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_图文.ppt
先秦时代的社会概况
绪论第一节先秦时代的社会概况所谓先秦时代是指远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社会形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早期。
我国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
据近年来的考古成果显示,距今约17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我们土地上。
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已知用火,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已知人工取火。
出土器物除石器、骨器外,还有石珠和兽牙等装饰品,表明原始人类美的意识的萌生。
约一万年以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人类处于蒙昧野蛮阶段,新石器文化与人类文化起源有直接关系)。
山东大汶口文化(前6500-前4300)的陶器上已有类似文字的符号,这算是文字的雏形阶段,还不能表达连贯的意义,不能组句。
所以至今难以识别。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关于中国古史,古人一般认为始于“三皇五帝”以后是夏、商、周三代。
现在看来,三皇五帝都是无法证明的传说。
原始社会的生产状态是集体劳动,共同享受,没有剥削。
人们的主要矛盾是与大自然的斗争,原始社会末期才有部落矛盾。
今天看到的神话和传说都反映了这样的内容。
(《女娲补天》,《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之战》)。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传说夏禹创建了夏朝。
关于夏代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很少,夏王朝的存在,至今未有确切的文献可供证明,我们只能说它相当于新石器文化的晚期。
古书上记载的鲧、禹治水也是传说。
据说禹治水有功继承舜的部落首领地位,禹死后传位伯益,(伯益作井),禹的儿子启杀了伯益,夺去帝位,即“夏传启,家天下”,表明我国私有制开始。
夏的最后一代皇帝夏桀十分暴虐,《尚书·汤誓》中有夏代歌谣:“时喝丧?予及汝皆亡。
”表明人们对暴桀统治的不满。
公元前十六世纪,商部落乘机推翻了夏,建立了商王朝,商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的使用。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汉字在商代已经基本定型,每个单一符号含有形、音、义三要素的特点也已形成。
文字为书面文字提供了基本条件,也在某些方面决定了文学的特点,譬如中国文学重骈偶的现象,就与汉字一字一形,一音一义的特点有关。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件
XX
小无名 DOCS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课件
0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及分
期
先秦时期的定义与历史范围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 起始于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 结束于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
• 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
• 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市场交易活跃,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市场管理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及特点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特点
•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
• 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如犁耕、灌溉技术等
• 铁器制造、冶炼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 手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如铸造技术、陶瓷技术、丝
等伦理道德
• 学术思想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节俭等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及其影响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
先秦时期的文化艺术影响
• 有青铜器、陶器、丝织品等艺术品
• 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有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
• 有甲骨文、金文、青铜器、陶器等考古发现
• 考古发现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先秦时期的考古发现意义
• 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对了解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秦时期的历史遗迹与旅游开发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刘护生
山顶洞人
河姆渡文化时代
良渚文化时代 红山文化时期
半坡文化时期
掌握了穿孔 技术;已经 有了审美观 念。
距今约7000年
玉璜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先民艺术感提 升
、
距今约4~5000年
玉璧
玉琮
组 合 项 链
半坡文化时期
距今约5~6000年
半坡文化时期
彩陶鱼纹盆
半坡彩陶文化发展
红山文化陶塑艺术高超
春秋战国
战国七雄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匈
奴
燕 赵 秦 魏 韩 齐
楚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秦始皇
思考?
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 )。
• A.齐桓公
• C.晋文公
B.宋襄公
D.楚庄王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 化
第二节、中国文化的起源
大家回忆一下,身边有 什么事物与宗法制有关?
族谱、祭祀等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
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 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 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
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
原始乐器——吹土成乐
我国文字的起源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行书
楷书
草书
Hale Waihona Puke 隶书黄帝 人文初祖
教人们盖房子,打水井,舟,车,马,弓箭
等(教人们生活) 嫘祖(养蚕,制作衣服) 仓颉(文字) 伶伦(创造音乐)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PPT
耕作技术:垄作法
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
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பைடு நூலகம்
铁犁铧冠
(1951年于河南辉县出土)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耕作方法——垄作法,它是将土地开成一尺来宽的垄和沟,一般高 地都比较旱,就将庄稼种在沟里,叫做“上田弃亩”;等雨季来时, 再将别的庄稼种在“垄”上,叫做“下田弃圳”。这是一种因地制 宜的耕作方法,比起原有的漫田撒播的方法是一大进步,这种耕作 方法至今在旱地上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财产公有
父系氏族公社:
大汶口文化(黄河) 炎黄部落的繁衍 部落联盟形成 特点:男性主导;贫富
分化; 阶级产生
2、原始社会时期的经济
农业
多个中心: 黄河、长江流域 生产工具: 木、石、骨质农具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手工业 丝织: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 (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商业 原始商业、物物交换、偶尔进行、原始贝币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使用比例不大
农
仍以石、木、骨器为主(耒耜)
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业
生产方式: 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商周时期:奴隶的集体劳作、简单协作
大令众人曰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先秦
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
过渡时期:春秋战国(东周)
一、原始社会: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1、概况:
中职历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 课件
五、百家争鸣
想一想?
