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降水量分析

合集下载

平凉

平凉

中文名称:平凉 所属地区:中国 地理位置:甘肃
人口: 240.83万人
面积:平方公里

平凉市(Pingliang)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 纬34°54'--35°43',东经 108°30'--107°45'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 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 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 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29万。海拔在890--2857 米之间。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尤其是平凉市崆峒区下辖 的索罗乡,地处平原,气候湿润,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前景可观。平凉市的气 候,属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在全省气候区划中,属于泾渭河冷温带亚 湿润区。在农业气候区划中,属于陇东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
市上和七县(区)先后获农业部、国务院"粮食生产先进 地区(县)"荣誉奖。旱作山区盛产胡麻、葵花、土豆、 莜麦和豆类等;阴湿山区林草茂盛,是西北重要的畜牧 业基地、皮毛集散地和各类中药材的重要产地,目前全 市年存栏黄牛50多万头,年交易各种畜皮200 多万张。 中药材主要有党参、黄芪、甘草、大黄、贝母、冬花等 150多种。山药、百合、蕨菜、 甲鱼等极具地方特色, 皮毛肉类远近闻名;
我的家乡
——平凉
平凉
区域概况 市花市树 行政区划 自然资源 平凉特产 风景名地
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 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 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 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 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 “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是 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 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 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 有漓江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 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 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 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 ,黄帝问 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 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 西登崆峒; 1986年5月,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视察 平凉时亲笔题书“崆峒山”;1994年元月,崆峒山被国务院 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元月,被国家旅游局批 准为中国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套由崆峒山最具代表性的景 观??隍城、弹筝峡、塔院和雷声峰组成的《崆峒山》特种邮 票是我省继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和嘉峪关城楼后国家邮 政局发行的第4套地方题材的特种邮票;2004年3月晋升为国 家地质公园。

宁夏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对平凉市用水的影响

宁夏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对平凉市用水的影响
万 m , 夏 回族 自治 区在流 入平 凉 市 的 泾河 源 头 新 3宁
为引泾济清工程 , 17 年提 出。18 年宁夏水利 于 92 93 水 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了《 引泾济清工程可行性分 析 报告》之后该工程更名为六盘山引水工程 。该工程 , 是将宁夏回族 自 治区六盘山东麓泾河流域境内较大
宁 夏 固原 地 区城 乡饮水 安 全 水 源 工 程 对 平 凉市 用 水 的 影 响
李海林
( 甘肃省平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甘肃 平 凉 740 ) 400
摘要: 通过 水量 平衡 计 算分析 , 宁夏 固原 地 区城 乡饮 水安 全 水 源工 程 对 下游 平 凉 市城 乡生 活 用水 、 农 业 对 工
p je i teG ya ei f igi i 2 .9 8mii u i m t , dSI ail sgetn r p p sd r et n h uu nrg no nx 5 80 lo c b e r a Ol f s e ugsos e m o . o o N as ln c e n s T e b e i a e
增加开发利用 的水资源量将达到 5 3 万 m _ 。 5 5 3 3 J
作者简介 : 李海林 (93 )男 , 1 ~ , 甘肃泾川人 , 6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水资源 、 水环境监测和研究 。E m i g wh 2 . i - a : sl @1 c n l s l 6 o

9 ・ O
N n xa w r v u td.I i p t r a d t a e a n a v rg xmu . ae ie s n d ma d o e d i i gwae ig i e e e a ae l t s u w r h t h n u l ea e ma i m w trd v ri e n ft r n tr o f t a o h k n

平凉历史文化

平凉历史文化

平凉历史文化一、平凉历史平凉市位于陇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关中西去北上的古道要冲;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悠久,建制变革较大。

公元前二七二年,秦昭王灭义渠戎,置陇西、北地、上郡,平凉入秦的版图,属北地郡。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一一四年)分北地郡置安定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境),平凉全境改属安定郡;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平凉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的朝那、乌氏二县。

三国时曹魏于郡上设州,此地属雍州安定郡,恢复了泾阳县。

西晋又废泾阳县,新置都卢县,平凉市境东部属朝那县,西部属都卢县。

十六国南北朝是最乱的时期,平凉全境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北魏、西魏、北周所领有,建制变化很大。

前秦永兴二年(公元三五八年)苻坚欲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初治高平镇,后治鹑阴),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

以后,前秦苻坚曾以平凉为根本,向后秦反攻:夏赫连定曾即皇帝位于平凉。

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五七二年)于今市境的西北部治平凉县,属长城郡。

是平凉市建制的开始,距现在一千四百一十年。

隋代,开皇三年(公元五八四年)废郡置州,平凉市属原州。

大业初又废州置郡,平凉市属平凉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复置原州,治平高。

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再改平凉郡,旋复为原州,平凉市属原州。

贞元七年(公元七九一年)泾原节度使刘昌筑平凉城扼弹筝峡口,奠定今平凉市城址,距现在一千一百九十一年。

宪宗元和四年(公元八零九年)移行渭州于平凉,平凉市废。

广明初复陷吐蕃,中和四年收复为渭州治。

唐末,李茂贞据凤翔称岐王,渭州属于岐,历后梁。

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灭岐,渭州属后唐。

后唐清太二年(公元九三五年)以原平凉市的安国、耀武二镇复置平凉市,属泾州;后晋天福五年(公元九四零年)改属渭州。

宋代,仍为渭州治所,属泾原路,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驻地,与西夏接壤,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至大观二年,共领泾州、原州、渭州、西安州、会州、德顺军、镇戎军、怀德军等五州三军,遂代泾州、原州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

