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脾的知识点总结
脾的知识点总结一、脾的解剖结构脾是一个位于腹腔左上方的带有网状结构和薄壁的器官,外形呈菱形,长12-17厘米,宽8-12厘米,厚3-4厘米,重200-300克。
其组织结构包括脾脏、脾囊、脾冠等。
脾脏主要由红髓、白髓及淋巴结等组织组成,红髓主要负责消化老化红细胞,白髓主要则助于免疫防御。
脾囊为脾的包围物,脾冠则为脾动脉相供应的结构。
二、脾的功能脾在人体中起到了许多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液的过滤器。
脾具有滤清及清除血浆中的微生物、老化或异常的红细胞等功能,保持血液的正常。
2. 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
脾脏发展成熟的淋巴细胞,产生和释放抗体,对病原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抗体作用。
3. 存储功能。
在人体出现失血时,脾脏会释放血细胞,并且为人体其他器官提供血液。
4. 感染和疾病的免疫。
脾脏是人体关键的免疫功能器官之一,当机体出现感染或者疾病时,脾脏会迅速发出抵抗机体的免疫反应。
三、常见的脾病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但是也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患上脾病。
在生活中常见的脾病主要包括:1. 脾大。
脾大是指脾脏增生、充血、肿大,常见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疾病,也可能是因为脾脏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导致。
2. 脾梗死。
由于脾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的脾梗死病变,引起上腹疼痛、发热、质地坚硬等临床表现。
3. 脾破裂。
脾脏外伤、梗死、感染、炎性疾病等因素引起,可导致脾脏出现裂伤,引起内出血等病变。
4. 脾肿瘤。
脾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常见的有脾淋巴瘤、脾毛细胞瘤等。
这些疾病可能会引起腹部胀痛、贫血、发热等症状。
四、脾病的预防与保健为了预防脾病和维护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注意饮食。
饮食中要均衡、多样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
2. 生活规律。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酒、吸烟等不良行为。
3. 加强锻炼。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脾脏的功能。
脾脏解剖学脾脏的结构和功能
脾脏解剖学脾脏的结构和功能脾脏解剖学:脾脏的结构和功能脾脏是人体内一种位于腹腔左上部的深红色、集合了多样功能的重要器官。
它在解剖学上位于胃的左上方,并且临近肾和左侧膈肌。
脾脏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结构,包括脾脏的外观、脾小梁和脾实质。
此外,脾脏还有一系列的功能,例如造血、储存和分解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参与造血调节等等。
一、脾脏的外观正常情况下,脾脏呈椭圆形,约有10~12cm的长度、7~8cm的宽度以及3~4cm的厚度。
它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脾的基底部和脾的上角。
脾的表面光滑,并且被脾囊膜完全覆盖。
二、脾小梁脾脏内部的结构由脾小梁组成。
这些薄而细的隔板呈现纵横交错的形式,形成了脾实质和白色脾髓质之间的框架结构。
脾小梁内含有动脉、静脉和淋巴组织,在维持脾脏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脾实质脾脏的实质是由红髓、白髓和淋巴组织组成的。
红髓主要负责红细胞的生成和储存,而白髓则是产生白细胞的场所。
此外,脾实质还包含了淋巴组织,其中的淋巴细胞起着抗体的形成和维护免疫系统健康的重要作用。
四、脾脏的功能1.造血功能:胚胎发育初期,脾脏是造血的主要场所。
虽然这个功能在出生后逐渐转移到骨髓,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某些疾病状态)脾脏依然可以发挥其造血功能。
2.红细胞储存和分解功能: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红细胞,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此外,老化、畸形或者寿命到期的红细胞也会被脾脏分解,确保血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状态。
3.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起到产生、分化和储存淋巴细胞的作用。
它可以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或者其他有害物质,并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产生和释放抗体。
4.造血调节功能:脾脏能够通过调节红细胞的产生和释放来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当身体处于贫血或需要增加氧气供应时,脾脏会释放更多的红细胞进入血液中。
总结:脾脏不仅是人体内部重要的解剖学结构,还具有多种功能。
了解脾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在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脾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脾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一、脾主运化1.化——消磨五谷胰腺为脾脏散膏,胰腺分泌胰液消化食物。
《伤寒论•平脉法篇》:“脾,坤土也。
坤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图书编•脾脏说》:“食不消,脾不转也;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之食也;食不下者,脾寒也;好食甘味者,脾不足也”2.运(脾阳作用)——运输水谷精微、水液、气(1)运输水谷精微、精气《素问•奇病论四十七》:“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灵枢•营卫生会十八》:“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灵枢•邪客七十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票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阳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总结:脾气升清散精。
脾的经脉将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肝、心、肺等脏,并及这些内脏协作,布散到全身,使各个组织器官都得到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维持其功能活动。
脾气升清功能正常,元气充沛,生机活泼;脾气下陷,水谷不能运化,元气亏乏消沉,生机不活泼。
【疾病】脾阳气虚弱,脾阴液亏少食不化精:《素问•脏气法时论二十二》:“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虚见食少、腹满、便溏、食物不化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水谷清浊不分的症状。
进而影响到津液、气血、精髓的生成,各脏器组织不能获得正常的营养,便相继出现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等营养障碍的症状。
(2) 运输水液《素问•太阴阳明论二十九》:“脾为胃行其津液”《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脾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脾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作用:1.消化和吸收:脾脏位于消化系统中,它参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素的吸收。
