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大观(二)
8第八章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述(网络版)(1)
第八章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第一节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述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汉族民间文学而提出的,一般简称为民族民间文学,从范围上看,它包括我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各种民间文学作品。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又是一个集合概念,指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和承传的文学,它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心理,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特征第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民族化特征是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以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的特点。
从内蕴到艺术形式的民族化正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内尺度和外标识。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在他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反映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也就成了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学又可以称之为本民族的心灵史,因为不同民族的民间文学总是努力的塑造着本民族的民族精神。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也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
第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地域化特征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受特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特征。
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形成某个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地域化特色的先天因素,社会和文化环境是适生于本地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人文生态系统,它们共同使某一地域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化特征。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地域化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各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属于某地域的民间文学,因为是直接由某地域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环境共同孕育而成,所以它在内容题材上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
二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相互交流和影响的过程中会出现地域化改造现象。
原产生于某地域的民间文学传承到其它地域时,往往在内容题材及细节因素上会发生地域特征的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学之间形成交流的必要条件。
第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功能化特征是指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所具有的民族史、宗教信仰、文化教育、娱乐审美等等多方面功能的特点。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书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考研书目如下:
1. 《蒙古语入门》
作者:苏尼特左旗蒙古语培训团队
2. 《马来西亚华文文学》
作者:吴伟仁、陈国华
3. 《藏汉双语长篇小说翻译研究与实践》
作者:卓玛、高原
4. 《壮语简明教程》
作者:覃亚琴
5. 《藏语教程》
作者:才让
6. 《哈萨克语教程》
作者:赛纳托耶夫·奥
7. 《回族文学史》
作者:梁宏达
8. 《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研究》
作者:刘瑞
9. 《维吾尔民族文学史》
作者:艾则孜·吐尔逊
10. 《藏文小说翻译理论与实践》作者:金巴巴
11. 《哈萨克民族文学史论》
作者:杨恩东
12. 《朝鲜族文学百年史》
作者:张雪芹
13. 《蒙古族文学史研究》
作者:马秀丽
14. 《藏汉双语小说翻译研究》作者:黄荔
15. 《壮族文学史》
作者:俞培根
16. 《回族诗歌史》
作者:郭威
17. 《维吾尔民族散文选读》
作者:于海波
18. 《朝鲜族民间故事研究》
作者:林益山、李燕秋
19. 《藏语文学史论》
作者:曹德印
20. 《哈萨克文学史》
作者:赵小静
21. 《新疆维吾尔族作家成长记》作者:陈荣胜
22. 《壮族古诗词鉴赏》
作者:唐益群
23. 《回民文学春秋》
作者:谢一平
24. 《蒙古大草原诗词选》
作者:余晓鹏
25. 《藏传佛教文化与藏文小说》
作者:张丹丹
以上就是2023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考研书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试论中国文学史中的少数民族文学
