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学-3脾脏 PPT课件(共9张PPT)
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周围脏器可被肿大脾脏推挤 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孔水平,有的甚至可 达盆腔。脾实质回声增粗。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 一④、在超 前声腹显壁检像检对查查脾较肿易:大显的示脾确脾定脏静声像脉图。内径明显增宽,有时有扭曲现象,脾 门区血管增多弯曲,呈类似海绵样结构,称脾静脉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区,分布均匀,强度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脾内小血管常不易显示(图31-3-1)。
超声医学
脾脏疾病的诊断
第1页,共9页。
超声医学
脾
脏
第一节 解剖概要
正常脾脏长10-12cm,厚3~4cm,在 肋缘
脾
脏
第二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一、正常脾脏声像图:
1.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面略呈 半月形,上部较下 部靠近中线,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脾动、静脉的血流及 其流速。
2、脾脏中度肿大 声像图上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测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致,助缘下在仰卧位平吸气或呼气时均可探及脾
海绵样变。 脏,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
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
第8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
脾肿大的声像图特点为:①左肋缘下探及肿大的脾脏实 质性图像,随呼吸而上下移动;②有明确的边缘,其内侧 可显示一个或两个脾切迹;③可操及有血管出人的脾门; ④在前腹壁检查较易显示脾脏声像图。
第6页,共9页。
二、脾肿大程度的确定
l 、脾脏轻度肿大 在超声探测时,脾脏形态
一般正常,各径线长度可稍有增加,在仰卧位平吸气时,肋 缘下刚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约在肋缘下2—3cm。
2 . 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区,分布均匀,强度一般稍低 于正常肝组织,脾内小血管常不易显示(图31-3-1)。
超声医学
脾脏疾病的诊断
第1页,共9页。
超声医学
脾
脏
第一节 解剖概要
正常脾脏长10-12cm,厚3~4cm,在 肋缘
脾
脏
第二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一、正常脾脏声像图:
1.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面略呈 半月形,上部较下 部靠近中线,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脾动、静脉的血流及 其流速。
2、脾脏中度肿大 声像图上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测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致,助缘下在仰卧位平吸气或呼气时均可探及脾
海绵样变。 脏,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
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
第8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
脾肿大的声像图特点为:①左肋缘下探及肿大的脾脏实 质性图像,随呼吸而上下移动;②有明确的边缘,其内侧 可显示一个或两个脾切迹;③可操及有血管出人的脾门; ④在前腹壁检查较易显示脾脏声像图。
第6页,共9页。
二、脾肿大程度的确定
l 、脾脏轻度肿大 在超声探测时,脾脏形态
一般正常,各径线长度可稍有增加,在仰卧位平吸气时,肋 缘下刚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约在肋缘下2—3cm。
2 . 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区,分布均匀,强度一般稍低 于正常肝组织,脾内小血管常不易显示(图31-3-1)。
脾脏PPT课件
15
16
脾转移瘤
• 极少见,主要原发病变是乳腺癌和肺癌
17
脾梗死
18
polysplenia
1.有一个或多个副脾。为结节状或球状的组织,密度或增强 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
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多同时有多脏器的移位症,如右位心、异位的肝、胃肠、
胆囊胆道等,即内脏异位症。 4.个别病例有可能同时发生胆囊先天缺如、心脏与大血管发
31
出血坏死型
• 体积:常明显增大,且为弥漫性。 • 密度: 很不均匀,坏死区域的CT值比水肿更低,出血广泛
时,密度普遍升高,可能掩盖坏死。 • 胰腺边缘轮廓 :由于炎性渗出,胰腺边界模糊不清。 • 胰周改变:脂肪坏死、积液、肾前筋膜增厚
32
33
胰腺肿瘤
1.囊性肿瘤 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潜在恶变 2.实性肿瘤 胰腺癌 胰岛细胞瘤 胃泌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肉瘤
13
14
脾淋巴管瘤
• 成因: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积聚而形成囊状扩张。又称 淋巴水瘤,为良性淋巴管畸形。
•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囊状主要见于身体 的软组织部位。
• 病变累及多个脏器称淋巴管瘤病。 • 影像学表现:脾大,单或多个低密度灶,界清,内见粗大
间隔,CT值偏高(含有蛋白);增强后瘤壁及间隔强化, 中心无强化。 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病变。
胆总管梗阻性扩张,包括胆总管、胆囊、总肝管、肝内胆 管异常扩张,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可不扩大。
37
38
39
40
MRI表现
在T1WI+FS 上胰腺癌表现为低信号,GRE动态增强动脉
期和实质期均为低信号
16
脾转移瘤
• 极少见,主要原发病变是乳腺癌和肺癌
17
脾梗死
18
polysplenia
1.有一个或多个副脾。为结节状或球状的组织,密度或增强 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
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多同时有多脏器的移位症,如右位心、异位的肝、胃肠、
胆囊胆道等,即内脏异位症。 4.个别病例有可能同时发生胆囊先天缺如、心脏与大血管发
31
出血坏死型
• 体积:常明显增大,且为弥漫性。 • 密度: 很不均匀,坏死区域的CT值比水肿更低,出血广泛
时,密度普遍升高,可能掩盖坏死。 • 胰腺边缘轮廓 :由于炎性渗出,胰腺边界模糊不清。 • 胰周改变:脂肪坏死、积液、肾前筋膜增厚
32
33
胰腺肿瘤
1.囊性肿瘤 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潜在恶变 2.实性肿瘤 胰腺癌 胰岛细胞瘤 胃泌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肉瘤
13
14
脾淋巴管瘤
• 成因: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积聚而形成囊状扩张。又称 淋巴水瘤,为良性淋巴管畸形。
