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思考_

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思考_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资 金和人才瓶颈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 术水平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目前 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资金供给不足。此 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支
撑,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研究展望
加强政策支持和完善制度 建设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存在结构单一、规模较小、经营能力有限等问题,难以适 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 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 对策建议,为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特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市场适应性、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的特点。他们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实现规模经营,提供专业的农业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与作用
类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能 够带动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是推进农 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多元化经营模式和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 业向多功能性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和市场竞争力。
THANK YOU
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和产 业融合发展
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加 强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包括完善土地流 转制度、加强农村金融支持、推动农业保 险发展等。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 舒 学 兵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重庆
பைடு நூலகம்
4 0 0 7 1 5 )
【 摘要 】 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是现 阶段 国 内外 学术界研 究和探讨 的焦 定的实践成果。 美 国农业经营活动 呈现 高度机械化、 专业化和现代 点 问题之一 。国外学者从理论和 实践 两方 面, 集 中关注和研 究 了家 化 , 政 府主要从土地权 保障、 开展农产 品专业 生产 规划、 重视 生物 庭农场和农 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 的培 育 ,形成 一定的可供我 国农 信息技术 的发展和应用和完善产、 供、 销过程中的契约化程度等方 业现代化发展借 鉴和参考的经验 总结 。国 内学者主要探 讨 了我 国 面对 家 庭 农 场 和 农 民专 业 合 作 社 予 以 大力 支持 。 受 制 于狭 小 的 国 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 的类型特征、 功能定位 及培育政 策主 张等 。 以此 土面积和稀缺 的耕地资源 , 日本农业生产活动 以小规模经营 为主 。


体。 对 于 诸 如 农业 产 业 化 经 营 组 织 、 农 业 生 产 服 务 组 织 应成 为新 型 农业经营主体的组成部分, 部分学者也略有研 究。 术支持型、主体 自由发展型等也被 认为是培育家庭农场和农 民专 ( 二) 新 型 农 业 经 营 主 体 的 功 能 业 合作社的重要模式。 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中, 自身的特 在对 家庭农 场和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分析 征 功 能 不 同, 对 我 国 农业 现 代 化 的发 展 起 着 各 自的不 可 忽 视 的作 和探讨 的基础上 , 国外学者也提 出了不 同的发展思路和培育方 案。 用 。同时 , 受制于历史条件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制度等方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以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为主体的农业经营实体,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一任务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资金缺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用于农业生产的投入资金、用于科技研发的研究经费、用于市场开拓的营销资金等。

由于传统观念的固化,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主体缺乏资金动力,这导致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到了限制。

2. 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至关重要。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技术投入不足,导致了技术力量的匮乏。

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劳作方式上,缺乏科技支撑,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造成了障碍。

3. 市场营销渠道不畅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一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由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的收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也直接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因为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农业主体就无法获得应有的利润,无法持续发展。

4. 人才匮乏现代农业生产对于专业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很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人才匮乏的情况。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缺乏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条件,这导致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面临一定的困难。

5. 制度约束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现有的土地制度、土地流转等相关制度约束也成为了一大障碍。

由于土地流转市场不够完善,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利用上面临了一定的制约,这也制约了他们的发展。

二、对策探究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出台更多更具体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以此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研报告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其灵活度高、创新性强、市场化运作等特点,对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我国农业主要由家庭农户经营,土地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难以推进产业集约化。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策略,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转变。

其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提高农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家庭农户面临土地资源有限、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采取合作社模式、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能够更好地利用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民作为农业经营主体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加入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享农业产业链上的利润。

与此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业务培训,提升了农民的技能和收入水平。

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立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和运营需要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这些人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

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需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才能保持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机会,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生产的新力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涌现而出。

在这一过程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专业化人才。

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较为落后,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难以应对市场竞争。

资金短缺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难题。

由于农业投入周期长、风险高,许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困境,限制了其发展规模和效益。

