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
影响堆肥过程的七大因素
![影响堆肥过程的七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f0ee90a59eef8c75fbfb381.png)
影响堆肥过程的七大因素一、碳氮比。
在微生物分解所需的各种元素中,碳和氮是最重要的。
碳氮比与堆肥温度有关,原料碳氮比高,碳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就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如果碳氮比例高,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高,这种堆肥施入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氮素,使土壤陷入“氮饥饿”状态,影响作物生长。
但是碳氮比过低,特别是低于20:1,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原料中的氮将变成氨态氮而挥发,导致大量的氮素损失而降低肥效。
为了使参与有机物分解的微生物营养处于平衡状态,堆肥碳氮比应满足微生物所需的最佳值25~35:1,粪便的碳氮比含量较低,应通过补加含碳量高的物料(如秸秆)来调节碳氮比。
以含水率75% 的鸡粪为例,按重量比,添加秸秆的比例大约为鸡粪:秸秆=5:1。
二、含水率。
堆肥原料的最佳含水率通常是在50%~60%左右。
当含水率太低(<30%)时将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太高也会降低堆肥速度,导致厌氧菌分解并产生臭气以及营养物质的沥出。
不同养殖工艺畜禽粪便的含水率相差很大,通常采用干清粪工艺粪便的含水率为75%~80%。
堆肥物料的含水率还与设备的通风能力及堆肥物料的结构强度密切相关,若含水率超过60%,水分就会挤走空气,堆肥物料便呈致密状态,堆肥就会朝厌氧方向发展,此时应加强通风。
反之,堆肥物料中的含水率低于20%,微生物将停止活动。
三、温度。
对堆肥而言,温度是堆肥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温度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一般认为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
堆肥初期,堆体温度一般与环境温度相一致,经过中温菌1~2天的作用,堆肥温度便能达到高温菌的理想温度50~65℃,在这样的高温下,一般堆肥只要5~6天即可达到无害化要求。
过低的温度将大大延长堆肥达到腐熟的时间,而过高的堆温(≥70℃)将对堆肥微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四、通风供氧。
通风供氧是堆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堆肥腐蚀度评价中 常用物理学指标
![堆肥腐蚀度评价中 常用物理学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c473e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4.png)
堆肥腐蚀度评价中常用物理学指标
在堆肥腐蚀度的评价中,常用的物理学指标包括:
1. 温度:堆肥开始后,堆肥温度先升后降。
堆肥成熟后,堆肥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或略高于环境温度,一般变化不大。
因此,温度是堆肥过程中最重要的常规检测指标之一。
2. 气味:堆肥原料有难闻的气味,在堆肥过程中会产生H2S、NO等难闻气体,经过良好的堆肥处理后这些气味会逐渐减弱,在堆肥结束后消失,所以气味也可以作为堆肥成熟度的指标。
3. 颜色:在堆肥过程中,堆肥逐渐变黑,分解后的堆肥产品呈深褐色和黑色,颜色也可作为判断标准。
4. 吸光度的变化:不同时间堆肥水提物在280nm、465nm和665nm波长处的光学性质表明,由于少量个别有机成分的存在,短波长的吸收受到抑制,同时抑制了665nm波长的吸收。
可见光影响较小,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堆肥提取物在665nm波长处的吸光度变化来反映堆肥成熟度。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
![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e23270003d8ce2f006623a9.png)
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微生物的好气分解是堆肥腐熟的重要保证,凡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会影响堆肥腐熟的效果。
主要包括:水分、空气、温度、堆肥材料的C/N比和酸碱度(pH) ,其中堆肥材料的C/N比是影响腐熟程度的关键。
1、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低的物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将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要的温度,并且产生的堆肥由于肥效低而影响销路问题;过高的有机物含量又将给通风供氧带来影响,从而产生厌氧和发臭;堆肥中最合适的有机物含量约为20%~80%之间。
2、碳氮比。
原料碳氮比过高,碳多氮乏,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高,这样堆肥施入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氮素,使陷入“氮饥饿”状态,会影响作物生长。
原料碳氮比低于20 : 1,碳少,氮剩,则氮将变成氨态氮而挥发,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
保证成品堆肥碳氮比为10-20:1和在堆肥过程理想的分解速度,堆肥原料的碳氮比为25-40(生活垃圾碳氮比一般在24 : 1左右)。
3、水分。
在堆肥过程中,按重量计50%~60%的含水率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水分超过70%,温度难以上升,分解速度明显降低。
因为水份过多,使堆肥物质粒子之间充满水,有碍于通风,从而造成厌氧状态,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并产生H2S等恶臭气体。
水份低于40%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有机物难以分解。
4、温度。
堆体温度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一般认为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现在的快速、高温好氧堆肥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初堆肥时,堆体温度一般与环境温度相一致,经过中温菌1~2d的作用,堆肥温度便能达到高温菌的理想温度50 -65℃,在这样的高温下,一般堆肥只要5-6d,即可达到无害化。
过低的堆温将大大延长堆肥达到腐熟的时间,而过高的堆温(> 70℃)将对堆肥微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
外界环境温度过低要考虑覆盖保温、接种热源。
5、C/P。
堆肥腐熟条件
![堆肥腐熟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fb9fb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c.png)
