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风险控制制度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贷款风险管理原则。
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四)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
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贷款风险划分第五条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可能遭受资金损失。
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
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超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第三章贷款风险预测第九条贷款风险预测。
小额贷款公司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汇编委托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委托贷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委托贷款业务发展,规范委托贷款业务操作程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其宗旨是完善服务功能,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第三条开办的委托贷款,是指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受托人,按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的意愿,以小额贷款公司的名义发放的贷款。
第四条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委托方指定的委托对象、用途、期限、利率、项目承办单位、受益人等,办理委托贷款业务.因借款人的原因造成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的,农业银行不承担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
第五条开办委托贷款业务,需报相关部门审批,并持批准文件及其他有关材料,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
第二章委托贷款的受理和发放第六条委托贷款的受理。
公司要对委托人资格、委托人委托资金来源和用途等基本情况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委托人资金来源是否是合法,委托资金来源和运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政策的规定,委托贷款利率是否符合人民银行的规定等.审查同意后方可与委托人签订委托贷款委托合同。
第七条委托人要根据委托贷款委托合同及时将委托贷款资金存入公司账户.委托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委托贷款基金存款总额.委托贷款的期限必须在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对发放委托贷款必须坚持“先存后贷,先拨后用"的原则.第八条公司根据委托贷款合同确定相应的机构人员办理委托贷款业务,衔接委托方与借款方的关系,及时向委托方和相关部门反映办理委托业务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管理委托贷款。
第九条公司根据资金到位情况、委托方《委托贷款通知单》要求,及时与借款方签订委托贷款借款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及时办理委托贷款的发放.第十条委托方应按贷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按月向公司支付委托贷款发放手续费,其百分比最低不低于3‰。
付款方式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三章委托贷款业务的管理第十一条小额贷款公司对委托贷款业务要建立相应的台账、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和反映。
第十二条小额贷款公司要严格监督借款人贷款使用,严禁挤占挪用;要协助委托人做好委托贷款本息收回工作,对委托人到期应收回的委托资金和应收利息,必须先收后划,不得垫付。
企业贷款使用管理制度
企业贷款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贷款使用管理,提高企业贷款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对外融资活动中的贷款使用管理。
第三条企业应当依法合规、规范使用贷款,做到用好、用快、用稳、用准。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贷款使用管理制度,规范贷款使用流程,保障资金使用安全。
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管理,防范贷款风险。
第二章贷款使用流程第六条企业申请贷款需经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并书面报经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确认。
第七条企业应当向贷款机构提供真实、详尽的融资用途、金额、期限等相关信息。
第八条贷款机构审核通过后,企业与贷款机构签订贷款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方式、时间领取贷款资金。
第九条企业按照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期限、金额等要求使用贷款资金。
第十条企业应当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报告,并接受贷款机构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章贷款使用管理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贷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明确贷款资金的使用计划和预期效益。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会计核算制度,确保贷款资金的准确使用和记录。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贷款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贷款使用中的漏洞和问题。
第四章风险管理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贷款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控制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贷款使用风险。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及时应对贷款使用中的风险事件。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建立风险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建立风险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公开贷款使用中的风险情况。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贷款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二条贷款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贷款使用情况。
第二十三条贷款管理部门应当接受监管部门对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及建议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及建议
一、公司总体风险控制
1.完善公司制度体系
(1)建立、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小额贷款公司要充分认识风险,完
善相应的制度体系,确保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工作的全面有效,避免发生
不必要的损失。
公司管理人员应掌握风险管理知识,明确制定内部程序,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及时发
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源。
(2)建立有效的客户信誉评估制度:小额贷款公司应建立详尽的客
户信誉评估制度,以及客户贷款的账款回收、拆借、催收等操作规定,明
确贷款回收权利,有效防止拖欠风险的出现。
(3)建立有效的现金流管理机制: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现金流管理,建立有效的现金流管理机制,严格控制不必要的现金流动,有效降低现金
缺乏的风险。
2.加大考核力度
(1)加强内部控制:小额贷款公司应加强内部管理,完善放款项目
审批程序,严格落实审查、审批、登记等工作,确保公司放款的合规性。
(2)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小额贷款公司应完善资产管理体系,遵守
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放款合格,有效控制风险。
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确保公司稳健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企业贷款等。
第三条我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2. 全面管理,责任到人;3. 科学评估,动态调整;4. 实施分类管理,确保风险可控。