脾脏分泌消化酶和酸性胃液,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2.免疫调节: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能通过产生免疫细胞和抗体来保护身体免受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侵害。
脾脏还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的平衡,保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3.储存血液:脾脏可以储存一定数量的血液,当身体需要时,脾脏能够迅速释放存储的血液,以满足身体的需求。
脾脏还能够调节血液的流动,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
功能主治:1.补血:脾脏有养血的作用,它参与血细胞的生成和新陈代谢。
当身体缺乏血液或贫血时,调理脾脏可以提高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
2.消肿:脾脏在调节体液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身体组织出现水肿时,调理脾脏可以促进体内水分的代谢和排出,缓解水肿症状。
3.健脾和胃:脾脏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地位,被视为消化系统的核心。
健脾和胃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面之一,调理脾脏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缓解脾胃不和的症状。
4.调节情绪:脾脏在中医理论中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脾脏失调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症状。
调理脾脏可以平稳情绪,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养护脾脏的方法:1.饮食调理:适量摄入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食生冷食物。
多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限制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
2.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适度的运动和休息。
3.情绪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学会放松自己,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旅行、读书、运动等。
4.中医调理:可以使用中医药进行脾脏调理,如可适当服用一些健脾益气的中药材,如黄芪、白术、山药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按摩和针灸等疗法对脾脏进行调理。
人脾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人脾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一、人脾的作用人脾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起着多种重要功能。
以下是人脾的主要作用:1.消化与吸收:人脾参与消化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它分泌胃液,帮助胃完成食物的分解和吸收。
2.造血与免疫:脾脏是造血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能够参与血小板和白细胞的生成。
同时,脾脏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能够清除血液中的老化红细胞和细菌,提高机体免疫力。
3.体液代谢与储藏:人脾可以储存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以保障机体在需要时的供应。
此外,脾脏还参与体液的代谢和再分配,维持血液的稳定。
4.水湿代谢:人脾能够影响体内水液的循环与分布,调整体内水分平衡。
5.产生气血:人脾不仅能够排泄废物,还具有产生气血的作用。
气血充足可保证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行。
二、人脾的功能主治1.行气活血:人脾可以活血化瘀,促进局部淤血的消散,并通过增加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从而加速伤口的愈合。
2.益气健脾:人脾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不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3.固表止汗:人脾可调节体内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出汗过多的情况。
4.祛湿利水:人脾能够调理水湿代谢,对湿邪阻滞引起的水肿、腹胀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5.改善免疫力:人脾参与机体免疫过程,并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6.调节血压:人脾可以调节体内水湿代谢,对高血压、低血压等问题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7.增强体力:人脾可以提高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增加体力,改善疲劳感。
总而言之,人脾既参与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又具有造血、免疫、水湿代谢和气血产生的功能,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人脾还在医学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诸多功能主治。
脾脏的功能主治是啥
脾脏的功能主治是啥背景介绍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系统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部,在膈脏的保护下。
虽然脾脏的大小只有拳头大小,却拥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对维持人体的健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功能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免疫功能: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清除血液中的老化红细胞和细菌等有害物质,起到防御体内外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造血功能:在胚胎发育时,脾脏承担着造血功能,促进胚胎内红细胞的生成。
然而,在胎儿出生后,骨髓逐渐取代了脾脏的造血功能,脾脏的造血功能逐渐减弱。
3.保护功能: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主要负责过滤血液、清除损伤血细胞及血容积过多的血细胞等,起到保护其他器官的作用。
4.储备功能:脾脏还储备了大量的血液和糖原,当身体需要时可以释放出来,满足人体其他部分的生理需求。
5.代谢功能:脾脏参与人体一系列的代谢过程,包括脂肪代谢、糖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
通过这些代谢过程,脾脏能够维持人体的能量平衡和物质代谢。
主治疾病由于脾脏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因此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脾脏被广泛应用。
脾脏的主要主治疾病包括:1.血液病:脾脏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血液癌症治疗中,脾脏可能会被切除来减轻相关症状。
2.感染性疾病:脾脏参与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抵抗感染的能力。
一些感染性疾病,如脑膜炎、肺炎等,可能会导致脾脏肿大。
3.免疫系统疾病: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与脾脏功能异常有关。
4.脾亢:脾脏功能过度活跃时,可能导致脾亢,表现为脾脏肿大、消化不良、乏力等症状。
