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我们不乱扔》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教师:同学们上次我们研究了《我们不乱扔》,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尝试过不乱扔垃圾呢?
学生:有/没有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二、研究新课:
1、认识垃圾分类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2、垃圾分类实践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类的过程和重要性。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前两节课的研究,已经了解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研究新课:
1、创意手工制作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花瓶、笔筒等。
2、实践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创意手工制作的乐趣和成果。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手工制作,为美化家园和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该教材为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主要针对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学会对身边物品的正确使用和处理,保护环境及人类健康。
课本主要内容有:1.关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知识介绍;2.对丢垃圾影响的阐述;3.通过图表分析和小故事引入,引导学生认识对垃圾的处理方法;4.引导学生掌握小红旗的使用规范;5.对环保的意义进行解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及回收的知识;•学生能够明确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人的伤害。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场景选择垃圾分类;•学生能够运用小红旗的使用规范。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将垃圾分类与保护环境、健康联系起来,形成环保意识;•学生能够讲述不乱扔垃圾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垃圾分类及回收的知识;2.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场景选择垃圾分类;3.学生能够运用小红旗的使用规范。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小红旗;2.如何通过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分类的正确方式。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15min)1.引入问题:大家在家里、学校、公园中看到过哪些垃圾?2.提问引导:有哪些垃圾我们可以回收利用?为什么需要回收利用?3.引入话题:本课将教大家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我们不乱扔。
2. 过程安排(30min)第1步:环境保护小故事(5min)1.背景介绍:小故事——《环境变了》;2.引导问题:环境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我们能够做什么来保护环境?3.提问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小故事,共同讨论这个问题。
第2步:垃圾分类的知识介绍(10min)1.引入图示教学:通过图示引导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和回收,并针对图示学生进行提问互动,梳理分类和回收的知识;2.教学解读:通过图示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品味分类对于我们环境的意义。
第3步:小红旗的使用(5min)1.激发兴趣:通过图片与视频的方式展示小红旗的使用规范;2.引导演示:让同学们进行实物演示,彼此进行交流和磨合;3.提高建议:针对小红旗的使用进行投票,并收集同学们的意见。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精品教学设计
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认识到维护公共卫生必须做到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等。
教学重点:认识到公共卫生要靠大家共同维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你们非常熟悉的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小猪佩奇”图片)师:在小猪佩奇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播放“小猪佩奇乱扔垃圾”视频)生:这个动画片讲了小猪佩奇乱扔垃圾,最后认识到乱扔垃圾是很不好的行为并把垃圾捡干净了。
师:同学们概括的非常准确。
乱扔垃圾确实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第10课《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二、比一比,说一说:“看看身边的环境”师:小猪佩奇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你们想看吗?师:说一说你喜欢下组图片中的哪个场景?为什么?(出示公共场所对比图片)生1:我喜欢第二个场景,第二幅图片体育场里面干干净净,而第一幅图片的体育场又脏又乱。
生2:我喜欢第二个场景,第二幅图片里面的河水是清澈的,树林也是干净的,而第一幅图片的树枝上挂着很多垃圾。
生3:我喜欢第二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里面的课桌椅歪歪扭扭。
第二个场景中教室的地面被同学们打扫得很干净。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干净净的呢?生:电影院、图书馆、公园……小结:干净的环境让人感觉舒适美好,而脏乱的环境让人觉得心情很糟糕。
(板书:讲卫生)三、演一演,讲一讲:情景剧表演“秋游”师:佩奇觉得大家今天的表现特别好,他想邀请我们一起走进秋游的场景呢!下面请欣赏情景剧《秋游》。
(学生模拟表演情景剧“秋游”)师:说一说情境中每个人的行为,哪些可取,哪些不可取。
生1:小红、小明、琦琦和琳琳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他们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
生2:王勇的行为是可取的,他不但自己不乱扔垃圾还劝阻别人不要乱扔垃圾,并主动把垃圾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我们不乱丢弃》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丢弃》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坚持良好生活惯的意识。
2. 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废物并灵活利用资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1. 研究整理自己的物品并正确处理废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1. 出示一幅关于乱丢垃圾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乱丢垃圾会给环境带来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第二步:研究与活动(约20分钟)1. 集体阅读《我们不乱丢弃》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 分组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中主人公的不乱丢弃的行为,并撰写小结。
- 学生设计一个海报,宣传不乱丢弃的重要性。
第三步:展示与分享(约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小结和海报。