•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囊状主要见于身体 的软组织部位。
• 病变累及多个脏器称淋巴管瘤病。 • 影像学表现:脾大,单或多个低密度灶,界清,内见粗大
间隔,CT值偏高(含有蛋白);增强后瘤壁及间隔强化, 中心无强化。 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病变。
胆总管梗阻性扩张,包括胆总管、胆囊、总肝管、肝内胆 管异常扩张,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可不扩大。
37
38
39
40
MRI表现
在T1WI+FS 上胰腺癌表现为低信号,GRE动态增强动脉
期和实质期均为低信号
脾脏解剖与生理课件资料(含PPT讲解)
脾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1
胃
胃肠疾病可能导致脾脏损害,需考虑胃肠道疾病与免疫机能的关系。
2
肝
脾脏具有重要的储存和清除作用,细菌和吞噬细胞沉淀在肝脏内的淋巴结中,造成病 灶的形成。
3
淋巴系统
血液、淋巴流和淋巴组织都流向脾脏,因此脾脏也是人类淋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脾脏疾病可通过X线、CT 和B超等成像技术。
脾脏的功能
1 参与免疫反应
2 供血和调控
脾脏参与体内免疫反应,控 制外来物质和癌细胞的生长, 具有顾虑人类健康的重大意 义。
3 结合免疫系统
脾脏是体内的储备器官之一, 负责储存和调节红细胞和血 小板。
脾脏还在繁殖和活化免疫细胞等方面发挥着免疫屏障的重要作用,可 以看作是淋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3 疾病的风险
切除脾脏可以降低脾脏疾病的较高发生率,但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存在 新的健康问题。入。
脾脏的细胞类型
脾骨髓有一个清洁系统,它包 括了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在此处生 成并被激活。
同时,由于红骨髓在脾脏红髓 区内发生,所以脾脏也是人体 红血细胞的生成组织。
作为免疫器官之一,脾脏中含 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参与人体的免疫防御。
脾脏的代谢功能
铁吸收
脾脏对食物中的非血红蛋 白铁进行转运,将其转化 为血红蛋白铁,以供其他 组织使用。
维生素B1 2
脾脏内的米紫细胞可以吸 收消化道中合成的维生素 B12,并转移至肝脏以供 储存和调控使用。
脾切除
脾脏切除和创伤导致的脾 脏损伤可能导致细菌滞留、 自身免疫和溶血等疾病, 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
脾髓质又可分为红髓和白髓, 其中,红髓占脾脏的80%,是 造血器官的主要部分。
脾脏疾病ppt课件
储存血小板
脾脏是血小板的主要储存 场所,有助于维持血液凝 固和止血。
产生免疫细胞
脾脏还产生重要的免疫细 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和调 节。
脾脏疾病的分类
感染性疾病
如单核细胞增多症、结 核等,由病原微生物引
起。
免疫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等,与免疫系统
脾脏的损害。
保健方法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有利于 脾脏的保健。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有助于维 护脾脏健康。
适度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对脾脏保健有益。
情绪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有 助于减轻脾脏负担。
注意事项
关注症状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检查、骨髓检查等手段,检 测相关指标,如血小板计数、白细胞 计数、血红蛋白水平等,以辅助诊断 脾脏疾病。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因疾 病类型而异,如左上腹疼 痛、食欲不振、乏力、发 热等。
实验室指标
实验室指标异常可提示脾 脏疾病的存在,如血小板 计数减少、白细胞计数异 常等。
总结词
紧急手术、止血、纠正休克
详细描述
脾脏破裂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和失血症状。急救措施包括补充 血容量、纠正休克,并尽快进行手术止血。手术方法包括脾脏切除和部分脾脏切除,具体取决于破裂程度和患者 状况。
病例三:慢性脾脏疾病的康复历程
总结词
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支持
出血、牙龈出血等。
脾大或脾功能亢进
脾脏疾病可能导致脾脏肿大或 功能亢进,影响血液过滤和免
脾脏结构ppt课件
02
脾脏的组织结构
脾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脾脏被膜
脾脏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包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脾脏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脾脏被膜的组成
脾脏被膜能够限制脾脏的过度扩张,维持脾脏的正常形态和位置。同时,被膜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能够缓冲外力对脾脏的冲击,保护脾脏免受损伤。
05
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根据脾脏疾病的类型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脾脏疾病,如脾脏肿瘤、脾脏破裂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除、部分脾脏切除等。
手术治疗
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如栓塞、射频消融等,对脾脏进行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脾脏疾病。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辐射损伤或骨髓衰竭,脾脏可能会重新启动造血功能。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经过血液的细菌和颗粒,并形成脾索,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
脾脏还通过产生补体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来参与炎症和凝血过程。
脾脏具有滤血作用,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04
脾脏的疾病
脾脏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通常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脾脏呈扁长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分内侧面、外侧面、前缘和后缘四个部分。
大小
脾脏的大小因人而异,成年人的脾脏长约10-12cm,宽约6-8cm,厚约3-4cm,重量在100-250g之间。
脾脏由被膜、小梁、白髓和红髓四个部分组成。被膜是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着整个脾脏;小梁是脾脏内的粗大突起,将脾脏分为许多小叶;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脾脏内的免疫应答中心;红髓则由脾窦和脾索组成,是血液储存和滤过的主要场所。
脾脏的组织结构
脾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脾脏被膜
