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高中语文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梳理全文结构2、分组合作,品析课文经典语段3、自己写一段解说词并演示。

【教学创意】本文位于第三模块第四单元,属于科普文章。

这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且本课涉及大量的地理、物理等跨学科知识,若只就其知识而学,一来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来也不能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所以我选择了“解说词”这个切入点。

“解说词”是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我希望以本课为载体,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并能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出示课件1)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

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明确: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解说词片段。

解说词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也写出一篇漂亮的解说词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美国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一文来了解解说词吧!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2)二、整体梳理1、昨天的交流课上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作者介绍了宇宙中哪些对象?这些对象是按什么顺序解说的?(出示课件3)明确: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本文遵照的是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空间顺序。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理解并精读课文;用简单英语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形成及演化。

2.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宇宙起源、宇宙的组成,了解宇宙演化的历程,理解宇宙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了解天文学的常用专业术语。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树立人类对宇宙的无限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演化的历程和宇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天文学的专业术语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对宇宙起源的深度探究。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以图片、视频等视听性材料介绍宇宙的奇妙、广阔和神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结合团队进行合作探究,以课本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和探究天文学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

3. 互动交流法:采用课内外交流、思想碰撞、研究探究小组等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丰富学生自身的认知,提高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流程第一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1.自然科学的主流是什么?请描述天文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的研究方向及其联系。

2.了解人类通过何种途径认识宇宙?第二部分:宇宙的成因与演化1.理解星云假说和大爆炸模型,叙述宇宙诞生与演化过程。

2.理解宇宙的构成和宇宙演化的历程。

第三部分:天体特征和运动1.掌握天体基本的特征和运动状态。

2.研究天文学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第四部分:黑洞、暗物质、暗能量1.探究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

2. 了解黑洞研究现状,去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前沿课题。

五、教学手段1. 课件:学习PPT,利用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直观表现,生动形象。

2. 公开课:邀请天文学教授或爱好者进行公开课,学生在直接听取专家教授和学者对天文学的讲解,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抒情,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考(宇宙不但横无际涯、辽阔瑰丽,不但可以为人类所了解,而且,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领会作者对人类好奇心、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肯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动物世界》,再加上解说词,让学生体会解说词的重要性。

二、新课学习第一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写好解说词的要点。

1.设置情境——假如要为宣传本校的纪录片配解说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解说词的特点。

问:你认为写好一篇解说词的关键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解说词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说顺序。

②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③解说要对解说对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2.说明顺序是一篇解说词解说效果的关键因素,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__的解说顺序。

(教师做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二步: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希望学生可以领会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考。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2. 使学生掌握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探索宇宙中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生命的兴趣。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行探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

2. 宇宙的结构: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星系团、超星系团等。

3. 宇宙的演化:恒星演化、行星演化、宇宙演化等。

4. 宇宙中的生命现象:地外生命、生命起源、宇宙生命等。

5. 宇宙探索:射电望远镜、光学望远镜、太空探测器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演化等知识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宇宙中的生命现象和宇宙探索的意义。

3. 演示法:使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宇宙的美丽和神秘。

4. 实践活动:观察星空、制作天文模型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宇宙的边疆》教材或相关科普书籍。

2. 教具:黑板、投影仪、天文图片、视频等。

3. 学具:笔记本、彩笔、模型材料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部分。

3. 讲解宇宙结构:讲解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星系团、超星系团等结构,让学生理解宇宙的层级结构。

4. 讲解宇宙演化:讲解恒星演化、行星演化、宇宙演化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变迁。

5. 探讨生命现象:引导学生探讨宇宙中的生命现象,如地外生命、生命起源等,激发学生对生命探索的兴趣。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宇宙的边疆》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边疆的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宇宙的概念2.宇宙的边疆的概念3.宇宙的边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精彩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知识讲授(15分钟)(1)讲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边疆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宇宙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2)讲解宇宙的边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宇宙的边疆是一个未被完全探索的领域,科学家们通过观测、计算和理论推测等方法来研究宇宙的边疆。