第二章风险识别与评估第四条我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体系,全面识别各类贷款业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第五条风险评估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第六条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贷款业务,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章风险控制措施第七条信用风险管理:1. 严格执行贷款审批制度,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2. 采取担保、抵押等方式,降低信用风险;3. 建立不良贷款预警机制,及时处置不良贷款。
第八条市场风险管理:1. 合理配置资产,降低市场风险;2. 加强对市场变化的监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3. 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防范市场风险。
第九条操作风险管理: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操作流程;2.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风险意识;3. 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风险。
第十条流动性风险管理:1. 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确保流动性充足;2. 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流动性风险;3.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确保公司稳健经营。
第四章风险监控与报告第十一条我公司应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第十二条风险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措施;2. 风险状况分析;3. 风险应对措施;4. 风险预警信息。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十三条对未履行风险控制职责,导致公司风险损失的个人或部门,应追究其相应责任。
贷款管理制度(2)
为了防范贷款风险,合理设置制衡机制,确保公司贷款安全、稳健、高效运行,特制定本制度:1、同一借款人贷款额度普通在100 万元(含)以下;2、70%的资金投放于弱小企业和“三农”经济。
1、同一借款人贷款最高额度为500 万元,即不超过资本金的5%;2、30%的资金投放于贷款额度在100 万元以上的中小企业和私营经济。
1、最高利率月息‰。
(国家基准利率的四倍);2、最低利率月息‰。
(国家基准利率的0.9 倍);企事业法人(特别是弱小企业)、“三农”经济(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和专业户)、个私经济、具有彻底民事行为的自然人。
借款人应当具备依法生产经营、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品质优良,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并且符合以下要求(农户和自然人贷款除外):l、上年度经工商局年检的营业执照(必备资料);2、上年度经技监局年检的组织机构代码证;3、上年度经人民银行年审的贷款卡(必备资料);4、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签字样本、法人公章或者印鉴章样本(必备资料);5、企业章程和验资报告;6、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及当期财务报表;7、或者有负债清单及情况说明;8、有必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1、贷前调查的基本内容(1)基本情况。
主要是借款人的贷款主体资格,基本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2)经营状况。
主要是借款人近年的生产、销售、效益情况和发展前景预测。
(3)财务状况。
主要是借款人近年的资产负债、资金结构、资金周转、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现状及变化。
(4)信誉状况。
主要是借款人有无拖欠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和不良信用记录。
(5)经营者素质。
主要是法定代表人和主要领导层的学识、经历、业绩、品德和经营管理能力。
(6)担保情况。
主要是抵(质)押物的权属,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保证人的保证资格和保证能力。
2、贷前调查的程序和方法普通采用查阅有关资料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贷前调查工作要求由双人(主办信贷员与协办信贷员)共同完成。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办法
ⅹⅹⅹⅹ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加强贷款风险的防X和控制,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性.依据《##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暂行管理办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贯彻和执行##省金融办有关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制度和要求,建立建全和完善适应本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控.防X、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从而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第三条贷款风险管理原那么.本公司应遵循以下原那么:(一)贷款流动性的原那么;(二)贷款安全性的原那么;(三)贷款效益性的原那么;(四)贷款风险分类原那么;(五)股东资本责任原那么;第四条本办法仅指本公司办理的各项人民币贷款.第二章贷款风险划分第五条贷款风险.是指本公司在各项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可预见和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公司可能遭受资金的损失.参照银行业贷款风险的划分原那么,主要划分为政策、经营和操作风险三种.(一)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三农"的贷款业务,受到国家、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出现不能按期偿还所借入贷款本金和利息.(二)经营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借款合同约定而形成的违约和义务的不履行,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三)操作风险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控制和对借款人所获取或了解掌握信息不对称因素产生的贷款决策失误和员工职业道德因素以及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的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风险.第三章贷款风险预测第六条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各种贷款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识别和测定.是贷前调查、贷中审查的重要内容;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的确定、贷款额度的控制、贷款的方式选择基本依据.(一)政策风险预测.主要是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政策性扶植资金落实与承偌保证情况、贷款风险补偿金情况的依据,而对贷款政策风险进行预测.(二)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甄别和预测.⑴定性分析预测.主要包括对借款人法定代表人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能力、信誉程度和发展前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变化、价格震荡等情况;各种灾害等不可抗衡的外部因素或诉讼、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的分析.⑵定量分析预测.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对借款人的信用分析进行分析和预测.第七条操作分析预测.主要依据本公司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岗位的业务能力、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公司贷款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能全面覆盖公司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适宜和完善的信息采集及管理手段等.第四章贷款风险预警第八条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多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本公司要及时采取风险防X和控制措施.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公司或区域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第九条政策风险预警.主要是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号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政策等调整、变动.第十条经营风险预警.主要是通过财务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和其他预警信号反映.㈠财务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低于同行业平均或有较大变动.㈡市场预警信号.主要是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行综合反映.