5.消化系统疾病:脾脏参与消化过程并影响消化酶的分泌,因此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有一定的关联。
如何保护脾脏健康为了保持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中应保证足够的营养,脾脏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和代谢功能十分重要。
•合理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脾脏的正常功能。
脾胃的基本功能和病机
脾胃的基本功能和病机脾胃不和:吃归脾丸治疗。
脾胃的生理功能和基本病机:脾胃病是大家常问及的疾病,现将一些关于脾胃病的基本知识贴上来,希望对大家战胜疾病有一些帮助。
脾位于腹中横膈之下,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主四肢肌肉,在液为涎、其华在唇、开窍于口,与胃互为表里。
脾对维系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称“后天之本”。
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对饮食水谷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物质,并将精微物质转输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中去的生理功能;也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运输的功能。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了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
(1)运化水谷:水谷,为各种饮食物的泛称。
运化水谷,即是脾对水谷的消化及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作用。
饮食入胃,通过胃的“腐熟”和小肠的“化物”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还要通过脾的进一步消化,并将其所产生的精微物质吸收,上输于肺,经肺的宣发功能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作为各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其中精微的部分,又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化生为血,通过心脉输布全身,所以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因此,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水谷之精给予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筋肉皮毛骨等组织器官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果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消化功能障碍。
临床上可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倦怠乏力、气血不足、消瘦等症。
(2)运化水湿:脾主运化水湿,又称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也就是说脾有促进水液吸收、转输、排泄的作用。
人体摄入的水液,一方面通过脾的吸收转化布散全身,另一方面脾在运化水湿的作用下将各器官组织代谢后的水液,转输至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输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正常,人体各组织器官既能得到津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潴留在体内。
如果脾运化水湿失常,而致水湿停滞生痰,就可引起水肿、痰饮等证。
脾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脾的生理功能中医基础理论
脾在中医的心说中是五脏之首,是滋阴养血、湿热调和、敛收司空的重要器官。
据
《黄帝内经》所言:“脾者,天下之母,谓之主五藏,其气淫湿,其味辛甘。
”它与肝、肾、心、肺几大器官互相调节,维持身体的物质物理平衡。
中医学认为,脾脏负责消化吸收,调节胆汁分泌,控制水湿平衡,促进血液循环,促
进细胞及机体内元素的代谢作用,并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脾虚的基本表现是消化系统的功能失调,消化不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牙关紧闭,胃虚,大便不定,舌苔稀薄,脉双细。
脾虚徐徐会加重,伴随出现口干、发热、心悸、乏力、腹胀、便秘等症候。
脾虚与血液循环有关,表现为抗氧化能力减弱,血液变得浓稠,引起全身脉搏慢,但
伴有不顺畅,容易出现症证,尤其是痒痒、偏头痛、消渴而多饮,痒痒性螨虫病,头痛,
眩晕,手足心热等症。
对脾虚的治疗,根据症状与证候来选择方法,先要做好调理机体的基础阻断,通过清热、收气、滋阴的方式来滋补脾胃,然后进行中药煎煮,以滋补脾胃,健脾消食,调颠股,疏肝化痰,活血止痒,活血宣肝,活血祛瘀,调和胆汁等手法。
同时还要加强锻炼身体,
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减少负担,保持脾胃气血畅通,改善脾虚症状。
中医对脾的描述
中医对脾的描述
中医对脾的描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脾的功能: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是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和水
液的重要器官。
同时,脾还主统血,具有统摄血液,防止血溢脉外的功能。
此外,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能够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2.脾的特点: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因为脾主运化水液,如果湿邪
滞留,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同时,中医认为脾在五行中属土,与长夏相应,与胃相表里,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主要脏器。
3.脾的位置: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横膈之下,胃的左方。
4.脾的生理特性:中医认为脾为太阴湿土,又主运化水液,故喜燥
恶湿。
脾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脾与胃,相为表里。
综上所述,中医对脾的描述突出了其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强调了脾与消化、吸收、血液运行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脾的分类及功能主治
脾的分类及功能主治一、脾的分类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腹部。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脾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按形态分类:1.人类脾:呈半月状,位于上腹部,体重约150-200克。
2.哺乳动物脾:形态各异,大小与种类有关。
•按功能分类:1.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细胞的主要储存地,参与抗细菌、抗病毒等免疫反应,也能清除血液中的老化、变性细胞,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
2.造血功能:脾脏能在某些疾病或紧急情况下,发挥一定的造血功能,如骨髓受抑制时,脾脏可以代偿性地产生细胞。
3.抗肿瘤功能:脾脏能够参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按疾病分类:1.先天性脾功能异常:如先天性脾功能缺失、巨脾症等。
2.获得性脾功能异常:如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低下等。
3.其他脾脏相关疾病:如脾出血、脾囊肿等。