堆肥腐熟条件1. 堆肥腐熟得有合适的温度呀!就像人需要舒适的环境一样,温度合适了,微生物才能活跃起来,分解有机物呢。
你想想,要是温度不合适,那堆肥能腐熟好吗?比如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堆肥的进程是不是就会变得很慢呀!2. 氧气也很重要哦!堆肥就像人呼吸一样,没有足够的氧气怎么行呢。
你看,要是把堆肥捂得严严实实的,没有氧气进去,那还能腐熟成功吗?就好比人在一个闷罐子里,能好受吗?3. 水分也不能忽视呀!堆肥得有恰当的水分,就像我们喝水要适量一样。
水分太多或太少,都会影响堆肥腐熟的效果呢。
你说要是太干了,那和沙漠有啥区别,能腐熟吗?4. 堆肥的原料搭配也有讲究呢!这可不能乱搞呀,就像做饭要搭配好食材一样。
要是全是一种东西,那能做出美味的堆肥吗?比如全是树叶,那营养能均衡吗?5. 堆肥还得给它时间呀!急不得的,这就跟孵小鸡似的,得等一段时间。
你总不能今天堆上,明天就指望它腐熟好吧?那也太不现实啦!6. 合适的碳氮比很关键呀!这就如同搭积木,比例不对怎么能搭得稳呢。
要是碳氮比不合适,堆肥腐熟能顺利吗?你见过歪歪扭扭的积木塔能立得住吗?7. 堆肥的空间也得有呀!不能挤得满满当当的,那微生物还怎么活动呢。
这就好像人得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一样,不然多憋屈呀!你想想,要是堆肥都没地方伸展,能腐熟得好吗?8. 搅拌也不能少哦!就像搅拌面糊一样,让它们均匀混合。
不搅拌的话,堆肥能腐熟均匀吗?那肯定不行呀!9. 堆肥的环境得干净呀!可不能有乱七八糟的杂质,就像我们的家要整洁一样。
要是有很多脏东西,那堆肥不就被污染了吗?10. 堆肥腐熟可真是个技术活呀!得注意这么多方面呢。
但只要做到了这些条件,就能收获优质的堆肥啦!这不就像精心培育的花朵终于绽放一样让人开心嘛!。
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
![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e23270003d8ce2f006623a9.png)
影响堆肥腐熟的因素微生物的好气分解是堆肥腐熟的重要保证,凡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会影响堆肥腐熟的效果。
主要包括:水分、空气、温度、堆肥材料的C/N比和酸碱度(pH) ,其中堆肥材料的C/N比是影响腐熟程度的关键。
1、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含量低的物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将不足以维持堆肥所需要的温度,并且产生的堆肥由于肥效低而影响销路问题;过高的有机物含量又将给通风供氧带来影响,从而产生厌氧和发臭;堆肥中最合适的有机物含量约为20%~80%之间。
2、碳氮比。
原料碳氮比过高,碳多氮乏,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高,这样堆肥施入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氮素,使陷入“氮饥饿”状态,会影响作物生长。
原料碳氮比低于20 : 1,碳少,氮剩,则氮将变成氨态氮而挥发,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
保证成品堆肥碳氮比为10-20:1和在堆肥过程理想的分解速度,堆肥原料的碳氮比为25-40(生活垃圾碳氮比一般在24 : 1左右)。
3、水分。
在堆肥过程中,按重量计50%~60%的含水率最有利于微生物分解,水分超过70%,温度难以上升,分解速度明显降低。
因为水份过多,使堆肥物质粒子之间充满水,有碍于通风,从而造成厌氧状态,不利于好氧微生物生长并产生H2S等恶臭气体。
水份低于40%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有机物难以分解。
4、温度。
堆体温度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一般认为高温菌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高于中温菌,现在的快速、高温好氧堆肥正是利用了这一点。
初堆肥时,堆体温度一般与环境温度相一致,经过中温菌1~2d的作用,堆肥温度便能达到高温菌的理想温度50 -65℃,在这样的高温下,一般堆肥只要5-6d,即可达到无害化。
过低的堆温将大大延长堆肥达到腐熟的时间,而过高的堆温(> 70℃)将对堆肥微生物产生有害的影响。
外界环境温度过低要考虑覆盖保温、接种热源。
5、C/P。
堆肥和沤肥的原理
![堆肥和沤肥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1bc345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6.png)
堆肥和沤肥的原理堆肥和沤肥都是一种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
堆肥原理:堆肥是一种自然分解有机废弃物的过程。
将有机废弃物(如厨余垃圾、剪草、枝叶等)堆积放置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产生热量和水分,从而使有机物质发生分解、转化和稳定,最终转化为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
堆肥的主要原理包括:1. 碳氮比调控:有机废弃物中包含的碳和氮的比例对于堆肥的效果至关重要。
通常,有机废弃物中的碳氮比较高,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所需的碳氮比一般为25:1至30:1。
因此,通常需要通过添加适量的氮源(例如绿草、秸秆等)来调整碳氮比,以提供适宜的条件供微生物进行活动。
2. 适宜的水分和通气条件:堆肥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湿度和氧气供氧条件。
过高的水分会导致缺氧,抑制微生物生长,而过低的水分则会影响分解速度。
适当的通气可以提供氧气供氧,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3. 微生物活动:微生物是堆肥过程的关键驱动力。
大部分有机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无法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和稳定过程,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在堆肥过程中,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分解物质、消化寄生虫等活动,不断转化有机废弃物的成分。
沤肥原理:沤肥是一种通过发酵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的方法。
将有机废弃物(如厨余垃圾、植物残体等)放入水中进行浸泡,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活动产生的酶和代谢产物改变废弃物的性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沤肥的主要原理包括:1. 发酵活动:将有机废弃物浸泡在水中,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使微生物得以生长和繁殖。
微生物通过发酵过程,产生酶和代谢产物,使有机物质发生分解、转化和稳定,提高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2. 酸碱调控:沤肥发酵过程中,酸碱度的调节也是关键。
通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如有机酸等)会使液体变酸,抑制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进行酸碱调节,保持适宜的酸碱度,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废弃物的分解。
