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生平
第四讲 宋教仁
人物简介宋教仁6岁入私塾,17岁入桃源漳江书院,受县教谕黄寿彝和书院山长瞿方梅等人影响,淡薄科举功名,关心天下大事,萌生反清思想。
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昌文普通中学堂。
翌年入学,“九省通衢”的武汉给他展现了一片新天地,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武昌花园山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田桐、吴昆等人议论时政,畅谈革命,决心走反清革命的道路。
是年8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此成为至死不渝的挚友。
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昌,回到长沙。
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
11月4日,宋教仁以赴黄兴30岁寿宴为名,推为龙头,光绪三十年12月13日,宋教仁到达日本。
刚安顿下来,他就重新开始革命活动。
首先,他筹创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三十一年6月出版。
8月,在孙中山倡导下,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宋以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身份兼该报撰述。
是年6月,宋教仁进入日本政法大学学习,次年2月进入早稻田大学预科学习,本打算升入本科,后因生病而辍学。
光绪三十三年春,宋教仁潜返辽宁安东,筹建同盟会辽东支部,联络东北“马侠”李逢春等人,策划在沈阳发动武装起义,事泄,潜回东京。
在东北活动期间,获悉日本企图吞并“间岛”的阴谋,他暂时放下革命联络工作,在日本友人片山潜的帮助下,打入日本从事阴谋组织活动的组织长白山会,冒着生命危险,侦获该会大量假证据。
回东京后,他又查阅大量典籍,很快写出《间岛问题》一书,论证间岛及延吉地区自周秦即属中国领土。
日本政府侦知此事,以五千巨金索购书稿,未遂。
转递清政府,如获拱璧,清政府对日谈判,凭此书的有力论据而获胜。
宣统二年(1910年)春,长江中下游流域革命力量骤增,宋教仁提出相应转移革命重心。
年底,从日本返抵上海,于右任聘任他为《民主报》主笔,他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次年7月,宋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
宋教仁出生及伟大事迹及遇刺真相
宋教仁遇刺真相
结论
宋教仁遇刺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于理解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具有重 要的意义。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证据的缺乏,该事件的真相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它对于 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了解宋教仁遇刺事件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 变革。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需要多 方面的证据和研究
1913年,宋教仁参与了国会选举 ,并成为了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 之一。他在选举中积极为国民党 争取多数席位,并为国民党的胜 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选举结束 后,他成为了国民党的主要发言 人之一,并积极推动国民党的政 治议程
宋教仁的伟大事迹
遇刺身亡
然而,宋教仁的生涯被不幸中断。1913年3月20日,他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刺杀事件 震惊了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虽然刺杀事件的真相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宋教仁 的遇刺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188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 1904年2月,华兴会在长沙成立,宋教仁任副会长 同年,因长沙起义失败,前往日本,入日本法政大学学习西方政治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 1911年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成立,宋教仁致力于建设民主共和政权,大力宣传革 命宗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
宋教仁遇刺真相
反袁势力是幕后黑手?
另一种观点认为,反袁势力可能是宋教仁遇刺事件的幕后黑手。一些人认为,宋教仁在当 时是全国最著名的革命领袖之一,他的政治理念与袁世凯存在冲突。因此,反袁势力可能 派人刺杀了宋教仁以削弱袁世凯的政治地位。然而,这种观点也存在争议,因为没有任何 确凿的证据证明反袁势力与刺杀事件有关
宋教仁
宋教仁说:“我只有大公无党一个办法!”,听了宋教仁的想法后,应夔
丞骂宋教仁是叛党,并企图当场杀害宋教仁,但被在场的人劝阻,宋教 仁见此举动,便说:“死无惧,志不可夺”,最终大家不欢而散,陈其
美和应夔丞对宋教仁的痛恨加深。在随后的几天里,陈应两人商议对策,