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水平不高、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也在阻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人才培训、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市场营销、提升技术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1.2 问题现状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专业化人才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农业从业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率低下。

资金短缺也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农业投入成本高、收益周期长,许多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的困境。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技术水平不高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难题,许多农业经营者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政策支持不足也是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阻碍,政府在农业政策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无法有效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以上种种问题与挑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国内外新式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研究述评【纲要】新式农业经营主体是现阶段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和商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外国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双方面,集中关注和研究了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培养,形成必定的可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借鉴和参照的经验总结。

国内学者主要商讨了我国新式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类特点、功能定位及培养政策主张等,以此为基础,能够进一步深入和发展我国新式农业经营主体培养的研究内容和系统。

【重点词】现代农业新式农业经营主体培养新式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背景。

一方面,受土地极度细化的小农经营规模的限制,我国农业劳动力难以展开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难以知足农业现代化进度中对专业化、组织化和家产化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的宏观背景下,务农人口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目不停减少,农业可连续性发展遇到严重挑战。

为了保证充足的农业劳动力,提高务农人口的文化素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化和家产化水平,增强对培养新式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和商讨已迫在眉睫。

现实条件下怎样经过有力的政策及有关举措支持、培养及促使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外国研究现状“农业经营主体”是国内的提法,外国近似的研究则直接表此刻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培养上。

农业家产化和组织化理论的不停深入发展,不单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也影响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为选择,是其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得以不停发展壮大的重要驱动要素。

(一)外国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的理论研究外国学者从不一样视角出发,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采纳的培养模式形成不一样的政策主张。

政府主导型看法重申政策拟订、财政扶助在其培养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基础型看法坚持市场在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供给必需的扶助和指引。

技术支持型、主体自由发展型等也被以为是培养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模式。

在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商讨的基础上,外国学者也提出了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和培养方案。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评述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评述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评述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国内外学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均已开展相关研究,国外侧重于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国内侧重于农业经营主体研究、农业经营方式研究、农业经营组织研究和农业经营体制研究。

虽然国内外均已取得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总起来看,在基础理论、微观基础、宏观架构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重大缺憾,相关研究亟待进一步强化。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综述;国内外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五化”(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要素非农化、农民兼业化、农业副业化)、“双高”(高成本、高风险)、“双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青壮年劳动力紧缺)的新情势,如何进一步突破制约农业经营的各种瓶颈障碍,有效解决明天“耕地谁来种”、“畜禽怎样养”、“农业靠谁兴”等问题,从经济角度给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保障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和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答案: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可见,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开展系统性、综合性的深度研究,无疑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在此,笔者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供学者们参考借鉴。

一、国外研究动态评述国外学者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问题的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农业经营主体研究两个方面。

(一)相关基础理论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资深学者、美国经济学家J·Bain(1959)认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极其重要的社会资源。

A.V.Chayanov(1931—1932)认为,从传统农业向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过渡中,农民家庭农场具有长期存在的合理性;农业由纵向一体化走向横向一体化,即土地大规模的集中,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在生产力未发生重大变革的条件下,以个体家庭农场为单位进行经营,比大规模土地集中经营更具有优越性;农业发展应走以农民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合作制道路。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问题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问题研究1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词是自2012年之后开始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一般来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近年来在家庭经营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直接从事第一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业经济组织,主要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类型。

1.1专业大户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的增加、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以及中央政策的支持,专业大户的数量持续上升。

截至2014年底,全国经营面积在3.33hm2以上的专业大户有318万户,覆盖了粮食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农机服务、经纪服务等农业生产服务的全产业链,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家庭农场现状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之后,家庭农场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

截止2014年底,全国注册家庭农场87.7万家。

根据农业部首次对全国家庭农场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全国范围内家庭农场面积已达到1173万hm2,占全国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3.4%,每个家庭农场平均拥有劳动力6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收入为18.47万元。