一般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行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发生改变,可能对行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㈢行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在其他金融机构违规开立存款账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变动,法定代表及其财务、会计人员发生违纪行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改制改组不规X,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人未经银行同意擅自对外提供担保等.㈣其他预警信号.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第十一条操作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本公司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一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X、客户资料不全面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用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贷款"三查"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X、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第十二条建立和健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微观和宏观风险预警相一致的预警机制.要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税务、土地、房管等部门查询系统、关联银行的结算渠道以及政府和主管部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来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并制订处置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X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第五章贷款风险控制第十三条实行借款人贷款资格认定制度.应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资信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和贷款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资格认定.第十四条选择有效的贷款方式.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选择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慎用信用贷款方式和其他不成熟的保证、抵押、质押类别品种贷款方式.第十五条严格执行本公司小额贷款操作规程.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审批委员会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X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借款凭证、有关合同填写要素完整、一致、做到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第十六条董事、监事会应不定期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稽核.以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办法的落实,做到规X和及时操作,严禁逆程序操作.第十七条鼓励借款人投保.鼓励借款人对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转嫁本公司贷款的风险.第十八条接纳具有融资担保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拓宽贷款业务面,转嫁本公司贷款风险.第六章贷款风险化解第十九条贷款风险化解是指对已经发生的贷款风险,应根据风险的种类、特征、有选择地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采取"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抵偿、抵〔质〕押物变现补偿、以资抵债、保险理赔、依法诉讼、呆账核销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贷款的损失.第二十条对已经发生的政策风险,应及时与政府沟通,争取按照规定落实"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补贴政策.第二十一条对已经发生的经营风险,应采取向担保人追索、处置抵〔质〕押资产、以资抵债、保险赔偿、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措施,化解补偿贷款风险.(一)向保证人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采取贷款保证方式的,应依法向保证人追索,督促其以货币方式和资产抵债方式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金和利息.(二)处置抵〔质〕押资产.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采取贷款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对抵〔质〕押物品进行处置,处置价款优先用于偿还所欠贷款本金和利息.(三)办理以资抵债.借款人确无货币资金或货币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应对借款人事先抵押和质押财产办理以资抵债,通过处置抵债资产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四)办理保险理赔.借款人因遭受灾害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借款人已经办理财产保险的,应督促其及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理赔款应优先用于归还所欠贷款本金和利息.(五)向融资性担保公司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采取贷款委托保证方式的,应按照双方合作协议或依法向融资性担保公司追索,督促其以货币方式履行其代偿责任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金和利息.(六)依法诉讼.对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或故意逃废本公司债务借款人,应通过诉讼手段主X权利依法清收.(七)办理呆账核销.对已形成的贷款风险,采取一切化解补偿措施后仍无法收回的,按照呆账认定与核销程序核销.第二十二条操作风险化解.对未按规定权限操作造成贷款决策失误,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无效,贷款监管制度不落实,贷款信息资料缺乏,数据统计失真,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所产生的贷款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或补救,规X管理和操作,将贷款风险减轻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第七章贷款风险监测与考核第二十三条贷款风险监测.从强化贷款风险宏观预警出发,对贷款的质量状况和变动情况进行全面、持续、客观、动态滴评价和反映,以便及时掌握贷款质量状态和贷款风险程度,迅速采取风险防X和化解措施.第二十四条贷款风险监测的依据.贷款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通过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分类的具体依据是贷款实际使用情况和物质保证程度,同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包括贷款逾期天数〕和还款意愿,以及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等因素.第二十五条贷款风险监测方法.贷款质量分类由公司风险管理和财务会计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认定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要求进行统计.第二十六条贷款风险监测内容.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设置若干贷款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贷款质量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等,评价贷款质量稳定性和不良贷款风险程度.第二十七条贷款风险监测分析.通过建立定期监测分析制度,真实、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状况.根据贷款风险的高危行业、高危品种的分布情况,强化贷款风险的预警功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信贷管理和政策,采取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第二十八条贷款风险管理评价考核.实行贷款风险管理量化考核制度,通过对贷款质量动态监测,重点对不良贷款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将其作为衡量本公司工作业绩的考核重要内容.第八章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第二十九条公司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总经理负责制.本公司要建立贷款风险管理机构,实行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总经理负总责.