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8章 儿童情绪(韩宏莉201208)
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
发展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引言:儿童情绪调节能力是指儿童在面对不同情绪刺激时,能够有效地识别、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的能力。
这一能力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社交适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干预措施。
一、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在早期阶段,婴幼儿主要依赖于成人的帮助来调节情绪,通过亲子互动中的安抚和抚摸等方式来缓解不适情绪。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情绪,并开始自主地运用一些情绪调节策略,如分散注意力、积极思考等。
到了青少年期,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更能够自主地应对情绪困扰,通过寻求社交支持和积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二、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因素1. 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温暖、支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建立安全的情绪基础,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反,冷漠、苛刻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不良发展。
2. 社交环境:儿童所处的社交环境也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有助于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表达情绪,从而促进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
3. 基因和遗传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与基因和遗传因素有关。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但环境因素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干预措施为了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健康发展,有许多干预措施可以采取:1. 情绪教育:通过培养儿童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教授他们适应的情绪表达和调节策略,提高情绪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家庭支持:提供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建立亲子关系的安全基础,为儿童提供情绪调节的支持和指导。
3. 同伴互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同伴互动,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能力,从而提高情绪调节的能力。
《幼儿心理学》——第八章 幼儿的情绪与情感发展
B
2.情绪的不稳定性
• 年龄越 小,情绪不稳定性 就越明显。
• 幼儿情绪的不稳定性与幼 儿易受情境的影响,即易 受感染和暗示有关。
C
3.情绪的外露性
幼儿大多不会隐藏、控制自己 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相 关行为规范及知识的获得,幼 儿逐渐知道要对自 己的表情及 行为加以克制和调节。
案例评谈
岚岚的妈妈和蓉蓉的妈妈是多年的好友,一天,妈妈带 着3 岁的岚岚到2 岁的蓉蓉家做客,当两个孩子在客厅 玩玩具时,岚岚的妈妈有事要离开一下。当岚岚看到妈 妈出门以后,她开始大哭,见到岚岚哭,蓉蓉也跟着哭 了起来。蓉蓉的妈妈见状,赶紧拿出岚岚喜欢的玩具和 巧克力,岚岚拿着玩具吃着巧克力很快又破涕为笑,而 蓉蓉也跟着笑了起来。
一、认识情绪与情感
1.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 的态度体验,是个体因内、外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3)情绪、情感的性质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而决定
三、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1.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能够传递信息,沟通思想
2.动机功能
情绪具有激励作用,情绪分为积极增力的情绪和 消极减力的情绪。
3.健康功能
指情绪情感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能。
四、情绪与情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动机作用
情绪与情感直接指导着幼儿的行为。
例:上幼儿园后,教幼儿向老师说“早上好”和“再见”,大多数幼儿都是先学会说“再见“,后学会”早上好”,这是因 为幼儿早上不愿意与父母分离,缺乏向老师问好的良好情绪和动机。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组成成分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二,婴幼儿的情绪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华生认为:爱、怒、怕布里奇斯认为情绪是逐渐分化的伊扎特:婴儿有五种面部表情,惊奇、苦恼、厌恶、微笑、感兴趣孟昭兰婴儿情绪分化理论:(1)人类婴儿有8~10种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2)个体情绪发生有一定的时间次序和诱因。