二、脾的功能主治脾脏在中医和中西医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功能主治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以下是脾脏的功能主治的详细解释:1.脾脏的主要功能–脾主运化:脾脏疏通运化水谷精微,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
–脾主升清:脾脏升发营卫,掌握上升清阳的力量。
–脾主肌肉:脾脏与肌肉密切相关,肌肉的营养和功能都与脾脏的健康有关。
2.脾的功能主治–脾气虚弱:脾气虚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乏力、便溏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气虚可以通过补益脾气、健脾化湿等方式进行。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主要表现为口苦、咽干、脘腹胀闷、大便稀薄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胃湿热可以通过清热燥湿、健脾化湿等方式进行。
–脾阳虚寒:脾阳虚寒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肢体乏力、畏寒、脘腹冷痛等症状。
中药调理脾阳虚寒可以通过温阳健脾等方式进行。
三、脾的保健方法为了保持脾脏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合理饮食–建议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糯米、山药、百合等。
–避免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多的生冷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
2.定时进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
脾脏—搜狗百科
脾脏—搜狗百科脾的⾎液通路脾动脉从脾门⼊脾后分⽀进⼊⼩梁,称为⼩梁动脉(trabecularartery)。
⼩梁动脉分⽀离开⼩梁进⼊动脉周围淋巴鞘内,称为中央动脉。
中央动脉沿途发出⼀些⼩分⽀形成⽑细⾎管供应⽩髓,其末端膨⼤形成边缘窦。
中央动脉主⼲在穿出⽩髓进⼊脾索时分⽀形成⼀些直⾏的微动脉,形似笔⽑,脾损伤故称笔⽑微动脉(penicillararteriole)。
笔⽑微动脉在脾索内可分为三段:①髓微动脉(pulparteriole),内⽪外有1~2层平滑肌;②鞘⽑细⽑管(sheathedcapillary),内⽪外有⼀厚的巨噬细胞鞘,但在⼈不发达;③动脉⽑细⾎管,⽑细⾎管末端的⼤部扩⼤成嗽叭状开放于脾索,少数则直接连通于⾎窦。
⾎窦汇⼊由扁平内⽪细胞构成的髓微静脉(pulpvenule),髓微静脉汇⼊⼩梁内的⼩梁静脉(trabecularvein),最后在门部汇成脾静脉出脾。
中央动脉旁的淋巴管沿动脉进⼊⼩梁,继⽽在门部汇集成较⼤的淋巴管出脾,淋巴内含有许多T细胞。
脾内⼤部分⾎液流经脾的速度较快,约30秒,少量⾎液的流速较慢,需数分钟⾄1⼩时,依据脾功能状态的不同⽽有变化。
脾的神经分布近⼗数年对免疫系统各器官内的神经分布有突破性进展,发现淋巴组织内有许多神经末梢,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表⾯有多种神经递质受体,从⽽改变了过去认为神经不直接调节游离细胞的概念。
脾神经⼊脾门后,其分⽀除分布于⾎管及⼩梁平滑肌以外,还有许多神经末梢进⼊脾实质分布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边缘区,红髓的脾索内较少见,淋巴⼩结内则⽆。
电镜下见到,有的神经末鞘与淋巴细胞之间的间隙仅6nm宽,未见突触形成。
说明神经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活动有直接的调节作⽤。
功能作⽤脾脏定义 功能作⽤脾脏定义 ⼈体最⼤的周围淋巴样器官,其实质由红髓和⽩髓构成,具有造⾎和⾎液过滤功能,也是淋巴细胞迁移和接受抗原刺激后发⽣免疫应答、产⽣免疫效应分⼦的重要场所。
脾脏由脾动脉供⾎。
中医学中的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病理
中医学中的五脏六腑的功能与病理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体为整体系统,强调维护人体内外的平衡和协调。
在中医学中,五脏六腑是核心概念之一,它们有着独特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五脏六腑在中医学中的功能和病理。
一、五脏功能与病理1、心心脏在中医学中被认为是"君主",主管血脉循环和情志活动。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主持血液循环、掌管情绪、开窍于舌、主宰睡眠等。
心脏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心悸、心痛、失眠等。
2、肝肝脏在中医学中是"将军",主管气血调畅、保持情绪稳定。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藏血、调节气机、主宰筋脉等。
肝脏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肝气郁结、肝血不足等。
3、脾脾脏在中医学中是"将军",主管运化水谷、提供营养。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主持运化、掌握血液、肌肉营养等。
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脾气虚弱、消化不良等。
4、肺肺脏在中医学中是"将军",主管呼吸和气机流通。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主宰呼吸、宣发肃降等。
肺脏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咳嗽、气短、声音嘶哑等。
5、肾肾脏在中医学中是"将军",主管生殖、生长和蓄藏精气。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主宰生育、掌管骨髓等。
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肾虚、腰疼等。
二、六腑功能与病理1、胃胃是六腑之首,主要功能是接受和消化食物。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储存和分解食物、调节脾胃、化生清阳等。
胃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胃痛、消化不良等。
2、膀胱膀胱是排泄脏腑之一,主要功能是排尿。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储存尿液、排泄废物等。
膀胱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尿频、尿急等。
3、胆胆是肝的伴侣脏器,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排泄胆汁。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储藏和分泌胆汁、调节情绪等。
胆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胆囊炎、胆结石等。
4、小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分解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消化吸收、传导化生等。
小肠疾病常见的症状有腹泻、消化不良等。
脾的定义和作用及功能主治
脾的定义和作用及功能主治定义脾是人体内脏器官之一,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脾位于腹腔中,靠近胃的左上方。
脾的形状类似于豆子,大小约为手掌的大小。
脾主要由红髓和白髓组成,红髓负责产生血细胞,白髓负责产生免疫细胞。
作用脾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1.造血功能:脾脏在胚胎期间负责产生红血球。
在出生后,骨髓取代了脾脏的造血功能,但脾脏仍然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起到一定的造血作用,例如在骨髓受损时。
2.免疫功能:脾脏是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能够识别和清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脾脏中的白髓能够产生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抗体,起到维护机体免疫平衡的作用。
3.储存功能:脾脏可以储存一定量的血液。