第三十条公司实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分开管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应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部门负责.建立贷款审查委员会,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贷款审查委员会只负责对业务部提交的贷款建议进行评审并提出审议意见,由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授权人审批.第三十一条明确落实业务部贷款风险管理岗位职责.对贷款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办法的合法性审核和风险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并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贷款质量的监管分析、评价与考核;业务部财务管理岗位要按照贷款规定科目核算反映,执行统一口径统计和生成报表上报;财务管理负责人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真实性、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和处理情况进行稽核检查.第三十二条公司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违规操作,工作及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九章附那么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公司董事会责任解释、修改.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印发之日起执行.。
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建立小企业信贷六项机制,解决流程机制问题。
六项机制是:利率定价、独立核算、高效审批、激励约束、专业培训、违约通报。
在指导思想上,应该从防范风险、对风险零容忍的思路向管理风险、经营风险和适度容忍风险的思路转变,处理好风险与效率、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充分运用高收益来覆盖风险。
在管理原则上,要树立全面风险管理、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做到内控有标准、部门有制约、操作有制度、岗位有职责、过程有监控、风险有监测、工作有评价、事后有考核。
在信贷流程上,要树立全流程风险管理的理念,即从客户定位、行业选择、市场营销、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多个角度去防范信贷风险。
在信贷调查技术上,要摒弃依赖财务报表的调查方式,把客户真正的还款能力做为贷款调查的重点,加强对客户的诸如银行对账单、日常流水、增值税发票、个人存折、销售款回行等反映客户经营现金流的内容的考核,财务报表只作为参照。
在信用风险的计量上,探索运用客户前端风险评分卡及后端行为评分卡等手段,从企业自身指标和企业主指标、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等多个维度量化小企业信用风险,实现小企业信用风险计量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在贷款定价方面,要坚持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原则,对弱小企业贷款等风险较大的无抵押担保贷款实行较高利率,但同时也反对无原则上浮利率,防止浮现贷款客户逆向选择的风险,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结果,对那些评级较高,综合回报率较好的优质客户,实行优惠利率。
在对信贷人员的考核上,要建立立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即在对各类客户经理的考核过程中,既注重对客户数量、贷款余额、产品定价等因素的正向激励,同时也注重对贷款新增不良、贷款不良率等指标的考核,把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机制上,要树立适当的不良容忍文化,对于小额信贷特殊是小企业客户而言,因为小企业客户本身固有的资产规模小、从事行业窄、经营管理不规范等特点,有一定的违约是正常的,要规定适当的容忍额,这样客户经理才敢于去拓展小企业客户;否则,如果责任追究机制过于严格,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客户经理营销就会向大中客户集中,对小企业信贷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公司银行贷款管理制度
公司银行贷款管理制度一个完善的银行贷款管理制度应明确贷款的目的和用途。
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计划和资金需求,合理规划贷款额度,确保贷款用于支持公司的主营业务发展,如扩大生产、增加库存、改善设施等,严禁将贷款资金用于非经营性支出或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制度中应包含对贷款银行的选拔标准。
公司应选择信誉良好、服务优质、利率合理的银行作为合作伙伴。
在选择过程中,公司可通过比较不同银行的贷款条件、利率水平、审批效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做出决策。
同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银行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制度应规定贷款申请和审批流程。
公司需设立专门的财务部门或指定负责人负责贷款的申请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准备贷款材料、与银行沟通协调、跟踪贷款进度等。
在审批流程上,应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根据贷款金额的大小设定不同级别的审批权限,确保每一笔贷款都经过严格审核。
银行贷款管理制度还应包括风险控制措施。
公司应定期评估贷款风险,监控贷款的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
对于可能出现的逾期还款风险,公司应制定应急预案,比如建立还款储备金、多元化融资渠道等,以降低单一银行贷款带来的风险。
在还款管理方面,制度应明确规定还款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责任人需按时筹备还款资金,确保贷款按期归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利息负担和信用损失。
同时,公司应建立良好的信用记录,这不仅有助于未来获得更优惠的贷款条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为了确保银行贷款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公司应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通过内部审计或第三方审计机构的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制度执行中的问题,不断完善和优化管理制度。
公司银行贷款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稳健运营的重要保障。
通过明确的贷款目的、合理的银行选择、严格的审批流程、有效的风险控制以及规范的还款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银行贷款支持自身发展,同时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贷款业务管理制度
贷款业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我公司贷款业务管理,提高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贷款业务管理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
三、贷款审批流程(一)贷前审查1.申请人提出贷款申请,经营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编制初审意见;2.初审意见提交贷款风险评估部门,由风险评估部门进行风险评估;3.风险评估部门出具贷款风险评估报告,提交贷款委员会审议决定。
(二)贷款审批1.贷款委员会成员按照贷款委员会组织程序进行会议;2.贷款委员会依据风险评估报告和相关资料审议并作出决定;3.决议结果提交公司总经理审批。
(三)签约放款1.经公司总经理审批后,贷款部门依据放款合同和相关文件安排签约;2.签约成功后,贷款部门安排放款。
四、贷款管理(一)贷后管理1.对已放款的贷款进行监控,及时掌握贷款风险;2.对于发现的问题及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3.定期进行贷款风险评估,并做出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
(二)贷款利息管理1.贷款部门按照贷款合同要求,及时催收贷款利息;2.对于逾期未还的贷款利息,及时进行催收和催收记录。
五、贷款风险管理(一)信用风险管理1.完善个人和企业客户的信用评级系统,及时更新客户信用档案;2.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进行差异化的贷款审批和利率定价。
(二)市场风险管理1.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动向;2.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对贷款产品进行差异化管理。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1.合理控制贷款资金来源,确保贷款资金的充足性;2.建立健全的流动性管理机制,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六、贷款业务信息管理(一)贷款档案管理1.建立完整的贷款档案管理制度,对贷款审批、签约和放款的相关文件进行归档;2.对贷款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新。
(二)贷款统计分析1.对贷款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贷款业务报告;2.对每月的贷款业务数据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公司存贷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存款、贷款、资金结算等业务的人员。
