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

合集下载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在现代社会中,图书出版已成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对于图书出版行业来说,编校是图书出版的关键和核心链接,它直接影响着出版图书的品质和品牌形象。

因此,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成为了图书行业全面提高出版品质的必要手段之一。

加强编校质量控制,其实就是加强内部的质量管控,要抓住行业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出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确保图书出版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重视。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对编校工作的确切认识。

编校是出版流程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校对、润色、审读、排版等多项工作,而这些工作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图书印刷质量和读者阅读体验。

因此,对编校工作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制定具体的编校规范和质量标准,对出版图书的品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制定出版规范。

在制定出版规范的过程中,要兼顾行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采用全面、科学、合理的标准,确保图书出版的质量符合国际化水准,并体现书籍特点与文化价值。

制定出版规范需要对已经出版的图书进行总结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保证图书的质量高效且可持续发展。

第三是优化流程。

构建科学、规范、流畅的出版流程,减少环节和时间的浪费,提高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因流程不畅而导致的漏洞和失误。

优化流程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细化责任分工,加强团队协作,确保流程的高效性和科学性。

第四是加强质量管理监督。

制定相关质量管理方案,监督整个出版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在每个环节中严密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确保“零缺陷”出版。

在监督过程中,应当建立一套尽职调查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绩效评估,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最后,是开展培训和交流。

加强培训和交流,在行业内志愿者或相关专家的带领下进行交流,提高业内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并加深对行业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升级。

总之,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是提高图书行业整体品质的必要措施之一,要深入了解出版流程和编校工作的关键环节,提出合理的质量标准,优化流程,强化监督管理,开展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出版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保障出版流程中每个环节的有效实施,推动行业的稳步发展。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图书的编校质量则成为了影响读者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析应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原因及其措施。

1、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当前,图书市场竞争激烈,读者对图书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出版社在出版图书时必须重视编校质量的控制,通过提高出版图书的质量,使自己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2、加强对图书编校质量的监控,减少错误率图书的编校质量关乎读者的阅读体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于出版社或者作者的认同感。

因此,加强对于图书编校质量的监控,减少错误率,便成为了出版社提高自身形象和品牌信誉度的必然要求。

3、提高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感出版社的社会责任感是衡量其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提高出版图书的编校质量则是出版社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经过长期的努力,逐渐提高出版图书的编校质量,不仅可以使读者对出版社产生信任感,更是提升出版社对社会的贡献。

4、保障国家的文化遗产图书是国家的文化遗产,有着历史的价值和传承的责任。

因此,加强对图书编校质量的控制,不仅有利于保障文化遗产的流传,更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1、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出版社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出版质量管理规范、设立质量委员会、完善出版图书的审查制度等措施。

这样不仅能够规范出版社的出版行为,更可以提高各岗位员工的质量意识。

2、加强对于审校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图书编校的重要角色,审校人员必须爱岗敬业、执着认真、严格规范。

出版社应加强对于审校人员的教育培训,选择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校对技能,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负责解决。

3、加强对于版权方的管理提高出版图书的编校质量,除了对于作品本身进行检查之外,对于涉及版权方的问题也必须加以注意。

在签约之前,出版社必须全面了解原稿的版权信息,经过严格的核实和评估,以避免版权漏洞带来的影响。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做到三“为”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做到三“为”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做到三“为"口孔军近年来,伴随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文化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图书出版业亦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时期。

然而,在图书品种、码洋以及出版社销售收入、利润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图书编校质量问题非但没有消减,反而在一波接一波的质疑声中益加凸显。

因此,如何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切实将社会效益摆在首要位置,为人民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编校合格的图书产品,无疑是当下出版机构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这里,笔者结合自身图书编校工作的切身体会,从出版社制度建设、编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及其质量意识培养三个方面,谈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可取路径。

一“为”:完善出版社相关制度,使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可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团体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对建制内人们的行为发挥指导和约束作用,使人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相应会受到怎样的奖惩。

对出版社来说,完善、健全的编校工作制度是使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大有可为”的前提。

具体而言,出版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建立鳊校质量检查制度,明确价值导向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

当前,不少出版社基于人力成本等诸多考虑,质检工作多是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缺乏日常性的统筹安排,从而使一些编校人员产生一种“质检可有可无”的观念,并抱有侥幸心理,严重影响了质检工作的严肃性。

针对此,出版社应明确建立编校质量检查制度,将质检工作覆盖到印前和印后两个环节,并确保其日常化,使全社员工特别是编校一线人员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32I@孵。

