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MC13135)

合集下载

调频接收机

调频接收机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电子产品无论从制作上还是从销售上都要求很高。

要制作一个应用性比较好的电子产品就离不开高频电路,大到超级计算机、小到袖珍计算器,很多电子设备都有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大部分应用于通信领域,信号的发射、传输、接收都离不开高频电路。

通信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而我们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有一部分涉及的是通信技术,所以对于这次设计,我选择了超外差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在以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调频接收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

所谓超外差,是指将所要接收的电台在调谐电路里调好以后,经过电路本身的作用,就变成另外一个预先确定好的频率,然后再进行放大和检波。

这个固定的频率,是由差频的作用产生的。

如果我们在收音机内制造一个振荡电波(通常称为本机振荡),使它和外来高频调幅信号同时送到一个晶体管内混合,这种工作叫做混频。

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作用导致混频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就是外差作用。

采用了这种电路的接收机叫外差式收音机,混频与振荡的工作合称变频。

在本次设计中,我想设计一个调频接收机。

在超外差式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高频放大、混频、本机振荡、中频放大、限幅、鉴频、低频放大七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为在干扰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信号很大,则由于三极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为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路选择电路。

为了使混频和本振分别调在最佳状态,采用单独的本振。

总的来说,这几一部接收机时必须全面考虑,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扯的矛盾,特别要抓住主要矛盾(稳定性、选择性、失真性等),才能使得接收机有较好的指标。

关键词:超外差、调频、本振、混频一、引言、设计任务描述、思路及方案1.1引言在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机。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调频接受机的基本原理,掌握调频广播信号的接收与处理过程。

2. 学生掌握调频接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调频广播技术的发展趋势。

3. 学生了解调频广播的频道分配、频率范围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组装和调试简单的调频接受机。

2.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调频接受机在接收信号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调频接受机进行实际收听,提高收听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调频接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调频接受机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调频广播基础知识:介绍调频广播的原理、频道分配、频率范围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了解调频广播的基本概念。

2. 调频接受机原理与结构:详细讲解调频接受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包括天线、调谐器、变频器、音频放大器等,并与教材相关章节相结合。

3. 调频接受机的组装与调试:教授学生如何组装简单的调频接受机,学习调试方法,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 调频接受机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调频接受机在接收信号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信号干扰、噪声等,并给出解决方法。

5. 调频广播实际收听技巧: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调频接受机进行实际收听,提高收听效果。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调频广播基础知识,介绍调频广播原理和频率分配。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接收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幅接收机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 调幅接收机初始条件:(1)Multisim仿真软件(2)高频电路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接收机的基本任务是将空间传来的无线电波接收下来,并把它还原成原来的声音信号。

先用接收天线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变为已调波电流,然后从已调波电流中检出原始的信号,最后再用扬声器将检波取出的音频电流转变为声能。

因此,收音机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功能:接收并选择电台信号,对电台信号进行解调,将音频信号加以放大,把音频信号还原成声音。

要求设计调幅接收机电路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

时间安排:第16周:安排任务,分组第17~18周:设计仿真,撰写报告第19周:完成设计,提交报告,答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调幅接收机 (1)1.设计目的及设计要求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要求 (1)2.调幅接收机设计方案 (2)3.基本任务及组成框图 (3)基本任务 (3)系统组成框图 (3)4.主要单元电路设计 (4)4.1 输入调谐回路 (4)输入调谐回路的作用 (4)输入调谐回路的工作原理 (4)变频电路 (4)变频电路的作用 (4)变频电路的变频原理 (5)中频放大电路 (5)中频放大电路的作用 (5)中频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6)检波电路 (6)检波电路的作用 (6)检波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6)4.5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7)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作用 (7)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8)4. 6前置放大电路 (8)前置放大电路的作用 (8)前置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9)4.7 音频功率放大电路 (9)功率放大电路的作用 (9)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9)5.元器件清单 (11)6.心得体会 (12)7.参考文献 (13)附录1:接收机电路原理图 (14)附录2:仿真波形 (15)波形1:混频波形 (15)波形2:检波波形 (16)摘要本课程设计是设计一个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