第三条公司存贷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存贷业务的合法性。
2. 安全稳健原则:确保资金安全,防范风险,实现稳健经营。
3. 效率优先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
4. 透明公开原则:存贷业务操作透明,信息公开。
第二章存款管理第四条公司存款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和临时存款账户。
第五条基本存款账户为公司主要业务资金结算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为辅助资金结算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为临时性资金需求账户。
第六条公司存款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需经财务部门审核批准,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公司存款账户的资金使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不得违规拆借资金;2. 不得利用存款账户进行非法活动;3. 不得将存款账户出租、出借给他人。
第三章贷款管理第八条公司贷款分为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
第九条自营贷款是指公司自主决定使用资金进行的贷款,委托贷款是指公司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的贷款。
第十条贷款审批流程:1. 贷款申请:由相关部门提出贷款申请,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2. 贷款调查:财务部门对贷款申请进行调查,评估贷款风险;3. 贷款审批:总经理审批贷款申请,必要时可提交董事会审议;4. 贷款发放:财务部门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第十一条贷款使用:1. 贷款用途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公司经营方向;2. 贷款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3. 贷款利率和期限应符合国家规定和双方约定。
第四章资金结算第十二条公司资金结算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确保资金结算及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 准确性:确保资金结算准确,避免错误;3. 安全性:确保资金结算安全,防范风险。
第十三条资金结算方式:1. 现金结算:适用于小额、频繁的资金交易;2. 银行转账:适用于大额、远距离的资金交易。
贷款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防范和降低信贷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行所有贷款业务,包括个人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企业贷款等。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和风险处置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贷款业务的安全、合规、高效运行。
第二章风险管理原则第四条风险管理原则包括:(一)合规性原则: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严格执行银行业监管规定。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覆盖贷款业务的风险点,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三)预防性原则:在贷款业务开展前,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四)动态性原则: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状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
第三章风险识别第五条风险识别包括:(一)借款人信用风险识别:通过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财务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
(二)担保风险识别:对担保物的价值、抵押率、担保人的信用等进行评估。
(三)市场风险识别:关注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四)操作风险识别:对贷款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六条风险评估包括:(一)信用风险评估: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还款能力、担保情况等因素,确定信用风险等级。
(二)市场风险评估:根据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利率变化等因素,评估市场风险。
(三)操作风险评估:对贷款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操作风险等级。
第五章风险控制第七条风险控制包括:(一)信用风险控制:通过设定贷款额度、利率、担保方式等,控制信用风险。
(二)市场风险控制:通过分散投资、调整贷款结构、运用衍生金融工具等方式,控制市场风险。
(三)操作风险控制: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信息系统,提高员工业务素质,降低操作风险。
企业贷款管理制度
企业贷款管理制度一、概述为规范企业贷款行为,提高贷款管理水平,维护银行与企业的利益,制定本企业贷款管理制度。
二、贷款申请1.贷款申请应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向银行提出,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等;(2)贷款用途和金额,包括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3)贷款担保措施;(4)提供相应的资质证明文件,如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
2.银行贷款审批程序:(1)银行应对贷款申请进行审核,包括对企业基本情况、贷款用途和还款能力等进行评估;(2)审批步骤包括风险评估、业务决策、审贷委员会审议、高级管理层审批等;(3)银行应及时向企业反馈审批结果。
三、贷款合同签订与履行1.贷款合同签订:(1)贷款合同应由银行与企业签订,明确贷款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2)贷款合同应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订,并加盖公章。
2.贷款履行与还款:(1)企业应严格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履行还款义务;(2)企业应按期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确保足额还款;(3)企业应及时向银行提供相关的财务报表及其他必要的信息。
四、贷款监督与管理1.贷款监督:(1)银行应建立健全贷款监督机制,对贷款使用情况进行监控;(2)银行应定期进行贷款查账,核实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
2.风险防控:(1)银行应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设置相应的风险预警指标和风险管理措施;(2)银行应及时调整贷款授信额度或采取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3.建立黑名单制度:(1)银行应建立企业贷款黑名单制度,对未按时还款、欺诈行为等不诚信行为的企业进行记录;(2)新贷款申请企业应查询该企业是否在黑名单中,如在黑名单中,拒绝贷款。
五、贷款违约处理1.违约认定:(1)企业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时间和金额履行还款义务,即视为贷款违约;(2)银行应对违约行为进行认定,并及时通知企业。
2.处理措施:(1)银行可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或多个处理违约企业:提前收回贷款、抵押物处置、法律诉讼等;(2)银行应依法处理违约企业,维护银行的合法权益。
小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范本(3篇)
小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借鉴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经验和办法,结合抚顺市新抚区信达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合规”是指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和全体员工的一切职务行为与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业规则以及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规章制度相一致。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合规风险管理”是指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市场惯例、行业规则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岗位手册,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测、检查,以有效识别和监测合规风险,采取主动纠正、补救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第四条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倡导“合规创造价值、合规带来效益”的价值理念,在公司内推行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推崇合规人人有责、合规促进发展的经营管1 理意识,促进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决策、合规管理,促进各岗位员工遵章守纪、合规操作,建立起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防范控制的长效机制,实现“长治久安”,使合规文化成为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职责第五条董事会应对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负最终责任,履行以下合规管理职责:(一)审议批准合规政策,并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二)审议批准高级管理层提交的合规风险管理报告,并对管理合规风险的有效性作出评价,以使合规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三)授权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稽核监督委员会对合规风险管理进行日常监督;(四)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合规风险管理职责。
