调; 引人入胜;发人深思;烘托渲染
▪ (2)中间: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转折;引 起下文
▪ (3)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呼应开头; 委婉含蓄,发人深思;强化作者的情感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PPT课件(21张)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PPT课件(21张)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落蕊无声帚留痕


小 院 秋院图 闲 坐

秋蝉图
秋 蝉
故都的秋
残 声






秋 枣 图
唱 北 国
斜桥树影话秋凉 秋日胜果满枝头
清、静、悲凉(情景交融)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就在故都的民宅内外、胡同两旁、 槐树前后,就在天上、枝头、嘴边……从这些存在于天空地面、 千家万户的秋姿、秋态、秋色、秋实、秋形、秋意中,我们可 以看出作者对具有浓郁北国地方特色的人物风情的热爱赞美, 对古都北平的神往、眷恋,对淡薄、恬静、悠闲生活的生活情 趣的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深沉的忧思和落寞。
秋雨话凉
斜 天灰沉沉的 一阵凉风 息列索落的雨声 桥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 神情声调 树 影 话 用这样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的风物,用这“落 秋 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的秋味。 凉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 秋》PPT 课件( 21张) 【精品 】

14.1《故都的秋》第1课时课件 (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4.1《故都的秋》第1课时课件 (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细数着……日光”、“静对着……牵牛花”
“一椽破屋”、“在破壁腰中” “脚踏上去……极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心的宁静
悲凉


悲凉
“衰弱的残声”
本身就是一种悲凉
“息列索落”、“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静、 悲凉
“淡绿微黄” 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
秋色
碧绿、淡淡、 蓝白、枯黄
秋声 飞声
秋形
破屋、破壁腰、 秋草
冷色调:清 以动衬静:静 景物萧瑟:悲凉
细数、静对,我以为……为佳——融入个人感受
合作探究 5.槐树落蕊图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 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 的触觉。 ……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 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 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第二部分描绘了哪些景 物,组成了什么图景,寄寓了作者什么感情?
合作探究
1.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写到了哪些景物?
芦花
柳影
虫唱
月夜
钟声
碧天 牵牛花
槐树
秋蝉 秋雨
秋果
合作探究 2.第二部分哪几段描绘了景色?共有几幅图景? 请分别起个名字吧!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第7-10段 第11段
合作探究 9.佳日秋果图中写了哪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
枣子树:屋期。 清冷
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 要来了,北方便是尘沙灰土的世 界。
悲凉:鼎盛之后就是萧索
合作探究 10.总结五幅图如何体现“清、静、悲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PPT精品课件1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飞花令 “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能够打动你,让你产生触动的就 是美的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为文之道”:发现自己的 感受,深化自己的感受,并 独特地表达出来。
练笔:写一写你心中的“秋”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关于一个曾经住过的旧地,觉得 此生再也不会第二次去长住了。身 处入了远离的一角,向这方向的云 天遥望一下,回想起来的,自然也 同样地只是他的好处。
故都的秋
郁达夫
• 标题中哪个字最能打动你?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读 出了孤独落寞,你认为呢?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19张PP T)
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来体现“ 清、静、悲凉”这一特点的 ?请概括

统编版-故都的秋PPT1

统编版-故都的秋PPT1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来得悲凉。
(清冷、清幽、清闲,寂静, 悲凉)