脾脏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包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脾脏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脾脏被膜的组成
脾脏被膜能够限制脾脏的过度扩张,维持脾脏的正常形态和位置。同时,被膜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能够缓冲外力对脾脏的冲击,保护脾脏免受损伤。
05
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根据脾脏疾病的类型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脾脏疾病,如脾脏肿瘤、脾脏破裂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除、部分脾脏切除等。
手术治疗
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如栓塞、射频消融等,对脾脏进行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脾脏疾病。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辐射损伤或骨髓衰竭,脾脏可能会重新启动造血功能。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经过血液的细菌和颗粒,并形成脾索,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
脾脏还通过产生补体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来参与炎症和凝血过程。
脾脏具有滤血作用,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04
脾脏的疾病
脾脏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通常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脾脏呈扁长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分内侧面、外侧面、前缘和后缘四个部分。
大小
脾脏的大小因人而异,成年人的脾脏长约10-12cm,宽约6-8cm,厚约3-4cm,重量在100-250g之间。
脾脏由被膜、小梁、白髓和红髓四个部分组成。被膜是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着整个脾脏;小梁是脾脏内的粗大突起,将脾脏分为许多小叶;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脾脏内的免疫应答中心;红髓则由脾窦和脾索组成,是血液储存和滤过的主要场所。
中医基础知识—脾胃病ppt课件
10
(二)、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崩漏,或月经量多,或皮下出血。伴见纳少, 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三)、机制分析
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 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 衰,火上生土而致。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故纳少腹胀,大便 稀溏;阳虚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若 脾阳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见肢体水;水湿下注,损伤 带脉,带脉失约,则见女子白带清稀量多。阳虚温煦失职,故 形寒肢冷,面白无华或虚浮。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15
(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 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 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 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 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脾气虚常见于溃疡病、
13
二损脾阳本脾 者及阳不,为 最肾不足在后 终阳振,病天 均,,不理之 可引或能上本 导起脾温相, 致肾阳煦互肾 脾阳久脾影为 肾亦虚阳响先 阳虚,,。天 虚,而使肾之 。
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失 调和水液代谢紊乱两个方面:
① 消化机能失调:由于脾肾阳虚,脾失健运, 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化,而生泄 泻。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 阴寒极盛,发为五更泄泻。
“脾主中央湿土,其体淖泽……其性镇静是土之正气也。静则易 郁,必借木气以疏之。土为万物所归,四气具备,而求助于水和 木者尤亟。……故脾之用主于动,是木气也”(《读医随笔·升降 出入论》)。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才能不 断地输送和滋养于肝,肝才能得以发挥正常的作用。总之,肝之 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升降适度,脾之运化也就正常了。
(二)、临床表现
便血、尿血、崩漏,或月经量多,或皮下出血。伴见纳少, 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三)、机制分析
本证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 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 衰,火上生土而致。脾阳虚衰,运化失权,故纳少腹胀,大便 稀溏;阳虚阴盛,寒从内生,寒凝气滞,故腹痛喜温喜按。若 脾阳虚,水湿不运,泛溢肌肤,则见肢体水;水湿下注,损伤 带脉,带脉失约,则见女子白带清稀量多。阳虚温煦失职,故 形寒肢冷,面白无华或虚浮。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
15
(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 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 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 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 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脾气虚常见于溃疡病、
13
二损脾阳本脾 者及阳不,为 最肾不足在后 终阳振,病天 均,,不理之 可引或能上本 导起脾温相, 致肾阳煦互肾 脾阳久脾影为 肾亦虚阳响先 阳虚,,。天 虚,而使肾之 。
临床上主要表现在消化机能失 调和水液代谢紊乱两个方面:
① 消化机能失调:由于脾肾阳虚,脾失健运, 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谷不化,而生泄 泻。如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 阴寒极盛,发为五更泄泻。
“脾主中央湿土,其体淖泽……其性镇静是土之正气也。静则易 郁,必借木气以疏之。土为万物所归,四气具备,而求助于水和 木者尤亟。……故脾之用主于动,是木气也”(《读医随笔·升降 出入论》)。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才能不 断地输送和滋养于肝,肝才能得以发挥正常的作用。总之,肝之 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升降适度,脾之运化也就正常了。
脾脏ppt课件
• 包膜下脾破裂:梭形或不规则形 • 真性脾破裂:脾周围积液,包膜连续性中断,
腹膜腔游离积液.