宋教仁3月20日遇刺身亡。应夔丞深知兼任总理的内务部总长赵秉钧害怕 宋教仁抢夺他的位置,就通过他的秘书洪述祖骗取来自赵秉钧的密电密 信。起初的目的只是邀功请赏,后来这些密电密信便成了充当了嫁祸于 袁世凯的文字证据。
从宋教仁遇刺想开
• 革命党内部矛盾重重
• “窫窳末朝,在东南海上有一条探骊大舟,船主本有双胞兄弟二人, 生于乙巳,同根并蒂,各成一队,桅上分别悬了「同」、「光」两字 旗,各聚奇兵,本是相濡以沫,不分伯仲。可是,一船终归难容二蛟, 「光」字旗日渐离航叛道,「同」字旗又向来自诩朱帆正樯。两边的 人虽为同源,却龃龉不断。”
•
50万元收买宋教仁不成,怀恨在心。
2013-12-8
二说 陈其美
陈其美(1878年1月17日-1916年5月18日), 字英士,浙江吴兴人。中华民国早期政治人 物,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 同为孙文的左右股肱,后遭暗杀身亡。弟陈 其采,字蔼士。兄陈其业,字勤士。陈其业 有两子,陈果夫及陈立夫,二人由陈其美引 介于蒋中正,与蒋中正关系密切,后来兄弟 俱成为国民党内大员,主管党务,被广称为 CC系。陈其美与蒋中正关系密切,为蒋中 正结义之兄,将蒋中正引荐于孙文。孙中山 高度赞扬陈英士是“革命首功之臣”。
一直以来都有人对于宋案另有看法,认为宋教仁是国民党内部权力
斗争的牺牲品——对破案出了大力的青帮大头目、国民党元老陈其美颇 有嫌疑。陈其美最后也是在上海被暗杀的。袁克文撰写的《辛丙秘苑》
宋教仁
图左为死后正冠遗体照, 图左为死后正冠遗体照,图右为病 床遗体照
宋教仁葬礼 由孙中山主持
宋教仁墓碑 位于今上海闸北公园
•
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 宋墓呈半球形,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 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 墓呈半球形,立有 宋教仁先生之墓 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 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墓前方立有宋教 仁先生的石雕像,作支坐侧思状,下为石座,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渔父 仁先生的石雕像,作支坐侧思状,下为石座,石座上有章太炎的阳篆 渔父” 渔父 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 先生之死 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 先生之死, 二字,于右任撰书刻铭:“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吾 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 又何纪,为直笔乎?直笔人戮。为曲笔乎?曲笔天诛。嗟嗟九泉之泪,天下 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之血,老友之笔,贼人之铁。勒之空山,期之良史,铭诸心肝,质诸天地。 呜呼! 白话文翻译如下 先生的死,全天下的人都感到惋惜。 白话文翻译如下: 呜呼!”白话文翻译如下:先生的死,全天下的人都感到惋惜。先生的行为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又要如何记载呢。照实写下吧?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又要如何记载呢。照实写下吧?实写有人会杀了我 扭曲事实写出来吧?这样连天都要杀我。哀叹你在九泉之下的泪水, 。扭曲事实写出来吧?这样连天都要杀我。哀叹你在九泉之下的泪水,天下 人流出的鲜血,我所写的墓志,都将成为那国贼的铁证。 人流出的鲜血,我所写的墓志,都将成为那国贼的铁证。我把它刻在空山的 石碑中,期待将来有一部好的史书,将史实刻在各位的心中, 石碑中,期待将来有一部好的史书,将史实刻在各位的心中,将证据永存于 天地。叹息! 天地。叹息!
宋教仁简介
宋教仁简介翻开近代历史,最令人敬佩的是无数为中国救亡图存独立富强而奋斗不息的先烈们,其中宋教仁以其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光荣身份令人格外瞩目。
没有人会忘记这个倔强瘦弱留着八字胡的湖南桃源人严肃的面孔,没有人会忘记1913年上海沪宁车站枪声大作中轰然倒下的身影。
那一刻,无数人在在震惊中愤怒呼喊将凶手绳之以法,那一刻,无数人簇拥而至表达出自己最真挚的关怀,让历史重新回到百年之前那个动荡多难的时代。
1882年,宋教仁生于湖南桃源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
他6岁入私塾,10岁丧父,家境更入困境,但其母“志励柏操”,在她主持下,宋教仁继续读书。
十八岁时,进入桃源漳江书院,次年,考取秀才,母亲得知,却劝他要心怀天下,不要以此为限。
1903年,宋教仁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当时国内外学界中拒俄运动如火如荼,宋教仁受其感染,爱国思想急剧膨胀。
后遇黄兴在两湖书院宣传革命排满学说,宋教仁对其十分钦佩,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1904年,宋教仁与黄兴、吕大森等人先后成立了华兴会和科学补习所,进行革命的宣传和发动活动。
是年乃慈禧七十大寿,华兴会决定年底在湖南长沙、岳阳等地发动起义,宋教仁负责常德一路的组织发动工作,后因长沙事泄,宋教仁逃亡日本。
在日本,宋教仁先后入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
东京是当时中国爱国志士和革命党人荟萃之地,在那里,宋教仁眼界大开,他积极的参加集会结社,潜心研究国家政体和民主政治理论,翻译了许多国家有关宪法、官制、财政制度等方面的书籍,并公开发表了《汉族侵略史》、《清太后之宪政说》等许多宣传革命排满、民主宪政的文章,正是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宋教仁民主宪政的理论基础。
