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
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
![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7773e2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7.png)
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喷射通气是一种利用液体或气体的高速流体将周围的气体吸入,形成较高速度的混合气体的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能源行业、工业制造等。
本文将对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喷射通气原理喷射通气原理基于贝尔劳伊定律,即高速流体通过一个收缩区的同时降低了压强。
这个原理可以通过下面的过程来解释:1.喷嘴收缩:当高速液体或气体通过一个收缩的喷嘴时,由于流体的速度增加,密度和动能也随之增加。
2.贝尔劳伊定律:根据贝尔劳伊定律,通过收缩区域的流体将产生低压区,低压区将吸引周围的气体流入喷射器。
3.混合:周围的气体将与高速流体混合并形成较高速度的混合气体。
二、喷射通气应用1.航空航天:喷射通气技术广泛应用于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引擎中。
在喷气发动机中,喷射通气可以增加进气量,提高涡轮引擎的性能。
在火箭引擎中,喷射通气可以增加推力,提高燃烧效率。
2.能源行业:喷射通气技术被用于发电厂的烟气脱硫装置中。
通过喷射通气,可以将烟气中的氧气与喷射的清洗液混合,从而提高脱硫效果,并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工业制造:在工业制造过程中,喷射通气可以用于清洗设备和物体表面。
由于喷射通气产生的高速气流能够对物体表面进行冲刷和清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中。
4.化学工程:在化学反应中,喷射通气可用于搅拌反应物,加快反应速率。
另外,喷射通气也可以用于混合气体,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便是很常见的应用。
5.环境保护:喷射通气还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控制。
例如,在废气处理中,喷射通气可以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与喷射的清洁介质混合,从而降低废气的污染物浓度。
三、总结喷射通气是一种利用高速流体形成较高速度混合气体的技术。
其应用非常广泛,包括航空航天、能源行业、工业制造等。
喷射通气的原理基于贝尔劳伊定律,通过流体的收缩区域形成低压,吸引周围气体流入,实现混合的目的。
通过喷射通气,可以提高设备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加快化学反应等。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61a7a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8.png)
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引言:心肺复苏是一种生命救援技术,用于在出现心跳骤停或呼吸骤停的紧急情况下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在恢复心跳后,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支持措施来稳定呼吸,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
本文将探讨高频喷射呼吸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影响,包括其作用原理、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估。
一、高频喷射呼吸机的作用原理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特殊的机械通气装置,它通过产生高频气流喷射来实现呼吸支持。
该装置使用高频气流以较小的潮气量和较高的呼吸频率进行通气,从而有效改善肺功能。
具体来说,高频喷射呼吸机利用正压气流注入至呼吸道和肺泡内,以维持肺泡开放和代谢须氧,提供充足的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
二、高频喷射呼吸机在心肺复苏后的临床应用心肺复苏后的患者需要更进一步的呼吸支持来保持稳定的气体交换。
高频喷射呼吸机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可通过以下方式为患者提供支持:1. 改善气体交换:高频喷射呼吸机可通过增加气流动力学和气道峰压力,改善肺泡通气和血氧饱和度。
它提供的高频气流喷射可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防止泡沫塌陷,从而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2. 减少呼吸肌疲劳: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呼吸肌可能疲劳,无法有效维持呼吸功能。
高频喷射呼吸机的较小潮气量和较低的压力波形使得呼吸肌负荷减轻,从而减少了呼吸肌的疲劳程度。
3. 降低并发症风险:高频喷射呼吸机可以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并减少肺不张和肺病变的风险。
它的正压气流给予肺泡足够的支撑,防止气道塌陷和水肿,减少气道合并症的发生。
三、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效果评估对于高频喷射呼吸机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其在气体交换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结果的摘要:1. 气体交换改善:研究发现,高频喷射呼吸机可通过提高肺泡通气和血氧饱和度来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能力。
其高频气流喷射清除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防止了肺水肿和气道塌陷,使氧气更易进入肺泡,二氧化碳更易排出。
喷射器工作原理
![喷射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019e0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6.png)
喷射器工作原理喷射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将液体或气体以喷射的方式释放出来。
它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化工、农业、医疗、消防等领域。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液体或气体的流体力学和动力学原理。
一、喷射器的基本构造喷射器通常由以下几个基本部分组成:1. 喷嘴:喷嘴是喷射器的核心部件,负责将液体或气体喷射出去。
喷嘴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喷射器的喷射效果和喷射距离。
2. 压力源:喷射器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将液体或气体喷射出去。
压力源可以是气体压缩机、液体泵或其他压力装置。
