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

合集下载

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

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 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

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院长助理李未柠(2014年12月25日)概述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

这一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任组长,完成了国家在互联网层面的顶层设计。

这一年,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正能量更加巨大,中国开始进入互联网“新常态”。

2014年,中国从消费互联网正加速迈向产业互联网。

各传统行业尤其是零售、金融、制造、医疗、教育等都在与互联网加速融合,互联网创业成为新亮点。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多样化及大数据云计算能力,互联网势必将迈向从改变消费者个体的行为到改变各行业、政府乃至社会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2014年,是“中国互联网外交元年”。

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成功召开,是中国首次举办的世界互联网领域规格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会议。

12月,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华盛顿举行,鲁炜主任率领罕见规格的中国互联网代表团访美,掀起了网络外交旋风。

从乌镇到华盛顿,从“主场外交”到“征服之旅”,中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涉外活动数量增多、节奏变快、程度加深,影响力也更为广泛。

中国正在以更积极的姿态,构建中国作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强国地位。

2014年,正能量网络生态正式形成。

网友在微博上发起“待用快餐”活动,全国30多个城市的300多家爱心餐厅参与,请环卫工人喝口热茶、吃碗热饭的呼声络绎不绝。

此外该活动持续发力,遍地开花,还衍生出“待用文具”、“待用面包”、“待用书籍”、“待用电影”等一系列公益主题;8月,境外社交网络兴起的旨在关注渐冻人等罕见病的“冰桶挑战”传到中国,各界知名“大佬”纷纷应战、传递爱心;11月,“微笑挑战”点名游戏蹿红微信朋友圈,“用微笑感恩身边所有人”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各种微笑照片疯传网络,传递快乐正能量。

这种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正能量正以独特的O2O方式推动着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你知道网络社会里的人都在想什么吗?

你知道网络社会里的人都在想什么吗?

不过依然有16.9%的社会底层群体对反腐现有政策表达不满。

有394位网络用户在关注反腐议题时表达了自身对如何遏制腐败的看法,其中68.8%的用户认为制度保障可以有效遏制反腐,该比例明显超过对持续打击贪官的认可(28.9%)。

部分微博用户明确表示“腐败随权力而生”,必须要“有效约束”,在法律的框架下合理运用权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不公平感与不安全感相对广泛数据显示,不公平感和不安全感是现今社会相对广泛的负面情绪。

网络用户中,持有不公平感、不安全感的用户分别占比44.7%、41.3%,接近半数。

就“不公平感”而言,在不同年龄层次中,进入中年的70后“不公平感”表达最强,51.2%的70后表现出了或强或弱的“不公平感”。

在不同群体中,表达“不公平感”最强烈的是社会底层群体,64.8%的社会底层群体在微博中表现出或多或少的“不公平感”,其中25.1%具有强烈的“不公平感”。

在教育水平上,大专(高职)学历的用户表达“不公平感”最强烈。

此外,体制外人群对不公平的感受也强于体制内群体。

就“不安全感”而言,70后同样强烈感觉“社会不安全”,但与60后、50后的比例接近,均在半数以上,具有年长化特征。

在不同群体中,底层群体的“社会不安全感”最为强烈,占比50.5%;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成为持有这一情绪的第二大群体,占比45.8%,财富两级人群均表现出较强的焦虑情绪。

知识专业技术人员跨界好感最强《报告》指出,除社会底层群体外,其余各群体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本群体最有好感,且好感度均过半,可见群体内部的认同明显。

社会底层是唯一对同群体好感度不高的群体,《报告》数据显示,50.0%的社会底层群体偏爱知识专业技术人员,14.3%的底层用户明确表示愿意响应知识技术群体的网络行动号召。

无独有偶,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在各地域、群体、受教育水平、性别、年龄以及体制内外的人气普遍居于四大群体之首,具有“跨界好感”。

知识专业技术群体在除了大专生以外的各类教育背景群体中都获得较高的好感度,并且学历越高,对其好感度越强;不分男女,知识专业技术群体都取得了最高的好感度,男女通吃;此外,知识技术人员还获得了体制内外的共同认可,亦是各个年龄群体最有好感的对象。

网络阵地中社会心态的现状及培育

网络阵地中社会心态的现状及培育

“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着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

”[1]社会心态对于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整个社会的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阵地已经成为体现当前社会心态的重要平台。

因此,分析网络阵地中社会心态的现状,探讨网络阵地中不良社会心态的成因,并积极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网络折射出的社会心态现状当前我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社会阶层不断变化,文化交流日益多元,社会心态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参与性,网络日益成为反映社会心态的“晴雨表”。

就网络折射出的社会心态现状而言,既有积极健康的一面,也有落后不良的一面。

本文重点关注网络阵地中频频凸显的不良社会心态。

1.泄愤心态泄愤心态是指一些人肆意发泄心中不满和愤恨的心态,既包括对特定对象的发泄,也包括随意寻找对象的发泄。

在现实生活中,泄愤心态可能会伤及他人的安全,引发暴力事件,甚至还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

