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

合集下载

上海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上海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上海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

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

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注释】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祯面数之责备________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________③两人见贼即走 ________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________(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 (王同知)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4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40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上海市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橘逾淮为枳(节选)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公输(节选)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千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6.两段选文都讲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橘逾淮为枳》选自《》,《公输》选自诸子百家中家的经典著作。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好句子。

(3分)齐人固善盗乎?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文体现了楚王是个善于纳谏、知错能改的人。

B.【乙】文突出公输盘是个狂妄自大、固执己见的人。

C.晏子的辩驳义正辞严、墨子的说理诙谐幽默。

D.言辞交锋后,晏子使对方理屈,墨子令对方折服。

9.选文通过对话,表现出晏子和墨子都具有和的特点。

(4分)【参考答案】6.(2分)晏子春秋墨7.(3分)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8.(3分)D9.(4分)机智善言【参考译文】【甲】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

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与运用(1)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小张去夏日西湖游玩时,看见了美丽的花朵,浅浅的草坪,他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来表示。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

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

”公壮其言,遣行。

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

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

”辞甚激切,贼不答。

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2.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

3.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故不为苟得也( )A.暂且B.假如C.随便D.已忘(2)遂度终不能听( )A.度过B.揣测C.测量D.准则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 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6.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

上海中考十年课外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十年课外文言文真题

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

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

公徐应曰:“罪人苏轼。

”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

”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

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

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

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2)自谓名不下人()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_______”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_____,___ ,最终东坡以“____”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5分)【答案】10.(4分)(1)是(2)名声、名望11.(3分) A(3分)12.(5分)欲以折服之;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嘉其才气【2019】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少曾读书()故尝歌()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4 小题,满分40 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毕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ft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对的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体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毕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觉得饵,能够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波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阐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哀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毕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2003——2011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2003——2011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

2003——2011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2003——2011上海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2003年(四)阅读下立,完成11—13题(8分)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其始折旋疾徐.()(2)乃四顾.胆落()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椎鼓径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004年(四)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10分)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2.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4分)(1)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 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1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2021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试卷深度解析一、古诗文(40分)(一)默写(16分)1.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2.盈盈一水间,(无名氏《迢迢牵牛星》)3.,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4.朝晖夕阴,……(范仲淹《岳阳楼记》)5.学校组织学农活动,同学们来到农村,看到一片片农田和整齐的村舍,情不自禁地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形容所见之景。

【答案】(一)(16分,每空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1.(3分)把酒问青天2.(3分)脉脉不得语3.(3分)空山新雨后4.(3分)气象万千5.(4分)土地平旷(2分)屋舍俨然(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古诗、词、曲、文句子的能力,难度较小,一般错在汉字书写上。

古诗文默写历年分值:2011-2013年:18分2014-2019年:15分14年出现了综合运用2020-2021:16分增长理解性默写(二)浏览上面三段选文,完成第6一8题(12分)【甲】卖油翁(节选)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核舟记(节选)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丙】口技(节选)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卖油翁》作者是代的(人名)。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8.[甲]文形象地表达出□□□□的道理;[乙]文细致地说明了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丙]文则生动地表现出来宾深“火起”而□□□□的样子。

我们能够用[乙]文中的一句话“”来赞叹卖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

(6分)【答案】(二)(12分)6.(2分)(1)宋(1分)(2)欧阳修(1分)7.(4分)可是计算核舟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一、文言文(42分)(一) 默写(18分)1、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2、,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3、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青玉案·元夕》)4、青山绿水,。

(《天净沙·秋》)5、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6、,百废俱兴。

(《岳阳楼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来源:]7、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2分)8、下列明白得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安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期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记承天寺夜游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本文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1、下列明白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刻、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乐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景。

D、第④句显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闻名学者。

1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居家恒服布衣( )(2)实勉我也。

上海初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上海初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上海初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上海初三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23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3)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6)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8)“”,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朱自清《春》)(9)现在常用来表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出自杜甫《望岳》)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南京的世代先民为我们留存了丰富多彩、mí()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岁月的流shì(),许多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已固化为珍贵的“文物”。

但还有许多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创造,以迥()然不同的“活态”形式遗存了下来,甚至有的还倔()强地存活于我们的生活中。

(1)mí()足珍贵(2)流shì()(3)迥()然不同(4)倔()强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安乐园清真小吃制作技艺、刘长兴面点制作技艺等已成为省一级的“舌尖上的非遗”。

B.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丁少华正向全市招募小笑星,准备参加“金陵五月风”少儿汇演。

C.专家认为南京剪纸未来的发展,一条路是原汁原味地传承;另一条是结合时代进行创新。

4.结合语境,完成填空。

(4分)张:我家门口有一家百年老店“老周馄饨店”,他家手工擀出的馄饨皮“薄如蝉翼”,堪称一绝。

我正建议老周申报市级“非遗”。

王:这也可以申报“非遗”?张:当然可以。

你看这个表:因为“老周馄饨”(1),所以它完全可以申报“非遗”。

老周听了我的建议,夸我真“来斯”。

张:太好了!张:谢谢!我马上就打电话。

(语音提示请留言)“丁老师您好,(2)”5.诸葛亮曾赞叹南京的山川地貌是“钟山龙盘,石头虎踞”。

【九年级】202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

【九年级】202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

【九年级】202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课内文言文)
2021年上海
中考
语文刚刚结束,为此
初三
课内文言文:《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
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
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
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是( )朝的林嗣环。