MC13135—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

MC13135—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

MC13135—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MC13135—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MC13135是美国MOTOROLA公司开发的二次变频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主要改进和增强了信号处理电路、第一本振级和RSSI电路,采用MOTOROLA的MOSAIC TM1.5处理技术,改善音频解调的失真及驱动电路,MC13135具有低噪声,在高稳定性前提下具备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定的特点。

MC13135内含振荡器、VCO变容调谐二极管、低噪声第一和第二混频器及LO、高性能限幅放大器、RSSI。

其中提供LC积分检波器,为RSSI 缓冲器和数据比较器设置了一级运算放大级。

MC13135适合于VHF单片接收系统,或采用更低中频的三次变频接收系统。

主要应用于无绳电话、短距离的无线数据链接、无线对讲机、陆地移动电话、业余无线电接收机、婴儿监视报警系统。

其主要特性如下:·包含从天线输入至音频输出的二次变频全部电路·输入频率范围达200MHz·电压缓冲器RSSI具有70dB的可用范围·低功耗(在Vcc=4.0V,耗电典型值仅为3.9mA)·低工作电压:2.0—6.0V(可用两节镍镉电池供电)·低阻抗音频输出(≤25Ω)·低功耗(3.5mA典型值)·VHF第一放大级可选择晶体或VCO方式。

独立的调谐变容二极管·第一缓冲放大级可驱动CMOS锁相环PLL合成器·DIP24和SO-24L两种封装形式·少量的外接元件MC13135外形图MC13135典型应用电路图MC13135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工作原理:MC13135的内部振荡电路与Pin1和Pin2的外接元件组成第一本振级,载频RF输入信号经LC谐振回路选频后从MC13135的Pin22输入,在内部第一混频级进行混频,其差频10.7MHz第一中频信号由Pin20输出,经10.7陶瓷滤波器选频后由pin18送到内部的第二混频电路。

调频接收机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调频接收机高频课程设计报告

一. 设计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与调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能建立无线电调频接收机的整机概念,了解调频接收机整机各单元电路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调频接收机的单各元电路:输入回路、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放大、鉴频及低频功放级。

初步掌握调频接收机的调整及测试方法。

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1.工作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

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 2.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30uV。

3.选择性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选择性越好。

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应大于50dB。

4.频率特性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

5.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三.调频接收机组成图3-1 频接收机的组成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3-1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再经高频放大级放大进入混频级。

本机振荡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图 4-2 二极管环形混频电路( a )原理电路( b )等效电路A 、原理电路及其等效电路:如图4-2 ( a )、( b )所示。

对于图4-2( a )所示电路,通常将信号输入端口称之为 R 端口,本振电压输入端口称之为 L 端口,中频输出信号端口称之为 I 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二极管双平衡组件用作双边带调制电路时,由于变压器的低频响应差,调制信号一般必须加到 I 端口,载波信号加到 R 端口,所需双边带信号从 L 端取出。

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一、引言调频接收机是无线通信领域中重要的设备之一,它能够接收并解调调频信号,实现信息的传输。

在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学习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

本文将全面介绍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调频接收机是基于频率调制原理工作的,它通过解调调频信号,恢复出原始信号。

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接收、信号解调和信号处理三个主要环节。

在信号接收环节,调频接收机通过天线将调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初步放大;在信号解调环节,调频接收机通过解调电路将调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在信号处理环节,调频接收机通过滤波、放大、限幅等处理手段对基带信号进行进一步处理。