第六条监事会应监督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合规风险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
第七条高级管理层应有效管理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的合规风险,履行以下合规风险管理职责:(一)制定书面的合规政策,并根据合规风险管理状况以及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情况适时修订合规政策,报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传达给全体员工;(二)贯彻执行合规政策,确保发现违规事件时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并追究违规责任人的相应责任;(三)明确合规管理部门及其组织结构,为其履行职责配备充分和适当的合规风险管理人员,并确保合规管理部门的独立性;(四)识别____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所面临的主要合规风险,审核批准合规风险管理计划,确保合规管理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稽核监督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五)每年向董事会提交合规风险管理报告,报告应提供充分依据并有助于董事会成员判断高级管理层管理合规风险的有效性;(六)及时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任何重大违规事件;(七)合规政策规定的其他职责。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风险管理,保障公司的稳健运营,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贷款业务、投资业务、资金运营业务等。
二、风险控制目标和原则(一)风险控制目标1、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2、降低和控制各类风险,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3、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维护公司的良好声誉和形象。
(二)风险控制原则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应涵盖公司的各项业务活动和各个环节,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
2、审慎性原则:在业务决策和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谨慎态度,充分评估风险,合理确定风险承受能力。
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部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风险进行独立评估和监控。
4、及时性原则: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避免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三、风险识别与评估(一)风险识别1、信用风险:指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利率变化、汇率变动等因素导致公司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
3、操作风险:指由于内部控制不完善、人员失误、技术故障等因素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
4、流动性风险:指公司无法及时满足资金需求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变现资产的风险。
5、法律风险:指由于法律法规的变化、合同纠纷等因素导致公司遭受损失的风险。
(二)风险评估1、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信用评级指标、市场风险指标、操作风险指标等。
2、定期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3、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信用风险管理(一)客户信用调查1、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进行全面调查。
2、收集相关资料,包括营业执照、财务报表、银行流水、纳税证明等。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摘要: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施贷款业务时所遵循的一套规范,旨在有效管理和控制贷款业务中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和核心原则,以及实施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1. 引言贷款业务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贷款业务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和控制,会给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是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规范运作的重要保障。
2.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准确识别和评估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项目的可行性、市场走势等。
通过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和风险监测指标,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风险,防范贷款违约和损失。
2.2 优化贷款审批流程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建立规范的贷款审批流程,明确审批权限和责任分工,加强内部审批决策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或贷款审查委员会,金融机构能够有效把控贷款业务的风险,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2.3 加强贷款风险管理能力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管理政策、流程和制度等方面。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岗位和团队,金融机构能够有效管理贷款业务中的各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3.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做到合规经营、风险可控、收益稳健。
具体目标包括:3.1 确保贷款风险的可控性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措施,确保贷款风险在可控范围内,避免因贷款违约导致的损失。
3.2 确保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合规流程,确保贷款业务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避免发生违规行为带来的法律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城贷[2009] 12 号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管理,提高贷款资产质量,防范化解贷款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结合《东营市东营区城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贷款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分类对象是本公司发放的各类贷款.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贷款风险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贷款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质量;(二)发现贷款经营、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贷款管理,化解经营风险;(三)贷款风险分类要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规范运作的原1则.第二章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第四条贷款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评估公司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第五条正常贷款核心定义: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借款人各方面情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公司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二)借款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但是不影响贷款本息按期全额偿还。