2、句子翻译: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3、选择题(暂无)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3上海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上海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2023上海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宗泽传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

泽兵进至卫南①,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②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金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一十九》【注释】①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

②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③等:同样。

④大河:黄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小惠未遍________②故克之________③先驱云前有敌营________④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士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

(3)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①________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②泽挥众直前与________战,败之(4)甲文中的曹判和乙文中的宗泽都能根据敌情指挥若定,以少胜多。

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空山新雨后,。

(王维《山居秋暝》)2.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3.青山绿水,。

(白朴《天净沙·秋》)4.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孟论学》)5.月上柳梢头,。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㈡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号居士。

(2分)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潋滟”意为波涛汹涌,写出雨后水量充沛。

B.“空蒙”即朦胧,暗示作者饮酒后醉眼朦胧。

C.一、二句赞美了不同天气情况下的西湖美景。

D.三、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㈢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小石潭记(节选)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如鸣佩环”表现出流水声音的悦耳动听。

B.“伐竹取道”意为砍到竹子并做成了竹筏。

C.“坻”“屿”“嵁”“岩”写出石头形状各异。

D.“青树翠蔓”写出潭边树木藤蔓青翠茂盛。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似与游者相乐。

10.小石潭潭水的特点是,潭中游鱼的特点是。

(4分)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20XX年上海中考语文考试试卷(课内文言文)

20XX年上海中考语文考试试卷(课内文言文)

20XX年上海中考语文考试试卷(课内文言文)
课内文言文:《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选自课文《》,作者是( )朝的林嗣环。

2、句子翻译: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3、选择习题(暂无)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真题上海市中考前段时间结束了,语文考试中的文言文考生们表示很容易,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及答案解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及答案解析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10.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一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二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答案解析】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D文言文解题技巧及思路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看到文言文阅读文段,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是典型的“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题目。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臵、状语后臵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上海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上海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上海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范仲淹,谥号“文正”,所以《范文正公文集》是用范仲淹的谥号来命名的。

C.乡校指设在乡里的学校。

除了教育学生,它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

D.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

(4)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2处)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6)苏轼对范仲淹有着怎样的感情?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上海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上海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上海中学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________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________③战胜而不予人功予: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逃暑①(2005年中考)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
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
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
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
秦西巴纵麑(2006年中考)
孟孙猎而得麑,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
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
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
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 ①纵麑(ni):放走小鹿。

麑:小鹿。

②窃:私自。

③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
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2)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A对一头小鹿也不能忍受,又何况对人呢?
B对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又何况对人呢?
C连一头小鹿都不能容忍,怎么能容忍一个人呢?
D连他都不忍心伤害小鹿,其他人会忍心伤害吗?
9.秦西巴“纵麑”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3分)
10.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3分)
鲍君(2007年中考)
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
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暴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
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
乃息.
(注释)①罝(ju)捕兽的网. ②鲍鱼:这里指用盐渍腌的鱼. ③奉:供奉. ④愈:(病)好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 )
(2)问其故.(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__________________
9.本主“不敢持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1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3分)
误认(2008年中考)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

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

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幸至丞相府归.我()
(2)乃诣.丞相府归马()
8.对画线句“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就连忙跟他解释。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的品质。

(4分)(2009年中考)
福安居盛家园,畜二母鸡,黄白各一,桑麻掩映,分棚而栖,各养数雏。

晨夕带雏出入,二雌同行,宛如人之洽比其邻者。

一日,黄者被人窃去,失母之雏,悲鸣不已。

白者频来顾视之,若代为悯恻。

然自后得食相呼,归栖逐队,盖亡形于黄白,而皆视为己子矣。

鸡虽微禽,而于五德,之外,竟复具一德。

盛君之友因呼之为“慈鸡”。

【注】五德:指仁、义、礼、智、信。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皆视为.己子矣()(2)竟复具.一德()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白者频来顾视之.
14.表现“二母鸡”和睦相处的句子是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文中的“一德”指的是____。

(3分)
(2010年中考)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

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
为鼠啮,再为誉录,略无愠色。

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

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居.家恒服布衣() 2. 实.勉我也()
13.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B.(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生气的表情。

C.(他就)多次抄录,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D.(他就)抄录了两次,脸上没有一点遗憾的表情。

14.有人劝顾亭林彻底消灭家中的老鼠,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15.“鼠啮我稿,实勉我也”表现了顾亭林的心态;“五易其稿”则表现了他的态度。

(3分)
(2011年中考)
韩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亲②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
宝也,特设一桌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

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

”谓吏将曰:“非故也,
何罪之有?”
12.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云.耕者入冢而得.()()
1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呢?
B.不是这个原因,(你)有什么罪呢?
C.(你)不是故意的,何必怪罪你呢?
D.不是这个原因,何必怪罪你呢?
1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的品质。

(3分)
(2012年中考)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
12.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2)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13.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3分)
A.随从另外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B.随从交替拿着衣服前进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C.随从另外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准备洗涤的
D.随从交替拿着衣服进献给他换,这些衣服都是经过洗涤的
1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2分)1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赞扬太祖躬行节俭
B.表明对太祖的忠心
C.希望太祖始终节俭
D.暗示太祖给予奖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