当人体遇到创伤或其他情况下需要补充血液时,脾脏能够迅速释放储存的血液,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代谢功能:脾脏参与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包括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类等物质的代谢。
脾脏可以将营养物质分解和吸收,为机体提供能量。
功能主治脾在中医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主治包括:1.升清降浊:脾主升清降浊,可将五脏六腑中的浊气导引下行,防止浊气上升而引发一系列疾病。
2.主运化输:脾主运化输,通过脾脏的消化作用,将脾胃中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分发给全身各个器官。
3.掌握血液:脾主掌握血液,能够调节和储存血液,保持人体的血液平衡。
若脾脏功能失常,可能导致气血不足或气血凝滞等病症。
4.对湿邪的阻遏作用:脾脏具有阻遏湿邪的作用,能够防止湿气进入体内,保持体内湿度的平衡。
5.提升免疫力:脾脏在中医中与免疫力有密切关系,脾虚则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因此,通过调理脾脏功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综上所述,脾在人体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既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又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脾脏的功能主治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造血、免疫、储存和代谢等方面。
同时,在中医中,脾脏还担当着升清降浊、主运化输、掌握血液、抵抗湿邪和提升免疫力等重要作用。
正确理解和保护脾脏的功能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脾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中医脾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脾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其在中医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脾的作用和功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运化以及免疫等方面密切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脾的作用和功能。
脾的解剖与生理特点脾是人体的重要消化与免疫器官,位于腹腔中央的左上部分。
在解剖结构上,脾主要由红髓和白髓组成。
红髓是脾的主要组织,负责产生和储存血液。
白髓则负责产生和储存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
脾的功能1.消化和吸收支持脾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进食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并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脾主司运化,“脾主固液”,指的是脾的功能将食物物质分解成易于吸收的营养物质,并在消化过程中起到保持体液平衡的作用。
2.提供营养和能量脾的功能还包括分解食物并提供给人体所需的营养和能量。
在中医理论中,脾被视为生化之源,能转化食物为气血,为人体提供能量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
3.维持气血运行脾在中医理论中与气血的运行息息相关。
脾的功能包括提升血液的生成和循环,并与心脏相互协作,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脾的运化能力强,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分解和吸收,为血液提供充足的养分。
4.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脾与免疫功能的联系在于脾的白髓部分。
白髓主要负责产生和储存免疫细胞,对抗病原体并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
脾的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
中医脾的功能失调与相关疾病中医认为,脾是人体的根本之器,其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与脾功能失调相关的常见疾病:1.消化不良脾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如胃痛、胃胀气、食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
2.体力衰弱脾的功能不佳可能导致体力衰弱、乏力以及疲劳等身体虚弱的症状。
3.水肿脾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体内液体代谢异常,引起水肿,尤其是腹部和四肢水肿。
4.免疫功能下降脾的功能失调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感染等疾病。
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脾脏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之一,位于上腹部左侧,对身体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脾脏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主要包括造血、免疫调节、血液储备和血小板产生等方面。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脾脏的生理功能。
首先,脾脏参与了造血过程。
在胎儿的发育早期,脾脏是一个主要的造血器官,负责产生红血球和白血球,以及一些其他的血细胞。
随着胎儿的发育,其他骨髓器官逐渐成熟,脾脏的造血功能逐渐减弱。
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脾脏会重新开始产生血细胞,以补充其他器官造血功能不足的情况。
其次,脾脏对免疫系统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
脾脏包含大量的淋巴组织,其中富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这些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外来的病原体,并启动免疫应答以消灭病原体。
此外,脾脏还能够发挥清除血液中老旧红血细胞和破损血小板的功能,从而维持体内的血液清洁。
血液储备也是脾脏的一个重要功能。
脾脏可以存储大量的血液,当人体遭遇创伤或其他因素导致血液量减少时,脾脏会自动释放出储备的血液,补充体内的血液量。
这对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保证器官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此外,脾脏还参与血小板的产生。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小的细胞片段,对于止血和血栓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骨髓是主要的血小板产生地,但是在病理情况下,脾脏可以分泌一些特殊的细胞因子,促进血小板的产生。
总结起来,脾脏的生理功能复杂多样,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器官之一。
它不仅在胎儿期起到重要的造血作用,还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存储血液维持血液循环的平衡,促进血小板的产生等等。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脾脏的保健,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
脾中医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意思
