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从中医角度看湿疹
从中医角度看湿疹引言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肿胀、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西医学一般将湿疹归类为非感染性皮炎,常采用抗过敏药物、外用激素等进行治疗。
然而,中医学认为湿疹与人体气血的失调有关,因此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通常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解析湿疹的病机、病因、辨证施治等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治疗湿疹。
一、湿疹的病机中医将湿疹归类为湿疹、湿病或湿热病,认为其病机主要有湿邪侵入、脾胃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不畅三个方面。
1. 湿邪侵入湿邪是指环境中的湿气侵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
湿邪容易困滞在体表,引起湿热内蕴,导致湿疹的发生。
尤其是在潮湿环境中生活,或长时间穿着湿气重的衣物,更容易导致湿邪侵入。
2. 脾胃功能失调中医强调脾胃的健康对全身的调节作用。
脾胃失调,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导致湿邪内生,湿热蕴结于体,久而不消,最终形成湿疹。
脾胃失调的常见原因有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情志不畅等。
3. 气血运行不畅气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生命基本物质。
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容易引发湿疹。
中医认为,湿疹常与气血虚弱、气滞、血瘀等相关。
二、湿疹的病因湿疹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包括内因和外因。
1. 内因内因主要指体质的不足,容易受到湿邪的侵袭。
例如,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脾胃功能不佳等,都会增加湿疹的发生风险。
2. 外因外因包括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例如,潮湿环境、生冷食物、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都可导致湿疹的发生。
三、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湿疹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相应的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个体化治疗。
1. 辨证中医治疗湿疹首先要进行辨证,确定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
湿疹的辨证分为寒湿型、热湿型、湿热型、血热型等,每种辨证类型有其特定的治疗方法。
2. 施治根据辨证结果,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进行施治。
一般情况下,中医施治湿疹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
中医对湿疹的解释
中医对湿疹的解释湿疹在中医学上被称为湿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是由于体内湿气郁滞、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下面是中医对湿疹的解释及相关治疗方法:1. 湿疹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与体内湿邪的侵袭有关。
湿邪是一种具有阴寒、粘滞、沉滞特性的病邪,容易附着于人体的皮肤,导致湿疹的形成。
2. 湿疹的症状表现:湿疹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水疱、渗出、结痂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出现皮肤糜烂、溃疡、糠秕样脱屑等。
3. 湿疹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湿疹主要以调理体内湿气为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药物治疗: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止痒等功效的中药,例如黄连、黄芩、苦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清除体内湿邪,改善湿疹症状。
-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湿疹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饮食调理对治疗湿疹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多食用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红小豆、山药等。
- 穴位按摩:中医经络理论认为,湿疹与体内经络的阻滞有关。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理体内湿气,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例如,可以按摩足三里、足阳明胃经等穴位。
- 中药熏洗:中医中药熏洗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
将中药煎煮后,用药液进行湿敷、湿疹部位的熏蒸,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4. 湿疹的预防与调理:中医强调湿疹的预防与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潮湿环境:湿疹容易在潮湿的环境下恶化,因此要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保持身体干燥。
- 注意饮食调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粗粮等健康食品。
-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 心理调节:情绪波动、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加重湿疹症状,因此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对湿疹的解释包括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等多种方法来改善湿疹症状。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
清热利湿中药有效治疗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起疱、结痂等症状。
其中,因湿热郁盛所致的湿疹,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达到清热利湿的效果。
中药的治疗方式独特,有效地缓解了湿疹患者的症状,对于湿疹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药治疗原理中药治疗湿疹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清热利湿的作用,调节体内湿热的平衡,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湿热是湿疹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清热利湿可以改变体内湿热盛行的环境,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病情的恢复。