3.思考讨论(2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对宇宙的边疆如此感兴趣?并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2)分组展示讨论结果,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学习,并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实践活动(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观察夜空中的星座,并记录所观测到的星座的名称和位置。

(2)学生根据观测到的星座,利用天文软件或书籍等资料,了解这些星座的信息以及它们与宇宙的边疆的关系。

(3)学生根据观测和资料记录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并进行展示。

5.总结(10分钟)(1)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2)通过展示和观察报告等方式,总结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索。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知识讲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等方式提供知识。

3.思考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讨论结果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

4.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独立观察和记录,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兴趣。

5.总结:通过总结和展示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五、教学资源准备1.播放视频资源2.幻灯片或图片3.天文软件或书籍等资料4.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记录表和报告纸张。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6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

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1、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

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第三部分(11—一三)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第四部分(14—一qi)我们的星系及地球(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

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通用8篇)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篇1一、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卡尔·萨根最著名的作品《宇宙》,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亦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作者以形象精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作为解说词,作者抓住说明对象,按照空间说明顺序,由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逐步推进介绍: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

每部分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星系;第三部分介绍恒星;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地球。

同时,作者融入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使文本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也不断地表达了对人类世界的思考。

探索宇宙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怀结合在一起,使这篇文章超出简单的科学知识介绍层面,升华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因此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首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解说词的基本特点,并以此为线索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然后跳过浅层次,重点分析探讨文章的语言,体会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课型①阅读欣赏课。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基本知识和结构。

②分析探究课。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自发自主地探究分析体会,教师则适当引导点拨指导。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对象、顺序与语言等;②了解一些宇宙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①体会解说词中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好处;②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德育目标:①激发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科学精神;②体会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难点: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体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2024高中语文《宇宙的边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宇宙的边疆》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有关宇宙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宇宙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天文科学素养。

(2)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宇宙的边疆》的主要内容,包括宇宙的定义、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结构等。

2. 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暗物质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以及现代宇宙学的主要观点。

三、教学重点1.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2. 宇宙中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暗物质等。

3.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成果。

四、教学难点1.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科学解释。

2. 黑洞和暗物质的相关理论。

3. 宇宙探索的技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起源和结构等知识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宇宙探索实例,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4.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图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课题《宇宙的边疆》。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宇宙的定义、起源和结构等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系、黑洞、暗物质等,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成果。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宇宙探索实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嫦娥一号等,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七、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中有关宇宙的其他文章,加深对宇宙的了解。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三篇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三篇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宇宙的边疆》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学会从文中挑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精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狐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探讨题目的独特内涵。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教案】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

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发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陲》,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设计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

)(板书)2、问习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勇于狐疑富于想象(板书)(设计用意: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习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狐疑和想象?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狐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的确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狐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狐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习题三:宇宙有边陲吗?宇宙有中心吗?讨论两分钟:一局部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陲”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不可思议”另一局部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

还有一局部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陲”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外表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陲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将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陲也会随之变化。

5、问习题四:剖析文章XXXX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这样的段落尽管并无体现狐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狐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狐疑和想象的结果。

《宇宙的边疆》教案四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四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板书)宇宙的边疆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宇宙的边疆》的教案设计

《宇宙的边疆》的教案设计

《宇宙的边疆》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定义、结构和主要成分;(2)掌握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及成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宇宙的定义与结构(1)宇宙的定义:宇宙的概念、范围;(2)宇宙的结构:星系、恒星、行星、黑洞等;(3)宇宙的主要成分:物质、能量等。

2. 第二课时:宇宙的起源与发展(1)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宇宙背景辐射等;(2)宇宙的发展:宇宙膨胀、暗物质、暗能量等;(3)宇宙的演化:恒星诞生、死亡和星系形成。

3. 第三课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古代宇宙观:地心说、日心说等;(2)现代宇宙观:相对论、量子力学等;(3)探测手段: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引力波等。

4. 第四课时:我国的宇宙探索(1)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嫦娥一号等;(2)载人航天:神舟五号、天宫一号等;(3)深空探测: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