3.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喷射器的喷射流量、喷射角度和喷射方向等参数。
常见的控制装置包括阀门、调节器和传感器等。
二、喷射器的工作原理1. 液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液体喷射器通过压力将液体喷射出去。
当液体通过喷嘴时,由于喷嘴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液体流速会增加,压力会降低。
根据伯努利定律,液体的流速增加时,压力会下降。
因此,液体喷射器中的液体在喷嘴处形成高速流动,从而实现喷射的效果。
2. 气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气体喷射器通过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将气体喷射出去。
当气体通过喷嘴时,由于喷嘴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气体流速会增加,压力会降低。
根据伯努利定律,气体的流速增加时,压力会下降。
因此,气体喷射器中的气体在喷嘴处形成高速流动,从而实现喷射的效果。
三、喷射器的应用领域1. 化工领域:喷射器在化工领域广泛应用于液体混合、反应器喷射、气体吸收等过程中。
2. 农业领域:喷射器在农业领域常用于喷洒农药、施肥、灌溉等作业中,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医疗领域:喷射器在医疗领域被用于注射药物、清洁伤口等操作中,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4. 消防领域:喷射器在消防领域被用于灭火、喷雾降温等任务中,保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总结:喷射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通过压力将液体或气体以喷射的方式释放出来。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流体力学和动力学原理,涉及到液体或气体的流速增加和压力下降。
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模式
![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ee6871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b.png)
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模式高频喷射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支持设备,常用于重症监护病房和气管插管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其中,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是高频喷射呼吸机的一种重要的通气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模式的工作原理、适应症、优点和注意事项。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高频喷射呼吸机的基本原理。
高频喷射呼吸机通过将气体以高频率喷射到气道中,以增加气道内气流的流速和气道压力的波动,从而提高通气效果。
在持续正压通气模式下,高频喷射呼吸机会提供持续的正压力,以保持肺泡的通气。
这种持续正压通气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还可以改善肺功能和氧合。
持续正压通气模式适用于许多患者,特别是那些需要高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的患者。
它常用于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呼吸衰竭等病症,这些疾病会导致肺部充血和氧合不良。
通过提供持续的正压通气,高频喷射呼吸机可以打开肺泡,改善气体交换,并减少呼吸功。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通气,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模式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首先,它能够提供更均匀的肺泡充气和更好的通气分布,避免了肺泡塌陷和通气不均的问题。
其次,持续正压通气模式不需要过多的潮气量,因此可以减少呼吸工作量和气道阻力。
另外,高频喷射呼吸机具有较小的气道压力波动和较小的死腔,减少了气道损伤的风险。
最后,它还可以减少气体滞留和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患者的氧合水平。
然而,使用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模式也需要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应该得到全面评估,确定是否适合使用该模式。
其次,操作人员需要熟悉设备的操作和调试,以确保通气参数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持续正压通气模式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血气分析和胸片等指标,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总结而言,高频喷射呼吸机的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治疗方式。
它通过持续的正压通气,改善肺部功能和氧合水平,适用于许多呼吸衰竭和ARDS等疾病患者。
带你了解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技术
![带你了解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25c2fc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d.png)
医药健闻带你了解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技术应佳周 (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199)一直以来,临床麻醉管理都高度重视气道管理。
而不断更新的气道管理理念,促进了各种新型气道管理工具和手段的产生。
那么,你了解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技术吗?喷射通气概述喷射通气技术指借助气动或电子控制的流量中断装置,切割来自高压源的射流,产生的潮气量用于补充射流喷嘴处夹带气体,依靠被动肺和胸壁回缩进行呼气,从而促进肺通气。
喷射通气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常频,通常是小于60次/min;另一种是高频,指喷射通气频率超过正常的4倍以上,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喷射管口(内径在2 min以下)、气源和喷射活瓣,具有低潮气量、高频、开放系统(文丘理效应)等特点。
临床应用辅助困难气管插管辅助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困难气道患者在插管中发生低氧和脑损伤的概率更高。
研究资料显示,过度肥胖且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应用声门上喷射供氧和通气时,当分别尝试直接喉镜与视频喉镜气管插管后,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为75%。
