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校长这几年 窦桂梅

合集下载

学习窦桂梅心得体会 最新 优秀范文 总结 范本 模板 样本.doc

学习窦桂梅心得体会 最新 优秀范文 总结 范本 模板 样本.doc

学习窦桂梅心得体会近期,我认真学习了窦桂梅的《我当校长这几年》,通过学习使我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礼,我做农村小学校长工作已有10个年头,校长要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

要做到谦虚谨慎,甘为人下,虚心向自己的助手和同事学习,学习他人的丰富教学经验和管理技巧。

此外,校长要关心教师,用情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校长与教师关系融洽,合作愉快,就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凝聚力。

规范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是校长的职责。

我觉得一个好校长首先得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校长的思想有多远就能带领教师走多远。

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懂教育的校长。

在温家宝总理等国家领导都在提倡教育家办学的今天,我越来越觉得尊重教育规律是特别得重要,去行政化应该成为一种共识,应该是长期坚持一线,在一线里面站出来的出色的教育者应该成为校长。

好的校长一定要充满教育情怀。

能够把一线里面的思想和经历化作一种情感和情怀的校长,他就会将这个事业转化成他的命业,更能够带领教师们走向明亮的一方。

校长要有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也就是说一所学校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校长崭新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作为校长应该有自己的思想。

校长要谋大事,更要做小事。

很多人说:学校一把手,只要谋大事。

至于具体的事情,完全可以放手由其他领导和教师去做。

十几年的校长工作实践,我深切地感悟到:这话虽有道理,但也有失偏颇。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引路人,但同样也是学校的普通一员。

校长不仅要引领学校的发展,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紧扣教育发展和教育本质,用智慧写好一个大字;更需脚踏实地,把事做细、做精,用心去绘出一个个小字。

只有谋大事,更做小事的校长,才能使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的品位致高致远,致实致精。

校长要注重科学管理。

搞好学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是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工作职责,然而有个先决条件就是切实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窦桂梅

窦桂梅

面对教育,成长的还有家长——我在新京报2015年教之道思享会上的五个故事窦桂梅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我曾经有16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虽然现在我当了校长,但是我并没有离开我热爱的讲台。

更多的时候我还是活跃在课堂中,为了学校和我可爱的学生们在进行着不断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教育的问题太多了,我的困惑也太多了。

当然,对内来说,我的种种困惑也会在思变和蜕变的过程当中不断调整。

但今天的主题是谈谈家校之间家长不该做什么以及学校建议家长们做什么,所以我想和在场的各位分享以下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

一位老师在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没有在画画儿,而是在写作业。

这位老师马上问他:“你怎么不画画呢?作业等到你回家再写不行吗?”这个六年级的学生说:“我回家2天,我妈妈给我报了3个班。

一个是奥数,一个是作文,还有一个是单簧管。

”老师又问:“那你不是还有半天时间吗?”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这得由我妈妈决定。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孩子们在周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有没有他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而这样的周末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周一孩子们的状态?大部分孩子们是带着满脸的疲惫与倦怠开始他们新一周的校园生活的。

难道这都是学校单方面给的压力吗?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周末时光呢?我要说的第二个故事与戏剧有关。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清华附小。

清华附小在主题教学方面一直在不断尝试将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整合,由此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1+X”课程。

其中,“1+X”课程的一个传统就是每年一次的戏剧展演,它要求全校每个班级都要参与进来,各班家长可按照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参与。

有这样一位忙碌的爸爸,百忙之中好不容易来到了学校,可是排练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提前退场了。

究其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块一动不动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大石头。

事后,他给班主任发了一个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扮演大石头?老师回复他说:“这是您孩子自己选择的。

窦桂梅小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窦桂梅小学毕业典礼发言稿

窦桂梅小学毕业典礼发言稿窦桂梅小学毕业典礼发言稿亲爱的同学们:从六年前踏入清华附小的那一刻,就注定,她永远成了你的母校。

今天的毕业典礼,作为校长、教师的我们,就好比母亲,看到自己的女儿要出嫁,心中格外不舍。

尤其是你们这个年级,成为了母校心中的念想。

我们记得,每周一升旗仪式中,六年级的仪仗队是那么令人肃然起敬,那挺拔的身姿,那铿锵的脚步,留在了全校近1500名师生的脑海中,也留在了这雅静的书香校园里是你们,留给母校一份庄严与神圣!我们记得,去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你们为一年级新生戴上小红花,把“启程护照”送到了一年级小同学的手中,并俯下身子拥抱他们是你们,留给母校一份呵护与友爱!我们记得,今年一年级同学的入队仪式上,你们双手托起红领巾,带领他们从清华的二校门穿过,驻足在日晷前,走到清华大礼堂门前,亲手为他们佩戴上红领巾,让他们懂得“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是你们,留给母校一份“担当”!我们还记得,新年联欢会上,你们七彩律动的青春曼妙舞姿;你们作为学校金帆民乐团的主力,到亚洲、欧洲演出获得的赞誉;你们代表学校轮滑队,获得北京市七连冠;你们在今年“小升初”的“推优”、“特长”选拔中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你们的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留给母校这么多念想!那么,我亲爱的同学们,母校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念想?你们是否记得学校提供的新的自主午餐的形式?你们是否体会到了校园加固与改造后的不同?当你穿梭在如园林般的'校园,漫步在华宇池的戏水栈道上、坐在丁香书院的长凳上阅读时,你的心灵是否也有一番触动?还有,每一天的课堂生活,你是否体验到了新的小组化学习方式?呵呵,也许,你留下的是因为一次作业没有完成,向老师撒了谎的记忆;你留下的是,每次国歌奏完后国旗有多少次正好停在了杆顶;你也许留下的是为什么考试定的是60分及格而不是50或者59分的幽默讨论?凡此等等,一定还有很多很多。

