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合集下载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
日常生活中的大量实际问题。例如 , 怎
样 打 包最 省 纸 (打 包 问题 ” ? 家 时 家 “ )搬
具 能 否通 过 楼 道 ? 阳 台怎 么封 能 省 材
在 学 习轴 对 称 图形后 . 让 学 生观 我
察周围的事物 , 说说 周围有哪些物体是
轴 对称 图形 , 举例 说 说 生活 中的 轴 对 并
就 得 到 了培 养 。
在 同 一 条 直 线 上 , 两 家 距 离就 无 法 确 定, 应在 1千 米与 5 米 之 间。 想 , 千 试 这 些 学生为什 么能够想到 别人 没有 想到 的 问题 呢 ? 从 中不 难 看 出 , 们 能 从 数 他
中的利息 、 分期付款 、 工程 、 效益 、 预测 、 评估 、 选择 、 决策等大量应用问题 , 以及
在 学校 的两侧 , 家距 离是 5 两 千米。 2 () 如 果明明家、 芳芳家和 学校在 同一条 直 线上 , 并在 学校 同一侧 , 家距 离是 1 两
千 米 。3 如 果 明 明 家 、 芳 家和 学校 不 () 芳
括 出规律 。 样放 手让 学生 自主探 索, 这 教 师作 必要 的指导 ,学生的探 索能力
的 能 力 以及 应 用 所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等新的运动要 素 。 给学生的思维带来 了

定 的 难度 。 对 此此 题 , 多数 学 生 的 大
回答是 5 米或 1 千 千米 , 而有 少部分 学
生提 出了 不 同 的 意见 : 1 如 果 明 明 家 、 ()
芳 芳 家 和 学校 在 同一 务 直 线 上 , 并分 别
及 “ 动 方 向 ” 出发 时 间 ” 运 动 结 果 ” 运 “ “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能力论文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能力论文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缥缈。

这样既可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又可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技能。

一、联系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数学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用生活的理念构建数学课堂,正是《小学数学课堂标准》中提出的新境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习数学了。

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物体所占空间大小叫物体体积。

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二、加强感知性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抽象概括是数学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

离开了抽象概括,就不会产生数学的概念,更不会有抽象的数学思维。

训练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内容提要:本文从“提供自由探究机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开展生活研究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发展探索思维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会学生思考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高培养发展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又运用于实践,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这也是教学所必须的。

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提供自由探究机会,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虽然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都是已经过加工并处理过的问题,只有真正把这些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才能真正达到内化。

如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我进行了如下下设计:为了满足班级活动需要,学校总务科决定购一些器材:35元的足球,12元的羽毛球拍,20元的小篮球,2元的跳绳,15元的乒乓球板,2元的象棋……请你帮助总务科计划一下,该怎么买?并算出总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能够得出结论,他们得到自主探究的机会,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如有的同学说买足球2只、跳绳20根,就列式35×2+2×20,我则稍加以点拨: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说出了计算结果,我再加以适当占据,学生就已完全明白此种四则运算的顺序。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不仅享受到了乐趣,而且探究到了规律。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提供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体现教学的自主性。

例如在学习“折扣”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生活中有关折扣的数据,并自编应用题。

结果学生有的深入到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等,并通过到各个商场去了解到的各种促销情况,根据自己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折扣”应用题,他们编的应用题内容生动、题材多样。

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四做法”论文

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四做法”论文

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四做法”《新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教学,课堂质量收效好。

那么,如何让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四点尝试。

一、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教学中,诱发数学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能提高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诱发学习动机。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设计一些生活实例。

如猜岁数,商场购物,到县城的里程、上学放学里程的计算等. 学生通过这些生活情境的探索?、观察、发现,深刻地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模型,体会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又如创设“生活中的统计图,转盘游戏”等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和概率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并让他们回到家里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统计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利用有趣的生活场景,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学生自然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收集数学知识的素材,体验数学乐趣。