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

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杨庆怡1,朱姜韬2,田韬3(1.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甘肃兰州730021;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3.中国人民解放军93811部队,甘肃兰州730000)摘要㊀基于1961 2018年甘肃省逐日降水格点资料和NECP/NCAR再分析资料,依据逐年降水变化 东西反向 型分布模态,将甘肃以104ʎE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开展不同强度的降水事件变化研究及成因分析㊂结果表明:中降水事件在两区夏季降水的占比均超46%,占主导作用;西区强㊁中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呈上升趋势,东区各强度降水事件频次均呈下降趋势㊂天气成因分析表明,甘肃东西区降水偏强时,南亚高压异常增强,提供了较好的高空辐散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㊁偏北或偏西,中纬度地区 +-+ 的位势高度异常促使冷暖空气增强并交汇于甘肃地区,西风带波动小槽的发展,配合近地层高原东侧低涡将低纬度水汽接力向西北输送,导致降水发生;相较于东区,西区降水夏季风系统异常更强,西风带波动显著,位势高度负异常位置偏北㊂关键词㊀不同强度降水;夏季风;南亚高压;西风急流;甘肃东西区中图分类号㊀S162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0517-6611(2024)02-0197-07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2.043㊀㊀㊀㊀㊀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nalysisoftheWeatherCausesofSummerPrecipitationEventswithDifferentIntensitiesintheEasternandWesternRegionsofGansuProvinceYANGQing⁃yi1,ZHUJiang⁃tao2,TIANTao3㊀(1.LanzhouResourcesandEnvironmentVocationalandTechnic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21;2.SchoolofAtmosphericScience,Lanzhou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00;3.ChinesePeople sLiberationArmy93811Unit,Lanzhou,Gansu730000)Abstract㊀BasedonthedailyprecipitationgriddataandNECP/NCARreanalysisdatafrom1961to2018inGansuProvince,andbasedonthe east⁃westreverse distributionmodeofannualprecipitationchanges,Gansuwasdividedintotworegionswith104ʎEastheboundarytoconductresearchonprecipitationeventchangesofdifferentintensitiesandanalyzetheircauses.Theresultsshowedthattheproportionofmoder⁃ateprecipitationeventsinsummerprecipitationinbothregionsexceeded46%,accountingforthedominantrole;thefrequencyofstrongandmoderateprecipitationeventsinthewesternregionshowedanupwardtrend,whilethefrequencyofvariousintensityprecipitationeventsintheeasternregionshowedadownwardtrend.TheanalysisofweathercausesshowedthatwhentheprecipitationintheeasternandwesternregionsofGansuwasrelativelystrong,theSouthAsianhighpressureabnormallystrengthened,providinggoodconditionsforhigh⁃altitudedivergence.ThesubtropicalhighpressureinthewesternPacificwasrelativelystrong,northwardorwestward,andtheabnormalheightofthe +-+ po⁃tentialinthemidlatituderegionpromotedtheenhancementofcoldandwarmairanditsconvergenceintheGansuregion.Thedevelopmentofthefluctuationtroughinthewesterlybelt,combinedwiththelowvortexontheeasternsideofthenearsurfaceplateau,willrelaylowlatitudewatervaportothenorthwest,leadingtoprecipitation.Comparedtotheeasternregion,thesummermonsoonsystemofprecipitationinthewest⁃ernregionwasmoreanomalous,withsignificantfluctuationsinthewesterlybeltandanegativeanomalypositioninthegeopotentialheightto⁃wardsthenorth.Keywords㊀Precipitationofdifferentintensities;Summermonsoon;SouthAsianhighpressure;Westerlyjet;EasternandwesternregionsofGansuProvince基金项目㊀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甘肃河西NDVI演变特征及其对不同强度降水变化的响应 (X2022A-04)㊂作者简介㊀杨庆怡(1990 ),女,甘肃天水人,讲师,硕士,从事农业气象㊁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等研究㊂收稿日期㊀2023-01-12㊀㊀有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有增多趋势,极端降水的频次和强度都有增加,且越干旱的地区增加趋势越大[1]㊂甘肃省位于西北内陆,近年来除高原东北侧的中东部降水有下降趋势外,省内其余地区降水呈上升趋势[2]㊂不同强度降水变化表现出甘肃东部减少㊁西部较大强度降水增加[3]㊂在汛期,较小等级降水减少,较强等级降水增加,15 80mm的降水量占主导并表现出东部减少㊁西部增加的现象[4]㊂这些研究凸显了甘肃降水显著的区域性特征㊂甘肃地形跨度大,其东南部位于夏季风末端,降水发生与夏季风系统关系密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时降水增多,偏弱偏东时降水偏少[5]㊂对河东地区,甘南高原海拔高㊁水资源充足,气候变暖促进内部水循环使得降水增多;其余地区降水发生由输入性水汽占主导[6]㊂此外,甘肃东部地区降水与高原地表感热呈负相关[7]㊂甘肃西部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季风传输的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同时高原的动力作用,不利降水天气系统维持,导致降水稀少;就近些年甘肃西部降水增加现象,有学者认为与西风环流加强导致水汽输送增加[8]㊂有学者认为与ENSO㊁南亚高压㊁高原加热场的单独或者相互联动对夏季风和西风带共同但相反的作用有关[4]㊂还有学者指出需考虑气候增暖对积雪㊁冰川消融引起的内循环变化[9]㊂由此可见,甘肃地区降水尤其是西部降水异常的成因较复杂㊂综上,针对甘肃降水变化及成因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而对于全省不同区域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成因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加强㊂该研究对甘肃降水开展分区(东西区)㊁分强度(弱㊁中㊁强)的研究,揭示不同区域不同强度降水下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对于丰富甘肃降水特征及机制认识有科学意义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资料选取㊀1961 2018年CN05.1逐日降水格点数据,水平网格距为0.25ʎˑ0.25ʎ;NCEP逐月再分析数据,水平网格距为2.5ʎˑ2.5ʎ,垂直方向上由1000hPa到10hPa共17层,包括位势高度场㊁温度场㊁风场及比湿数据㊂安徽农业科学,J.AnhuiAgric.Sci.2024,52(2):197-203㊀㊀㊀1.2㊀研究方法㊀采用百分位法,取第90和第50百分位值作为该格点日降水量的降水阈值[10];根据某日达到某一阈值的格点数占总格点数的比例,定义强㊁中㊁弱降水事件为:①强降水事件,当日降水量超过第90百分位阈值的格点占比大于50%,记该日为一次强降水事件;②中降水事件,当日降水量超过第50百分位阈值的格点占比大于50%,且超过第90百分位阈值的格点占比小于50%,记该日为一次中降水事件;③弱降水事件,当日降水量超过0.1mm的格点占比大于50%,并且降水量超过第90百分位值及第50百分位值的格点占比均小于50%,记该日为一次弱降水事件㊂该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在甘肃西部这样干旱㊁半干旱地区筛选不到传统极端降水事件的不足㊂文中选取并计算分析以下4个指数:①东亚夏季风指数,850和200hPa的纬向风垂直切变,范围在0ʎ 10ʎN㊁100ʎ 130ʎE[11]㊂②南亚夏季风指数,850和200hPa纬向风的垂直切变,范围在0ʎ 20ʎN㊁40ʎ 