第六条关注贷款核心定义: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一)贷款本息逾期(含展期后)不超过60天(含);(二)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三)借款人或有负债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四)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五)借款人还款意愿差;(六)借款人或保证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公司债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七)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八)借款人的管理层,特别是法定代表人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九)贷款抵押物、质物价值下降,或公司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十)贷款保证人的财务状况出现疑问。
银行公司客户贷款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ⅩⅩ银行公司客户贷款风险预警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风险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行贷款质量情况,建立风险迁徙信息快速上报通道,提升风险处置的决策速度,确保风险贷款能及时、准确地识别与化解,不断优化贷款质量,促进全行信贷业务稳健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风险预警范围第二条公司客户贷款风险预警制度是指通过对公司客户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发现贷款的早期风险征兆,并对预警贷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的工作制度。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业务风险预警和管理风险预警,其中业务风险预警含表内及表外贷款业务风险预警。
第三条业务风险预警具体包括贷款到期前30天预计不能按时归还预警、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拟划分为后三类不良贷款预警、贷款欠息预警、贷款企业发生重大事项预警、涉及关联企业或担保企业预警、贷款企业财务指标异常变化影响贷款安全预警等。
第四条管理风险预警具体包括越权或变相越权发放贷款预警、违规发放贷款预警、贷款发放未落实有关前提条件和管理要求预警等。
第三章风险预警信息第五条贷款风险预警信息来源(一)通过现场检查获得信息:客户经理按间隔期要求实地进行贷后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预警信息;贷款检查人员对客户经理提交的贷后检查报告,经分析或对贷款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信息;上级行检查中发现问题提出预警信息等。
(二)通过非现场检查获得信息:以贷款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进行监测分析,揭示贷款的潜在风险;根据总行或分行下发的预警、检查、整改通知,查实贷款风险。
(三)通过其他方面获得信息:通过相关媒体报道、审计报告以及其他渠道获得信息。
第四章风险预警级别第六条风险预警根据风险程度,建立分级预警机制。
具体划分为:轻度风险预警(黄色预警)、中度风险预警(橙色预警)和高度风险预警(红色预警)。
第七条轻度风险预警(黄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有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第八条中度风险预警(橙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较为严重,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信贷风险管理制度1. 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标准,确保公司在进行信贷业务时能有效掌控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和企业利益最大化。
信贷风险管理是企业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建立严谨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提高对客户信用贷款的审批、发放和追踪管理本领,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2. 管理标准2.1 客户评估与审查1.客户申请评估:职能部门应建立客户评估的标准和流程,包含但不限于申请表、资料清单以及信用评估模型等。
在接受客户信用贷款申请前,应对客户进行认真的资信审查,包含个人资产情况、职业情形、还款本领等方面的核实和分析。
2.客户分级:对客户进行评级,建立评级体系,依据客户的信用情形和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客户订立对应的贷款利率和限额。
2.2 内部风控措施1.风险防控意识:职能部门应加强风险防控意识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认得到信贷风险的紧要性,严格依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
2.发放权限管理:建立贷款发放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员工才具备发放贷款的权限。
3.贷款审批流程:建立明确的贷款审批流程,包含申请、复核、审批等环节。
各环节责任人应定时完成相应任务,并将贷款审批结论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2.3 外部风险防范措施1.客户信息保护:建立客户信息保护制度,确保客户个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2.信贷风险评估:订立信贷风险评估标准和模型,对客户的信用情形、市场风险等进行综合评估和猜测。
3. 考核标准3.1 信贷风险管理绩效考核1.贷款审批效率:评估职能部门对客户贷款申请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2.不良贷款率:考核职能部门不良贷款的占比和处理方式,保证不良贷款的及时处理和催收工作的效果。
3.2 内控管理考核1.内部风险掌控:评估职能部门风控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含但不限于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防控措施的使用等。
2.客户信息保护:考核职能部门在处理客户信息时的保密和安全措施的合规性。
3.3 业绩考核1.贷款发放额度:评估职能部门的贷款发放额度,以验证业务发展本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公司,下同)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公司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本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贷款风险管理原则。
本公司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本公司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分类管理;(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公司办理的各项人民币贷款。
第二章贷款风险划分第五条贷款风险。
贷款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金融机构可能遭受资金损失。
按照银行业对银行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本公司贷款业务实际,本公司的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
第六条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本公司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三农”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本公司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本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
主要包括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失误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贷款风险预测第九条贷款风险预测。
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
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查、审查的重要内容。
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政策风险预测。
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风险补偿金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经营风险预测。
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一)定性分析预测。
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内部各有关因素以及与借款人贷款偿还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分析,预测贷款风险。
