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总结
庄子二则文言文知识点积累总结勤奋学习就是面对学习作业,能一丝不苟的完成,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观找出困难的缘由,勇于克服,不解决困难时不罢休。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庄子二则文言文学问点积累,期望对您有所帮忙!庄子二则学问点整理1.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通“ 溟”,海)二.古今异义词。
1.怒而飞古义:奋勉今义: 生气,发怒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3.野马也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野生的马4.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平安5.子非我古义:对人的尊称今义:孩子,儿子三.词类活用。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四.一词多义。
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为其名为鲲(叫作) 化而为鸟(成为) 天下为公(是)3.其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其正色邪(表示选择) 其此之谓乎(表推想。
也许,唯恐)4.而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但是)五.重点字词解释。
1.北冥有鱼 (北海 )2.怒而飞 (兴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3.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在天空的云)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水运动)5.南冥者,天池也 (自然形成的水池)6.志怪者也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7.水击三千里 (击水,拍打水面)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回旋飞行)( 扶摇:旋风)9.去以六月息者也 (风)10.野马也,尘埃也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1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12.其视下也 (代大鹏)13.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1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濠水上的桥)15.安知鱼之乐 (怎么,哪里 )16.固不知子矣 (原来)17.全矣 (完全,完备 )18.请循其本 (循其本:追溯话题本源)(循:追溯)六.重要语句翻译。
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庄子》二则文学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词语解释1诗文默写10、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重点句子翻译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子非鱼,安知鱼之乐?7、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8、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9、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对比训练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节选自《庄子·徐无鬼》)(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尽垩而.鼻不伤人不知而.不愠B.游于.濠梁之上苛政猛于.虎也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宋何罪之.有D.请循其.本其.真无马邪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听.而斫之()臣之质.死久矣()是.鱼之乐也()女.安知鱼乐()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4、庄子与惠子是辩友关系,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简析。
对比训练参考答案1、A A、表转折,可是/表转折,可是;B、在/比;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D、它的/表示反问的语气。
故选A。
2、听信,听任对象,这里指搭档这同“汝”,你3、楚国有个人用白色的泥点涂抹在自己的鼻尖上,(泥点薄得)像苍蝇的翅膀,让一位姓石的匠人来砍掉它。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庄子二则》是中国古代文言文阅读教材《庄子》的其中两篇文言文选段,分别是《齐物论》和《养生主》。
这两篇文章都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寓言故事和哲理思辨,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等深刻的问题。
以下是《庄子二则》的知识点梳理。
《齐物论》是庄子的一篇重要著作,也是古代哲学中的经典之作。
文章以“齐物”为主题,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1. “天地之间,其犹橐豆乎?”:这句话直接引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通过比喻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之间的对比,来引发读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2.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天地和光阴的理解,认为天地是万物的逆旅,而人只是光阴中的过客,暗示了人与自然的短暂和渺小。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是文章的一个重要观点,作者认为人们对美和善的定义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这一观点体现了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
4.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是,则是其所非;欲非其所非,则非其所是。
”: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庄子对于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认为道德的标准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
这也是庄子“相对主义”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养生主》也是庄子的一篇代表作,通过寓言故事展开,探讨了人的养生之道和追求幸福的包容心态。
1. “古者,天人合一,万物为一,圣人应机,则天下平。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人治理国家社会的赞赏,认为古人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 “易俗者易以老,易以俗,易以鄙,易以无为。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改变社会习俗和追求心灵自由的呼吁。
作者认为,只有舍弃那些虚浮浮躁的习俗,追求淡泊宁静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养生之道。
3. “安见鱼之悦,不忘其江湖之广;安见鸟之乐,不忘其林木之欢。
部编语文八下《庄子二则》-知识梳理
21《庄子》两则北冥有鱼一、字词积累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中的大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若.(像)垂.(悬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
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三千里,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
”野马..(扬在..(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雾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
)也,尘埃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
天之苍苍..(深蓝),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这样)则已.(罢了)矣。
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通“溟”,海)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2.词性活用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齐谐》者,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3.古今异义的词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
今义:野生之马南冥者,天池..也。
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今义:湖泊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海波动荡。
今义:海洋运输4.一词多义⑴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名.列前茅。
(名次)⑵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北山愚公长息.曰。
(动词,叹气)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平息)⑶之: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专题25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二)-2023届语文中考背诵手册(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梳理(二)1.《<庄子>二则》一、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二、文章写作背景《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三、字音字形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濠háo梁鯈tiáo鱼四、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怒而飞。
(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3.垂天之云。
(悬挂)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徙)5.南冥者,天池也。
(天然形成的大池)6.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7.水击三千里。
(在水面上)(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8.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旋风)9.去以六月息者也。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则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庄子二那么知识点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以逍遥学派为主,对于人生、自然、道德等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庄子二那么是指《庄子·逍遥游》和《庄子·秋水》两篇文章。
1. 《庄子·逍遥游》
- 文章主题:人生的追求和境界。
通过描写庄子逐步超越世俗的束缚,最终到达逍遥自在的境界,表达了人追求自由、追求真理的愿望与勇气。
- 重要人物:庄子,他是文章的主人公,通过修习养性、观察自然等方式,打破了世俗的桎梏,到达了超然的境界。
- 重要概念:
- 逍遥:自在无拘谨,享受生活。
- 得失:庄子认为人们常常因为得失而烦恼,而他那么选择了放弃得失,追求逍遥自在的心态。
- 自在:摆脱世俗的束缚,心境无拘无束,到达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 谨守:庄子提倡谨守自己的真实立场和本心,不受外界风俗的影响。
2. 《庄子·秋水》
- 文章主题:宇宙万物的变化和虚实观念。
通过描写秋水的变化多样性和虚实之间的互相转化,表达了庄子的哲学观点,认为事物的存在是相对的,没有固定不变的真实状态。
- 重要概念:
- 变化:庄子通过描绘秋水的变化,表达了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真实状态,一切都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 虚实:庄子认为虚与实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没有绝对的存在。
- 泛泛而谈:庄子用泛泛而谈的方式表达他对于事物本质的理解,回绝局限于固定的观念和定义。
- 平淡:庄子推崇平淡的心境,认为不纠缠于物质欲望和无谓的追求可以到达真正的自由。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庄子二则 复习要点
21庄子二则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北冥:北海。
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海运:海水运动。
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tuán):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以: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其:表示选择。
是:这样。
濠(háo)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鯈(tiáo)鱼:一种淡水中的白色小鱼,又名白鲦。
是:这。
安:怎么。
固:固然。
全:完全,确定是。
循其本:意思是要从最初的话题说起。
循,沿着,接着。
本,原来。
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
既已:已经。
二、文学常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
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
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阐明事理的依据,构思巧妙,想象奇幻,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文中还善用比喻,以具体事物反复作比说明抽象的道理,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使人易于接受其观点。
《庄子》散文的语言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及艺术魅力。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北冥有鱼》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四、知识点1、通假字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2、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两则重要知识点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两则重要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注释海运:海水运动。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志:记载。
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去: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译文这只鸟,在海动风起时就迁往南海。
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
《齐谐》中说:“当鹏鸟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的浪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原文: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注释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是:这样。
译文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21《<庄子>故事两则》知识点梳理一在先秦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而《庄子》却机敏、幽默与诙谐。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相梁(xiàng)鹓鶵(yuān chú)醴泉(lǐ)鸱(chī)吓(hè)儵鱼(tiáo)濠梁(háo)3、一词多义。
是:于是,鸱得腐鼠(这时)是鱼之乐也(这)吓:仰而视之曰:“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吓唬)于: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而飞于北海(介词,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4、古今异义。
【或】古义指有人,现在指或者。
【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现在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安】古义是怎么,现在指安全、稳定。
【固】古义是本来,现在指坚固。
5、词类活用。
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
6、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欲代子相:你。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都。
非梧桐不止:栖息。
非练实不食:竹子所结的子。
非醴泉不饮:甜美的泉水。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请循其本:从最初的的话题说起。
7、掌握下列语句的特殊句式。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状语“于国中”后置,“搜”后省略宾语“庄子”)三惠子相梁内容解读1、请划分本文的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可以分成两层:第一层从开头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写惠子相梁,听信他人挑拨,搜捕来看望自己的庄子;第二层从“庄子往见之到结尾”,写庄子以鹓鶵自比回击利欲熏心的惠子。
2、文章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第一则庄子讲鹓鶵的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喻志向高洁之士),将惠子比做鸱(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庄子二则》字词考点梳理(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文学常识: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说的主 创始人,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与道家始祖老子 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 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
分。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邪”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呢”)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一、《北冥有鱼》 重点字词
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鲲 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鹏(传说 中的大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而飞,其翼 若(像)垂(悬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就)将徙(迁徙)于南冥。南冥者,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也。齐谐者,志(记载)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在水面上)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三千里, 抟(tuán)(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而上者九(表虚数,不是实指)万里, 去(离开)以(凭借)六月息(这里指风)者也。”野马(春天林泽中的雾气。雾 气浮动状如奔马,故名“野马”。)也,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 粒叫“埃”。)也,生物之以息(气息)相吹(吹拂)也。天之苍苍(深蓝),其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尽)邪?其(指代“鹏”)视下(往下)也,亦若是 (这样)则已(罢了)矣。
⑷而: 怒而飞。 (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连词,表修饰关系)
⑸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就)
时则不至。
(或者)
⑹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
(介词,凭借)
《庄子》二则知识点归纳
《庄子》二则知识点归纳鹤维(yuanch)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鹏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惠子是个醉心于功名利禄,见利忘义,没主见的人。
鹤雏(yuanchu)的故事里,鹤雏(yuanchu)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鹏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鹤雏(yuanchd),将惠子比作鹏,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使惠子自己觉得愧疚,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人物特点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机智、幽默。
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中心思想庄子将自己比作鹤(yuanchd),将惠子比作鹏,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表现庄子天到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
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
其中的“鹤(yuanchu)”“鹏”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鹏吓鹤(yuanchd)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
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二)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
比起《道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部编版八下语文《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
21《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代表作有《逍遥游》、《庖丁解牛》等二、重点词语1、梁:桥2、游:游玩3、从容:悠闲自得4、安:如何、怎么5、是:这6、固不知子也:固然7、子固非鱼也:本来8、全:完全,肯定(是这样)9、循:追溯10、其:话题。
11、本:最初。
三、原文断句及翻译原文断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
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
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四、内容分析1、庄子提出观点的句子是:“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2、惠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句子是: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4、比较庄子与惠子性格的差异: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总结《北冥有鱼》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2)背景材料《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2.文章中心概括《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写作特点(1)在想象中夸张。
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