1905年1月,宋教仁发起创立了《二十世纪之支那》月刊宣扬爱国主义。
8月,参与创立中国同盟会,任司法部检事长,成为同盟会的创始人和章程起草人之一。
同盟会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作为其机关报,宋教仁为主要撰稿人之一。
1907年,受同盟会派遣,宋教仁和白逾桓前往东北创立同盟会辽东支部,策动东北“马侠”武装起义失败后回国。
宋教仁:对爱情的忠贞专一
宋教仁:对爱情的忠贞专一宋教仁,生于1913年,逝世于2010年。
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和教育家,代表作有《麦积山上》、《八十年代散文诗选》、《文学艺术论文集》等。
在他的一生中,他一直坚守着一种忠贞专一的爱情观,这是他一生的信条。
宋教仁的父亲在他八岁的时候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他家里的经济负担全部落在母亲身上,他从小就感受到了深深的责任和义务感。
这种责任感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他成年之后,他直到70岁才与母亲分离。
在母亲的陪伴下,宋教仁的生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熏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宋教仁的爱情观可以概括为忠贞专一。
他一生中只谈过一次恋爱,并将此人视为终身伴侣。
他在《麦积山上》中写到:“人生爱情应该是一种承诺,不是一种好奇和滥情。
”他认为,爱情不仅仅是情感上的依恋和忠诚,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和道德上的修养。
在他看来,爱情是一种永恒的追求,它需要信仰、责任和约束力。
宋教仁认为,爱情的忠贞专一是一个人品格的体现。
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反复强调忠贞专一的重要性。
例如《对月》中写到:“绝对忠于自己的爱情,就是对整个世界的坚贞过人的崇高。
这就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脆弱的、也是最坚强的一道闪光。
”在60年代的中国,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下,许多人的婚姻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离婚和婚外恋等现象开始出现。
但是,宋教仁始终不动摇他的爱情信仰,在这个混沌和动荡的时代,他坚信忠贞专一的爱情是一种正义和价值的代表。
他在《人文精神与爱情》中写到:“爱情不但是个体精神的归宿,也是社会文化对人类进行舒适整体精神治疗的胜于药物的良方。
”在爱情的选择上,宋教仁的要求很高,他认为爱情需要精神的默契和心灵的契合。
在他谈恋爱时,他追求的并不是对方的外貌和财富,而是对方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素养。
在他看来,爱情需要建立在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之上,这是一种长久和稳定的关系。
他在《人文精神与爱情》中写到:“忠贞的爱情才是婚姻关系的源泉,这种忠贞,不是一味地自我欣赏,而是要全方位地关注对方的长处,体谅对方的短处。
宋教仁
宋教仁不仅在政治上多有建树,且于经济领域亦不乏见地。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就从农业、工业、商业经济的 发展以及财税政策、外资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的开发与利用, 金融机构的完善与金融市场的培育,国税、地税的分开征管与分配,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宋教仁曾任唐绍仪内 阁农林部长一职,他在任期间“制定了奖励开垦、植树造林、兴修水利、设立农业金融机构、开发农业学校和农 事试验场、筹设牛种场、改良渔业等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
宋教仁还不排斥外债,虽然他知道大量的外债会导致亡国,但是他认为只要保持外债均势,就能避免惨剧。 并且,宋教仁还根据形势,提出了制日联美的均势外债方案。然而,由于外债的用途、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均 势外债的策略难以发挥作用。
宋教仁的教育思想是在他政治活动中形成的,与其政治思想分不开。他认为“教育必须为政治革命的利益服 务,用革命的教育来动员群众同情和参加政治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宋教仁任制法院院长,颁发了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十四条,并主持创办了江汉大学。他提出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强国之要,学战为先” 的教育强国主张,以及一整套以道德建设为核心内容,以发展以“科学与民主”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改良论”。
其二,在近代中国政党发展史上,如果说是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那么,也可以这样认为,是宋教仁创 建了国民党。当时的著名记者黄远庸就曾指出:“宋君此次主持国民党改组之功,于中华民国历史上必有不可磨 灭者。”蔡元培也说,中国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合并组建为国民党,是宋 教仁“百计联络”的结果,是宋教仁而非他人......