中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算理等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这就要求教师多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推理反映和揭示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收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有目的地从学生收集的资料中提取与数学有关的资料,并将它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

如“三角形”“丰富的图形世界”“有趣的七巧板”等节的教学,我们可以结合校园中的“位置”问题,像排列的座位、体育课上的队列、本教室在学校各个教室中的相对位置等;教室内外的几何形体,像校门或大厅里的柱子、图书室里面的柜子、体育室里面的各种球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像拼图游戏、吊车的三角架等等,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长期以来,原思想政治课教学被看成“高、大、空”的政治口号和远不可及的“空中楼阁”,主要原因是它把源于生活的理论抽象化,过多关注理论和规范的传授,用理论体系和概念建立起来的理想取代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忽视了学生周围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的教育因素,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可以说联系生活实际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

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抓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也是对多年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弊端的纠正。

尤其在我市中考改革思想品德课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的情况下,学生思想上对本学课不够重视,对学习毫无兴趣和热情,导致思想品德教学无法开展,这就更要求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优化45分钟的课堂结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一、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转型期,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思想道德观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已有的思想道德观念不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当代的学生接受,更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使学生接受。

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学生自身体验和感受的基础上,要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思考,解决学生学习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在与家庭、学校、同伴交往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他们形成健康、理解、宽容的个性,以及享受快乐,过积极而有意义的生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3、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强化感性认识,从而打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一个“购 物商店”,由几位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 客”,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 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开放性问题情境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最近发展区”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以“ 最近发展区”为定向,利用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 关知识之间的矛盾,提出学生力所能及又富于挑战性的问 题。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 的效果。 2.目标性原则。即所提问题要目的明确,紧紧围绕当 前的教学目标有序展开.问题要提在点子上,要能直接反 映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教学目 标。
3.趣味性原则。设置问题应从生动有趣的具体问题入 手,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容易产生思考和研究的兴趣, 成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导火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力求生 动而有趣味性。
4、一定的新颖性。创设的“问题情境”内容要新、 形式要新,处处给人以新感,力求新颖而有时代性;创设 的“问题情境”纵可说古到今,横可跨越国洲,小到寓言 故事,大至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力求灵活而有多样性。
36[1128] 360…10× 768 720…20× 48 36…1× 12
36[1128] 1080…30×
48 36…1× 12
4、利用生活的盲点或错觉创设情境 数学是对事物本质和概括的反映。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的 现象和本质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学中要利用这些差异,引 导学生去探索发现。 例 圆的认识 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拉)
为此,在创设情境时,先要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 学习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再来寻 找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生活性的问题情境。

语文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最新)

语文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最新)

语文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最新)语文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创设生活情境,诱发学生思维: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具、实物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语文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模拟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理解:在课堂上用表演的方法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学习。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表演及创作能力,使学生乐学好学。

3.延伸生活情境,拓展学生思维:教师应当把课堂中的学习所得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锻炼,去应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使他们的语文学习变枯燥为有趣,变呆板为鲜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语文知识的有效积累与运用。

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法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之一,包括讲解、解释、说明和论证等。

在语文课堂上,讲授法主要用于传授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品德等方面。

教师在使用讲授法时要注意条理性、连贯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2.互动法:互动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演讲、辩论等。

在语文课堂上,互动法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

教师在使用互动法时要注意任务设计、角色分配、课堂管理和评价反馈。

3.案例法:案例法是一种以实际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研究等。

在语文课堂上,案例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教师在使用案例法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案例、设计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4.多媒体法:多媒体法是一种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教学方法,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

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法主要用于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