经双手扣面罩加压给氧时,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仅仅在80%。
然而,运用魏氏鼻咽通气道经过鼻喷射通气,1 min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可以提高到100%。
借助纤维支气管镜使气管插管、声门上喷射通气总时间维持在7 min,能有效减轻病理性肥胖呼吸暂停患者对缺氧的耐受性,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维持时间较短。
由此看来,插管过程中最重要的事宜就是维持患者氧合状态。
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时间指患者吸入100%纯氧后,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0%的时间。
正常成年人脉搏血氧饱和度平均下降时间是526 s,但肥胖患者仅为163 s。
所以,若不应用声门上喷射通气技术提供的7 min有效氧合,基本上无法将气管插管的任务完成。
辅助紧急困难气道对于紧急困难气道,如果存在不能插管和通气现象时,则会大大增加麻醉病死率。
研究资料显示,针对不能插管与通气的困难插管患者,应用经鼻入声门上喷射供氧与通气技术协助插管,可以帮助安全度过危险期,防止出现严重的不良后果。
高频喷射通气在心肺复苏应用的优势
![高频喷射通气在心肺复苏应用的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b26c38f9aeaad1f346933fd3.png)
肺部与胸腔机械特性双边不一致
unilateral trauma of lungs and thorax 肺部与胸腔单边创伤 diaphragmatic hernia膈疝 bronchopleural fistula支气管胸膜瘘 alar pneumonia翼状肺炎
与常规控制机械通气的比较
高频喷射
潮气量接近或者低于解剖死腔量,通气期间平 均和最大气道压较低因而有益于循环系统,有益 于心排血量的增加,也有益于氧合。 气扩张压较低能达到良好的气体交换,减少防止 肺泡的破裂从而减少气压伤的发生,适宜肺顺应 性较差的患儿。 通气期间胸内压仍为负压,肺内气体的分布类似 于自主呼吸,这种小小的压力改变 抑制了呼吸 中枢的传导冲动从而抑制了自主呼吸,使患儿以 机械通气易于协调,并减少了呼 吸对抗。由此 也减少了镇静剂的使用有益于呼吸机的撤离。
- 世界麻醉师联合会 教材节录
高频喷射通气特性
高频通气时气道开放,有利降低脑压、降 低胸内压,减少肺的波动 通气时气道内压低(8~12cmH2O),对回 心血流的干扰小有利于心排血量的增加。 可在通气时进行气道灌洗、吸引,有利于 清除气道分泌物,增加通气效果, 可经鼻塞通气导管进行射流给氧(即经鼻高 频通气),这种方法对中期的呼吸衰竭治疗 有 着明显的效果,有利于病人早期使用易 于耐受,早期射流给氧能避免重症呼吸衰 竭 的产生,为人工呼吸机的早期应用创造 了良好条件。 高频通气其适宜支气管胸膜瘘、食道瘘 的病人,长时间进行高频通气既能有效的 给氧又 能帮助瘘口的修复。 频通气无需与自主呼吸同步便能产生较 好的氧合,并可作为一种较好的呼吸方式。 高频通气对无自主呼吸的病人能进行控制 呼吸,当病人自主呼吸恢复以后只需适当 地减 少通气量便能进行辅助通气,高频 通气能够有效地帮助病人机械通气后呼 吸后脱离呼吸机。 高频通气安全,适应性强,只要注意湿化, 不形成痰痂阻塞就不容易形成气道高压 不易 造成气压伤。
喷射阀工作原理
![喷射阀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fffe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8.png)
喷射阀工作原理
喷射阀工作原理是基于压缩空气和液体的相互作用,将液体通过喷嘴以高速喷射出去的装置。
下面将详细介绍喷射阀的工作原理。
首先,喷射阀由一个压缩空气供气装置和一个液体供应装置组成。
压缩空气通过供气管道进入到喷射阀内部,形成高速气流。
在喷射阀的喷嘴处,有一个液体供应管道与压缩空气相连。
当压缩空气通过喷嘴时,会在喷嘴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吸引液体进入喷嘴。
液体进入喷嘴后,与高速的压缩空气混合,并在喷嘴处形成高速喷射的流体流动。
这种高速流动的流体具有较大的动能,可以用于将液体喷射到需要处理的物体表面。
此外,喷射阀还可以通过调节压缩空气和液体的流量来控制喷射的强度和喷射的范围。
通过增加压缩空气的流量,或者减少液体的供给,可以增加喷射的力度。
相反,减少压缩空气的流量或者增加液体的供给,则可以减小喷射的力度。
总结起来,喷射阀工作原理是通过利用压缩空气的高速流动产生负压,吸引液体进入喷嘴,并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高速喷射的流体流动。
通过调节空气和液体的流量,可以控制喷射的强度和范围。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原理与解析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原理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54e80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b.png)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原理与解析
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空气泵将新鲜空气送入发动机排气管内,从而使排气的HC和CO进一步氧化和燃烧。
具体来说,当发动机工作时,通过曲轴传动带带动空气泵运转,泵送量大而压力较低的空气流通过软管进入分流阀。
正常情况下,分流阀上阀门开启,空气流经分流阀、单向阀进入空气喷射歧管。
空气喷射歧管将空气流喷入发动机排气孔或排气歧管,与排气中的HC、CO反应,使其进一步转化成C02和水蒸气,以减少排气污染。
一旦空气泵泵送的空气压力太高,释压阀起作用,瞬间切断向空气喷射歧管供应的空气,防止发动机产生回火。
经过几秒后,双向作用阀下落,又恢复向空气喷射歧管供应空气,二次空气喷射系统正常工作。
此外,当汽车冷启动时会要求比平常高的混合气才能保证运转平稳。
因此,为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二次空气喷射系统将新鲜空气引入排气系统参与再次燃烧,使其和废气产生化学反应,以此将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此外,二次空气喷射系统还可以使三元催化器尽快升温,让它达到工作状态,进一步优化尾气的排放。
在原理上,ECU控制空气泵工作,将加压的空气引流到分流阀,在真空的作用下流量阀打开,将加压空气送入废气管燃烧。
总的来说,二次空气喷射系统的目的和废气再循环系统基本一样,都是减少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不过二者实现的过程正好相反。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
![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27b35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4.png)
喷射通气的原理及应用喷射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排放及喷射的工艺方法,它包括使用高速喷射气流来起推动、混合或排放气体的效果。
喷射通气的原理主要涉及背压效应和连通管道的设计,其应用涵盖了各个领域,如化工、空气动力学、环境治理等。
以下是对喷射通气原理及应用的详细阐述。
1.喷射通气原理:1.1背压效应:当气体通过一个连通管道并与高速喷射气流接触时,气流动能将转化为压力能,从而产生反作用力,将被喷射的气体排放或推动。
这种通过喷射气流产生背压的效应被称为背压效应。
背压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喷射气流速度和几何形状等因素。