三、调频接收机的设计方法调频接收机的设计方法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

硬件设计主要涉及到电路选型、滤波器设计、放大器设计等;软件设计主要涉及到信号解调算法设计、信号处理算法设计等。

在调频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并进行电路连接和参数计算。

在调频接收机的软件设计中,需要根据解调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编程实现。

3.1 硬件设计在调频接收机的硬件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合适的天线:根据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天线,例如,对于广播调频信号,可以选择长波天线或短波天线; 2. 电路选型:根据信号要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器、滤波器等电路元件,例如,可选择超外差电路作为解调电路; 3. 电路连接: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元件连接,确保信号能够流畅地传输; 4. 参数计算:根据具体需求计算电路参数,例如,根据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滤波器截止频率。

3.2 软件设计在调频接收机的软件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解调算法设计:根据调频信号的调制方式选择合适的解调算法,例如,对于频率调制,可以选择锁相环解调算法; 2. 信号处理算法设计:根据解调后的基带信号要求选择合适的信号处理算法,例如,可以选择数字滤波算法、自适应等处理算法; 3. 编程实现:将设计好的解调算法和信号处理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实现对调频信号的解调和处理。

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改)【可编辑范本】

调频接收机课程设计(改)【可编辑范本】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说明书调频接收机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姓名:谢曾闻达、刘泽仁、姚一鸣指导教师:***专业:通信工程班级:通信1102班学号:11*****02141140134023111401340238完成时间:2013年12月摘要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没有通信,人类社会是不可想象的,从古到今的烽火到近代的旗语,都是人们寻找快速远距离的通信手段。

今年来,电子工业发展非常惊人,当然这些进步都成了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1937年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开创了利用电传递信息的新时代,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通信的重要工具,1918年,调幅无线广播、超外差接收机问世,1936年,商业电视广播开播······伴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信技术也是一日千里的速度飞速发展.然而无线通信在现在的生活中更是重要,小到我们常用的手机和各种电器的遥控器等,大到航天科技都离不开发射和接收设备。

本次设计中,其目的是得到一个调频接收机。

在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选频网络、高频放大、变频、解调、低放和低频功放六个部分。

整个电路的设计必须注意几个方面,选择性好的级,应尽可能靠近前面,因为在干扰都不大的地方把干扰抑制下去,效果最好。

如干扰信号很大,则由于三极管的非线性,将产生严重的组合频率及其他非线性失真,这时滤除杂波比较困难。

因此,在高级接收机中,输入电路常采用复杂的高级选择电路。

为了使混频和本振分别调在最佳状态,采用单独的本振。

总得来说,设计一部接收机时必须全面考虑,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制的矛盾,特别要抓住主要矛盾(稳定性、选择性、失真等),才能使得接收机有较好的指标。

关键词:调频、本振、混频、鉴频目录第1章调频接收机简介 (1)1.1调频接收的特点 (1)1。

2调频接收机的工作过程 (1)1。

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调频接收机(FMR)是一种用于接收调频(FM)信号的电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
个或多个检波器(AM)滤波器来提取调频信号,它们可以将非调频信号(如噪声)滤除掉,使只有调频信号能够经过接收机的接收集线器。

调频接收机的结构很简单,主要由振荡器、滤波器和放大器以及相关电路组成。

振荡
器有多种实现,一般采用电子频率锁定振荡器(PLL)来把调频信号转换为相位码;滤波
器用于把非调频信号滤除掉;而放大器则把调频信号放大使之能够经过接收机的接收集线器。

为了设计一种高效的调频接收机,第一步首先要确定信号源,以确定接收机的利用范围,比如调频广播的范围,以及信号的频率范围等。

然后,要设计振荡器,以精确收发指
定频段的调频信号;第三,要设计滤波器,以确保只有调频信号经过接收机;最后,设计
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足够能够经过接收机的接收集线器,使用户能够清晰的接收到信号。

由于调频接收机的功能关键,因此在设计之初,要慎重考虑要求并仔细检查每一项功
能及技术性能;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尽可能地缩小振荡器整形带宽,这样可有效降
低接收机的泄漏和引入新噪声;同时,还要做好环境抗干扰,保障接收机能够正常地接收
信号。