霸 权 之下 l 2 ] , 这 使得 中 国文 学 史 几 乎不 包 括 少 数 民
族 文学 , 只 可称 为汉 族 文学史 。有 感 于此 , 何其 芳 早
就认 为 , 应“ 编 写 出 各 少 数 民 族 的 文 学 史 或 文 学 概 况, 在这 样 的基础 上 再来 编写 中国文学 史 , 中 国 文 学
元 阳、 师范, 满 族 的石 君 宝 、 纳 兰性 德 、 曹 雪芹 , 蒙 古 族 的杨 景 贤 、 阿音咸 以及 契丹族 的耶律楚 材 、 雍 古族
的马 常祖 、 唐 兀 族 的 余 阙、 西 夏 族 的李 惟 忠 等 。这 些 少 数 民族 作 家 在 中 国文 学 史 上 的成 就 和 地 位 是 举世公认 的, 即使 与汉 族 作家 相 比也 毫不 逊 色。 元 好 问是 金 末 元 初 最 有 成 就 的 作 家 和 历 史 学 家 , 他作为 文 坛 盟 主 , 被尊为“ 北 方 文 雄” 、 “ 一 代 文 宗” 。清 代 的 纳 兰 性 德 被 称 为 “ 满州 第 一才子 ” 、 “ 国初 第 一 词 人 ” , 并 成 为 当 时 的 文 坛 领 袖 。 蔡 元 培认为 : “ 清代 小 说 最 流 行 者 有 三 : 《 石 头记 》 、 《 聊
关键词 : 少 数 民族 ; 文学 史; 文学 中 图分 类 号 : I 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5 3 7 9 ( 2 0 1 3 ) 1 0—0 1 0 1— 0 5
费孝 通先 生认 为 , 中华 民族 是“ 由许 许 多多分 散 孤 立存 在 的 民族单 位 , 经过 接触 、 混杂、 联 结 和融 合 , 同时也 有 分 裂 和 消 亡 , 形成 一个你来 我去、 我 来 你 去、 我 中有 你 、 你 中有 我 , 而又 各 具 个 性 的多 元 统 一
少数民族的书
少数民族的书
作为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群体,他们拥有
着独特的文化、历史和传统,书籍是了解、认识他们的一个重要途径。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几本关于少数民族的书籍。
一、《藏族民间故事大全》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文化群体之一。
这本书收录了10个藏族说唱艺术类别的600多个故事,其中有关于神
话传说、历史典故、礼俗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故事反映了藏族人
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特色,是了解藏族文化的一本不可
多得的书籍。
二、《彝族汉语方言》
彝族是又叫彝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他们分布在云南、四川、
贵州、广西等多个省份。
这本书通过比较、归纳和整理传统上保存的
彝族方言,揭示了彝族语音、形态和句法的主要特点,对于理解和掌
握彝族语言和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壮族传统音乐赏析》
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区。
这本书介绍了壮族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演唱形式和流派类型等方面
的知识,配以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曲谱,为读者呈现了壮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四、《藏传佛教简史》
藏传佛教是藏族的宗教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文化之一。
这本书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历史、教义、修行方法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和欣赏藏族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之前,我们需要先有一个认知和理解,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欣赏他们的文化魅力。
以上这些书籍正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绝佳途径。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带过曲:答案:是元散曲的形式之一,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一般由同一宫调的两个或三个小令连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内容。
带过曲在曲牌之间用“带过”二字连接,也可只用“带”或只用“过”。
2.汤沈之争:答案:沈璟论曲的主张对于纠正传奇创作中不合音律、脱离舞台的弊病有积极意义,但过于强调合律,便易于束缚作者的才情。
他曾因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合昆腔音律而将其改为《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不满,导致了著名的“汤沈之争”。
3.新派诗:答案:(1)为黄遵宪所提倡。
(2)反拟古,遵独创。
(3)取材新,表现方法上,利用古代艺术传统,力求变化多样。
4.姚门四弟子:答案:“姚门四弟子”指管同、方东树、姚莹和梅曾亮。
其中就古文而言,梅曾亮成就最高。
二、简答题1.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
答案:(1))辛弃疾为“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
他首先是一个爱国志士,英雄本色表现于词,方成就了他的一代词名。
(2)辛词最突出的题材是抒发报国豪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驰骋疆场杀敌立功,是稼轩一生的向往。
(3)辛弃疾词的题材十分广泛,穷达出处、儿女之情、田园感受都在词中有充分的表现。
辛弃疾的感情世界十分丰富,除了对国家民族的饱满激情之外,亦有缠绵之情。
2.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答案:元杂剧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兴盛,进而风靡全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点:(1)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