在网络中,泄愤心态也有明显表现。

例如,许多网民的激烈言辞,并不是针对事件本身进行评论,而是大放厥词,把任何问题都归结到党、政府、国家以及社会,肆意发泄不良情绪。

还有一些网民,经常无端地、随意地在网上指责他人,抨击对方,通过跟人叫骂发泄不良情绪。

在网络上有这样的现象,发表正面客观的言论,就会被围攻,被冠上“五毛党”、“水军”的名称;而大肆发表负面言论,却引来一片赞同。

可见,泄愤心态已经十分明显。

2.冷漠心态冷漠心态是指对日常生活中不涉及自身利益时,一些人所持的冷漠麻木的心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成为不少人的处事心态。

2014年互联网网民现状分析

2014年互联网网民现状分析

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2014年网民增长的宏观带动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方面,2014年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月份成立,旨在全力打造安全上网环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互联网治理工作,消除非网民上网的安全顾虑;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正式提上社会经济发展日程,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传播体系,对非网民信息生活的渗透力度持续扩大;“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

运营商方面,2014年中国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2月,中国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4G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运营商继续大力推广“固网宽带+移动通信”模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OTT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竞争,电信市场在2014年出现活跃的竞争发展态势,相比基础运营商,其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

企业方面,2014年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根据调查,2014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由于手机带动网民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故新网民手机使用率低于2013年的73.3% 。

2014年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之社会情绪篇

2014年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之社会情绪篇

2014年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之“社会情绪”篇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

该项目负责人,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博士介绍,数据收集工作历时8个月时间,覆盖1800名多元职业、多元社会群体的网络用户,项目组通过分析样本用户在近两年间发布的所有新浪微博文章,就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四个部分进行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学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深度呈现当前中国网络的社会心态,形成《报告》。

报告对网民在网络上表达的社会情绪进行了详尽研究。

1.多数用户感受到个人发展,发展效能感逐龄增加,生活压力感逐龄减弱在对发展效能感等正面情绪的感知中,约64.9%的网络用户表达出一定程度的发展效能感,这表明多数用户感受到个人的发展。

底层网络用户的个人实现程度最低,“毫无”发展效能感的占比18.9%,而商界精英、知识技术人员、体制内人群发展效能相对良好:“毫无”发展效能感的商界精英仅占群体总数的1.3%,体制内人群和知识技术群体的这一比例分别为5.1%和5.3%。

同时,网络用户的“发展效能感”整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强;抱有“强烈”发展效能感的人更多集中分布在60、70后人群里,这可能与“资历社会”的现实情况存在联系:年龄越高,社会资历越丰富,所占有资源就越多,发展效能自然更好。

44.0%的网络用户感受到生活压力。

此外,生活压力感呈现出年龄越小,压力感越强的特征。

其中,80、90们生活压力感尤为突出,有压力感的分别占到各自群体的53.5%、57.5%。

同时,社会底层群体也是生活压力感最强的群体,“有一点”或“强烈”感到压力的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7.9%、18.3%。

2.生活工作感受和个人经济预期总体良好,商界精英感受最好,底层群体感受最差在生活感受方面,51.3%的样本表达了幸福的感受,6.8%的样本表达了不幸福的感受,其余样本没有明确的表达。

2014年我国互联网络安全形势分析

2014年我国互联网络安全形势分析

2014年我国互联网络安全形势分析2014年,“宽带中国”战略继续推进实施,我国基础网络建设不断升级完善,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升,但基础网络相关设备仍存在安全风险,日益普及的云服务经常发生因系统故障、网络攻击导致的安全问题,影响业务运行和用户使用。

基础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围绕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落实、网络数据安全、用户个人电子信息保护等内容,继续推进基础通信网络安全防护工作。

基础电信企业不断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加强体系、制度和手段建设,推动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根据抽查结果,各企业符合性测评平均得分均达到90分以上,风险评估检查发现的单个网络或系统的安全漏洞数量较2013年下降72%,检查发现问题的难度也逐年加大。

截至2014年底,各企业已对80%以上的漏洞完成修复,并对其余漏洞采取了应急措施,制定了整改计划。

基础网络设备仍存在较多安全漏洞风险。

随着基础网络安全防护工作的深入推进,发现和处置的深层次安全风险和事件逐渐增多。

2014年,CNCERT协调处置涉及基础电信企业的漏洞事件1578起,是2013年的3倍。

CNVD7收录与基础电信企业软硬件资产相关的漏洞825个,其中与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相关的漏洞占比66.2%,主要包括内置后门、远程代码执行等类型,这些漏洞将可能导致网络设备或节点被操控,出现窃取用户信息、传播恶意代码、实施网络攻击、破坏网络稳定运行等安全事件。

互联网医疗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二手市场互联网+食品互联网+外贸互联网+家居互联网+家电互联网+超市互联网+购物中心互联网+百货互联网+新闻互联网+娱乐云服务日益成为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

我国基础电信企业和许多大型互联网服务商纷加快云平台部署,大型互联网服务商纷加快云平台部署,大力推广云服务,大量金融、游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政务等业务迁移至云平台。

2014年先后发生了多起因电力、机房线路和网络故障导致的云服务宕机务宕机务宕机事件,针对云平台的攻击事件也逐年增多也逐年增多,仅由CNCERTNCERT协助处置的大规模攻击事件就达攻击事件就达十余起,涉及UCloudloudloud公司、浙公司、浙江宁波某江宁波某IDC机房等国内云国内云平台。