精品ppt
31
精品ppt
32
精品ppt
33
精品ppt
34
脾梗塞
• 脾肿大:多见 • 急性期:局限性低回声区(典型为楔形),内为
蜂窝状或短线状.液化坏死时→无回声.CDFI 有助于诊断
• 陈旧性:纤维化,瘢痕化,钙化
弥漫性脾肿大
• 成人男>4cm 女>3.8cm,同时脾下缘
超过肋缘线.
• 最大长径>11cm • 腹膜后巨大肿块→脾后上,左肾前下移位 • 巨脾→左肾向内移位 • 肝左叶大或肿瘤→脾向背侧移位
精品ppt
17
精品ppt
18
精品ppt
19
脾囊肿
• 单纯性脾囊肿 • 表皮样囊肿 • 包虫囊肿:囊壁“双边”,厚约1mm • 假性囊肿
精品ppt
35
精品ppt
36
精品ppt
3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脾脏
南昌大学一附院超声科 胡嘉涛
精品ppt
1
超声解剖
• 形态呈橘瓣形 • 膈面、脏面;前缘、后缘;上下两端:上
端朝向背内侧,下端朝向腹外侧
• 第9~11肋包绕,长轴与10肋一致 • 支持韧带薄弱 • 腹腔动脉→脾动脉(胰腺上缘)4~5m
m
• 脾静脉(胰腺背侧)5~8mm
精品ppt
2
精品ppt
3
精品ppt
腹膜腔游离积液.
精品ppt
31
精品ppt
32
精品ppt
33
精品ppt
34
脾梗塞
• 脾肿大:多见 • 急性期:局限性低回声区(典型为楔形),内为
蜂窝状或短线状.液化坏死时→无回声.CDFI 有助于诊断
• 陈旧性:纤维化,瘢痕化,钙化
弥漫性脾肿大
• 成人男>4cm 女>3.8cm,同时脾下缘
超过肋缘线.
• 最大长径>11cm • 腹膜后巨大肿块→脾后上,左肾前下移位 • 巨脾→左肾向内移位 • 肝左叶大或肿瘤→脾向背侧移位
精品ppt
17
精品ppt
18
精品ppt
19
脾囊肿
• 单纯性脾囊肿 • 表皮样囊肿 • 包虫囊肿:囊壁“双边”,厚约1mm • 假性囊肿
精品ppt
35
精品ppt
36
精品ppt
3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脾脏
南昌大学一附院超声科 胡嘉涛
精品ppt
1
超声解剖
• 形态呈橘瓣形 • 膈面、脏面;前缘、后缘;上下两端:上
端朝向背内侧,下端朝向腹外侧
• 第9~11肋包绕,长轴与10肋一致 • 支持韧带薄弱 • 腹腔动脉→脾动脉(胰腺上缘)4~5m
m
• 脾静脉(胰腺背侧)5~8mm
精品ppt
2
精品ppt
3
精品ppt
脾脏CTMRI影像诊断PPT课件
脾脏CT/MRI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 脾脏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脾脏CT/MRI影像诊断的重要性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对于维 持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脾脏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 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脾脏CT/MRI影像诊断能够提供直观、 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帮助医生全面了 解脾脏的形态和功能状况,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观众提问
关于脾脏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问 题
专家解答
针对观众问题,深入解析脾脏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注意
事项
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多模态成像
将脾脏CT/MRI影像与超声、核 医学等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 ,实现多模态成像,提供更全面
的疾病信息。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影像领域与其他相关学 科的合作,共同开展脾脏疾病的 临床与基础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
综合诊疗
将多种医学影像技术整合应用于 脾脏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提高诊
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脾 脏的形态、大小、密度以 及病灶的位置和范围,有 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诊断价值
CT检查对于发现脾脏肿瘤 、血管病变以及钙化等具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脾脏MRI影像诊断技术
适用范围
MRI检查适用于观察脾脏 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尤其 对于血管病变、肿瘤和炎 症的诊断具有优势。
影像特点
评估脾脏功能
脾脏CT/MRI影像诊断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况,如脾 脏的血流灌注、淋巴回流等,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 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02
CATALOGUE
脾脏CT/MRI影像诊断技术
脾脏CT影像诊断技术
01
脾脏CT/MRI影像诊断的重要性
脾脏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器官,对于维 持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脾脏 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 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脾脏CT/MRI影像诊断能够提供直观、 准确的影像学信息,帮助医生全面了 解脾脏的形态和功能状况,为临床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观众提问
关于脾脏淋巴瘤的鉴别诊断问 题
专家解答
针对观众问题,深入解析脾脏 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要点和注意
事项
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多模态成像
将脾脏CT/MRI影像与超声、核 医学等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 ,实现多模态成像,提供更全面
的疾病信息。
跨学科合作
加强医学影像领域与其他相关学 科的合作,共同开展脾脏疾病的 临床与基础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
综合诊疗
将多种医学影像技术整合应用于 脾脏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提高诊