嗍t洲。

一PUB LICA TION 和严肃性。

2.完善流程监控机制,狠抓环节落实图书编校工作不是单纯的一次性任务,而是前后跨越审稿、编辑加工、校对以及排版等多个环节的工作链,其特点是流程长、跨部门、多主体。

编校工作的特点凸显了这一工作的合作性,同时,也决定了对编校质量的监控,必须形成覆盖多环节的流程监控机制,狠抓环节落实。

做好校对工作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做好校对工作 提升图书编校质量

图书的编校质量包括编辑加工质量与校对质量,要保证一本书稿编校质量合格,这两者需从不同的视角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名专业的编辑能对书稿进行一个完整的加工,保证书稿的文字、内容、体例、结构、规范等方面质量合格;而一名专业的校对人员,除了上述方面外,还应从校对人员不同的技术角度来完善书稿质量。

其中有些职能为校对专有,如校异同;有些职能为对编辑工作的有益补充,如校是非、整理等。

下面将从这些职能如何有效提升书稿校对质量来分析校对工作对保证图书编校质量的作用。

一、校对专业职能——校异同校异同是校对的基本工作,无论是传统的纸媒介编辑加工方式,还是现如今大力推广的数字加工方式,校对的基础功能就是校异同,找出排版按照编辑加工过的稿件排出的新校样与原来校样的不同之处,并将其按照原校样改正过来。

当然,这个过程也需要专业的校对人员做出判断,即判断编辑有没有误改之处,如果怀疑编辑有误改之处,就要及时提出质疑。

在传统校对的环境下,校异同工作需要做到并做好以下几点:(一)尽量降低异同错的漏错率,以我社的校对质量要求为例,我们对专业校对人员校对漏错率的要求为万分之0.2,也就是说每5万字里如果漏1个错,那么即判定为校对质量不合格。

传统校对多以折校为主,校异同需要将两个校样仔细对照,保证经过排版后的新样与修改后的上样完全一致。

为保证校对质量,一般建议校对人员校对完成后过一遍红,即核对一遍上样有改动的地方是否都体现在新样上。

(二)在保证低漏错率的基础上,要对编辑的修改进行判断,编辑在修改过程中出现的误改情况,专业校对人员要能提出疑问,如下例:编辑手写大写英文字母“Q”,由于书写手法的问题,排版人员误认为是希文字母θ。

其实乍一看,真是有点儿反应不过来,可是如果仔细分析,发现上下两个相关的公式中都没有θ的踪影,却反复出现了Q,因此判断为排版错误。

(三)排版人员按照编辑加工的要求进行修改,依据以往的经验,经常会出现三种错误。

第一种是改版时粗心大意,漏、错排;第二种是改了此处,却带得彼处没有改动的地方出了错;第三种是把需要改动的地方改错了位置。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基础教育教材的编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的编校质量,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注重教材的内容设置。

教材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内容设置要科学合理,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材内容还应该综合考虑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注重教材的语言表达和形式。

教材要使用简洁明了、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尽量避免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型的使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教材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采用图片、图表、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注重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广度。

教材的知识点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不仅要涵盖基础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内容,帮助学生建立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教材还应该尽可能涵盖更广泛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第四,注重教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教材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还应该提供一些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活动和实践任务,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五,注重教材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教材应该提供一些评估和反馈的方式和工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材还应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的编校质量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通过注重教材的内容设置、语言表达和形式、知识深度和广度、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及评估和反馈机制的改进,才能够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的编校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育目标。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

科技图书编校质量问题及对策科技图书编校质量是科技出版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关乎图书出版的质量和影响力。

科技类图书编校质量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出版社的声誉和市场声望,还可能导致读者对图书的不信任感和怀疑心理,从而影响到科技类图书的销售和市场份额。

为解决这一问题,出版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一、编校周期和流程控制。

编校周期过长、流程不严谨是影响编校质量的因素之一。

出版社需要设立相应的流程控制标准和质量检查机制,严格把握编校流程各环节的进度和质量。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科技图书编校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为此,出版社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编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和管理能力提升。

三、规范编辑、校对流程。

科技图书的编写、编辑、校对、排版等流程需要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遵循出版业内的操作流程和标准,确保科技图书的编校质量和规范性。

四、质量铭刻于每一个环节。

科技出版社需从文件起草、审核审批、文本编辑、核对校验、排版美化、工艺制作等各个环节把控好图书的品质,从而吸引读者,并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五、加强技术支持和设备更新。

科技图书的电子化和数字化编辑、排版、制作技术已成为出版业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出版社需加强技术支持,更新设备,提高数字化、电子化制作流程,全面提高编校质量。