(2)蒙古贵族的爱好,对元杂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提倡和推动作用。
(3)文人参与创作和演出,高水平作家队伍的形成,是元杂剧繁荣的重要因素3.《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内涵及特征。
答案:(1)杜丽娘生活在一个压抑自由人性的环境中,深受礼教的束缚,为情而死,是她性格的一次升华。
(2)她执着于爱情,虽为鬼魂仍对柳梦梅一往情深,在历经艰险之后,又为情再生,性格得以再次升华。
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教学思考
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教学思考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他们自己创造的文学作品无疑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及教学思考两个方面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探讨。
一、古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点1.歌谣、大小调特别发达歌谣是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的重要形式,因其易于记忆、传唱,在普及民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大小调则是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包括调子、节奏、舞蹈、词曲等多个方面,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点。
2.充满着宗教色彩由于古代少数民族普遍信仰着神灵、增大化的力量,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强烈的宗教色彩。
经常出现的题材有神话传说、祭祀仪式、生命和死亡等。
3.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意象古代少数民族文学通常充满着奇特的想象和意象。
如藏族的唐卡画、蒙古族的半山羊故事等,都彰显出少数民族文学的跨越性和独特性。
4.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地域特色古代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也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地域特色。
如高山族的《天女散花》描述的是女儿国中的美丽传说,蒙古族的《草原上的昆虫》则直接反映出蒙古草原的美妙景色和丰富生态。
二、教学思考1.加强研究和挖掘少数民族文学近年来,很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都被发掘并重视起来,但与整个中华文学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深度研究和挖掘少数民族文学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学者们深入到各种资料文献中进行研究,了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色和历史渊源,同时注重扶持和创作少数民族文学。
2. 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教育部指导计划明确,要在社会科学中加强多元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其他文化的理解。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重视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并将之合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要通过课内外活动、课外读书、社区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从中了解其他的文化,增强文化多元化的意识,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民族文化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特点。
过程:
讲解民族文化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各民族的传统习俗、节日、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民族文化案例分析(20分钟)
- 《中国民族舞蹈》
- 《中国民族绘画》
- 《中国民族建筑》
- 《中国民族饮食文化》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 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当地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
- 研究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和庆祝方式。
- 探索民族艺术和工艺品,如剪纸、泥塑、刺绣、陶瓷等,了解其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 学生可以撰写阅读笔记、观后感、考察报告等,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 学生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互相学习和借鉴。
-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拓展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研究、比赛、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2.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课堂讲解: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 视频资源:CCTV-10《中华民族》、《地理中国》、《探索发现》等栏目的相关节目。