中国网民上网态度及需求分析

中国网民上网态度及需求分析

中国网民上网态度及需求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不断增加,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娱乐的主要方式。

中国网民的上网态度和需求也因此日益多样化。

本文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在个人层面,中国网民上网态度和需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对于年轻人来说,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更多地利用互联网寻找信息、学习知识和娱乐。

此外,很多人也将互联网作为工作的工具,进行社交、销售和创业等活动。

而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上网则更多用于与子女联系、获取养生健康知识等。

此外,上网也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查找旅游信息、在线购物等。

因此,中国网民在上网时需求的多样性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在社会层面,中国网民的上网态度和需求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网络普及为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一手的新闻、科技、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信息。

其次,中国网民更加重视网络社交,他们在网上与朋友互动、分享生活,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社交圈。

此外,中国网民对于娱乐需求也非常高,网络电影、网剧、综艺节目等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

同时,由于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网络寻找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帮助。

总之,中国网民通过上网满足了获取信息、社交交流、娱乐放松等方面的需求。

然而,中国网民上网态度和需求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信息的爆炸增长,很多人对信息质量缺乏判断力,盲目相信网络上的信息,并且传输不确定的信息也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一些人滥用网络,进行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不良行为。

此外,一些人上网时间过长,对现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成为“低头族”。

最后,网络依赖带来了一些心理问题,例如上网成瘾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网络教育和普及信息素养,提高人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其次,加强网络监管和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建立健全的网络管理制度,确保网络空间的安全与健康。

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 “新浪潮”来袭谁? 如何? 为什么? 广告影响一般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观察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接触媒体有效时间5.8 小时双屏行为64%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看电视的同时“玩”手机电视手机8%15%18% 19% 21% 30%34% 47%其他寻找您正在观看的节⺫⽬目信息寻找与您正在观看的内容不相关的信息寻找您在电视上看到的产品的相关信息 ⺴⽹网上购物玩游戏或听⾳音乐社交⺴⽹网络 (如朋友圈、新浪微博等)发送短信/即时信息您通常在看电视的同时如何使用手机? 请选择排名前两位的活动发短信是看电视时的一项主要活动 其次是社交网络和游戏/音乐数字媒体大PK: PC VS 移动互联网14% 42% 35% 9% 44% 主要通过台式机两者兼有主要通过手机44%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目前将手机作为他们的首选或唯一的上网设备‘您通常采用哪种方式上网浏览互联网?’只通过手机Sample size: China n=2,397; Tier 1+2 cities n=1,195; Tier 3+4 cities n=1,085; Mobile Mother n=334; Gen M n=535 / Sig HIGHER/ LOWER than Wave 2 at 95% C.l.Tier 1: Beijing, Chengdu, Guangzhou, ShanghaiTier 2: Second-tier cities such as Shenzhen, Tianjin, Chongqing, Dalian, Harbin, Nanjing Tier 3: Other city or large town Tier 4: Small town or village‘您通常采用哪种方式上网?’10%17% 12% 14% 14% 52%41% 35%50%42%33%30%40%30%35%5%11%13%5% 9% 年轻⼥女性移动妈妈 Tier 3+4 citiesTier 1+2 cities China主要通过台式机/笔记本电脑 两者兼有 主要通过⼿手机 只通过⼿手机更多移动互联网用户将手机作为他们首选或唯一的上网工具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探究: WHO WHY WHERE WHAT HOW?早期尝鲜者 后期接受者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包含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普通”消费者(并不只是早期尝鲜者)14%25%37%17%7%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中⽴立基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您是否认同下面这句话:“我通常是我朋友中第一个接受新科技的人”?51%39%15%14% 14%9%⼀一直在⾝身边 易于使⽤用 私密使⽤用 厌倦 没有电脑省钱“一直在身边”51%“易于使用”39%40% 开会或上课时53% 社交活动时93%等待的时候92%躺在床上休息57% 陪同家人时17% 在卫生间时60% 上下班途中51% 购物时64% 看电视同时⼿手机正在成为⽤用户碎⽚片化时间段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伙伴13% 购物 9% 本地搜索7% 电子邮件l14% 日常信息获取(搜索、体育、新闻等) 20%玩游戏23%娱乐(音乐、视频等 )16%社交媒体(如朋友圈、微博等)⼿手机主要⾏行为占⽐比8%12% 18% 21% 21% 26% 28% 32% 35% 收发电⼦子邮件本地信息检索 寻找/下载app 查找⽇日常信息 社交媒体 玩游戏移动⾦金融和⽀支付看视频和听⾳音乐 购物预计中国明年在移动端的⽤用户使⽤用增⻓长主要来⾃自购物、视频/⾳音乐和移动⾦金融。

2014年7月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年7月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第一章调查介绍一、调查方法(一)网民个人调查1.1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样本规模调查总体样本30,000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15,000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调查总体细分调查总体划分如下:子总体A:被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包括:住宅固定电话覆盖的居民+小灵通用户+学生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其他宿舍电话覆盖用户】;子总体B:被手机覆盖人群;子总体C:手机和住宅固话共同覆盖人群【住宅固话覆盖人群和手机覆盖人群有重合,重合处为子总体C】,C=A∩B。