但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母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是你们不可能再重新选择一次的地方――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正如童年只有一次,生命不能重来一样,清华附小,这位教育学意义上的母亲,孕育了你的庄严神圣、勇于担当、感恩与爱、全面发展你们是多么幸运,有六年的时光能在清华园里的附小度过。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全文剖析

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4篇)学习教育专家“窦桂梅”心得体会篇1每次听到窦桂梅老师的课都能够获得无限的惊喜和体会无穷的新意。

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简短的讲学中,窦老师告诉我们高贵是最美的童话,而我们看到了一颗高贵的心灵在演绎美丽的语文人生!一、回归母语教育——返本快乐返本快乐就是要给孩子们一个简单而快乐的语文学习生活。

1、亲近母语,做有根的人。

一个孩子,向最初的地方走去,他的未来,就在最初的地方升腾。

窦老师在讲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想提示语文老师的是,别让孩子们读太多的童话故事梗概,让孩子们能体会更多文学作品的经典。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看富于文学味道的童话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的必修课。

不仅孩子要多读童话,我们老师也要精读童话,因为,每篇经典童话都是一篇精妙之作。

2、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体会训练,不能停留于文字之上。

只会做表面功夫是不对的,要能让孩子体会到内在的含蓄和精华。

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过于肤浅,只让学生学会添加一些好词就足以。

文字的精髓却经常被疏忽。

作者的遣词造句没有等以很好体会,学生自然所获取的只是文字的表皮。

我们可以用反复提升诵读、比较朗读、指导朗读、仿写感悟等形式加以训练。

二、回归文学1、给学生营造一个精神的花园,给她们体味一种文学的味道。

如果说音乐鉴赏能提高一个人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

如果我们努力采用文学鉴赏的方式,让学生也能实践由老师的引导到自我领悟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

别只放在字词句中,要体会的是一种语言的曼妙之处,那么,我们的学生就能体会到文学的味道。

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文本,学会融合一种文学表达;老师要不断读书,挖掘经典童话的内涵,了解像安徒生这样著名作家的有关文献;读更多详细、生动的文本,才能具备引领学生鉴赏,营造精神花园的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的那些教材中苍白的文本,努力给学生一种正确的、独特的思想感受。

2、朗读也有文学味,不是一种单一的体会,而是一种有人性的体会。

窦桂梅的成长之路发言稿

窦桂梅的成长之路发言稿

窦桂梅的成长之路发言稿我很欣赏窦桂梅的话:“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

”请大家认真阅读窦桂梅老师的发言稿。

在帖子中写下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事例,最好写下对自己的启发。

这道作业放在这儿给大家5个星期完成。

清华大学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业成长之路(一)窦桂梅,女,生于1967年,吉林蛟河人,特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

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本文系窦桂梅本人2008年3月27日在海淀区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启程——自发追求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

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

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

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

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

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

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

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

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

窦桂梅的成长之路发言稿

窦桂梅的成长之路发言稿

我很欣赏窦桂梅的话:“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

”请大家认真阅读窦桂梅老师的发言稿。

在帖子中写下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事例,最好写下对自己的启发。

这道作业放在这儿给大家5个星期完成。

清华大学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业成长之路(一)窦桂梅,女,生于1967年,吉林蛟河人,特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

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本文系窦桂梅本人2008年3月27日在海淀区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启程——自发追求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

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

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

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

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

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

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

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

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

窦桂梅个人简介

窦桂梅个人简介

窦桂梅个人简介窦桂梅简介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窦桂梅人物经历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小学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多年来深耕一线,研究实践的语文主题教学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带领学校教师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的“成志教育”思想及实践成果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获得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奖。

窦桂梅教学成就实践历程从教30年,始终立足课堂,坚持儿童立场,以“语文立人”为导向,围绕完整人的发展,在长达几十年的主题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立足课堂的探索阶段(1994.9—2007.8):提出语文教改的《为生命奠基的“三个超越”》,构建了超越空间与时空的大语文观。

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的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该专题的报告,为国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提供借鉴。

2)立足课程的完善阶段(2007.9—2013.9):围绕主题教学思想,系统构建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一体的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获得建国六十五年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将其作为第一个成果向全国推介。

3)立足全面育人的深化阶段(2013.10—今):主题教学的立人思想,撬动学校“1+X课程”改革从主题教学提升为主题教育。

窦桂梅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窦桂梅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窦桂梅(1967--),女,吉林蛟河人。

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

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窦老师认为:"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她说:"我来自农村,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

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

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

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

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

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

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

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

因此,几年里我没有停止过恳求领导,要求岗位更换--教我最喜欢的语文。

1991年,我终于如愿以偿。

"打杂"的五年,使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我也会不自觉地把音乐、美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整合到语文教学中。

靠"韧"劲学习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

后来,上网阅读也成了我学习的一部分。

我当校长这几年 窦桂梅

我当校长这几年  窦桂梅

我当校长这几年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10年11月,我正式出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第16任校长。

刚接手时,我一连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刚出台,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同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作为校长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如何不辱使命,带领团队,“回头看、向前行”?这几年,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其中有这样几件“最重要的事”──一、找到清华附小的坐标“承前”才能“启后”。

清华附小是一所有百年文化积淀的老校、名校。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无数先辈的所言所行诏示我们: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

翻开清华附小的历史,我陷入了沉思。

百年来,清华附小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1915年,附小的前身成志学校创立,那时,学校就开设了算术课和英语课。

受其时梁启超为清华大学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的影响,成志学校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立为本校校训。

民国时期,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提出人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由朱自清、冯友兰、叶企孙等著名学者组成的校董会,至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1936年大师们亲自签名的有关课程设置要求等一系列珍贵的历史记录。

抗战时期,学校随清华大学迁往西南,艰苦的西南联大八年岁月,赋予其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学校先后开设了科学课、体育课,并自制飞机模型、体育设施、肥皂等。