六、建立监督与反馈机制。

出版社需建立质量反馈和监督机制,督促出版流程中每个环节都需完成本环节的质量掌控和质量会审,从而减轻各个环节中的质量风险,给读者提供有品质的科技图书。

综上所述,科技图书编校质量是一个需要不断关注和改进的问题,需要出版社在人才培养、流程管理、技术支持、标准化设计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从而提高编校质量,赢得科技读者的信任和认可。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获取需求越来越大,而图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图书编校作为图书出版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为图书出版质量保驾护航。

一、加强编校人员培训编校人员是图书出版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图书的品质。

加强编校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

出版社应当加强对编校人员的选拔,筛选出具有优秀文字功底和审美意识的人才。

出版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编校人员培训,包括文字编辑规范、语法修辞、专业术语表达等方面的培训,提升编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二、完善编校质量管理体系编校质量管理是保证图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出版社应当建立完善的编校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编校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本图书的编校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建立编校质量检查机制,对编校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编校质量符合标准。

三、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编校效率和质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出版社可以通过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编校效率和质量。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和校对软件,可以对文本进行自动排版和检查,大大提高了编辑和校对的效率。

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校对,提高校对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图书编校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外包编校的质量管理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一些出版社会选择外包编校服务,这就需要加强对外包编校的质量管理。

出版社应当与外包编校机构签订严格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确保外包编校的质量符合标准。

出版社也应当建立外包编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外包编校的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五、注重人文关怀和审美情感图书编校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项为读者提供优质阅读体验的工作。

除了注重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外,还应当注重人文关怀和审美情感。

编校人员应当注重调研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口味,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喜好进行编校,让读者在阅读时获得愉悦和满足。

如何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

如何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

如何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摘要:图书质量的好坏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图书质量的具体指标中,最重要的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还是图书的内容质量及编校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的质量管理专项工作检查中,每年都会查出多家出版单位的二三十种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出版物,其中有一些图书的差错率达到了万分之五以上。

编校质量的好坏决定了一本书的成败,编校质量是图书生命的核心,是出版单位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业内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提升图书的编校质量责任重大,每一位责任编辑都应以专业的经验和负责的态度认真审读每一部书稿,保证出版的图书编校质量合格。

关键词:出版工作;图书编校;质量控制图书是传承及弘扬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图书质量管理规定》指出差错率大于0.01%的图书的编校质量是不合格的,不能在市场上销售;一年内导致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连续两年导致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人会被注销出版职业资格。

面对如此严格的要求,出版社纷纷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提高对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视度,编辑工作必须体现“工匠精神”,即出版界也应培养中国工匠,要求编辑在图书编校过程中注重每一个细节,秉承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图书,促进图书出版事业进入质量时代。

一、图书编校差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文字类错误,由于编校人员的疏忽大意,未能发现并改正的错别字影响读者的阅读,对于学习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有极其不利的影响;乱用或错用标点符号,不仅影响读者的阅读,还会影响文章的整体逻辑结构;成语、俗语等使用不当,有可能会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误解甚至误导;语法错误、逻辑不通等问题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甚至会使文章产生歧义或者完全读不通。

2.图书编校中还存在格式错误、体例不统一、引文不规范等其他问题。

这些细节问题需要编辑人员耐心、认真地查找并予以纠正。

体例混乱会造成图书结构性、逻辑性欠缺,引文不规范或不正确,会对读者造成误导。

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措施

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措施

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的措施为保证图书质量,图书出版管理部门一直都在对各出版社的图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同时各出版社也对所出图书随时进行自检,这些努力使出版物在诸如错别字、装帧、印刷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改观。

但上述措施对图书内容质量的提高只能起到外部作用,不可能带来明显的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内容质量的好坏,内容质量的好坏更是出版人常说的编、印、发三个环节综合合力的结果。

1. 加强出版流程建设,认真执行出版行业制度和出版规范2. 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形成质量控制合力出版质量管理涉及环节多,在出版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产品的失败。

如何避免和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在于执行各个环节的人员。

而这些人员又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如何将不同的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团队责任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为了能够形成这股合力,充分调动相关环节人员的主动性,在管理上主要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营造关注质量控制的团队文化,充分发挥各环节人员的聪明才智。

如在电子工业出版社数字创意出版分社,我们建立了质量体系建设小组和每周生产进度协调会机制,人员配备采用跨部门和跨岗位的方式,以确保质量控制的全面性。

这两种方式一方面营造了团队的质量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不同岗位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3. 以满足读者需求为中心,培养出版创新意识对图书来说,一般读者的需求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对服务的需求。

要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就必须要有出版质量创新意识,要有可持续性。

总之,出版质量管理最终的执行在于人。

在出版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机制或者措施,都要体现以人为本,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出版各环节的力量拧成一条绳,形成工作合力,促使出版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概述对于国家而言,教育是其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的教育发展过程中,对于少儿阶段的儿童教育还有所欠缺,虽然现在有了诸多昂贵的幼儿园,但是其真正的教育与少儿的发展教育中还存在很多没有得到更宽广发展的东西,大多儿童教育都局限于启蒙,没有从少儿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探索。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