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身边 ;. 系社 会 实践 , 会 化 学 的重 要 ;. 合社 会 热 点 , 置 2联 体 3结 布
课 外 学 习题 目;. 4结合 生 活 实 际 , 行 家庭 小 实验 、 进 小制作 。
使 用 , 论 如何 利 用 化学 反 应 产 生 的 能量 做 饭 、 暖 ; 讨 取 如何 利 用 燃 烧 等化 学 反 应产 生 的 能量 发 电 、 制 陶瓷 、 炼 金 属 、 射 火 烧 冶 发 箭 : 何利 用 爆 炸产 生 的 巨 大 能 量 开 山炸 石 和 拆 除危 旧建 筑 等 如
0 30 ) 6 0 0
理 . 讲二 氧 化 碳 的性 质 后 . 学 生讨 论 “ 狗 洞 ” 在 让 死 的原 理 , 讲 在 《 料和热量》 燃 的知 识 时 , 合 重 庆 开 县 的井 喷 事 故 , 论 一 旦 结 讨 遇 到井 喷 发 生 时 应 如 何 处 理 、 如何 自我 保 护 , 合 生 活 燃 料 的 结
从 内心 体 会 到 学 习 的愉 快 变 “ 制性 ” 学 活 动 为 “ 动参 与 ” 强 教 主
教学活动 , 只有 这 样 , 能 使 初 中 学 生 对 化 学 产 生 兴 趣 . 学 、 才 乐
勤 学
l 0 年 1 21 第1期 8 0
关 键词 : 学教 学 ; 生 生活 ; 化 学 社会 实 际
兴 趣 在 化学 教 育 的启 蒙 阶 段 是重 要 的 学 习 动力 . 于初 中 对
学生 。 使 他 们对 化 学产 生 兴 趣 . 常 重 要 的一 条 . 要 非 就是 要 让 他 们感 到 学 了化 学 有用 , 学 就 在 身边 。那 么 , 为 教 师 . 教 学 化 作 在 中就要 紧密 联 系学 生 生 活和 社 会 实际 下 面就 结 合 我这 几 年 的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

在当前教育体系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课外自主学习也是非常关键的。

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知识储备,更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自信和有竞争力。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成为了当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课外自主学习缺乏兴趣往往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学习方式枯燥无味,与生活实际脱节。

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活实际中引入有趣的案例,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时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通过活动中的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

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在当前教育中,学生对课外自主学习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往往认为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教师在课外自主学习的引导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可以通过生活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课外自主学习所带来的好处,从而改变其对于学习的误解。

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高效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要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课外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态度。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师还可以树立学生成长的正确导向,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持久的投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对于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家长会、发放学生学习计划等方式加强与家庭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到学校对于课外自主学习的重视。

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

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

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新课程标准在新课程标准中,教育部强调了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

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

通过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首先,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将所学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比如,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计算实际物品的数量、大小等。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活的广阔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其次,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应该成为知识的运用者和创新者。

通过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比如,在科学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第三,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社会责任感是一个重要的品质。

通过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让他们了解社会问题的背后原因和影响,并思考自己可以采取的行动。

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培养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意识,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最后,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现在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快,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通过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提前做好准备。

比如,在职业教育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并培养他们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导读:本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案例分析每当面对一年级小朋友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就觉得像是沐浴在清澈见底的泉水中.觉得他们脸上写满说不完的快乐,觉得迎面扑来勃勃的生气。

觉得眼前是一个个生龙活虎,蕴藏着智慧,洋溢着情感的小天使。

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比大人更富有情感与主动性。

可就是这样的一群孩子,每天必须写那么多的作业,无休止的读,十几遍的写那些枯燥的方块字,一双双清澈的明眸常常被疲惫所掩盖,真让人心痛。

可是就新课程标准而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新教材虽然课文趣味性浓。

但是面临的具体教学情况却是识字量多,教学课时紧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在最短期限内掌握所学生字,为提高阅读和写作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须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真担心前面提到的一幕在自己的眼前重现。

听了我校一年级孙仕兰老师教《口耳目》一课后,觉得她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主动识字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下面是孙老师教《口耳目》一课的一个片段: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和蓝精灵玩闯关游戏有意思吗?生:有。