(3)情绪发展有一定规律,也有个别差异。
2 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出生两天的婴儿可能已能识别别人的情绪母亲的情绪状态对婴儿有重要影响通常一岁的婴儿已很善于“察言观色”情绪具有生物适应价值,“社会性参照”是婴儿情绪适应功能的体现ps社会性参照:当婴儿在环境不确定时参照照料者的表情再做出反应的现象3 婴儿的微笑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内源性微笑。
普莱尔称之“嘴的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外源性的,人声和人脸特容易引起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对熟悉的人微笑,对陌生人警惕甚至苦恼4 婴儿的害怕第二节,儿童情绪的获得一,学习理论情绪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可通过条件反射(华生),也可通过模仿而获得照看方式对婴儿情绪发展有重要影响(孤儿情绪的扭曲发展)儿童对情绪的识别主要依靠父母对情绪行为的标志文化对情绪表达有影响,每种文化都有其“情绪表达法则”二,知觉再认理论婴儿是一个信息加工的有机体,并试图用已形成的结构或工具来影响输入的刺激。
头脑中的原有图式是婴儿知觉新事物的参照标准希伯用黑猩猩做的实验对此理论有很好的支持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重点研究儿童对社会世界、对自己和别人、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影响情绪的产生观点采择能力是重要的影响情绪的社会认知能力归因能力也影响儿童的情绪第三节,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一,害怕的发展1,怯生(1)什么是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称为怯生。
怯生的发展:4个月婴儿对陌生人微笑要比对母亲少,但并不害怕陌生人4~5个月的婴儿注视陌生人的时间多于熟悉人,比较熟悉人和陌生人5~7个月,婴儿见到陌生人往往出现一种严肃的表情7~9个月,见到陌生人明显苦恼,怯生明显(2)怯生的影响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度;婴儿接受的刺激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p178~179二,客服害怕的几种方法对抗性条件作用(琼斯与小彼得)兔子系统脱敏法:是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的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避免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 任何时候不要神经质的尖叫 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学业)
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P182
1、沮丧 2、社会退缩 3、焦虑反应 4、青少年抑郁症
第四节 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一、道德感
(1)概念P183 (2)种类: 直觉的情感体验 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3)培养儿童道德感的发展P185
视崖实验(12个月)
3、婴儿的微笑
自发微笑(0-5周)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
4、婴儿的哭
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 ——饥饿、痛 心理激活(1个月起) ——假哭 有区别的哭(2个月22个月) ——社会行为
5、婴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
社会化 婴幼儿情绪 的发展趋势 丰富和深刻化
情绪体验
有意识的情绪体验在一个人知觉到情绪 或说出情绪名称时发生; 语言是情绪体验产生的关键:它为识别 模糊不清的内部感觉和区分各种感情提 高了工具;
二、婴幼儿的情绪
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新生儿有三种主要 情绪,即怕、怒和爱。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最 有代表性的理论。 伊扎德根据婴儿的表情来判断婴儿的情绪。
良好情绪的特征:
(1)正向情绪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 (3)情绪稳定; (4)能控制情绪冲动; (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 悦纳别人; (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 绪的困扰;
第五节 儿童情绪的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
(一)保持和谐的气氛 (二)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儿童发展心理学-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课件讲义PPT
• 婴儿对情绪的识别能力:
– 一岁的婴儿 – 在环境不确定时,婴儿会参照照料者的表情做出
反应。(社会参照性)
视崖实验 毛绒玩具实验
– 婴儿的微笑:1、内源行微笑(0~5周)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周~6个月)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6个月~ )
– 婴儿的害怕:
• 母亲的教养是所有灵长类动物正常发展的中心。 • 早期依恋未形成的孩子在适合的条件下可以恢复
• 情境:
– 情绪由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事件引起。 – 伤心、愤怒的情绪与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密切 – 高兴和惊奇常由材料性质引起想象或幻想的东
西基本上与儿童害怕联系。