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几点建议随着新时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材编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提高教材编校的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为此,本文将提出几点关于提高基础教育教材编校质量的建议。

一、强化教材编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科学性和系统性是教材编校质量的重要指标。

要提高教材编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严格遵循课程标准。

教材编校的首要任务是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保证教材内容与课程要求相一致。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更新和调整,教材编校工作应该及时跟进,确保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2. 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布局应该合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应该完整、系统。

教材编校工作应该尊重学科知识的规律和发展规律,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承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各学科的知识。

3. 尊重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

教材编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合理设置学习任务和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二、加强教材编校的质量管理教材编校的质量管理是提高教材质量的关键。

只有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够保证教材的编校工作质量。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材编校的质量管理:1.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教材编校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确保教材编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受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2. 加强对教材编校人员的培训。

教材编校人员是教材质量的保障。

必须加强对教材编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教材编校水平和专业素质,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完善审核制度和程序。

教材编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和程序,对教材内容和格式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教材的合格性和规范性。

三、注重教材编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教材编校应该注重创新性和实用性,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从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出版物质量

从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出版物质量

从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出版物质量在出版物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排版错误、文本格式问题、内容表述不清等等。

这些问题可能看似细微,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纠正,就会对整个出版物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一、制定规范的出版流程要想在出版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首先需要制定规范的出版流程。

出版流程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流程完成各个工作环节的过程。

合理的出版流程可以使出版物在质量上有保障,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工作的重复性和混乱,提高工作效率。

出版流程需要包括以下环节:需要确定出版物的主题、目标读者、内容质量和方式等方面,确定出版物的类型和规格,制定排版规范,确定稿费标准以及时间表等。

制定规范的出版流程可以使出版物在从内容到形式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规范化和优化,从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二、注意文本质量在出版物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文本质量。

文本质量主要包括文本的内容、格式和语言的质量等方面。

如果出现文本质量问题,就会影响读者对出版物的读书体验和接受程度,这将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销售率和口碑质量。

要注意文本质量的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内容方面,需要严格把控出版物的资料来源,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文本格式方面,需要规范文本的字体、字号、间距、对齐等格式标准;在语言质量方面,需要注重语言的通俗易懂、无歧义、恰当得体等方面。

只有全面、细致地把控好这几个方面的文本质量,才能有效地提高出版物质量。

三、注重排版质量除了文本质量以外,排版质量也是出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排版质量包括排版的选材、布局、字体、颜色、线条等各个方面。

好的排版可以使整个出版物更具有吸引力、易读性、协调性和艺术感。

在注重排版质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充分考虑出版物的类型和读者群体特征;尽量运用更为鲜明、亮丽的色彩;利用形式语言和视觉符号等的技巧,增加排版的创新性和可读性;运用各种排版工具,将各个版面的元素更加有效地衔接于一起。

出版质量提升方案

出版质量提升方案

出版质量提升方案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出版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出版行业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各个环节,提高出版质量。

本文基于实际情况,从出版流程、创作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出版质量提升方案,以期提高出版行业的整体水平。

1. 优化出版流程出版流程是出版行业中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需要不断优化的环节。

出版流程包括审稿、编排、印刷、装订等多个细节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出版质量的降低。

因此,出版流程的优化至关重要。

在审稿环节,可以考虑引入专业的审稿团队,对稿件进行专业的审稿和修改,提高稿件的质量。

在编排环节,可以采用先进的排版技术,确保排版质量的高水平,并且遵循先进的版式设计标准。

在印刷环节,需要选择高质量的纸张和印刷技术,有备无患,保证图文印刷质量的高水平。

在装订环节,要选择专业的装订方式,采用先进的装订工艺,以确保装订质量的高水平。

在整个出版流程中,需要设立专业的质量保障团队,负责质量检查和问题排查,确保出版质量的高水平。

2. 提高创作质量出版行业的创作质量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提高创作质量的过程中,需要从源头上提升作者的创作水平,以及提高编辑和校对团队的专业水平。

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讲座,可以帮助作者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和写作规范,以确保创作质量的高水平。

对于编辑和校对团队,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以保证出版质量的高水平。

除了针对作者和编辑团队的培训外,还需要加强编审工作,从专业化、多样化、品牌化等角度,对稿件进行审定,提高出版质量的整体水平。

3. 建设品牌形象建设品牌形象是出版行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出版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品牌形象的塑造与维护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投入,但是这样的投入可以为出版企业带来更高效的经济效益和声誉效应,从而有助于提高出版质量。