110ʎE[12]㊂③南亚高压强度指数,北半球200hPa位势高度大于12520gpm的所有网格点位势高度值加权计算的结果[13]㊂④西风急流指数,200hPa空间范围在35ʎ 45ʎN㊁50ʎ 105ʎE的平均纬向风[14]㊂2㊀甘肃东西区不同强度降水变化特征及成因2.1㊀东西区不同强度降水变化特征㊀甘肃省年降水量呈东南多㊁西北少,空间分布梯度大㊂年内降水量先波动上升再波动下降;月降水量在12月和1月不足5mm,在7月和8月近70mm㊂年际变化来看,1970年之前年际降水变化波动幅度大,1970年开始波动幅度明显减小且缓慢上升,1984年出现一次小峰值,之后波动下降至1997年降水异常偏少,为研究时段的年均最低值;此后又波动上升,到2018年出现年降水量超过430mm的极大值(图1)㊂图1㊀1961—2018年甘肃省降水量变化Fig.1㊀ChangesofprecipitationinGansuProvincefrom1961to2018㊀㊀对全省逐年降水量进行EOF分解(图2),第1模态贡献达到52.48%,反映研究时段内全区降水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时间系数为正(负),表明降水量异常偏多(少)㊂第2模态贡献值20.35%,呈现西正东负的分布形态,2012年之后的时间系数持续正值且异常偏大,说明在甘肃省104ʎE以西地区降水量异常偏多,而以东地区的降水量异常偏少,这也表明甘肃省东西部降水量之间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㊂为了详细探究甘肃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特征,基于第2模态以104ʎE为界,将甘肃省分为东西2个区域,开展分区域的降水研究㊂㊀㊀小波分析(图3)显示,西区仅夏季逐年降水量在1970 1980年存在2 4年的振荡周期;东区夏季降水量和逐年降水量在2010年之前均存在明显的2 4年振荡信号,在1980 1990年还有4 8年的振荡周期,东西区逐年㊁夏季逐年降水量的振荡周期差异大,反映出东西区降水内在变化及影响机制有明显的不同,这也说明开展分区研究的必要性㊂㊀㊀由于降水集中于夏季,取夏季降水量为研究对象㊂分别统计强㊁中㊁弱降水事件下降水分布及其在夏季降水量的占比,结果如图4所示㊂西区夏季总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不同强度降水量与夏季总降水量的分布具有一致性㊂中降水事件在西区夏季降水量的比重最高,达47.43%,强㊁弱事件分别为24.27%和24.48%㊂东区夏季降水量总体较大,中㊁弱降水事件总降水量分布形态与夏季总降水量一致,最大值出现在陇南南部边缘,而强事件的降水最大值位于陇东的平凉地区㊂东区中降水在夏季降水所占比重达46.6%,强降水为38.74%,弱降水仅为13.54%㊂㊀㊀从西区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图5a)来看,1961 2018年西区强降水事件年均频次约为4次,呈缓慢上升;中降水事件年均发生频次约25次,上升趋势显著,2012891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图2㊀1961 2018年甘肃省逐年降水量EOF前三模态(a)及其时间系数(b)Fig.2㊀TopthreeEOFmodes(a)andtheirtimecoefficients(b)ofannualprecipitationinGansuProvincefrom1961to2018注:a1㊁b1㊁a3㊁b3为西区,a2㊁b2㊁a4㊁b4为东区;a1㊁b1㊁a2㊁b2为逐年降水,a3㊁b3㊁a4㊁b4为夏季降水㊂图a中网格点为通过95%显著性检验区域,网格处为边界效应㊂Note:a1,b1,a3andb3refertothewesterndistrict,a2,b2,a4andb4refertotheeasterndistrict;a1,b1,a2andb2representannualprecipitation,a3,b3,a4andb4representsummerprecipitation.ThegridpointsinFigureaareareasthathavepassedthe95%significancetest,andthegridpointsshowboundaryeffects.图3㊀1961 2018年甘肃省东西区逐年和夏季降水Morlet小波分析显著检验(a)和功率谱(b)Fig.3㊀Morletwaveletanalysissignificancetest(a)andpowerspectrum(b)ofannualandsummerprecipitationintheeasternandwesternre⁃gionsofGansuProvincefrom1961to201899152卷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庆怡等㊀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注:a1㊁b1为夏季总降水量;a2㊁b2为强降水事件;a3㊁b3为中降水事件;a4㊁b4为弱降水事件㊂Note:a1andb1representthetotalsummerprecipitation;a2andb2areheavyprecipitationevents;a3andb3aremoderateprecipitationevents;a4andb4areweakprecipitationevents.图4㊀1961 2018年甘肃省西区(a)和东区(b)夏季不同类型降水事件累计降水量(单位:mm)Fig.4㊀AccumulatedprecipitationofdifferenttypesofprecipitationeventsinthewesternandeasternregionsofGansuProvincefrom1961to2018注:a1㊁b1为强降水事件;a2㊁b2为中降水事件;a3㊁b3为弱降水事件㊂Note:a1andb1areheavyprecipitationevents;a2andb2aremoderateprecipitationevents;a3andb3areweakprecipitationevents.图5㊀1961 2018年甘肃西区(a)和东区(b)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频次Fig.5㊀Frequencyofsummerprecipitationeventswithdifferentintensitiesinwesternregion(a)andeasternregion(b)ofGansuProvincefrom1961to201800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年之后出现集中且显著增加;弱事件年均频次约45次,微弱下降㊂东区各类强度降水事件的年均发生频次(图5b)均较西区高,且均呈下降趋势,弱降水和中降水事件的下降趋势更明显,这一特征同样在2012年以后表现得更为集中且显著㊂2.2㊀东西区不同强度降水成因分析㊀为了揭示甘肃省东西区不同强度降水的环流形势特征,分别对东西区不同强度降水事件进行合成分析(图6 8)㊂200hPa高度(图6),西区强降水事件下西风带上有强烈波动,急流带西侧位于里海上空的急流中心略偏北,急流带东侧位于我国北方上空的急流中心并分裂为2个子中心;南亚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其东北部12520gpm等值线延伸至甘南㊁陇南一带㊂西区中降水事件下西风带波动较强降水事件减弱,西侧急流中心仍略偏北,东侧急流中心较气候态偏强并向东延伸;南亚高压较气候态偏强偏北,其东北端12520gpm仍在甘肃境内,但较西区强降水有所南移㊂西区弱降水事件下的西风急流无明显异常,南亚高压较气候态略微增强㊂东区强降水中西风带东侧急流中心偏强且位于甘肃西部上空,甘肃东区位于急流底部;南亚高压较气候态偏强,12520gpm等值线东北部在甘肃省南部边缘㊂东区中降水㊁弱降水事件下急流中心强度逐级减弱,南亚高压脊线位置逐级南移㊂从东西区降水来看,随着南亚高压的脊线向东北推进,两区降水强度均在增强;同一强度降水事件中,西区降水对应的南亚高压中心强度范围较东区降水更强,中纬度西风急流波动更明显㊂注:紫色等值线为夏季气候态12520gpm,绿色等值线为夏季气候态ȡ30m/s的纬向风㊂a1㊁a2㊁a3和b1㊁b2㊁b3分别为西区和东区强㊁中㊁弱事件,c1㊁c2㊁c3为强㊁中㊁弱事件纬向风西区减东区差值㊂Note:Thepurplecontourlinerepresentsasummerclimatestateof12520gpm,thegreencontourlinerepresentsazonalwindwithasummerclimatestategreaterthanorequalto30m/s.a1,a2,a3andb1,b2,b3representstrong,medium,andweakeventsinthewesternandeasternregions,respectively.c1,c2andc3representthedifferencebetweenstrong,medium,andweakeventsinthewesternregionandtheeasternregion.图6㊀200hPa位势高度(等值线,gpm)和纬向风(阴影,m/s)的合成场Fig.6㊀Compositefieldof200hPageopotentialheight(contour,gpm)andzonalwind(shadow,m/s)㊀㊀500hPa高度(图7),西区强降水事件下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气候态明显偏强;北半球中纬度位势高度场存在 +-+ 异常结构,在乌拉尔山以东和贝加尔湖以南有强大的位势高度正异常,在新疆㊁青海和甘肃三省交界地带对应位势高度负异常,甘肃西区处于负异常中心,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同时西风环流有较强波动并伴随槽脊活动,高原东北侧上空有一小槽,甘肃西区位于槽前,促进上升气流发展,冷空气和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降水事件的环流特征与强降水事件相似,但异常强度均较强降水事件减弱;弱降水事件西区位于弱脊区且对应微弱的位势高度正异常,总体不利于较大降水发生㊂东区强㊁中降水事件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气候态偏强或偏北;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依然有 +-+ 的异常结构,乌山以东和我国渤海湾有位势高度正异常,青藏高原东北侧的低涡从青海㊁甘肃延伸到贝湖一带,位势高度场异常分布有利于西北向的偏冷空气和东南向的偏暖湿空气向低涡区域输送,促进降水的发生;东区中降水事件的位势场异常较强降水事件减弱,弱降水事件下的甘肃东区位于位势高度场 +- 