2. 全班共同评论和点评每组的表现,鼓励学生互相研究和改进。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约15分钟)1. 分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小组,模拟不乱丢弃的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
- 角色包括: 小主人公、垃圾桶、环卫工人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处理废物的方法和原则。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故事、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规范。
通过小组合作和全班分享,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可以尝试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废物。
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
1、请学生在喜欢的情景图片右下角画上笑脸,不喜欢的情境下边画哭脸。
2、学生根据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学生讲述原因)
3、小组讨论,(请学生举例并说一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游戏导入:图片我来评
1、教师播放图片,让学生做出直观感受,并根据图片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注意观察学生观看图片的反应,等会请学生起来说一说感受)
2、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看到不同的图片会有不同的反应?(老师先问整洁的图片的感受,再问脏乱图片的感受,引导学生不能乱扔垃圾,从而引出今天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一聊和环境卫生有关的话题“我们不乱扔”。)
课程将从课堂扩展到家庭、学校、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切实抓好学生品行教育和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两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环境卫生习惯有明确要求。本课依据《活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第5条“懂礼貌,守秩序,爱护公物,行为文明”,第7条“尊重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第8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编写。通过本课教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乱扔垃圾、保护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乱扔垃圾不仅是为了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更是一种责任和文明的体现;文本呈现了“学生秋游”为情境的一个绘本故事,描述了不同的学生对待秋游产生的垃圾的不同表现。这些现象普通存在于学生之中,要引发学生思考,正确的垃圾处理不只是为了干净,还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养成垃圾投放的意识,掌握垃圾投放的方法,它既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学会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问题引导,使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卫生意识,但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他们在道德素养、环保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到垃圾分类和处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卫生规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垃圾分类和处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的环保经验和做法。
3.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4.榜样示范法:以教师、同学或社会上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垃圾分类的游戏道具和卡片。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卫生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乱扔垃圾的现象?这种现象对环境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处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提问:“垃圾应该如何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物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物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物品处理意识,不乱扔物品。
- 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研究《我们不乱扔物品》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 《我们不乱扔物品》课文及教材素材。
- 操作物品(如纸团、小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 向学生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我们不乱扔物品》,引发学生对乱扔物品的讨论。
步骤二:朗读课文(10分钟)- 教师朗读《我们不乱扔物品》课文,引导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中道德的含义。
步骤三:观察与思考(15分钟)- 分发课程素材,包括图片、物品等。
- 学生观察素材中的场景和动作,思考乱扔物品的后果以及对公共环境的影响。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乱扔物品的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给予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步骤五:表达与分享(10分钟)- 鼓励学生展开自由表达,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 部分学生可以被邀请上前,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步骤六:反思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收获。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乱扔物品,并对公共环境负责。
五、教学延伸- 邀请家长参与,与学生一起制作海报或小册子,以强调不乱扔物品的重要性。
- 观看相关教育视频,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 学生完成的海报或小册子,以及课后的写作作业。
- 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的反思和思考记录。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10.我们不乱扔》优质课获奖教案_3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题是公共卫生,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讲究公共卫生的原因,认识到讲究公共卫生是一种文明习惯,并帮助学生学会制定讲究公共卫生的目标,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第一课时包含两个板块,即《我喜欢哪种情景》和《不只是为了干净》。