总之,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参数,以确保它能够正常
接收到调频信号,提高用户的体验。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

调频接受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调频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调频信号的产生、调制、解调过程,熟悉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并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掌握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制原理。

2.了解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熟悉调频技术的应用领域。

4.能够分析调频信号的频谱和调制过程。

5.能够绘制调频接收机的信号流程图。

6.具备调试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制、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调频技术的应用。

1.调频信号的产生和调制:介绍调频信号的定义、产生原理和调制方法,分析调频信号的频谱特性。

2.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介绍调频接收机的各部分组成,如调谐器、放大器、解调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调频技术的应用:介绍调频技术在通信、广播、雷达等领域的应用,分析调频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调频技术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调频技术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调频接收机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调频接收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调频接收机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无线电通信原理》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现代通信技术》等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高频频率接收机课程设计

高频频率接收机课程设计

高频频率接收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高频频率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功能;2. 学会使用相关的电子元件和测试仪器,进行高频频率接收机的搭建与调试;3. 掌握高频频率接收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高频频率接收机的搭建与调试;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3. 引导学生关注高频频率接收机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国家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 高频频率接收机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高频信号的特点及其接收与处理方法;- 常用高频元件的原理与选型。

2. 实践操作:- 高频频率接收机的搭建与调试;- 测试仪器的使用与维护;- 接收机性能的优化与改进。

3. 应用拓展:- 高频频率接收机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现代高频接收技术的发展趋势;- 接收机在通信、导航、遥控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高频频率接收机基本原理及组成;第二周:高频信号特点及接收处理方法;第三周:常用高频元件原理与选型;第四周:高频频率接收机的搭建与调试;第五周:测试仪器使用与维护;第六周:接收机性能优化与改进;第七周:高频频率接收机应用案例分析;第八周:现代高频接收技术发展趋势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超外差式收音机的装配与调试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习(设计)地点年月日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一)、目的:1、熟悉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2、学会阅读印刷电路板。

3、通过对一台调幅收音机的安装、焊接及调试,熟悉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

4、掌握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质量检验。

5、学习整机的装配工艺及基本的手工焊接技巧。

6、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任务:1、分析并读懂收音机电路图。

2、参照电原理图看懂接线电路图。

3、认识电路图上的符号,并与实物相参照,认识个电子元器件。

4、根据技术指标测试各元器件的要紧参数。

5、熟练焊接的具体操作,认真细心地安装焊接。

6、按照技术要求进行调试。

7、初步掌握电子线路故障的排除方法。

(三、实习器材:1、电烙铁2、螺丝刀、镊子、剪刀等必备工具3、松香与锡4、DS05-6电路板5、各元器件6、两节5号电池二、分析与设计1、设计任务分析①方案选择目前调频式或者调幅式收音机,通常都使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固、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我们要求选用的是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

收音机接收天线将广播电台播发的高频的调幅波接收下来,通过变频级把外来的各调幅波信号变换成一个低频与高频之间的固定频率—465KHz(中频),然后进行放大,再由检波级检出音频信号,送入低频放大级放大,推动喇叭发声。

不是把接收天线接收下来的高频调幅波直接放大去检出音频信号(直放式)。

在设计中,是根据所要求的内容、指标进行各单元的设计,拟定单元电路,初步确定电路元件参数;再根据组合起来的系统电路进行核算,确定整机电路。

最后通过安装调试达到要求的电气性能指标,确定最终的电路元件参数,固定、封装,成为完整的收音机产品。

②要紧性能指标频率范围:535~1065kHz中频频率:465kHz灵敏度:<1mV/m(能收到本省、本市以外较远的电台及信号较弱的电台)选择性:20lg21(1)(110)E MHzE MHz MHz>14dB输出功率:最大不失真功率≥100mW电源消耗:静态时,≤12mA,额定时约80Ma1.设计方案论证择中波晶体管超外差调幅收音机,其方框图如图1所示。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设计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设计报告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发射系统设计 (3)第三章接收系统的设计 (4)第四章收音机工作原理 (6)1.框图 (6)2.分立元件各单元电路原理 (10)3.硬件电路调试与检测 (14)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20)第一章绪论调频收音机就是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检波(解调)还原成音频信号,送到耳机或喇叭变成音波。