中国文学地图整体景观与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
中国文学地图整体景观与中华民族文学史观的建构覃德清内容提要:完整的中国文学地图理应包含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所创作并传承的各种文学形态的整体。
长期被忽略的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有足够的资质为中华民族文学增添亮丽的风景线,需要借鉴民族史、文化史、文体演化史的研究成果,构建中华民族文学史的编写体例。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文学地图文学史观中华民族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一、引论文学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各区域族群普遍能够创造并传承的具有审美意味的语言艺术形态,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族群的社会发展模式不同,但都有各自的娱乐习俗以及获得心灵愉悦的独特方式。
充满诗性智慧的民间文艺传人,通过讲述神奇的故事,演唱优美的民歌,表演多姿多彩的民间戏剧,构筑美的图画,营建美的场域,烘托美的境界,将艺术感染力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常令人们激情荡漾,心旷神怡。
正是这种与民众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的生生不息的活态文学,成为人类审美实践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
但是,中国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学很难进入中国文学史家的视野。
中国“正统”文学研究的历史惯性,将中国文学地图疆域的重心局限在中原地区和汉族地区,局限在精英阶层的书面创作,排斥占国土面积6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成就,忽略了浩如烟海的民间文艺作品。
如果将冠名为“中国文学史”之类的著作所论及的作家作品的分布区域,在中国地图上一一标明,中国文学地图的残缺不全一目了然。
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审美载体,但是,文字不是文学创作和审美体验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人类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各民族先民就已经开始利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在口头讲述或者引吭高歌中,实现文艺的审美价值。
在人类数万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文字的发明是近几千年来比较晚近的事情,芸芸众生中,也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文字从事文学创作,只有少部分识字的人能够阅读书面文学作品,还有大量民众借助口头文学来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中国完整的文学地图的描绘和呈现,需要消解汉族中心论和文人书面文学至上的文化歧见,更需要宏观审视960万平方公里上各区域族群的杰出文学成就。
一幅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绚丽画卷—《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评介
第2 2卷 第 3期
2 0 年 5月 02
中 南 民旗 大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
J u n ]o uh Ce ta lest o t a [e ( ma lisa d S ilS in e o r a fSo t n r lUav rl f rNa l ] is Hu nt a  ̄ a ce c ) y oa t e
有特 色 、 具 代 表 性 内容 的 词 日 。语 言 和 文 字 都 是 文 化 传 承 最 和传 播 的 载 体 , 个 民 族 的 文 字 的 发 明 表 明 了这 个 民 族 已 一 由 野 蛮 时 代 迈 进 文 明 时 代 。少 数 民族 古 文 字 有 着 悠 九 的 历 史 . 下 发 掘 表 明 在 公 元 前 4 纪 以 前 , 地 早 世 少数 民族 先 民制 造 的锕 戈 . 矛 等 文 物 上 就 有 用 彝 文 书 写 的铭 文 ; 欧洲 许 锕 当
文 章 编 号 :0 0 5 3 ( 02 0 1 50 1 o — 4 9 2 0 ) 303 —2
中国 是一 个 拥 有 5 6个 民族 的多 民族 社 会 主 义 国 家 。 世 在 界 思 想 文 化 之 林 中独 树 一 帜 的 中华 民 族 文 化 是 中 国各 民 族
关文化 内容 的词 目, 收词 面宽 。悉数收 录少数 民族文化 中最
文 化 的绚 丽 画 卷 。
通览本辞典 , 它至少具有如下一些显著 的长处和特点 多民蘸作者集思广益、 力合作 这是本辞典最值得称 通 道的长处 全面、 客观 , 系统地 介绍 中国古 代诸 民族 的历史文 化和现今 5 5个少数 民族 的文化 , 它们 的个性 、 相联系及其 互 共性 . 为事匪易。 为编好 这郁 大辞典 , 成立 了编纂 出版工作委
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少数民族文学家
[转载]+盘点中国历史上十大少数民族文学家元好问(1190—1257),鲜卑族,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韩岩村人。
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
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
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风格质朴沉郁,多慷慨悲凉之作,有强烈的时代感,“奇崛而少雕刻,巧绮而谢绮丽”;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贯云石(1286-1324),维吾尔族,本名小云石海涯,自号酸斋、浮岑及芦花道人,军事家阿里海涯之孙,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元代文学家、戏曲音乐家、诗人、书法家。