• 身体状态:(身体活动的变化)
– 心率变化、出汗等 – 不同情绪伴随着不同的身体状态,但它们之间
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
• 情绪表现:
– 社会学习理论:
• 重视喂食在依恋形成中的作用 • 哈洛——罗猴试验
– 认知论
• 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关
– 学会区分不同的人的能力——形成对专门人的 依恋
• 与图式的形成有关
– 常见的人在图示中——不害怕——依恋 – 陌生人见多了——存在图示中
• 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 哈洛:罗猴试验(第二阶段) – 结论:
• 对害怕的表现视年龄而定 • 对陌生人的恐惧:陌生人的面部特征是婴儿恐惧的
重要线索。
– 婴儿的哭叫:
• 信号作用 • 社会行为(依恋)的早期形式
• 儿童情绪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 个体阶段(0~2岁) – 不同个体阶段(2~7岁) – 相互作用阶段(7~11岁) – 自主阶段(11~ )
• 提示:每个正常儿童出生时都具备感情发展 的先天基础,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其情 感表达方式和丰富性及速度也有所不同。
儿童心理学解读孩子的情绪变化
儿童心理学解读孩子的情绪变化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情绪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孩子们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情绪的变化也是常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应对。
一、情绪变化的原因1. 生理发展:随着身体的成长,孩子们的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也在发育。
这些变化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影响。
例如,在婴儿期,他们可能经历情绪波动大、哭闹频繁的阶段,这是因为大脑部分区域的发展尚不成熟导致的。
2. 社交互动:孩子们的情绪还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他们正处于学习社交技能的阶段,与同龄人和家庭成员的互动可能引发喜悦、焦虑、悲伤等情绪。
3. 理解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开始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他们可能会因为对自己自身能力的认知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比如自尊心受损引发的挫折感。
4. 外部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变化也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影响。
比如,家庭中的冲突、学校中的压力以及社会事件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情绪的起伏。
二、情绪变化的表现1. 愤怒和暴躁:孩子们可能因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表现出愤怒和暴躁。
他们可能会对大人发脾气、摔东西、或者大声哭闹。
2. 悲伤和焦虑:孩子们可能因为失去亲人、好友的离开或者其他的生活变故而感到悲伤。
焦虑也是常见的情绪,他们可能担心分离、受伤或失败。
3. 喜悦和兴奋:孩子们也会有快乐和兴奋的情绪。
比如,取得成就、收到礼物或者参与喜欢的活动都可能让他们兴奋起来。
4. 恐惧和挫折感: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可能对一些事物感到恐惧。
同时,挫折感也会随着逐渐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而出现。
三、应对孩子情绪变化的方法1. 倾听和理解: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倾听孩子的情绪表达,并试图理解他们的感受。
与他们进行开放、真诚的对话有助于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2. 教导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情感等。
通过这些方法,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情绪,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学前心理学》资料-08---第八章幼儿情绪的发展
第八章《幼儿情绪的发展》教学案例案例一:我能读懂你的面部表情——保罗•艾科曼的面部表情研究想象你从父母那里得到梦寐以求的礼物,拿着礼物时你脸上会浮现出什么表情?不小心踩到路边的狗屎呢?你的表情有没有变化呢?毫无疑问,你能意识到特定的面部表情是与特定的情绪相对应的。
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现在都能通过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识别他们的情绪状态。
但是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来自与世隔绝的另一种文化背景,从小生活在没有电视、因特网,只接触本族人的环境下,他/她能读懂你的面部表情并识别你的情绪状态吗?反之,你又能读懂他/她的表情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面部表情研究领域最前沿的心理学家保罗·艾科曼(Paul Ekman)是如何通过巧妙设计解开这个谜团的。
所有人的面部表情都一样吗?保罗·艾科曼和他的工作团队带着和我们同样的疑问开始了对人类面部表情的研究。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真正从未接触过大众传媒(例如电视、电影、因特网等)的群体,以证明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试想在当今世界要想找到这样一个群体是多么困难,即使在当时的1971年,要做到这些也是很不容易。