第一板块以对比的形式呈现了场景,侧重让学生感受干净整洁的美好环境带给人们的愉悦,并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不良行为以及引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保持公共场所卫生的意识。
第二板块是在前一个话题基础上的深化。
用绘本的形式创设了正反两种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不乱扔并非是一时的行为,更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愿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用自己的行为保护美好家园。
经过调查谈话,了解到许多学生参与过环保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他们已有相关知识的储备,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生活性和活动性, 本课主要通过图像和影像两种方式来营造情境,引发学生共鸣,通过小组讨论、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乱扔垃圾带来的危害,认识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懂得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仅是文明的习惯,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3.通过“垃圾分类”游戏培养“资源可回收再利用”的意识,初步养成卫生好习惯。
【教学重点】1.增强学生爱护和保护公共环境卫生的责任意识,养成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2.学习维护公共卫生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的正确做法。
【教学难点】养成自觉爱护公共卫生的行为习惯,懂得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准备学生学习准备:观察身边不讲公共卫生的行为,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教师教学准备:收集相关图片、录音、故事、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案3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主要围绕环保意识和公共道德展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乱扔垃圾的行为。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从而改正不良行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
2.引导学生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乱扔垃圾的影响。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捡拾垃圾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关于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用于巩固和拓展。
3.准备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用于展示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乱扔垃圾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对他人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讲解乱扔垃圾的具体危害,如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市貌等。
–引导学生观看一些环保宣传片,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改正乱扔垃圾的行为。
–每组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如垃圾分类、随手捡拾等。
4.巩固(5分钟)–引导学生唱一些关于环保的歌曲和儿歌,加深他们对环保的认识。
–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公共道德的宣传海报,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不乱扔垃圾,我们还能为环保做些什么?–让学生举例说明,如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精品3篇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
教材内容结构由“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我们不应该乱扔垃圾和树立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2、通过合作交流和实践活动,能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学重点:初步知道如何保护身边环境,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难点:1、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2、学会给垃圾正确分类。
课前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过的这首小诗《家》吗?出示小诗: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其实家就在我们身边。
家我们坐在教室里,()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乐小的学生,()就是我们的家;合肥是我们长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
小结:既然都是我们的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我们不乱扔》。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我们不乱扔:1、这就是我们的教室和校园,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老师拍了下来,你们更喜欢哪个环境,为什么?(出示课件)2、把书翻到38面,哪位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喜欢哪幅画,不欢哪幅画?(出示课件)小结:同学们都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让大家心情愉快。
(板书:心情愉快)三、不只是为了干净1、如何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呢,请同学们跟随王勇看看他们的一次秋游活动。
2、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王勇。
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3、在这个故事中,王勇的哪些行为值得大家点赞呢?4、前段时间,咱们班到了三河古镇去秋游,这张照片是学们在聚餐,同学们去秋游时又是怎样做到垃圾不乱扔的呢?5、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演一演,你们喜欢哪个情境就演哪个。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0课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景,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卫生意识,但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乱扔垃圾的危害,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环保活动。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课件、视频、图片等。
2.准备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工具。