自幼善骑射,酷爱汉族文化,学习勤奋,在散曲、诗文方面有很深造诣。
是散曲从草创时期发展到黄金时代的一位过渡作家,在散曲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
作品大都豪放洒脱,风格独特,不论何种题材,都透出一股浩然正气;也有偏于清新秀丽、自然质朴之作。
诗歌清新自然,以感情真挚见长。
萨都剌(1305?—1355?),回族(一说蒙古族),字天锡,号直斋,生地为雁门(今山西代县),其先世是大食(今阿拉伯)人,元代诗人。
博学能文,工诗善画,兼善楷书。
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
风格流丽清婉,描写细腻,贴切入微,长于言情,自具风格。
词亦有殊色,后人曾推崇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天风环佩”。
文章雄健苍洽。
著作有《雁门集》14卷,又《武夷诗集序》文1篇。
丁鹤年(1335-1424),回族,字永庚,号友鹤山人,武昌(今湖北武汉)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
博学广闻,精通诗律,有《丁鹤年集》传世。
其诗取材广泛,以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风格独特,善于“画龙点睛”,即往往在最后两句中抒发其思想感情,使主题得以深化,以达到发人深思的目的。
关于少数民族的书
关于少数民族的书
少数民族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珍宝,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增添了鲜活的一笔。
对于研究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可以阅读许多有关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中文书籍:
1.《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该书由教授吴玉章所著,全面介绍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
2.《民族风情大观》:儿童读物,适合家长和小朋友一起阅读,通过插图和文字,生动展现了各少数民族的特色和魅力。
3.《中国民族服装》:这本书详细描述了中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服装,内容涵盖了服装的历史、制作工艺、款式等方面。
4.《少数民族文化与民俗传统》:该书在阐述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也特别介绍了它们的节日习俗、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等方面。
5.《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这是一本集合了多个少数民族传统民间故事的书,读起来十分有趣,也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总之,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传统,使我们更加爱国和热爱中华文化。
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与划分标准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当谈论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与划分标准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少数民族文学是指由少数民族创作、传承和表现的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传统和生活经验。
2023年10月自考《00539古代文学史(二)》真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课程代码 00539)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的创作特色是A. 讲究修辞B. 讲究气骨C. 讲求妙悟D. 讲求兴趣2. 欧阳修词的风格特点是A. 秾艳香软B. 雍容典雅C. 清空骚雅D. 思深辞丽3. 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A. 豪放雄奇B. 平淡瘦劲C. 生新瘦硬D. 沉博绝丽4. 苏辙散文《黄州快哉亭记》的艺术风格近于A. 韩愈文B. 欧阳修文C. 苏洵文D. 苏轼文5. 陆游晚年诗风主要表现为A. 雕饰藻绘B. 雄放沉郁C. 清淡秀逸D. 清新拔俗6. 王沂孙咏物词的艺术特点是A. 寄托遥深B. 词旨显豁C. 密丽质实D. 清丽峭拔7. 宋代诗人方岳属于A. 永嘉四灵B. 江湖派诗人C. 宫廷诗人D. 遗民作家8. 辽代诗人寺公大师的《醉义歌》的创作特点是A. 旨趣高远B. 气势宏大C. 言辞激切D. 以物喻人9. 金代作家赵秉文是A. 由辽入金的文臣B. 由宋入金的文士C. 金代前期作家D. “国朝文派”作家10. 元好问诗沉挚悲凉的风格主要体现在A. 伤乱诗B. 咏物诗C. 山水诗D. 题画诗11. 在散曲方面名声很,被称为“曲状元”的是A. 关汉卿B. 王实甫C. 马致远D. 白朴12. 睢景臣散曲的代表作是A. (越调)《天净沙》[秋思]B.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C. (中吕)《山坡羊》[寓兴]D.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13. 《四声猿》中以黄春桃为主人公的作品是A. 《狂鼓史》B. 《玉禅师》C. 《雌木兰》D. 《女状元》14. 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著作是A. 《曲律》B. 《南词全谱》C. 《曲品》D. 《南词叙录》15.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的是A. 《紫钗记》B. 《南柯记》C. 《邯郸记》D. 《还魂记》16. 受李贽思想尤其是其“童心说”影响而形成的诗文流派是A. 竟陵派B. 唐宋派C. 茶陵派D. 公安派17. “台阁体”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 孤峭幽冷,深曲寂静B. 