1.2抽样方式CNNIC针对子总体A、B、C进行调查,为最大限度地覆盖网民群体,采用双重抽样框方式进行调研。

采用的第一个抽样框是固定住宅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A。

采用的第二个抽样框是移动电话名单,调查子总体B。

对于固定电话覆盖群体,采用分层二阶段抽样方式。

为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省内采取样本自加权的抽样方式。

各地市州(包括所辖区、县)样本量根据该城市固定住宅电话覆盖的6周岁以上人口数占全省总覆盖人口数的比例分配。

对于手机覆盖群体,抽样方式与固定电话群体类似,也将全国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分为31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

省内按照各地市居民人口所占比例分配样本,使省内样本分配符合自加权。

为了保证每个地市州内的住宅电话号码被抽中的机会近似相同,使住宅电话多的局号被抽中的机会多,同时也考虑到了访问实施工作的操作性,在各地市州内住宅电话号码的抽取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机群体调研方式是,在每个地市州中,抽取全部手机局号;结合每个地市州的有效样本量,生成一定数量的四位随机数,与每个地市州的手机局号相结合,构成号码库(局号+4位随机数);对所生成的号码库进行随机排序;拨打访问随机排序后的号码库。

固定电话群体调研方式与手机群体相似,同样是生成随机数与局号组成电话号码,拨打访问这些电话号码。

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

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

关于当前网络社会情绪及其化解疏导的调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心态仍处于不断调整、适应、分化的动态过程之中。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非理性情绪的集散地。

由多种主客观因素引发、集聚、演化并逐渐累积下来的社会情绪,在网上蔓延扩散,而这些,并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甚至不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的需要。

目前主要社会情绪积聚在物价上涨过快、收入差距过大、社会不公等方面。

社会情绪蔓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民工群体、失地农民群体、失业职工群体、收入低下阶层群体方面;社会情绪针对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党和政府机关,以及富人、特权阶层方面;从社会情绪宣泄的渠道看,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高科技技术和网络;从社会情绪发展的趋势看,主体群扩大,且越来越趋向于群体性与冲突化。

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应完善制度生成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政策设计和实施调节社会心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赢得民心;构建社会调节网络,并充分重视网媒所具有的引导作用。

标签:网络;社会情绪;化解疏导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种利益诉求和不断凸显的社会矛盾,疏导分流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情绪,占领舆论高地,培育人民群众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

近阶段,我们在综合分析各方面网络舆情信息的基础上,对当前社会尤其是网络上存在的社会情绪、社会状态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一、多元因素引发多元化的情绪蔓延扩散(一)主要社会情绪积聚1.对物价上涨过快不满。

2011年春节后第一天,媒体就爆出新闻“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多上涨,1月CPI涨幅或超5%”。

在新的一年,许多人带着期待,希望物价能够回落,但现实打破了这一幻想,人们对市场的失望逐渐在转化为对政府调控能力的质疑。

物价水平的不断上涨,在2011年注定将持续成为公众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广大居民普遍关心的是物价上涨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更担心物价上涨会导致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滑。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发布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发布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发布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今日在京举行,会上发布的由人民网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和特征亮点。

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38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达67.8%;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八成多,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

衣食住行渗透传统行业移动应用数量达百万量级规模,苹果应用下载量世界第二。

传统行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不断变革创新2013年,“互联网+”成为热词,传统行业纷纷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联姻”。

从报刊、网站到医院、银行,从读书、教育到娱乐、购物,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试水移动客户端。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认为,“人们热议的互联网思维,或许要升级为2.0版,变为移动互联网思维”。

去年,我国移动应用数量达百万量级规模。

其中,在苹果应用商店各国下载量排行榜上,中国位居第二。

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1676.4亿元,在移动互联网行业规模占比最高。

面对广阔的移动购物市场,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网、亚马逊中国等各大电商在移动端加速“跑马圈地”。

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型移动支付发展迅猛。

根据报告,2013年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8倍多,远超个人电脑支付增长率。

未来,随着线上到线下渠道打通,银行、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将携手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移动互联网金融已经从过去的小规模、零散型,开始进入到规模化、与传统线下金融服务互补、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截至2014年2月,余额宝开户数已经突破8100万人,规模突破4000亿元。

在线旅游方面,移动端的竞争开始发力。

截至2013年10月,携程移动端酒店预订占比的峰值超过40%,艺龙来自移动端的业务贡献率超过25%。

2014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14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83.1%
2014 2013 2012
83.1% 91.0% 96.0%
访问质量
2014 年,在移动端上,网民的平均停留时间*增加,跳出率*降低,但平均页面访 问数*趋向与 PC 端接近,较 2013 年有明显下降。
2014
2.7p
2014
Phone
2013
4.0p
2013
2012
4.3p
2012
搜索
门户
搜索
门户
视频
社交
邮箱
垂直
品牌 转化
导航
视频
社交
邮箱
垂直
品牌 忠诚
导航
搜索
门户
搜索
门户
视频
社交
视频
社交
26
搜索引擎
2014 年,在移动端搜索市场上,稳居第一,较之去年有明显上升,神马(shenma) 搜索跃居第二;在 PC 端搜索市场上,和 360 分别位居第一、第二位。
shenma
W nid o ws
98.8%
W nid o wsXP
6 2.1%
其他 iOS 5 1. 0%
2.9%
iOS 8
3.0%
iOS 6
其他 8.5%
7.1%
A n dr o id4
48.7%
iOS
移动端 Android
36.6%
54.9%
iOS 7
22.6%
其他 0.4%
An dr oid3
5 .8%
08
24 小时日均访问量
18:00
20:00
22:00
13
不同地区
2014 年,在 PC 和移动端上访问量的省份分布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从七大地区划分来看,华东的优势毋 庸置疑,华南在移动端名列第二,华北在 PC 端位居第二,其他地区和前三名的差距明显。