师:还想不想玩?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请出蓝精灵。

蓝精灵(放录音):嗨!大家好!你们又想玩闯关游戏了,是吗?通过上一节课我发现小朋友们果然是特别聪明。

如果这几关都闯过了,你们可以得到我送的智慧魔法石,首先请大家闯第一关:请用多种方法认识智慧树上的六个生字。

师:蓝精灵为什么鼓励我们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呢?因为上节课,我们在学习这六个生字(口耳木日月火)的时候,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生字。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论文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论文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数学具有生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生活。

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就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参与,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所以说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应用意识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符合这个规律,它从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出数、数量关系及符号,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它在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中起了过渡作用,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兴奋的学习情感、态度生活经验化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兴趣。

愉悦的情绪能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对这些问题既充满信心,又进行思索探究,呈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态。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数学是人们生活、学习、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应用,但我国学生的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让数学教学走近生活,正是对新大纲要求的体现,它能够充分加强数学、生活的联系,以生活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学习数学知识,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

二、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在小学数学中,从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内容提要: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要密切联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考方法,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关注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可以采取几个小策略:巧妙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突出活动的开放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可见,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要密切联系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

然而,有的课堂,却在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以至于让课堂偏离了方向,失去了它的丰富内涵……一位教师在教学《多边形应用》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出了问题:学校要给新完工的办公室铺设正六边形地砖,正在征集工程方案,大家帮助学校设计一份施工方案,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你的方案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先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师:哪个同学起来汇报一下?生1:我们认为,首先应该要知道铺设办公室的面积和每块地砖的面积,然后计算出要买多少块正六边形地砖。

生2:我再来补充一下,还需要去找工人,计算人工费。

生3:应该再去咨询相关人员,看铺设一平方米要用多少沙灰?……师:好,大家考虑得很周全。

课前,老师已经作了调查,大家需要的资料都在这里。

说着,通过课件将学生刚才谈到的相关问题和资料都一一作了演示和介绍,然后让学生们计算。

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存在的不足。

该节课原本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外调查活动,然而由于“教师事先都准备好了”,结果使学生的“调查活动”被教师包办了,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与拓展的机会也就这样悄悄地溜走了。

课后与教师交流,他说:“我怕学生走出课堂会不知所措。

结合学生实际与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与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与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应用,在学习认识理解运用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避免了认知水平的浅面化,让知识从自己的行动上来了解、认识、应用,对事物的感知与把握更深刻。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解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与生活实际,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指点迷津。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从根据课标、教材的实际出发,对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采用启发诱导的引导方法,开拓挖掘智能,循循善诱,培养学生主动体会认知的学习能力。

记得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因此,课堂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可以大量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比如部编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一框,标题上显示“天使or魔鬼”,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辨析思维,增加区分辨别,让学生从感性上要合理利用网络,理性上参与网络生活。

为此,我组织教学首先从课前提出调查: 我们同学中有没有不会上网的?②你经常浏览那些信息?③你怎样区别信息的好与坏?④你有没有质疑过网上的信息?⑤你认为网络上的信息会有哪些影响?把生活和真实例子搬到了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对媒介素养的了解,学生兴致勃勃,七嘴八舌展开辩论,气氛热烈,得出了相当丰富的正反事实,如短信聊天工具、歌曲娱乐休闲、交流学业信息、市场交易、网络游戏、网络诈骗等,丰富知识面,学生自教自学,教学效果良好。

当然,我们开展启发式教学,必须精通教材、谙熟课标、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适当展开联想,提出相应的问题,尽量地让每一个孩子用内心的语言表达知识素养;如果遇上学生不会回答的问题,我们可以启发降低点要求追问,力求每一个孩子能力的提高,启发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演示式教学法。

记得科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新教材,更要求教师要大力钻研教学,要结合教材的需要进行传授,把实物、直观视频展示给学生观看,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拓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情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索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就能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景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存在着三种类型的题目: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

为了让学生能够搞清三者之间解题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我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作演示,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自由寻找,过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学生们兴致勃勃,个个洋溢着笑容开始了自己的演示。