雍容醇厚,平正典雅C. 平易淡雅,情韵深厚D. 雄浑悲壮,苍凉深沉18. 陈子龙是明末诗坛最杰出的诗人,尤其擅长A. 七言歌行和七律B. 七言绝句C. 五言古诗和五律D. 五言绝句19. 梁辰鱼的散曲追求A. 雄爽质朴,浑厚跌宕B. 豪爽雄迈,质朴粗犷C. 声律和谐,文辞典丽D. 清丽俊逸,细腻委婉20. 沈德潜论诗倡导A. 神韵说B. 肌理说C. 格调说D. 性灵说21. 侯方域后期散文的主要特色是A. 深厚蕴藉B. 流畅通达C. 凌厉雄杰D. 恣肆不拘22. 桐城派刘大櫆论文推崇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归有光23. 嘉庆年间,提倡风骚之旨的词派是A. 阳羡词派B. 浙西词派C. 临林词派D. 常州词派24. 董说的《西游补》属于A. 英雄传奇B. 世情小说C. 话本小说D. 神魔小说25. 《清忠谱》塑造的新兴市民群体的代表人物是A. 颜佩韦B. 周顺昌C. 蔡文英D. 程济26. 清代弹词的形式主要为A. 四言韵文B. 五言体C. 七言韵文D. 杂言体27. 近代诗坛以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是A. 同光体B. 宋诗派C. 晚唐诗派D. 汉魏六朝派28. 著名诗人苏曼殊属于A. 宋诗派诗人B. 南社诗人C. 同光体诗人D. 启蒙诗人29. 词论著作《白雨斋词话》的作者是A. 陈廷焯B. 王鹏运C. 况周颐D. 郑文焯30. 俞万春的《荡志》属于A. 狭邪小说B. 谴责小说C. 侠义小说D. 翻译小说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当“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进入“中国研究”——读刘大先《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
- 44 -2023年 第9期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将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的转型作为线性经络,通过五大章节聚焦少数民族文学,以宏观视野将少数民族文学纳入中国文学的版图并进行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梳理,建构了一个极有分量的“少数民族文学”知识框架。
在此框架结构下,不难窥见他秉持的学术情怀和国家使命:通过结合“中国”“民族”“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意义生成和现实中政治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民族政策、文化制度,促进现代大学文科知识传播与教学体制的发展,探析“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和意识形态问题,使一向较为模糊的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在现代文学学科中得到较为清晰的形象呈现。
[1]当“少数民族”与“现代中国”相互生成并产生对话之后,二者本身具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的过程在无形当中推动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前进。
从“少数民族”到“少数民族文学”,是“现代中国”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造了语境,所以对于“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自始至终都不能脱离对“现代中国”的研究。
一、从“文化之根”找寻“民族意义”(一)“去民族性”文学书写的倾向调整从“文化化”到“政治化”再到“制度化”的做法,似乎不仅是中国在几千年来发展过程中处理有关族群问题的方式,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多族群国家也都如出一辙。
[2]1492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全球化”的进程以突破性的速度前行在世界史中,掌握强势话语主权的西方文化以隐形态势苛刻地对庞杂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约束,中国文化却在种种危机的夹缝中一步步建构了以“民族”和“民主主义”为底色的稳固根基。
当“民族”与“民族主义”慢慢渗入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带来的不仅是社会体制的变迁和权力利益的重新调整,最为典型同时影响也最为深刻的就是关于“文化”的多样形式表现,更加多元的文学观念和形态便开始在中国文化内部进行碰撞和融合,从而激发了中国民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互为营养,互相促进”[3]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史学观的形成。
中国民俗大观读后感
中国民俗大观读后感一打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盒子。
以前觉得民俗嘛,不就是过年贴个春联、端午吃个粽子这么简单的事儿。
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咱中国的民俗那可是博大精深,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先说说那些传统节日的民俗吧。
春节,那可是民俗的大集合。
从腊月开始,就有各种讲究。
什么扫尘啊,感觉就像是给家里来个大扫除的魔法仪式,把旧的、不好的东西统统扫出门,迎接新的一年。
然后是贴春联,红红火火的春联往门上一贴,立马就有了年味儿。
还有放鞭炮,虽然现在好多地方因为环保不放了,但光想想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觉得特别喜庆,像是把所有的烦恼都给炸跑了。
春节期间的拜年更是有趣,小辈们给长辈磕头行礼,长辈给压岁钱,这一来一往,满满的都是亲情和祝福的传递。
端午节也不简单。
以前只知道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可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
包粽子的粽叶、糯米、红枣啥的,都有说法。
而且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呢,那一条条龙舟在江面上飞驰,船头的鼓手敲鼓敲得震天响,船桨划水划得像旋风一样,岸上的人喊加油喊得嗓子都快哑了。
