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中国文化认同:多元交互,一体生成

院(系):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公共管理

姓名: 刘平平

学号: 2012220764

2012年11月8日

中国文化认同:多元交互,一体生成

摘要:文化发展受制约于当时生产方式所能达到的水平,社会发展

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也同样规约着民族文化向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任何一种文化认同都不应当理解为漫画式的人为建构。

文化认同是与现实不断遭遇并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基础上文化主体

自觉地促成其面向普遍性的生成过程。问题在于,民族国家在应对

外来文明时,其所采用的反抗方式决定着自身文明生成的速度与质量。为此,文化认同在其建构过程中,一种旨在透视、穿越其中的

认识误区的自我定位,以期避免自身在反外来文明之中背弃文明,

是迫切而关键的。

关键字:文化认同意识形态一体多化

一.文化认同的自我意识:去特殊性

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潮流中,各个民族国家之文化,如同百川

奔流入海之势,汇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差异性或特殊性争锋、交融

的广浩域场。在这优胜劣汰的广浩域场中,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

的身份象征面临着模糊乃至丢失的挑战。伴随这场挑战而来的是世

界各民族的民族主义的自我觉醒。思维对自身的意向,往往开始于

遭遇异己。【1】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相互碰撞以及由此产生的危机感,是各民族国家重新审视自我文化命脉的历史条件,同时也在应

对乃至超越这一带来危机的外部环境中形成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意识。换言之,文化认同的思维起点,就其现实性而言,缘起于文化特殊

性之间的相互碰撞。

就中国的近代史看来,中国文化认同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反西

方殖民主义的历程是相伴而生的。【2】当紧闭的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所推开,中国面临的几乎是一场全方位的殖民主义入侵。在强

势的西方列强面前,中国有识之士起初认识到自身的器物落后,遂

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而后认识到自身的政治体制陈旧,效仿西方之“君主立宪制”的戊戌运动应运而生;可是,戊戌运

动翻转不了反而血祭积贫积弱的清廷,于是一场旨在“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的辛亥革命伴随民智之启蒙而燎原全国。然而,满清之解体

依然解救不了中国,随其后的军阀混战,一方面是入侵之西方文明

内部冲突、分裂的产物,另一方面也顺应了中国国内救亡图存之选

择路径的分歧。然而,对待自身对象的方式,同时也揭示了自身所

达到的文明程度。正如“把妇女当作共同淫欲的掳获物和婢女来对待,这表现了人对待自身方面的无限的退化”【3】一样,当一种文明还

是入侵、奴役另一种文明的时候,其实也暴露了自身文明所具有的

野蛮性和狭隘性。因此,西方文明因其狭隘性而入侵中国,必然也

激起中华文明以同样的狭隘方式作为反弹。【4】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乃至之后的文化运动,贯

穿其中的主题都是中华民族主义的自我意识、自我张扬和自我富强。

但是,文明的冲突本身就包含着文明的相互融合与交互生成。

中国国门的被迫敞开,同时也被迫文明。当这种被迫最终能够转换

成一种自觉的主动,那么中国之崛起也就为时不远。从五四运动的

科学、民主思潮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思潮在中国体内日渐长入,到新

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制度的铺设,再到近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中

国文明实现了由被动吸收向主动吸收和输出的成功转型。当前,中

国市场经济对外的开放程度、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受邀落户以及

十七大着力推行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充分地见证了中国文明实现

的这一成功转型或者跨越。究其根源,就社会层面而言,无不与中

国近现代的文化启蒙以及当代改革开放所取得伟大成就及其面向普

世文明的文化自觉密切相关;就国家层面而言,中国政体的指导思

想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包含一种追求解放全人类的普遍性的文明。因此,中国所持有的和平发展理念,以及国家政党所倡导的和谐世界,

不仅是一种反抗殖民主义、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力量,而且也顺应世界多元并存与发展的历史趋势。

然而,由于美国不甘心其自身独霸地位在多元发展的制衡格局中日渐消弱,为此一场旨在限制其竞争对手、维持其霸主地位的悖逆历史潮流的运动,借由普世价值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席卷开来。普世价值,以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现代主义为内核,以普适性为外衣,短时间内迅速占据全球文化话语系统的制高点。这个制高点表征着一种最优质的文明君临一切,成为衡量包括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文化秩序、社会秩序等在内的一切秩序优劣甚至合法与否的圭臬。如此,在这种高姿态的文明或者标准之下,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的社会运行秩序必然面临着为自身合法性进行辩护的外在压力从而是来自国内的民众压力。这双重压力,借由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滚雪球式地积聚起来并压在这些国家政府身上,自然地,承受不足压力的政府必会面临着垮台的风险。当前颜色革命、天鹅绒革命的前车之鉴,为尚存的发展中国家应对文化问题时如履薄冰。为此,一场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或者文化认同运动,也在各个欠发达国家范围骤然掀起。问题是,其中一些国家在反抗普世价值的同时,却也是在反民主、反自由甚至反现代。这样的反抗运动正中鼓吹普世价值者之诡计。因为这样的反抗运动通往一种在反外来文明之中背弃文明、走向自我封闭、自我倒退的路途,即它借着民族主义所召唤起来的民族热忱,成为支撑着使国家溯回到极权主义、社会倒回到狭隘的种族主义的巨大社会力量。

二.文化认同的自我定位:趋向普遍性

因此,面对以“普世价值”为核心的新文化“殖民”,我们不仅需要揭露其本身的虚伪性或者特殊性,更需要审慎地考虑在面对一种冠以普适性的特殊文化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文化战略。如此,文化认同的自我定位,在这场文化较量的博弈中,就具有迫切而又极其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