从西南联大回到清华后,成志学校把周边的一所贫民学校(成府小学)并入本校,成立清华附设学校,让寒门子弟也能享受清华的教育资源。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秉持“勤俭办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探索“五四制改革”。

改革开放时期,学校坚守“基础与创新”的办学思想,当下又提出“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可见,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清华附小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与公益服务引领。

窦桂梅

窦桂梅

理论体系
针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难以形成核心价值观;教学内容单篇讲授支离破碎,难以整体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过窄、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儿童学习负担过重。为此,窦桂梅提出了用“主题”牵一切语文内容的“一 发”,动整个语文学习过程的“全身”,实现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
(1)界定核心概念
3)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纲领》指出,既不“应试”唯一,也不以所谓“素质”教 育做掩护的无所作为。窦桂梅带领下的清华附小历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教师的最高 荣誉。通过X课程、水木秀场、种子课程等形式,呵护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同时,全校进行课程优化整合,提高课 堂效率,保障课堂质量。有机地实现优异成绩与卓越素养的统一。
2)立足课程的完善阶段(2007.9—2013.9):围绕主题教学思想,系统构建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位 一体的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获得建国六十五年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将其作为第一个成果向 全国推介。
3)立足全面育人的深化阶段(2013.10—今):主题教学的立人思想,撬动学校“1+X课程”改革从主题教 学提升为主题教育。 所构建的基于核心素养 的课程整合,引领全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获得第四届全国教 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大奖。
2020年10月,担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政协第十四届北京市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主要事迹
主要事迹
立足讲台34年,把儿童成长当作最高荣誉,从“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 越教师”三个超越的探索,到“语文立人”的主题教学的提出,“1+X课程”的整体建构,再到“成志教育”立 德树人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道路上留下坚实脚印。她心系全国儿童和 教师,通过清华附小互联网学校,向900个贫困县3800个远程教学站输送课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 团队273位教师,承担国家云课堂346节微课和“同上一堂课”816节电视直播课。

窦桂梅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窦桂梅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窦桂梅(1967--),女,吉林蛟河人。

北京清华附小副校长,特级教师,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

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窦老师认为:"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她说:"我来自农村,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

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吉林师范学校。

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

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范,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

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

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

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

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

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

因此,几年里我没有停止过恳求领导,要求岗位更换--教我最喜欢的语文。

1991年,我终于如愿以偿。

"打杂"的五年,使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经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我也会不自觉地把音乐、美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形式整合到语文教学中。

靠"韧"劲学习小时候没有读过多少书的我,当上教师以后觉得腹中空空,于是把书籍作为自己成长的土壤。

后来,上网阅读也成了我学习的一部分。

美丽的邂逅——我和窦桂梅校长的故事

美丽的邂逅——我和窦桂梅校长的故事

成了我阅读的对象。 书 读 得 多 了, 人 也 开 始 变 化。
回来的第二年,我就成为开发区第 二个省级名师;第三年,成为学校副 校 长;第 四 年, 我 与 窦 校 长 同 台 上 课,也拥有了自己的粉丝……我知 道,我的成长,得益于亲爱的窦校长, 她是我生命中的领航者!
人格的力量
窦校长是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 人。她时时感念给予过自己帮助的 人,比如霍懋征老前辈。在得知霍 老去世的消息后,窦校长悲痛之情, 溢于言表,让人心疼。数年来,她 还念念不忘自己第一任老校长,每 每提及都情深意浓。
26 封面 FENGMIAN
美丽的邂逅
——我和窦桂梅校长的故事
文 | 河南安阳高新区实验小学 晁丽英
离 开 窦 桂 梅 校 长 已 经 六 年 了, 回忆跟随她学习的时光,这一场美 丽的邂逅,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最 难 忘 的 片 断。 窦 校 长 对 我 的 影 响, 如一坛陈年黄酒,愈陈愈醇,历久 弥芳。
我找到了方向
第一次聆听窦校长的现场课是 在2003年,在我的家乡,窦校长给 我们上了一堂名为《 朋友》的公开 课。这堂课结束时,我的心久久无 法平复:语文课竟能如此神奇,这怎 能叫“ 课”,堪称精美绝伦的艺术! 一节《 朋友》,重塑了语文在我心 中的形象。
2010年春天,我有幸成为窦校 长的徒弟,到清华附小,与窦校长 相依相随。
如今的窦校长已是全国著名的 教育家了,可她从不张扬,待人平 和谦逊,完全没有名家的架子。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于我这样一 个普通老师,只因为心向教育,怀 揣虔诚,就能得到她如此的厚爱—— 亲切得像家人,平和得像朋友,知 心得像姐姐。
亲爱的窦校长,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有过美丽的邂逅,六年过去了, 我一直按照您的期望在努力,什么 时 候, 我 们 能 再 相 见, 什 么 时 候, 我向您表达深切的感恩呢?