二、常用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剂1. 三黄疗湿汤三黄疗湿汤是一种经典的清热利湿方剂,由黄连、黄芩、黄柏组成。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黄柏则可以干湿化痰。
三者配合使用,能够清理体内的湿热,有效缓解湿疹患者的症状。
2. 五味子清暑饮五味子清暑饮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五味子、知母、茯苓、黄连等组成。
五味子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知母可以清热解毒,茯苓则有利尿作用,黄连能够清热燥湿。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湿疹患者的症状,促进病情的康复。
3. 右归丸右归丸是一种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由黄柏、白术、茯苓、花粉等组成。
黄柏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白术能够健脾燥湿,茯苓和花粉则有利尿作用。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促进体内湿热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效果。
三、中药治疗湿疹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患者体质不同,病情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开具中药方剂。
2.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湿疹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外用药膏、光疗等。
综合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能够加强治疗效果,提高湿疹的治疗成功率。
3. 坚持治疗中药治疗湿疹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患者需要耐心等待。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坚持按时服药,并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四、中药治疗湿疹的优势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湿疹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治疗湿疹-医学精品课件
中医治疗湿疹-医学精品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湿疹的中医诊断•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湿疹的日常预防与护理•中医治疗湿疹的案例分析目录01中医对湿疹的认识湿疹在中医中称为“湿疮”,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疹的主要病机为“湿邪内蕴”,与心火、脾湿、肝燥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湿疹的中医概念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过度疲劳或情绪波动等导致体内湿气过重,湿邪内蕴,诱发湿疹。
中医对湿疹的病因分析湿邪内侵过量食用辛辣、油腻、海鲜等食物,导致脾胃运化失职,湿邪内生,引发湿疹。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引起肝脾功能失调,湿邪内蕴,导致湿疹的发生。
肝脾功能失调中医治疗湿疹的原则中医认为湿疹的主要病因为湿邪内蕴,因此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清热利湿,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敷等方法,清除体内湿邪。
清热利湿中医认为湿疹与气血失调有关,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调和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
调和气血中医认为湿疹与风邪有关,祛风止痒是治疗湿疹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中药内服和外洗等方法,缓解瘙痒症状。
祛风止痒中医认为湿疹与心、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机体平衡,预防湿疹的复发。
调整脏腑功能02湿疹的中医诊断中医通过观察患者湿疹的部位、形状、大小、颜色、分泌物情况等,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观察皮损情况湿疹患者通常伴有面色潮红、皮肤瘙痒,部分患者还伴有身体困倦、乏力等症状。
观察患者面色望诊在湿疹诊断中的应用听患者主诉湿疹患者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等症状,医生通过听取患者的陈述,了解病情。
闻气味对于一些湿疹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味,如脓疱、溃疡等产生的气味。
闻诊在湿疹诊断中的应用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湿疹的发病时间、发展过程、治疗情况等信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询问生活习惯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作息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湿疹的不同类型和症状,中医会
采用不同的处方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湿疹的处方:
1. 清热利湿方:适用于湿热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有水疱。
常用药物有黄芩、黄连、地肤子、苦参等。
2. 养血润燥方:适用于血虚风燥型湿疹,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
常用药物有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等。
3. 祛风止痒方:适用于风热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瘙痒、起风团。
常用
药物有荆芥、防风、薄荷、蝉蜕等。
4. 健脾化湿方: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湿疹,表现为皮肤肿胀、渗出、乏力。
常用药物有茯苓、白术、陈皮、薏苡仁等。
5. 滋阴降火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湿疹,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五
心烦热。
常用药物有知母、黄柏、地骨皮、麦冬等。
6.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瘀血型湿疹,表现为皮肤紫暗、疼痛、有瘀斑。
常用药物有红花、桃仁、丹参、川芎等。
7. 外用方剂:除了内服药物外,中医还常用一些外用方剂,如黄连膏、三黄洗剂等,直接涂抹于患处,以减轻症状。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可能
还会结合针灸、拔罐、艾灸等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利于病情恢复。
严重湿疹(湿疮)的中医康复指导
湿疮(严重湿疹)湿疮是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且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自觉痛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病为临床特征的皮肤性疾病。
严重湿疹可参照本病。
本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