异常的10252卷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庆怡等㊀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交汇地带,降水条件进一步减弱㊂东西区降水对比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始终偏强或偏西或偏北;但是西区强㊁中降水事件发生时西风带波动更显著;并且,西区降水事件下的位势高度场异常始终强于东区降水事件,随着降水强度的加大,异常强度也有相应的增强㊂注:黑线㊁绿线和紫线分别为5880gpm线夏季和各强度事件的平均㊂打点区域表示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㊂a1㊁a2㊁a3和b1㊁b2㊁b3分别为西区和东区强㊁中㊁弱事件,c1㊁c2㊁c3为强㊁中㊁弱事件位势高度的西区减东区差值㊂Note:Theblackline,greenlineandpurplelinerepresenttheaverageofthe5880gpmsummerandvariousintensityevents,respectively.Thedottedareaindicatespassingthe95%significancetest.a1,a2,a3andb1,b2,b3representstrong,mediumandweakeventsinthewesternandeasternregions,re⁃spectively.c1,c2andc3representthedifferenceinthepotentialheightsofstrong,mediumandweakeventsbetweenthewesternregionandtheeast⁃ernregion.图7㊀500hPa温度(红线,K)㊁位势高度(色线,gpm)及其异常(阴影,gpm)Fig.7㊀500hPatemperature(redline,K),potentialheight(colorline,gpm)andtheiranomalies(shadow,gpm)㊀㊀对流层底层空气水汽含量最大,环流场的特征关系到水汽的输送㊂700hPa高度(图8),西区强降水事件中整个欧亚大陆对应庞大的位势高度正异常,甘肃西区位于其右后方,反气旋式环流能促进东南向水汽向西区输送;同时高原东侧甘肃南部到四川一带有位势高度负异常中心,气旋式环流能将低纬度地区来的暖湿气流接力向西北输送,对于远离水源的内陆干旱地区,增大的水汽输送足以引起甘肃西区较强降水事件发生;中㊁弱降水事件下的位势高度异常较强降水事件逐级显著减弱,这意味着水汽的输送量也相应减小㊂东区强降水事件下甘肃西区有位势高度正异常,致使高原东侧四川地区低涡对低纬度水汽接力式输送到达甘肃东部地区,从而在该地形成较强降水事件;在东区中㊁弱降水事件下,这种水汽接力式输送减弱,甚至消失㊂东西区降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强㊁中降水事件下西区偏西南㊁东南的气流均强于东区,对应的水汽输送也较同强度的东区降水更强㊂3㊀结论与讨论该研究对甘肃省夏季降水进行分区分强度研究,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区域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发生时的大气环流成因特征和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甘肃以104ʎE为界的东西两区降水变化存在相反特征㊂在西区中降水事件对夏季降水贡献最大(47.43%),强㊁弱降水事件占比相当,分别为24.27%㊁24.48%;西区除弱降水事件外,强㊁中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均呈现上升趋势㊂东区中降水事件在夏季降水占比为46.60%,强降水事件次之,达38.74%,弱降水事件最少;东区强㊁中㊁弱降水事件的频次均呈减少趋势㊂(2)东西区夏季降水共同环流特征有南亚高压强度偏强㊁脊线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气候态偏强㊁偏北或偏西,且在东亚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存在 +-+ 的异常结构,有利于冷暖空气在负异常中心汇集;在青藏高原的东侧或东北侧还有低涡活动,促进了低纬度水汽向西北的输送,导致降水出现㊂南亚高压强度越强㊁脊线越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㊁偏北或偏西的特征及位势高度场的异常越显著时,对应的降水强度越大;西区降水发生时,在以上特征基础上,西风带上还有剧烈的波动,形成明显的波动小槽,对流层中层位势高度场甘肃西区对应负异常中心而东区对应正20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安徽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4年异常,低空的高原东侧低涡范围较大㊂相较于西区,东区降水下西风带上波动减弱,但急流中心的强度有所增强,急流中心向东延伸,且此时对流层中层甘肃地区对应的负异常中心对应甘肃东部,高原以东低涡也较西区降水弱,偏南支水汽输送量较西区降水减小㊂甘肃省位于大陆腹地,除了夏季风系统影响之外,高原季风㊁极涡㊁积雪覆盖等也都会影响到该地的夏季降水㊂该研究主要对不同强度降水事件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分析,以后还进一步探究其他大气外部和内部因子对甘肃夏季降水的协同作用,并且深入分析大㊁中㊁小尺度的共同作用对于降水形成机制的影响㊂注:打点区域表示通过95%的显著性检验㊂a1㊁a2㊁a3和b1㊁b2㊁b3分别为西区和东区强㊁中㊁弱事件,c1㊁c2㊁c3为强㊁中㊁弱事件风场的西区减东区差值㊂Note:Thedottedareaindicatespassingthe95%significancetest.a1,a2,a3andb1,b2,b3representstrong,mediumandweakeventsinthewesternandeasternregions,respectively.c1,c2andc3representthedifferenceinthewindfieldsofstrong,medium,andweakeventsbetweenthewesternregionandtheeasternregion.图8㊀700hPa温度(红线,K)㊁位势高度异常(填色,gpm)及风场(箭头,m/s)Fig.8㊀700hPatemperature(redline,K),potentialheightanomaly(colored,gpm),andwindfield(arrow,m/s)参考文献[1]陈星任,杨岳,何佳男,等.近60年中国持续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0,29(9):2068-2081.[2]黄玉霞,王宝鉴,王研峰,等.甘肃省夏季暴雨日数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J].高原气象,2017,36(1):183-194.[3]陈冬冬,戴永久.近五十年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大气科学,2009,33(6):1247-1258.[4]张强,林婧婧,刘维成,等.西北地区东部与西部汛期降水跷跷板变化现象及其形成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49(12):2064-2078.[5]王雅琦,冯娟,李建平,等.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的关系[J].高原气象,2020,39(2):290-300.[6]曹彦超,焦美玲,秦拓,等.1973 2020年甘肃河东夏半年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22,45(6):1695-1706.[7]周俊前,刘新,李伟平,等.青藏高原春季地表感热异常对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变化的影响[J].高原气象,2016,35(4):845-853.[8]刘玉芝,吴楚樵,贾瑞,等.大气环流对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48(9):1141-1152.[9]王澄海,张晟宁,张飞民,等.论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增加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21,36(9):980-989.[10]WENGH,HUANGG,TAOWC,etal.Observedtrendsinlightprecipita⁃tioneventsovergloballandduring1961-2010[J].Theoreticalandappliedclimatology,2016,125(1/2):161-173.[11]何敏.热带环流强度变化与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1999,10(2):171-180.[12]YANGS,WEBSTERPJ,DONGM.Longitudinalheatinggradient:AnotherpossiblefactorinfluencingtheintensityoftheAsiansummermonsooncir⁃culation[J].Advancesinatmosphericsciences,1992,9(4):397-410.[13]ZHANGPF,LIUYM,HEB.ImpactofEastAsiansummermonsoonheatingontheinterannualvariationoftheSouthAsianhigh[J].Journalofclimate,2016,29(1):159-173.[14]BONSALBR,ZHANGXB,VINCENTLA,etal.Characteristicsofdaily⁃andextremetemperatureoverCanada[J].Journalofclimate,2001,5(14):1959-1976.30252卷2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庆怡等㊀甘肃东西区夏季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天气成因分析。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情概况