宋教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何评价宋教仁?
宋教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宋教仁?>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
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913年被暗杀于上海,终年三十一岁。
宋教仁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人物。
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投身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从中传播西方政党观念,组建政党,推行政党政治,虽在民初过分注重议会竞选,却也不可藉此否定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之一。
与孙中山等同时代人比较,认为宋教仁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不过分。
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孙中山只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
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
”吴相湘认为,宋教仁一方面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同时更力言中国绝不能引用共产主义,且明白指出中国如实行共产主义之种种不幸恶果;因而坚决主张国家社会政策。
胡汉民则认为:“钝初始欲戴为总统,己为总理。
”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毛泽东谈及宪政历史时,还对宋教仁有过贡献的《临时约法》作了历史的肯定,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因此,关于宪政和宋教仁从事宪政活动的革命性、民主性,是无庸置疑的。
开启中国近代民主宪政历史,不是宋教仁的过错,而应是他的重大历史功绩之一。
辛亥人物——宋教仁 ppt
宋教仁与陈天华等人创办的同 盟会机关刊物: 原名 《二十世纪之支那》 后改名 《民报》
宋教仁:
(1882~1913年),字遁初,亦作钝初,号渔父,1882 年4月5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香冲一个地主家庭。 1886年,宋教仁开始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的儒家思 想教育。12岁时,父亲去世。1899年,进入桃源漳江 书院。1901年,奉母命参加童生试,中秀才。1902年 冬天,他到武昌投考文普通学堂,录取为第一名。 1903年11月,参加黄兴等组织的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 的秘密会议。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正式成立,宋教 仁被举为副会长。根据黄兴的提议,宋教仁回到武昌, 参与组织科学补习所,7月科学补习所成立,宋教仁被 推为文书。从此,宋教仁便由革命思想的酝酿走上了实 地革命的道路。 1904年长沙起义失败后,宋教仁于 11月21日到达上海。12月5日,在朋友的帮助下,东渡 日本。1905年1月,宋教仁与陈天华等人创办《二十世 纪之支那》,自任总庶务,负责组织与联系事项。7月 30日,他应孙中山的邀请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的筹备会 议。紧接着,他与同志们发起召开了留日学生欢迎孙中 山大会,他担任大会主席,致欢迎词。8月20日,同盟 会成立,宋教仁任司法部检事长,后又被推为同盟会湖 南分会副会长。随后,《二十世纪之支那》成为同盟会 的机关刊物,后改为《民报》,仍推宋教仁担当庶务。 1906年2月,宋教仁改名宋炼入早稻田大学留学生部预 科学习。期间,他每天努力学习,课余时间埋头书案, 查阅资料,撰写文章或从事英文与日文的翻译。1907 年初,黄兴回国筹备武装起义,宋教仁代理同盟会的庶 务,协助孙中山主持同盟会的日常工作。
宋教仁很重视立法工作,很快就起 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组织法》,仍然主张内阁制,并被孙中 山所接受。以后出台的《临时约法》, 就是以宋教仁的《鄂州约法》和该宪法 草案为蓝本的 。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 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 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 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对 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简介他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国家: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湖南桃源出生时间:1882年4月5日去世时间:1913年3月22日职业:政治家、革命先行者毕业院校:日本政法大学宋教仁是值得历史铭记的一位人物,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中国民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与黄兴、孙中山两人并称,有中国“宪政之父”的称号。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为临时政府的农林总部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公元1882年,宋教仁在中国湖南桃源出生,六岁的时候开始进入私塾读书。
十七岁的时候,宋教仁考入桃源漳江书院,公元1903年又入武昌普通中学堂学习。
在武昌普通中学堂学习期间,加入自己的同学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从此以后走上了反清革命之道路。
1903年的8月,宋教仁又与到武昌来的黄兴相识,并且志气相投之下,成为挚友。