CT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脾 脏的形态、大小、密度以 及病灶的位置和范围,有 助于医生判断病情。
诊断价值
CT检查对于发现脾脏肿瘤 、血管病变以及钙化等具 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脾脏MRI影像诊断技术
适用范围
MRI检查适用于观察脾脏 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尤其 对于血管病变、肿瘤和炎 症的诊断具有优势。
影像特点
评估脾脏功能
脾脏CT/MRI影像诊断还可以评估脾脏的功能状况,如脾 脏的血流灌注、淋巴回流等,为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和 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02
CATALOGUE
脾脏CT/MRI影像诊断技术
脾脏CT影像诊断技术
01
脾脏肿大ppt医学课件
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肿大外尚有伴随 体征:
▪ 1.贫血、出血点或瘀斑:见于血液病性脾肿大、如各种类型的白 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 性组织细胞病、败血症等。
▪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 组织病、赠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性疾病等。
(2)中度肿大:脾肿大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 以上为中度肿大。常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感染等。
(3)高度肿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以下或超过前 正中线,也称巨脾。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 纤维化、黑热病、血吸虫病肝硬化及类脂质沉积症等。
正常脾脏的大小
▪ 脾脏大小变异很大,同一人在不同年龄,营养 和体质形态下脾大小都有变化。成人脾重10250g。长12cm,宽7cm,厚3-4cm。正常脾长 度不超过15cm,脾下缘不低于肝右叶最下缘, 脾前缘不超过腋中线。CT横断面以 5个肋单元 作为正常标准。
病因和发病机制 脾脏肿大的病因很多,
按发生机制归纳起来可分 为下述五类:
(一)感染性疾病所致脾脏肿大:
▪ 因病原体刺激,引起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增生,导致 脾脏充血而肿大。伴脾脏肿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巨细胞病毒感 染、伤寒与副伤寒、败血症等。
伴脾肿大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病、梅毒、 真菌感染及血吸虫病等。
必要的实验室化验检查
▪ 实验室检查对脾肿大的原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包 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仔细行血细胞牌检查有利于发 现病理性血细胞和其他异常细胞。血红蛋白电泳、 红细胞脆性实验、酸溶血,(Ham)、直接抗人 球蛋白(Combs)血液的寄生虫、原虫检查、肝 功能检查、骨髓检查或骨髓活检。血清学抗原抗 体检查;淋巴结穿刺或活检,脾穿刺或活检,腹 水常规检查等。以上实验室检查可根据病史查体、 初步做出诊断后,有针对性选择,对某些疾病往 往可找到确定诊断的依据。
脾脏疾病 ppt课件
24
脾淋巴瘤
Ahmann等认为,均质性的脾增大是淋巴瘤脾受累最常见 的表现形式,其次是多发弥漫局灶性结节(<0.5cm),然 后才是多发肿块(2~10cm)和单发肿块(7~14cm)。
【CT表现】
1.CT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态、 实质密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推移征 象 1)长径>10cm,短径>6cm,上下方向长度> 15cm即为脾肿大 2)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过者 为脾肿大。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 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 3)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弥漫 性病变,如脂肪肝 2.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 ,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
状。
12
[CT表现]
• 1.脾挫伤:CT可无异常表现。 • 2.脾包膜下血肿:在脾外周见半月状密度异常区。
1)CT平扫: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 或稍高于脾密度,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降低。
2)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 肿形态和边缘。当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
13
脾外伤
• 3.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 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 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与增强的脾脏实质
对比。
形成
14
脾外伤
• 4.脾破裂: 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和/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 描更为清楚,早期血肿境界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呈境界清晰 的椭圆形低密度区。
5
患者 男 46岁 无症状 病理结果:异位于胰腺的副脾
6
多脾综合征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脾脏及其他内脏的联合畸形,具有非对称性 器官左异构的特点,CT不仅可直接显示多脾的特点并且对有无其他脏 器及系统的发育畸形提供帮助。
脾淋巴瘤
Ahmann等认为,均质性的脾增大是淋巴瘤脾受累最常见 的表现形式,其次是多发弥漫局灶性结节(<0.5cm),然 后才是多发肿块(2~10cm)和单发肿块(7~14cm)。
【CT表现】