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3)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
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4、问题探究①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
借用寓言故事把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
②鲲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答: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怒而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庄子〉二则》知识点整理
《〈庄子〉二则》知识点整理一、译文1.《北冥有鱼》: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海。
那南海,就是个天然的水池。
《齐谐》这部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
《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往南海时,拍打水面激起来的水花达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的时候,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白鲦鱼(在河水中)游得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了!”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 , 意思是:海。
(2)其正色邪邪通耶 , 意思语气词,呢,吗。
2. 一词多义(1)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2)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3)之:庄子往见之(指惠子)是鱼之乐也(的)子之不知鱼之乐(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4)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全石以为(整个的)3.古今异义(1)怒:怒而飞古义: 奋发,今义: 生气,发怒。
(2)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今义: 泛指海上运输(3) 天池:天池也古义: 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 高山湖泊名。
(4)野马:野马也古义:春天林泽中的雾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知识点归纳
《庄子二则》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常考知识盘点1.资料链接(1)文学常识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2)背景材料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2.文章中心概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展现了二人不同的认知态度,同时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他“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3.写作特点(1)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1)古今异义①循.其本古义:追溯今义:遵守;依照;沿袭②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2①之: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是鱼之.乐也(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②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③全: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全.石以为底(整个的)(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惠子相.梁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4①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精品整理】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4 《庄子》二则(知识梳理)
《<庄子>二则》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二、文章写作背景《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三、字音字形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濠háo梁鯈tiáo鱼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怒而飞。
(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3.垂天之云。
(悬挂)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徙)5.南冥者,天池也。
(天然形成的大池)6.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7.水击三千里。
(在水面上)(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8.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旋风)9.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凭借)(这里指风)10.野马也。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重要知识点总结
《《庄子》二则》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学常识
【人物简介】
人 物
庄子
生卒年
约前369—前286
名
周
评 价
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关作品
《庄子》。《庄子》一书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故事说理。
文言知识
【字音】
北冥(míng)鲲(kūn)抟(tuán)扶摇
4.之
5.全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濠(háo)梁鲦(tiáo)鱼循(xún)其本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1.怒而飞
古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义:愤怒;形容气势很盛。
2息。
3.循其本
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一词多义】
1.志
2.其
3.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庄子二则》知识点梳理
北冥有鱼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②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③鹏。
①北冥: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②鲲(kūn):大鱼名。
③鹏:本为古“凤”字,这里表示大鸟之名。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①怒而飞,其翼若②垂天之云。
是鸟也,③海运则将④徙于南冥。
①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垂:悬挂。
③海运:海水运动。
④徙:迁移。
南冥者,①天池也。
②《齐谐》者,③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
于南冥也,水④击三千里,
①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②《齐谐》:书名。
一说人名。
③志:记载。
怪:怪异的事物。
④击: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①抟②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③去以六月④息者也。
”⑤野马也,
①抟(tuán):盘旋飞翔。
②扶摇:旋风。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开北海。
④息:气息,这里指风。
⑤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①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②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③极④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①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②苍苍:深蓝色。
③极:尽。
④邪:同“耶”,表疑问,相当于“吗”“呢”。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彩。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方。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用翅膀)拍打水面,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三)课文分析
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为什么又写鸟?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
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2.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__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
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3.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为: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庄子给出确定的结论,鹏鸟和人们一样,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一)课文字词详解
庄子与惠子游于①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②是鱼之乐也。
”
①濠梁:濠水上的桥。
濠,水名,在今安徽凤阳。
②是:这。
惠子曰:“子非鱼,①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②固不知子矣;子③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④全矣!”庄子曰:
①安:怎么。
②固:固然。
③固:本来。
④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①请循其本。
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①请循其本:请允许我追溯话题本原。
请,请允许我。
循,追溯。
其,话题。
本,本原。
②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
云者,如此如此。
③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既,已经。
之,指“鱼之乐”,下文的同此意。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4.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请允许我从最初的话题说起(或:追溯话题本原)。
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那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
(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课文分析
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
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
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在濠水的桥上感到鱼的快乐的,否则哪能见
到鱼的快乐呢?
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__(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
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