从经营规模看,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规模已达到13.35hm2,是家庭承包经营下农户经营面积的近27倍。

1.3农民合作社现状自国家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农民合作社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截至2014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128.9万家,实有成员接近8000万户,超过农户总数的30%。

农民合作社已实现了有原来的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共同增长,由原来的生产联合向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转变。

此外,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4年3月,全国有2159家农民合作社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信用合作。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法和成效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法和成效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法和成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个体农户经营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风险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1.1 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多样性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传统的小农经济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当务之急。

1.2 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村地区涌现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在发挥规模效应、整合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做法2.1 推动农业产业化产业化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产业化经营,可以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2.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

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产业效益。

2.3 支持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手段。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效3.1 农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近年来,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农产品的供给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各种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市场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农产品。

3.2 农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民的收入水平也在稳步提高。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法和成效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法和成效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那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有哪些做法和成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主题。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做法1. 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吸引和扶持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

2. 技术培训。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升其生产经营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资金扶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金融贷款等方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其创业和生产经营的风险。

4. 市场拓展。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拓多元化的市场渠道,拓展产品销售网络,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5. 创新创业。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中大胆创新,增加科技元素的应用,拓展经营领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效1. 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业附加值。

2. 农民收入增加。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带动农业企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业品牌塑造。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可以推动农业品牌的塑造和农产品的市场化。

4. 农村社会稳定。

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和农业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升,不断创新和改进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如今,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本文将分十二个小节展开讨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分析,剖析其出现的背景、特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民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因此,政府在不断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其具有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特点,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目前,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势头良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合作社发展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规模经济效应明显,能够带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助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问题然而,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业龙头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农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不够等,都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机遇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治理体系的持续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致富路子。

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挑战然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问题、人才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都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创新和完善。

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路径为了应对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不断探索发展路径。

可以通过加强与农业科技的结合、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培育新型专业农民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研报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调研报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的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中涌现出的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于农村农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进行调研研究,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推进措施。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营内容,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农田经营、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专业化的农业活动。

2.规模经营程度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产量。

3.产业链化程度高。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往往不仅仅进行农产品的种植或养殖,还自主开展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知识和技术水平不足。

部分农民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业生产的新要求。

2.资金和信贷支持不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投资设备、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但由于农业风险较大,银行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

3.信息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

农村地区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市场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措施为了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加强培训与教育。

通过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经营水平和创新能力。

2.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提供更加灵活的贷款政策和信用担保,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

3.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取市场信息、技术支持和产业链对接的能力。

4.政府政策支持。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其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形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探讨并提出对策,以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发展。

一、问题分析1. 资金短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土地流转费、生产设备投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目前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体系不完善,银行贷款难、贷款利率高,政府补贴力度不够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

2. 技术壁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新技术应用缓慢,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技术难以推广等问题制约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3. 市场风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着市场风险的挑战。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需求不稳定,特别是部分农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等问题,造成了农民收入减少,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发展潜力。

二、对策探究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短缺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农业信贷政策,推动建立农业金融支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放,降低利率水平,提高贷款可获得性,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问题。

3. 建立市场稳定机制针对市场风险问题,政府应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加强对农产品价格指导和监管,推动农产品市场化运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对市场风险的适应能力,保障农产品流通和农民收入。

4. 健全扶持政策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政府应健全农业扶持政策,包括土地流转补贴、生产经营补贴、技术培训补贴等,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步伐和农村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指培育出具有现代化经营理念、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的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对策,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健康、稳步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政策环境不够友好当前我国的农业政策环境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多年来一直以来政府主导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导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不足。

一些相关的政策条款和法规不够完善,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2.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中,由于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不够高,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意识薄弱,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对市场需求的反应能力不足。

3.科技水平不高由于农业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水平不高,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率较低,导致其生产效率和品质无法有效提升。

4.人才储备不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科技水平的专业人才,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农业经营管理不够科学化和专业化。