初步分析清静景
课文中写了哪五幅 秋景图?请分别用四 个字概括。
晨院静观图
秋槐落蕊图
秋 蝉 残 鸣
秋雨话凉图
秋枣胜果
课文中写了哪五幅秋景图?请 分别用四个字概括。
晨院静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对秋有如此萧索的感触,作者
归 是有辩解的,请找出倒数第三段
课 的中心句。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
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 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 索的感触来的。
作者自幼丧父,遍尝艰辛,后留学日本,饱受
屈辱,性格忧郁多愁,多有“临风殒泪,对月伤
介 情”式的才子风范。与同时代的鲁迅相比,郁达
让我们走进秋天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
思考
故都的秋景可谓色彩丰富,作 者为什么只赞美清、静、悲凉的 故都之秋呢?试从主客观原因加 以评析。
客观方面: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 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
主观方面,有三个因素:第一,跟旧中国 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 逃避现实;第二,也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 郁善感有关。郁达夫早年(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 视;第三,还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 有关。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一粒 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故都的秋》PPT优秀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故都的秋》PPT优秀课件
教学过程
明白晓畅,简洁清丽。
教学过程
巧用排比句,增强感染力。
文中运用了许多并列的句子或短语,具有工整、雅致之美,抒情味很浓,同时朗读起来又具有音韵之美,显示出作者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如“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其中,“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个短语运用排比,既有流畅的气势,又有抑扬顿挫的音韵之美,且“来得悲凉”比前面两句更舒缓而深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写作特点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巧用排比句,增强感染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给人以艳丽;夏天是热情的,给人以昂扬;冬天是寒冷的,给人以萧索。那么,秋天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们归纳一些有关秋的诗词?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苏轼《赤壁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蝉嘶鸣”图:
教学过程
其余四幅图面的景物如何体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静”——处处蝉鸣声;
01
02
“闲话秋凉”图:
03
04
“静”——息列索落的雨声;
05
06
教学过程
其余四幅图面的景物如何体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秋果胜景”图:
“清”——果实成熟的八九月;
“悲凉”——西北风、尘沙灰土的世界。
教学过程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为什么在课文第12段中要插入一段议论古今中外写秋诗文的文字? 明确:
用词上,名词,如“芦花”“柳影”“虫唱”“夜月”“钟声”等宏观的秋色、秋声与“蓝朵”“飞声”等微观的秋色、秋声,搭配得匀称和谐,最能调动读者的情感。再如动词与形容词,那北国的秋是“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南国的秋是“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这里的动词、形容词所代表的动态、特征使读者感到平易亲切、酣畅明快。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学ppt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学ppt1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的美?
秋草的衰飒、落蕊的凋谢、秋蝉的残 鸣正是生命盛放后的谢幕,对这种衰败 的欣赏,正是郁达夫的审美情趣。欣赏 生命的欣欣向荣是美,欣赏生命的衰败、 悲凉也是一种美。郁达夫的悲凉并不是 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积极享受,这是一 种高雅的审美情趣。
悲凉
铺得满地的秋槐的
“落蕊”,“灰土上留 下来的扫帚的丝纹”
落寞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 忽而来一阵凉风,便
凄凉
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
了”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解题:能否换成北平的秋?
“故都”二字表明描写的 地点,作者用“故都”而不用 北平或北京,更带有一种文化 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 深切的眷恋之情。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的秋有着怎样 的特点?(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对比
“清”、“静”、“悲凉”
赞美
向往
2,南国之秋又有何特点?
现在去北京远了,去龙儿更远了,自家只一个人,只是孤零 零一个人。在这里继续此生中大约是完不了的漂泊。
——郁达夫《一个人在途上》
(统编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优质教 学ppt1 【PPT教 研 学ppt1 【PPT教 研课件 】
故都北京,即使在郁达夫这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 色有,繁闹之境在,作者为什么避而不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课件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课件1

孤寂、落寞的情怀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秋 槐 落 蕊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2.作者在谈到寻常百姓生活时心情非常愉快,也很想像 “都市闲人”那样过着轻松自在的生活。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衰弱的残 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 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清 静
悲 凉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清 晨 品 秋
统Hale Waihona Puke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秋 槐 落 蕊
秋 雨 话 凉 秋 蝉 残 鸣
秋 日 佳 果
统 编 版 高 中 语文必 修上册 《故都 的秋》 课件( 38张PP T)
约略地说说。
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季节
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
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
时候去领略;故而夏天去热带,寒天去北极,是我一向所持的哲
理。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2张PPT).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4.1《故都的秋》课件(共22张PPT).ppt