经过诸多周折,保罗·艾科曼和他的工作团队来到了位于新几内亚东南部的高原,为他们的研究找到了最适合的研究对象——在那里生活的弗尔族(Fore)人与世隔绝,其社会状态仍处于石器时代。
很多当地人几乎没有接触过西方或东方的现代文化。
也就是说,除了本族人的面部表情外,他们没有接触过来自其他文化的表现情绪的面部表情。
艾科曼团队大胆提出他们的研究假设:“考察处于前文明时期的人们,尽管他们没有接触过任何的异域文明,他们依然能和来自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的人们一样,从相同的面部表情中识别出相同的情绪概念”。
如何从弗尔族人身上得到答案?艾科曼团队挑选了南弗尔族(the South Fore)人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他们是弗尔族中最与世隔绝的分支。
这些人中绝大部分从未看过电影,不会说英语,没有和外族人接触过。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
第一节 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
• 一、情绪的组成成分 • 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 二、婴幼儿的情绪
引起的刺激和事件
身体状态: 躯体的 生化的 神经的
表情: 脸部的 身体姿 态 说话的
体验: 知觉 概念化 标志情绪
四种情绪成分
二、婴幼儿的情绪
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 ●行为主义华生的观点: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
3、儿童害怕的年龄 6个月以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恼怒和惧怕的情绪,研究人员认为,
这两种情绪对婴儿有生存价值,恼怒能使他激发更多的能量 去排除障碍,惧怕使他能躲避危险。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 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 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练习与思考:
1、举例说明儿童情绪情感对其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2、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请判断以下论点的正误: • ①出生婴儿没有情绪反应。 • ②婴儿最初的情绪反应是笼统的、不分化的。 • ③中国婴儿与西方婴儿的情绪表现是相似的,中国幼儿与 西方幼儿的表情也是相同的。 • ④幼儿情绪情感的产生及其性质与社会需要密切相关。 • ⑤只要幼儿在幼儿园不哭、不烦躁,就说明他情绪上没问 题。 • ⑥5岁幼儿的告状和他道德感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 ⑦儿童自半岁左右能形成依恋后,他与人形成的依恋的性 质都是一样的。
第四节 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
道德感的发展
– 直觉的情感体验 – 与具体的道德形象
相联系的情感体验 – 意识到道德理论的
情感体验
朱智贤的研究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转折过程;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小学儿童道德情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 自然的、直接的由客观现实引起的布里奇斯的观点:新生儿的情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课件第8章学前教育儿童情绪发展
第一阶段 整体移情(1岁左右)
儿童通过情绪感染,获得他人的情绪 信号,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这个阶 段,儿童对他人的情绪反应比较笼统, 绝大多数是从自身感受和体验出发。
第三阶段 开始分化(3~4岁)
儿童开始认识到他人与自己的情绪 是不同的。对他人情感的理解能力 更强,能从“表情”来辨别和理解各 种情绪,并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取悦 他人。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典型现象 1.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
当处于陌生、不确定情境时,婴儿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或作出相应的 反应,这就是情绪的社会参照作用。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技能,昂德( R. Emde)将它的发展划分为以下四个水平。
一、儿童情绪的早期发展
(三)恐惧
第一阶段,强烈的感官刺激、失去支持等容易引起恐惧(0~6个月),比如高分贝噪声。 第二阶段:与抚育者分离或遭遇陌生人引起恐惧(6-12个月)。 第三阶段,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儿童想象和思维的发展,并对想象出来的东西或未知情况下的预想产生 恐惧(1~6岁)。 第四阶段:对学校、抢劫、身体损伤和自然灾害等产生恐惧(6~12岁),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认识死亡,并由于父母 对学习的过分关注而可能出现对成绩的焦虑。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发展的典型现象 2.移情
在儿童社会交往中,情绪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已也能体验到相应的 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移情既是对他人情绪的意识,又是与他人情绪的共鸣。
霍夫曼( M. Hoffman)认为,儿童移情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二、学前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
01 04