一、湿热蕴结证发病迅速,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度,滋水淋漓;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滑或数。
(一)中医xx指导1.生活起居注意事项(1)病室环境:病室宜干燥,空气清新。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床单及被褥清洁,及时更换污染衣被。
(3)皮肤护理:不宜用肥皂等刺激物,或用热水烫洗和过度清洁皮肤;忌搔抓;不宜穿着化纤和皮毛制品,宜穿纯棉内裤,减少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如有痂皮,应用无菌棉签蘸植物油湿润局部,让其自行脱落,切忌强行撕拉。
2.饮食护理(1)施膳原则以清热利湿为主,可常食苦苦菜、胖娃菜、苦瓜等,忌食辛辣及鸡、牛肉、羊肉、海鲜等发物。
(2)若发现某种食物能加重或诱发本病时,应禁忌食用。
3.情志护理调摄情志,忧虑、紧张、情绪波动、失眠等神经因素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多安慰体贴患者,尽可能使其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及不良刺激。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4.用药护理(1)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时间、方法服药,并观察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
(2)用祛湿清热方剂,一般宜凉服,饭前1h服用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局部湿敷,中药敷药的温度宜冷,切忌热敷,应频频湿敷,每次湿敷时间约半小时。
年老体弱者可以稍温,用小毛巾覆盖病变局部直至渗液减少。
湿敷时注意保暖,暴露部位不宜过多。
5.病症治疗及护理(1)发病初期,外治宜清热,以免刺激,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煎汤温洗或是湿敷。
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2)密切观察皮疹形状大小、渗出、糜烂程度及瘙痒情况。
(3)可配合针灸治疗,取大椎、合谷、阴陵泉、丰隆以清热疏风利湿止痒;剧痒难以入寐时遵医嘱用梅花针叩打风池、百会、四神聪。
中医养生调理湿疹
中医养生调理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出水疱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体内湿气积聚、脾胃失调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采用中医的养生调理方法可以帮助缓解湿疹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调理湿疹的方法。
一、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治疗湿疹历史悠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材如黄连、白术、车前子等,都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功效。
可以将这些草药煎汤饮用,或者制作成外敷剂,涂抹在湿疹部位,有助于消除湿气,缓解瘙痒,促进病情恢复。
二、饮食调理在中医养生中,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对于湿疹患者来说,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煎炸食品等。
湿疹患者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如黄瓜、苦瓜、薏苡仁等,有助于调理体内湿气,缓解湿疹症状。
三、穴位按摩中医经络学认为,湿疹与人体经络有关,通过按摩相关的穴位可以起到调理作用。
比如,湿疹患者可以按摩手掌上的少商穴和心俞穴,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并改善湿气的排出。
此外,还可以按摩足底的太冲穴和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湿疹病灶的康复。
四、情绪调节情绪因素往往对湿疹的发作起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情绪郁闷、气滞血瘀会加重湿疹症状。
因此,湿疹患者需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湿疹症状。
五、调整生活方式中医强调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养生非常重要,对于湿疹患者也是如此。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应适量运动,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湿气。
多晒太阳也有助于湿疹的康复,但要注意避免日晒过度。
六、常规护理除了中医养生调理,湿疹患者还需进行常规的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摩擦和刺激。
选用温和无刺激的皮肤护理品,如温和洁肤液、保湿乳液等,有助于保护湿疹病灶,减轻瘙痒,促进皮肤的愈合。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调理湿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临床医案
中医治疗湿疹临床医案
临床上常使用中医来治疗湿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临床医案:
1. 湿疹寒湿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出现红肿、潮湿、瘙痒,伴水肿和渗液。
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方案:祛湿散寒,疏风祛湿。
常用方剂有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等。
同时可配合草药外用,如葛根湿毒散或番泻叶煎剂等。
2. 湿疹湿热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呈红肿、发热、瘙痒,有灼热感。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案:清热解毒,疏风祛湿。
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薏苡附子散等。
同时可外用消炎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
3. 湿疹血热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呈红肿、瘙痒,皮疹表面常有糜烂、溃疡等。
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方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常用方剂有银翘散、赤石脂合抱龙散等。
局部可使用草药煎剂或药膏外敷。
4. 湿疹气滞型:
主症状:患者皮肤湿疹呈红肿、瘙痒,可能伴有气短、乳癖等症状。
舌苔较薄,脉弦滑。
治疗方案:疏肝理气,祛风祛湿。
常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小
青龙汤等。
外用可选用柴胡疏肝丸研末抹于患处。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湿疹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方剂和调理方法,由于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咨询专业中医医生,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湿疹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方法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从而改善湿疹症状。
