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中国古代的文教政策与学校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点——“以乐造士”
(三)西周教育——学校制度完备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
1. 西周时期的教育行政体制
学在官府: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合一,官师不分。
一切文化教育事业均由国家占有和管理; 官吏既是教育行政官员、学校管理者,也是教师; 教师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但地位不低。
学术下移 士阶层崛起
士的构成
没落贵族子弟 司礼乐的官员流落民间 庶民等级上升而来
(三)各家私学概况
儒家私学:孔子创立,战国时分八派,影响最大的 是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
墨家私学:墨子创立,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 代转入民间,成为侠者。
道家私学:老子创立,战国时分为两派,其一为稷 下黄老学派;其二庄子学派。
4. 西周时期的教学管理制度
基本制度(开学典礼、定时上课、课外作业等) 视学制度
天子视学。一年四次,与敬老养老结合进行 视学考试。隔年一次 奖惩制度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校教育
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 教育——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勃兴,学派纷呈,
礼,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具有强制性; 乐,陶冶人的内心情感,使礼变为内在精神需要。
4. 西周时期的教学管理制度
基本制度(开学典礼、定时上课、课外作业等) 视学制度
天子视学。一年四次,与敬老养老结合进行 视学考试。隔年一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 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 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法家私学:本源于儒家,但反儒最为彻底,主张 “壹教”,铲除私学。
稷下学宫
齐国都城临淄稷门之下,建立的一所高等学府。 名为齐国官办,实为各派大师所办私学之总汇。 当时名闻列国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中心。
办学宗旨——“不治而议论” 管理体制——融官学与私学为一体 教学管理原则——自由教学论辩与学术研究相结合 学生管理守则——《弟子职》
第五讲
育才与储才:中国古代的 文教政策与学校制度
文教政策:是国家政府制订、颁行的关于文 化教育事业的总方针或总政策 。
官学:是官府开办的学校。 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级。
私学:是学者私人开办的学校。 一般包括经师讲学和童蒙教学两类。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分期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代 汉代
汉代私学盛行的原因: 入仕为官必须读书求师; 官学名额数量有限; 私学环境宽松; 经师大儒从事私人讲学。
汉代私学的类型
小学阶段。称为书馆、学馆、书舍 前段——为“蒙学”,学习识字 后段——为专经的准备阶段,《论语》《孝经》
专经阶段。称为经馆、精舍、精庐 私学的高级形式,专习一经或数经。
三、秦朝的学校教育
书同文、行同伦 禁私学 行吏师制
(一)书同文、行同伦
“书同文”——法定的标准小篆字体。
苍颉篇
李斯
识字课本
爰历篇
赵高
博学篇
胡毋敬
“行同伦”——融汇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禁私学
焚书坑儒 颁“挟书令”,并禁止私学。 BC211年,坑杀460余名儒生。
影响:对文化典籍造成严重破坏; 加剧社会矛盾。
兴学校以育贤才、广教化 BC124年,开设太学,标志封建官学制度建立。
重选举以任用贤才 选举人才的办法得到制度化、法制化 。
(二)官学制度
中央官学
太学。我国封建社会中央官学之始。 博士、祭酒、博士弟子员
宫邸学。皇室的家学。 鸿都门学。世界上最早的专门的文艺大学。
地方官学——文翁兴学
(三)私学制度
创立算学和医学,官办科技专科教育发端
(二)私学的新发展
私学内容大大丰富; 儒、玄、佛各家聚徒讲学
出现妇女讲学; 宣文君——我国古代第一位女博士
家庭教育获得较大发展。 颜之推——《颜氏家训》
六、隋唐时期的学校教育
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实现国家统一并重建强 大的中央集权政治。呈现少有的盛世景象。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由此奠基。
(一)官学衰落的原因
王权衰落导致学校荒废,学在四夷; 官学教育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贵族子弟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无心向学。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 蔡,四饭缺Fra Baidu bibliotek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 入于汉,少师阳、击罄襄入于海。
——《论语·微子》
(二)私学兴起的主要原因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
原始社会——出现学校雏形(成均、庠) 夏商时期——学校教育产生 西周时期——学校制度完备
(一)夏代的教育
夏朝,创立我国最早的学校。 序(军事教育为主) 校
特点——“以射造士”
(二)商代的教育
商朝,继承与创新,教育发生分化 庠:承自虞舜时期,实施孝悌教化 序:承自夏代,军事体育 瞽宗:新的学校类型,礼乐教育
文化教育空前繁荣,官学制度臻于完备。
(一)文教政策
重振儒术,兼容佛道
(二)官学制度
国子寺(国子监)——管理中央官学的专门机构 国子祭酒
我国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长官 之始,从隋朝沿用至清朝。
五、魏晋南北朝——继汉开唐
分裂割据,朝代交迭频繁,无法形成统一的 文教政策。
儒家经学失去了独尊地位,佛、道、玄学盛 行,教育思想的发展出现多元化。
(一)官学制度的新发展
建立国子学,中央官学实行“双轨制” 太学(BC124年)和国子学(278年)
建立分科教学制度,打破汉代官学模式 文学、史学、玄学、经学并列为官学内容
2. 西周时期的官学系统
国学:专为上层贵族子弟而设,大司乐主持 大学——15岁入学,修业9年 小学——8岁入学
乡学:地方学校,只有小学一级。大司徒负责
3. 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
六艺 大艺
礼: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 乐:综合艺术课 射、御:军事训练课
小艺
书、数:基础文化课
礼与乐紧密配合,构成六艺教育的中心。
(三)行吏师制
取消独立的学校和专职教师
三老制——地方基层学官,负责 “行同伦” 博士制——设博士官70人,各家学者担任。 吏师制——以吏为师。
四、汉朝的学校教育
无为阶段:西汉初年, “无为而治”, 私学复苏。
有为阶段:汉武帝即位,励精图治。 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
(一)文教政策
独尊儒术以统一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