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戏剧创作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曹禺,中国现代戏剧大师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既承继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优秀品质,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先进理论和表现技巧。
曹禺的四大戏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无疑是他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以独特的手法呈现了激烈的家庭和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异化现象。
故事情节简单而真实,通过对于人性的深刻追问,以及对于传统禁锢与解放的思考,使得《雷雨》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日出》是曹禺创作的另一部杰作,它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人道主义精神。
该剧以农村为背景,展现了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困境和奋斗。
通过对主人公宋天荫的塑造和命运的描绘,曹禺巧妙地传达了他对于正义与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原野》是曹禺在195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度和厚重感的作品。
该剧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抗战时期农村人民为了生存和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曹禺通过对人物的精细刻画以及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生活艰苦、苦难磨砺下的人性光辉与希望。
《北京人》是曹禺创作的最后一部剧作,也是他个人的“心灵自述”。
该剧以“北京人”为主题,通过对于北京市井生活的细致描绘,呈现了曹禺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的深度思考。
尽管剧情简洁,但《北京人》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向观众们展示了曹禺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思考与呼吁。
曹禺的四大戏剧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具备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功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度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戏剧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禺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艺术表达,将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戏剧文化注入了新的力量。
他的四大戏剧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仍然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推崇。
曹禺的三部曲是什么
曹禺的三部曲是什么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大的剧作家,曹禺为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曹禺的三部曲,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禺的三部曲曹禺成名比较的早,早在曹禺23岁的时候就写出了《雷雨》,这部作品现在还在频繁的上演,让人们百看不厌。
曹禺三部曲指的是曹禺早年创作的作品《雷雨》、《日出》和《原野》。
《雷雨》讲述了资本家周朴园和鲁妈两个家庭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恩怨怨。
鲁妈是周朴园的丫环,后来与周朴园生下了两个儿子,在生下第二个儿子之后的第三天被赶出周府,鲁妈的女儿四凤与周朴园和鲁妈的儿子周萍相爱,并且怀上了周萍的孩子,鲁妈与周朴园的另一个儿子鲁大海却与周朴园成为了对头,而周朴园的太太繁旖却与周萍有私情。
繁旖与周朴园的儿子周冲却爱着四凤。
最终一切矛盾在一个雷雨之夜爆发,四凤死了,周萍死了,周冲死了,繁旖疯了,鲁大海出走。
《日出》则讲述了一个交际花陈白露的腐化的生活,也刻画了围绕在陈白露身边的各色人物,在这部戏中不仅仅成功揭示了了腐朽势力最终会被毁灭,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日出必将会来临。
《原野》则讲述了在民国初年北方一个偏僻农村里,被恶霸地主焦阎王夺取土地、活埋父亲、卖了妹妹、抢走未婚妻的农民仇虎,从监狱逃出后向恶霸地主复仇的故事,揭示了在黑暗畸形的社会中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
曹禺三部曲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三部戏奠定了曹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其所有的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三部作品。