1.CT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态、 实质密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迫推移征 象 1)长径>10cm,短径>6cm,上下方向长度> 15cm即为脾肿大 2)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过者 为脾肿大。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脾下缘仍 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 3)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弥漫 性病变,如脂肪肝 2.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花斑样不均匀强化 ,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
状。
12
[CT表现]
• 1.脾挫伤:CT可无异常表现。 • 2.脾包膜下血肿:在脾外周见半月状密度异常区。
1)CT平扫: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 或稍高于脾密度,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降低。
2)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 肿形态和边缘。当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
13
脾外伤
• 3.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 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 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与增强的脾脏实质
对比。
形成
14
脾外伤
• 4.脾破裂: 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和/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 描更为清楚,早期血肿境界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呈境界清晰 的椭圆形低密度区。
5
患者 男 46岁 无症状 病理结果:异位于胰腺的副脾
6
多脾综合征
多脾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脾脏及其他内脏的联合畸形,具有非对称性 器官左异构的特点,CT不仅可直接显示多脾的特点并且对有无其他脏 器及系统的发育畸形提供帮助。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精品文档
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 相同。
精品文档
(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 行,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 方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 肿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 下饮水300-500ml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 行。
好发于肢体皮下组织,在脾很少见。
声像图表现为脾增大,内见由无数大小不等的 ,具有菲薄光整囊壁的小无回声区构成的蜂窝样 团块,瘤体后方回声增强。淋巴管瘤体积较大, 缺乏张力,加压扫查常可见瘤体变形,与海绵状
血管瘤相鉴别。 精品文档
3. 脾恶性淋巴瘤
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根据 其生长方式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精品文档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 在脾脏的表现。
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 形态,肋缘下探及大部份脾 。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 、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边 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 而变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 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 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 及多囊肝、多囊肾图像。
精品文档
病灶多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灶外周可见声晕后方回声一般无增强或有稍有增强48三鉴别诊断1脾肿瘤与脾结核鉴别脾结核为类圆形混合型回声边缘不清晰内可见散在的强回声光斑后方有声影
民大附院电诊室 莫德格
精品文档
目的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 的脾脏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精品文档
脾淋巴瘤
精品文档
4.转移瘤 分三种类型
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 相同。
精品文档
(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 行,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 方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 肿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 下饮水300-500ml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 行。
好发于肢体皮下组织,在脾很少见。
声像图表现为脾增大,内见由无数大小不等的 ,具有菲薄光整囊壁的小无回声区构成的蜂窝样 团块,瘤体后方回声增强。淋巴管瘤体积较大, 缺乏张力,加压扫查常可见瘤体变形,与海绵状
血管瘤相鉴别。 精品文档
3. 脾恶性淋巴瘤
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根据 其生长方式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精品文档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 在脾脏的表现。