1.2能量守恒原理: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当喷射气流通过连通管道时,喷射气流动能会转化为被喷射气体的压力能,使其速度增加,达到喷射或排放的目的。
因此,通过控制喷射气流的速度和流量,可以调节被喷射气体的速度和流量。
1.3连通管道设计:为了实现有效的喷射通气效果,连通管道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连通管道具有收敛和膨胀两个区域,分别用来加速和减速喷射气流和被喷射气体。
通过合理设计连通管道的尺寸和形状,可以实现喷射效果的优化。
2.喷射通气的应用:喷射通气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主要应用场景如下:2.1化工工艺中的物料输送:喷射通气可以用于化工工艺中的物料输送,例如碎石机、煤气化炉等。
通过喷射气流产生的背压效应和被喷射物料的混合,可以实现物料的传输和均匀混合。
此外,喷射通气还可以防止物料堆积和粘附,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2.2空气动力学研究中的模拟实验:喷射通气在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风洞实验中,通过高速喷射气流来模拟真实的风速和气流场,实现对航空器、汽车和建筑物等的气动性能测试和优化设计。
2.3环境治理中的尾气处理:喷射通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中的排放控制。
通过喷射气流与尾气的混合,可以使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达到净化排放的效果。
此外,喷射通气还可以增加尾气排放的速度和流量,提高排放效率。
低压喷射系统
![低压喷射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40ecd037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4.png)
低压喷射系统是一种将液体或气体以低压状态喷射出来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
该系统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低耗、易操作等特点。
本文将从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的原理原理主要是利用压力驱动流体喷射。
在低压状态下,流体经过喷嘴会产生高速旋转和离心强度,使得其分散程度增强。
这样液体或气体在喷嘴内形成高速旋涡,并形成雾化状态,在瞬间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这样不仅能够使喷射效果更好,而且可以减少流体的溅射和浪费。
二、的应用1、医药领域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例如,在医疗器械生产中,采用喷涂法将药液喷涂到外壁上,可增强设备表面的生物相容性。
此外,在医疗治疗中,也被广泛应用。
喷雾胶囊是一种将药物液提高雾化化程度,使其具有适宜呼吸吸入的颗粒状态,进而达到治疗效果的药物形式。
2、环境保护在环境保护领域,可用于喷洒农药、杀虫剂等。
的出力和喷放的范围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这一工艺不仅能够提高农药杀虫的效率,而且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也可用于空气净化,例如喷雾器、空气湿润器等。
3、化工领域在化工领域中,被用作气体或液体的喷射。
化工厂中,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将某些物质喷射到一个区域或另一个区域,低压喷射就可以实现这一需求。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颜色、保护、防腐和造纸等领域。
三、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不断升级和完善。
在加强喷射质量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其环保性和人体健康程度。
例如,目前已有一些新的通过改变液体的流动状态、提高气泡互动等方式,能够实现更好的喷雾效果,让雾滴更细,更稳定,更易吸收。
此外,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如MEMS、生物检测和雾化技术,也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利用MEMS等新技术,可实现更高效和更低成本的制造喷头。
而生物检测和雾化技术则有望使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在医药、环保、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
未来,随着人们对环保性和健康的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会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及更好的发展前景。
鼻通气喷剂的原理
![鼻通气喷剂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9a02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4.png)
鼻通气喷剂的原理鼻通气喷剂,也被称为鼻腔喷雾剂或鼻喷剂,是指通过喷雾装置将药物溶液或悬浮液喷入鼻腔,以治疗鼻炎、鼻塞等鼻部疾病的药物剂型。
它的使用方法简单方便,能够迅速起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鼻通气喷剂的原理。
鼻通气喷剂的核心原理是利用雾化装置将药物转化为微小的颗粒,使其能够在喷入鼻腔后快速吸收并发挥药效。
一般来说,鼻通气喷剂的制备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药物选择:根据不同的疾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作为喷剂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过敏药物、抗感染药物、抗炎药物等。
2. 溶剂选择:根据药物的溶解性和鼻腔黏膜对溶剂的耐受性,选择适合的溶剂来溶解药物,常见的溶剂有生理盐水、生理碱溶液等。
3. 调配和混合: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搅拌或振荡等方式使药物溶液均匀混合。
4. 雾化装置:鼻通气喷剂的关键步骤是将药物溶液转化为微小颗粒的雾化过程。
一般采用高压雾化装置或气雾喷雾器来实现药物的雾化。
当使用者按压喷头时,雾化装置会喷射出一团细小的液体颗粒。
这些微小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100微米之间,能够悬浮在空气中并保持较长时间。
5. 吸入作用:当药物颗粒喷入鼻腔后,随着呼吸气流的作用,药物颗粒会悬浮在气流中进入鼻腔深处。
这些微小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更好地接触鼻腔黏膜。
6. 药物吸收:鼻腔黏膜上覆盖着丰富的微血管网络,能够迅速将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中。
与口服或注射相比,通过鼻腔给药可以避免药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和肝脏的首过效应,因此能够更快达到治疗效果。
