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草原与荒漠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篇: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以及著名的农矿品。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与分析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讲述西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自源,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的教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1、图片: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2、有关投影片若干3、录音:草原歌曲《天堂》、北朝民歌《敕勒歌》。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启发诱导、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既领略了“千里冰封”的北国风光,也欣赏了山青水碧的江南美景。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到西北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沙漠、戈壁、雪山、清川、绿洲,还有茫茫的草原,淳朴的风俗民情将会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三节--西北地区(板书课题)师:今天我特带来了西北地区一组画面供大家欣赏。
(学生观看图片)1、请注意观察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农牧业以及交通运输方面的特点。
2、要把自己看到的画面与在预习过程中读到的文字叙述结合起来。
师:(录象结束)我们就欣赏到这里,同学们可能没尽兴,以后我们再找机会继续欣赏。
师:(学生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每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把通过预习和观看录象获得的知识相互交流一下,针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讨论,力争在小范围把问题消化掉,如果还有不明白的问题请作出标记,等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生:讨论师:(待学生讨论基本完毕)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相信大家一定了解了西北地区的许多知识,也可能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草原说课稿15篇
草原说课稿15篇草原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草原就是我的家》一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课,本课是根据蒙古族民歌《红旗歌》的旋律填词改编而成的,四二拍,羽调试,歌曲是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构成。
歌曲的旋律流畅,节奏规整,其中八度音的大跳突出了蒙族音乐的特点,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表达了蒙古族儿童热爱草原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这好奇心,这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但是整体的水平相差的不是很明显,而且学习的音乐的积极性比较高,也有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发言,但是也有很多还不能自律的学生,那么就要加强课上的管理,才能保证顺利进行,一年级学生基本上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学唱过儿歌,但是对于音乐感知,包括音准节奏等方面来还是比较弱,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注意四度和八度音程的音准。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不喊唱。
3、对蒙古族有所了解,能够学习几个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随歌曲表演。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够用愉快轻松的情绪熟练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较大,音准能否唱准。
五、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图片等六、教法、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实际,我采取情境创设教学法,充分利用视频、教具,采用欣赏、提问等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营造情境氛围,引出本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了解少数民族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都有哪些少数民族?生:56个,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师:小面老师来跳几个动作大家猜一猜(维吾尔族,蒙族)2、播放介绍内蒙古的视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民歌!(二)新课讲授师:请同学们来听听这首蒙古族民歌都唱了些什么?感受音乐情绪。
1、播放音乐。
学生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听音乐。
2、师: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按照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当中的生字。
边对边打节拍3、第二遍读歌词,注意老师在结尾的时候拍了几下???学生回答4、学唱歌曲,一句一交,指导音准不好的地方。
[课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角色扮演:体验草原民族生活习俗
01
角色扮演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 草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04
学生选择角色,了解该角色的生活习俗和特点。
02
角色设置:设置牧民、马头琴手、摔跤手等草原民族角色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扮演。
05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草原民族的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 。
人类活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草原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
开垦耕种
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会导致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同时也会 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和破 坏,同时也会对当地气候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旅游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草原地区旅游观光,体验草原文化和生活习俗。 这促进了草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文化创新
在传承草原文化的同时,当代社会也注重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例如,将传统马头琴与现 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将传统游牧文化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推动 草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03
活动流程
06
其他学生观察和评价角色扮演的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分享交流:我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
分享交流的目的:通过分享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草 原美景和活动,增加对草原的热爱和向往。
分享方式
分享内容: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草原美景或活动,可 以包括草原日出日落、骑马奔驰、蒙古包住宿体验等。
学生提前准备好分享内容,可以是图片、视频或文字描 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3、气候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解析 图中植被稀疏,为荒漠景观,故选A。
【基础达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综合应用】 1 2 3 4 5 6
目录
(2021·海南合格考)北京四合院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庭院内多栽种乔木,夏季 可以遮荫,冬季不影响正房采光。下图为北京老城四合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素养目标
1.根据植被景观图,说出主要植被类型,并能描述植被的特点及分布区域。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目录 CONTENTS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 课时作业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思考】 作物间种(林下套种模式) 有啥好处?