2014网络总结报告

2014网络总结报告

2014网络总结报告2014年是中国网络发展的重要一年,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普及,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对2014年网络发展的主要亮点和挑战进行总结。

1. 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

2014年,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加速普及,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手机应用程度的快速扩张,为人们提供了更方便的生活方式,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和改革的机会。

2. 网络娱乐盛行。

随着宽带速度的提升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娱乐蓬勃发展。

各大视频网站的崛起,为用户提供了大量高清视频内容。

在线游戏也风靡一时,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其中。

网络音乐、网络小说等网络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3. 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2014年,网络安全问题严重,给我国经济、社会和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网络黑客攻击事件频繁发生,个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

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人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保护好网络空间的安全。

4. 网络创新不断涌现。

2014年,大量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充满活力,为经济社会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互联网+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各行各业纷纷加强与网络的结合,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5. 网络空间治理取得进展。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提出了互联网主权等新概念。

同时,我国加强了对网络空间的全面管控和治理,促进了网络空间的秩序和和谐发展。

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实施,为网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2014年是中国网络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国的网络技术不断创新和普及,带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仍然严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

同时,网络创新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复旦:2014年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代际篇”

复旦:2014年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代际篇”

复旦:2014年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代际篇”文字:黄杨子;图表制作:李钰恒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新媒体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良荣先生领衔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

该项目负责人,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博士介绍,数据收集工作历时8个月时间,覆盖1800名网络用户。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群体间差异,研究以现实社会的职业分类为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相关研究文献,选择数十类职业群体,并进一步将其归纳合并为四大类社会群体,覆盖知识专业技术人员(如大学教授、律师、医生、记者、IT工程师等)、商界精英与高资产人士(如私营企业主、企业CEO等)、党政军体制内工作者(如公务员、军人等)和社会底层群体(如农民工、普通工人等)等。

项目组通过分析样本用户在近两年间发布的所有微博文章,就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等问题进行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学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深度呈现当前中国网络的社会心态。

报告对不同代际的网络用户行为与心态进行了详细分析。

“社交一代”90后报告显示,不同年龄层人群在网络社交参与、社会心态等方面的表现呈现较大差异。

90后可称为“正面、轻松、乐观的‘社交一代’”,他们对未来中国政治前景最为乐观,76.7%对未来政治持乐观态度。

此外,90后还是对体制态度最为正面的群体:68.6%的90后对体制呈现正面评价。

“娱乐”仍是90后上网的关键词,在微博上“记录生活”、“分享心情”、“消遣娱乐”的用户皆超过90%,均为五大群体同比例最高。

90后社会心态也相对轻松,但其生活压力感、和自我负面评价却相对突出,57.5%的90后感受到生活压力,认为自己是“穷矮挫”的90后占群体总数24.6%,比例为五大群体最高;但值得庆幸的是,90后仍然相信“梦想”和“希望”:数据显示,90后中“有一点”发展效能感的相对比例最高,占比46.5%,且仅有3.4%的90后认为自己生活得“不幸福”。

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

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

CNCERT:2014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30日发布的《2014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14年CNCERT通报的漏洞事件达9068起,较2013年增长3倍。

CNCERT运行部副主任严寒冰介绍,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网站总量规模为364.7万个,网民规模达6.49亿,手机网民规模5.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相伴产生的新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基础网络和新型网络产品带来的漏洞风险日益上升。

务等都在向云服务平台迁移,针对电信企业的网络攻击和安全漏洞正在呈现增长
趋势:2014年,CNCERT协调处置涉及基础电信企业的漏洞事件1578起,总共发现并通报了9068起,均是2013年的3倍。

严寒冰表示,安全漏洞体现在生活的很多方面,中国数据信息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2014年中国多家知名电商、快递公司、招聘网站、考试报名网站等多次发生数据泄露事件;去年5月,某知名手机厂商论坛数据泄露,由于用户管理模块存在漏洞,导致包括账号、密码和社交账号等800万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用户财产和人身安全受到巨大威胁。

近年来,中国企事业单位已开始重视网络安全防护。

抽查数据显示,企业网络或系统的安全漏洞数量较2013年下降了72%;到2014年底,抽查企业80%以上的网络、数据安全漏洞已完成修复。

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年 7 月)

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 年 7 月)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前言1997年,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牵头组织有关互联网单位共同开展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调查,自 1997年至今 C N NIC 已成功发布了33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本次报告是第 34次报告。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改变人民生活形态的关键行业,CNNIC 的历次报告则见证了中国互联网从起步到 腾飞的全部历程,并且以严谨客观的数据,为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掌握中国互联网络发 展动态、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自 1998年以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形成了于每年1月和 7月定期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惯例。