由于科技进步,天空中有了很多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

如果把这许多电波全都接收下来,音频信号就会象处于闹市之中一样,许多声音混杂在一起,结果什么也听不清了。

为了设法选择所需要的节目,在接收天线后,有一个选择性电路,它的作用是把所需的信号(电台)挑选出来,并把不要的信号“滤掉”,以免产生干扰,这就是我们收听广播时,所使用的“选台”按钮。

选择性电路的输出是选出某个电台的高频调幅信号,利用它直接推动耳机(电声器)是不行的,还必须把它恢复成原来的音频信号,这种还原电路称为解调,把解调的音频信号送到耳机,就可以收到广播。

最简单收音机称为直接检波机,但从接收天线得到的高频无线电信号一般非常微弱,直接把它送到检波器不太合适,最好在选择电路和检波器之间插入一个高频放大器,把高频信号放大。

即使已经增加高频放大器,检波输出的功率通常也只有几毫瓦,用耳机听还可以,但要用扬声器就嫌太小,因此在检波输出后增加音频放大器来推动扬声器。

高放式收音机比直接检波式收音机灵敏度高、功率大,但是选择性还较差,调谐也比较复杂。

把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放大几百甚至几万倍,一般要有几级的高频放大,每一级电路都有一个谐振回路,当被接收的频率改变时,谐振电路都要重新调整,而且每次调整后的选择性和通带很难保证完全一样,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现在的收音机几乎都采用超外差式电路。

超外差的特点是:被选择的高频信号的载波频率,变为较低的固定不变的中频(465KHz),再利用中频放大器放大,满足检波的要求,然后才进行检波。

调频接收系统课程设计

调频接收系统课程设计

调频接收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调频接收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电路图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调试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认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调频信号的产生、调制、解调过程,掌握调频接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电路图的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调频接收器的组装和调试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热爱,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调频信号的产生与接收、调频接收系统的组成、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实验操作等。

1.调频信号的产生与接收:介绍调频信号的原理、调频电路的组成和调频接收器的工作过程。

2.调频接收系统的组成:讲解调频接收器的各个部分功能,包括天线、放大器、混频器、解调器等。

3.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学习如何阅读电路图,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的符号和功能,培养分析电路图的能力。

4.实验操作:进行调频接收器的组装和调试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调频接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讲解调频信号的产生与接收、调频接收系统的组成等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讨论电路图的识别与分析方法,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实验法:进行调频接收器的组装和调试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4.实验设备:提供调频接收器组装和调试所需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调频

高频电路课程设计调频

课程设计报告《高频电路》题目调频(调幅)发射接收模块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一五年一月一日目录摘要 (1)一、选题意义 (1)一、总体方案 (1)2.1、设计目的 (1)2.2、设计思路 (2)三、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2)四、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 (3)4.1、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 (3)4.2、灵敏度 (3)4.3、选择性 (3)4.4、信噪比 (3)4.5、输出功率 (3)4.6、直流电源 (4)五、各部分性能设计 (4)5.1、高频小信号放大电路 (4)5.2、本振电路 (5)5.3、混频器 (7)5.4、中频放大电路 (9)5.5、正交鉴频器及低频放大器 (10)5.6、调频接收机总电路图 (12)六、软件无线电平台调试 (12)七、心得体会 (13)摘要本次课程设计,其目的是得到一个简易的调频接收机。