在建设品牌形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品牌的理念、形象和风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编校工作总结: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要点

编校工作总结: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要点

编校工作总结: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要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述职报告、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工作报告、自查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思想汇报、心得体会、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job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work reports, self-examination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work summaries, ideological reports, reflec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编校工作总结: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要点编校工作总结:提高效率与质量的关键要点工作总结导语,您所欣赏的此篇共,由葛一玉经心修订之后上传。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综合措施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综合措施

提高图书编校质量的综合措施摘要: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图书出版的生命底线。

然而,目前图书编校质量确已成为困扰出版社和责任编辑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着眼于出版社内部督查机制的建构,从加强出版社编校人员的业务能力、选题规划等方面完善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从而提高图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图书质量;出版社;管理体系;编辑图书的编校质量是出版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图书市场中能够安身立命的重要保障,但现在图书市场的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严重破坏了纸质印刷物的传统形象。

造成图书编校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作者、编辑、排版、校对等各个环节都可能是引致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的重要原因。

如何规避诱发因素,有效提高图书编校质量,是我们需要探讨和研究的迫切问题。

1图书质量不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国家出版物监管机构近些年每年都开展多次有关出版物内容、编校、印制等方面,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检查图书质量的专项工作,如 2017年 2 月开展的出版物“质量管理2017”专项工作以及 8 月开展的关于“三审三校”专项制度检查工作。

1.1作者出书的目的不纯粹现在作者出版图书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现给读者,有的是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是为了评职称等等。

书稿的质量本身就不好,内容也大多是拼凑起来的,没有逻辑性、系统性。

1.2编辑的工作压力沉重每家出版社对编辑都有一定的任务要求,每年须完成几百万字的书稿编辑加工任务,完不成就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这样就造成编辑压力比较大,每天都在加班加点地干活,没有思考、总结、提升的时间和空间,这样难免出现对有些错误“视而不见”“浑噩不觉”的现象。

1.3出版社审校制度对于“三审三校”制度,国家有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出版单位没有严格按规定执行,缺乏泾渭分明的“三审”机制,而是将编辑加工、复审、终审糅合在一起进行。

基本上都已经是审校合一了。

三审中的二审和三审也基本流于形式,所有的责任都负重在一审——责任编辑身上。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出版图书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其中编校环节对于图书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编校质量控制是出版社保障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确保图书的内容准确、一致,语言表达到位、通顺,并对图书的排版设计、印刷质量进行检查,以提升图书的可读性和美观度,使读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建立科学、规范的编校流程。

出版社应该制定详细的编校计划和执行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职责和要求,确保每一册图书都经过完整的编校过程。

在编校过程中,应当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符合要求。

加强对编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编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出版社应该加强对编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同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

在编校结束后,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对内容、语言、排版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图书质量达到要求。

对于存在问题的图书,应当及时进行修订和改进,以提升图书质量的整体水平。

出版社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质量管理经验,如建立质量反馈系统,接收读者或市场的反馈意见,以及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加强与印刷厂商的沟通协作,确保图书的印刷质量。

出版社应该与印刷厂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明确图书的印刷要求和质量标准,并在印刷过程中进行现场监督,确保图书的印刷质量符合要求。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是提高图书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出版社建立科学、规范的编校流程,加强对编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借鉴其他行业的质量管理经验,以及加强与印刷厂商的协作等。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可以提升出版图书的质量,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提高编校质量的四要素

提高编校质量的四要素

提高编校质量的四要素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凌敏【内容提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品牌的立根之本,图书的内容科学实用、封面及版式装帧精美、图书无差错质量好,才能吸引读者,让读者买单,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提高图书的质量,编辑和校对人员要具备四要素,即提高工作的责任心、锻炼敏锐的观察力、耐心地对待每一份书稿,细心地查证每一处疑问,做到了上述四点就一定能做出畅销的、深受读者欢迎的好书。

一、编校在出版流程中的重要性1.编辑是图书的统筹策划人从策划、组稿、编稿、发稿、校对、印刷到营销的整个出版流程,编辑都需要倾注心血,才有可能做出一本好书。

好书需要好的稿子,好稿子来自好作者;发稿出书后的购买者是读者。

而编辑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将作者的作品,通过出版的手段,传播给读者。

在这个链条中,编辑最重要的素质是具有“发现”的能力,发现好的作者,发现好的选题,具备了这两条也就具备了好的“策划”能力。

其实,好作者、好书稿有很多,就看你能否发现。

充分的市场调研是掌握作者资源、策划选题思路、设计装帧、宣传营销的基础。

只有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编辑才能做出令这两者都满意的图书。

一本图书从写作到成书,需要经过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涉及质量问题,编辑必须在组稿、编辑加工、装帧、版式、校对到印刷的每一步都重视质量问题,才有可能做出一本高质量的、受读者欢迎的图书。