3.布置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乱扔垃圾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主人公的行为和思想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乱扔垃圾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如:“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乱扔垃圾?”“在生活中如何引导他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篇)
《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5篇)《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其次课,教材内容构造由“我宠爱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和“我能做到的......”四项活动内容组成,使学生通过阅读、沟通、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不应当乱扔垃圾和树立疼惜身边环境的意识,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干净、干净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快活;2、初步知道我们不乱扔垃圾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疼惜身边环境的意识。
3、懂得为了疼惜和美化我们的家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知道我们不乱扔垃圾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疼惜身边环境的意识。
2、懂得为了疼惜和美化我们的家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预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幻灯片出示学校的照片)我们早上迎着太阳,背着书包,高欢快兴地来到学校,安静的学校一下子吵闹了起来,我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听讲,大课间的时候我们跟着音乐尽情地舞蹈,啊,我们在干净,秀丽的校园里多么幸福!可是,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秀丽的校园发生了变化,看,谁的小眼睛最光明,能觉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来答复。
来到学校,学校就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地方,我们生活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去疼惜,今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课文《我们不乱扔》,板书课题(学生跟教师书空课题)。
2、学习新课:1、我宠爱哪种情景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的这首小诗《家》吗?(大屏幕出示课文《家》)教师:谁来读一读学生范读小诗之后请同学们齐读。
教师:这首诗写得真好,同学们读得更好,二2班每名同学都是一名优秀的小诗人,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这首诗!课件出示:我们坐在教室里,(教室)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是中心小学北校的学生,(北校)就是我们的家;汤阴县是我们长大的地方,(汤阴)就是我们的家。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大屏幕出示干净干净的教室和垃圾遍地的教室,请同学们比照,你更宠爱哪一幅,干净干净的环境给你什么样的心情?请翻开书38页“我宠爱哪种情景”请你把宠爱的打上对号,引导学生说出:干净干净的环境人人爱,脏乱的环境使人不快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 道德与法治 《我们不乱抛掷》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抛掷》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乱抛掷的危害性。
- 培养学生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惯。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惯。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学准备- 教案框架- 《我们不乱抛掷》教材- PPT幻灯片- 小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呈现一幅乱丢垃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你们在学校或者家里有没有见过这种场景?这样做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步骤二:研究课文1. 呈现《我们不乱抛掷》教材内容,播放PPT。
2. 引导学生一起读课文,并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三:探究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为什么我们不应该乱抛掷垃圾,并列出相关理由。
2. 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课堂上进行小组间互动。
步骤四:总结归纳1.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并呈现关键词和主要观点。
2. 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我们不乱抛掷垃圾的原因和重要性。
步骤五: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身边关于环境保护的故事或感受。
2. 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步骤六:作业布置1. 给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持环境卫生的短文。
2. 提醒学生在家里或学校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呈现实际场景、引导讨论和个人分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乱抛掷垃圾的危害,并培养了他们保持环境卫生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同时,通过学生的互动与讨论,有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他们今后的行为提供了指导。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教案
看完可可和小爱送给你们的小视频,小朋友们,这个小视频告诉我们什么呢?
不乱扔垃圾
二、讲授新课
1、小朋友们看看这是哪里?(生答)干净的舞台,同学们主动捡起垃圾;教室桌椅整齐,清洁用具摆放整齐;校园操场平整、国旗迎风飘扬。我们的校园多美丽呀!
可是前几天,我们班的清洁分被扣了,这是为什么呢?(生答)
师:是啊,正是因为个别同学习惯不好,不仅损坏了班集体荣誉,还破坏了环境。不乱扔垃圾,环境才会更美丽。
2、比较,感受不同的环境
(1)现在可可和小爱带来了三组图,他们邀请小朋友们去看看,瞧,可可和小爱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第一组图片,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我们不乱扔》 授课年级 2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第二课,教材内容结构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本课时为第一课时)使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思考等形式,初步知道我们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1)小组内展示
请同学们把之前搜集好的照片拿出来,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你喜欢这环境的哪一点?
(2)全班交流。愿意分享照片的孩子发言。
师小结:我们都喜欢干净的环境,在那样的地方玩耍会感觉心情愉悦,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我们该如何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做一个文明人呢?