这哪里是一场比赛啊,分明就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把大家对屈原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入进去了。
再看看婚丧嫁娶的民俗。
结婚的时候,从说媒、相亲到下聘礼、迎亲,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
就说迎亲吧,新郎要带着迎亲队伍去女方家,那一路上锣鼓喧天,花轿晃晃悠悠的。
到了女方家,还得经过各种考验才能把新娘接走,这多有意思啊。
还有丧葬民俗,虽然听起来有点沉重,但这里面体现的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让人觉得很庄重。
书中还介绍了好多地方特有的民俗。
比如有的地方有独特的庙会,庙会上各种小吃、手工艺品琳琅满目。
还有少数民族的民俗,像傣族的泼水节,那可是全民参与的欢乐派对。
大家互相泼水,寓意着洗去烦恼、迎接好运,那场面,肯定是水花四溅、笑声一片。
读完这本书,我对咱们中国的民俗有了更深的敬意。
这些民俗可不是什么过时的老古董,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大观(二)【打印文章】第二章神话第一节天地开辟神话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的先民们,都曾经历过各自的极其艰苦与蒙昧的洪荒时代。
作为原始的人们,他们在战天斗地、奋发图存的同时,不能不对身处其间的神秘世界,以及这世界上的万物,问上许多“为什么”。
当时的人们,也只能凭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给这些“为什么”,提供令自己可以接受和信服的解说。
于是,各民族的早期文学作品——神话,便应运产生了。
在各个少数民族的神话宝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常常是那些关于世界起源的作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天地开辟神话”。
在这样的神话中间,又可以分为“神祇创造”和“自然生成”两类不尽相同的类型。
一,“神祇创造”类神话。
在我国广西都安、巴马等地聚居的瑶族布努人中间,世世代代流传着始祖女神密洛陀创造世界的大型神话。
据传,在很古很古以前,天地混沌一片,只有一位密洛陀女神。
她用自己远祖师傅留下来的一顶雨帽营造了苍穹,又以师傅的手脚作柱子,支撑起天穹的四角,再用师傅的身躯当大柱撑在了天的中央。
接着,她又造了比天还要大的地,再把天边与地边缝缀到一起,使天穹象口大锅般地隆起,大地则象平铺的褶裙,凸起的为山脉,凹低的是江河。
当她走在山上的时候,吹来一阵大风,她就此怀孕生了九个儿子。
她指挥儿子们造了大森林,又把造出来的各种动物:蜜蜂、蝴蝶、猴子、果子狸、牛、马、山羊、鹰、长尾鸡、熊、野猪……纷纷放入林子里。
后来,她又教九个儿子,用蜂蜡和蜂蛹作原料,捏成人的样子,放到缸子里,经过九个月,这些“人仔”都活了,密洛陀又哺养他们长大,教他们学会语言,再让他们彼此婚配,并且分散到各地去生活。
于是,便有了世间的万物和人群。
在蒙古族卫拉特部,也流传有一则女神开天辟地的神话:在那远古时期,天地即将形成,万物尚未出现,只有滔天的洪水席卷一切,使宇宙间混沌无比。
终于,来了一位骑着雪白色神马的女神麦德尔。
她纵马踏遍了三千个宇宙,马踏之处,火花四射,燃起了熊熊大火,把宇宙间的一切烧成灰,落在地面上。
后来,尘埃越积越厚,便形成了大地。
但是,大地浮在水面上不够稳,麦德尔就命令乌龟来驮起大地。
麦德尔派遣一位男神和一位女神围绕着须弥山转行,男神就是太阳,女神就是月亮。
麦德尔又设法让大地上出现了人类,并把自己的一个化身放落在大地上,使地面长出了万物。
象这样的由一位女神来开创世界的神话,在我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中间都能找到,例如满族神话中把多阔霍女神看作是哺育万物的生命之神,壮族神话中认为由当时世上唯一的花朵生成的姆六甲女神,具有超出一切的始祖母地位……据研究者统计,在我国少数民族创世神话中,开辟之神的确以女性据多。
这一点,正好反映了在各民族创世神话产生的那个时代,先民们也多生活在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阶段,人们很自然地崇敬着女性的实力与权威,便把这种认识融入了他们的神话创作之中。
随着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过渡,在一些民族的神话中间,开创世界的神由男性来充当的,也就多起来。
生活在祖国云岭以南的白族,群众中流传着神话作品《创世纪》。
据说,在久远的洪荒时代,不仅牛马猪狗和飞禽会说话,甚至连树木和石头也会走路。
那时地上没有山与海,人们不分富与穷。
结果因为龙王发怒,连降多年暴雨,天地均遭到了毁灭。
这时,盘古和盘生两兄弟杀了龙王,盘古把自己变成了天,盘生把自己变成了地。
但是天没盖满西北方,只能用云补,地没铺满东南方,只好以水填。
又发现地比天大了,所以把地缩起来,地上的褶皱就成了山脉。
他们还用四座山做顶天柱,用四只鳌鱼做立地柱,使天地立稳。
后来兄弟俩变成巨人木十伟,木十伟的左眼成了太阳,右眼成了月亮,小牙变星斗,大牙变石头,头发变树林,眉毛变竹林,肝变湖,肺变海,气变风,油脂变云彩,肌肉变泥土,汗毛变草,骨头变岩石,血脉变道路,嘴巴变城乡,指甲变成瓦……这样,世界上又有了万物的存在。
从这则白族神话中,可以看出,作品的主人公,不但已经是由男性来担任,而且还比前面所提到的神话之中的女神,更多地显示出了人的本质形象,虽然,他们还不是普通的人,而是超人。
这说明了在《创世纪》作品出现的时候,人们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认识,已经有了相当的推进。
而裕固族的开天辟地神话《阿斯哈斯》,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多一些的文化成份:传说很古的时候,只有天堂和大海。
释迦牟尼从天上请来青龙和白象,他在青龙身上披上黑绸子,驮上黄金,在白象身上披上白绸子,驮上黄土,每天不停地往海里撒,想铺出一块陆地。
但是时间久了,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不见地面形成。
释迦牟尼没办法,只好去天上求教拉依尔昂迦神。
拉依尔昂迦神说:“你要使海洋中形成地面,必须在天的四角立四根柱子,……这样地面就自然形成了。
”释迦牟尼听后感到很为难。
拉依尔昂迦问他:“马是怎么站起来的?”一句话提醒了他。
于是他找来象马腿那样的四根柱子,立于东西南北,慢慢地把天撑起来。
接着他又说合了当时在地面上唯一生存的祯格尔斯汗王,让他们的王子和公主结了婚,繁衍人类……在裕固族的原初思维中,显然不会有释迦牟尼这样的佛教形象出现。
