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小结

合集下载

1.《论语》十二章 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1.《论语》十二章  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1《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第一篇: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3、论语论:通“伦”,伦理二、成语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三十而立4、逝者如斯5、不舍昼夜6、三人行,必有我师7、择善而从8、匹夫不可夺志三、古今异义(加横线的字)(1)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友”:关系友好的人)今:泛指朋友(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五、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六、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表顺接关系的连词)(2)人不知而不愠为(表转折)(3)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修饰或表顺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8)不义而富且贵(表修饰)(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特殊句式七、省略句:(1)人不知()而()不愠。

(前者省略了宾主“我”,后者省略了主语“我”)(2)可以()为师矣。

高中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

2. 孔子简介。

- 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德治”,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理念。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

- “可以为师矣”中“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 “饭疏食饮水”中“疏食”,古义:粗粮;今义:疏通、疏散等。

“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人行”中“三”,古义:泛指多个,是虚数;今义:表示确数三。

3. 一词多义。

-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承接,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 乐。

- “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4. 词类活用。

- “饭疏食饮水”中的“饭”,名词作动词,吃。

-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 “传不习乎”中的“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小结

《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小结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 学而时习之 • 时:名词-状语,按时
• 吾日三省吾身 • 日:名词-状语,每天
• 温故而知新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以多帅,匹夫不可以夺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兼词,相当于“于 之”,“译作”“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3、虚词: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 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1、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对于 于我如浮云 3、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超有趣!》嘿,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吗?这可是一本超级厉害的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论语》十二章里那些有趣的文言知识点。

先来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面的“说”字,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说话”的“说”,而是“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哎呀,这就好比你学会了骑自行车,每次骑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开心,是不是很像?“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三”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数字三哦,而是多次的意思。

就像你每天不是只检查一次书包,而是好多次,担心有没有落下东西,对不对?还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是学过的知识,“新”是新的理解和体会。

这就好像你重新整理旧玩具,突然发现能把它们拼成新的样子,多惊喜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是迷惑而无所得,“殆”是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就像你光跑步不看路会迷路,光看路不跑步就到不了目的地,是不是很形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是喜爱,“乐”是以……为快乐。

就像吃蛋糕,喜欢吃的人不如觉得吃蛋糕很快乐的人享受得更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里的“三”也是指多个,不是正好三个人。

这就像在花园里,总能找到比自己漂亮的花朵,从它们身上学到美在哪里,对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时光就像哗哗流淌的河水,不停地向前,一刻也不停歇,多让人感慨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是军队,“匹夫”是普通人。

这就好像军队能被抢走将领,但一个普通人坚定的志向谁也夺不走!同学们,《论语》十二章里的文言知识点是不是很有趣?它们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古老智慧的大门。

咱们多学学这些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想法,也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学问!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收获满满?。

论语12章读书笔记

论语12章读书笔记

论语12章读书笔记一、原文及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感悟:这一章开篇就强调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学而时习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要不断复习巩固,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从中获得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体现了人际交往的乐趣,志同道合者的相聚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而“人不知而不愠”则是一种很高的道德修养境界,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情况,此时不应生气抱怨,而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感悟:曾子的“三省吾身”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我修养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忙于各种事务,很少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为人做事要忠诚,对待朋友要诚信,这是基本的道德准则。

而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也要及时复习,这与前面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相呼应,不断地反思自己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可以让自己不断进步。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 感悟: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不同阶段的总结,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人生成长的参考框架。

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这告诉我们青少年时期是确立志向、开始求知的重要阶段。

三十岁的“立”意味着在社会上立足,有自己的事业、家庭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阅历和智慧不断增加,到了四十岁能够不惑,五十岁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达到一种道德和行为上的高度自由境界。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一、必须掌握的字词句(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语: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①可以为师矣。

(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而: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三十而立(表修饰)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二、课外知识拓展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2、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子¹曰:“学而时习²之,不亦说(yuè)乎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⁴,不亦君子⁵乎?”《学而》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字词: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²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³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⁴愠:生气,发怒。

⁵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¹日²三省(xǐng)³吾身:为人谋⁴而不忠⁵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⁶乎?传(chuán)⁷不习乎?”《学而》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字词:¹吾:人称代词,我。

²日:每天。

³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⁴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⁵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⁶信:诚信。

⁷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¹而志于学,三十而立²,四十而不惑³,五十而知天命⁴,六十而耳顺⁵,七十而从心所欲⁶,不逾矩⁷。

”《为政》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字词:¹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²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站立,站得住。

³惑:迷惑,疑惑。

⁴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

新教材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把关题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假如〕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那么野,文胜质那么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适宜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顿〕,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那么〕?”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 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 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 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 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可以〕〔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 文质彬彬古义:配适宜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论语》十二章啊,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宝藏呢!里面的知识点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咱们前行的路。

先来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不就跟咱吃饭一样嘛,吃了一顿美味的饭,过段时间再回味一下,那滋味还是很美呀!学习也是这样,学了之后时不时复习复习,那感觉多棒啊,知识就牢牢地记在脑子里啦。

“吾日三省吾身”,嘿,这可太重要啦!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就像给自己照镜子,看看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这就好比走路,时不时看看脚下,才不会摔跤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识还能有新收获,这多神奇呀!就像一件旧衣服,你重新搭配一下,嘿,又有了新感觉。

能做到这样的人,那都能当老师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那可得两手抓呀,光学习不思考,那不就白学啦?光思考不学习,那不是瞎琢磨嘛。

就像划船,桨和舵都得有,才能顺利前进呀。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一件事,知道不如喜欢,喜欢不如以此为乐。