10 我们不乱扔 (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0 我们不乱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
2.能够正确识别垃圾的分类;
3.培养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做到不乱扔垃圾。
二、教学内容
1.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
2.垃圾的分类和投放;
3.垃圾桶和其使用。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培养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
2.能够正确识别垃圾的分类并进行垃圾投放;
3.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垃圾桶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与学生互动,问学生们平时可能产生哪些垃圾,让学生列出来,并讲述灵魂拷问:“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 课堂讲解
1.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和投放方式,如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等;
2.要求学生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教授垃圾桶的使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模拟投放垃圾。
3. 案例分析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垃圾乱扔带来的环境危害,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4. 小结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效果评价
1.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正确进行分类和投放;
2.逐步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不乱扔垃圾;
3.能够正确使用垃圾桶,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六、板书设计
1.垃圾分类和投放方式:
•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厨余垃圾
2.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
七、教学延伸
1.计划组织学生参观环保博物馆,了解环保知识;
2.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
3.前往志愿服务机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0《我们不乱扔》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我们不乱扔》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主题是环保意识。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不乱扔垃圾。
教材内容涵盖了垃圾的分类、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如何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也能做到不乱扔垃圾。
但他们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以及为什么要爱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环保知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2.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为什么要爱护环境。
2.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3.养成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3.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任务。
4.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导入和呈现。
2.准备垃圾分类的游戏道具和材料。
3.准备课堂小结和家庭作业的相关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呈现(10分钟)讲解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垃圾。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乱扔垃圾”行为对环境的危害;–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阅读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分组合作、互动交流的能力。
3.心理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培养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为《我们不乱扔》,通过阅读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乱扔垃圾”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准备1.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
2.板书工具。
五、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环保相关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如果我们随地乱扔垃圾,会发生什么事情?”第二步:讲解故事(10分钟)1.教师出示故事书籍《我们不乱扔》的封面,引导学生猜测、讨论故事内容。
2.教师朗读故事,并适时展示故事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第三步:讨论与思考(10分钟)1.教师提问:“小新为什么乱扔果皮和纸屑?”2.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乱扔垃圾会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什么危害?”第四步:垃圾分类与处理方法(15分钟)1.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常见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2.学生观察图片,根据内容进行分类,讨论每种垃圾的处理方式。
3.教师纠正学生错误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
第五步:角色扮演与总结(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并进行角色扮演,讨论如何将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3.教师总结讨论,强调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乱扔垃圾”的危害和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0课《我们不乱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习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我们不乱扔》三、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0课。
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PPT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有没有见到过乱扔垃圾的行为?你们觉得乱扔垃圾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听取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认识到乱扔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感知与理解1.呈现故事情节:通过投影仪或使用PPT展示或讲述故事《我们不乱扔》,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动物和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2.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就故事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评价、对故事主题的认识,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知识讲解1.给出问题与答案: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故事中的垃圾分类方法,例如:“故事中的小熊是怎么清理垃圾的?”、“你们还能想出其他的垃圾分类方法吗?”等,激发学生思考。
2.教师解答问题: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补充,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垃圾分类方法。
拓展探究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所(如学校、家庭、公园等),讨论该场所存在的垃圾分类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介绍该场所的垃圾分类问题和解决方案。
归纳总结1.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强调正确的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2.学生总结: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记录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决心。