没多久黄兴因为反清言论被驱逐回长沙,宋教仁也随之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体四处奔走,联络革命人氏。
公元1904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
同年十二月,宋教仁又前往日本,在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公元1910年。
宋教仁离开日本,来到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在民国还未建国之时,宋教仁为传播自己的革命思想而四处奔走。
民国建立之后,宋教仁仍然为自己的理想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他倡导和推广宪政理念,其要旨是产生纯粹的政党政治,明确由国会多数党领袖任内阁总理,负起政治责任,组成责任内阁,由此先制宪,再依法选举总统。
宋教仁是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公元1913年,国民党在中华民国国会大选上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却突然遭遇了刺杀。
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遇暗杀,身中三弹。
虽然当时同在一处的黄兴等人迅速反应过来,将其送往医院。
但是因为子弹上被抹了毒药,尽管尽早的送往了医院。
1913年3月20日 宋教仁被刺
[键入文字]
1913 年3 月20 日宋教仁被刺
1913 年3 月20 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刺杀宋教仁,两天后宋身亡。
宋教仁,1882 年生,湖南桃源人。
1904 年2 月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7月与吕大森、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科学补习所。
11月华兴会计划长沙起义,事泄,宋遭通辑,逃亡日本。
1905年与友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宣传革命。
同盟会成立,任司法部监事长。
1906年黄兴去安南(今越南),他代理庶务,主持本部工作。
1911年在上海任《民主报》主笔,宣传资产阶级民主。
曾参加筹备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
武昌起义后,赴汉协助湖北军政府办外交。
旋又赴宁筹组中央临时政府。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院院长。
4月,临时政府北迁,曾任农林总长。
8月,他主张通过国会和政党政治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
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
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
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
袁世凯因为宋教仁的活动,危及他的独裁统治,于是派人刺杀了他。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宋教仁简介
宋教仁简介
宋教仁
中文名称: 宋教仁
又名: 号渔父字钝初链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882~1913
生平简介
宋教仁(1882~1913):名链,字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
1903年入武昌文普通学堂,1904年3月与黄兴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8月与刘静庵等在武昌组织补习所。
11月华兴会密商起义,事泄出走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
1905年5月与黄兴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鼓吹革命。
8月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
1910年与谭人凤等欲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中游一带,建议筹组中部同盟会,任《民立报》主笔。
1911年7月在沪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当选总务部干事,武昌起义后与黄兴偕赴鄂领导,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局长。
嗣任北京政府农林总长。
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推为理事,并由委代理理事长,力倡内阁制。
1913年2月大选结果,国民党大胜,行将出任内阁总理,致招杀身之祸,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年仅三十二岁。
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
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第一节踏上革命征途宋教仁,字钝初(也作遯初),号渔父,光绪八年二月十八日(1882 年4 月5 日)生于湖南桃源上香冲的一个地主家庭。
从4 岁起,他就入塾读书。
光绪二十五年(1899),他转入桃源县城里的漳江书院读书。
清末政治的腐败,外国资本主义的频频入侵,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再不能安坐于书斋中。
基于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宋教仁产生了对清朝封建统治的强烈不满,如何对中国进行政治改革,成了他与同学经常谈论的主要内容。
有一次,他与同学文骏等人登上院东的漳江阁,纵论中西政治的得失、关塞险厄以及古今用兵的胜败,大有感慨地说:“中国苦满政久矣。
有英雄起,雄■武昌,东扼九江,下江南,北击武胜关,断黄河铁桥,西通蜀,南则取粮于湘,击鄂督之头于肘,然后可得志于天下。