脾中医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意思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之一,注重维护整体健康和平衡。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被视为消化与吸收的关键器官,其功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脾中医是指中医学中对脾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作用和功能是通过调整脾脏的功能恢复和维持人体的健康平衡。
本文将介绍脾中医的作用和功能,以及与脾脏相关的疾病和调理方法。
脾脏的功能和特点在中医理论中,脾脏主要负责转化和运输水谷精微,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具体而言,脾脏的主要功能包括:1.转化食物:脾脏负责将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转化成易于吸收的物质,供给全身器官和组织使用。
2.运输水谷精微:脾脏通过血液循环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为各个器官提供能量和养分。
3.控制血液: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控制血液的重要器官,在维持血液循环和功能正常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脾脏还具有协调肢体肌肉运动、控制水湿排泄等重要功能。
它的健康与人体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密切相关。
脾中医的作用和功能脾中医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分类之一,旨在通过调整和恢复脾脏功能,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和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脾中医的作用和功能主要包括:诊断与辨证脾中医首先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症状、舌苔、脉象等将其归类为脾脏相关的疾病。
脾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而非简单套用固定的治疗方案。
调理脾脏功能脾脏功能紊乱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因此脾中医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调理脾脏功能。
调理脾脏功能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饮食调理、针灸和推拿等手段实现。
这些方法旨在通过调整和恢复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和调理相关疾病脾脏功能异常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脾中医通过调理脾脏功能,预防和治疗与脾脏相关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脾虚、食欲不振等。
同时,脾中医还能发现并调理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使病人获得全面的健康改善。
与脾脏相关的疾病和调理方法脾脏功能紊乱与许多常见疾病有关。
以下是与脾脏相关的一些常见疾病和调理方法: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和吸收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消化功能障碍。
中医专长考点: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中医专长考点: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是中医专长考试中医基础考试的内容,为帮助大家顺利备考,我们为您整理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如下:
1.脾的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精微,是脾对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布散的作用。
饮食物由胃受纳腐熟,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转输到心肺,布散于全身,从而使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足的营养,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
(2)脾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循行于脉内,而不逸出脉外。
脾统血的机理,是与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密切相关。
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盈,固摄作用正常,则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内,不逸出脉外。
(3)脾主升:一是指升清,指脾气将精微上输心肺、头目,以化生气血,滋养清窍,营养周身。
脾不升清,精微失于上输,气血生成不足,则清窍失于滋养,可见面色无华、头目眩晕;清阳不升,水谷并走大肠,则见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middot;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二是指升举,脾气上升对内脏起着升托作用,使其恒定在相应位置。
如果脾气虚损升托作用减退,易致下坠感或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也称为阴挺)和直
肠脱垂(也称为脱肛)等症,此称之为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
2.脾的生理特性
(1)脾宜升则健:脾的气机运动特点。
脾的三功能主治
脾的三功能主治一、脾的功能脾脏是人体内脏器官之一,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人体中有三个主要功能,分别是贮藏、转化和运输。
下面将详细介绍脾的三个功能及其主治。
二、脾的三个功能1. 贮藏功能脾脏具有贮藏功能,主要负责储存和调节血液中的血细胞、养分和水分等物质。
具体而言,脾脏可以储存大量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当人体遇到外界刺激或出现生理状况改变时,脾脏可以根据体内需求释放存储的血细胞,以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主治:•脾脏贮藏的红细胞可以在出血时快速释放,起到止血的作用;•脾脏贮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可以在感染和出血时迅速增加,增强免疫力和血液凝聚能力;•脾脏的贮藏功能还可以调节血液中的水分和养分的分配,维持身体的水平稳定。
2. 转化功能脾脏的转化功能主要指的是它能将胃肠道摄入的食物和水分转化为气血和津液,并将其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脾脏通过分解、吸收和合成物质的过程,转化并提供给人体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主治:•脾脏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脾脏通过转化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运转;•脾脏的转化功能对于调节身体的水盐平衡、维持血液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3. 运输功能脾脏还具有运输功能,可以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脾脏通过血液循环的过程,将新鲜氧气和养分输送到细胞,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废物输送回肺和肾进行排泄。
主治:•脾脏通过运输功能,可以为各个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保持全身的新陈代谢正常运转;•脾脏的运输功能对于维持生理平衡、排除废物和有害物质起到重要的作用;•脾脏还可以通过运输功能帮助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和血液流通。