堆肥实验知识点总结
![堆肥实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a44e4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7.png)
堆肥实验知识点总结1. 堆肥的定义和原理堆肥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自然分解的过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肥料的过程。
堆肥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通过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有机废物分解成稳定的有机质,从而形成堆肥。
这个过程需要适当的湿度、氧气和温度条件,以及合适的物质比例和微生物种类。
2. 堆肥的优点堆肥有以下几个优点:- 降解有机废弃物:堆肥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
- 生产有机肥料:堆肥产生的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土壤有良好的改良作用。
- 减少化肥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替代化肥,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有机质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堆肥的条件进行堆肥实验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有机废弃物:堆肥实验需要适量的有机废弃物作为堆肥原料,例如厨余垃圾、废弃农作物残留等。
- 湿度:堆肥过程需要适当的湿度,一般在50%~60%之间为最佳。
- 通气性:堆肥堆料需要有一定的通气性,以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温度:堆肥堆料的温度通常在55℃~65℃之间,适宜微生物的分解和繁殖。
4. 堆肥实验步骤进行堆肥实验一般需要以下步骤:- 堆料:将有机废弃物和废弃农作物残留等原料进行混合,形成适当的堆料。
- 堆放:将堆料堆放在合适的地点,注意通风和保持湿度。
- 翻堆:定期对堆料进行翻动,以保持通风和湿度的平衡。
- 监测:定期测量堆料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并观察堆料的分解情况。
- 收获:根据堆肥过程的情况,确定可用的有机肥料,并进行收获和使用。
5. 堆肥实验中的微生物在堆肥实验过程中,微生物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微生物:- 细菌:包括好氧细菌和厌氧细菌,对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起着关键的作用。
- 真菌:真菌对木质纤维和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具有较强的降解作用。
- 虫类:在堆肥过程中,一些蚯蚓和昆虫也会参与分解有机物质,加快堆肥的过程。
影响肥料配方的因素
![影响肥料配方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0b67ff57c1cfad6195fa767.png)
影响肥料配方的因素
1、作物的营养需求科学配方要符合作物的营养需求曲线。
由于不同作物品种有不同的营养曲线,所以要综合考虑作物种类、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进行推荐施肥。
2、作物的营养吸收能力、特征与调节技术不同的作物品种、不同的生物调节技术可以影响作物营养吸收能力。
3、土壤的养分含量测土配方就是准确定量具体地块土壤基础养分含量,再结合当地各种实际影响因素确定合理有效的施肥比例、施肥量和施肥方法。
4、土壤的保肥、供肥特征不同土壤对肥料的吸附和释放能力不同,科学配方要符合土壤的保肥、供肥特征。
5、肥料的养分含量、质量和性价比科学配方要根据具体的肥料质量、养分含量和性价比来进行,目的是让农户降低成本和增产增收。
6、肥料的流失特征科学配方要考虑肥料在环境、土壤的自然流失特征和不同肥料混合后的化学反应带来的流失。
7、肥料的释放、吸收特征科学配方要考虑不同肥料在环境、土壤中的释放曲线和同一作物对不同肥料的吸收效率。
8、肥料产品的增效技术科学配方要考虑肥料的不同生产技术和增效技术构成的肥料利用率。
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充分考虑肥料增效剂的功效,另外,有些产品技术有明显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特点,如生物调节技术、肥料增效技术、整合技术、小分子(易吸收)生产技术。
这些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成本。
9、气候的影响因素温度、雨量、光照等主要气候因素可影响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流失。
因此,科学配方要考虑环境气候条件的影响。
10、施肥方法和手段科学配方要考虑当地的施肥方法和手段。
相同的肥料,如果施肥方法、手段不同,肥料利用率也会不同。
影响肥料吸收的十大因素
![影响肥料吸收的十大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af460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a.png)
以下是影响肥料吸收的十大因素:1. 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和结构会影响肥料的渗透和分布。
例如,土壤质地较黏重或结构较差的土壤,肥料容易流失或难以渗透到根系附近。
2. 土壤 pH 值: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肥料中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例如,某些营养元素在酸性土壤中更容易被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则不易被吸收。
3.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会影响根系的活力和吸收能力。
较低的土壤温度会减缓根系的生长和吸收速度,从而影响肥料的吸收。
4. 土壤水分:适当的土壤水分是根系吸收肥料的关键。
过干或过湿的土壤都会影响根系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肥料的吸收。
5. 肥料类型和配方:不同类型和配方的肥料在吸收效率上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溶解性较好的肥料容易被根系吸收,而含有缓释成分的肥料则释放速度较慢。
6. 施肥时间和频率:施肥的时间和频率也会影响肥料的吸收。
一般来说,根系在生长旺盛期对肥料的吸收能力较强,因此在适当的时间施肥可以提高吸收效率。
7. 根系健康状况:根系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吸收肥料的能力。
根系受到病害、虫害或其他胁迫因素的影响时,吸收能力会下降。
8. 光照条件: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根系对肥料的吸收。
9. 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不同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
因此,选择适合的肥料类型和施肥量对于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至关重要。