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艾灸、推拿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和症状,中医会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雷公藤、槐角、蔓越莓、地龙等,这些药物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活血止痒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湿气,减轻湿疹的症状。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也常常使用中药外用来治疗湿疹。
常用的中药外用包括黄连、苦参、地榆、地肤子等。
这些中药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缓解湿疹的症状。
针灸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湿疹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等。
针灸治疗湿疹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
艾灸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另一种方法。
艾灸可以通过给特定的穴位施加热刺激,促进体内的气血流通,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郄丰、太渊、神门等。
艾灸治疗湿疹一般需要连续多次进行,疗效与针灸相似。
推拿也常常用于治疗湿疹。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和部位,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减少湿疹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捏、推等。
推拿治疗湿疹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其他中医疗法进行。
除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平时的生活调整也非常重要。
中医认为湿疹与饮食、作息、情绪有关。
饮食调理方面,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作息调理方面,湿疹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改善湿疹有帮助。
情绪调理方面,湿疹患者应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情绪波动,可以通过运动、休息、与亲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自己。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湿疹的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针灸、艾灸、推拿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改善湿疹的症状。
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湿疹中医诊疗方案湿疹,又称为湿疾,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局部可能会出现红疹、水疱、渗出、结痂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疹是因为人体体液运化不畅,湿邪郁滞所致。
中医诊疗湿疹的方案主要包括整体调理、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等方面。
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湿疹中医诊疗方案。
一、整体调理方案:1.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澡,最好避免使用刺激性肥皂和洗浴用品,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用温和的润肤霜来保湿。
2.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因为湿疹发病和气候、环境干燥有关,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在室内,帮助增加空气湿度。
3.避免激发因素:湿疹的发病与一些刺激因素如激素药物、过敏原、紧张情绪等相关。
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激发因素。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
二、中药治疗方案:1.草药洗剂:可以选用野菊花、金银花、地骨皮等草药煮水洗澡或外用治疗。
这些中草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湿疹症状。
2.中药熏洗:可以使用熏洗剂,将黄芩、苦参、苦楝子、白酒等中药熏熨患部,有利于祛除湿邪,促进皮肤病愈。
3.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具贝母膏、玄参、连翘、杜仲等中药。
口服中药可以调理体质、清热解毒、祛湿除湿,达到长效治疗的目的。
三、饮食调节方案:1.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湿疹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葱、大蒜等,以免加重湿气的侵袭。
2.清肠通便:湿疹与脾胃湿滞有关,饮食调节方面可适量食用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帮助通便排毒,减轻湿气的负担。
3.合理补充营养:湿疹患者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锌等营养物质,以增强皮肤的修复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案只是一般性的湿疹中医诊疗方案,具体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个体差异来制定。
在接受中医诊疗方案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自行乱用药物或者食疗。
急性湿疹的中医治疗与护理
[ 键 词 ] 急 性 湿 疹 ; 医 ; 理 关 中 护
[ 图分 类 号 ] R 4 中 28 [ 献标识码 ] B 文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 4 (0 90 —0 9 —0 8 9 2 0 )6 6 3 2
2 结 果
湿 疹 是 由 多 种 内 外 因 素 引 起 的 一 种 具 有 明显 渗 出倾 向 的 过 敏 性 、 症 性 皮 肤 病 。所 谓 急 性 湿 疹 , 确 地 讲 , 是 湿 疹 炎 准 应 的急 性 发 作 , 起 限 于 某 一 部 位 , 快 发 展 成 双 侧 性 , 至 泛 初 很 甚 发 全 身 , 红斑 、 疹 、 疱 组 成 , 簇 成 片状 , 缘 弥 漫 不 清 , 由 丘 水 集 边 剧 痒 。 由于 搔 抓 , 引起 糜烂 、 液 化 脓 、 痂 等 继 发 皮 损 , 常 渗 结 本 病 发 病 率 高 。男 女 皆可 发 病 , 明 显 季 节 性 , 病 原 因 有 内 因 无 发 和 外 因 。 内 因为 禀 赋 不 耐 , 先 天 性 体 质 差 , 敏 性 体 质 , 如 过 内 分 泌及 代 谢 改 变 如 月 经 紊 乱 、 神 紧 张 、 度 疲 劳 、 传 因 素 精 过 遗 等 , 因 由饮 食 不节 , 度 辛 辣 , 甘 厚 昧 及 荤 腥 动 风 之 品 , 外 过 肥 损
1 临 床 资 料
治愈 7 6例 , 效 4例 , 愈 率 为 9 % 。 显 治 5
湿疹的中医治疗
方药 : 重镇 活血汤 。代 赭石 、 生龙 牡 、 珠母 、 珍 石
决 明、 三棱 、 莪术、 丹参、 赤芍、 乌蛇、 花、 银 连翘 、 秦
艽、 漏芦 。皮 损 肥 厚浸 润 者加 夏 枯 草 , 并加 大 三棱 、 莪术用 量 ; 损瘙 痒 者 加 白鲜 皮 、 皮 白蒺 藜 ; 便 干 结 大
12 风 重 于 湿 证 .