第 34次统计报告延续了以往内容和风格,对我国网民规 模、结构特征、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连续的调查研究。

本年度《报告》的数据采集工作一如既往地得到了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 持。

各项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的密切配合 下,基础资源数据采集及时完成。

在此,谨对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接受第 34 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网民朋友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7月 第 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报告摘要 (4)第一章调查介绍 (6)第二章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10 一、网民规模 .................................................................................................................................... 10 (一)总体网民规模 .. (10)(二)手机网民规模 .................................................................................................................... 12 (三)农村网民规模 .. (13)二、网民属性 (14)(一)性别结构 (14)(二)年龄结构 (14)(三)学历结构 (15)(四)职业结构 (15)(五)收入结构 (16)三、接入方式 (17)(一)上网设备 (17)(二)上网地点 (18)(三)上网时长 (19)第三章互联网基础资源 (20)一、基础资源概述 (20)二、IP 地址 (20)三、域名 (22)四、网站 (23)五、网络国际出口带宽 (23)第四章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 (25)一、整体互联网应用状况 (25)二、信息获取类应用发展 (28)三、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29)四、交流沟通类应用发展 (33)五、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37)附录 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41)附录 2调查支持单位 (45)2 第 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研究报告

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研究报告

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研究报告(2015年2月)目录第一章调查介绍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规模 (1)3. 调查样本分布 (1)4. 调查方式 (1)5. 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方法 (1)第二章报告摘要 (3)第三章手机网民娱乐行为分析 (5)一、手机娱乐对其他娱乐方式的影响 (6)二、手机娱乐时长情况 (6)三、手机娱乐场景 (7)第四章典型手机娱乐行为分析 (9)一、手机游戏行为分析 (9)1. 手机游戏选择行为 (9)2. 手机游戏下载行为 (12)3. 手机游戏使用行为 (15)4. 电脑游戏用户向手机游戏的迁移行为 (17)5. 手机游戏用户的付费行为 (18)二、手机视频行为分析 (19)1. 手机视频的选择行为 (19)2. 手机视频的使用行为 (21)3. 手机视频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24)4. 手机视频用户的付费行为 (25)三、手机阅读行为分析 (26)1. 手机阅读选择行为 (26)2. 手机阅读使用行为 (28)3. 手机阅读对其他阅读方式的影响 (30)4. 手机阅读用户的付费行为 (30)四、手机音乐行为分析 (31)1. 手机音乐用户的收听方式 (31)2. 手机音乐用户的播放器选择 (32)3. 手机音乐用户的选择倾向 (33)4. 手机音乐用户的付费行为 (34)第五章总结 (36)一、各类娱乐用户规模稳定增长,用户依赖性逐渐增强 (36)二、内容版权成为手机娱乐行业争夺的重点 (36)三、手机游戏重度化、精品化成为大趋势 (36)四、对其他娱乐方式的影响 (37)五、泛娱乐化战略兴起 (37)版权声明 (38)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研究报告图目录图1手机娱乐用户占比 (5)图2手机娱乐对其他娱乐的影响 (6)图3手机娱乐使用时长 (7)图4网民手机常用功能依赖程度 (7)图5手机娱乐场景 (8)图6手机游戏选择倾向 (10)图7手机游戏玩家预装/下载游戏倾向 (10)图8手机游戏玩家单机/联网游戏倾向 (11)图9手机游戏类型偏好 (12)图10手机游戏下载方式 (13)图11手机游戏在PC端的主要下载渠道 (14)图12手机游戏直接下载渠道TOP10 (15)图13手机游戏日均在线时长 (16)图14手机游戏使用频率 (16)图15手机游戏使用周期 (17)图16手机游戏对电脑游戏的影响 (18)图17手机游戏用户付费比例 (18)图18手机视频类应用使用率TOP10 (20)图19手机视频用户内容选择类型 (21)图20手机视频用户收看方式 (22)图21手机视频用户收看时长 (23)图22手机视频用户收看频率 (23)图23手机视频用户其他设备使用情况 (24)图24手机视频对用户收看电影的影响 (25)图25手机视频用户付费比例 (25)图26手机阅读方式使用比例 (26)图27手机听书软件使用比例 (27)图28手机阅读内容选择 (27)图29手机阅读类应用使用率TOP8 (28)图30手机阅读方式选择 (29)图31手机阅读用户使用时长 (29)图32手机阅读对用户其他阅读方式的影响 (30)图33手机阅读用户付费比例 (31)图34手机音乐收听方式 (32)图35手机音乐播放器选择 (32)图36手机音乐类应用用户认知率TOP10 (33)图37手机音乐应用选择因素 (34)图38手机音乐用户付费比例 (34)图39手机音乐用户付费倾向 (35)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娱乐行为研究报告第一章调查介绍1.调查对象中国有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最近半年使用手机接入过互联网,且进行过手机娱乐活动的手机网民。

网络社会心态报告:网民心态是国民心态的“参数”

网络社会心态报告:网民心态是国民心态的“参数”