在调频接收机的设计过程中,应将其分为选频网络、高频放大、变频、中频放大、解调、低放和低频功放七个部分。

但是在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妥善处理一些相互牵制的矛盾,特别要抓住主要矛盾(稳定性、选择性、失真等),才能使得接收机有较好的指标。

超外差式接收机能够大大提高接收机的增益、灵敏度和选择性。

超外差电路的典型应用是超外差接收机,其优点是:一、容易得到足够大而且比较稳定的放大量。

二、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好的频率特性。

三、容易调整。

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干扰,如像频干扰、组合频率干扰和中频干扰等。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超外差接收机已经可以单片集成。

关键词:高频,调频,本振,混频,中频放大,鉴频,低频放大。

一、选题意义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传输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烽火到近代的旗语,都是人们寻求快速远距离通信的手段。

电报、电话的发明,为迅速准确的传递信息提供了新手段,是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

但是电报电话都是沿着导线传送信号的。

高频调频器课课程设计

高频调频器课课程设计

高频调频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高频调频器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应用场景。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高频调频器的基本构成、调频原理、解调原理;掌握高频调频器的性能指标,如带宽、频率、功率等;了解高频调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高频调频信号的波形和频谱;能够使用仪器仪表对高频调频器进行调试和检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高频调频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调频原理和解调原理;第二部分是高频调频器的性能指标,如带宽、频率、功率等;第三部分是高频调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是高频调频器的调试和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首先,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传授高频调频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其次,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高频调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调试和检测高频调频器,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通信原理》、参考书《高频电子线路》、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视频教程等)、实验设备(包括高频调频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频调频器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对高频调频器知识的学习成果,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则包括课后练习和实验报告,用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考试则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全面测试学生对高频调频器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将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高频课程设计接收机

高频课程设计接收机

高频课程设计接收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接收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接收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熟练操作接收机,进行信号接收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接收机的基本原理:介绍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波的传播、调制和解调等。

2.接收机的结构:讲解接收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天线、放大器、滤波器、解调器等。

3.接收机的功能:介绍接收机的主要功能,如信号接收、放大、滤波、解调等。

4.不同类型接收机的特点和应用:分析不同类型接收机(如模拟接收机、数字接收机、卫星接收机等)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接收机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接收机的应用场景。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接收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接收机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表现评价。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调频接收课程设计

调频接收课程设计

调频接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调频接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并解决调频信号接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调频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调频接收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3.熟悉调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

4.能够使用调频接收设备进行信号接收和处理;5.能够分析并解决调频接收过程中的故障和问题;6.能够进行调频接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2.使学生认识到调频接收技术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激发学生对无线电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调频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调频接收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3.调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4.调频接收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5.调频接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导言:介绍调频接收技术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调频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讲解调频信号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3.调频接收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介绍调频接收电路的组成部分,讲解其工作原理;4.调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讲解调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法,分析调制和解调过程中的关键因素;5.调频接收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演示调频接收设备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6.调频接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讲解调频接收电路的设计原则,引导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和制作。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具体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调频信号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调频接收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讨论法:用于分析调频信号的调制和解调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调频接收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4.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调频接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设计题目:调频接收机姓名:系别: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0701指导教师:日期:2009-11.30~12.5调频接收机设计报告设计者:指导老师:一、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1.工作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

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 2.灵敏度在标准调制(如调制频率fΩ= kHz 、频偏△f m =kHz或25kHz、50 kHz、75 kHz )条件下,使接收机输出端为额定音频功率和规定信噪比的输入信号电平,称为灵敏度。

接受的输入信号电平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为50µV,3.中频选择性接收机6dB带宽和带外的抑制能力称为中额选择性,一般调频收音机的中频6dB带宽为±100kHz,±200kHz处的带宽抑制能应大于40dB手机中频6dB带宽为±5kHz,±10kHz处带外抑制能力应大于40dB。