证候 : 多见于 湿 疹 急性 期 , 发 以上半 身 为 重 , 病
皮 损 以红 斑 、 疹 为主 , 疱 不 多 , 出少 。瘙痒 剧 丘 水 渗 烈, 搔抓 不止 , 舌红 , 薄 白, 弦滑 。 苔 脉 治法: 祛风 清 热除湿 。 方 药 : 方 消风 散加 减。 荆 芥 、 局 防风 、 活 、 羌 僵
证候 : 主要见 于慢 性湿疹 , 皮损 表现 为 丘疹散在 或集 簇 , 渗水 不 多 而 旷 日持 久 , 皮肤 干燥 或 有脱 屑 , 瘙 痒不休 , 见 口渴 不 思饮 , 红绛 少 津 , 净 或 根 兼 舌 苔
部 稍腻 , 弦细。 脉 治法 : 阴除湿。 滋
黄; 出现 脓疱 , 加银 花 、 翘 ; 热 , 大青 叶 。 连 发 加
(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 门医院 皮肤科 , 北京 105 ) 003
di1.9 9 ji n 10 o: 3 6/ . s.0 8—18 .0 10 .0 0 s 09 2 1.2 0 8
方药 : 湿 胃苓 汤 加 减 。苍 术 、 朴 、 皮 、 除 厚 陈 猪 苓 、 泻、 泽 赤茯苓 、 白术 、 石 、 滑 防风 、 山栀 子 、 通草 、 甘
方药 : 阴除湿 汤。 生地 、 参 、 参 、 苓 、 滋 丹 元 茯 泽
中药治疗湿疹的常用方剂
中药治疗湿疹的常用方剂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中医认为湿疹多由湿邪侵袭体表所致,治疗湿疹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中药治疗。
在中医药中,有许多常用的方剂可以帮助缓解湿疹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湿疹的方剂。
1. 清热泻火方剂清热泻火方剂适合湿疹病情较重,出现红肿、热痛、瘙痒等症状的患者。
其中,代表性的方剂包括黄连解毒汤和龙胆瀑布汤。
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包括黄连、黄芩、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的作用。
龙胆瀑布汤包括黄芩、龙胆草、石决明等成分,可清热泻火、利湿解毒。
2. 祛风湿方剂祛风湿方剂适合湿疹伴随有寒湿化热、风邪内侵等症状。
其中,广藏金风片是一种常用的祛风湿方剂,主要成分包括蓝黛、秦艽、羌活等,具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痒的作用。
3. 补益调整方剂补益调整方剂适合湿疹患者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免疫力低下的情况。
其中,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等,具有补血调经的作用,可改善湿疹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抵抗力。
4. 祛湿化痰方剂祛湿化痰方剂适合湿疹病情伴有痰湿内蕴、表现为皮肤湿疹水肿、湿热发胖等症状的患者。
其中,小青龙汤和二陈汤是常用的祛湿化痰方剂。
小青龙汤主要成分包括生姜、大黄、黄芩、干姜等,具有宣肺化痰、祛湿解毒的作用。
二陈汤包括半夏、黄芩、黄连、人参等成分,可清热化湿、消肿解毒。
5. 温经散寒方剂温经散寒方剂适合湿疹伴有寒湿内蕴的情况。
其中,小建中汤是一种常用的温经散寒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当归、川芎、白芍、韭菜等,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以上介绍的是几种中药常用的治疗湿疹的方剂,每个方剂的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制定,应在中医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中药治疗湿疹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效,患者应坚持按时服用,同时配合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
总结起来,中药治疗湿疹的常用方剂包括清热泻火、祛风湿、补益调整、祛湿化痰和温经散寒方剂。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中药养身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痛苦。
中药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湿疹的方法,它具有调理身体、减轻症状和改善肌肤的功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中药调理湿疹的方法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湿疹的常用方法。
根据湿疹的不同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
例如,对于湿疹症状较重且有明显瘙痒的患者,可以使用清热祛湿、解毒止痒的中药汤剂,如黄连汤或龙胆泻肝汤等。
对于湿疹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益气养阴、补血活血的中药汤剂,如六味地黄汤或逍遥散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汤剂的用法用量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2.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对于局部湿疹症状明显的患者尤为适用。
常用的中药外敷方法有草药敷贴和草药浸泡。
草药敷贴是指将中药煎煮成药液后,用药棉或纱布蘸取药液敷在患处,这样可以起到消炎、止痒、改善肌肤湿疹的作用。
而草药浸泡则是将中药材煎煮后加入温水中,让患者在其中浸泡,以起到调理湿疹的效果。
选择用哪种方法取决于患者的实际状况以及中医师的建议。
3. 中药膏剂:中药膏剂是一种便于外用的中药制剂。
它具有方便携带和使用的优点,适合于外出办公或日常生活中使用。
中药膏剂一般是由多种中药提取物制成,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湿疹症状进行治疗。
患者只需将中药膏剂均匀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即可。