网络社会心态报告:网民心态是国民心态的“参数”谁生活压力感最大、谁感觉最良好、社会仇富情绪到底有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日前,一份由复旦大学发布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通过数据调查,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些问题。

受个人的社会身份、利益背景和生存状态的影响,对同一个报告,每个人都会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看点”,并从中解读出自己的结论。

我个人觉得,这个报告提供的调查数据,对于我们认识网民的心态,进而认识当下的国民心态,具有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这份报告的受访对象分为商界精英、体制内人群、专业技术人员和底层群体四种类型,意在从不同维度呈现中国网络上的社会心态。

很明显,体制内人群和专业技术人员两个群体,大致相当于社会的中间阶层,而商界精英和底层群体,则更能代表社会的上下两端,大致相当于中国社会的精英和草根两个阶层。

因而,看这两个阶层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和态度,更能观察到网络上的社会心态。

不是说中间层的声音不重要,而是说,上下两端的表达,更能反映中国社会生活的极端状态,更能展示国民心态中至关重要的侧面。

比如在收入分配方面,底层群体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群体,仅有5.0%的人表示满意,这一比例远低于专业技术人员和体制内人群,和商界精英的满意度相比,差别就更大了。

正因为如此,不公平感最强烈的是底层群体,“有一点”或“强烈”感到不公的人加起来超过了65%,新闻资料没有列举商界精英对不公平感的反映,但可以肯定的是,仅从财富占有量来看,他们没有多少理由感到不公平。

在安全感方面,不安全感最强的同样是底层群体,约占50.5%,不安全感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是商界精英,约占45.8%,不过同样是不安全感,各自的诉求应该是不一样的,一个为生存焦虑,一个则是为财富的保值增值而焦虑。

很明显,在这个报告中,从精英和草根两个阶层,我们读出了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社会利益分化的现状,以及这种分化对网络上社会心态的影响。

网络心态在财富分配、安全感、幸福感、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反映,其实都指向了一点,那就是社会的利益多元和分化的现状,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问题上的看法,反映的是不同人群现实利益的巨大差距,其中最重要的是财富分配的差距。

网络现象社会心理分析

网络现象社会心理分析

产生孤独的情绪与网民的年龄有关,因为 青年正处于情感体验的高峰期, 情绪起 伏大, 情感体验强烈。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关系这一因素。 现代社会, 人的功利心越来越强, 人与人 之间更多地借助利益这一纽带得以联系, 结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淡漠, 孤独 随时随地都会产生。 临床及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孤独感已成 为现代人的通病。有心理学专家认为,今 天的人们可能比历史上任何一代人更清 楚地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网络昵称社会心理分析
语离开文化而 存在。”
活跃在因特网这个虚拟和相对自 由环境里的广大网民,通过网络 这一媒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网 络语言,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传 达独特的价值观念,表达自己的 心理诉求。 但是, 在语言系统中 暂时未找到合适的语言形式, 从 而形成大众心理需求与语言表达 之间的矛盾。网络语是在这一大 背景下孕育产生的, 网络语根源 于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个特殊词 语群体。
3.方便快捷心理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 生活节奏加快了, 信息交换日益 频繁, 人们从简从易的心理使得 语言运用上更加简洁、经济, 这 种风格又最易为青少年所接受。 而且青年人思维敏捷, 话语频率 较快, 有着快速传达自己思想情 感的欲望, 希望与他人交流、沟 通更为迅速, 因此, 在网络中不 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缩略语。
2.出于快乐的心理
思想, 通过词的形式才能获得具有自己本身的 内容。语言, 是网民们内心世界真实情感的直 接流露, 语言的变异是他们价值观念变迁的真 实记载。然而, 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形态急剧 转变时期, 变革带来的生存焦虑, 多元价值观都 让人无所适从。对于年轻人来说, 学业、爱情 、就业的现状与各方期待之间难免存在落差, 于是当代青年中, 有很多人信奉这样的人生哲 学: 生活, 是为了开心, 而不是为了承担责任, 更 不是为了痛苦。于是, 高消费的行为模式; 享乐 主义的人生哲学; 丁克家庭的生活模式等等, 都 成为了这种价值观念的现实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日前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以下简称《报告》)。

该项目负责人,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桂勇博士介绍,数据收集工作历时8个月时间,覆盖1800名多元
职业、多元社会群体的网络用户,项目组通过分析样本用户在近两年间发布的所有新浪微博文章,就社会议题、社会情绪、群体认同与网络行动、社会思潮四个部分进行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学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深度呈现当前中国网络的社会心态,形成《报告》。

【报告调查显示】
1.多数用户感受到个人发展,发展效能感逐龄增加,生活压力感逐龄减弱
在对发展效能感等正面情绪的感知中,约64.9%的网络用户表达出一定程度的发展
效能感,这表明多数用户感受到个人的发展。

底层网络用户的个人实现程度最低,“毫无”
发展效能感的占比18.9%,而商界精英、知识技术人员、体制内人群发展效能相对良好:“毫无”发展效能感的商界精英仅占群体总数的1.3%,体制内人群和知识技术群体的这一
比例分别为5.1%和5.3%。