通过这次实际演练,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

三、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数学知识需要时常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

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比如,2000年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正好遇上第27届奥运会即将在悉尼举行,于是,我在课前准备了前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自己编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朗读、演讲和辩论比赛:组织朗读、演讲和辩论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通过研究和表达,增加自信、提高口才和沟通能力。

观察和写作实践: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写作实践,例如写景、写人、写动物等。

学生可以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下来并进行描写,使他们在练习写作的同时,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实地考察和写作报告: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历史遗迹等。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艺术成就等,然后撰写考察报告,使语文学习与实际经历相结合。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并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听写和写作训练:进行听写和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写、言和做的综合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应用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语文学习将不再是枯燥的任务,而成为一种乐趣和能力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论文摘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论文关键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即具有适应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包括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以及数学人文精神等方面。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阐述数学教育的作用时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深知数学素养的培养又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积极参与了国家级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研究”,在小学阶段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题研究中,我注重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情境和模拟现实情境中逐步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合理改编教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加工,有创造的设计教学过程。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苏教版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教材呈现的主题图是一个长方形篮球场,长28米,宽15米。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适当改编了一下教材,采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兔子和乌龟今天又要进行一场比赛。

这一次要比谁跑的路程长。

小兔子绕长方形花坛跑一圈,乌龟绕正方形花坛跑一圈(依次出示花坛及相关数字)。

你能猜一猜谁跑的路程长吗?”学生争论不休,意见各异。

有的说兔子跑的路程长,有的说乌龟跑的路程长,有的还说一样长。

这时教师再顺水推舟,“究竟谁猜的对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谁有好办法?”从而很自然的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这样稍做改变,就把教材主题图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数学品质
我们知道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思考:这个情境存在怎样的数学问题,发现这些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找规律》一课时,课前,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最近几个周,有十个同学表现特别优秀。

到底是谁呢?我要和他们握手。

”于是,我走下讲台,和他们握了10次手。

“大家知道他们是谁了吗?”学生愕然,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一个同学起立:“老师,你没跟10个同学握手啊!”“我明明握了10次呀!”“老师,你跟有些同学握了一次手,跟有些同学握了两次手,都握乱了。

应该有顺序地每人握一次手。

”问题在意料之中出来了!我顺水推舟,“看来要进行‘有序’排列啊!这节课我们就来寻找有序排列的规律。

”接着出示三个木偶和三顶帽子,提出要求:每个木偶配一顶帽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学生愉快地开始了自主探究活动。

三、续编生活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合
理恰当地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打造学生喜欢的熟悉的生活课堂。

并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续编、交流,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教学后,我讲了一样一个生活故事: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玲在家一天天地数日子,等着他快点回来,两个月后,爸爸回来了,猜猜小玲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

学生首先要考虑到爸爸出差跨了哪两个月,再考虑每月的天数,如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十31天;四月、六月、九月和十一月十30天;平年二月二十八天,润年二月二十九天。

最后再进行合理计算。

学生意犹未尽,我顺势抛出新的问题:请仿照刚才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继续续编故事。

看谁的故事最精彩,解决得最巧妙。

各小组迅速开始分工:续编的、记录的、计算的、监督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听、说、读、算方面尽情发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四、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素养
弗赖登塔尔提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做数学、用数学”,就是为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开展操作实验、猜想验证、合作探究、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探索性数学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在经历与体验中逐步形成数学观点、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策略,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超市去参观,并以自己的人民币票样或压岁钱为例,设计“小小商店”等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模拟购物,进一步体会人民的有关知识:人民币的认识、元、角、分之间的互换、正确付钱、找钱等。

再如:在学习了《厘米的认识》一课后,学生已经认识了1厘米,了解了1厘米大约有多长,在安排学生课下找一找、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解决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得到巩固,在“做”中学会应用,在“做”中学会创造,在“做”中得到发展。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可以结合其他的途径进行培养。

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切实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