鼻通气喷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药物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起到抗炎、抗过敏等作用;二是通过局部作用进入血液循环,对全身起到治疗作用。
例如,抗过敏喷剂可以减轻鼻腔黏膜的充血、水肿等症状,抗感染喷剂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
总的来说,鼻通气喷剂利用药物雾化技术,将药物转化为微小的颗粒,喷入鼻腔后通过鼻腔黏膜的吸收作用,迅速起效。
由于其随用随喷、吸收快、剂量易掌握等优点,鼻通气喷剂成为治疗鼻炎、鼻塞等鼻部疾病的常用药物剂型。
喷射器工作原理
![喷射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d6048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9.png)
喷射器工作原理喷射器是一种常见的装置,用于将液体或气体以高速喷射出来。
它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农业、医疗、消防、化工等。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的原理。
喷射器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喷嘴、喉管、压力源和控制装置。
首先,液体或气体从压力源进入喷射器。
压力源可以是气体压缩机、水泵或其他压力装置。
液体或气体在喷射器内部被加压,形成一定的压力。
接下来,加压的液体或气体通过喉管进入喷嘴。
喷嘴是喷射器的关键部分,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孔径,可以控制流体的流速和喷射方向。
当流体通过喷嘴时,由于喉管和喷嘴的几何形状和流体的压力差,流体速度增加,从而形成高速喷射。
喷射器的喷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喷嘴孔径、压力源的压力、流体的性质等。
喷嘴孔径越小,流速越高,喷射距离越远。
压力源的压力越大,流速也越高。
流体的性质如粘度、密度等也会影响喷射效果。
此外,喷射器还可以通过控制装置来调节喷射的时间和频率。
控制装置可以是手动的,也可以是自动的。
手动控制装置通常由操作人员通过开关或阀门来控制喷射器的工作。
自动控制装置则可以根据预设的参数和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自动调节喷射器的工作。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的原理来解释。
根据伯努利定律,当流体通过喷嘴时,流体速度增加,压力降低。
这是因为在喷嘴狭窄的通道中,流体的速度增加,而根据连续性方程,流体的流量保持不变,因此流体通过喷嘴时的截面积减小,从而导致压力降低。
此外,喷射器的工作还受到动量守恒定律的影响。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流体在喷射过程中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当流体通过喷嘴时,由于速度的增加,流体的动量也增加。
这导致了喷射器产生的冲击力和推力。
总结一下,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加压液体或气体经过喷嘴形成高速喷射,利用流体力学和气体动力学的原理来实现。
喷嘴的结构和孔径、压力源的压力、流体的性质以及控制装置的调节都会影响喷射器的喷射效果。
喷射器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喷洒农药、消防灭火、医疗注射等。
喷射器工作原理
![喷射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1695b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6b.png)
喷射器工作原理喷射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通常用于涂抹液体或气体。
它通过将液体或气体加压并喷射出来,实现将物质均匀地分布到目标表面或环境中。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液体喷射器和气体喷射器。
液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液体喷射器主要由喷头、喷嘴、液体储存容器和压力系统组成。
液体储存容器中存放着待喷射的液体,通过压力系统将液体加压,使其流动到喷头和喷嘴处。
当液体通过喷嘴时,由于喷嘴的形状和液体的压力,液体会形成一个细小的喷射流,从而实现喷射的效果。
喷射流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喷嘴的形状和液体的压力来控制。
气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气体喷射器主要由压缩空气源、喷嘴和控制系统组成。
压缩空气源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加压,然后将加压的空气输送到喷嘴处。
在喷嘴处,空气会形成一个高速的气流,从而将周围的物质带动起来。
气体喷射器常用于清洁、除尘、喷涂等工作中。
喷射器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医疗、环境保护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喷射器应用场景:1. 农业喷射器:用于农作物的喷洒和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果,防治病虫害。
2. 工业喷射器:用于涂装、清洗、冷却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医疗喷射器:用于药物的喷雾给药,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副作用。
4. 环境保护喷射器:用于空气净化、除尘、消毒等环境治理工作中,可以改善环境质量。
喷射器的选型和使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喷射物质的性质:根据喷射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喷射器型号和材质,以确保喷射器能够正常工作并耐受喷射物质的腐蚀。
2. 喷射距离和角度:根据喷射的距离和角度选择合适的喷射器型号和喷嘴形状,以确保喷射物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3. 喷射流量和压力:根据需要喷射的物质量和喷射的速度选择合适的喷射器型号和压力系统,以确保喷射器能够提供足够的流量和压力。
4. 维护和清洁:定期对喷射器进行维护和清洁,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喷射器是一种常用的工具,通过将液体或气体加压并喷射出来,实现将物质均匀地分布到目标表面或环境中。
喷射器工作原理
![喷射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19e8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5.png)
喷射器工作原理喷射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将液体或气体以高速喷射出来。
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化工、医疗和消防等领域。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液体或气体的流体力学和动力学。
一般来说,喷射器由喷嘴、喉管、液体或气体供应系统以及控制装置组成。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液体喷射器和气体喷射器。