01 植被与环境
①生态上能够有效利用林间
的空闲地;
②经济上可以减少清理杂草、
抚育树林的费用,还可以增加 销售农作物的收入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课时作业
目录
二、森林
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区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世界森林分布示意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课时作业
目录
二、森林的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
分布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原因 特点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 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
01 植被与环境
02 森林
03 草原与荒漠
04课时作业
目录
二、森林的分布---亚寒带针叶林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2.1荒漠化的防治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使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
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
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具、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荒漠化1.土地退化的形成⑴概念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语文6年级部编版草原课件
语文6年级部编版草原课件导言本篇文档是针对语文六年级部编版草原课件的编写,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本课件涵盖了六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草原课文内容,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草原的特点、文化和草原生活。
一、草原简介草原是大面积以草为主要植被的自然景观,具有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生态系统。
我国的草原分布广泛,涵盖了广大的地域,北方的内蒙古、新疆以及西藏等地都有著名的草原地带。
1. 草原的地理特点•广阔的面积:草原通常面积巨大,草原的辽阔视野给人以宽广的感受。
•气候条件:草原地区通常气候干燥,年降雨量相对较少。
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限制了植被的种类,主要以草类植物为主。
•物种多样性:尽管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但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例如,游牧民族常常养殖牛羊等家畜,草原的动物种类也较为繁多。
2. 草原文化•游牧生活:草原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他们过着以放牧为生的生活。
他们和动物共同生活在大草原上,形成独特的草原文化。
•蒙古包:草原上的居民通常居住在特殊的帐篷——蒙古包(也称为“包子”。
这种帐篷的搭建结构独特,能适应草原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二、草原的美1. 草原的四季变化草原的四季变化十分明显,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
春天,草原上的鲜花盛开,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感觉。
夏天,碧绿的草原延绵无垠,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觉。
秋天,草原的颜色逐渐变为金黄色,在阳光的映照下,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冬天,草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给人以纯洁和安静的感觉。
2. 草原的生物多样性草原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家园,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在草原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如羚羊、黄牛、马等。
同时,草原上还分布着多种植物,如牧草、野花等。
三、草原生活的故事1. 草原上的孩子草原上的孩子成长在这片自然环境中,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城市里的孩子有所不同。
他们通常与家长一起放牧,学习如何照料牛羊。
他们在草原上奔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完整word版)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
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章是在第一章探讨区域地理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为此,教材就当今世界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
本节《荒漠化的防治》是人教版必修3《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的第一个案例,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通过图表、资料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主要探讨三大问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法。
本节教材的知识结构如下: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学习兴趣较大,但学生容易混淆荒漠与荒漠化、沙漠与沙漠化的概念.学生缺少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展示有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荒漠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因此给学生的分析造成一定的困难。
从整体上看,本节课学习难度适中。
三、设计思想荒漠化概念形成自然因素干旱气候异常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为因素1、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作为讨论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掌握区域环境问题出现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以其他案例作为拓展案例,意在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案例所习得的方法与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2、渗透有效性教学理念。
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4.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和研究植被类型、分布特点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探讨当地植被保护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1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及其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不同植被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2.掌握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区域,了解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3.学会使用植被图、遥感图像等资料,分析植被分布规律,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讨论、资料查询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植被分布图、遥感图像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植被的意识,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
1.学生对植被概念的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对植被的概念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解析、形象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2.学生在植被分类方面的掌握:学生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辨识能力有待提高,可通过提供丰富的图片、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辨识能力。
3.学生在分析植被分布规律方面的能力:学生在运用地理信息分析植被分布规律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植被图、遥感图像等资料,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八章《西北地区》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1)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单元作业设计地理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章《西北地区》是“中国地理差异”的细化和深入。
第一节描述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在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是对西北地区整体特征的概述,也是认识该地区其他更小尺度区域——塔里木盆地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第二节塔里木盆地属于西北地区的一个省内区域,内容上是对第一节的细化和延伸。
不论是自然环境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还是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等方面,塔里木盆地都可以作为西北地区的典型代表。
两节内容有广度也有深度,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西北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积累,初步掌握了中国自然概况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状况。
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基础的知识,能自己进行读图分析,获取一定的地理信息;通过前面《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学习,对区域地理的学习也已具有初步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的能力,上台讲解及自我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从不同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明确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界线,熟悉西北地区位置图。
2、结合西北地区位置地图,指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3、认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成因、变化规律,并理解气候、植被、农业生产、生活特点之间的联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熟悉《草原》的基本情节。
高中二年级地理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学生讨论后,请几个同学谈一下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讲评)(PPT 出示“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请同学们读图说明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大致分布状况。
(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说明)板书: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出示图 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请学生读图 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观察西北地区在全国的位置、范围(大致边界、省级行政单位和邻国),并请同学指图表述。
板书:一、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一)位置(二)地形特征(三)自然特征:干旱(教师从课本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掌握分析知识点的思路与解题的方法,以及学会分析识图)师请简要说说本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板书: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活动意图:学生通过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图,从中获得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学生从位置和地形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归纳和分析能力。
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带来了很大影响,下面我们就从西北地区的气候、地貌、河流水文特征、自然植被、农牧业生产、国土整治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对照图,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思考)读课本图 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2.3“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观察并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2.天山北坡与南坡的降水有何不同?3.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生(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西北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
由此可见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
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8章 第1节 草原和荒漠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草原和荒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然后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教师:不错,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
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知识点草原和荒漠【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72、P73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8.3,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主要的地形区。
答案: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以西,长城、昆仑山(山脉)和阿尔金山(山脉)以北。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2.阅读教材第73页,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该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其原因是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3.读教材图8.3,结合教材文字部分,说出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
答案:河流——河流多内流河,其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位于本区北部。
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 高二生物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既有一望无际的大兴安岭森林,也有沃野千里的呼伦贝尔草 原。有的地方,森林与草地仅一河之隔。相距如此之近的两个地段,为什么这边是森 林群落,那边却是草原群落呢?是那边的草原还没有演替为森林吗?
千百年来,大兴安岭森林一直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而呼伦贝尔草原始终是天苍苍、 野茫茫。为什么它们可以长期保持相对的稳定呢?
生物成分
阳光、热空
气、非、 水草
草履虫、水蚤、 田螺、草鱼
青鱼、黑鱼
细菌、真菌
阳光、热空 气、水……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
讨论3:在上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 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
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生产__者____和_分__解_ 者_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无机物:H2O、CO2、O2、无机盐等
非生物的物质 和能量
有机物:腐殖质(蛋白质、糖类、脂质等) 气候条件:光照、温度、气压等
作用: 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位: 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分解者
3.生产消费指分解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以被分解者分解)
联系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之间的必备成分是什么? 生产者和分解者
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没有消费者;但是实际上,在自然生 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说出两图中字母对应的各成分名称,并总结识图规律。
A_消__费__者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