曹禺为什么要写雷雨曹禺最著名的作品是其在23岁的时候写出的第一部话剧剧本《雷雨》,《雷雨》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很多人都在问曹禺为什么要写雷雨,曹禺为什么要写雷雨?这个原因在《雷雨》的自序中曹禺予以了说明。
曹禺先生自己说,写作雷雨是当时自己的一种感情需要,是自己长期的接触社会现实,长期的压抑、愤懑的情绪之下找到的一个突破口。
曹禺在给《雷雨》写的序言中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曹禺(1910-1996),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曹禺及其剧作
一
生 平
曹禺(1910-1996) 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 万家宝,字小石。 “萬”,“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 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 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三 《雷雨》 1.《雷雨》剧情梗概: 周公馆的老爷周朴园 太太蘩漪 使女四凤,她的父亲鲁贵 大少爷周萍 周冲 梅侍萍 鲁大海
2.剧情艺术分析 《雷雨》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 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 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 作方法的影响 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 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 性格,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 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 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三是讽刺作品的繁荣,主要代表有陈白尘的 《结婚进行曲》、《升官图》,以及老舍的 《残雾》、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妙峰 山》、袁俊的《小城故事》、《边城故事》、 《山城故事》等。此外,沦陷区以《秋海棠》 为代表的"市民化"戏剧创作和演出也呈现出畸 形的繁荣态势,正好与后来解放区戏剧的"农民 化"形成了鲜明的两极化倾向。
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中 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1年自编《曹禺选 集》,对《雷雨》、《日出》、《北京人》 作大量修改。同年任《剧本》、《人民文 学》编委。 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演话剧 的国家剧院)成立,任院长。同年,为创 作以一个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为主题的剧本 《明朗的天》收集素材,1954年开始创作, 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剧本、 导演、演出一等奖。
曹禺_北京人
一、创作背景
《北京人》创作于1941年。该剧以曾家的经 济衰落为串联全剧矛盾冲突的线索与戏剧 冲突发生的具体背景,展开家庭善良与丑 恶、新生与腐朽、光明与黑暗的冲突。并 透过这些冲突,深入封建家庭这一躯体深 处,着力反映出封建主义精神统治对人的 吞噬,人们在这种精神统治下对人生的追 求,以及这种精神通知的破产。
3、以愫方和袁圆为代表的“未来”北京人: 有理想有行动,代表着北京人的希望
内容探究
曹禺是怎样刻画“北京人”形象的?剧作者 为什么要把几十万年前的“要爱就爱,要 恨就恨”的“北京人”与像曾文清那样怯 弱、无能的“北京人”对立起来?曹禺心 目中的新的“北京人”是谁?
曹禺在第二幕中,通过袁任敢的一段台词, 刻画了“北京人”的形象:“那时候的人 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 喊,不怕死,也不怕生。……”曹禺用五十 万年前的“北京人”形象与曾文清那样的 现代“北京人”对立起来,是要强调一个 题旨: 再也不能像曾文清似地浑浑噩噩地生活下 去了!于是曹禺在剧中着力塑造了两个新 的“北京人”──愫方和曾瑞贞──的形象, 把全剧结尾在她们奔向光明的离家出走上。
• ——哀静、幽郁、沉滞、苦痛、哀愁、缄默、忍耐 • 主导:哀静、婉顺、忍让、奉献
• 旧时代的优秀女性。沉默忧伤,处处忍受。寄人篱下的生 活使她不得不忍受旧家庭中袭来的种种不堪。
• 她爱上曾文清这样一个废人,面对种种无望的境遇,她的 忍受顺从,反映出她所承负的旧思想、旧道德、旧传统的 因袭重担,更是封建家庭中腐朽恶势力与精神统治在善良 人心上投注的阴影。 • 逆来顺受的外观——内心坚毅的性格。她的沉默无言绝不 意味着她对凌辱的低头,她内心怀着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 爱上一支空谷幽兰,却只敢停留在相对无言中获取慰 藉,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出走后又沮丧归来,以至 吞食鸦片自杀。 • “重重对生活的厌倦和失望甚至使他懒于宣泄心中的 苦痛。懒到他不想感觉自己还有感觉,懒到能使一个 有眼的人看得穿:‘这只是一个生命的空壳。’” • 他认识了“自我”,对自己,对封建家庭生活已经厌 弃与绝望。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简述曹禺戏剧创作的特点