平凉市情概况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

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

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

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

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

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等闻名于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

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

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
二、 三产 业发 展 。
53 生 态 效 益 .
人 , 州 区库井 灌 区设施 农业 供水 工程 建 成前 原州 区农 民 原 人 均纯 收 入 为 1 1 元 , 中种 植 业年 人 均纯 收入 66 0 5 其 7 8. 5 元 ; 州 区库井灌 区设 施农 业 供水 工程 建成 后原 州 区农 民 原 人均 纯 收入 达到 1 3 5元 , 施 农业 区年 人均 纯 收入 增 加 8 设
2 1 年第 1 期 00 0
平凉市地表 水资源量分析研究
任 博 文
( 平凉 水文水 资源勘 测局 , 肃平凉 甘
740 ) 4 0 0
摘要: 充分利 用 实测的水 文资料 , 照 水资 源调 查评 价要 求 , 用概 率统 计原理 和 水文统 计 学对平 凉市 区域地表 水 资 按 应
源量进行 了计算分 析 , 出平 凉市地表 水资源利 用的措施 , 提 为地 方经济发展 提供技 术 支撑 。
量相差 一般 在 53 _ 0~3 .0倍 , 流变 差 系数 为 C = .6— 22 径 v 04 09 。 .8 2 径 流 变差 系数及 径流深 分布 . 4
站 年实 测 径 流 资料 , 资料 来 源 为《 肃 省水 文 统 计 》 黄河 甘 、 流域 泾 河水 系《 文年鉴 》甘 肃 省水 文水 资源 勘 测局 和黄 水 、 委会 水 文局所 属水 文站 近 年实 测径 流资 料整 编成 果 。 9 8m。 实现总产值 0 1 元 , 4h 年 . 亿 8 净产值 0 8 元 。 . 亿 3 原州 区
指数在 1 0 . 之间, . ~1 0 1 9 为半湿润区; 六盘山以西静宁县为
代 表 的区域为 干旱 指数 在 2 O . 左右 , 2 为半 干旱பைடு நூலகம்区。 境 内河 流主要 有黄河 流域 的泾 河和 渭河 两大水 系 。泾

张家川环境调研报告

张家川环境调研报告

张家川环境调研报告调研背景:张家川是甘肃省平凉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条件独特。

一、气候环境1. 温度:张家川春季温暖宜人,夏季炎热干燥,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2. 降水:年降水量较少,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3. 风力:张家川受到高原地形和盆地效应的影响,春季和秋季风力较大,夏季和冬季风力较弱。

二、生态环境1. 植被:张家川地区主要分布有高山草甸、高山针叶林、灌丛等植被类型。

2. 土壤:张家川土壤属于黄土,贫瘠但肥沃,适宜种植农作物。

3. 水资源:张家川县内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较为丰富。

三、环境问题1. 水污染:张家川地区部分河流受到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污染,水质下降。

2. 空气污染:工业烟尘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3. 垃圾处理:张家川县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四、保护措施1. 水资源保护:加强对河流的监测和治理工作,严禁非法排污行为。

2. 大气环境治理:督促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3. 垃圾处理:建设现代化垃圾处理设施,推行分类投放和回收利用。

五、发展潜力1. 生态旅游:张家川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具备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2. 农业产业:张家川地区适宜种植草莓、苹果等水果,发展农业产业具有潜力。

3. 新能源开发:张家川县内光热和风能资源丰富,可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

六、建议1.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确保张家川的生态环境质量。

2.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

3. 积极引导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以上为对张家川环境的调研报告,提供了关于气候环境、生态环境、环境问题、保护措施、发展潜力及建议等方面的信息。

平凉城市近域..

平凉城市近域..
平凉市
城市化近域推进过程
研究区域概况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 北纬34°54‘—35°43’,东经108°30‘—107°45’之间,横跨 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 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 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全市辖泾川、灵台、 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 km2。 海拔在890—2857m之间。年均气温9.6℃,降水量为 420—600mm。总人口228.2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4万人。 常住人口达219.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54万人。 平凉是甘肃省主要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经济作物 主产区,盛产苹果、小麦、玉米平凉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畜牧业 基地和皮毛集散地,年肉牛饲养量居甘肃农区之首 。
3、文化产业: 2008年平凉市文化产业单位户均资产24.09 万元,人均资产3.86万元,这两项指标反映文化产业集约 化水平、规模化水平与全国和西部横向比较反映平凉文化 的差距、全国文化产业单位户均资产583.61万元,人均资 产18.12万元。 4、城市功能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东段、陕甘宁接壤处重要的工贸旅 游型中心城市。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源煤化工产业、 低碳能源建材业、仓储物流业和人文生态旅游业,突出中 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打造甘肃东翼、平 庆经济区核心城市。
• 1、“一中心”(城市中心区):东起大岔河、 西至白石沟,包括颉河拓展区、南山拓展 区、白庙拓展区,总面积110平方公里。 • 2“两园区”(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 平凉工业园区) • 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东起白 石沟、西至崆峒山西边缘,南起麻武乡、 北至北山,总面积303平方公里。

平凉简介

平凉简介

灵台荆山 森林公园
荆山森林公园坐落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 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公园分为荆山文化园林、 后山森林风景旅游区和东沟生态景观旅游区,占地 面积417公顷,共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 情、休闲游乐、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公园一年四 季松柏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各种植物 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被人们称 为“绿色氧吧”。以古建筑为特色,形成了荆山门、 博物馆、三贤祠、德化廊、朝晖亭、夕照亭、日月 亭、关公殿、灵通门、玉皇阁、休闲广场、仿古城 墙、瞭望台等人文景观和“农家乐”休闲山庄、东 沟生态景观湖等自然景观。荆山森林公园北接崆峒 山、泾川王母宫,南连陕西法门寺,地处旅游热线, 旅游产业开发前途光明。2006年评定为国家AA级 旅游景区。2010年1月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 区,并已跻身陇东著名景区行列。
灵台
灵台,坐北朝南,底宽18米,高33米。台 体分为三层,顶层大殿内塑有周文王像,两 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再现了当年文王伐 密的壮阔场面;底部回廊为碑林,收录有古 今政要名人的题辞、题匾260余幅。灵台历 史悠久,文化深远,被誉为“神州祭灵第一 台”。 灵台县因此而得名,并以商周文化遗存为主 体的“文物大县”著称,被甘肃省命名为 “历史文化名城”。
华亭石拱寺
• 石拱寺位于华亭县南11公里的 上关乡半川村,坐北向南,依崖 开窟,窟释分布于东西约120米 长的沙质石崖上,现存窟龛14 个。石拱寺开凿于北魏延昌元年 (公元512),窟形、结构、布 局、雕刻手法及造像姿态表情, 均有独到之处。这些窟龛中保存 的造像及壁画浮雕,比例适中, 身段窈窕,衣纹流畅,面部表情 生动端庄,特别是菩萨和供养人 形象,发髯高耸,蛾眉凤眼,口 唇微启,笑中含情,栩栩如生,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平凉市勘察报告

平凉市勘察报告

平凉市勘察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中国甘肃省平凉市进行综合勘察,并对该地区的地理、经济、人口、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通过本次勘察,旨在为平凉市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地理概况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岭山脉东麓、黄土高原北缘,东邻宁夏回族自治区,南接陕西省,西临武威市,北濒黄河。

总面积为19847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交错分布。

该地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寒冷干燥。

年均气温为11.6℃,年降水量约为400毫米。

土地利用以农业用地为主,占地面积的65%,其它包括森林用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三、经济状况平凉市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玉米、大豆等为主要种植品种。

畜牧业也是该市的重要产业,主要养殖牛、羊、猪等。

工业方面,平凉市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为主要产业。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炭、铁矿石、石膏等。