想想看,要是你做一件事特别快乐,那干起来得多带劲呀,拦都拦不住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世界上厉害的人多了去啦,走在路上随便碰到几个人,里面说不定就有能教咱的呢。

可别小瞧别人呀,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过得可真快呀,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地就流走啦。

咱可得珍惜时间,别虚度光阴呀。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人的志向那可是很重要的呀,就像黑夜中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不管遇到啥困难,都不能丢了自己的志向。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广泛地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还得恳切地提问,多思考身边的事。

这就像盖房子,基础打得牢,房子才盖得稳呀。

《论语》十二章里的这些知识点,真的是太有用啦!它们就像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些智慧都用到生活中去。

让我们带着这些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不怕困难,勇敢前行!这《论语》十二章,真的是值得我们一直学习,一直回味呀!。

高二论语12章笔记

高二论语12章笔记

高二论语12章笔记高二的时候,咱学了论语 12 章,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的经历。

还记得刚开始接触这 12 章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犯嘀咕:“这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能好懂吗?”可没想到,真正深入进去,还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地方。

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吧。

当时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是唾沫横飞,我在下面听得是云里雾里。

什么叫“学而时习之”?不就是学了知识然后复习嘛,这有啥高兴的?可后来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彻底明白了这句话的深意。

那是一次数学小测验,题目不算难,但有几道题是之前老师讲过的类似题型。

考试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美啊,因为之前我按照老师说的,课后认真复习了这些知识点。

所以,看到那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我刷刷刷几下就做完了。

成绩出来,我考了个不错的分数。

那一刻,我突然就体会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那种快乐。

原来,当你真正把学过的东西掌握扎实,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这种成就感真的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还有“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句,一开始我觉得,这古人也太夸张了,每天反省三次,累不累啊?但有一次,我和好朋友闹别扭了。

我俩因为一点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理谁。

晚上躺在床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想起了这句话。

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我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够真诚?是不是我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想问题?想着想着,我突然觉得自己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第二天,我主动去找她道歉,我们俩又和好如初了。

从那以后,我时不时就会反省一下自己的言行,尽量让自己做得更好。

再说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有一回,我重新翻了翻之前做过的语文笔记,本来只是想打发一下无聊的时间。

没想到,看着看着,我居然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之前不太明白的一些诗词的意境,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黑暗中突然找到了一盏明灯,别提多兴奋了。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1、《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论语》十二章所谈及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于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终生的,永久受益的。

特别是让学生领会“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名句的含义。

为什么我们学习没兴趣,因为我们没有“学而时习之”,为什么我们犯错误,因为我们没有“三省吾身”,为什么不们迷茫,因为我们“学而不思”读死书。

课后,学生思考并讨论:你认为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各讨论组纷纷回答孔子是“一代圣人”,“圣人”“先师”“至圣先师”等等,其中一个小组提出问题:老师,我们不是常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吗?孔子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他的言行是航标,是规矩。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孔子也不是完人,我们认为他太过于注重仁德,而没有了个性。

如果一个人完全按孔子的言行做人做事,会不会出现一种现象:人,不再有他独特的个性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最后告诉学生,我们要做到:以自己的志向为起点,以孔子的言行为航标,以自己的勤奋为主力,以自己的个性为助力,以自己的目标为终点。

任何个性张扬都必须遵循“度”的原则,超越了“度”便不称其为个性了。

2、《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人说:“不读《老子》,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智慧;不读《论语》,不知道什么是中国文化。

”而智慧来源于丰厚的文化功底,所以追根溯源,架起文化发展桥梁的是《论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走进孔子,去追寻中国文化的根,并汲取营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于是让学生课前阅读与《论语》有关的资料。

结果,学生从网上、图书馆、阅览室、书店获得知识信息,远远超过老师一言堂所介绍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重点字词、文言现象、翻译

《论语》十二章一、原文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约束)己复礼为仁。

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名动,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聪明),请事(付诸行动)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字词+句型(一)通假字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通“智”,智慧)(二)词类活用1.君子食无求饱(名作动,吃饭)2.就有道而正焉(使动,使……正)3.见贤思齐焉(形作名,贤人;形作动,看齐)4.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名状,把“仁”)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名动,符合礼制)(三)一词多义1.克(1)克己复礼(约束)(2)克终者盖寡(能够)(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4)克期完成(限定)(5)虽多忌克(妒忌刻薄)(四)古今异义1.文质彬彬古义: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文雅貌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一个字今义:一句话(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止,吾止也。

论语12章解析

论语12章解析

论语12 章解析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解析一下《论语》的12 章。

《论语》可是咱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呀!第一章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告诉我们,学习了知识要经常复习,这样会很快乐。

比如说,咱们学会了一首古诗,经常读一读,背一背,就会记得更牢,心里也会很开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从远方来,那是多么让人高兴的事呀!就像咱们好久不见的小伙伴突然来找咱们玩,是不是特别兴奋?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让我们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

比如今天有没有对同学友好,有没有认真听讲。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同学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想一想自己一天的表现,发现自己有时候对爸爸妈妈发脾气不好,后来就慢慢改正了。

第三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啦。

第四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的时候要思考,光学习不思考会迷惑,光思考不学习会危险。

比如说,做作业的时候,如果只是照着答案抄,不去想为什么,那就学不好。

第五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六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

我们要向别人学习优点。

第七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别人好的地方学习,不好的地方改正自己。

第八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有志向的人要有坚定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第九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这是说在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人的品质。

第十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很重要的道理。

第十一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到贤能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那样的问题。

第十二章“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