曹禺(1910年-1993年)是中国戏剧家、剧作家、导演和表演艺术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父”。
他的戏剧创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现实主义倾向:曹禺的戏剧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和人物内心真实的感受。
他常常借助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刻画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内心的矛盾冲突。
2. 注重人物性格刻画:曹禺的戏剧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深入剖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戏剧结构严谨:曹禺的戏剧作品结构严谨,往往采用整部戏的形式,对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清晰的安排和梳理。
他的戏剧作品常常在整部戏的框架内,通过对人物关系和情节的逐步推进,展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和人物内心世界。
4. 表达思想情感:曹禺的戏剧作品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他的戏剧作品常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矛盾,反映出人性的深层次内涵。
5. 语言优美:曹禺的语言优美,具有诗意和哲理性,他的戏剧作品的语言运用丰富,富有文化内涵和表现力,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曹禺的戏剧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情感、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十二讲曹禺的戏剧创作
曹禺的生母薛氏是湖北武昌一个商人的女 儿,生下曹禺三天后就病逝了。
继母薛泳南原是曹禺的姨妈,一辈子没有 生育,很爱曹禺。因为她喜欢看戏,使得 曹禺从小就深受京戏、文明戏及各种地方 戏的熏陶,迷上了戏剧。在中学与大学时 代,曹禺一直热衷于编戏、演戏。
曹禺家的保姆段妈,身世凄苦,勤劳慈爱, 常给曹禺讲农民的苦难,曹禺曾说她是使 自己最早懂得人生的“启蒙老师”。
《蜕变》(1939年)表现大后方某伤兵医院 的变化,塑造了勇于改革、除旧布新的梁专 员和丁大夫两个理想人物形象。剧本对官僚 机构的无情揭露和昂扬热烈的乐观主义精神 深深地激动了当时的观众。曾一度遭到当局 政府的审查与禁演。
抗战中期,曹禺的创作返归自己擅长的家庭 题材。《北京人》(1940年)通过曾家的经 济拮据和伦常无序,揭示了封建家庭及其文 化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并对理想的人格精 神和民族美德进行了探求与颂扬。
①周朴园形象分析
从社会地位与政治属性看,周朴园既是资本 家,又是专制性的家长,他专横、残忍,发 不义之财等等。但这不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
《雷雨》着重刻画的,是他作为男性家长的 感情历史与道德风貌。其性格是典型的两极 组合:强硬与虚弱、专一多情与薄情寡义、 道貌岸然与自私虚伪。
周朴园的性格体现为一个历史过程。从青年 到老年,其心灵与情感经历了沧桑之变。
曹禺对周萍充满同情与原谅。母子乱伦并非 血缘之母,兄妹乱伦不知情。所以最后写周 萍自杀,显示他人格中的无辜善良勇敢。
2、《雷雨》的人物塑造
高尔基说:“人是杂色的,没有纯粹黑色的, 也没有纯粹白色的。在人的身上掺合着好的 和坏的东西”。
曹禺说:“如果写作时,不是从那个具体的 个别的人物出发,首先想到的是那概括了的 共同的东西,立志要从这些抽象的概念,创 作一个什么典型来,那就比较容易走上简单 化的道路,有时不但写不出典型,甚至也写 不出活的人物来”。
曹禺的话剧创作
曹禺的话剧创作一、生平及创作曹禺,以其名篇《雷雨》、《日出》的问世而震动了中国剧坛,他的剧作,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开辟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新境界;继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等前驱者的开拓之后,成为中国话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载入我国文学艺术的辉煌史册。
曹禺,原名萬家寶,1910年生於天津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潛江。
他生母在生下他三天后去世,他是由继母抚养长大的。
他的继母喜欢看戏,因此从小他就经常有机会随继母出入戏院,京戏、昆腔、河北梆子等各种曲艺和文明戏都使他着迷。
12岁时进入被称为中国话剧摇篮的南开中学学习,出演过丁西林的《压迫》和易卜生的《娜拉》等,获得了丰富的舞台经验。
1929年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就读时,更是广泛接触了从莎士比亚、易卜生到契坷夫、奥尼尔等的西方戏剧,几年间阅读了几百本中外剧作,这些都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在大学将毕业时,曹禺写出了他的处女作《雷雨》,1934年正式发表。
搬上舞台后,立即引起轰动,并受到文艺界的广泛好评和观众的热烈欢迎。
接着一九三六年又寫成《日出》,作者以卓越的藝術才能深刻地描繪了舊制度必然崩潰的圖景,對於走向沒落和死亡的階級給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擊,这两部多幕剧的成功不仅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已脱尽稚气,走向成熟。