”②因此,虽然他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奉母命参加了县试,考中了秀才,但他并没有把继续博取科举功名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光绪二十九年(1903),宋教仁到武昌投考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文普通学堂。
主持这次考试的武昌知府梁鼎芬出的作文题目是《汉武帝论》,宋教仁下笔千言,洋洋洒洒,极力推崇汉武帝“经营西域、扩张国土、奠定大汉族之基础”的历史功绩①,深得梁鼎芬的赞赏,被取为第一名。
然而,革命潮流的激荡,使宋教仁在入学以后无法再埋头书案,他经常思索的是如何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这年6 月,黄兴从日本回到武汉,在文普通学堂发表演说,痛斥清廷的无能,提倡进行政治改革。
宋教仁听了大为叹服,立即同黄兴结识。
从此,他便经常与同学田桐等人在一起,密传反清革命的思想。
清朝官吏对他的言行非常忌恨,打算将他逮捕。
学堂监督纪巨维十分喜爱他的才学,却又担心无力庇护,便暗地讽示他迅速逃走。
于是,他就在七月间离开武昌,回到湖南。
九月二十六日(11 月4 日),他在长沙参加了黄兴所召集的华兴会筹备会议,同年十二月三十日(1904 年2 月15 日),他又参加了华兴会的正式成立大会,并被推为副会长,从此便走上了革命道路。
纪念民主政治先驱宋教仁
纪念民主政治先驱宋教仁第一篇:纪念民主政治先驱宋教仁纪念民主政治先驱宋教仁今天是民主政治家宋教仁先生遇刺102周年,特发文纪念之。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
出生于中国湖南省桃源县。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人之一。
宋是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纯粹政党政治,实现责任内阁制的政治家,认为只有议会政党责任内阁,才是救治“不良政府医生”。
他由于极力推崇议会制度,当时政坛上有人给他取了个绰号为“议会迷”。
宋1901年,中秀才。
1902年,他赴武昌投考美国圣公会文华书院普通中学堂(现华中师范大学),被录为第一。
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
1903年11月4日,偕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
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为副会长。
1905年8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0月28日,与黄兴一同抵达武昌,参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参与起草《鄂州临时约法草案》。
11月13日,离开武昌,赴上海。
12月初,抵达南京。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
主张“南北共和”,4月27日,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
7月,辞去农林总长之职。
8月11日,联合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公党,于8月25日,成立国民党,当选为理事,并任代理理事长(理事长为孙文,当时没有出席)。
但在国民党新党章中,规定不接收女党员。
在国民党成立会议上,当说到新党章中规定不吸收女党员时,坐在台下的同盟会代表唐群英冲上主席台,揪住主持改组工作的宋教仁,结结实实地打了宋教仁一记耳光;宋教仁没有还手。
组建国民党后,宋即以公开政党身份,改变同盟会及国民党的地下革命党传统,实现党内民主,领导开展竞选,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获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
宋教仁1882年4月-PPT文档资料
黄兴严斥 “凶手”:“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 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 是袁世凯!”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大总统袁世凯泣道:“前亡 午桥(端方),后亡遁初(宋教仁),我之大不 幸也。”“我代人受过多了,从未自辩,我虽不 杀遁初,遁初却因我而死,又何必辩。若是明白 人,就该想到,如果我要杀他,又何必招他来京 呢?数次招他来京,却在他将行之际杀之,这岂 不是授人以柄吗?就算傻子也不会这样做的呀。 因此我不自辩,相信总有真相大白之日。
1913年领导国民党获中华民国国会压倒性多数席次。 3月20日,宋在上海火车站(老北站,现上海铁路博物 馆)遇刺,二日后身亡;孙中山于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
间岛问题
1907年,在日本试图谋划强占中国领土“间岛”(即延吉 地区)时,宋教仁化名日本人打入日本秘密组织“长白山 会”,并获取了日本人伪造的“间岛”归宿假证据。由此, 他写出了一本名叫《间岛问题》的书,并帮助清政府在维 护“间岛”主权问题上取得成功。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 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 汉族,湖南桃源人。民主革命 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 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 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 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3 月20日在上海遇刺时,未满31 岁。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 -1913年3月22日)
1906年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 立反清政治力量,但不久就再次去日本
宋教仁 行书五言联
1907年黄兴赴安南谋举事,荐宋教仁代理同盟会庶务, 主持同盟会日常工作,参与一切机密 1910年返回中国。 1911年宋教仁到上海组织反清运动,赴香港参加广州起 义的准备工作。
宋教仁最初的流亡生活