4.中频抑制比接收机对输入信号为本机中频信号f I的抑制能力称为中频抑(IFR )IFR=20㏒(V IF/V S),式中,V S是输入灵敏度电平,V IF是使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的输入中频信号电平,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中频抑制能力越强。

5.镜相抑制比接收机对输入信号为镜象频率信号(f j)的抑制能力,称为镜像(IRR)IRR=20㏒(V j /V S)式中,V S是输入灵敏度电平,V j是使输出功率为额定值的输入镜像信号电平,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镜相抑制能力越强。

镜像频比本振频频率高一个中频f I,它与本振频率f o之差仍等于中频f I,f j率fj=f o+f I=f S+2f I ,f S是接收机工作频率。

6.音频响应接收机在标准调制(如调制频率fΩ=1kHz 、频偏△f m=5kHz或25kHz、50 kHz、75 kHz)和标准输入信号电平(如灵敏度或两倍灵敏度)下音频输出电平和调制频率的输出关系,称音频响应。

7.额定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上获得的规定的(由接收机指标规定)不失真(或非线性系统为给定值时)功率,称额定输出功率。

二、调频接收机组成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图1 组成框图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 S,进入混频器。

第一本机振荡器输出的高频信号f1亦进入第一混频器,则混频级的输出为含有f S、f1、(f S + f1)、(f S–f1)等频率分量的信号。

混频器的输出接滤波器电路,选出第一中频信号f3= f1–f S, f3与第二本机振荡器输出的高频信号f2进入第二混频器,第二混频器的输出信号的频率成分有f3、f2、f2+ f3、f2 - f3、滤波器选出第二中频信号,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获得足够高增益,然后鉴频器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fΩ,由低频功放级放大,驱动扬声器。

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f S,经过混频、滤波成为固定中频f I = f1– f S的接受机,称为超外差式接受机。

这种接收机的灵敏度较高,比较性较好,性能也比较稳定。

三.单元电路设计1.选频谐振回路选频谐振回路采用LC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f =13.3MHz。

回路电感L取标称值4.7µH,则由公式f=1/2πLC,可得C=30pF,即C=C5C6/( C6+ C5) ,取C5=50pF,则C6=75pF,C6也可用一个5~25pF的可变电容和一个62pF的电容并联,以方便调试。

混频器的输入采用了差分电路,pin22和pin21是差分电路的两个输入端,拟采用单端输入,因此接1000pF 的耦合电容将接收信号从pin22输入,pin21通过0.01µF 耦合电容连接到地。

2.本机振荡回路选第一本振频率为24MHz,将石英晶振作为等效电感元件接入电路,与C1和C2连接成皮尔斯振荡电路,取反馈系数F= C1 / C2,C1=50pF,则C2 =150pF。

由于石英晶振的Q值及频率稳定度极高,故回路电容C1和C2对振荡频率的影响极微,振荡频率和频率稳定度取决于石英晶振。

选第二本振频率10.245MHz,采用晶体振荡器,连接方式与第一本振相同,取C3 =50pF,C4=150pF。

3.中频滤波器10.7MHz陶瓷滤波器的标准输出阻抗为330Ω,未获得最佳滤波效果,滤波器应接330Ω负载电阻与之匹配。

由于第二混频器的输入阻抗为4kΩ,故取R1=360Ω,455KHz陶瓷波滤波器的负载电阻由器件内部提供。

pin19处0.1µF 电容既是电源滤波电容,又是滤波器交流到地的旁路电容。

4.鉴频谐振回路MC13135鉴频器采用的是乘积型相位鉴频器,相位网络由片内电容与pin13外接电阻R3和455kHz谐振回路组成,为实现频率与相位变换是线性的,要求相移曲线在ω=ω0时的相移量为90°,实际使用相移量约为85°即可。

当ω=ω0时,谐振回路阻抗较高,相移由片内电容C和外接R3组成的相移电路完成,选择参数使之满足/ R3)=arctan(1/ω0 R3C)≧85°arcCMC13135的片内电容C≈5pF,则取R3= 39kΩ。