液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液体供应系统:液体通过管道从储罐或水泵等源头输送到喷嘴。
液体供应系统通常包括液体储罐、泵和管道等。
2. 喉管:液体从供应系统进入喷嘴前会通过喉管。
喉管的作用是将液体加速并形成高速流动。
3. 喷嘴:喷嘴是液体喷射器的核心部件。
它通常由一个小孔组成,液体经过喷嘴时会通过小孔形成高速喷射。
喷嘴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喷射的流速和喷射角度。
4.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液体的流量和喷射角度。
常见的控制装置有手柄、阀门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液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贝努利定律和连续性方程。
贝努利定律表明,在液体流动中,速度增加时压力会降低。
而连续性方程则描述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液体的质量流量在各个截面上保持不变。
当液体通过喉管加速并通过喷嘴时,液体的速度会增加,压力会降低。
这种速度增加和压力降低的效应使得液体能够以高速喷射出来。
通过调节喉管和喷嘴的尺寸,可以控制喷射的流速和喷射角度。
气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但涉及的物理原理略有不同。
气体喷射器通常用于喷射气体,如空气、氮气或压缩气体等。
气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 气体供应系统:气体通过管道从气源输送到喷嘴。
气体供应系统通常包括气体储罐、压缩机和管道等。
2. 喉管:气体从供应系统进入喷嘴前会通过喉管。
喉管的作用是将气体加速并形成高速流动。
3. 喷嘴:喷嘴是气体喷射器的核心部件。
它通常由一个小孔组成,气体经过喷嘴时会通过小孔形成高速喷射。
喷嘴的形状和尺寸会影响喷射的流速和喷射角度。
4. 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气体的流量和喷射角度。
常见的控制装置有手柄、阀门和电子控制系统等。
高频喷射呼吸机
![高频喷射呼吸机](https://img.taocdn.com/s3/m/aafe2bd7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7.png)
人工机械通气的呼吸设备
01 发展历史
03 优点
目录
02 结构和用途 04 适应症
高频喷射呼吸机是基于高频喷射通气原理,为需要提供呼吸支持、呼吸治疗及急救复苏的患者设计的人工机 械通气的呼吸设备。它采用高压气源,以喷射方式将气体通过细口径导管送入气道。
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后期,瑞典工作者Sjostrand等在进行动脉血调节的实验中,为减少传统的正压人工通气对动 脉血压的影响,减少血压波动,试用了略高于死腔量的潮气量通气方式,同时将呼吸频率定为150次/分,在这种 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通气效果,这种与常规经典通气理论相违背,潮气量小于死腔量的通气方式,产生了意外通 气效果的有趣现象,引起了各国学者的系统研究,高频通气技术由此开始运应而生。
谢谢观看
5.可以配合进行气管手术,钳取异物时的供氧,既不影响操作又能提供较大的视野且安全可靠。
6.适宜支气管胸膜瘘的病人,长时间进行高频通气既能有效的给氧又能帮助瘘口的修复。常规机械通气由于 气道内压力增加,会影响胸膜裂口的愈合,并增加胸膜裂口的气体逸出。高频通气以较低的驱动压将气体送入气 道,可解决此问题。
优点
1.高频通气时气道开放、适宜采用小的无气囊的通气导管,同时呼气阻力小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
2.通气时气道内压低(8~12cmH2O),对回心血流的干扰小有利于心排血量的増加。
3.气道开放通气时有利降低脑压、胸内压,减少肺的波动,有利于肺、脑手术的精细操作。
4.可在通气时进行气道灌洗、吸引,有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增加通气效果,并可在通气同时进行气道抗菌 治疗。
7.可经鼻塞通气导管进行射流给氧(即经鼻高频通气),这种方法对中、重度的呼吸衰竭治疗有着明显的效 果,有利于病人早期使用,易于耐受,早期射流给氧能避免重症呼吸衰竭的发展及进行性加重,为人工呼吸机的 早期应用创造良好条件。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d8ba5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5.png)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
喷射器是一种将液体或气体以高速喷射出来的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取决于喷射器的类型。
对于液体喷射器,最常见的类型是喷雾器。
喷雾器利用一个喷嘴来将液体转化为雾状或细小的颗粒,并通过压缩空气或液体将其喷射出来。
工作时,液体被注入喷雾器的储液室,然后通过喷嘴进入一个细小的加速室。
在加速室中,液体被压缩空气或液体推动,从而增加其速度和压力。
当液体通过喷嘴被释放出来时,由于喷嘴的细小孔径,液体会迅速形成雾状或细小的颗粒,从而实现喷雾效果。
气体喷射器则是利用高压气体将气体以高速喷射出来的装置。
它主要分为压缩空气喷射器和压缩液气喷射器两种类型。
在压缩空气喷射器中,气体通常是通过压缩气体源,如压缩空气罐或气泵,被推入喷嘴内的储气室。
当喷射器打开时,高压气体会迅速从喷嘴中释放出来,产生高速气流。
而在压缩液气喷射器中,一种液体媒介(如水)被加压,使其转化为气体,并推动喷嘴中的气体流动。
无论是液体喷射器还是气体喷射器,其共同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速喷射实现所需的效果。
喷射器可用于很多应用,如喷绘、喷涂、冷却、清洁等。
具体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取决于不同的喷射器类型和应用领域。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0125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7.png)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给药方式,它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颗粒,使其能够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中,从而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的实现主要依靠雾化器。
雾化器是一种设备,它能将液体药物转化为雾状颗粒。
当药物进入雾化器后,经过高速旋转或超声波震荡等作用,药物会分散成极小的颗粒。
这些颗粒的直径通常在1到5微米之间,比人体呼吸道中的粘膜上皮细胞小得多。
通过喷射雾化吸入原理,药物颗粒能够更好地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中。
当人们吸入时,药物颗粒会被气流带到肺部,与肺泡上皮细胞接触。
由于药物颗粒非常小,它们能够穿过粘膜上皮层,直接进入肺泡内部。
在肺泡内,药物颗粒会被吸收到血液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传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发挥药物的疗效。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具有多个优点。
首先,它能够将药物直接送达到呼吸道,使药物在目标部位的浓度更高,作用更迅速。