2.校对的重要性编辑、出版、发行是出版工作的整体,校对是整个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它要求以质量取胜,既要保证校样上的文字、公式、标点、符号、数据、计量、图表等方面与原稿相符,消灭排版上的一切错误,又要努力发现原稿上的错误和疏漏,及时提交给编辑解决。

所以说校对是书刊成品前的质量把关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二、提高编校质量的四要素1.提高编校人员的责任心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切都是快速的,马路上的人行色匆匆,我们仿佛一直在飞奔,一切都是快餐式的文化,速度决定着效益和结果。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摘要】本文围绕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展开探讨。

在分析了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背景。

在探讨了现状分析、关键问题、对策探讨、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

在再次强调了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提高出版品质和读者满意度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重要性、背景、现状分析、关键问题、对策探讨、实施方法、效果评估、发展方向、必要性。

1. 引言1.1 对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对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一直是出版行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图书的编校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优质的编校质量可以有效地提升图书的品质,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也树立了作者及出版社的良好形象。

随着网络阅读的普及,任何错误或瑕疵都会受到更加严苛的批评和指责,因此加强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出版图书作为传播知识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其编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精心编排、严格审校不仅可以减少错误和遗漏,使读者获得准确和全面的信息,还能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图书的质量和竞争力,更是为了维护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对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重要性需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才能确保图书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背景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图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图书编校质量作为保障图书品质的重要环节,必须得到更加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书的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图书编校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

加强出版图书编校质量控制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出版行业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在大量的书籍中,品质良莠不齐,缺少严格的编校质量控制,不仅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还会影响作者、出版社的声誉和形象。

因此,加强出版图书编校的质量控制,提升图书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要加强出版图书编校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出版社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制定具体的编校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本图书都能够经过一系列把关和流程的层层考核,使得出版的每一本书籍都达到了出版社的质量要求。

同时,出版社还可以组织专门的质量小组,对编辑和校对工作进行抽查和督促,对于工作不合格的人员及时纠正,对工作出色的人员进行表扬和奖励,鼓励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加强人员培训为了保证编校质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出版社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编辑、校对的技能和素质。

同时,在招聘时应更加注重人员招聘的专业性和素质上的考量,尽量用专业和熟练的人员从事编校工作,以确保图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当然,对于在编校工作中出现错误的人员,也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惩罚,以保证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谨和细致。

三、规范出版流程为了确保图书编校的质量,出版社需要规范编校流程和方法。

在出版书籍的每一步中都应该有严格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包括评审、编辑、校对、审定、排版等流程。

只有经过一系列流程的严格层层把关,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图书。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编校环节的质量要求,严禁出现借鉴、剽窃、抄袭等行为,保证每一本图书都具备出版道德。