对故都之秋的 眷恋、向往,寄寓 了深远的忧思与孤 独者的落寞
19
“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再少数;可是当一个 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总归都比不上北京的典丽堂皇,悠闲清妙。”
“五六百年来文化所聚萃的北平,一年四季无一月不好的北平,我在 遥忆,我也在深祝,祝她的平安进展,永久地为我们黄帝子孙所保有的 旧都城”
秋果奇景
枣子树 淡绿微黄的颜色 红完 清秋佳日
故都的秋
秋光:碧绿的天色,漏下的日光, 玉泉的夜月,钓鱼台的柳影
秋声:西山的虫唱,秋蝉的残声 驯鸽的飞声,潭柘寺的钟声
秋色:牵牛花,枣儿 秋味:秋槐落蕊,秋雨
高远柔和、清冷 凄凉、哀婉 高亢、悠远、清亮 冷漠、火热 落寞、凄凉
思考:故都的秋可谓色彩丰富,作者为何只赞美清、静
、悲凉的故都的秋呢?
第一,跟作家个人的经历、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 作者生于乱世,一生命运坎坷。幼年(三岁)父亲去世,
中年母亲饿死、兄长被杀、妻子离异,孩子无人照管,真个 “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 寂的性格,在日本十年的异国生活,饱受屈辱和歧视,更增添 苦闷、消沉的心理。
——郁达夫《北平的四季》
美文欣赏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 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欧阳修《秋声赋》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课后作业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衰草秋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橙黄橘绿,硕果飘香,秋有味。
庭院秋景 秋雨话凉
秋槐落蕊
秋蝉残声 秋果奇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讨论
总印象从开篇的文眼里来: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 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思考问题
• 1、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故都的秋?描 写了几幅 秋景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每幅图画的内容。
• 2、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秋天特点的? 怎样体 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 3概括课文层次,分析课文内容.
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 郁达夫避居杭州,写 了大量的寄情山水, 排遣郁闷的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 “不远千里”从杭州 经青岛去北平, 再次 饱尝了故都的秋“味” 并写下的优美散文 《故都的秋》
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 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 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 志士和华 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 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 念。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太平御览》
有关秋天的诗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碧云天,黄叶地, 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 天涯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描写景物: 落蕊 人的感受:极微细极柔软 南国之秋景物:落叶 人的感受:有声音,有气味
写触觉也突出了北国 之秋的清、静、悲凉
三.听觉效果
1.“ 早晨起来,泡 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训色,听得到 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2.“秋蝉的衰弱的
秋蝉的残声
衰弱
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 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 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 们的啼唱。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北 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 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 游故地的。
再加上 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 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 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呢?又到日本去留学, 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 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 的调子。
秋有声——
秋风萧瑟 残荷听雨
秋有色——
霜叶黄花 秋草碧水
秋有形——
天高云淡 北雁南飞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 来欣赏他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
故 郁都

夫的 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情景一体”的艺术手法,学会 分析借 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 2、理清文章结构,深入体会作者的情 感。
郁达夫的创作风 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 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 《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 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 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 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 一样,具有直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有 《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 3、抓住关键句和词语进行品评和鉴赏 语言特色、艺术手法。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省富阳 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
郁达夫三岁丧父, 在日本十年的异国 生活使他饱受屈辱 和歧视;在个人的 性格方面,他抑郁善 感;在文艺观和审 美追求上,提倡静 的文学,写的也多 是“静如止水似文 学。”
1931年9月18日后,
以声音衬托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

文中写了“青天 下驯鸽的飞声”, “秋蝉的衰弱的 残声”,“息列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 手法,以静衬动, 以有声衬无声。形 成了一种“蝉噪林 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勃
•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美学家说:“一片自然风 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诗人说:“秋天就像一条深沉 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荡漾着 我心思 。
提问:这一段文字写了 哪些视觉上的景物?
明确: 天色 日光 牵牛花
碧绿
漏 颜色
提问:评写牵牛花的颜色,是否多余?
明确:评写颜色,突出了故都的秋的清、 静、悲凉的特点。
二.触觉效果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 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 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
故都的秋景图
清 晨 静 观
秋 雨 话 凉
落 蕊 映 秋
秋蝉残鸣
秋 日 胜 果
秋槐落蕊,落蕊清扫
• 视觉 • 触觉 • 听觉 • 味觉
斯人独徘徊
故都秋的总特色:清、静、悲凉
一.视觉效果
“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座,你 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 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 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 花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 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 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题目释义
• “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 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含着一种 文化底蕴;“秋”字确定了描写 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 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 合的一种意境。题目明确而又深 沉。
整体感知: 用4分钟 快速阅读全文。边看边划 出作者描写的景物。划出 表示颜色、声音的词语、 短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