1936年,曹禺发表了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话剧《原野》,在取材和表现技巧上作出了新的尝试。
1941年写的《北京人》是他的又一力作,仍旧采用的是都市生活的题材。
1942年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曹禺以自己丰硕的成果,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五四以来戏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雷雨》《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它一问世就产生了轰动效应,就是今天仍然深受观众的喜爱。
《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第一部扣人心弦的现实主义悲剧,它的出现,改变了现代话剧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纪,是中国现代话剧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十九章 曹禺 教学目标: 了解曹禺戏剧创作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
第十九章曹禺教学目标:了解曹禺戏剧创作及其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特殊贡献。
知识点:曹禺的创作历程、曹禺剧作的文学史(戏剧史)地位重点难点:1、曹禺主要戏剧作品的艺术风格2、曹禺戏剧创作的发展变化3、曹禺戏剧创作的独特贡献。
一、《雷雨》《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1,内容:“过去的戏剧”与“现在的戏剧”周朴园与侍萍“始乱终弃”的故事;繁漪与周萍。
繁漪与周朴园的冲突;繁漪、周萍、四凤、周冲之间的冲突;周朴园与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
即通过血缘关系与阶级矛盾的相互纠缠冲突,揭露了带封建根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
其中激烈冲突的几组矛盾给了人们深刻的印象:A、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但同时又是不曾相认的父子之间的矛盾。
B、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矛盾(封建家长与渴望个性解放的女性的矛盾)C、周朴园与侍萍的矛盾(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矛盾)所有矛盾都集中于周朴园身上,周因此成为戏剧的焦点人物。
从这个角度可以理解《雷雨》的现实批判性。
如作家所说:“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2,情节:“郁热”—“挣扎”—“残酷”—“悲悯”《雷雨》中所蕴涵的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憧憬、困扰与恐惧。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戏剧“意象”的分析来完成。
比如“郁热”、“挣扎”等等。
人生的欲望与追求和人生不可知的命运之间的纠葛。
郁热:首先是自然背景:蝉鸣、蛙噪、雷响等;同时是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至生命的存在方式:周冲、繁漪、周萍、四凤、鲁大海。
——“雷雨式”的性格与情感。
挣扎:周萍、繁漪。
残酷:曹禺:“在《雷雨》里,宇宙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脱这黑暗的坑。
”悲悯:大结局:“序幕”与“尾声”。
3,主题:命运4,《雷雨》的结构艺术戏剧的“锁闭式”结构的杰出范例。
它时间集中,全部故事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它地点集中,三幕在周家,一幕在鲁家;它的登场人物经过极严格的选择,一共八人;戏在现在的危机中开头,并以现在的情节为主,把过去的情节用回顾方式渐渐透露出来,推动剧情迅速向高潮发展。
曹禺先生作品简介
曹禺简介中国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本名万家宝,字小石。
祖籍湖北潜江。
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
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
周误以为她已死。
后周家亦北迁,与侍萍再嫁的鲁家共居一地,互不相知。
鲁家父女皆在周家为仆,次子大海在矿上做工,周妻繁漪与长子周萍有私情,后知周萍爱鲁女四凤,繁漪欲遣去四凤乃召来侍萍,两家关系始被揭开。
周萍与四凤知为异父同母兄妹,双双自杀。
繁漪之子周冲为救护四凤也触电身亡。
大海为罢工代表在周家受辱被殴,逃奔而去。
侍萍与繁漪不堪重压,一呆一疯,只剩下周朴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
他在剧中写了尖锐的思想冲突和阶级压迫与斗争,但主要是描写新旧交替时期3个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
《雷雨》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尖锐的戏剧冲突,严谨的结构,浑厚凝重的格调,浓重的悲剧气氛,深受希腊悲剧和易卜生、奥尼尔剧作的影响。
但曹禺写的是地道的“中国人的事、中国人的思想感情”。
他是把民族的内容和外来的艺术形式结合得最为熨贴、最有光彩的一个。