02 03
第二阶段 自我中心移情(2~3岁)
第八章 儿童的情绪发展 发展心理学课件(成人高考) 小教
生态学理论(小结)
主要假设:强调生物成熟和后天学习对情 绪发展的作用,提出了情绪发展的关键期 。
支持性证据:成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 动物的情绪现象。 局限:将人类情绪和动物相类比,忽视了
陌生人(既相似又不相似)就引起焦虑,
都和他的知觉再认能力有关。
归因理论还发现,儿童的情绪反应和 他对情境的归因有关。
解释的事实:陌生人焦虑现象。
局限: 认知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情绪的发生,如悲伤。 它还面临遗传效应的挑战:研究表明双生子的
微笑发生和生人焦虑的发生是相关的。 此外,认知理论只是单向地研究认知对情绪的
每个社会都有一定的“情绪表现法则”,儿童都 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获得这些法则的。
局限:不能解释情绪是如何发生的问题,如社会 性微笑的发生,婴儿的“陌生人焦虑”。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关键假设是:自我在亲子 交往中发展起来。尤为强调婴儿和母亲间 的关系,并将母子间的相互作用看成是情 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探索-游戏顺序的最大价值可能是发展了一 种对生活的强烈态度:今天的学习和工作 导致未来的收益和快乐。
皮亚杰:三种主要游戏
1、感觉运动阶段与照料者、玩具和物体一 起进行的练习性游戏;
2、前概念期(2-4岁)和前运算期中的直觉 阶段(4-7岁)的以假装为特征的象征性游 戏,
3、直觉阶段和具体运算器结束时的受规则 制约的、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规则型 游戏。
道德情感体验的形式
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 想象的道德情感体验 伦理的道德情感体验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1990)和陈会昌 (1987)对儿童的道德情感进行了系统的研 究
儿童发展心理学-情绪
第八章
林传鼎的观点:新生儿具备两种可以分辨 的情绪反应,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孟昭兰的观点::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8 -10种基本情绪;情绪的发展有规律。 情绪的发展:到2岁时,婴儿开始出现复杂 情绪,例如尴尬、害羞、内疚、骄傲等, 这些情绪与认知发展紧密相连,被称为自 我意识的情绪。
第八章
第八章
4、具体情绪的发展之婴儿的怯生
怯生:婴幼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 反应。图 怯生的发展: 4个月以下的婴儿不会怯生;5-7个月表现出 严肃的表情;7-12个月表现出怯生。
第八章
婴儿的怯生
第八章
影响因素
父母是否在场 环境的熟悉性 抚养者的多少 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婴儿接受的刺激 陌生人的特点
从外部的、被动的向内部的、主动的转化
第八章
理智感的发展
理智感: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 验。 发展:新生儿能探索环境;随着活动能力 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更多的情感体 验;小学开始兴趣产生分化,高中时明显。
第八章
美感的发展
美感:个体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客观 事物做出评价时的情感体验。 发展: 1、对美的模糊反应期(0-1岁) 2、美的本能创作期(1-3岁) 3、审美形式化时期(3-7岁)
第八章Biblioteka 第八章视崖实验(Visual-cliff )
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婴儿 就不敢向前爬 如果母亲向他微笑,大多数 的婴儿能够爬过视崖
第八章
3、具体情绪的发展之婴儿的微笑
阶段 1: 自发微笑(0-5周) 阶段 2: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阶段 3: 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2、情绪的识别
实验:新生儿对哭的辨别和反应。 第一组:真正的婴儿哭声 第二组:电脑制造的哭声 第三组:没有哭声 7-10个月的婴儿能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
G第八章_儿童的情绪发展
情绪的识别
早在婴儿能够理解语词之前,就通过一整套 情绪表现的模式来交流。
研究者估计,在3~6个月这段面对面游戏的 高峰期,一个婴儿可以看到大约3200次面部 表情的样例。
早在4个月时,婴儿就已能区别不同的情绪。 向4~6个月的婴儿呈现一个成人高兴、发怒或自
然状态下面部表情的幻灯片(Labarbera等,1976),婴 儿注视高兴表情比注视愤怒和中性表情的时间长。
各种情绪现象的时间历程表
现象
时间
表情
几秒—几分
生理变化 几秒—几分
自我报告 的情绪
几分—几小时
现象 时间
心境
几小时-几个月
情绪障碍 几周—几年
人格特质 几年—一生
资料来源:Oatley&Jenkins,1996
高级情感的分类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 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⑤不称心的啼哭, 开始时的两三声是缓慢而拖 长的,持续不断,悲悲切切。
⑥招引别人的啼哭。从第三周开始出现。先是 长时间吭吭吱吱,低沉单调,断断续续。如果 没有人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模仿
水平一:无面部知觉(0-2个月) 水平二:不具备情绪理解的面部知觉(2-5