三、总结脾脏在人体内有贮藏、转化和运输三个重要的功能,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脾脏的贮藏功能可以调节血液中的血细胞和营养分配,起到止血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脾脏的转化功能可以将食物和水分转化为能量和营养物质,提供细胞所需的物质;脾脏的运输功能可以将血液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持整体的生理平衡和机能。
脾的功能是什么
脾的功能是什么
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之一,位于上腹部的左上方,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以下是脾的主要功能:
1. 免疫功能:脾脏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是淋巴组织的重要器官。
脾能够识别并清除体内的老化、异常、有缺陷的红血细胞,清除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同时,脾脏还能够产生和储备一些免疫细胞和抗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帮助抵御外界的病原侵袭。
2. 造血功能:脾脏在人体的胚胎期起到重要的造血功能,但在出生后逐渐减弱,成年后脾脏几乎不再参与正常的血细胞的产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某些血液疾病中,脾脏有时会重新发挥造血的作用。
3. 储备功能:脾脏具有储备和释放血液的功能。
在人体运动时,脾脏能够释放储存的红血细胞和血小板,以满足全身组织对血液的需求。
同时,脾脏还能够储存和释放一些血液中的养分和矿物质,如铁元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4. 代谢功能:脾脏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可以帮助调节和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性。
脾脏能够分解和利用体内储存的糖原,并在需要时释放糖分,以提供能量供应。
5. 血液排毒功能:脾脏能够清除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素,如老化的红细胞、血小板和细菌等。
通过清除和排出这些废物和毒素,脾脏能够保持血液的纯净和健康。
总的来说,脾的功能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脾脏的功能异常或缺失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因此保护和维护脾脏的健康至关重要。
脾的功能主治和作用
脾的功能主治和作用1. 脾的基本功能脾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和免疫器官之一,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产生脾气血•调节消化系统•参与免疫调节•调节水湿代谢•控制血凝与溶解2. 脾的主治和作用脾脏不仅在人体内部发挥重要的功能,而且对整个机体的平衡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脾的主治和作用的详细介绍:2.1 脾的主治脾脏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主要的主治有以下几个方面:•产生血液:脾脏对血液的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产生脾气血,并通过运行和储藏作用,维持人体血液的正常功能。
•调节消化系统:脾脏在消化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维护胃肠功能的平衡。
•免疫调节:脾脏在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并参与抗体的生成和免疫细胞的活动。
•调节水湿代谢:脾脏能够调节人体的水湿代谢,保持水分的平衡,避免发生水肿和湿热等病症。
•血凝与溶解控制:脾脏在血液的凝聚和溶解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保持血液流通的平衡,并防止血栓的形成。
2.2 脾的作用除了上述的主治之外,脾脏还具有以下重要的作用:•维持脏腑的功能平衡:脾脏通过调节脏腑的功能活动,保持整个机体的平衡和稳定。
•促进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脾脏能够促进饮食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供给,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支持肌肉和四肢的运动:脾脏对肌肉和四肢的运动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养分,维持肌肉的正常功能和活动。
•维持血液的循环和供应:脾脏能够维持血液的正常循环和供应,保证各个脏器和组织能够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协调情绪和精神状态:脾脏对情绪和精神状态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能够平衡和调整人体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和作用。
它不仅能够产生和调节血液,调节消化系统,免疫调节,还可影响水湿代谢,控制血凝与溶解等。
了解脾脏的功能和作用,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一、脾主运化1.化——消磨五谷胰腺为脾脏散膏,胰腺分泌胰液消化食物。
《伤寒论•平脉法篇》:“脾,坤土也。
坤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图书编•脾脏说》:“食不消,脾不转也;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之食也;食不下者,脾寒也;好食甘味者,脾不足也”2.运(脾阳作用)——运输水谷精微、水液、气(1)运输水谷精微、精气《素问•奇病论四十七》:“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灵枢•营卫生会十八》:“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灵枢•邪客七十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票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阳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总结:脾气升清散精。
脾的经脉将小肠吸收的水谷精微,输送到肝、心、肺等脏,并与这些内脏协作,布散到全身,使各个组织器官都得到营养物质的充分供给,维持其功能活动。
脾气升清功能正常,元气充沛,生机活泼;脾气下陷,水谷不能运化,元气亏乏消沉,生机不活泼。
【疾病】脾阳气虚弱,脾阴液亏少食不化精:《素问•脏气法时论二十二》:“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虚见食少、腹满、便溏、食物不化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水谷清浊不分的症状。
进而影响到津液、气血、精髓的生成,各脏器组织不能获得正常的营养,便相继出现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色萎黄等营养障碍的症状。
(2) 运输水液《素问•太阴阳明论二十九》:“脾为胃行其津液”《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疾病】脾虚湿困《素问•至真要大论七十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湿胜则濡泄”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同气相感,湿易归脾而伤脾阳,脾阳虚也易生内湿。
脾虚湿困,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失常,则水不化津,水液潴留体内,转化成为湿浊之邪。
湿浊停滞,反过来又困遏脾阳的运化功能。
如是湿浊留滞肠道,泄泻;泛滥肌肤,浮肿;停滞于肺,成痰饮;蓄积体腔,腹水或胸水;渗注下焦,白浊白带等病证。
治则:健脾燥湿法。
二、脾统血1、脾储血血细胞浓集在脾索、脾窦中,当身体需要,脾会收缩将血细胞释放到循环血液中。
2、脾造血——藏营化血《灵枢•本神篇八》:“脾藏营”。
《灵枢•邪客篇七十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脾中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可恢复造血功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