10. 土壤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和转化肥料中的营养元素,从而提高其有效性。
有益微生物的存在可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和利用。
综上所述,影响肥料吸收的因素很多,包括土壤质地、土壤 pH 值、土壤温度、土壤水分、肥料类型和配方、施肥时间和频率、根系健康状况、光照条件、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以及土壤微生物等。
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肥料的吸收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施肥效果。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33e27e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a.png)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及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可以为植物提供所需的营养元素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原因,肥料的利用效率往往不高,导致肥料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讨论影响肥效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一些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一、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1.不恰当的施肥方法:不正确的施肥方法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过量施肥或集中施肥,会导致肥料超出作物的需求量,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分散施肥,则可能导致肥料无法被植物有效吸收利用。
2.土壤性质:土壤性质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性、土壤颗粒组成等,都会对肥料的释放和吸收产生影响。
例如,土壤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可以提高肥料的保水保肥能力,较高的土壤酸度则会影响肥料中一些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3.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干旱或过湿的环境都会影响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例如,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系发育受到限制,导致肥料无法被充分吸收利用。
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影响肥料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和植物根际菌群,对肥料中特定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转化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有害的土壤嗜热菌、夏季淹水等都会降低肥料利用效果。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的关键。
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量,合理选择肥料品种和施肥时间,避免肥料浪费和过量施肥。
此外,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可以进行肥料的混合施用,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2.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式,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根际环境,有利于植物的根系发育和肥料的吸收。
3.水分管理:合理的水分管理也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避免水分过度或不足,从而提高植物对肥料的吸收利用。
落叶堆肥的条件
![落叶堆肥的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fa17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1.png)
落叶堆肥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料选择:落叶、枯枝、家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是堆肥的主要
原料。
这些物料应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以便在堆肥过程中
快速腐熟。
同时,为了保持堆肥的稳定性,还需要添加一定比
例的调理剂和填充剂,如土壤、石灰石、锯末等。
2.水分控制:堆肥过程中,水分的含量直接影响到堆肥的进程。
水分过高会导致堆肥过程中出现厌氧发酵,产生臭味;水分过
低则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影响堆肥效率。
因此,需要
根据物料性质和堆肥要求控制好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40%-60%之间。
3.温度与时间:堆肥过程中,温度是反映堆肥进程的重要指标。
高温堆肥时间短,但可能会对物料中的养分造成损失;低温堆
肥时间长,但养分损失较少。
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堆肥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高温堆肥温度应控制在
50~60℃,时间为1~2个月;低温堆肥温度应控制在30~40℃,
时间为3~4个月。
4.翻堆与通气:为了使堆肥物料均匀发酵,需要定期翻堆、通气,
以增加物料的空隙度和氧气含量。
翻堆的频率和通气的方式应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采用机械翻堆或人工翻堆的方式,通
气则可以通过在堆肥容器上设置通风口来实现。
5.建堆要求:将备好的物料边撒菌边建堆,堆高与体积不能太矮
太小,要求:堆高1.5米,宽2米,长度2~4米或更长。
6.发酵完成:落叶经金宝贝肥料发酵剂发酵后,能起到彻底“脱臭”、
“腐熟”、“杀虫”、“灭菌”的作用,发酵出的有机肥,不但肥效好,使用安全方便,而且还具有抗病促长、培肥地利、提高化肥利用率等作用。
影响 堆肥 的重要因素
![影响 堆肥 的重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c258a9aa5022aaea988f0f5b.png)
影响堆肥的重要因素堆肥腐熟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达到良好的堆制效果,必须控制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它们分别为水分、碳氮比(C/N)、氧含量、温度和pH等。
这些因素决定微生物活动强度,从而影响堆肥的速度与品质(李艳霞等,1999)。