5. 第五课时:宇宙的边疆与未来(1)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界、宇宙膨胀等;(2)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大撕裂等;(3)人类的未来:太空移民、星际旅行等。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宇宙的边疆》;2. 多媒体课件:宇宙图片、视频、动画等;3. 网络资源:宇宙相关网站、学术论文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2. 讨论式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宇宙探索的实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分析能力。

《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必修三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宇宙的边疆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较为困难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阅读理解、概念突破以及科学思维拓展,对这一教材进行详细讲解。

一、阅读理解宇宙的边疆是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历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阅读理解环节是理解文章的重要初步环节,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疆是指宇宙的边缘或边界,包括宇宙的起源研究、宇宙的形态结构与演化规律研究、宇宙的极端环境探测等等。

2.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文章通过介绍科学家如何利用 Hubble 望远镜来研究宇宙的边疆,探讨了宇宙起源的可能理论,以及大爆炸产生的若干问题。

同时,还介绍了人类对于宇宙边疆的几项极端环境探测。

3.文章的重点在哪里?文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宇宙起源的可能性及相关问题以及人类如何勘探宇宙的边疆。

因此,这部分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中宇宙的相关知识。

二、概念突破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关于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并进行突破。

1.宇宙边缘的意义在宇宙研究中,宇宙边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代表了宇宙的尽头,是宇宙演化的极限,也可能是了解宇宙从何而来、到哪里去的窗口。

因此,研究宇宙边缘是探寻宇宙奥秘的非常必要的一部分。

2.宇宙起源的可能性宇宙起源是宇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文章介绍了两种可能性,即大爆炸理论和怪异物质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它认为宇宙在一瞬间由一个奇点(极度紧凑、密度无穷大的点)扩散而形成。

而怪异物质理论则认为宇宙的空间是由另外一种物质构成的。

3.探测宇宙边缘的技术手段文章介绍了通过利用不同的探测技术来掌握宇宙边缘的不同信息。

比如通过红移来推测宇宙的年龄,通过微波背景辐射来了解宇宙边界的形态等等。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探测过程中按照不同探测器的特性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掌握本文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宇宙的特征。

(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宇宙的神秘与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的渺小与伟大,培养学生的宇宙意识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宇宙的认识。

(2)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宇宙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宇宙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宇宙的印象和想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哪些方面?3、梳理文章结构(1)小组讨论,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6 段):介绍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7-11 段):介绍星系的组成和分类。

第三部分(12-14 段):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第四部分(15-18 段):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

第五部分(19-20 段):回归到人类自身,强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

4、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生动形象或准确严谨的语句,进行赏析。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对宇宙的认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

2. 宇宙的结构: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星系团、超星系团等。

3. 宇宙的特点:广阔、深邃、多样性、变化性等。

4.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天文望远镜、卫星、探测器、暗物质、暗能量等。

5. 宇宙的未来:黑洞、宇宙演化、宇宙终结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宇宙的知识体系。

2.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展示宇宙的美丽和神秘,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宇宙探索的意义和未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实践法:引导学生观察星空,进行天文观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宇宙的边疆》2. 多媒体课件:宇宙图片、视频、动画等。

3. 模型:恒星、行星、星系等模型。

4. 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宇宙基本概念、结构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宇宙探索意义和未来过程中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天文观测报告:检查学生进行天文观测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观测结果的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宇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介绍宇宙、星系、恒星、行星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部分。

3. 讲解宇宙的结构:阐述宇宙大爆炸、宇宙膨胀、星系团、超星系团等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构建宇宙的知识框架。

4. 讲解宇宙的特点:分析宇宙的广阔、深邃、多样性、变化性等特点,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刻的认识。

《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宇宙中的一些奇妙、神秘的现象,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宇宙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黑洞的定义和性质;2.了解宇宙中的一些奇妙现象及其科学解释;3. 学生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计算黑洞质量,了解黑洞的运动以及引力透镜效应等;4.课堂氛围活跃,让学生通过小组教学合作学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我们周围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教学设计:第一节课:认识暗物质1.导入 - 通过日常生活小实验让学生认识空气的质量和重要性;2.引入 - 展示观测天文现象的视频及图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商讨 - 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试图回答暗物质的定义和性质;4. 讨论 - 让学生就暗物质和其他物质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和发言,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暗物质的研究现状和科学相关知识;5.总结 - 通过案例分析暗物质的一些实例,总结本节课所学。