课堂作业1.设计宣传海报: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们不乱扔》优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0.我们不乱扔单元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比较不同环境带来的不同感受,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给自己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2.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重点 1.知道不随手乱扔就是给自己创造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2.能有创意的利用废旧物品,从自己做起,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一份力。
难点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懂得合理妥善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师播放视频: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伙伴——可可和小爱。
他们要送给你们一段小视频呢,请看。
师:看完可可和小爱送给你们的小视频,你知道了什么呢?2.揭示课题:今天就来学习第十课《我们不乱扔》,养成爱护环境、不乱扔的好习惯学生回答讲授新课 3.(1)师:可是,前几天,我发现在星光班级评比栏里,我们班的清洁星前几周都没有呢,这是为什么呢?师:是啊,因为个别同学习惯不好,不仅损坏了班集体荣誉,更破坏了环境。
不乱扔垃圾,环境才会更美丽。
(2)齐读儿歌《教室校园多美好》清洁扫除要认真,保持干净更重要。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桶儿吃个饱。
无论哪里有垃圾,看见你就弯弯腰,我们一起来爱护,教室校园多美好。
(3)师:看,乒乓台干净整齐,同学们主动捡起垃圾;教室——桌椅整齐、窗明几净,清洁用具摆放整齐;校园——操场平整、国旗迎风飘扬。
师:我们都喜欢环境优美的地方吧。
它让我们感觉心情舒畅。
4.比较,感受不同的环境(1)师:可可和小爱带来了六幅图,邀请小朋友们看看,给你喜欢的情景点赞?还要说出为什么点赞哟。
屏幕出示38页六幅图图片。
(2)师:左边三幅图这样的情景是怎样造成的?学生回答,发现问题,引起反思是人们管不教师课前布置作业,让孩子们收集身边喜欢的环境,并拍成照片。
清洁扫除要认真,保持干净更重要。
果皮纸屑不乱丢,垃圾桶儿吃个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不乱扔》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我们不乱扔》这一课共设计了四个活动主题;“我喜欢哪种情景”、“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旨在告诉学生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并让学生知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学校的公共卫生和家居周围的公共卫生已有直接感受,且对公共场所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地乱吐痰,随手乱扔废弃物,导致有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很差。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公共卫生的好习惯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
1、知识只与能力
(1)知道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公共卫生。
2、情感与态度
(1)喜欢干净的卫生环境,对破坏公共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公共卫生,做到“以保持公共卫生为荣,以破坏公共卫生为耻”。
3、行为与习惯
(1)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不在墙上乱涂乱画。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理解个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为什么要保持公共卫生以及怎样保持公共卫生。
2、难点
保持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问题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
对公共场所不讲卫生的现象以及造成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图一:操场上到处是果皮纸屑等垃圾。
图二:教室里桌椅摆放杂乱,黑板没擦,小朋友的桌上凌乱不堪。
图三:在教室一角,扫帚、拖把、簸箕、纸篓堆放凌乱。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吗?学生回答;小朋友们不讲公共卫生、没有自觉保持公共卫生等。
二、我喜欢哪种情景出示课件:
图一:学校美丽的花园。
图二:漂亮的教室。
图三:整洁的楼道。
图四:宽敞的教室。
图五:垃圾满地的马路。
图六:体育场或电影院等场所中留有垃圾的座位。
图七:漂满垃圾的小河。
师:你们从这几幅图中看懂了什么?看完后面三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这样的环境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整洁、优美的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好处,还会使人心情愉快;脏、乱、差的环境有损我们的健康,还会令我们心情不愉快。
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呢?.
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一系列的图片,直观地感受到哪种情景好,从而产生不乱扔垃圾的思想。
同时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指出身边干干净净的、让人觉得很舒服的其他地方。
】
三、不只是为了干净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求不乱扔垃圾,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是不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呀?
学生甲: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教室就干净、漂亮了。
学生乙:不只是为了保持干净的环境卫生,还能回收再利用有些垃圾。
学生丙:是,因为垃圾太脏了,应该把它们放到垃圾桶里去。
课件出示课本第39页图片。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你喜欢谁?为什么?
(2)垃圾箱上的这两个标志是什么意思?
(3)怎么给垃圾分类?
(4)为什么要把垃圾整理好带走?
学生认真看图,思考交流。
小结: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直观地感受孩子们的做法,分辨对错。
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
四、这样可不行
师:公共场所是公众休息、娱乐的地方,自然是人群较多的地方。
在这些人群中,有健康的人,也有患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
如果这些人不注意公共场所卫生,随地吐痰、大小便等,会怎么样呢?
学生讨论交流。
师:在公共场所,我们随处会看见有人乱扔果皮纸屑,有人乱涂乱刻。
在生活中,我发现还有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情况。
你发现了哪些呢?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播放: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视频。
师:视频中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你有什么建议?你还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
象?
学生根据课本第40页的“我的观察记录”,记录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看到的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我的建议,并在全班集体交流。
小结:公共场所卫生不良,不仅会传播各种疾病,还会使休息、娱乐的人感到厌恶和不快。
可见,公共场所卫生关乎大众的利益和身体健康,我们每个公民要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保持公共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辨析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形象直观地感受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认识要自觉保持公共卫生。
】
五、我能做到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维护公共场所卫生要怎样做吗?学生举手回答。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看到纸屑捡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课本第41页图片,说说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师:我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对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了解多少。
生:在公共场所要做到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丢果皮纸屑;不损坏公物;不在墙壁、树木上乱刻乱画;不践踏草地;不摘折花草、树木;等等。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在墙上乱刻乱画,共同来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熟记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的知识,知道应该怎样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
六、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课本第41页花朵图片。
要求:做到一条,就给一个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到学期结束时,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
板书设计
我们不乱扔
我喜欢哪种情景
不只是为了干净
这样可不行我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