窦桂梅演讲稿

窦桂梅演讲稿

窦桂梅演讲稿老师们、领导们:上午好往这儿一站,有两点的感受;第一点,我觉得我特别地荣幸,能得到新作文杂志社赵主编等领导的盛情邀请,让我这一个刚刚出炉的小虾米来到这儿和贾志敏老师、支玉恒老师这些大师们同台献艺,简直是受宠若惊;我能够得到这样盛情的邀请,来到武夷山脚下和福建省的这些老师们相识,还没谈上相知;但愿我们以后能够彼此相知,你说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对于我个人来说,虽然已过中年,成为了一名中年妇女,但是,我想我和各位老师比,我发现,有的老教师的面孔比我还老;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是你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还想提升,孩子需要辅导;每天,朝与曙露同起,暮与星月为伴;这是我们所有小学教师的真实写照;我想,我今天往这一站,我应该想点什么,说点什么;我尽管很累,昨天坐了四次飞机,从北京到宁波,从宁波转到上海,从上海又转到这儿,晚上十一点半才躺到床上;今天早上五点半赵老师就把我从床上拎起来让我上课;很对不起大家,我不知道几点开课,我竟然在大厅的沙发上睡着了,赵老师他们怕打扰我,没让我换地方,还给我盖了一床被子;起来时,我连脸都没洗,头发也没梳,请各位原谅虽然脸没洗,头没梳,但是激情依旧在;老师们,可能也感到我嗓子哑了,年岁大了;不过人三十六,心却只有十六;面对同学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面对老师们那欣赏而理解的表情,面对老师们用发展的眼光看一位中年妇女的状态;我想,岁月使我容颜变老,你们的热情让我青春依旧那么亲爱的老师们,第二点感受,所以我荣幸、我高兴,我就要释放激情;另外,我还觉得很惭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关于作文教学,我只是刚刚开始,我自己也没谱;阅读教学的的确确也算是自己的一项特长,上的还算可以,尤其是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容易爱把别人教哭了,我先哭,他们再哭,大家一起哭;有的时候还真能达到所谓的三情共振;但是新作文要求我上作文课;我在想,当然阅读作文不分家的,上点什么呢我想,还和这些大师们上,你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他们的水平,他们的认知,他们的高超,我觉得我只能仰视才能看他们,所以我很惭愧;怎么才能对得起今天来的老师们,才能让大家和我相处的这段生命历程里,生命有所增值;那个叫什么梅的,她教的没咋的;回过头来一点感觉没有,最后还觉得没意义;如果我能够让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心灵都觉得和杜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留下一点点的痕迹,那就是我最大的收获;所以,惭愧之余,我就得努力;尽管我很累,尽管现在我的眼睛强着睁,但是从我的声音看,从我今天还要站着讲的状态看,我要用我的生命,用我的热情换来大家的理解和掌声;书归正传;作文、作文,说句实话;阅读教学重要,作文教学同样重要;老大难、老大难,阅读教学抓住作文这个老大就不难;我们作文教学该怎么研究,该怎么突破,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去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首先,我们得弄清新的教学理念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样用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深深的懂得,理论和实践就是老鹰和小鸡的关系;一旦掌握了理论,你就会势如破竹,不可抵挡;有了这样的理论,你才会有效地指导你的工作实践;因此,我们今天的作文该怎么走,我们今天的作文该如何去进行我想,说一千,道一万,今天的时间太有限,我呀,就简短点说,因为孩子还等着我点评;咱们就讲讲纲、讲讲领;我记得听任何人讲话,一般情况下你不一定都记得,但你会记得他的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观点;今天,我要发言的题目是让真实的作文在孩子的心灵里安营扎寨;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作文的架子放下来;让我们原来总是美声唱法,像曹丕所说的,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也;包括孔子也说了一个格言一字都可以兴国也可以亡国;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怎么降下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从美声唱法进入流行歌曲、通俗唱法;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样让孩子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的就怎么写;只是当老师的不把技巧放在第一位,生活放在第二位;我们怎么能让孩子拿起笔来,在老师适当的点拨、指导写作技巧的前提下,让孩子总是感到作文不是多情总被无情恼,而是道是无情却有情;所以老师们,我今天的发言,不想像专家一样,因为我本身就不是专家,专家是围绕一个专题使劲的、一个劲地研究研究,研究到大家都听不懂了就是专家;我从实践中来,我是一线的老师,尽管我当了一年的业务校长,但是,我还依然给孩子们上课,研究教学;我是吃什么饭长大的,我知道我依靠的东西是什么,所以我依然没有离开我的一线;那么,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谈几个东西,不想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我想从几个案例谈起,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案例;我先讲几个妈妈的故事;我们走进这几个妈妈的故事,来反思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语文到底怎么了我们看这样一位妈妈;这个故事是九十年代初发生的;北师大一位研究生叫卢迪到山海关旅游,听到这样一段母子的对话;妈妈问儿子,那长城好不好看儿子说,好看;妈妈又问,你看那长城像什么妈妈循循善诱,孩子心不在焉;孩子想了半天,说,妈,你说啥呀看不出来妈妈说,儿子,你真笨啦你看这长城多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多么雄伟,多有气势卢迪听了心里直起鸡皮疙瘩;因为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怎么知道,什么叫蜿蜒,什么气势;他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龙,还愣说是蜿蜒的巨龙;他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妈妈就这样灌输着;卢迪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自己的吗;比如,写秋天的稻田,老师就在结尾加一句,充满丰收的喜悦;要写我武夷山的景象,结尾就加上,祖国大好河山,我爱你如此,卢迪从小学到初中,作文就是这样走过来的;难怪他后来留学到了加拿大故宫面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他肚子里装的这些词、那些句没法形容眼前这大自然的造化;接下来,卢迪就当了一名家教;一天,卢迪看到了孩子的一篇作文;卢迪就问,孩子,你的作文是不是抄来的孩子生气了,说,根本就不是,那是我自己写的;然后,卢迪就问他说,我问你,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孩子看了看卢迪的表情,再转身发现他妈妈没在,他就说,你想听真的卢迪说,对;他刚想说,妈妈端着水果进来了,他一伸舌头不说了;卢迪说,这样咱俩就用英语说吧;于是孩子说,我根本就不爱我的家乡,这里污染特别严重,经济非常落后,这里的人我都不喜欢;说句心里话,叔叔,我就想像你那样出国留学,最后到北京、到上海这些大城市;卢迪说,既然你心里这样想的,为啥不这样写孩子说,这是我的心里话,这不叫作文;作文一定要写健康的,一定要写向上的;我们这样写,老师就给我们没影儿;卢迪心想,这可怎么办说,孩子,你别怕,你就这样写,你要做个真实的人,不能虚伪;你怎么想,就怎么写,难道你写家乡不好就等于不爱家乡吗不一定,说明你爱家乡,你有这样的感受,你一定会改变你的家乡;如果爱家乡就是说好好好,那家乡就不需要建设了;聊得忘了形,俩人用汉语开始说了,他妈妈早就在旁边听见了,便故意咳嗽了两声;孩子一听明白了,妈妈在旁边;于是卢迪就这样继续辅导孩子,完了,走到门口系鞋带的时候,就看见孩子的妈妈用手指着孩子的额头说,孩子,你作文千万不能听刚才卢叔叔说的话,听见没有他留学这么多年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不儿子