个月) 水平三: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 水平四:在因果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 具有弥漫性。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 的情绪状态。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 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 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 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应激: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 适应性反应。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八章
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识记:(1)情绪的组成成分:情境、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二)婴幼儿的情绪发展特点领会:(1)婴幼儿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许多研究证实儿童具有先天的情绪机制。
愉快、感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和悲伤八种基本情绪都是进化中获得的,并在外部刺激的诱发下发生、展现。
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
爱:婴儿对柔和的轻拍或抚摸产生一种广泛的松弛反应,或像展开手指和脚趾作咕咕和咯咯声那样的一些反应。
怒:如果限制婴儿的运动,就会产生身体僵直的反应,或像手脚“乱砍似”的运动,还有屏息、尖叫之类的反应。
怕:听到突然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吃惊反应,当突然失去身体支持时就抖、嚎叫、屏息、啜泣。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对出1到10天的新生儿动作变化的观察,认为新生儿已具有两种可以分清的情绪反应:一、愉快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的满足。
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代表生理需要尚未满足。
孟昭兰根据自己的研究及对前人研究的总结提出了婴儿情绪分化理论:1、人类婴儿有8至10种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情绪;2、个体情绪发生有一定的时间次序和诱因(时间:初生,诱因:痛—异味—新异光、声、运动,情绪:痛苦—厌恶—感兴趣和微笑。
3-6周,看到人脸和听到高频语声,社会性微笑。
2个月,打针,愤怒。
3-4个月,痛刺激,悲伤。
7个月,与熟人分离、在高处,悲伤、怕。
1岁,新异刺激突然出现,惊奇。
1-1.5岁,在熟悉的环境遇到陌生人做了不对的事,害羞、内疚、不安。
);3、情绪发展有一定规律,也有个别差异。
领会:(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婴儿有识别情绪的能力。
通常母亲都会察觉到自己1岁婴儿已经:察颜观色:别人发怒,孩子会感到不安,并想离开;当别人表示温情或亲密时,孩子也会表现深情的行为或妒忌。
领会:(3)婴儿微笑发展的三个阶段一、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这个阶段婴儿的微笑主要是用嘴作怪相,它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不稳定有关。
儿童心理发展概论 第八章 情绪发展
四、情绪能力与儿童情感教育
(一)情绪能力( Emotional competence)的研究
(适当地应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各种能力。) (在情绪诱发的社交相互作用中个人感到的自我效能感)
延迟满足的实验 walter mischel,1966 -- 1981 Emotional Intelligence (情绪智力)的提出 耶鲁大学的Salovey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Mayer(1990) Emotional competence的提出 C.Saarni 《社会情绪的发展》 (1990) 《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出版 哈佛大学的D.Goleman (1995)
(三)良好情绪的特征
至少有:
1、正向或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 3、情绪稳定; 4、能控制情绪冲动; 5、以合适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和他人; 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思考题
1、人际社会关系形成的表现、心理基础 2、依恋的价值、发展趋势 3、亲子早期依恋的发展阶段、类型及影响因素 4、早期同伴关系的价值、发展阶段 5、早期同伴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6、师幼关系的特点、价值 7、师幼关系的类型及影响因素 8、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方面、阶段及影响因素
1)表情识别(facial expressions)的获得(表情线索) 2)情景线索(context clue)的获得 3)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的获得(他人线索)
主动从信任者处获取情绪线索对陌生情境做出合理反应的能力。
2、情绪理解发展表现的发展 — 移情能力(Empathy)的发展 移情:对他人情绪状态的理解和体验。 ——换位思考 2岁左右出现; 对象不同,表现不同;(自闭儿弱) 基于愿望的情绪理解 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ucas帅气可爱,在镜头前一点都不怯生
Lewis等有关陌生人的研究
时间:1974。 被试:7—19个月的婴儿。观察婴儿对不同对象的 反应。 处理水平:陌生的成年男子、成年女子、陌生儿 童(4岁的女孩)、母亲,儿童自己在镜子里的像。 结果显示:陌生人不一定让婴儿害怕,儿童与陌 生人的距离越近,消极情绪越大;儿童与父母越 近,积极情绪越大。 婴儿对陌生儿童显示了积极的、温和的反应,他 们只是对陌生的成人感到害怕。
“诱发性微笑;逗引性微笑”:
美国伊林沃思:42天为临界点,不迟于56天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婴儿 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有更多的微笑 ,这 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
2.哭
在乳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声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 乳婴儿的哭:生理性的啼哭;心理性啼哭 乳婴儿啼哭有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 理不适、感到无聊。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 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
1.笑:婴儿的笑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笑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自发性微笑( 生理性微笑):婴儿出生1-2天就有 笑的反应,往往与生理的满足有关 。一个月以内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周-4个月 ,他们对熟悉人 与陌生人的逗引都可以报以微笑,是不加区分的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
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 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兔子与 吃饭) 系统脱敏法: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
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逐渐提高刺激强度)
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
(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主要与生理需要有关,随着年 龄增长,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化动因不断增加 (表扬—情绪愉快)。
2.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感日益复杂、细腻。
(同情心、责任心、尊敬、亲爱、怜惜、嫉妒、惭愧)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
情绪。 (班杜拉实验:儿童与狗)P180 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 行为和情绪的目的。(不合理观念)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 2、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 3、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
(一)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有三个主要特点: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
视崖实验(Visual-cliff )
如果母亲表现出害怕,婴 儿就不敢向前爬 如果母亲向他微笑,许多 婴儿能够爬过视崖
怯生(5~8月)
影响因素: 父母是否在场; 环境的熟悉性; 陌生人特点(儿童、陌生成人); 抚养者的多少; 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 婴儿接受的刺激(婴儿获得的听觉刺激和视觉刺 激越多,则怯生程度越小)
对人类和人类事物进行知觉、思维和推理。
儿童社会认知能力影响情绪
观点的采择能力、移情能力与归因
五、学前儿童意志行动的发展
(一)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
2、3岁儿童的行动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其行动带有很 大的冲动性。 幼儿末期,儿童已能提出比较明确的行动目的。
(二)行动过程中坚持性的发展
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 “哨兵姿势”实验
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1.合理宣泄
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分掉一半忧愁。把快乐告 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培根
2.转移注意力
3.调整认知 “一根筋”,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4. 寻求社会支持 5.升华
视频三段“我吃了你的万圣节糖果”“皓皓”
“孩子的脸,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3)情绪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喜怒哀乐有所控制和掩饰。
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三)幼儿自制力的发展
意志主要表现在能抑制干扰性因素,保持有效行为。
幼儿自制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抗拒诱惑 “垃圾食品”;超市 2.延迟满足 “情商”:“棉花糖”实验:
忍耐20分钟,得两颗。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
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
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 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兔子与 吃饭) 系统脱敏法:指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