①含水量在堆肥过程中,水份是否适量直接影响堆肥发酵速度和腐熟程度,所以含水率是好氧堆肥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胡学玉,2002)。
水在堆肥中的土要作用是:①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因为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需要从周围环境中不断摄取水分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代谢,微生物体内及流动状态水是其进行生化反应的介质,微生物只能摄取其生存必须的溶解性养料;②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调节堆肥温度。
一般认为初始含水率在50%一60%是较为合适的(sulerDJ等,1977)。
对好氧堆肥工艺而言,如果含水率过高,超过65%,会造成堆肥物料被紧缩或其内部游离空隙被水膜充填,使游离空隙率降低而影响空气的扩散,并使有机物供氧不足而出现厌氧状态,形成发臭的中间产物(硫化氢、硫醇、氨等)产生恶臭和因硫化物而导致堆料腐败发黑。
物料中的水分低于40%,就不能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限制微生物的运动及代谢,使堆料中心部位达不到适宜的高温,有机物难以分解,从而降低反应速率:当含水率低于30%时,微生物在水中摄取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微生物繁殖慢,有机物分解过程进展相当缓慢(衷芳,2005)。
②碳氮比堆肥物料碳氮比的变化在堆肥中有特殊的意义。
在堆肥化过程中,碳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由于氧化作用约有2/3变成二氧化碳而排出,约1/3用于细胞质的合成。
因此,碳是发酵过程的动力和热源,被称为微生物(细胞)的能源,氮主要用于细胞原生质的合成作用而留于系统内。
就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而言,碳氮比是一个重要因素(李国学等,2000)。
微生物生长需要碳源,蛋白质合成需要氮源,微生物合成一份蛋白质大约需要30份碳。
对于堆肥来讲,堆肥C/N比应满足微生物所需的最佳值。
制作酝酿堆肥的基本条件
![制作酝酿堆肥的基本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e39cd6a58da0116c1749dd.png)
制作酝酿堆肥的基本条件堆肥材料是有多种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它的制作方法也应有些差异,但制作酝酿堆肥的基本条件仍是相同的。
(1)堆肥质量的关键之一取决于水分。
制作堆肥最应注意的首要条件是开始时的水分。
无论什么原材料料的堆肥,其适中的含水率应在55~60%之问,这样的水分,是水分已充分地浸透到原材料里的状态。
如用手强握材料时,在指缝之间将要有水分渗出的程度。
及新鲜空气的通入也将不畅,不能持续的进行好气性发酵,进入了暂时缺氧的厌气性状态。
由于厌气性发酵会使厌气性菌换代繁殖,堆肥变酸散发臭味,极易变成腐化堆肥。
※如果水分不足时反之,水分过少时,当堆积开始还是理想的好气性发酵,不久水分少了,降低了由于水分蒸发所需的气化热,于是堆肥的中心部成为脱水干燥的异常高温状态。
发酵热可急骤上升到70度~80度,这样的高温会使有益的好气性发酵微生物纷纷死去。
只剩下喜好高温的好热性绌菌和一部分耐热性的放线菌,所以堆肥变白(堆肥好象挂有白霜一样),也就是所谓的上热发烧现象。
这时堆肥中的有效养分急速飞散,将使堆肥的肥料养分彻底失掉。
失去了堆肥的价值,当然也就失去了改良土壤的作用,成为堆肥的渣滓。
所以说水分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2)碳素率的调整(碳氮比C/N)微生物活泼的活动是以有机物做为营养源的,为使该营养源能最为理想的利用时,则需保持碳素和氮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一般氮素1对碳素15-16最佳,如碳素率为50~60而含氮素成分少的有机物,就难于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源,因之靠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就难于实现。
制作堆肥最要紧的事,就是其材料的碳素率是否在容易被微生物所分解的碳素率的范围之内,这点必须首先知道。
如果碳素率高时,那么微生物能够利用做为养分的氮化合物也必须选择像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等的氮素含有量高的材料与之配合之,使堆肥材料整体的炭素率必须保持适合的状这个工作称之为碳素率(碳/氮比)的调整材料的碳素率(C/N)至多也希望能在40以下,最好能调整到25-30的范围下表为常用的几种堆肥材料的碳素率(碳/氮比)数值表例如稻秸的碳素率在50~55之间,为了使它能做成堆肥,氮素至少还应增添补充到稻秸氮的含有量的一倍左右,才能将碳素率(即C/N)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https://img.taocdn.com/s3/m/87b2dc2aa32d7375a41780aa.png)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利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既可以将垃圾处理掉,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廉价地获得优质的有机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但是传统的堆肥发酵工艺具有堆积发酵时间长、发酵腐熟不完全、容易发霉变质和肥效损失大等缺点,影响使用效果,需要改进发酵工艺。
如把发霉变质或未完全腐熟的堆肥施用到田地里,不仅起不到增产增效的作用,反而使农作物减产,得不偿失。
堆肥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堆肥只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点,一点都不难。
下面笔者就从六个关键点来阐述一下如何来控制堆肥处理:一、选择合适的发酵菌剂。
这一点比较重要!有人说不用发酵菌剂照样能把物料处理成有机肥为什么还要费力费钱的加入发酵助剂呢?其实不然,不加入发酵助剂的话发酵周期过长,整个过程中的营养成分的流失较严重,同时发酵不可避免的会被一些腐败菌等影响,造成堆肥品质的下降,最终导致堆肥的成本大于产出。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发酵助剂应该如何选择呢?要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多了解产品信息,比如厂家的技术背景,何时开始从事这个业务、技术来源于哪里、有多少用户、有多少经销代理商,在哪些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做过广告宣传。
这个公司或厂家的长期信誉度如何,负责人是谁,有无知名度,等等?而在所有产品中,金宝贝一型肥料发酵助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宝贝发酵助剂是由细菌、丝状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天然有益微生物群组成的复合菌群,具有极强的好(耗)氧发酵分解能力,在发酵过程中各种“功能微生物”互不拮抗,协同作战,利用“功能型”微生物在“快速”(按小时计)和“大量”(按亿万级计)繁殖过程中所形成强大的“生化反应”,完成对有机物料的“脱臭”、“腐熟”、“杀虫”、“灭菌”处理和养分转化过程,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各种鸡粪、猪粪、牛羊等畜禽粪便、落叶锯末皮毛等各种动植物下脚料、生活垃圾废弃物或其他需要处理的一切有机物料的目的。