因此《雷雨》把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美学价值。
《雷雨》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人物刻画的成功是其生命力所在。
也是曹禺戏剧的共同特点。
1935年4月,留日学生戏剧团体中华话剧同好会在东京首演《雷雨》,由杜宣、吴天等导演。
国内首演的是天津的孤松剧团,接着上海复旦剧杜、中国旅行剧团演出了此剧,引起轰动。
曹禺的戏剧创作
生平
曹禺(1910- 1996):原名万家 宝,字小石,祖籍 湖北潜江,生于天 津。我国著名戏剧 大师,中国现代话 剧的奠基人之一, 戏剧教育家。
1923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 新剧团,开始了他的戏剧生涯。1928年 中学毕业保送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 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3年毕业 进入清华研究院。1934年在《文学季刊》 上发表《雷雨》,1936年发表《日出》, 同年8月到南京戏剧专科学校任教。 1937年发表《原野》。
现代戏剧的颠峰之作《雷雨》 《雷雨》创作于1933年,23岁。 《雷雨》是作者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是现 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的最高成 就。
《雷雨》的故事梗概和主题
主要内容:《雷雨》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 午夜两点钟)、两个舞台背景(周家的客厅, 鲁家的住房)内集中地表现出两个家庭和它们 的成员之间前后三十年的错综复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纠葛, 写出了那种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 剧。
陈白露
《日出》主题
《日出》表现的是现代大都市的众生像, 对‚不足者‛和‚有余者‛两个对立世界的 表现,是对人挣扎困境的描写,人处于一种 被捉弄和自然的淘汰之中,进入大都市的人 们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大都市。戏剧在高等 大旅馆和下等妓院展开,作者对‚不足者‛ 是同情多于嘲讽,对‚有余者‛是嘲讽多于 同情。
《原野》剧照
《北京人》剧照
曹禺的话剧创作
代表作:《雷雨》(1933) 《日出》(1935) 《原野》(1937) 《蜕变》(1940) 《北京人》(1940) 《家》(1942)(由原作巴金改编)
《日出》剧照
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莎士比亚 性格悲剧、古希腊命运悲剧和奥 尼尔心灵悲剧的影响。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雷雨》以自己富有动感而精美的语言,充分展示了话剧这门“说话的艺术”的魅力。
在千百个舞台上曾以多种面貌出现,被不同的人们饱含深情的演绎着,解读着,并一举将中国话剧推上了历史上最轰动热烈的颠峰时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开展抗日宣传,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
这年10月12日一大早,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
曹禺的戏剧创作
(3)《日出》的人物
• 方达生与陈白露:一个傻气,一个聪明,都是所谓的 “有心人”。他们厌恶那腐恶的环境, 想有所反抗 。 陈白露气馁了,一个 久经风尘的女子(交际花) ,断 然跟着黑夜走了。方达生是一个永在“心里头”活的 书呆子 ,怀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可笑可怜。结尾 “ 我们要做一点事,同金八拼一拼! ”原是讽刺,讽 刺的对象是我自己,与我有同样的书呆子性格,空抱 着一腔同情和理想,而实际无补于事的“好心人” • 《日出》没有绝对主要的人物。顾八奶奶、胡四与张 乔治之流是陪衬,陈白露与潘月亭又何尝不是陪衬呢? 这些人物并没有什么主宾的关系,他们互为宾主,交 相陪衬,而共同烘托一个主要的角色,这“损不足以 奉有余”的社会。
《雷雨》的主题
• 1936年1月《雷雨· 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 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 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 的天地间的“残忍”(四凤和周冲的遭际足以代表。 他们的死亡,自己并没有过咎)……我的情感强要我 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 人类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是理解的——捉弄,一 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 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 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 么?我用一种悲悯的眼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
(二)“生命三部曲”:《雷雨》、 《日出》、 《原野》
1、《雷雨》(四幕剧)——人的生存困境:
(1)《雷雨》的剧情: 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 两个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鲁家住房