其次,喷射雾化吸入原理能够减少药物在消化道的代谢和消耗,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此外,喷射雾化吸入原理还能够降低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通过喷射雾化吸入原
理,治疗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喷射雾化吸入原理是一种有效的药物给药方式。
它通过将药物转化为细小的颗粒,使其能够被人体吸入到呼吸道中,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这种原理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喷射器工作原理
![喷射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9a7cb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1.png)
喷射器工作原理喷射器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将液体或气体以高速喷射出来。
它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农业、工业、医疗和消防等。
喷射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流体力学和压力传递的原理。
一、喷射器的基本结构喷射器通常由喷嘴、液体或气体供应系统以及控制阀等组成。
1. 喷嘴:喷嘴是喷射器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控制流体的流动和速度来实现喷射效果。
喷嘴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喷射器的性能和喷射效果。
2. 供应系统:液体或气体供应系统提供喷射器所需的介质。
液体供应系统通常包括储液罐、泵和管道等组件,而气体供应系统则包括压缩空气源和管道等组件。
3. 控制阀:控制阀用于控制介质的流动和喷射的开关。
它可以是手动控制的,也可以是通过电气或气动装置进行自动控制。
二、喷射器的工作原理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和压力传递的原理。
1. 液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液体喷射器通过液体的流动和速度来实现喷射效果。
当液体从喷嘴流出时,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液体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当液体通过喷嘴的狭窄通道时,液体的速度会增加,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当液体从喷嘴射出时,由于喷嘴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液体会形成不同形状和范围的喷射效果。
2. 气体喷射器的工作原理:气体喷射器通过气体的流动和速度来实现喷射效果。
气体从喷嘴流出时,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气体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当气体通过喷嘴的狭窄通道时,气体的速度会增加,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当气体从喷嘴射出时,由于喷嘴的形状和大小的不同,气体会形成不同形状和范围的喷射效果。
三、喷射器的应用领域喷射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农业:喷射器在农业中用于喷洒农药、肥料和灌溉等。
它可以通过调整喷射器的喷射效果,实现对农作物的精确施药和灌溉。
2. 工业:喷射器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喷涂、清洗和喷砂等。
它可以通过调整喷射器的喷射效果,实现对物体的精确喷涂和清洗。
3. 医疗:喷射器在医疗领域中用于注射药物和清洗伤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射通气技术在气道手术中的应用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麻醉科谭放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陈莲华喷射通气应用于临床已30余年,取得了显著效果。
与传统通气比较,它有其独特的优点,如频率高、潮气量低、气道保持开放、不产生因通气引起的手术区干扰、不与自主呼吸对抗,对循环功能干扰轻微等。
一、喷射通气技术发展史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瑞典学者Jozon和Sjostrand等人在进行动脉血调节的实验中,为了减少传统的正压通气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减少血压波动,采用了略高于死腔量的潮气量而频率增加到100次/分的通气方式,产生了意外的通气效果。
这一有趣现象引发了各国学者的系列研究,高频通气技术由此开始应运而生。
在瑞典学者早期的报告中,把这种通气方式称为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学者们注意到HFPPV 能保持低的气道正压和胸腔负压,对心血管抑制小,通气时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压均无明显波动,这是在传统的正压通气时不可能的。
1972年,Lunkenheimer发明了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
他在测定犬的胸骨衰减作用时发现,可以通过采用一个连接到气管的高音喇叭来使这些实验动物的胸壁震荡,以实现氧合与通气。
美国Klia 和Smith于1976年将喷射通气和高频通气技术紧密地组合到一起,并且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呼吸机进行高频率间歇性的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
他们所用的高频喷射呼吸机是采用射流技术,每分钟频率0.5-5Hz甚至更高,并针对这种通气方法开展大量动物实验研究。
随着高频喷射呼吸机的研制,世界各国纷纷开展对高频喷射通气的研究以及对其技术原理的探讨。
国内在70年代初期,江西医学院曹勇教授等为配合针麻研究工作,参考Sandors用的通气技术将高压气流经狭细的管道口喷入气道,并借其V enturi效应把周围的空气带入开展喷射通气的研究,很快通过了临床实验阶段,发表了论文,这是我国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的雏形。
经数年改进,生产出高频喷射呼吸机。
高频喷射通气技术首先较大范围内应用于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和呼吸支持,并且在一些特殊手术中应用而取得了成功经验。
与此同时,高频通气的学术研究也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发展到今天,国际先进水平已使用双重喷射通气(superimposed 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 SHFJV),即高频和低频联合喷射通气技术。
二、高频通气的分类1. 高频通气(High frequency ventilation, HFV)的分类高通气频率(超过1Hz)、小潮气量是各类HFV的共同特征,但由于气流型式、驱动压力波型以及施行通气的具体方法各有不同,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也相差甚大,故目前尚缺少国际公认的HFV统一分类标准。