二、对策探究1.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与引导力度,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扶持措施,鼓励农户组织成专业合作社,发挥集体组织的优势。

2.深化农村改革为了充分调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活力,完善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化经营。

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土地抵押贷款、信用担保贷款等,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最新】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3)doc

【最新】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3)doc

关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题调研报告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3年03月17日04:59大江网-江西日报我有话说本报特派记者邱玥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已成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面对新形势,在支持普通农户提高生产集约化程度的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总体实力较弱、规范管理不够、政策落实不够、人才引进机制欠缺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甘良淼建议,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扶持力度。

他认为,要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要求,尽快将农民合作社纳入国民经济统计,并作为单独纳税主体列入税务登记管理,切实做好农民合作社发票领用等工作。

国家有关登记管理部门,要尽快出台具体的登记管理办法,解决合作社联社登记问题,促进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相关补贴要向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各级财政提供的财政补贴,新增部分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

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大学生村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领办、创办或加入合
作社。

加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变。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而要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结构依然存在着小农户经营为主,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而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途径1.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2.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

在土地、人力、物资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上,应该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支持,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3.鼓励农民参与新型经营主体。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义1.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催生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增加农民收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挑战1.农业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指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等新型组织实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资金短缺问题。

许多想要进入新型农业经营的农民或组织实体由于资金短缺而无法开展相应的经营活动,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受到限制。

2. 技术水平不足。

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化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无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缺乏市场信息和营销渠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销售农产品时,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获取市场信息和拓展销售渠道,使得销售受阻。

4. 生产经营规模小。

相对于传统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相对较小,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限制,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5. 法律法规不完善。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尚不够完善,导致经营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对策探究1.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适时出台金融扶持政策,设立农业发展基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降低其创业风险。

2. 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开展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水平,使其适应市场需求。

4. 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

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进行合作联盟,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

【2000字】。

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

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

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随着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涌现出来,比如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而在国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有着广泛的发展。

本文将会围绕“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这一话题进行阐述。

第一步,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家庭农场,三是合作社。

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对而言,在国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种类更加丰富多彩,涵盖了不同的模式。

比如,在美国,农业生产主要由个体经营者和大型种植业公司承担。

在欧洲,家庭农场和农民生产合作社是这一领域发展的主题。

而在发展中国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也有所不同。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和收入来源,同时包括中小企业和临时雇员在内的多种经营主体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第二步,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管理和服务上存在不足。

另一方面,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过小,无法发挥经济效益。

在国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曾经也面临过类似的问题,比如过于依赖政府资助、领导人交替频繁等问题。

但是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这些问题已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

相比之下,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面对相关问题时,还需要更多的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支持。

第三步,针对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国内,政府需要出台更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

比如,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政支持,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改进农业保险制度等。

政府还需要更好的管理和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这些主体提供更加完善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第四步,结语。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在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食品安全、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营结构逐渐转变的背景下产生的全新词汇,具体内容是指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将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割开,加强对于土地经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1]。

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词提出以来,逐渐形成了三种形式的主体经营业务。

第一种形式是家庭农场形式,相对于普通的农户经营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规模更大,劳动力需求更高,具有更好的生产效率。

第二种形式是农民合作社,目前我国农村所采用的农民合作社形式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结构变化,更加倾向于生产经营,并且逐渐开展了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分庞大数量的农民合作社开展了信用合作。

第三种形式是农业企业,农业企业相较于其他几种生产经营方式,更加注重经营方面,以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目前止已经建立了上百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涵盖了数量巨大的劳动人员,并且对于各地的农业发展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具有更加良好的经营空间。

2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具体措施2.1 制定完整的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在传统的农业经营管理中,土地的承包权、流转权和经营权大多数都是承包在一个经营对象上的,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方式更加注重土地的经营权,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导致土地流转服务不到位。

农户缺乏参与土地流转的意识,整体意向并不强烈,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很难获得较大规模的土地经营范围。