中药膏剂的使用方法和修复时间需要根据医嘱酌情调整。
二、中药调理湿疹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医嘱:中药治疗湿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综合评估,因此在使用中药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并严格遵守医嘱进行使用。
不可随意增减用药剂量以及疗程,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 饮食调理:湿疹与体内湿气有关,因此在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饮食调理。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等容易诱发湿疹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纤维素的摄入,保持肠道通畅,有利于湿疹的疗效。
3. 保持皮肤清洁:湿疹患者应定期清洁皮肤,使用温和的洗护产品,避免刺激皮肤。
【中医】湿疹的中医护理常规
湿疹的中医护理常规
湿疹,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较大。
中医护理在湿疹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以下为中医护理湿疹的常规方法,愿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护理,早日康复。
一、环境与生活护理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潮湿、闷热。
2. 病人应穿着宽松、透气、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刺激皮肤。
3. 病人应避免接触可能诱发湿疹的过敏原,如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等。
4. 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碱性或刺激性较强的洗浴用品。
二、饮食护理
1.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2. 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 可适当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痒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薏苡仁、南瓜等。
4. 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湿疹的食物,如鱼、虾、蟹、蛋等。
三、中医护理
1. 湿疹初期,可用金银花、菊花、桑叶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外洗患处,每日2-3次。
2. 湿疹瘙痒剧烈时,可选用黄连、苦参、地肤子等中药煎水外敷,缓解瘙痒。
3. 湿疹伴有皮肤干燥时,可选用当归、白芍、黄芪等中药煎水外洗,滋润肌肤。
4. 适当进行艾灸、拔罐等中医外治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四、心理护理
1. 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湿疹,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患者的生活乐趣。
5.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愿患者在中医护理的呵护下,早日战胜湿疹,重拾健康生活。
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
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文章目录*一、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二、湿疹的饮食注意事项*三、湿疹的护理方法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1、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之七星凉茶有用煲的,有用冲剂冲。
退疹效果快又好,可以排毒泻火解热气,对便秘疗效也很好。
有时会引起腹泻,食欲不振,特别是用煲的那种七星凉茶。
适量适时饮用,退疹效果好,又可避免不良反应。
大概每周喂1-2次,每次半包。
最好不要饮用煲的那种七星茶,冬季、天气突然转冷时不宜饮用七星茶。
2、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之金银花水或苏花水有退疹作用。
但很容易打乱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食欲不振,慢性腹泻或便秘。
应屏弃这种陋习,更不要经常给宝宝喝。
3、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之土茯苓煲龟土茯苓50克、薏米30克、草龟1只、生姜3片。
先将土茯苓、薏米洗净,稍浸泡;龟置盆中淋入热水,使其排清尿,洗净,宰杀去头、爪和内脏,但龟甲同用。
把浸泡过的土茯苓和薏米连水一同放进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煮约半小时后再放入龟和生姜熬1.5小时,加入少许食盐调味即可食用。
4、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之针刺将医用火针用酒精灯烤至针尖变红后迅速用针针刺湿疹患处,将一些水疱以及长有丘疹,溃烂的地方重点针刺针刺至患处焦黄,针刺后先不要用水洗,待一刻钟再对伤口消毒。
5、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之鲜马齿苋利用鲜马齿苋可以用来治疗湿疹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药店去买300克左右的鲜马齿苋,然后加上半盆水左右进行煮沸,大约5分钟的时间停止加火。
将鲜马齿苋去掉,然后取出一条干净的毛巾,把毛巾放在药水中浸泡湿透,然后敷在湿疹的患处,一天可以进行三次,每次将毛巾敷40分钟的时间,可以有效缓解湿疹带来的疼痛感。