利用金宝贝发酵助剂制作生物有机肥,具有发酵快,发酵好,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制作时间,降低成本等特点。
采用制造堆肥的方法是哪些
![采用制造堆肥的方法是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331aeb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d5.png)
采用制造堆肥的方法是哪些制造堆肥是一种可持续的有机废料处理方法,可以将有机废料转化为高质量的肥料。
制造堆肥的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以下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造堆肥方法。
一、传统堆肥法传统堆肥法是最常见的制造堆肥的方法之一。
简单来说,传统堆肥法就是将有机废料进行层堆,通过堆肥的自然发酵和分解作用,产生有机肥料。
(一)堆肥的基本要素在传统堆肥法中,有机废料、微生物、水分、空气和温度是制造堆肥的基本要素。
1. 有机废料:有机废料是制造堆肥的原材料,包括农作物秸秆、菜叶、果皮、畜禽粪便等。
选择多样化的废料可以提供多种养分,增加有机肥料的综合性能。
2. 微生物:微生物是堆肥过程中的关键参与者,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它们通过分解有机废料并转化成可吸收的养分,促进废料的降解和堆肥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水分:合适的水分对于堆肥过程至关重要。
水分过多容易导致缺氧和堆肥发酵不顺利,水分过少则会妨碍废料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一般来说,堆肥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在50%到60%之间较为适宜。
4. 空气:堆肥过程中需要充足的空气供给,以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气。
如果缺氧,会导致堆肥产生恶臭或停滞不前。
为了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可在堆肥废料中掺入适量的粗质物质,如秸秆、木屑等。
5. 温度:堆肥过程中的适宜温度范围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有机废料的快速分解。
一般来说,堆肥温度在50C到65C之间是理想的。
过高的温度会杀死微生物,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延缓堆肥过程。
因此,需要适时翻堆以提高堆内温度。
(二)堆肥过程制造堆肥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1. 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有机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堆积,微生物开始分解可溶性有机质并产生热量。
此时温度会上升,达到50C到60C,从而杀死大多数有害的种子和病原体。
2. 中级阶段:在中级阶段,堆内温度逐渐升高,达到60C到70C。
此时,细菌类生物大量繁殖,开始分解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https://img.taocdn.com/s3/m/768a9cf9f90f76c661371a6c.png)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利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既可以将垃圾处理掉,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廉价地获得优质的有机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但是传统的堆肥发酵工艺具有堆积发酵时间长、发酵腐熟不完全、容易发霉变质和肥效损失大等缺点,影响使用效果,需要改进发酵工艺。
如把发霉变质或未完全腐熟的堆肥施用到田地里,不仅起不到增产增效的作用,反而使农作物减产,得不偿失。
堆肥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堆肥只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点,一点都不难。
下面笔者就从六个关键点来阐述一下如何来控制堆肥处理:一、选择合适的发酵菌剂。
这一点比较重要!有人说不用发酵菌剂照样能把物料处理成有机肥为什么还要费力费钱的加入发酵助剂呢?其实不然,不加入发酵助剂的话发酵周期过长,整个过程中的营养成分的流失较严重,同时发酵不可避免的会被一些腐败菌等影响,造成堆肥品质的下降,最终导致堆肥的成本大于产出。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发酵助剂应该如何选择呢?要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多了解产品信息,比如厂家的技术背景,何时开始从事这个业务、技术来源于哪里、有多少用户、有多少经销代理商,在哪些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做过广告宣传。
这个公司或厂家的长期信誉度如何,负责人是谁,有无知名度,等等?而在所有产品中,金宝贝一型肥料发酵助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宝贝发酵助剂是由细菌、丝状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天然有益微生物群组成的复合菌群,具有极强的好(耗)氧发酵分解能力,在发酵过程中各种“功能微生物”互不拮抗,协同作战,利用“功能型”微生物在“快速”(按小时计)和“大量”(按亿万级计)繁殖过程中所形成强大的“生化反应”,完成对有机物料的“脱臭”、“腐熟”、“杀虫”、“灭菌”处理和养分转化过程,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各种鸡粪、猪粪、牛羊等畜禽粪便、落叶锯末皮毛等各种动植物下脚料、生活垃圾废弃物或其他需要处理的一切有机物料的目的。
利用金宝贝发酵助剂制作生物有机肥,具有发酵快,发酵好,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制作时间,降低成本等特点。
堆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哪些?
![堆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44c550f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66.png)
堆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哪些?堆肥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参数包括哪些?堆肥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各个参数,力求达到最佳的堆肥条件。
(1)含水率堆肥原料的含水率对于发酵过程的影响很大。
水的主要作用包括两点:一是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新陈代谢;二是调节堆体温度。
综合堆肥化各种因素得到的适宜含水率范围为45%~60%(质量比),55%左右最为理想。
堆肥原料中有机物含量低时,含水率可取低值。
当含水率超过65%,水就会充满物料颗粒间的空隙,使空气含量减少,堆肥将由好氧向厌氧转化,温度也急剧下降,其结果是形成发臭的中间产物(硫化氢、硫醇、氨等)和因硫化物而导致堆料腐败发黑。