所以可以肯定,这则神话在佛教传入该民族之后,是有过一番重新加工的。
但是,这种加工终于还是没有突破神话的原来框架:裕固族本来就有的天神拉依尔昂迦仍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在这则被加工过的神话中,他对于开天辟地,照旧起着决定成败的作用。
类似的情况,我们还能在另外一些少数民族的神话作品中看见。
象柯尔克孜族神话中的真主创造大地和万物的内容,以及在傣族神话《英叭开天辟地》中所包含的小乘佛教的思维痕迹,等等,都体现了少数民族神话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受到过民族文化变迁的影响。
二,“自然生成”类神话。
著名的阿昌族神话《遮帕麻与遮米麻》认为:世上原本不分天和地,只是一片“混沌”,既无明暗,也无上下,既无依托,也无边际后来,忽然从混沌之间划出了一道白光,于是世上便有了明暗的对比,也就有了阴阳。
阴阳相生,诞生了天公遮帕麻与地母遮米麻;而明暗相间又产生了三十名神将和三十名神兵。
而景颇族的一则神话讲:天地开辟之前,宇宙间原来曾有一团云雾在旋转。
这团旋转的云雾后来渐渐演变成了粥状的物体,以致最终形成了天地日月。
在这两则神话中,创作者们已经不再把开天辟地的原动力看成是威力无比的神祇,而把创造世界万物的最初原因,解释为因自然运动而生成。
透过这样的神话,已经可以看到人类早期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
流传于甘南藏族地区的神话作品《创世纪》,用问答体的形式,表达了藏族先世对世界形成的认知。
神话首先说:“恩情最大的是慈爱的父母,发生最早的是世界的形成”。
于是,提出一系列诸如世界是由那些物质构成之类的问题。
作品认为,水、土、火、风,是构成世界的最初物质,而这四种物质又分别是由“蓝木佑”、“坎木佑”、“染木佑”、“烟木佑”四种微小的物质因子组成的。
这种把世间一都认定是由不同的物质因素组构而成的说法,无疑地,是更加接近于科学唯物论的世界观。
据藏族文化研究专家说,神话中所体现的这种世界观,很可能是藏族先民信奉的原始苯教的产物,同时,与后来进入藏区的佛教世界观中的印度早期科学思想也有一定的关系。
虽然,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天地开辟”神话中,“自然生成”类的神话,比起“神祇开辟”类的神话要少一些,但这也的确为我们了解各民族的原始先民是用怎样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二节人类起源神话我们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同样是各民族的先民们异常关注的。
几乎在所有少数民族的神话中,都可以找到解答这个问题的作品。
一,图腾崇拜神话。
许多民族在自己的原始阶段都相信,人类的始祖,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者别的某种无生命的东西。
这类的动物、植物或者无生物,在该民族内,便是一种“图腾”物。
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图腾神话非常多,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盘瓠神话。
盘瓠神话广布于福建、浙江、广西、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民族地区内,在畲族、苗族、瑶族中间流传最多。
畲族神话中说,本民族的始祖盘瓠,原本是生于高辛王妻子耳朵里的一只金虫。
他出生后,成为一只龙犬,五色斑斓,身长五丈。
有一次,外敌来犯,高辛王张榜求将御敌,许诺谁能成功,就把女儿嫁给他。
盘瓠揭了榜后,化作飞龙杀入敌营,很快就把敌酋的首级叼回来了,敌军大败。
高辛王把龙犬罩入金钟,以便他在七昼夜之后变化成人形。
可是不到七天,公主担心盘瓠饿着,就打开了金钟。
结果盘瓠全身已成人样,只是头部依旧。
盘瓠与高辛王的女儿结婚后,生了三儿一女。
大儿子出生时,曾用盘子装,就姓了盘;二儿子出生时,曾用篮子盛,就姓了蓝;三儿子出生时恰逢打雷,就姓了雷。
而女儿长大了,又嫁给了钟姓人家。
于是,畲族人至今仍然主要是盘、蓝、雷、钟四大姓氏。
这则神话在苗、瑶等民族中所流传的内容,大同小异。
它反映了这些有关的民族,在各自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犬图腾崇拜的情况。
类似上述民族的犬图腾,在我国另外一些民族那里,也存在着某种全民族信奉的动物图腾。
例如壮族人把青蛙看作是自己民族的保护神,《青蛙皇帝》的图腾神话在壮族民间有着广泛的流传;而在土家族的群众中,世代转述着的《廪君神话》,又对该民族为什么把白虎当成图腾神来加以崇敬,做出了生动的描绘。
在东北地区的满—通古斯民族中间,有关先民起源的图腾神话也不少。
世居松花江上游的满族尼玛察氏族和石克特立氏族的萨满神谕证实,他们的“永世神主”,有鹰、雕、虎、蟒、野猪等十几种之多。
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有一则《七兄弟和七姓氏的由来》神话,指出赫哲族的古老姓氏尤、傅、吴、毕、葛、舒、卢,分别有着自己的动物图腾:熊、虎、独角龙、鹿……这说明,一个民族的图腾物,既可以是一个统一的物种,也可以是有所区别的不同物种。
除了以上的把人类起源认定与某种动物有关的图腾神话,在另外一些少数民族中,还有把先民起源跟某种植物或者无生物相联系的。
比如苗族的图腾神话《枫木歌》,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起源于一棵枫香树,而它派生的蝴蝶妈妈是人、兽、神、妖共同的始祖。
又比如,羌族的图腾是白色的石头,据说是因为白石神在羌族历史上的生死存亡关头,曾经拯救过这个民族,对这个民族有再造之恩。
二,洪水遗民神话。
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自己的洪水神话,记载在基督教《圣经》上的挪亚方舟的故事,据说就是古代苏米尔人的洪水神话。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类起源神话中,洪水遗民神话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傣族、佤族、羌族、侗族、基诺族、黎族、纳西族、傈僳族、白族、水族、苗族、景颇族、高山族、怒族、彝族、德昂族、仡佬族、哈尼族、普米族、布依族等等许多民族,都有在内容上彼此相近的这类神话。
基诺族的《玛黑玛妞》说:古时候有玛黑玛妞兄妹二人,他们的父母在一场大洪水来临之前,把他们放在了鼓里。
洪水过后,人世间只剩下了兄妹两个。
为了避免人类绝种,哥哥只好向妹妹求婚,却遭到了拒绝。
经过商量,兄妹决定去向神仙讨教。
玛黑叫玛妞从弯路上去,自己却从捷径提前赶到神仙的山洞中,把自己扮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