近年来,平凉市加快了发展步伐,通过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旅游业也逐渐兴起,以马兰花、地质公园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四、人口状况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平凉市的人口总数为243.6万人。

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城区人口密度较高,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

人口结构方面,中青年人口占绝大多数,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对平凉市的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交通状况平凉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目前,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等多元化的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平凉市区内主要有G30连霍高速公路和G22青兰高速公路贯穿而过,连接了周边省市。

此外,市区内还存在一些较为繁忙的省道和县道,方便市民出行。

铁路方面,平凉市已建成的铁路有兰新高铁、兰州至天水铁路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物流运输。

航空方面,平凉市拥有平凉机场,已有航线直达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这为平凉市的旅游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的家乡平凉_

我的家乡平凉_

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为国家首批5A级旅 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被评 为“中国顾客最满意的十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 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和全国首批30个“中国旅 游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柳湖公园是陇东的自然山水园林,它以“柳中湖, 湖中柳”形成独特的景观。
崆峒笑谈又称笑摊、笑坛,俗称“丢丑”,是一种以逗乐为主的民间 喜剧。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明、清,盛行于清末和民国初年,。《笑 史》中有:“世所传笑谈,乃其影子也”的记载。主要流传于甘肃省平 凉市崆峒区北塬的草峰、杨庄、香莲,川区的白水、花所、崆峒等乡镇。 其词、曲均为口头流传,剧目内容多为民间日常生活的纠葛、琐事,包 含笑料,也有青年男女爱情小故事。表演形式灵活多样,说唱并举。语 言风趣诙谐,曲调幽默滑稽,乡土气息浓郁。其中《王婆骂鸡》、《瞎 子看戏》、《闹绣房》8个节目吸引了众多观众。
甘肃秦腔是金元“兰州影”和明代“西秦腔”发展的继续 和一脉传承,明末清初逐衍为甘肃秦腔声腔剧种,行腔念 白取用甘肃方言,并流播大江南北。

羊肉泡馍。已有六十年经营历史,是独特的伊斯兰风味食品。平凉羊肉泡漠选 取料羊,也叫站羊,肉质肥嫩可口,采取“单走”,即羊肉和泡馍分别送上。肉 汤清而不腻,鲜而不膻,辅以香油、油泼辣子、香菜、糖蒜。羊肉性热,含高蛋 白成份,老幼皆宜,经常食用,可健身壮体,实属冬令大补佳品。 平凉酥饼。具有地方风味的大众化美食,也叫酥馍,平凉酥馍分为汉民的暗酥 酥饼和回民的明酥、扯酥酥饼三大类。暗酥饼表面不见酥,吃到口里才觉酥,有 五香味的咸酥饼和包糖馅的甜酥饼两种。明酥饼表面油亮酥脆,吃口酥软,也分 甜、咸两种。酥饼的花样有牛舌头、麻鞋底、“一道眉”和方块等十多种。 平凉酿皮子.制作的主要程序是:先将和好的面团置于清水盆中,攥、揉、搓洗, 直至分离成淀粉和面筋,将淀粉放入专用的酿皮锣蒸煮,吃时切成条状,入盘或 碗,调以盐、醋、蒜泥、油泼辣子、芝麻酱等佐料即可。它的特点是薄软柔韧、 酸辣凉爽。 羊肉涮锅。讲究用当地料羊肉,精选细做,配以豆腐、粉条、葱、韭、蒜以及 辣子、油、盐、酱、醋等。享用时,铜火锅内汤料翻滚,进餐者将羊肉薄片及其 他备料放入锅内,顷刻即熟,食之不膻不腻,香脆宜人。 平凉炉齿馍。又叫“石子馍”、“砂子馍”。炉齿馍的做法独特,先将豆粒状 砂石烧至极热然后在上烙制面饼。面粉调制讲究,拌有香料、精盐、清油,擀 成圆饼,上石子锅烘烤至熟。馍形似炉齿,脆香可口,便于携带。 生氽面。用鲜牛、羊里脊肉切片入锅,与面食同煮,放酱、醋、葱、姜等作料

纸坊沟流域降水径流特性分析

纸坊沟流域降水径流特性分析

结语
1983-1997年, 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 施格局变化, 明显改变了降雨、径流及输沙量的关系, 治 理后期( 1985 ~ 1997) 与前期( 1983~ 1985)土壤 侵蚀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变化。 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过程及其产沙的影响是非常复 杂的, 依据研究结果, 流域治理效应是一种非线性的响应 过程, 而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及配置体系的不同,流域治理 的土壤侵蚀效应将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集水区范围内水 土流失变化的时间段特征也不尽相同。
今后的研究方向
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定性评价
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研究目的
通过对区域尺度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 子的研究,建立包括研究区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 性因子、地形因子、植被覆盖因子、工程措施因子、 耕作措施因子等动态信息的空间数据库,推动 USLE、CSLE等模型的验证与应用,深化对土壤侵 蚀与其环境因子关系的正确认识,为区域土壤侵蚀 普查提供有益参数,为平凉市纸坊沟流域水土保持 治理工程服务。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侵蚀因子系列图
土壤侵蚀强度图
土壤侵蚀格局分析
所欠缺的知识和资料 1、RS/GIS技术知识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与掌握 2、纸坊沟河流域DEM数据 3、遥遥感影像数据 4、进一步实地调查,查找相关的图件
谢谢大家!
纸坊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 时段分析
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王磊
本文以平凉市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 应用双累积曲 线法, 分析界定了流域1983年以来大规模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环境下土壤侵蚀变化出现差异特征的时间段。研究结果
表明, 1983- 1997年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变化剧烈的 分水岭年份为1985-1986年。1985年以后, 随着治理面积

平凉简介

平凉简介
• 双凤山公园位于华亭县城以南 0.5公里处,是以自然景观,兼 容道教人文景观和现代游乐设 施为一体的游乐公园,因形似 双凤叠翅而得名。相传古时一 对恋人为挣脱封建婚姻桎梏, 殉情而死,化为双凤翱翔于南 山巅水滨之上,南山遂有双凤 之名。山上有药王洞、玉皇殿、 城皇庙、观音殿等庙宇6处。药 王洞传说是药王孙思邈走三山、 游五岳,到处采集药材、药籽 曾住过的地方。公园内建有儿 童乐园、成人游乐场、老年活 动中心,滨园游览区等六大功 能区。
• 云崖寺生物资源:总面积达14891公顷,主要树种有华 山松、油松、落叶松、红桦、白桦、山杨、青冈、梅树 等。主要动物有金钱豹、鹿、麝、狍、野猪、红腹锦鸡、 环颈雉等国家二、三类保护动物,珍禽鸣于树上、奇兽 奔于林间。
王母宫山
• 王母宫始建于西汉元丰二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1992 年,当地政府与民间联合重修,陆续建成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 纪殿等主体建筑。回山之下,两河汇流处建有“回屋”,相传是西王 母居住的地方,也是西王母和东王公相会之处。 • 王母宫依山开凿,平面呈“回”字形,外有三层楼窟檐。窟高11米, 宽大12.6米,深10米,中心柱四周中及窟壁三面雕有佛像200余尊, 有大小佛龛22个。中心柱正面塑有佛像一尊,高约4米,泥塑石胎, 体态丰满,为唐代作品。窟内每壁造像三层,百余尊,是我国古“丝 绸之路”上的名窟之一。王母宫碑碣众多,其中以“王母宫颂碑”最 为著名,有“瑰宝”之称。
旅游资源分类
主类 E 遗址遗迹 F 建筑与设施 亚类 EB 社会经济活动遗址 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B 单体活动场馆 FC 景观建筑 FD 居住地与社区 FE 归葬地 FF 交通建筑 FG 水工建筑 G 旅游商品 H 人文活动 GA 地方旅游商品 HC 民间习俗 HD 现代节庆 基本类型 灵台百里古密须国 静宁红军长征纪念馆 泾川王母宫山 静宁西岩寺 平凉柳湖公园 华亭双凤山公园 泾川大云寺 古灵台遗址 南石窟寺 华亭石拱寺 平凉小吃街 灵台皇甫谧陵园 六盘山隧道 崆峒水库 静宁苹果 静宁烧鸡 平凉饸饹面 泾川擀面皮 平凉社火 成纪文化城 静宁文庙 崆峒山旅游文化节