故高水分物料应通过前处理进行调节。
(2)碳氮比(C/N) C/N影响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的速度。
微生物自身的C/N比约4~30,故有机物的C/N比最好也在此数值范围内,当C/N比在10~25之间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最大。
当采用高碳氮比原料(如秸秆)垃圾进行堆肥时,需添加低C/N比废物或加入氮肥,以调整C/N比到30以下。
发酵后C/N一般会减少10~20,甚至更多,如果成品堆肥的C /N过高,往土中施肥时,农作物可利用的氮会过少而导致微生物陷于氮饥饿状态,直接或间接影响和阻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故应以成品堆肥C/N为10~20作标准来确定和调整原料的C/N比,一般认为城市固体废物堆肥原料,最佳C/N在(20~35):1。
(3)pH值期在消化过程中pH值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是揭示堆肥分解过程的一个极好的标志。
pH值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堆肥的效率,中性或者弱碱性则最容易使生物有效地发挥作用,一般认为pH值在7.5~8.5时,可获得最大堆肥速率。
对固体废物堆肥化一般不必调整pH值,因为微生物可在大的pH 值范围内繁殖。
但pH值过高时(如超过8.5),氮会形成氨而造成堆肥中的氮损失,因此当用石灰含量高的真空滤饼及加压脱水滤饼作原料时,需先在露天堆积一段时间或掺入其他堆肥以降低pH值。
果树施用有机肥效果不好,可能是这些原因
![果树施用有机肥效果不好,可能是这些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500da3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0a.png)
果树施用有机肥效果不好,可能是这些原因许多朋友们在果树施用有机肥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果园出现施肥后效果不佳,经过调查,我发现主要有以下的一些原因:(1)有害微生物的影响。
堆肥温度在50℃以上的时间不少于5天,可以杀死病原菌及虫卵,达到无害化。
但由于厂家工艺水平的原因,未能达到50℃以上,或达到了温度标准但持续时间过短,大部分蛔虫卵、大肠菌群等大部分未能杀死,这就影响了树体健康生长。
另外有机肥使用效果不佳,与肥料销售员的推广误导有关,也与用户自身知识和习惯使用有关。
优质的土壤要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稳定、协调的水、肥、气、热根系环境条件,具有保持水份和透气的作用,还具有缓冲作用,使根系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优良的土壤在物理性质上,固、液、气三相比例恰当,容量、总空隙度、大小孔隙比都要较为适宜。
(2)作为追肥施用。
用户把有机肥当化肥来追施,没能及时盖土,肥料只在土壤表面,不能与土壤充分进行接触,不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和效果。
加上日晒雨淋,有益的微生物不能发挥作用,养分也会随水流失,有机肥的缓冲能力、疏松土壤、保水透气、保温保肥等功能也都体现不出来。
有机肥施用时最好与土壤混合,如沟施穴施等。
(3)有机肥与果树根系直接接触。
有些用户担心肥效不够,或想尽快见效,在使用时把有机肥与果树根系直接接触,这样造成的后果是烧根或死树。
(4)新鲜的粪便直接使用。
施用新鲜粪便就好像厂家卖给用户未腐熟的有机肥一样,会严重影响有机肥的施用效果,甚至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总之施用有机肥要注意,要在足够的墒情和适宜的温度下施用,无论在何种土壤上施用,都要有充足的墒情促其迅速分解转化。
为了使肥料体现长效与迅速的持续效应,在施用有机肥时应按亩产量标准、科学配方施肥,亩施用量一定要达到标准。
此外,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及时合理浇水后再施肥。
堆肥箱堆肥原理
![堆肥箱堆肥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53fe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f.png)
堆肥箱堆肥原理堆肥是一种利用有机废弃物进行自然分解的过程,以产生肥料的方法。
而堆肥箱堆肥则是一种常见的堆肥方法,它利用特殊设计的容器来控制和促进有机废弃物的分解过程。
本文将介绍堆肥箱堆肥的原理及其优点。
一、堆肥箱堆肥的原理堆肥箱堆肥的原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适宜的环境条件:堆肥箱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性。
这些条件有助于有机废弃物中的微生物快速繁殖和分解,从而加速堆肥过程。
2. 适量的水分:堆肥箱能够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
过干或过湿都会影响有机废弃物的分解速度和质量。
堆肥箱通常设计有透气孔和排水孔,以保持合适的水分。
3. 适当的通气性:堆肥箱的设计有利于空气的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微生物进行分解。
通气性好的堆肥箱能够有效防止异味产生,并减少有害细菌的滋生。
4. 适宜的碳氮比:有机废弃物的分解需要一定的碳氮比,一般为25:1到30:1。
堆肥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有机废弃物的混合比例,以获得适宜的碳氮比,从而提高堆肥效果。
二、堆肥箱堆肥的优点1. 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堆肥箱堆肥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通过堆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杀死一部分病原体和种子,减少害虫和杂草的繁殖。
2. 产生高质量的肥料:堆肥箱堆肥可以产生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有益微生物。
这种肥料对于土壤改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病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 节约资源:堆肥箱堆肥充分利用了有机废弃物,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这不仅节约了资源,还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的需求,降低了环境压力。
4. 促进循环经济:通过堆肥箱堆肥,有机废弃物可以成为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实现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这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有机废弃物在填埋和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如甲烷和二氧化碳。
而堆肥箱堆肥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关键因素决定堆肥成败
利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既可以将垃圾处理掉,减少环境污染,又可以廉价地获得优质的有机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但是传统的堆肥发酵工艺具有堆积发酵时间长、发酵腐熟不完全、容易发霉变质和肥效损失大等缺点,影响使用效果,需要改进发酵工艺。