说,我明白了;卢迪没法再解释,只好走了,但他心里非常的痛苦;他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上两位母亲不是典型的中国语文教师,但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引导与教诲就是最典型的中国化的语文教学方式;由此,我,大家在反思语文的教育体系,包括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心灵语言和灵魂的委缩,都表现在以下几点:我们国家使用统一的教材,虽然现在是一纲多本,但大多数教材还是统一的,几亿的孩子学的大体一样的文章;中国古代文化,浩如烟海,但选来选去总停留在那有数的几篇上;我们的眼光完全一致,冥冥之中,有一种东西,框住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精神视野扯住了我们本来应该放眼世界,纵横古今的目光;全国认同一种精神言语方式,用这统一的语言方式去统一我们不同的大脑,老师们,这是我们的妈妈的故事;下面,我再讲几个学生的故事;首先,看发生在江苏的一次作文大赛,作文题目叫值得庆幸的一次失误;评委们批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作者这样写道:自己参加学校八百米运动会的比赛,他知道共有七位选手参加,取前六名;这时他的朋友小兰告诉他一个招,只要你在比赛的时候,绊倒一个选手,你就能稳拿前六名;既能给班级加分,还能给奖品;于是作者我在比赛的时候奋力冲在最前面,他在事先打好埋伏的地方蹲了下来;于是开始反复的解鞋带系鞋带,系鞋带解鞋带;等到第一个跑过去,第二个跑过去……因为他算准了要绊倒第四个;第四个跑过来的时候,他伸出右腿就想给第四个一个腿弯儿;但他灵魂的左腿给了他一个大耳光,说,唉呀,你怎么这样没良心,这么不象话呀于是灵魂深处的另一个我就开始折磨起自己,我这是干什么呢高尚的我就否定了荒唐的、自私的我;最后,我就把我的脚收回了,继续向前跑,就这样,我成全了一次值得庆幸的美好时刻;专家们看了这篇文章,哭笑不得;在硝烟弥漫、分秒必争的八百米长跑的竞赛场上,有谁跑着跑着蹲下去反复地解鞋带系鞋带,有谁又可能想那么多的想法;想我绊不绊,绊完了又不绊,还用手去打自己的耳光,最后又不绊,终于跑了上去,那是不可能的;老师们,看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扭曲了,这可都是小学生,咱们孩子扭曲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年的高考题目叫做战胜脆弱;南方周末报道了安徽省高考作文事件;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话栏目崔永元知道后想办一期节目,结果安徽怕在全国影响太大,多方周旋,才不了了之;战胜脆弱这篇作文在安徽省的考场上的考生都是写在高考前夕不是父母双亡,就是家里着了大火,不是家里着了大火,就是发生了洪灾;因为年抗洪;当时,安徽省没那么严重,只是有些地方受了点小灾;可是一百个学生竟然有三十五个写成这样;写的真是惨不忍睹,评卷的老师都掉着眼泪评卷,太可怜了判一个又太可怜了但可惜的是判着判着发现不对;中午,评卷老师正好和安徽省招办主任一起吃饭;于是,就聊了起来;一位女老师说,唉呀你们这,今年还有一个用脚答题的考生啊没有手那孩子的作文写得真漂亮啊这孩子真惨哪招办主任当时脸就白了,没有啊,我们全安徽考生没有一个用脚答卷的呀这个老师说,唉哟,我的天这个孩子撒谎了,用手写的,他说自己没有手,战胜脆弱嘛,用脚写,我还给了他最高分;完了,大家都议论,你们这安徽呀,经济太落后了,生活怎么这么可怕呢的孩子不是没爸就是没妈,不是家里着了火,就是发洪灾了;招办主任一脸茫然,没有啊你说这怎么查当然,给这个用脚答卷的孩子降了一等,这孩子倒霉了,其余的孩子怎么查你得查报考时的档案,查他爸爸在不在,他妈妈在不在,因为那档案是五份月登的,父母怎么怎么的;可别人七月份考的,万一中间他爸爸妈妈死了呢你也没法说,你说你怎么查最后,这个事没办法,弄来弄去,只好顺水推舟了;但是从这件事引发了整个教育界、整个社会深刻的思考,教育都假了,你说还有什么好,所以打假要从教育开始;以上是我们学生的故事;接下来,我再讲讲咱们老师的故事,咱们老师真的不容易,为什么你们是武夷山的,别看你们是旅游区,也许工资不一定高到哪儿去我原来老家在吉林,工资也很低,现在到北京了,还可以;我们真的不容易,现在啊,我们上级教育部门给我们压力,校长给你压力,主任给你压力,就是不给你魅力,所以你也很痛苦;工资不高的前提下,丈夫还要爱,孩子还要爱,今天校长瞪了你一眼,你一惊,怎么着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我们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标要求我们降下来,习作不叫作文,低年段叫写话,高年级叫习作;这些我不想多多赘述,因为新课标大家都很熟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订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降下来,我自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因为我们的脑子像酸菜缸都锈上了,怎么洗也洗不净;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重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但是,快速什么法你得肚子里有啊有的前提下才能谈快速什么法;你没有怎么能像女人生出孩子呢我们要讲技巧,但是,我们该怎么把技巧于无形中教给孩子;比如观察,作文的观察与生物、化学上的观察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就该弄清楚;要说的太多太多;今天我就说下面的一段话;新课标就是让我们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的作文以平民的意识走进孩子;君不见,孩子们惟恐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登不上作文的大雅之堂,他们正以一只生花妙笔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老师涂脂抹粉,非得把笔下的人物变成重工作、不重家庭的公众人物;因为不懂得作文的本质,在选材立意要精要新的劝导下,孩子们不再童言无忌;于是,他们的作文远离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思想、平凡的情感,留下的只有东拼西凑的故事和似曾相识的语言;我们不少的乡村小学生,很少有人能写出散发泥土芬芳的作文;一群群质朴的乡下孩子,只会用陌生的语言描写那遥远的城市生活;我不明白,那孩子们为什么不看看那沉默的远山、沉寂的池塘、广袤的原野,为什么不写写屋前的那棵大樟树、路边的马尾巴花;一个乡下的孩子失去了乡里的童趣,这是不是城市文化颠覆的一种可悲呢老师们,我们该怎么办作文之所以失真关键在于他们在错误的作文观念下,心灵没有说话,思想没有说话;当他们想说时,真实的思想与心灵的感觉往往被公众的言辞所淹没;因此,我想对各位老师说,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站着,我们就要活得最美丽;只要我们是语文老师,我们就应该让真实的生活、真挚的情感、真切的思想在孩子们的心灵里安营扎寨;巴金说得多好啊,写作、写作就是无技巧的再现生活;我们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孩子生活,也应该深情地,一直横亘到底地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我们回首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我们有那么多的大师横空出世,他们的作文功底从哪里来当然,书是他们的生活,那是间接的;读书也是学习作文的一个法宝,但是,生活更是学习作文的法宝;区别在于一个是直接的,一个是间接的而已;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今天突然明白,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她却在灯火阑珊处;今天谈创新、谈新作文,其实没有新,只是让我们返朴归真;我们的创新作文不是游戏作文,创新作文正本清源,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在我们今天还不知道创新怎么办的情况下,在我这个年轻的中年妇女还在困惑的前提下,我想起了红高粱中的一句歌词: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千万别回头深一脚、浅一脚,想尽办法别崴脚;我想用这样一句歌词来回答我们的作文究竟怎么走就在这句歌词里: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个水;最后,我用一首歌唱出作文教学的落脚点,那就是篱笆女人和狗里的一段:星星啊还是那个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哟,梁啊还是那道梁……。