平凉市6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平凉市6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维普资讯
甘肃 农业
20 0 2年 第 8期 ( 第 13期 ) 总 9
5 3
平凉市 6 O年 气 候 变 化 特 征 分 析
卞长 丽

杨 晓 华
历史极小值 , 次为 2 0 其 00年春 季, 2 . 米, 仅 3 7毫 比春 季 引言 人 类 活 动 强 度 加 大 与 生存 环 境 质 量 下 降 , 完 全 的 降 水 最 多 的 一 年 (98年 ) 了 10多 毫 米 , 把 19 少 9 比近 3 0年 气候 系 统 推 向科 学 领 域 ①。 自 2 0世 纪 8 o年 代 以 来 , (90 20 气 17 - 00年 ) 均 降 水 也 少 了 6 毫 米 。 平 0多 候变 化 及 其 对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影 响 已 经 成 为 全 球 关 表 1 平凉市季降水量年代统计表 注的重大问题。而研究气候变 化规律, 高短期 气候预 提 年代 3 ~5 6 9 1 1 ~2 ~8 ~ 1 2 测 的 能 力 , 对 我 国各 级 党 政 部 门 和 科 技 工 作 者 的 迫 切 是 42~ 5 0 1 o3. 1 2 64. 6 1 53. 2 1 2 7. 要求 , 对于合理利用 当地气候 资源, 加快当地 经济 发展, 也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本 文 应 用 平 凉 14 -20 92 00年 的 气 象 51~ 60 8 5 6. 2 2. 7 4 9 5 3. 9. 6 资料 , 近 6 平 凉 气 候 进 行 分 析 , 期 对 今 后 更 好 地 对 0年 以 研 究 、 报 提 供 参 考 和 科 学 依据 。 预 61~ 7 0 8 9 7. 2 8. 8 2 1 82. 9 9. 6 基本气候状况 71~ 8 0 9 . 0 3 2 61. 1 1 25. 8 1 6 O. 平凉位 于甘 肃省东 部, 处 青藏高 原 的东北边 缘, 地 属 温 暖 带 内 半 干 旱 的 黄 土 高 原 沟 区 , 于 受 中高 纬 环 流 由 81 9 ~ 0 1 . o2 4 2 9. 6 3 1 20. 1 1 9 1. 控 制 , 地 大 陆 性 气 候 特 点 明 显 。 全 年 四 季 气 候 特 征 可 本 91 2 o ~ O0 81 8 . 2 9. 7 6 8 6 4. 1 4 0. 概括为 : 旱冷暖无常风沙大 , 凉少雨 多旱 降温 急, 春 秋 夏 短 降水 集 中 多 雹 暴 , 长 寒 冷 雪 少 晴天 多 。 年 平 均 降 水 冬 4 2~ 2 0o O 9 7 3. 2 2. 7 5 1 6. 2 7 1 6 1. 量 4 2 3 米 , 平 均 气 温 8 8 。 全 年 日照 时 数 27 8.毫 年 .℃ 39 小 时 , 发 量 13 蒸 4 8毫 米 。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有 冬 小 麦 、 玉 表 2 平 凉 市 季 平 均 气 温年 代 统计 表 米、 高粱 、 芋 等 , 济 作 物 中 以 油料 作 物 为 多 。 洋 经 年 代 1 2 - 月 - 月 9 1 1- 月 ~l月 3 5 6 8 ~l 2 2 二 、 料 管理 资 4 2~ 5 O 9. 1 8 21. 9。 7 5 O. O —2. 8 选 用 平 凉 观 测 站 13 -20 97 0 0年 降 水 气 温 资 料 。 平 凉 13 建 站 , 经 几 次 搬 迁 , 9 7年 历 加之 14 年 的 资料 不 完 91 51~ 6 0 8. 7 8. 20. 8. —3. 6 O 6 4 整 , 资 料 统 计 从 14 故 92年 开 始 。 处 理 方 法 如 下 : 降 水 将 与 气 温 作 四 季 划 分 ②: 季 ( ~5月 )夏 季 ( ~8月 )秋 春 3 , 6 , 61~ 7O 8. 4 9. 1 9 6 9. 8. 2 — 3. 9 季 ( ~ 1 月 )冬 季 (2 次 年 2月 ) 做 出 平 凉 年 、 降 9 1 , 1~ 。 季 71 8o ~ 8. 6 9. 2 O 6 0. 8. 4 — 3. 5 水和 气 温 的 历 史 演 变 曲 线 。做 降 水 气 温 的年 代 际 与 年 际分 析 。 统计 降 水 距 平 百 分 率 和 气 温 距 平 , 将 其 作 五 并 8 1~ 90 8. 7 9. 1 7 5 9. 8. 6 — 3. 1 级划分。

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

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

平凉市地表水资源量分析研究摘要:充分利用实测的水文资料,按照水资源调查评价要求,应用概率统计原理和水文统计学对平凉市区域地表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平凉市地表水资源利用的措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地表水资源;地表径流;产水模数;水资源量;平凉市1基本概况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下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 141km2,海拔890~2857m。

年均气温8.50℃,降水量228.80~856.3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5.30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1 379.20mm(20cm口径蒸发器),换算为E601型蒸发量为896.50mm。

平凉市六盘山以东地区干旱指数在1.10~1.90之间,为半湿润区;六盘山以西静宁县为代表的区域为干旱指数在2.20左右,为半干旱区。

境内河流主要有黄河流域的泾河和渭河两大水系。

泾河水系主要支流有颉河、胭脂河、河、洪河、蒲河、黑河、达溪河等;渭河水系主要支流有葫芦河及其支流水洛河、庄浪河、清水河、渝河、高界河、甘沟河、李店河(南河)、甘渭河。

境内共有各类水文站13个,分别设在泾河、大路河、河、石堡子河、达溪河、葫芦河、南河等控制断面处,黑河张河站和达溪河张家沟站为省界水文站。

平均站网密度11.70站/万km2,高于全国平均站网密度(3.40站/万km2)。

站网密度高,区域代表性好。

2水文特征分析2.1资料收集、还原及插补延长地表径流分析及水资源计算共收集13个水文站449站年实测径流资料,资料来源为《甘肃省水文统计》、黄河流域泾河水系《水文年鉴》、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和黄委会水文局所属水文站近年实测径流资料整编成果。