四、加强技术与专业支持在现代社会,科技已经成为了实现高效优质出版产品的重要保障。

因此,出版社采用一些高新技术和软件,比如语音识别、OCR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能够有效地增强编校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并且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将所有可以代表 中国出版水平的精品书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 出版业同仁的鼎立(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 的努力。” ②“当时的汉藏关系中有什么传诵千古的佳话。 “后边又有“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 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颂。” 前后用 了两个不同词。后者不对。又例:他曾写下“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千古传颂 (应为“诵”)的咏梅绝唱。”这里“传颂”的 “颂”应为“诵”。
3.未使用异形词的推荐词形 ①她揉了揉睡眼惺松的睡眼。(亦应改 句子:她揉了揉惺松睡眼。) ②他和朋友一起去吃夜消。 “惺松”“夜消”都是第一批异形词整 理表中的非推荐词形,应该用推荐词形 “惺忪”“夜宵” 2002年7月由教育部、 国家语委、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 局、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 布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共338 组)的通知,要求使用推荐词形。
⑤赵孟頫。(因为是人名,保留原来的异体字“頫”。但偏旁 “頁”应当简化为“页”)。《现汉》一处把“頫”作为“俯”的 异体字,另一处用简化字“兆页”为字头,释文:“用于人名, 赵孟兆页,元朝书画家。”“兆页”是 偏旁类推简化字,最近国 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列有这个字,并说明“兆页” 用于人名,但偏旁“頁”应简化作“页”。 ⑥癥瘕积聚。“癥”应为简化字。检查中医书发现大多“症瘕” 的“症”都用繁体字,这是不对的。《现汉》“症”字注释:读 zheng{第一声),中医指腹腔内结块的病,如“症瘕”。读 zheng(第四声)是疾病的意思,如:病症,症状,对症下药,不 治之症。 《辞海》有“症瘕”词条:结块不易推动,痛有定处为 症;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瘕。其中“症”都是用简化字。 ⑦有一套参 评第二届国家图书奖的大型丛书《星火燎原》, 其中第20集勒口的文字(责任编辑,设计人员姓名等)都用繁体 字。 全书都是简化字排版,唯独勒口用繁体字,可能是美术编辑 喜欢用繁体字,但是破坏了整个书的设计风格。
怎样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来自中国出版协会 编校工作委员会 杜维东
一、保障出版物编校质量的重要性 出版物是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也是传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只有编校质量合格的出版物,才能起到这样的作 用。否则,往往适得其反,甚至误人子弟。 从原新闻出版总署对编校质量的严格要求也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二、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的基本功 (一)学习掌握《通用规范汉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 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 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 表》的通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 表》,并予公布。字表分为三级,共收录汉字8105个。《通用规范汉字表》 把原来的异体字“噘,皙,蹚,瞋,喆,淼,昇”调整为规范字,不再作 为“撅,晰,趟,嗔,哲,渺,升”的异体字处理。(共45字恢复规范字)
(五)夯实词语基础,避免似是而非的差错 1.生造、误改成语 ①只要被它笼罩,无论是青年才俊还是亿万富翁,都会 化作形销骨立的魂魄。而他们身后,是一个个支离破 碎、锥心泣血的家。 ②学校又不大,这样一闹,已经足够人尽皆知。 ③“若求克敌致胜且又全身而退,唯有以此破绽破他。” 来者道。 ④玉佛就坐在天堂,它是用纯玉雕琢的,高68厘米,宽 16厘米,晶莹碧透,惹人喜爱。 ⑤自我意识的传达,顾此薄彼,本末倒置。 ⑥她相貌虽不能说有倾城之艳,但其温婉谦和,蓝质慧 心却殊绝当世。
1.不知道是已经淘汰的异体字而误用。 ①树大分桠。“桠”是“丫”的异体字,不再使用,应该用“丫”。 ②“商搉”,“搉”是“榷”的异体字,应该用“榷”。 ③“祇以供信陵君姻戚之用。” ④鼻粘(黏)膜。 ⑤眼泪都把衣襟霑湿了。“霑”是异体字,应该“沾”。 2.原为淘汰的异体字,后来恢复为规范字,因不了解此调整而致误 。 ①一下子楞(应为“愣”)住了。 ②另一种像粘蝇纸,用分泌的粘(黏)液把猎物粘住。 ③骨胳(骼)。 1988年“黏”“骼”恢复为规范字。 3.淘汰的异体字与规范字字形相近。 “尝食鸡子,以筋(筯—箸)刺之”。“筯”是“箸”(筷子)的异体字,“筋” 与“筯”字形相近而误用,较多见。 4.把已淘汰的异体字,偏旁简化,误作规范字。 讠永(咏)叹调,钅监(鉴)别、皇皇钜(巨)制、养家饣胡(糊)口。
5.误用禁词
①哇噻,没想到阿吹憋着嗓子唱出来的是绝对 正版徐怀钰的《我是女生》! ②一进正门,前后左右扫一眼,哇塞,已经够 写几本关于航空航天史的书了。 6.科技名词不规范 ①身体一直很好的父亲突发心肌梗塞去世。 ②一个肝移植后的女人,一个兼患胆汁淤积综 合症的女人,历经千辛万苦,用生命换取了胎 儿。 ③把耳朵贴近鼓风机听一听,噪音很小。 。