宋教仁最初的流亡生活【民国往事系列04】1904年12月13日,一艘自上海开来的客轮驶抵日本东京码头,从这艘船上下来的旅客有相当一部分是新来的留日学生,夹杂在人群之中的年轻而瘦削的宋教仁,显得毫不起眼。
初抵日本,宋教仁内心之中微微有些兴奋。
虽然,他对这个近年来侵略中国的头号大敌,难有好感可言,但是,他也明白,在日本,比在中国,更能够具体感受和体认到当时世界的潮流。
因此,他对于即将展开的新生活,隐隐有些期待。
然而,初临此地的宋教仁,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茕茕孑立,又差不多算是身无分文,接下来的日子对他难免会是一番考验。
好在他还有一身过人的才华。
还好在当时的中国留日学生颇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先来的人照顾后来者,早已是不成文的规矩。
宋教仁刚一下船,迎面而来的就是许多前来迎接新人的东京中国留学生。
更让宋教仁感觉欣喜的是,他在人群中遇见了同乡兼同学、先来一年的李和生。
这对于人地生疏的宋教仁,不能不说是一件幸运的事。
事实上,在日本的最初一段时间,他得自于李和生的助力,的确不小。
安顿下来后,宋教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首先,他要尽快地学会日语,以便能够进入日本学校求学;其次,他要广泛地接触东京留学生,好继续他的“大买卖”。
以后的历史表明,这两个问题都难不倒宋教仁,在新的环境中宋教仁如鱼得水,很快就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中崭露头角。
创办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是宋教仁留日期间,做下的第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也正是参与并主导《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创办,让年轻的宋教仁真正成为中国革命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虽然此前宋教仁已经追随黄兴,干了一票大买卖,但是当时“华兴会”在全国的影响还很小,年轻望浅的宋教仁也不具有广泛的人脉,因此,他在全国的革命党人中还很难算得上是一号人物。
来到东京后,伴随着《二十世纪之支那》的创办,宋教仁广泛结交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志士。
同时由于以他为主编撰的《二十世纪之支那》,虽然只出了两期,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成为了当时革命党人中最具影响的一份刊物,并被确定为不久之后成立的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后因故改名《民报》),宋教仁的影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年仅23岁,就成为了同盟会的骨干之一。
桃源三杰人物介绍
桃源三杰人物介绍桃源三杰•1、宋教仁 (1882~1913)••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钝初,号渔父,汉族,湖南常德市桃源人。
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882年4月5日出生于……•2、覃振 (1885~1947)••覃振(1885-1947)字理鸣,原名道让,桃源县建宁乡大田村(今马鬃岭罗家店)人。
著名爱国人士,辛亥革命先驱。
1885年3月22日出生于桃源县大田乡一小康家庭。
清末就读于漳江书院。
与同学宋教仁、胡瑛议论时局,志同情合,后被誉为“桃源三杰”。
曾任同盟会总部评议员、武昌首义湘桂联军督战官。
民国时期……•3、胡瑛 (1886~1933)••胡瑛(1886—1933)字经武。
原籍浙江绍兴,寄居湖南桃源。
山东军政府都督。
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外交部长。
1912年1月20日由南京临时政府任命为山东军政府都督,两个月后辞职。
后被袁世凯收买,参与组织“筹安会”,为“筹安会六君子”之一。
袁复辟帝制失败后,避居湖南桃源……•[第1页]人物导航•救国会七君子•刺袁三杰•现代三圣•武成王庙六十四将•汉园三诗人•三国二十四名将•中国近代十大名将•黎氏八骏•近现代中国十大文化名人•旧上海十大美女•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999年颁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被任命 为法制院院长,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 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 4月27日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 7月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 辞去农林总长之职。 7月21日当选为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 事,主持同盟会工作 8月25日成立国民党,当选为理事, 并任代理理事长。 1913年领导国民党获中华民国国会压 倒性多数席次。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1)、早期生涯
宋教仁6岁进入私塾读书,17岁升入桃源漳江书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 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 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 反清革命之道路。是年8月,黄兴到武昌,两人相识并从 此成为挚友。不久,黄兴因激烈的反清言论,被驱逐出武 昌,回到长沙。随后,宋教仁也回到湖南,为成立革命团 体到长沙、常德一带做联络工作。光绪三十年(1904年) 二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 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12月13日,宋教仁抵达 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 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 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1911年7月, 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邀请或 派人来往于上海、长江中下游各地,促进革命势力的发展。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三、个人评析