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 形态,肋缘下探及大部份脾 。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 、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边 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 而变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 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 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 及多囊肝、多囊肾图像。
精品文档
病灶多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灶外周可见声晕后方回声一般无增强或有稍有增强48三鉴别诊断1脾肿瘤与脾结核鉴别脾结核为类圆形混合型回声边缘不清晰内可见散在的强回声光斑后方有声影
民大附院电诊室 莫德格
精品文档
目的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 的脾脏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精品文档
脾淋巴瘤
精品文档
4.转移瘤 分三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时脾脏位于左季肋部深处。脾脏毗邻胃、胰尾、 左肾和左肾上腺、结肠脾曲、膈等重要结构。脾脏除脾门 与胰尾接触的部位外,皆有腹膜覆盖,因而属腹膜间位器 官。
其腹膜反折形成脾脏重要的韧带:与胃大弯间形成脾 胃韧带,与左肾间形成脾肾韧带,与横膈间形成脾膈韧带, 与结肠脾曲构成脾结肠韧带。
脾脏疾病
4
一
脾脏的解剖学
基于脾切除可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选择脾切除以减轻溶血和 血小板的破坏,但均非首选,仅适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无效或出现激素依赖时。
脾切除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疗效可达50%,特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达80%。
脾脏疾病
13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1. 造血系统疾病 切除肿大、功能亢进的脾脏可减少正常红细胞在脾脏
针对不同病因和具体手术条件,采用不同的术式,如脾 破裂缝合术、粘合凝固止血术、部分脾切除术、自体脾组 织片大网膜内移植术、脾动脉结扎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 切除术、脾栓塞术等,以保留全部或部分脾脏。
脾脏疾病
18
END 结束
脾脏疾病
19
感谢您的聆听,下载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的滞留与破坏,仅改善血象,但不能治愈原发疾病,如某 些类型白血病。
脾切除可解除巨大脾脏的压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骨髓纤维化等。
脾切除可去除脾脏的原发性病灶,原发性脾淋巴瘤是 脾切除的绝对适应证。
脾脏疾病
14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 充血性脾肿大 充血性脾肿大多见于门静脉高压症,常伴有继发性脾
功能亢进,是脾切除的适应证。合并明显食管下端或胃底 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同时行断流术或分流 术。
脾脏疾病
8
第2节
脾切除的适应证及疗效
脾脏疾病
9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二
脾损伤
三
脾占位性病变
四
脾感染性疾病
五
其他脾脏疾病
六
其他规范性手术的脾切除术
脾脏疾病
10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
造血系统疾病
充血性脾肿大
脾脏疾病
11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1. 造血系统疾病 脾切除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目的在于去除破坏血细胞的
癌、胰体尾部癌、结肠脾曲癌、左肾肿瘤及腹膜后组织恶
性肿瘤等。
脾脏疾病
17
长期以来,由于对脾脏重要功能缺乏认识,错误观念 误导脾外科领域几个世纪,认为脾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 官,无辜性脾切除被奉为经典。
二十世纪脾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证 实脾脏虽非生命必需器官,但拥有重要功能,无辜性脾切 除受到广泛质疑,各种保留性脾手术应运而生。
场所,以延长血细胞寿命,减少自身免疫性血液病自身抗体 的生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脾切除的最佳适应证,脾切 除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脾切除后患者黄疸消退、贫血 改善。4岁以下患儿除非有严重贫血、明显发育障碍或反复出 现溶血危象外,一般不宜施行脾切除。
脾脏疾病
12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1. 造血系统疾病
4
产生VIII因 子功能
脾脏疾病
7
三
脾脏与感染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 OPSI)的发现是揭示脾脏 具有重要抗感染免疫功能的里程碑。1952年King和 Schumacker首次提出脾切除术后患儿的凶险性败血症和脑 膜炎发生率增高与脾切除直接相关。根本预防方法是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脾切除,而对已行脾切除者,可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
脾动脉发自腹腔动脉,多沿胰腺上缘向胰尾走向,进 入脾门前分支为脾叶动脉,继而分为脾段动脉、小动脉至 终末动脉。
脾静脉自脾门汇合后多伴行脾动脉汇入门静脉系统。 脾脏的淋巴引流汇入脾门淋巴结,继而至腹腔动脉旁 淋巴结。
脾脏疾病
5
一
脾脏的解剖学
脾脏疾病
6
二
脾脏的生理功能
1 造血和储血
2 滤血
3 免疫功能
脾脏疾病
15
二
脾损伤
脾损伤病因中外伤所致脾破裂占第一位,约85%, 而医源性脾损伤和自发性脾破裂不足15%。
三
脾占位性病变
脾囊肿较大伴有症状者或寄生虫性囊肿应选择脾
切除术。保留部分脾脏的脾切除术需视囊肿大小、部位 而定。
脾脏原发性肿瘤均需脾切除。恶性者,为保证手
术彻底性,应将邻近腹膜、网膜、系膜等一并切除,并 清除脾门淋巴结。脾脏转移瘤若为孤立单发,无其他部 位转移,可行脾切除术。若为全身广泛转移的一部分, 手术已无必要。
脾脏疾病及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Splenic Diseases and Indication of Splenictomy
脾脏疾病
1
第1节
概述
脾脏疾病
2
一
脾脏解剖学
二
脾脏的生理功能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脾脏与感染