同时,网络用户的“发展效能感”整体上随年龄的增大而变强;抱有“强烈”发展效能感的人更多集中分布在60、70后人群里,这可能与“资历社会”的现实
情况存在联系:年龄越高,社会资历越丰富,所占有资源就越多,发展效能自然更好。

44.0%的网络用户感受到生活压力。

此外,生活压力感呈现出年龄越小,压力感越强
的特征。

其中,80、90们生活压力感尤为突出,有压力感的分别占到各自群体的53.5%、57.5%。

同时,社会底层群体也是生活压力感最强的群体,“有一点”或“强烈”感到压力的
分别占群体总数的47.9%、18.3%。

2.生活工作感受和个人经济预期总体良好,商界精英感受最好,底层群体感受最差
在生活感受方面,51.3%的样本表达了幸福的感受,6.8%的样本表达了不幸福的感受,其余样本没有明确的表达。

商界精英群体在网络上晒幸福感受的比例最高(68.3%),其次
为专业技术人员(55.9%)和体制内人群(52.7%),底层群体比例最低(29.2%)。

在工作感受
方面,66.1%的样本在网络上表达了自己对工作的满意。

商界精英群体在网络上表达对工
作满意的比例最高(78.2%),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73.2%)和体制内人群(68.8%),底层群
体比例最低(39.5%)。

网络用户对个人未来经济状况预期良好。

在可清晰判断其预期的853个样本中,
60.7%预期个人的经济状况会越来越好,仅有3.8%认为可能越来越差。

商界精英群体预
期个人经济状况会越来越好的比例最高(71.8%),其次为体制内人群(64.0%)和专业技术
人员(62.6%),底层群体比例最低(44.2%)。

另外,底层群体中11.5%预期自己的经济状况会变坏。

在对收入合理性的判断方面, 41.9%的样本认为自己的收入合理,10.4%的样本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合理,其余47.7%的样本无法判断其对收入合理性的态度。

3.信任感普遍不低,体制内人士表现出“强信”倾向,商界精英表现出“弱信”倾向
调查数据显示,网络用户中72.7%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社会信任感,66.8%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媒体信任感。

样本在网络上表达的政治信任感偏低,但也有 45.1%的样本明确表达出政治信任感。

尽管上述数字与人们关于中国信任度很低的通常认识不一致,但跟一些线下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

底层群体和体制内人士具有媒体信任感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70.2%和69.9%;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应比例为65.8%;商界精英具有媒体信任感的比例相对较低(59.7%),比底层群体和体制内人士低约10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体制内人士同时表现出较强的媒体信任、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除了媒体信任感在四个群体中居于第二外,表达出社会信任感和政治信任感的样本比例都在四大群体中居于最高,分别为75.6%和62.0%。

而商界精英对外界的信任感相对较弱,除媒体信任感最低外,表达出政治信任感的样本比例(37.4%)也位于四大群体之末,比体制内人士低了近25个百分点。

4.爱国主义情绪与政治冷漠感并存,政治冷漠感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爱国主义情绪遍及不同年龄与不同学历人群
调查数据显示,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87.6%的网络用户表达出爱国主义情绪,其中42.8%表达出较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在可清晰判断其态度的样本中,48.5%的网络用户表达出政治冷漠感,其中19.5%表达出较为强烈的政治冷漠感。

政治冷漠感最强的群体是知识技术群体,54.8%的人表现出政治冷漠感;政治冷漠感最弱的是体制内人士,仅有39.7%的人表现出政治冷漠感。

此外,政治冷漠感随年龄上升而下降,90后、80后、70后、60后和50后(及以前)等不同代际的人群表达出政治冷漠感的比例分别为61.8%、57.4%、42.8%、31.9%和25.5%。

但是爱国主义情绪的表达与年龄和学历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5.底层群体不公平感表达强烈,财富两极群体在不安全感上“抱团”
在对于负面情绪的感知中,持有不公平感、不安全感的网络用户分别占总体的
44.7%、41.3%。

不公平感表达最强烈的是底层群体,“有一点”或“强烈”感到不公的人分别占到这一群
体的39.7%、25.1%;其次是知识技术人员,“有一点”或“强烈”感到不公的人共占43.0%。

与不公平感类似,底层群体的“社会不安全感”同样最为强烈,约占比50.5%。

不同的是,商界精英取代知识技术人员成为持有这一情绪的第二大群体,约占比45.8%。

由此
可见,位于财富两极的人群都较容易产生“社会不安全感”。

从数据上看,底层群体的不安全感可能与其社会保障不足相联系——其社会财富的拥有程度不足以支撑其生活无忧,因此产生“不安”。

调查数据表明,底层群体对“收入分配
问题”的关注度较高,满意度却很低,约有43.9%的底层人员对“收入分配问题”表现出了
关注,这一比例仅次于商界精英群体(占有效样本数的 49.3%),并高于体制内人群(占有
效样本数的41.3%)和专业知识技术人群(占有效样本数的34.4%);而就“收入分配问题”的
满意度来看,底层群体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群体,仅有5.0%的人表示满意。

这一比例远
低于专业知识技术人群的30.2%和体制内人群的30.6%;此外,底层群体还是针对“收入分配”进行网络抗议最多的群体,约有7.9%的底层人员对目前的收入状况有过网络抗议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