(1)、宋教仁首先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同盟 会中部总会目标在于鼓吹湖广新军的觉醒, 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宋教仁曾提议革命的 上中下三策:上策京师起义、中策长江起义、 下策边疆起义。孙中山的十次革命,一般都 属于下策中的边疆起义。黄花岗之役后,同 盟会人心涣散。宋教仁与谭人凤等乃毅然在 上海另起炉灶,独立执行中策,成立中国同 盟会中部总会,以共进会与文学社为基础, 在两湖新军间鼓吹革命,于是乃有武昌起义 之成功。
(3)、宋教仁对于内阁制的倡议与实践。袁 世凯当上民国总统后,孙中山被选为国民党 的理事长,旋赴东京,另组中华革命党。而 主导国内国民党的宋教仁路线,则是在体制 内,以内阁制来架空袁世凯。如果当时袁世 凯能明察当代潮流,放手让宋教仁组阁,则 中国华盛顿或民国“国父”之名,无疑非他 莫属。而整个中华民国史,或就将此改写。 不幸的是:宋教仁的内阁制主张,站在袁世 凯的立场而言,是强人所难,直接抵触了袁 世凯“一人天下”的期待,欲是,被刺,革 命党发动二次革命;开启了中国此后一连串 政治、军事的混乱。
宋教仁
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图左为死后正冠遗体照,图右为病 床遗体照
宋教仁葬礼 由孙中山主持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三、后世评析
章太炎在《民国报》《神州日报》评点孙中山只 是“元老之才”,“至于建制内阁,仆则首推宋 君教仁,堪为宰辅”,“谓总理莫宜于宋教仁”。 蔡元培在《我之历史》序言说:“(同盟会)其 抱有建设之计划者居少数。抱此计划而毅然以之 自任者尤居少数,宋渔父先生其最著也。”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3)、遇刺身亡及遗言
民国2年(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 自上海动身赴北京。如果按照当时的 形势,他必然成为责任内阁的阁揆。 宋教仁搭火车赴北京(见袁世凯), 走至车站入口的剪票处,宋刚伸手去 取收票员剪过的车票,突然一声枪 响,宋教仁腰部中枪。宋在病榻上曾 托黄兴代拟一电,向袁世凯讲述自己 的中弹经过和革命生涯。 3月22日清晨,宋病势恶化,双手 发冷,目睛仰翻,嘴里说:“我们要集 中全国力量一致对外。”宋教仁断气是 在3月22日午前4时,于23日午后3时 大殓。
同盟会会员证
《民立报》
华兴会发起人合影,第一 排右二为宋教仁
民主革命先行者—宋教仁
(2)、民国成立后
民国二年2月1日,宋教仁自桃源起身,经长沙、汉口沿江 东下;嗣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视察党务。彼时国民党 选战大胜、党员士气高昂,宋氏政治前途如日初升,所至 之处,欢迎会上无不人山人海,宋亦随地推广宪政理念, 其要旨是产生纯粹的政党政治,由国会多数党领袖任内阁 总理,负起政治责任,组成责任内阁;由此先制宪,再依 法选举总统。
生平纪年
1903年 11月4日 偕黄兴,刘揆一、陈天华、 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12月13日, 宋教仁抵达日本,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 成为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 1904年2月25日 华兴会在长沙西园正式成 立,选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为副会长。 1905年 8月 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 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将《二十 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 报》。 1911年 宋教仁到上海组织反清运动,赴香 港参加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10日 武 昌起义爆发后,10月28日与黄兴一同抵达 武昌,参加革命政府的法律工作,参与起 草《鄂州临时约法草案》。 11月13日离开武昌,赴上海。 12月初抵达南京
宋教仁
小组成员 电商一班 王稚艳 蒋伊婧 肖丹菁 郝静 肖琪
研究思路
一、宋教仁生平简介及经历 二、宋教仁相关重大历史事件 三、宋教仁及其历史事件的影响和对宋教仁的评析
人物简介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 年3月22日),字遁初,号渔父, 汉族,湖南桃源人。1913年被暗 杀于上海,享年三十二岁。中国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 国的缔造者,是中华民国初期第 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 主要成就:创办华兴会 代表作品:《宋教仁集》,《宋 渔父日记》,《间岛问题》等 宋教仁是国民党实际创始人,三 元首之一。(另两位:孙中山、 黄兴)
宋教仁思想
主张:责任内阁制 认为:内阁不善而可以 更迭之,总统不善则无 术变易之,如必欲变易 之,必致动摇国本
宋教仁名言
白眼观天下 丹心报国家 ——宋教仁赠冯心 侠对联 定志而勉之 天下无不可成之事——摘自宋 教仁日记
(2)、民国成立后,宋教仁将同盟会与其他小党合并, 成立国民党。当时孙中山主张同盟会仍然为地下革命组织, 随时准备继续革命。宋教仁则主张将同盟会公开化,以堂 堂政党之阵势、用光明正大之手段,藉选举取得政权。宋 教仁路线不仅获得了同盟会多数之支持,并且继续与其他 小党合并,终于组成国民党,而在国会大选中取得了多数。 这个“国民党”,不同于一九二四年孙中山主导的联俄容 共后的中国国民党,实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民主 政党。许多后来著名的民主人士如张东荪、沈钧儒、徐傅 霖、罗文干、石志泉等,都是当时这个国民党的核心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