周朴圆与侍萍
过去的戏剧 周萍与繁漪 两个时间的戏剧 现在的戏剧
繁漪与周朴圆 周萍、繁漪、四凤、周冲 周朴圆与鲁妈(侍萍) 周朴圆与鲁大海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有《王昭君》、《胆剑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作者简介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本名万家宝,字小石,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包括其处女作《雷雨》、还有《原野》、《日出》、《北京人》。
1996年12月13日凌晨,曹禺辞世。
1997年5月28日,曹禺骨灰安葬于森林公园里的曹禺陵园。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王昭君》是曹禺受周恩来的嘱托而编写的历史剧。
经过了长时期的酝酿、构思写成的。
发表在1978年的《人民文学》期刊上,并已在北京演出了。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胆剑篇》《胆剑篇》的是曹禺、梅阡、于是之同志合著。
是历史剧创作的一部好的作品。
《胆剑篇》(与于是之、梅阡合作)取材于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但作者真正的用意却不在重新演绎这个关于复国的故事。
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曹禺的历史剧代表作:历史背景1960年代初期,我国由于天灾人祸使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
为了鼓舞人民的斗志,曹禺执笔创作了这部五幕历史剧。
《胆剑篇》通过越王勾践败于吴王夫差而后卧薪尝胆、东山再起的故事,启发弱小国家的人民,只要能卧薪尝胆、奋发自强,就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
剧本发表后受到广泛的称赞。
茅盾指出:这个作品,在所有的以卧薪尝胆为题材的剧本中,不但最后出,而且也是惟一的话剧。
作为最后的一部,它总结了以前的一些剧本的编写经验而提高了一步。
越王勾践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人物。
他虽然已当了俘虏,但还据理力驳夫差,严辞斥责吴国欺凌弱小、残杀无辜是不勇不义,为此险些被处死。
但是为了实现复国大业他不得不暂敛锐气,控制感情,向吴王谢恩并作前马。
在夫差故意挑起勾践的心头之火,又突然提出要与勾践结为亲家,并立即带勾践之女回姑苏完婚时,勾践为完成复国大业,也委曲求全违心地答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语言风格
①人物的舞台提示 《雷雨》的舞台提示篇幅稍长,而且形象生动,象 抒情诗一样,不仅写出人物的肖像和动作,而且描 绘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蘩漪出场时的舞台提示,就是一首抒情诗,渗透了 作者对人物的情感: 她,一望就知道是个果敢阴鸷的女人。她的脸色苍 白,只有嘴唇微红。她的大而灰暗的眼睛同高高的 鼻梁令人觉得很美,又有些可怕。在眉目间,在那 静静的长的睫毛中看出来她是忧郁的。
曹禺话剧的意义
曹禺的出现,使中国话剧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 一方面,他继承和发扬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反 对专制与压迫,颂扬民主与个性解放,出色地再现出 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某些侧面。 另一方面,它的话剧文本大都具有象征性框架与潜在 意蕴,显示出对诸如命运、乱伦、性爱、仇恨、理想 价值等超越性问题的哲理思考。 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舞台艺术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话 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大大推动了中国话剧由幼 稚走向成熟的历史进程。
《雷雨》的思想主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 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 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 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 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 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资 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 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 道德本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 旧制度必然崩溃的的历史命运。
• 蘩漪抓住空隙,击了一枪:“你哥哥怎么会把我 的病放在心上”? • 言外之意是:你心上已经另有人了?别以为我不 知道! • 后来,周萍说要到矿上去,周冲跟哥哥找理由: 专门学矿的。蘩漪质问:“这是理由么,萍?” 周萍不敢正面回答,推说“家里住的太久了”。 蘩漪单刀直入:“我怕你是胆小吧?”“这屋子 曾经闹过鬼”。 • 其实是说:你怕你父亲,忘了我俩的过去! • 周萍无法回避,只得直说:“没有忘。但是在这 儿住厌了”。 • 话中话是:我讨厌你 !