通常将HFV划分为以下三类。
(1) 高频正压通气(High frequency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HFPPV)1967年由Oberg与Sjostrand首先提出,常用通气频率为60~120次/min (1~2Hz),潮气量3~5ml/kg。
(2) 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1967年Sanders首先创用了喷射通气法,Klain与Smith又将喷射通气与高频通气技术相结合,设计出高频喷射通气呼吸机,通气频率为60~600次/min (1~10Hz),目前HFJV已广泛应用于各国临床实践。
(3) 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ion ventilation, HFOV)1972年由Lunkenheimer等首先报道,1980年Bohn等首次将其应用于临床。
通气频率为l80-3000次/min (3-50Hz),通过高频活塞泵或震荡隔膜运动将少量气体(20%~80%解剖死腔量) 送入和抽出气道。
通常是经气道施行正弦波式气流振荡,此外也可经胸壁或体表对气道内的气体施行振荡。
最常见的有两种:高频胸壁振荡(High frequency chest wall oscillation, HFCWO)和高频体表振荡(High frequency body surface oscillation, HFBSO)。
2. 喷射通气(Jet ventilation,JV) 的分类(1) 按喷射频率分类①常频喷射通气:喷射频率<60次/min;②高频喷射通气:定义为通气频率为正常频率4倍以上的辅助通气,美国食品和卫生监督局(FDA)定义为通气频率>150次/min或2.5HZ的辅助通气。
通过高频电磁阀、气流控制阀、压力调节阀和喷嘴直接将气体以小于或等于解剖死腔量的潮气量按高频率快速的方式喷入患者气道和肺内。
(2) 按喷射通气途径分类根据喷射通气导针的位置分为声门上喷射通气(Supraglottic jet ventilation,图7-1)、声门下喷射通气(Subglottic jet ventilation,图7-2)和经气管穿刺喷射通气(Transtracheal jet ventilation, TTJV,图7-3)。
图7-1:声门上喷射通气示意图图7-2:经支撑喉镜声门下喷射通气示意图图7-3:经气管穿刺喷射通气示意图三、高频通气的机理为什么小于解剖死腔的潮气量能到达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许多生理学家、医生、生物物理专家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认为,HFV 气体运输的总效率是多种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HFV 条件下,呼吸系统不同部位的气体运输方式不同,但作为一个整体,呈“串联”式共同完成气体运输。
1. 直接肺泡通气在正常潮气量下的吸气时相,气道内的气柱向肺泡方向推进,使肺泡获得新鲜空气。
在呼气时相,气柱循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肺泡的一部分气体得以排出。
这种整团对流实现的肺泡通气范围较广,足以保证活动的肺泡可通过分子弥散以完成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当潮气量近于或小于无效腔气量时,上述对流式所起的作用范围显著缩小。
但由于气管和肺在结构上的不对称,致使进入气道的新鲜空气柱的前沿有可能达到靠近口端的一部分肺泡,实现直接的肺泡通气。
HFV 时气道内气流的速度剖面不对称,流体质点在气道中的实际运输距离将大于喷射距离。
因此,只要潮气量相当于死腔量的50%~75%即可保证肺泡有足够的气体交换。
2.对流性扩散通气气体流速剖面在吸气相和呼气相不对称,可导致连续的纵向气体运输,使O2向肺泡方向而CO2向口腔方向产生连续位移。
在一个振荡周期中,由于流体的流向不同,其呈抛物线形的速度剖面会出现差异,产生非对称性速度剖面。
经过几个振荡周期后,流体的质点究竟是向右还是向左,这取决于发生振荡时这些质点是在管道的中心还是靠近管壁。
中心部的质点被移向右侧,而近壁处的质点则被移向左侧,于是在每振荡周期之末,流体在管内产生双向的净移动。
如果从左侧进入的气体中,含有比右侧气体中较高浓度的某种成分,则将会发生该种成分的净交换,此为对流性交换。
3.摆动或并联肺单位间气体的快速往返流动按照一般的物理学概念,可将肺单位的充气和排气比拟为电容的充电和放电。
肺单位的充气、排气时间常数(t),为其阻力(R)和顺应性(C)的乘积,即t=R×C。
时间常数的大小,决定着在一定的压力梯度下肺单位充盈和排空的速率。
由于并联肺单位时间常数的差异,在呼气末“慢”单位的排空慢,内压高于相邻近的“快”单位,一部分气体流向“快”单位,在吸气末则由“快”单位流向“慢”单位。
故在每一呼吸周期,除了“快”单位和“慢”单位同步地进行充气和排气外,尚有这两个并联单位间的气体交换。
HFV时在并联单位间将出现快速的往复气流,有人用“迪斯科肺”来形容肺内的此种气体运动形式。
肺泡间存在的这种循环气流,是高频通气时气体运输的形式之一。
通过肺泡间的气体交流,可使其所含气体得到混合,从而使肺内气体浓度更为一致。
4.增强扩(弥)散或Taylor湍流扩散(turbulent dispersion)HFV时的气体运输可能是中心气道内出现的增强扩散与肺外周部分的分子弥散二者的结合。
增强扩散是轴向速度剖面与径向浓度梯度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振荡气流中,可出现湍流或速度剖面,引起径向混合或者横向流动混合。
在它们与此时存在的轴向对流共同作用下,产生增强扩散。
5.纯粹的分子弥散在总横截面积很大和气流速度很小的肺区,气体运输主要是通过分子弥散。
这种气体分子的热力学运动,不仅在经肺毛细血管膜的气体交换中,而且在靠近膜的气相O2和CO2运输中,都是一种主要的形式。
6.声学共振Lin和Smith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认为可将高频呼吸机看作是一种遵循声学和热动力学运动规律的压力波声源模型,这种压力改变可传递给病人(可看作声学负载)。
这种分析包括低频(0~50Hz)与高频(50~20000Hz)两部分。
(1)低频声学模型肺力学的两个基本因素是阻力和顺应性,尚有第三个因素,即惯性。
由于当通气频率低于30~40次/min时其作用很小,故常被忽视。
但当频率增加时,惯性对肺力学的作用则变得十分重要,最终将成为决定潮气量分布的主要因素,而气道阻力和顺应性的局部改变对气体分布的影响则降低。
任何共振系统均存在势能与动能的转换,呼吸系统作为一个共振系统,其势能可由肺内压代表,动能可由气体及整个呼吸系统的运动代表。
当以其共振频率进行通气时,可以最小的压力产生最大的气体运动。
(2)高频声学模型HFJV时的喷射气流都可产生音频输出,音频输出可能在气道内导致共振,这种管道内的共振可引起湍流,而湍流则可增强CO2的排除和氧的运输。
四、HFV对机体的影响高频通气机自问世以来,经过了多年的动物与临床研究,目前的应用范围仍然很有限。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HFV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高Paw下,胸内压持续为相对较高的正压,心输出量会下降,幅度可达30%,所以,一般会把循环功能不稳定作为HFV应用的禁忌症。
同时,也说明在实施HFV时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必要的。
由此,可以设想在治疗呼吸功能衰竭的同时给予循环支持,把血流动力学控制在可适应范围,仍可以很好地实施HFV。
处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即动态观察肺顺应性的变化,随顺应性改善而相应下调Paw等参数。
由于HFV特殊的气体传输方式,和相对较高的MAP下的肺泡复张状态,任何通气中断或干扰将会造成不利影响,例如通气不足、肺泡重新塌陷而氧合过程欠稳定、压力不平衡而致气压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