定性分析预测主要包括对借款人法人代表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能力、信誉程度和发展前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试产供求变化、价格震荡等情况;各种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或诉讼、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的分析。
(二)定量分析预测。
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
第十二条操作风险预测。
主要依据本公司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第四章贷款风险预警第十三条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多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本公司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
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
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全行或地区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
第十四条政策风险预警。
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
政策风险信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
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本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和承诺保证变动、贷款风险补偿金的到位异动,应当作为当前政策风险预警的主要信号和监测的重点。
通过对各种政策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及时发现危及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的风险苗头,提前对政策风险预警作出反映。
第十五条经营风险预警。
主要通过财务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和其他预警信号反映。
(一)财务预警信号。
财务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变动。
(二)市场预警信号。
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行综合反映。
市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行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发生改变,可能对行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
(三)行为预警信号。
行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在其他金融机构违规开立存款账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变动,法人代表及其财务、会计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改制改组不规范,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人未经银行同意对外提供担保等。
(四)其他预警信号。
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
第十六条操作风险预警。
主要通过本公司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
操作风险信号一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范、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用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贷款“三查”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范、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
第十七条建立和健全贷款风险预警系统。
要建立微观风险预警与宏观风险预警相一致的预警体系。
本公司要运用小额贷款信贷管理系统和今后陆续开通的人行个人征信系统、企业征信系统及本公司开户银行通过结算渠道为我公司开通的对借款企业的资金监测等各种渠道,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并制订处置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第五章贷款风险控制第十八条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扩大和恶化。
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也可以对同一种类贷款风险同时采取多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实行借款人贷款资格认定制度。
应当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资信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贷款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资格认定。
第二十条实行有效的贷款管理方法。
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实行授信管理、逐笔核贷管理的方法。
(一)授信管理。
通过一定方式核定借款人一定时期内的授信额度,集中统一控制借款人信用风险。
根据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状况,结合本公司贷款业务的性质和贷款的特殊要求,确定借款人一定时期内的授信总额度。
(二)逐笔核贷管理。
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对不符合授信管理条件的,实行逐笔审贷的贷款管理办法。
第二十一条选择有效的贷款方式。
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选择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和信用贷款方式。
第二十二条严格执行小额贷款操作规程。
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集中审批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第二十三条加强对小额贷款管理制度办法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稽核。
综合管理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客户经理落实小额贷款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情况进行稽核和检查,以促进各项管理制度办法的落实,做到规范和及时操作。
第二十四条鼓励借款人投保。
鼓励借款人对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转移贷款风险。
第二十五条防范和控制借款人改革改制风险。
对借款人实行合并、分立、股份制改造、破产等涉及本公司债权的改制行为,要全程参与,落实贷款债权,防止借款人逃废悬空债务。
对需要办理债务转移手续的,要规范签订债务转移协议,确保债务落实手续合法有效。
第六章贷款风险化解第二十六条贷款风险化解是指对已发生的贷款风险,应根据风险的种类、特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采取“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抵偿、抵(质)押物变现补偿、以资抵债、保险理赔、依法诉讼、呆账核销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
第二十七条对已经发生的政策风险,应及时与政府沟通,争取按规定落实“三农”贷款风险补偿金补贴政策。
第二十八条对已经发生的经营风险,应采取向保证人追索、处置抵(质)押资产、以资抵债、保险理赔、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措施,化解、补偿贷款风险。
(一)向保证人追索。
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保证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向保证人追索,督促其以货币方式或资产抵债方式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
(二)处置抵质(押)资产。
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对抵(质)押物品进行处置,处置价款优先用于偿还所欠贷款本息。
(三)办理以资抵债。
借款人确无货币资金或货币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应对借款人事先抵押或质押财产办理以资抵债,通过处置抵债资产收回贷款本息。
(四)办理保险理赔。
借款人因遭受灾害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已经办理财产保险的,应督促其及时向保险公司索赔。
保险理赔款应优先用于归还所欠贷款本息。
(五)依法诉讼。
对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故意逃废本公司债务的借款人,应通过诉讼手段依法清收。
(六)办理呆账核销。
对已形成的贷款风险,采取一切化解补偿措施后仍无法收回的,按照呆账认定与核销程序核销。
第二十九条操作风险的化解。
对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操作造成贷款决策失误,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无效,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数据统计失真,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所产生的贷款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或补救,规范管理和操作,将贷款风险减轻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