第二节课:了解暗能量1.导入 - 联想学生所熟悉的物理公式及概念,引出暗能量的概念;2.引入 - 以图表等方式展示暗能量与宇宙加速膨胀的不可分割关系;3.举例 - 让学生识别黑洞的简单情境,并解释暗能量的影响与4.分析 - 介绍暗能量在宇宙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并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数学和观测证据;5.总结 - 引导学生概括暗能量与宇宙形成及演化的关系,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与宇宙的奥妙。

第三节课:探究黑洞1.导入 - 通过电影片段等方式展示黑洞的个别现象,激发学生对黑洞的兴趣;2.分析 - 介绍黑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质量、引力等;3.计算 - 讲授黑洞质量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计算;4.探究 - 以黑洞运动和引力透镜效应为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黑洞的运动和作用;5.联想 - 以科幻小说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黑洞和人类未来的关系和探险性质;6.总结 - 通过案例分析黑洞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黑洞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特性。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3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3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8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1、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三、充满活力的宇宙1、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

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资料。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9教学目标:一、认识四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7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7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7篇】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高二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课文《宇宙的边疆》而设计的一套教学活动。

全套教案包含七篇,内容涵盖了课前导入、课文分析、阅读训练、语言运用等多个环节,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该课文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案详细内容1. 课前导入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文主题。

活动:•展示一张描绘宇宙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提出问题:你是如何理解宇宙的边疆的?请结合图片和自己的想象,用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

2. 课文分析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宇宙的边疆》。

•导入讨论:请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 阅读训练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的文化素养。

活动:•选择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提供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答案进行评判和讨论。

•教师进行答案讲解和解析。

4. 语言运用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写作技巧。

活动:•设计一篇关于宇宙的边疆的写作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作。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和互评。

•教师进行语言运用指导和修改。

5. 学习扩展目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活动:•小组展示关于宇宙探索的短视频或PPT,带领学生了解更多有关宇宙的知识。

•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和分享新的发现和感悟。

6. 综合评价目标:综合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活动:•设计一份综合评价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试卷。

•教师进行试卷评阅和反馈。

7. 反思总结目标: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

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写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总结,进一步讨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三、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教学过程的质量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以及学生的评价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把握本文清晰的条理。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宇宙,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宇宙的构成和特点,把握作者介绍宇宙的顺序和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领会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宇宙的奥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边疆在哪里?”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标注出生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生僻字词。

请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明确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宇宙的构成、特点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提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宇宙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明确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空间顺序介绍宇宙的,这种顺序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分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说明方法能够使说明更准确、更生动、更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就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宇宙的空间究竟有多大呢?宇宙中真的有外星人吗?彗星为什么拖着漂亮的尾巴呢?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的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吧!
(板书)宇宙的边疆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

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

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文章结构解读
题记:用名人名言提示主旨.
一、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方法。

(1-3段)
二、探索宇宙的奥秘。

(4-16段)
三、人类从地球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

(17-18段)
4.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

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板书)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三、深入探究
1.【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
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四、写作借鉴
1、平实说明极具科学的准确性。

本文几乎在每个天体空间的说明中都运用了
数字说明。

否则人们就对天体特征模糊不清。

2、生动说明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大量的比喻把人们难以想象的宇宙景象生
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说明文的可读性。

3、本文行文有很大的跳跃性,但通篇又极具层次感,这是电视解说词的最大
特点。

它必须随时随电视画面而改变说明的内容。

五、总结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六、课外拓展
有条件的话,阅读《宇宙》全书,也可以观看相关的影片,比如“探索(discovery)”之类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宇宙的边疆
一、解说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方法。

(1-3段)
二、探索宇宙的奥秘。

(4-16段)
三、人类从地球开始探索宇宙的奥秘。

(17-18段)
宇宙无穷探索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