窦桂梅的成长之路发言稿

窦桂梅的成长之路发言稿

我很欣赏窦桂梅的话:“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

”请大家认真阅读窦桂梅老师的发言稿。

在帖子中写下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者事例,最好写下对自己的启发。

这道作业放在这儿给大家5个星期完成。

清华大学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业成长之路(一)窦桂梅,女,生于1967年,XX蛟河人,特级教师,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获全国模X教师、教育系统劳动模X、全国师德标兵、十大杰出教师提名奖等称号。

1998年作为科教界优秀代表之一,在人民大会堂受到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亲切接见,2001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的主讲人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本文系窦桂梅本人2008年3月27日在海淀区新课程与教师发展系列活动“特级教师窦桂梅专业成长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启程——自发追求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

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

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我来自农村,那块沃土把执著追求和脚踏实地的精神植入我的生命——我坚信,要自强不息,要奋力拼搏。

不管在哪个单位,从事哪门教学,只要埋下头来,任劳任怨,必能成为业务骨干,做出成绩,显出存在的价值。

1982年,15岁的我走出山村,走进XX师X学校。

四年后,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做文书工作。

同学们羡慕,我却不情愿——既然学习了四年的师X,就该成为一名好教师。

几经周折,终于改派到XX市第一实验小学。

由于分配太晚,我被安排到教务处做辅助工作。

在这个岗位,我一干就将近5年,先后教过语文、音乐、数学、美术、自然常识、思想品德几门课程。

每一次代课,我都全力以赴。

代数学课时,所带班级成绩名列前茅;代音乐课时,上过大型公开课。

但我感觉自己还是喜欢语文,而且语文教学也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底蕴。

王殿军窦桂梅等4位京城名校长谈“教育经”

王殿军窦桂梅等4位京城名校长谈“教育经”

王殿军窦桂梅等4位京城名校长谈“教育经”良好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

李烈、王殿军、窦桂梅、刘可钦四位超级名校长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到如何实现家校联动,为您分享最独到的“教育经”。

好的教育需要尊重差异,尊重儿童的进展规律李烈: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只有遍尝人一辈子百味的小孩,才能适应能力强、经得起风雨。

以爱育爱,是17年前我做校长之初提出的“双主体育人”办学思想的主旋律。

通俗地讲,确实是以教师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聪慧,培养出学生的爱。

育出的学生之“爱”,既包括心中有他人的优秀品行,又包括对知识与未知、对探究与尝试的热爱,以及愿以一己之力为周围世界带来改变的使命之爱。

拥有这种“爱”,方为走向以后、健康欢乐的大写之“人”!所有的“好关系”,都源于尊重好的教育,一定基于好的师生(亲子)关系;建立好的师生(亲子)关系,是好教育的起点。

温顺、支持、明白得、包容、信任、体贴、关怀……这些差不多上“好关系”的显著特点。

在我看来,这些“好关系”的特点都源于两个字:尊重。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因此,尊重第一表现为对差异的尊重。

任何老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或“决定”爱或者不爱某一位学生。

这确实是“有教无类”的要求。

父母也是一样,少一些“前一位妈妈咨询,如何让自己内向的小孩爽朗好动起来;后一位妈妈咨询,如何让自己外向的小孩安静听话”的现象;少一些横向的比较和竞争中只做赢家的追求;相信“每一位小孩差不多上有价值的”,相信“差异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将有助于教师和父母对差异的接纳与尊重。