5.低通滤波器pin17外接RC低通滤波器,根据指标要求fΩH≧3.3kHz和RC低通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fΩH =1/2 R2 C7,取R2=1kΩ,则C7 =0.047µF。

6. 低通滤波器参数当接收信号为20µV时,MC13135解调输出UΩ约为25mV,根据指标要求音频输出功率为0.1W,即在10Ω负载上的电压V o =PR=1V,这就要求LM386功放的电压增益A V=V o/VΩ=1000/25=40.LM386功放的增益A V=2R6 /(R4 +R5 ∥RP1)R6, R5和R4是LM386内部电阻,其中R6=15kΩ, R5=1.35kΩ, R4=150Ω,RP1是pin1、pin8的外接反馈电阻,调整RP1可调节LM386的电压放大倍数取RP1=4.7 kΩ。

pin7旁路电容和输入、输出耦合电容的取值为10µF。

为有效地抑制高频信号输出,在输出端pin5接高频旁路电路,电容取值0.047µF,电阻取值10Ω。

图2 LM386功放电路图7.集成接受芯片MC13135它包括两个振荡器、两个低噪音混频器、VCO变容调谐二极管、高性能限幅放大器、鉴频器、运算放大器。

其外接元件主要是LC选频回路,第一本地振荡回路,第二本地振荡回路,第一和第二中频滤波器,鉴频谐振回路。

图3 MC13135集成电路芯片四.元件清单调频接收机元件清单:五.总电路图调频接收机实验电路图六、心得体会在拿到设计题目后的几天里,查阅了图书馆,书店,和internet网,查阅了大量的调频接收机设计的资料,并且整理了它们。

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让我了解了无线电信号的产生、发射和接收过程,尤其是懂得了接收机的完全工作原理。

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它将带给我无穷的设计思路和指导。

无线电信号的接受过程正好和发送过程相反。

在接收处,先用接收天线将收到的电磁波转变为已调波电流,然后从这已调波电流中检出原始的信号。

最后再用听筒或扬声器将检波取出的音频电流转为声能,人就听到了发射机处发送的语言、音乐等信号。

但是,接收天线所收到的电磁波很微弱。

为了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可在检波器之前加一级至几级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然后再检波。

检波之后,再经过适当的低频放大,最后送到扬声器或耳机中转为声音,这样的接收机叫做直接放大式接收机。

它的缺点是,对于不同的频率,接收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变化叫剧烈,而且灵敏度因为受到高放不稳定的影响,不能过高。

所以现在的接收机几乎全是超外差式接收机,包括上面的两个实验。

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是:从天线收到的微弱高频信号先经过一级或几级的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放大,然后送至混频器与本地振荡器所产生的等幅振荡电压想混合,所得到的输出电压包络线形状不变,仍与原来的信号波形相似,但载波频率所转换为两个高频频率之差,(或和),这叫做中频。

中频电压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送入检波器,得检波输出电压。

最后检波输出电压经低频放大器放大,送到扬声器(或耳机)中转变为声音信号。

作为一个电子方面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难免需要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这次课程设计实践对我来说是很值得珍惜的好机会。

这次课程设计,虽然短暂,但却给了我一次自主设计电路的机会。

在设计过程中,以前书本上的内容第一次完完全全的在实际中实现,并且遇到了书本中不曾学到的情况。

通过本次设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要设计一个成功的电路,必须要有耐心,要有坚持的毅力。

在整个电路的设计过程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各个单元电路的连接及电路的细节设计上。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仔细比较分析其原理以及可行的原因,最后还是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使整个电路可稳定工作。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很可能相当烦琐,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那时心中未免有点灰心,有时还特别想放弃,此时更加需要静下心,查找原因。

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电路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七.参考书目张肃文陆兆熊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曾兴雯陈健高频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戴峻浩高频电子线路指导国防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