• 剧本发表后,开始是留日学生在日本演出, 并翻译成日文出版,由郭沫若和日本朋友 作序。1936年在南京首次演出,曹禺亲自 任导演并扮演周朴园。据记载,“顿时轰 动了金陵古城”,“成为街谈巷议的中心 话题”。 • 此后,《雷雨》成了检验话剧团体和演员 个人艺术水平的“试金石”,而且曾先后 在美国、苏联、罗马利亚等国家上演,成 为国际戏剧界公认的杰作。
• 1942年辞教到重庆,先后担任过戏剧刊物 编辑、电影编导等职。 • 1946年应邀访美, • 1947年初回国。 •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中央 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 全国剧协主席等职。 • 1988年任全国文联执行主席。 • 1996年病逝。
《雷雨》分析
•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 作者自己讲,“从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构思 了,前后搞了总有五年”。 • 1933年,他大学即将毕业时将剧本投给北 京的《文学学刊》,未被发表。不久,巴 金出任编辑,在积压的旧稿中发现它,立 即破例全文发表,时已1934年,曹禺24岁。
• 有时为心中的郁积的火燃烧着,她的眼神充满了 一个年轻妇人失望的痛苦与怨望。她的嘴唇向后 略弯,显出受抑制的女人在管制着自己。她那雪 白细长的手,时常在她轻轻咳嗽的时候,按着自 己瘦弱的胸。只等自己喘出一口气来,她才摸摸 自己涨得红红的面颊。她是一个中国旧式女人, 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 爱好。但是她也有原始一点的野性,在她的心, 她的胆量,她的狂热的思想,在她莫明其妙的决 断忽然来的力量里。
曹禺的戏剧创作
生平与创作概况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笔名 曹禺由繁体的“萬”字拆解而来。 •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童 年就读私塾,学“四书五经”。 •1922年进南开中学。 •1928年进南开大学政治系。 •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33年秋毕业并 考入清华研究院,不久因故停止,先后到保定中学、 天津河北女子师范、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国立戏剧 专科学校任教,同时从事戏剧创作。
• 历史的戏剧: 周朴园和侍萍30年前同居。 蘩漪与周萍3年前“闹鬼”。 周萍与四凤1年前产生暧昧关系。 • 现实的戏剧: 鲁妈回来要带走四凤。 周萍想甩开蘩漪。 周朴园认出侍萍,开除大海,辞退鲁家人。 周萍与四凤幽会。 蘩漪把周鲁两家人关在周家客厅里。
• ①开头时机的选择
《雷雨》的选择是从鲁妈要回家看四凤而又还未回 来开始。 这一选择具有强烈的戏剧悬念。因为她一到周家, 必然会同女儿的主人周朴园相会,而且会发现女 儿的身孕……一切将怎么发展,观众拭目以待。
周冲,天真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 幻想。 有时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 并且忘了我自己。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 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 条轻得象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 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 张的满满的,象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 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 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 们的世界。 对了,我同你,我们可以飞,飞到一个真正干净、 快乐的地方。那里没有争执,没有虚伪,没有不 平等,没有……你说好么?
• 《北京人》的艺术特色 • 1、在日常家庭生活画面中展开尖锐的戏剧 冲突。在曾家内部日常家庭生活中表现人 们勾心斗角的紧张气氛和尖锐冲突。 • 2、对人物性格、心理的细腻刻画,把人物 的兴趣、心态等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 审视,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形式。 • 3、虚实结合、对照、象征等手法。实写现 在的北京人,虚写过去和未来的“北京 人”。以棺材为象征,表达封建阶级早晚 要进棺材的寓意。