(七)内容不健康 1.2013年总局进行的少儿读物专项整治工作, 就是因为发现有的少儿读物内容低俗甚至有色情描写, 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会有不良影响。 2.有一篇《我要报仇》的文章叙述“我”逗鱼 玩被鱼咬了手指之后,对鱼“怀恨在心”,于是用棍 子狠命敲打鱼身、鱼头,以至放干了鱼赖以生存的水, 欲将鱼置于死地。最后,这条鱼被做熟,“我”又把 鱼丢给猫吃,方解了“我”“心头之恨”!文章将一 个报复心极强的孩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作品表 现的主旨已经挑战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已经没有一点 宽容与仁爱基本品质。刊登这样的文章,其负面作用 可想而知。
③泪眼朦胧中,我看妈妈的笑很勉强。 ④林中雾气缭绕,蒙眬缥缈,不似人间。 ⑤面对受害者凄厉的呼救声,却无人去制止这群野 兽般的歹徒,救救这位身陷囹圄的弱女子。 ⑥做客他乡。 ⑦ 《教育大百科全书》教师教育卷:乔伊丝和肖沃 斯的技能发展法通过传授教师一些新的教学技巧 来扩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如启发式教学、置疑式 教学或分组教学。 ⑧ 长期受虐引发“弑夫”高峰 ⑨气势宏伟、巍峨挺拔的五层教学楼早已灯火通明。
(六)须有明确的政治意识,杜绝出现政治性 问题
1.须有明确的政治意识,有清醒的法制观念、 政策观念,克服思想麻痹,保持应用的职业警 觉、职业敏感。 2.对 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安全、历史 (尤其是对党史、国史、军史中一些已有定评、 结论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疆域、 民族、宗教、统战等方面的敏感问题须特别慎 重,注意出版物内容是否合乎党和国家的方针、 政策、法律、法规,在政治、法律、思想、道 德等方面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务必 谨慎从事,切勿掉以轻心。 3.常见的政治性错误有(1)政治立场错误 (2)政治观点错误(3)政策性错误(4)导向 性错误(5)技术性政治错误
5.个别不是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收入的异体字,也不能用。 如“越王句践”,“ 句”读gōu (勾)时,是“勾”的 异体字。 6.原为淘汰的异体字,后来恢复为规范字,但不是任何情况 都能用。 ①冲澹。“澹”属于此类情况。“澹”是水纹波动的意 思,如:绿水澹澹。“冲淡”的“淡”不能用“澹”。 ②“翦”1988年恢复为规范字,只限于姓氏,如:翦伯 赞。而“剪刀”等词“翦”仍是异体字,不能用。
(二)重点把握容易互误的形近字和同音字 ①引《弟子规》文字:“冬则温,夏则清(凊);晨则省,昏则定。” ②.《莫用诗文拽(跩)作文》 ③武大郎卖豆腐——人怂(song)货软。 ④她以赢(羸)弱的身躯,毅然挑起了这副家庭重担,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 ⑤《挥尘录》是南宋的王明清撰写,一本有关宋代政事、制度等的札记。 “尘”是错字,应该是“麈”。“尘”的繁体字“塵”是上半“鹿”, 下半“土”,两字上半部分一样为“鹿”,下半“主”、“土”,字形 相近而致误。 ⑥ 唯一的遗憾,是柳文杨本人——中国曾经最富(负)盛名的科幻大家— 早在四年前就告别了这个世界。 音同形似出错的概率最大(冽洌、辨辩、燥躁),音同形异也容易致误(宏 洪、带戴、震振)。专名、成语错用同音字也较多(括号内是正字)黄 莲(连)、金钢(刚)石、图门(们)江、明火执杖(仗)、金璧(碧 )辉煌。 形近字要审形求异(嬴赢羸),音同字要审形明义(磬罄),义 近字要审形别义(飘漂)
2.成语误用 ①这漂亮的第一仗让龙玄尝到了胜利的喜悦…… 自此,他的自信心和工作热情不断高涨,科技创 新一发不可收拾。 ②感到她那副弱不禁风的骨架中,锻铸着多少战 火硝烟的洗礼和蹉跎岁月的磨难啊! ③厨房的装修当然要从橱柜做起,而选橱柜首当 其冲的还是颜色. ④对长青春痘,很多人不以为然。…… ⑤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 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 白的颜色变得混浊、 发黄…(《不生病的智慧》)
④我们在自己设定的重压下拼命地工作, 亚健康、疲劳综合症也会来伴随我们。 ⑤当时我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没有得力 的助手帮助我进行X光检测。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 员会,是代表国家进行科技名词审定、公布和管理的 权威性机构。经它公布的名词,全国各科研、数学、 生产、经营的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1990年 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 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 科技名词的通知》,要求:“1.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 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 公布的名词。2.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 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 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 的标准之一。3.凡已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 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
(三)准确掌握繁简字
1.误简
①了(瞭)望塔。 ②“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仓(应为“舱”)”。 ③橘子的“橘”不能简化作“桔”,“桔”是桔梗。 2.自造简化字 “噹”误简化作“口当”,不能因为“當”简化为“当”,就想当 然把“噹”简化为“口当”。 3.误用繁体字 ①…… 既不能引起读者的美感、灵感和欣赏文艺的兴趣,也无法使 其藉(借)此学取一些写作的技巧。 ②藉(借)以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 “藉(jiè)”表示凭借、假托应该简化为“借”。 “藉以”、“假藉”、“藉口”、“凭藉”、“藉此机会”的“藉” 都应该用简化字“借”。而当“藉jiè”表示垫子(如:草藉);垫, 衬(如:枕藉);安慰(如:慰藉);含蓄不露(如:蕴藉)等 意思时,“藉”仍是规范字,不能简化作“借”。 “藉”还读作jí ,表示践踏、杂乱等意思,如:杯盘狼藉。 ③启覆陛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