脾脏疾病
3
一
脾脏的解剖学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又是一高度血管化器官。 脾的体积约为(12~14)cm ×( 7~10)cm × (3 ~ 4)cm,正常人脾重100g~250g,病理情况下脾脏可增大 至正常的十倍至数十倍 。
脾脏疾病
16
四
脾感染性疾病
脾脓肿、脾结核等多为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时全身感 染的并发症,脾切除可有效去除病灶。
五
其他脾脏疾病
如游走脾,若因肿大脾脏产生明显压迫症状,或拉长的 脾蒂发生急性扭转时可造成脾脏急性血运障碍,应切除脾脏。
六
其他规范性手术的脾切除术
肿瘤根治性手术时附加脾切除术,如胃癌、食管下段
其腹膜反折形成脾脏重要的韧带:与胃大弯间形成脾 胃韧带,与左肾间形成脾肾韧带,与横膈间形成脾膈韧带, 与结肠脾曲构成脾结肠韧带。
脾脏疾病
4
一
脾脏的解剖学
基于脾切除可减少自身抗体的生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选择脾切除以减轻溶血和 血小板的破坏,但均非首选,仅适用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无效或出现激素依赖时。
脾切除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疗效可达50%,特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达80%。
脾脏疾病
13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1. 造血系统疾病 切除肿大、功能亢进的脾脏可减少正常红细胞在脾脏
针对不同病因和具体手术条件,采用不同的术式,如脾 破裂缝合术、粘合凝固止血术、部分脾切除术、自体脾组 织片大网膜内移植术、脾动脉结扎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 切除术、脾栓塞术等,以保留全部或部分脾脏。
脾脏疾病
18
END 结束
脾脏疾病
19
感谢您的聆听,下载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的滞留与破坏,仅改善血象,但不能治愈原发疾病,如某 些类型白血病。
脾切除可解除巨大脾脏的压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骨髓纤维化等。
脾切除可去除脾脏的原发性病灶,原发性脾淋巴瘤是 脾切除的绝对适应证。
脾脏疾病
14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 充血性脾肿大 充血性脾肿大多见于门静脉高压症,常伴有继发性脾
功能亢进,是脾切除的适应证。合并明显食管下端或胃底 静脉曲张,或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同时行断流术或分流 术。
脾脏疾病
8
第2节
脾切除的适应证及疗效
脾脏疾病
9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二
脾损伤
三
脾占位性病变
四
脾感染性疾病
五
其他脾脏疾病
六
其他规范性手术的脾切除术
脾脏疾病
10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
造血系统疾病
充血性脾肿大
脾脏疾病
11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1. 造血系统疾病 脾切除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目的在于去除破坏血细胞的
癌、胰体尾部癌、结肠脾曲癌、左肾肿瘤及腹膜后组织恶
性肿瘤等。
脾脏疾病
17
长期以来,由于对脾脏重要功能缺乏认识,错误观念 误导脾外科领域几个世纪,认为脾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器 官,无辜性脾切除被奉为经典。
二十世纪脾脏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证 实脾脏虽非生命必需器官,但拥有重要功能,无辜性脾切 除受到广泛质疑,各种保留性脾手术应运而生。
场所,以延长血细胞寿命,减少自身免疫性血液病自身抗体 的生成。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脾切除的最佳适应证,脾切 除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脾切除后患者黄疸消退、贫血 改善。4岁以下患儿除非有严重贫血、明显发育障碍或反复出 现溶血危象外,一般不宜施行脾切除。
脾脏疾病
12
一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1. 造血系统疾病
4
产生VIII因 子功能
脾脏疾病
7
三
脾脏与感染
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 , OPSI)的发现是揭示脾脏 具有重要抗感染免疫功能的里程碑。1952年King和 Schumacker首次提出脾切除术后患儿的凶险性败血症和脑 膜炎发生率增高与脾切除直接相关。根本预防方法是避免 一切不必要的脾切除,而对已行脾切除者,可预防性应用 抗生素。
脾动脉发自腹腔动脉,多沿胰腺上缘向胰尾走向,进 入脾门前分支为脾叶动脉,继而分为脾段动脉、小动脉至 终末动脉。
脾静脉自脾门汇合后多伴行脾动脉汇入门静脉系统。 脾脏的淋巴引流汇入脾门淋巴结,继而至腹腔动脉旁 淋巴结。
脾脏疾病
5
一
脾脏的解剖学
脾脏疾病
6
二
脾脏的生理功能
1 造血和储血
2 滤血
3 免疫功能
脾脏疾病
15
二
脾损伤
脾损伤病因中外伤所致脾破裂占第一位,约85%, 而医源性脾损伤和自发性脾破裂不足15%。
三
脾占位性病变
脾囊肿较大伴有症状者或寄生虫性囊肿应选择脾
切除术。保留部分脾脏的脾切除术需视囊肿大小、部位 而定。
脾脏原发性肿瘤均需脾切除。恶性者,为保证手
术彻底性,应将邻近腹膜、网膜、系膜等一并切除,并 清除脾门淋巴结。脾脏转移瘤若为孤立单发,无其他部 位转移,可行脾切除术。若为全身广泛转移的一部分, 手术已无必要。
脾脏疾病及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Splenic Diseases and Indication of Splenictomy
脾脏疾病
1
第1节
概述
脾脏疾病
2
一
脾脏解剖学
二
脾脏的生理功能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脾脏与感染
脾脏疾病
3
一
脾脏的解剖学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又是一高度血管化器官。 脾的体积约为(12~14)cm ×( 7~10)cm × (3 ~ 4)cm,正常人脾重100g~250g,病理情况下脾脏可增大 至正常的十倍至数十倍 。
脾脏疾病
16
四
脾感染性疾病
脾脓肿、脾结核等多为机体抗感染能力低下时全身感 染的并发症,脾切除可有效去除病灶。
五
其他脾脏疾病
如游走脾,若因肿大脾脏产生明显压迫症状,或拉长的 脾蒂发生急性扭转时可造成脾脏急性血运障碍,应切除脾脏。
六
其他规范性手术的脾切除术
肿瘤根治性手术时附加脾切除术,如胃癌、食管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