脾脾摄取食物精微提供生血物质。
3、过滤血液血液中的细菌、异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衰老的血细胞在流经脾脏时,被大量的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
4、益气摄血:《难经•四十二难》:脾“主裹血,温五脏”。
林佩琴《类证治裁》:“诸血皆运于脾”。
何梦瑶《医碥》:“脾统血,血随气流行之义也”“脾为生气之源”,“气摄血”——“气为血帅,血随气行”。
【疾病】脾不统血——脾病不能藏营化血,或脾失健运不能益气摄血唐容川《血证论》:“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
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
“脾阴虚”是指脾的阴液亏损,包括血液、营气等物质虚损。
脾阴虚,无营化血,血液化源不足,血量减少。
脾阳虚,血液不能自固,“血不归经”,易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的肌衄和齿衄。
脾阳虚,气不摄血;脾阳虚衰,不能正常地运输布散水谷精微,各脏器组织的营养不足而机能减退,形成气虚而统摄失权,气不摄血,血离脉道,溢出脉外,出现种种慢性出血的“血不循经”证候,临床上以下部出血为多见,如溃疡病出血的远血证,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崩漏证。
脾阴虚治则:引血归经脾阳虚治则:补脾摄血三、脾藏意主思《素问·宣明五气篇二十三》:“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灵枢•本神八》:“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脾:在志为思。
《灵枢•本神八》:“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思虑过度可伤脾,影响脾的健运而出现食欲不振、胸腹痞满等病症脾藏之应一、脾主肌肉《素问•痿论四十四》:“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五脏生成篇十》:“脾之合,肉也”。
张志聪:“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
李东垣说:“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
脾气健旺,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健壮结实;脾失健运,营养障碍,则肌肉瘦削、松弛、痿软。
二、脾主四肢《素问•太阴阳明论二十九》:“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脾气健运,精微四布,营养充足,则四肢轻劲,灵活有力,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则四肢沉重,怠惰无力。
三、脾华在唇《灵枢•忧恚无言篇六十九》:“口唇者,声音之扇也”。
《素问•五脏生成篇十》:“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素问•六节脏象论九》:脾“其华在唇四白”《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唇指口唇,上唇挟口属手阳明大肠经,下唇挟口属足阳明胃经。
脾气健运,气血充足,营养状态良好,则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失健运,气血虚少,营养状况不良,则口唇淡白不华,甚至萎黄不泽。
四、脾应于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所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脾位于腹中,脾发生病变时,常反应于腹部。
如:久疟不愈,疟邪与痰血互结,发为疟母,则腹中痞硬有块;急性胰腺炎,常突然发生上腹部剧痫。
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常见腹中雷鸣、腹胀、腹泻;或水不化津,转为湿浊,又可出现腹腔积水而见腹胀如鼓等症状。
五、脾开窍于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脾主口”。
《素问•五常政大论七十》:“脾开窍于口”。
《灵枢•脉度篇十七》:“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口,指口腔,包括口唇、舌、齿、腭等。
下连喉咙(气管)、咽嗌(食道)。
脾的经脉循口挟舌,故脾气通于口,达于舌,使舌能知味觉。
如: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口淡乏味;湿热困脾,则口腻、口甜。
六、土旺四季旺巳时(9:00—11:00)《素问•太阴阳明论二十九》: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
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脾旺每季最后18日。
脾与五行《素问·金匮真言论四》: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素问·五运行大论六十七》: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脏为脾。
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虫倮,其政为谧,其令云雨,其变动注,其眚淫溃,其味为甘,其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素问·六节藏象论九》: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
《素问·宣明五气篇二十三》:五味所入:甘入脾;五气所病:脾为吞;五精所并:精气并于脾则畏;五脏所恶:脾恶湿;五脏化液:脾为涎五味所禁: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五脏所藏:脾藏意;五脏所主:脾主肉;五劳所伤:久坐伤肉五脉应象:脾脉代《素问•五常致大论七十》:平气“土曰备化”“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
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不及“土曰卑监”“卑监之纪,是谓减化。
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秕也。
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流满否塞,从木化也。
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
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土曰敦阜”太过“敦阜之纪,是为广化。
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
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
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支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脾藏气象数一、脾为凤脾脏真气形为凤二、生五成十《尚书大传·五行传》:“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
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河图》:“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三、脾为坤,应月脾为坤:四、脾旺于巳时脾脏、足太阴脾经于巳时接受土星真气而旺相脾与其它脏腑关系一、肝克脾胃肝生脾胃肝气行正常,助脾升而运,助胃降而和。
《素问·宝命全形论二十五》说:“土得木而达。
”肝气行不畅,(肝脾不和)则脾不升清,在上发为眩晕,在下发为飧泄;还可见胸胁胀满、腹胀腹痛等症(肝气犯胃)胃不降浊,在上则发为呕逆嗳气,在中则为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
二、脾生肝肝生于左《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肝生于左”。
《黄帝外经》:“脾生肝”。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也有“肝咳者,其状左胁痛,甚者不能转侧”脾脏有气道传气于肝,其位在左。
见长安无名氏《内证观察笔记》三、脾生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