根据国家的政策主要保障的是土地承包者的权益,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是以土地经营者的身份开展农业工作,由于农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个人利益很难得到保障。

各地政府应该充分考虑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由于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地向城镇地区转移,寻求外出务工的机会,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在此基础上引导当地的农民群众将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完善土地流转的过程和形式以及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群众将土地流转给新型农业主体的意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述评
【摘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阶段国内外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

国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集中关注和研究了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培育,形成一定的可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借鉴和参考的经验总结。

国内学者主要探讨了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特征、功能定位及培育政策主张等,以此为基础,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研究内容和体系。

【关键词】现代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和壮大有着深刻的社会发展背景。

一方面,受土地极度细化的小农经营规模的制约,我国农业劳动力难以开展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对专业化、组织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的宏观背景下,务农人口大规模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挑战。

为了保证充分的农业劳动力,提高务农人口的文化素质,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强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和探讨已刻不容缓。

现实条件下如何通过有力的政策及相关措施支持、培育及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是亟待研究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国外研究现状
“农业经营主体”是国内的提法,国外类似的研究则直接体现在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培育上。

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也影响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行为选择,是其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驱动因素。

(一)国外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采取的培育模式形成不同的政策主张。

政府主导型观点强调政策制定、财政扶持在其培育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基础型观点坚持市场在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提供必要的扶持和引导。

技术支持型、主体自由发展型等也被认为是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模式。

在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国外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思路和培育方案。

Jamison & Lau(1982)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对农场主进行培训可以明显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农产量的增加。

Chambers & Thrupp(1994)强调家庭农场主的创新及可持续性有赖于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支持。

Bammann(2007)对农场主收入、就业机会和粮食安全进行价值链分析,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家庭农场的影响不可低估。

Wilson,Harper & Darling(2013)则认为,完善的
土地使用政策将极大提升农场主进行农业活动的积极性。

Soboh等(2009)将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看作一个群体,对其进行绩效评估,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最终农产品的形成。

Nilsson等(2012)通过对大型复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资本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从长远来看,要重视和发展社会资本范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国外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的实践研究
不同国家从各自发展程度与特点的差异性出发,研究具体的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模式及未来发展
方向,形成一定的实践成果。

美国农业经营活动呈现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政府主要从土地权保障、开展农产品专业生产规划、重视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和完善产、供、销过程中的契约化程度等方面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大力支持。

受制于狭小的国土面积和稀缺的耕地资源,日本农业生产活动以小规模经营为主。

自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政府相继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通过改良作物品种、实施土地流转集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大力普及农业机械、实施农机补贴政策等措施来支持家庭农场的发展。

同时,日本全国农业协同组织(简称“农协”)按合作制原则,联合单一弱小的分散农户,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在日本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起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亚人均农业资源禀赋丰富,其农业基本经营形式也是规模化、专业化农场。

政府积极利用财政补贴、贷款优惠和税收减免等措施,推进家庭农场的优化配置。

澳大利亚农民联合会采取筹措所需活动经费、向农场主和农业组织成员提供市场和政策等信息、开展各项培训活动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协助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界定
我国当前的农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单一农户主导、其他经营主体并存发展的现象。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词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进和规模化生产的不断发展,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而出现,是指经营规模相对较大、物质装备条件相对较好的和经营管理能力,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较高,以商品化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经营单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界定有着相应的标准,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并不能全部划归其中。

国内学者主要从三方面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界定:一是适度规模和专业化生产,二是集约经营,三是市场化程度高。

据此,国内主流观点比较一致认同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视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对于诸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应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成部
分,部分学者也略有研究。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
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自身的特征功能不同,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起着各自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受制于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发展不尽完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业大户作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一支,对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保障的作用不言而喻,符合农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内在要求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受制于资金、技术和市场的缺乏,设施设备落后,生产效率不高,自身发展能力非常脆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