如把发霉变质或未完全腐熟的堆肥施用到田地里,不仅起不到增产增效的作用,反而使农作物减产,得不偿失。
堆肥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堆肥只要掌握好几个关键点,一点都不难。
下面笔者就从六个关键点来阐述一下如何来控制堆肥处理:
一、选择合适的发酵菌剂。
这一点比较重要!有人说不用发酵菌剂照样能把物料处理成有机肥为什么还要费力费钱的加入发酵助剂呢?其实不然,不加入发酵助剂的话发酵周期过长,整个过程中的营养成分的流失较严重,同时发酵不可避免的会被一些腐败菌等影响,造成堆肥品质的下降,最终导致堆肥的成本大于产出。
那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发酵助剂应该如何选择呢?要通过各种渠道尽量多了解产品信息,比如厂家的技术背景,何时开始从事这个业务、技术来源于哪里、有多少用户、有多少经销代理商,在哪些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做过广告宣传。
这个公司或厂家的长期信誉度如何,负责人是谁,有无知名度,等等?而在所有产品中,金宝贝一型肥料发酵助剂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金宝贝发酵助剂是由细菌、丝状菌、酵母菌、放线菌等多种天然有益微生物群组成的复合菌群,具有极强的好(耗)氧发酵分解能力,在发酵过程中各种“功能微生物”互不拮抗,协同作战,利用“功能型”微生物在“快速”(按小时计)和“大量”(按亿万级计)繁殖过程中所形成强大的“生化反应”,完成对有机物料的“脱臭”、“腐熟”、“杀虫”、“灭菌”处理和养分转化过程,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各种鸡粪、猪粪、牛羊等畜禽粪便、落叶锯末皮毛等各种动植物下脚料、生活垃圾废弃物或其他需要处理的一切有机物料的目的。
利用金宝贝发酵助剂制作生物有机肥,具有发酵快,发酵好,既能高温发酵,又能低温发酵,大大缩短制作时间,降低成本等特点。
二、调控物料的营养构成及碳氮比例。
在堆肥系统中,有机物过程变化或降解总是遵循下述规律:在堆肥过程中首先被降解的是可溶性易分解的有机物质如糖类,然后是蛋白质、纤维素等。
在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碳氮比对分解速度有重要影响。
根据对微生物活动的平均计算结果,可知微生物每合成1份体质碳素,要利用约4份碳素作为能量。
如以细菌为例。
细菌的碳氮比为(4-5):1,而合成这样的体质细胞还要利用16-20份碳素来提供合成作用的能量,故它们进行生长繁殖时,所需的碳氮比是(20-25):1;而真菌的碳氮比约为10:1,故堆肥过程最佳碳氮比为 (25-35:1)若碳氮比超过40:1,可供消耗的碳元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发展受到限制,有饥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如果碳氮比更高,容易导致成品堆肥的碳氮比过高,这种堆肥施人土壤后,将夺取土壤中的
氮素,使土壤陷人“氮饥饿”状态,会影响作物生长。
若碳氮比低于20:1。
可洪消耗的碳素少。
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氮将变成按态氮而挥发。
导致氮元素大量损失而降低肥效。
三、严格控制物料的含水率。
水分的控制在堆肥处理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水是不可缺少的。
堆肥中水分的主要作用在于:①溶解有机物,参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②水分蒸发时带走热量,起调节堆肥温度的作用。
堆肥原料水分的多少,直接影响好氧堆肥反应速度的快慢,影响堆肥的质量,甚至能关系到好氧堆肥工艺过程的成败。
对于堆肥处理而言,如果含水率过高,会造成原料被紧缩或其内部游离空隙被水膜充填,使游离空隙率降低而影响空气的扩散,并使有机物供氧不足而出现大量厌氧状态,产生恶臭;如果含水率过低,会妨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延缓堆肥反应的速度,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工艺过程的失败。
那么如何对堆肥物料的水分进行调整呢?对含水率低的堆肥原料比较好处理,可直接添加水分,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对于含水率高的堆肥原料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操作:①可以加入一些干的物料进行调整,如锯末、秸秆粉等,②可以加入整的秸杆等物料,以增加物料透气性便于多余水分的散失,③有条件的也可通过机械设备来提供经常的搅动,也便于多余水分的散失。
④也可以在堆肥处理前就将高水分含量的原料进行风干或加热烘干以降低其含水率。
四、合理控制堆肥的温度。
温度也是影响堆肥处理以及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素。
堆肥处理初期,物料的温度基本上呈中温,嗜温菌较为活跃,大量繁殖。
随着发酵的进行,微生物在利用有机物的过程中,会将其中的一部分有机物转换成热量,由于堆肥物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堆层温度不断上升,一两天后可达到五六十度甚至更高,嗜温菌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而嗜热菌开始高速繁殖,嗜热菌的大量繁殖和温度的明显提高,使堆肥发酵直接由中温进人高温,并在高温度范围内稳定一段时间。
正是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堆肥中的寄生虫和病例原菌被杀死,腐殖质开始形成,堆肥达到初步腐熟。
再发酵的后期,由于大部分的有机物已被降解,堆肥不再有新的能量积累,堆肥的温度会有回落,这时堆肥产物进一步稳定,最后达到深度腐熟,温度的回落也是发酵完成的一个标志。
温度的控制可以通过控制通风和增减翻倒频率来控制。
在堆肥初期,增加通风有利于满足供氧,使生化反应顺利进行,可以提高堆肥物料温度;而堆肥温度升到峰值以后,通风调节主要以控制温度为主,此时再加大供气,就可以通过蒸发水分带走热量,使堆肥物料的温度下降。
而增加翻倒频率一般也可以起到降低物料温度的作用。
五、控制供氧通风。
通风的控制是好氧堆肥成功的一个关键,通风的主要目的:①提供氧气,提高物料空隙内的含氧量,加快物料的发酵处理速度。
②通过通风来调节堆肥物料发酵的温度,③可以通风来来控制和调节物料的水分。
这三个目的中以调节物料中的含氧量为主。
增加物料的含氧量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利用空气的自然扩散,由堆积层表面将氧扩散进堆积层中,②对物料进行翻堆来增加供氧,一般在堆肥处理整个过程中要翻堆四五次,
③强制通风,利用风机往物料里面送风以达到目的,④可以在物料中插入中空的管子或者加入一些整的秸秆以增加物料通透性来增加供氧。
六、控制物料颗粒大小。
堆肥处理过程中物料的颗粒大小直接关系到堆肥发酵过程中的通气供氧、水分散失、温度升高和保持,进而影响堆肥的处理速度以和堆肥发酵的周期。
不同原料的颗粒大小不同,外形和性质以及原料的混杂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不同的堆肥原料所要控制的颗粒大小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如秸秆的质地较硬且茎秆外表还含有蜡质层。
因此在堆肥时,首先应对秸秆进行切碎处理,使之长度为1-5cm,其中以1-2cm最为合适。
对于较粗茎秆如玉米秸秆一类,除切碎小段外还应压碎。
只要把握好以上几个关键点,就能做出优质高效的生物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