尊重小孩的成长规律--失败,困苦,委屈其次,尊重表现为对规律的尊重。

除了对小孩成长规律的尊重之外,还有对“真实的成长环境与成长过程,必定会有不尽如人意”之生态属性的尊重,和对“小孩是未成年人”之限制的尊重。

不要强求小孩按照我们的规划前行,小孩属于我们必将会被剔除的以后;不要过度关注总是在小孩周围担忧地问这问那,自主独立的小孩才有能力有担当;不要关心小孩扫平所有路障,没有了沟沟坎坎的柏油路只有单调的体验。

窦桂梅寄语清华附小毕业生:不忘读书、善良和梦想

窦桂梅寄语清华附小毕业生:不忘读书、善良和梦想

窦桂梅寄语清华附小毕业生:不忘读书、善良和梦想清华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在2016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全文:我亲爱的六年级同学:自从你踏入清华附小的那一刻,就注定,她,永远成了你教育学意义上的母亲。

从启程楼,到知行楼,到修远楼——你们在三座楼里,度过了小学六年的生活。

作为校长母亲,看到儿女们将要离开自己,心中格外不舍。

值此,我想与同学们一道回味,这所有着百年历史的小学,作为你的母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清华附小是给你打上了成志教育的烙印,朝着“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努力具有“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五大校本核心素养的摇篮,是你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把手放在胸前宣誓“我是清华少年,努力成为健康、阳光、乐学,拥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的现代人”的地方。

实现这一人生信念,从清华附小这个“地方”,到中学,到大学,需要的主观与客观的条件太多了。

未来世界是未知的确定,但,哪些恒定的主题是不会改变的?作为对你们的嘱托,我为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同学送上的三句话。

愿这不变的三个主题,作为精神的种子,播撒同学们的心田,成为从清华附小走出去的所有人,共同的语言密码与成长胎记!第一句话:做一个永远葆有读书状态的人谁都懂阅读的好处,但关键的问题是,你是否一辈子葆有阅读状态。

在我看来,一个人无论何时,始终葆有对生活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对人生的领悟,很大程度源于一生拥有的学习状态。

我亲爱的同学,你的生命仅仅是幅长度不同的画卷,而它一旦打开,就再也合不上了。

而这幅生命画卷究竟有多长,你又无法控制。

有一点确信无疑,我们每天都在消费生命。

活一天,我们的生命就减少一天。

既然生命的长度是减法,而且每天面对的“碎片”那么多,作为过来人,我的心得是:面对复杂的社会与人生,保持长久的单纯,只有你想办法多读经典之书、多吸纳好故事,阅读好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才会让生命画卷的宽度获得加法,让你在不同的书的世界里,活上百回、千回,这多么划算、多么值得!今年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很多国家都在举行纪念活动,不仅仅是英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当校长这几年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010年11月,我正式出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第16任校长。

刚接手时,我一连好几个夜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当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刚刚出台,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同时学校也面临着如何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严峻挑战。

在此背景下,作为校长队伍中的一名“新兵”,我如何不辱使命,带领团队,“回头看、向前行”?这几年,我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其中有这样几件“最重要的事”──一、找到清华附小的坐标“承前”才能“启后”。

清华附小是一所有百年文化积淀的老校、名校。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无数先辈的所言所行诏示我们:选择了清华,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

翻开清华附小的历史,我陷入了沉思。

百年来,清华附小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

1915年,附小的前身成志学校创立,那时,学校就开设了算术课和英语课。

受其时梁启超为清华大学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校训的影响,成志学校将“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立为本校校训。

民国时期,梅贻琦任清华大学校长,提出人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在他的倡导下,学校成立了由朱自清、冯友兰、叶企孙等著名学者组成的校董会,至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1936年大师们亲自签名的有关课程设置要求等一系列珍贵的历史记录。

抗战时期,学校随清华大学迁往西南,艰苦的西南联大八年岁月,赋予其刚毅坚韧、自强不息的品质,学校先后开设了科学课、体育课,并自制飞机模型、体育设施、肥皂等。

从西南联大回到清华后,成志学校把周边的一所贫民学校(成府小学)并入本校,成立清华附设学校,让寒门子弟也能享受清华的教育资源。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学校秉持“勤俭办学,全面发展”的理念,探索“五四制改革”。

改革开放时期,学校坚守“基础与创新”的办学思想,当下又提出“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可见,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清华附小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与公益服务引领。

守正中传承,传承中创新。

清华附小“现在在哪里”,又“将去向何方”?循着这样的追问,我将清华附小“育什么人”、“怎样育人”两个问题当做自己的课题,开始进行既动脑又动腿的行动研究。

我到北京市十一学校跟踪学习一个多月;带领教师们寻访了北京六所著名的幼儿园,了解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带着老师们到北京市十一学校和清华附中听课、参观,并请李希贵、王殿军、张思明等著名校长和专家来校讲座。

小学与中学的衔接十分重要,由于我校的学生大多升入清华附中,因此,我又专门邀请清华附中的一些领导,以集体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会谈。

经过一系列的走访我发现,儿童的成长被我们的教育人为地割裂了: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毕业一个月后即进入小学,面对陌生的知识体系,仿佛要翻越喜马拉雅山;同样,小学与中学之间也有一道明显的分水岭……带着这些问题,一方面,我带领教师全面实施“抗震加固”后的校园文化改造,一方面反复研究国内外有关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还就有关问题到一些著名的中小学与校长、教师讨论。

这种研究与讨论,使我能够以更高的站位思考学校的未来发展、思考“育什么人”的问题。

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在为学校寻找新的发展坐标时,不仅要“以中国的眼光看世界”,还要学会“以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在这样宽广的视角下,我们要使学校的发展与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相吻合,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内核相契合,与历经岁月砥砺的附小精神相融合。

就这样,纵览历史,横观当下,我对学校应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和中小衔接等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些明晰的思路。

以此为基础,在李希贵校长的指点下,我开始着手制定《清华附小办学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

在那段日子里,我满脑子都是“怎么办”——几个声音在打架,多少幅图画从眼前闪过;我一会儿泪流满面,一会儿愁眉紧锁,一会儿开怀大笑……经过三个多月的“折腾”,初稿终于完成。