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逐渐提高刺激强度)
模特塑造法:模特或榜样不仅能使儿童获得良好的行
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
(三)幼儿自制力的发展
意志主要表现在能抑制干扰性因素,保持有效行为。
幼儿自制性的两种表现形式: 1.抗拒诱惑 “垃圾食品”;超市 2.延迟满足 “情商”:“棉花糖”实验:
忍耐20分钟,得两颗。
“忍耐组”;“冲动组”
总体来讲,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水平不高。 幼儿的意志行动受以下具体条件影响: 1.分心因素:糖果在眼前和不在眼前 2.活动的特点:符合兴趣的活动坚持性好;兴趣
(二)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主要与生理需要有关,随着年 龄增长,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化动因不断增加 (表扬—情绪愉快)。
2.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情感日益复杂、细腻。
(同情心、责任心、尊敬、亲爱、怜惜、嫉妒、惭愧)
儿童高级情感
道德感:(中班幼儿爱“告状”)
为习惯,高尚的思想品质,还能帮助儿童克服害怕的
情绪。 (班杜拉实验:儿童与狗)P180 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 行为和情绪的目的。(不合理观念)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1、幼儿情绪和情感不稳定。 2、幼儿的情感比较外露。 3、幼儿的情绪极易冲动。
(一)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有三个主要特点:
最初的哭声多属于生理反射性的哭,进而由不适宜的 环境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再进一步便出现主动的 操作性哭泣。这后一种哭是从经验中学到的,是社会 性的哭。
3.恐惧:本能的恐惧;(如雷声、闪电、黑暗)
与知觉和经验有关的恐惧 (“以怕养乖”)
(打针;怕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恐惧: 与知觉和经验有关的恐惧 视频:“婴儿与呼噜声”
责任心、同情心、惭愧、尊敬、好问、好“破坏”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趋势
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孩子的脸,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3)情绪情感从外露到内隐
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喜怒哀乐有所控制和掩饰。
四、儿童情绪的获得
婴儿情绪的发展
(二)林传鼎:1947-1948年观察500多个新生儿, 提出:新生儿情绪可以清晰地分为:愉快和不愉 快;从3岁到入学前,陆续产生了亲爱、同情、 尊敬、羡慕等20多种情感。
(三)斯皮兹提出情绪分化的两个明显表现:
2、3个月:“社会性微笑”;(见三段视频) 7、8个月:出现“认生”,分离焦虑
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分掉一半忧愁。把快乐告 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培根
2.转移注意力
3.调整认知 “一根筋”,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4. 寻求社会支持 5.升华
视频三段“我吃了你的万圣节糖果”“皓皓”
儿 童 心 理 学
第八章 儿童情绪的发展
韩宏莉
电子邮箱: hanhonglicz@
一、情绪的发生发展理论
(一)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原始情绪:怕、怒、爱。 这三种基本情绪是先天的非条件反射,无需学习。 1. 怕:大声;失恃。 2. 怒。限制活动会使婴儿激怒。 3. 爱。抚摸婴儿的皮肤,抱他,会使婴儿产生爱的情 绪。 经典实验: Albert怕小白鼠 其他的大多数情绪反应是儿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习得的。
怕、怒、爱
(四)布里奇斯:提出0—2岁儿童情绪 分化模式
布里奇斯( Bridges,加拿大,1932):观察100 多个乳婴儿,提出0—2岁儿童情绪分化模式。 初生婴儿: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 (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应。) 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 6个月以后,痛苦又分化为忿怒、厌恶和恐惧。 12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 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妒忌。
学习理论
1、儿童情绪可以通过经典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而获得。
华生阿尔伯特怕小白鼠实验 孤儿院孤儿情感淡漠
2、观察学习也是引起情绪反应的重要来源。
知觉再认理论:儿童是一个信息加工的机体。
凯根实验:规则的人脸和扭曲的人脸图片(图式) 儿童见到熟悉的人愉快,见到陌生人害怕
四、儿童情绪的获得
社会认知理论:
“忍耐组”;“冲动组”
总体来讲,幼儿意志行动的发展水平不高。 幼儿的意志行动受以下具体条件影响: 1.分心因素:糖果在眼前和不在眼前 2.活动的特点:符合兴趣的活动坚持性好;兴趣
性弱的活动坚持性差。
3.同伴间的比较 4.成人的强化:表扬与批评 5.儿童自身的态度
从小培养孩子的“情商”
1.合理宣泄
性弱的活动坚持性差。
3.同伴间的比较 4.成人的强化:表扬与批评 5.儿童自身的态度
“情商”
“智商高而情商低”
中南大学命案20110508
2009年11月14日凌晨3时半,在吉林农业大学 17公寓413室,郭力维把手刃同寝室同学赵研
北大毕业生连勇勒死男孩案: 杀人原因系“发泄” 2010
情绪管理 挫折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