• ③强烈的心理动作和丰富的潜台词 《雷雨》的人物语言,不但能交待情节,推 动剧情发展,而且话中有话,充分显示出 人物之间或人物自己强烈的心理冲突。 • 潜台词的四种形态: a.无须多说,心知肚明; b.因各种原因,不能明说,不便多说; c.不愿说,懒得说; d.说不清,道不明。
如第二幕中,侍萍看见周萍打大海时,冲上去: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 是你——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听得出,侍萍在一 时冲动之下,是想说:“你是萍儿”,“我是你的 妈”。但现实不允许她说穿,只得马上改口。 改口的一刹那包含 着丰富的心理内容: 刚才和周朴园约定 不能认儿子;感情 上想认并责骂儿子, 理智上又不允许, 矛盾的结果构成了 这段台词。
《雷雨》的人物塑造
“人是杂色的,没有纯粹黑色的,也没有纯粹白色 的。在人的身上掺合着好的和坏的东西”。 ——高尔基在《论作家的劳动本领》
“人的高级感情是一种混合感情。无论哪一种感情, 它无意之中包含着多层情感。有时不仅是同一性质 的感情,甚至全混合着不同性质的乃至截然相反的 感情,如同在爱之中包含着恨,在自尊心里面夹杂 着卑怯”。
——浜田正秀《文艺学概论》
周朴园
繁漪
周萍
周冲
鲁贵
鲁大海
《雷雨》的结构艺术 •“锁闭式”结构(三一律)
将时空高度集中(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即从上午 到午夜两点;舞台背景主要集中在周家客厅),用 历史的戏剧推动现实的戏剧。 戏一开场,演出的是三十年前周朴园始乱终弃所带 来的结果,一切都既成事实,只是剧中人不知道而 已。每一个历史情节的暴露,都会推动今天生活中 人物关系的大变化,决定戏剧冲突的性质。历史情 节的总暴露,就形成了今天戏剧的高潮 。
• 第二幕中,周朴园开始没认出侍萍,赶她 下去,侍萍说:“老爷,没有事了?”实 际上,是在心里说:老爷,你认不出侍萍 了吗?带有谴责意味的心理试探。 • 当她哭诉了自己的遭遇后,周朴园仍然无 动于衷,又一次赶她下去,她“望着周朴 园,泪要涌出”,再一次说:“老爷,没 有事了”?这是悲愤的泪,潜台词是:三 十年的冤仇就这样完了吗?老爷!不平, 怨恨的复杂心理便表现出来了。
• ②“发现”与“陡转”的安排
“发现”与“陡转”指决定整个戏剧冲突的关键 性历史戏剧被发现,并导致戏剧情节产生突变。 《雷雨》的发现是周朴园同侍萍相认。因为只有 相认,才能暴露周鲁两家的血缘关系,使兄妹乱 伦成为事实而酿成悲剧高潮。
• ③历史的回顾
《雷雨》戏剧集中于一天时间,过去历史事件并 不在舞台演出,只靠今人追述,以人物台词形式 进行交代。这交代既要符合人物性格,又必须让 现在的戏剧情节合理展开。
• ④精心组织偶然性情节
恩格斯:“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 而所谓偶然的东西,是有一种必然性隐藏在里面 的。” 戏剧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要求时空高度集中, 必然要求作家集中偶然事件。
• ⑤特殊的戏剧悬念
曹禺设置了一种剧中人尚蒙在鼓里时,而观众已 经明白底细的戏剧悬念,达成“怜悯与恐惧”。 “在这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危机之前,蠢蠢的动着 情感,劳着心,用着手,他们已彻头彻尾的熟悉 这一群人的错综关系。我使他们征兆的觉出来这 酝酿中的阴霾,预知这样不会引出好结果。我请 了看戏的宾客升到上帝的座,来怜悯的俯视着这 堆在下面蠕动的生物。他们怎样盲目的争执着, 泥鳅似的在情感的火坑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 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 巨大的口。” (曹禺《雷雨序》)
曹禺话剧的特点
1、曹禺是一个悲剧诗人,善于营造悲剧气氛,抒发 悲剧情怀。他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悲剧人物形 象,善于揭示人的复杂情感与深邃难测的心灵世界。 2、善于构思戏剧冲突,精巧地组织情节与场面,尝 试过多种戏剧结构形式。 3、创造了纯熟的富于表现力的现代话剧语言:人物 台词个性化,潜台词丰富。 4、广泛地吸收了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易卜生、奥 尼尔、契诃夫等外国剧作家的养分,并与古典戏剧 传统相结合,从而使他的剧作成为中国现代民族话 剧的最高典范。
• 第一幕中有一场戏,蘩漪向周冲询问周萍的近况, 正说着,周萍上来了。但他不理蘩漪,蘩漪很气, 喊了一声“萍!”一个字,表达出又爱又怨的心 理内容。 • 接着,周萍要走,周冲留住哥哥。蘩漪刺他: “他愿意一个人坐着的”。 • 那意思是:你总是想躲开我。 • 周萍被蘩漪进攻了两次,“有些烦”,说:“怕 父亲回来”。 • 潜台词是:老跟你在一起,父亲发现了怎么办? 蘩漪于是无话可答。周冲接上茬,问哥哥为什么 不探望母亲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