之后,我把初稿交给中层补充修改后,再发给全体教师深入讨论、补充完善。

老师们的智慧贡献大大提升了“纲领”的针对性;而老师们也因为自己的意见被采纳、甚至自己的某个用词被采用,而把“纲领”当做了自己的孩子。

后来,我们又就相关内容征求全校家长和学生的意见。

经反复修改,一年后,这一纲领性文件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

经逐年修订,“纲领”已从最初的100条简化为现在的30条。

几年来,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文化密码”,初步实现了全校教职工以及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认同。

例如:“纲领”勾画了学校的发展愿景:“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教育的智慧与欢快的笑声;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快乐;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

我们初步从自我发展(身心健康·成志于学,自强不息·学会改变)、文化修养(工具运用·实践创造,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社会参与(公共道德·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三个维度,提出了清华附小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并概括出其通俗易懂的外显成长样态:“健康、阳光、乐学”……“共同理想,各自成长”,为学生和教师聪慧与高尚的完整人生和健全人格奠基,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很重要,都把学校当作精神皈依的家园……正是这样真诚的愿望和强烈的使命感,推动我们不断明晰与检视学校的发展定位与发展方向。

纲举目张,由此,清华附小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快车道。

二、牢牢牵住课程改革这个牛鼻子“育什么人”的问题确定后,解决“育人载体”的问题,即如何基于清华附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建构学校的课程体系,就成为我思考的核心问题。

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才能科学。

为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在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尝试打破学科教学壁垒,精简、整合国家课程,补充、完善校本课程,初步形成了基于国家课程且高于国家标准的清华附小的“1+X课程”体系。

“1”,即优化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

“1”是重要底线,是实现“健康、阳光、乐学”的根本途径。

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用整合的方式实现减负增效。

“X”,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包括清华文化课程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修或自选课程。

“+”,不是做简单的加法,而是促进“1”与“X”相辅相成,两者呈黄金分割之态:“1”占70%左右,“X”占30%左右;两者之间留有裕度,当“1”优化到一定程度时,“X”即趋近为“0”,那时,“1+X”即成为一个完整的、大写的“一”,进而实现由“校本课程”到“本校课程”的转变。

目标保障质量。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含外显样态)的要求,我们构建了清华附小“十个一”的课程目标,其中前五个是基础目标,后五个是特色目标(允许师生制定自己的个性化目标)。

基础目标包括:一流好品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

特色目标包括: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在课程建设中,我们着重在“优化整合”上做文章,包括学科间整合、学科内整合和超学科整合。

学科间整合。

围绕学校的主要课程,根据每个学科的自身属性及相同的价值培养功能,我们把九门国家课程整合为“体育与健康、品格与社会、语言与阅读、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五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包含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

这不是简单的归类,其背后是课程理念与课程终极目标的转变。

事实上,这五大领域的归类也只是一种整合形式,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进行跨五大领域的整合,如语言类与艺术审美类的整合等。

学科内整合。

这是更好地优化学科自身专业性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质量,我带领各学科团队,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研制出各学科每学年一册的《质量目标指南》。

如语文学科,我们将“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三个课程目标,逐项细化、量化到12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中。

这样,教师在每天的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有了依凭。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将课程目标和内容“教育学化”,研发了供学生课内外使用的《乐学手册》。

《乐学手册》具有内容整合、方法优化、总结规律等特点,以此取代各种五花八门的教辅资料和练习册,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再以体育为例。

体育是我校的核心课程之一。

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曾任我校校长,他提出的体育育人理念一直在清华附小传承,现在,学校的运动场上树立着他的塑像,体育组被命名为“马约翰研究室”,大操场被命名为“马约翰运动场”。

学校在“1+X课程”的构建中提出“体育锻炼三个一”,即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健身大课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

我们将体育课程内容分解为轮滑、板球、棒球、足球等十余种项目,供学生选择。

在体育必修课上,学生们打破班级界线,根据爱好,组成新的班级进行学习;在体育自主选修课上,学生们更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因此,体育自选课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学校将校园足球作为品牌课程,充分发挥足球的育人功能。

目前已形成“班班有球队,人人会踢球,男女都上阵”的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足球社团也在“鲁能杯”“百队杯”上取得了冠亚季军的好成绩。

就在笔者写此文时,足球社团的16名队员正在阿根廷甲级俱乐部博卡青年队进行为期20天的集训;同时,清华附小与阿根廷足协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合作协议,希望我们的校园“小球”能推动国家乃至世界“大球”的跨文化理解。

超学科整合。

在实践中,我们找到了一些超学科整合的路径,如戏剧课程。

每学期,每个班级都选择一个主题,编排校园剧。

从选题、剧本创作,到节目排练、道具制作、舞台设计等,都由学生完成;语文、音乐、体育、舞蹈、美术、书法、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共同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指导。

再如“DI头脑风暴”、“轻松发明”、“清华少儿科学家”等拓展性的综合创新实践课程。

以“轻松发明”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总结、主体附加、主体减少、组合发明、缺陷发明、反面突破、改变结构等方法,打破既有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目前已有14名学生的发明成果申请了专利。

此外,学校利用坐落在清华园的独特优势而开设的“种植养殖课程”等,也都实现了超学科的整合。

超学科的整合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体现在考核评价中。

如我校一年级学生就是通过“玩游戏”,参加各科考试的。

老师们设计了集各门主科的学习内容于一体的“拼音对对碰”、“字形小魔术”、“乐读天地”、“挑战金话筒”、“丁香花朵朵开”、“串珠谁最棒”、“成双成对蹦蹦跳”等九个游戏,让学生在愉悦中展示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

家长看到这样别开生面的考试,无不交口称赞。

就这样,在渗透式、融合式、消弭式整合中,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富有清华附小特色的“1+X课程”体系初步建立,并得到教育部以及市、区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获得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