为使河川径流资料真实反映天然径流情况,并使资料系列具有一致性,对径流量进行了还原计算。

为了使径流系列与降水系列同步,对于资料系列不足50a的径流资料进行相关延长,使所有径流站资料系列全部达到50a。

2021_年秋季平凉东部罕见大暴雨成因分析

2021_年秋季平凉东部罕见大暴雨成因分析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23, 12(4), 746-754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ccrl https:///10.12677/ccrl.2023.1240782021年秋季平凉东部罕见大暴雨成因分析王丽娜甘肃省平凉市气象局,甘肃 平凉收稿日期:2023年6月19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7日摘要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 再分析资料,从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云图及雷达回波分析2021年秋季出现在平凉东部罕见大暴雨过程形成的成因,结果发现: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异常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较强而且维持稳定,其西北侧暖湿气流强盛,不断向平凉东部暴雨区输送源源不断的水汽,低层切变线辐合系统长时间维持在平凉东部,同时叠加地面辐合线,增幅了对流降水,导致灵台极端强降水的出现。

关键词秋季,罕见,大暴雨,异常Analysis of Rare Heavy Rain in the East of Pingliang in Autumn 2021Lina WangPinglia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 Pingliang Gansu Received: Jun. 19th , 2023; accepted: Jul. 20th , 2023; published: Jul. 27th , 2023Abstract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 and NCEP reanalysis data, the causes of the rare rainstorm process in the east of Pingliang in autumn 2021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mpact system, physical quantity diagnosis, cloud map and radar ech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cess of this rainstorm was strong and stable in the north of the abnormally strong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he strong warm and wet air in the northwest side of the rainstorm con-tinued to transport water vapor to the east of Pingliang rainstorm area, the convergence system of the low-level shear line maintained in the east of Pingliang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ground conver-gence line, which increased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led to the extremely heavy precipita-王丽娜tion in Lingtai.KeywordsAutumn, Rare, Heavy Rain, Abnormal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平凉位于甘肃东部,地处中纬度地带,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常年主要受中高纬度西风气流控制,东南季风影响较弱,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

甘肃短时强降水天气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甘肃短时强降水天气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

第38卷第3期2015年5月ARID LAND GEOGRAPHY Vol.38No.3 May2015甘肃短时强降水天气若干环境参数特征分析付双喜1,何金梅2(1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甘肃兰州730020;2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利用甘肃省2005-2013年81个气象站逐时降水量、2012-2013年全省区域站雨量及部分探空资料,分析甘肃省短时强降水天气地域分布及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甘肃省短时强降水天气全省均有出现,但主要出现在河东地区,以庆阳北部和陇南居多。

(2)合成T-LogP图上各站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平凉(20∶00)、武都(08∶00、20∶00)温湿曲线呈明显“漏斗”状。

(3)短时强降水出现时,K指数、SI指数、CAPE、CIN、各特殊层的高度、静力稳定度及各层的温度露点差在不同区域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上述结果为短时强降水的短时或短期潜势预报可提供参考。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T-LogP图;环境参数中图分类号:P426.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060(2015)03-0469-09(469~477)短时强降水天气是强对流天气中的一种,指一小时降水量≥20mm的天气。

因其突发性强、预报难度大,成为一种灾害性很强的天气事件,其导致的暴洪和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所有气象灾害中也是最大的[1],因此短时强降水天气的预报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2-7]对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且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DOSWELL[8]指出大多数的强降水是对流性的,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首要的是理解产生强降水的物理机制所需的条件,因此对环境参数特征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强对流天气发生时的物理过程,并通过物理量参数的阈值可确定对流天气的类型或者强度。

在实际预报中预报员利用天气形势并结合一些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参数来进行强对流天气的潜势预报,因此探空资料已成为反映强对流天气出现前本地上空大气温湿结构的重要手段。

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分析

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分析

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分析摘要: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破坏给地区工农业发展以及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是阻碍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1]。

本文主要分析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为平凉市充分发挥地区水资源优势提供依据关键词:水资源;利用;对策平凉市崆峒区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受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合理利用水资源应辅以水利工程、生态建设、节水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平凉市崆峒区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状况平凉崆峒区年均降雨较少,只有511.30mm;有泾河、甘沟河、纸坊沟、水桥沟、小路河、大路河、四十里铺河等主要河流。

降雨和河流是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唯一水源。

经过2016年分析评估:全区水资源总量3.13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40m3,亩均298m3,远远低于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m3和亩均1760m3的水平,也低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00m3和亩均564m3的水平,因此崆峒区的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二)水资源利用现状崆峒水库是崆峒区最大的水利工程,承担着饮水供应、工业供水、发电、农业灌溉等多项任务,兔里坪水库年供水量3385万m3,农业用水量大概为2659万m3,工业用水量大概为735万m3。

城市居民用水73~80升/天,农村居民用水31~42升/天,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主要问题(一)水资源短与工农业平凉崆峒区的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11.30mm,由于降水在季节上分配很不均匀而导致了干旱问题的频繁发生,再加上日益加重的水污染,水资源问题愈加严重(二)水利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水资源利用率低,调蓄灌溉能力不够,原始的土渠灌溉系统虽然利用比较方便,但在利用中过程中蒸发、下渗严重,浪费较大;全区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低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亩均耗水高达320m3左右,农业用水比重大。

1953-2017年高台县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1953-2017年高台县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1953-2017年高台县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高台县是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个县,本文通过分析该县从1953年到2017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来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情况。

我们来看高台县的气温变化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从1953年到2017年,高台县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高台县的气温逐渐上升,尤其是近几年。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相一致。

具体来说,从1953年到1967年,高台县的年均气温大约在10摄氏度左右波动;从1968年到1982年,年均气温开始缓慢上升,达到了约11摄氏度;从1983年到1997年,年均气温上升速度明显加快,达到了约13摄氏度;从1998年到2012年,年均气温继续上升,达到了约14摄氏度;从2013年到2017年,年均气温已经接近15摄氏度。

这说明高台县的气温升高速度在不断加快,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台县从1953年到2017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表明,该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升高趋势,而降水量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这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台县的影响,并可能对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工作,同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凉地处甘肃省东部,位于陇东高原之上,境内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泾渭河冷 温带亚湿润区) 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量较为丰富, 因为海拔地形的原因,平凉各个山区的气候垂 变化较大,由于受高空西风环流影响,平凉 的风沙比较大。

降水特点
时间上:各季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匀,冬春雨 少,6月下旬进入雨季,至10月上旬左右结束。 主要降水集中在7、8、9 三个月。降水的年 际变化也很大; 空间上:降水量也从西南向西北依次递减

年降水总量(mm)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平凉多年降水总量折线图
20C60S—2012年平凉降水分析图
年份
19 61 19 65 19 69 19 73 19 77 19 81 19 85 19 89 19 93 19 97 20 01 20 05 20 09 20 13
系列1
旅游资源

பைடு நூலகம்崆峒山上把酒论道
庄浪美景
平凉降水量分析
地理科学(2)班 李昊轩 朱海应 张丽丽 朱瑞霞
平凉概况

平凉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 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 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 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 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 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 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 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

平凉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 必经重镇,史称“西出长安第一城”。平凉 自古为屏障三秦、控驭五原的重镇,是“兵 家必争之地”和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中 原通往西域和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的交通和 军事要冲,不仅是西北地区的公路枢纽,而 且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
平凉市下设的六县一区
崆峒区 静宁县,庄浪县,华亭县,崇信县,灵台县, 泾川县(由西向东)

地理位置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交 汇处,地处(34°54′N至35°43′N , 108°30′E至107°45′E)之间 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

在中国地图上看平凉
气候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