6、治疗湿疹的中医偏方之生黄柏、大枣炭我们也可以用生黄伯与大枣炭进行治疗湿疹的问题,我们准备好生黄伯与大枣炭各等份,然后将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装在合适的容器中,然后用适量的香油进行调匀,涂在湿疹局部,也是常用的治疗湿疹的小偏方。
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疹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湿疹是由各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进一步探明湿疹发病机理,寻求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并进行正确的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活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植物、化学物质刺激等外在因素可诱发湿疹,某些刺激性食物或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障碍、精神紧张、失眠、劳累、感染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的病情。
故湿疹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素质,这种素质是由遗传所决定的,此病易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生,也可受健康情况、环境条件以及诱发湿疹的各种刺激因素影响而发病。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方法很多,其特点是方法多,见效快,治疗得当对机体无损害,具有明显的优势。
湿疹的皮损表现形态多样,各期的治疗原则也不相同,中医治疗选用正确的药物尤为重要。
1 治疗
1.1 常规治疗
避免各种内外刺激;内服药物: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可用小量激素。
外用药物:急性湿疹:溶液湿敷、油剂;慢性湿疹:含糖皮质激素的软膏或霜剂。
1.2 冷湿敷
急性湿疹有肿胀、糜烂渗出的用紫草、黄柏、蒲公英等药物配制药液。
方法:取6~8层脱脂纱布,浸湿药液,轻轻绞干,然后将湿敷垫敷于患处,每次20~30分钟。
作用:消炎、收敛、清洁、保护。
1.3 针刺疗法
皮损和脏腑具有内在的联系,皮肤表现和脏腑的平衡,气血的盈衰,经络的通畅与否息息相关。
急性期刺络拔罐配合曲池、合谷、三阴交等治疗湿疹。
慢性期肺俞、心俞、血海、内关。
2 护理
2.1 生活护理
2.1.1 忌饮酒、海鲜、辛辣等刺激及腥发性食物。
如烟酒、羊肉等。
2.1.2 多食水果、蔬菜、豆类等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品。
多吃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如苦瓜、冬瓜。
2.1.3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急气怒恼、精神过度紧张。
2.1.4 内衣宜宽松减少刺激,贴身勿着化纤及毛织品。
2.2 病情护理
2.2.1 在季节交替时应注意避免大寒、大热、大风的刺激。
2.2.2 避免强光照射并忌热水浸浴。
患者病程较长,常常用肥皂热水烫洗等以减轻局部瘙痒,这些刺激往往使皮疹恶化,故应避免,可以轻微拍打患处,以
减轻痛苦。
2.2.3 有条件者均应作过敏原试验,尽量避免再次接触已被确认的过敏物质
2.3 心理护理
疾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心理情况较为复杂,进行心理疏导们可以使患者放松和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并配合护理。
2.3.1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信任是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先决条件。
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态度温和,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朋友,听患者倾诉,以乐观、开朗、诚恳、亲切的态度予以劝导、安慰,对不良情绪及时疏导,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3.2 适时提供疾病的治疗信息,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复杂心理,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要多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遵医嘱,坚持合理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切忌病急乱投医,胡乱用药。
3 结论
湿疹病因很多且很复杂,多种内在或外界因素均可诱发本病,且可同时并存。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加大,以及气候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湿疹的发病也呈上升趋势。
本病属中医“湿疹”范畴,多由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致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侵袭,风湿热邪两相搏结,侵淫肌肤而发。
治疗上应针对其“湿、热、风、邪”的病机特点,而湿热痹方具有清热除湿、泻火解毒、凉血散瘀及消风止痒之功;加上药物煎煮后通过药汽可直达患处,同时温热的刺激又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使周围组织的营养得以改善。
熏蒸时全身出汗,体内“邪毒”可随汗排出体外,达到扶元固本的作用。
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加强皮肤护理,保护皮损避免继发损伤和感染,积极协助患者寻找病因,做好饮食起居、情志护理及健康教育,促使患者采取恰当的生活、行为方式积极应对疾病,对促进疾病康复、避免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