六、科技成就
Page 11~13
六、科技成就
1. 天文成就——《甘石星经》
《甘石星经》是古代中国天文学专著 和观测记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 著作。作者为战国时期的齐国人甘德 和魏国人石申。
三、甲骨文与青铜器
Page 10、13
三、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画或书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 字。商代的甲骨文,已经形成了有严密结构的 文字系统。
甲骨文的大量发现,开始于1899年,地点在河 南安阳小屯,历史上把这一地点称为“殷墟”。
现存甲骨10多万片,共整理出甲骨文单字4500 个左右,目前能辨识的有1500字左右。
视频:甲骨文
三、甲骨文与青铜器
2.青铜器
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就已进入青铜 时代。
商朝的青铜器冶炼和制造技术,都已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
司母戊鼎是我国现已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它典型地代表了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 化。
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832.84千克
四、社会巨变与商鞅变法
Page 5~6
书中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 早的恒星表。
六、科技成就
2.医学成就——名医扁鹊与“四诊法” P 12
六、科技成就
2.医学成就——《内经》
➢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 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其余三者为《难 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 《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它的著成标 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 新阶段。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 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 品《鹳鱼石斧图》,绘 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 表腹面。其神态描绘得 恰当生动。画面色彩单 纯、质朴,构图稳定。 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 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 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 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 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 就。
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使用比例不大
农
仍以石、木、骨器为主(耒耜)
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业
生产方式: 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商周时期:奴隶的集体劳作、简单协作
大令众人曰
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评价
积 极: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有利 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局限性:诸上侯 导独致立了性春强秋,战削国弱的了纷周争天。子权威,事实
西周的宗法制
目的: 维护周王室的稳定和统治秩序
实质: 按照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马桥文化石锄
距今7、8千年,耒耜的出现
3、原始社会时期的政治
禅让制
概念: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特点: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的首领共同推选 不得世袭,反映了“天下为公”的社会状况 实质:原始部落的军事民主制,是社会生产力 水平低下的产物
4、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
文字的源头: 6000多年前的图画文字 绘画的起源: 远古时代的原始图画(质朴、粗犷)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课件
n 时空坐标
农
业
n 时空坐标
手工 业
n 时空坐标
商
业
n 时空坐标
经济 政策
一、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发展概况
1、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社会 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时间
生产 工具 耕作 方式
距今七八 千年前 简单石器
.
21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
奴隶
级西 制周 度分 示封 意和 图等
22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拓)展西:周理建解立“:家国同构” (二(1))“制家度国建同设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
面2的、共宗同法性制,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32))宗特法点制与①②分核确封心立制是了嫡严互长格为子的表继大里承宗。制、嫡;小宗长体子系世(袭大王小位宗是,是 :君主,也是宗相对族的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
① 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 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民族 凝聚力)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 上是从的作风等 。
形成了两类人,农民和地主,地主. 剥削农民
系
19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建立: (二)制度建设:
1、分封制
(6)瓦解破坏
A、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整合及阶段特征PPT课件
——明清 (1368年——1840年)
第1页/共13页
第1单元 中华文明的基础初步奠定
——先秦(公元前170万年——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 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 商朝是奴隶社会发展阶段,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阶段, 春秋是奴隶社会瓦解阶段;
第10页/共13页
图一:分封制
A:异姓功臣
第11页/共13页
图二:宗法制
B:诸侯
第12页/共13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13页/共13页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第2页/共13页
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先秦时期)
时间 分期
远古——夏、商、西周 (170万年——前21世纪——前8
世纪)
对应知识点
(1)农业:
经
原始农业发展,经历了火耕、耜耕、青铜农具
济 三个发展阶段;
中 国 历 史
政 治
思 想
12、、夏商::生土农王实产地作方制物位行式度种世内::类袭外简更井制服单加田制协丰制度作富确。 ,立后。世的农作物已具备。 3、(西2)周手的工宗业法:以制“、青分铜封冶制炼、”为礼主乐的制官。营手工业
第6页/共13页
练习与检测:学习效果
3、《三字经》写道:“周武王,
始伐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
“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井田制 ④
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7页/共13页
练习与检测:学习效果
4、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 … …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 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人笑。”这段 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 从周王室的政令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一、春秋时期的哲学思想
• 1、老子
… (1)生平:
A、“道”是世界万物之 源 (2)思想: (B、客观朴唯素心主的义辩思想证)法思想
C、政治主张:“无为”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老子生平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夏朝建立
禹
汤灭夏,商朝建立
商王汤
盘庚迁殷
商王盘庚
牧野之战,西周建立 周武王
西周灭亡
周幽王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故 你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事知
吗道
西
施
和
范
蠡
的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越王勾践
看图说文
卧薪尝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 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 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你能说出他 的暴行吗?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秦汉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ppt课件
2、汉武帝的“有为”政治
(1)背景 国力增强;社会的危机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 广川人(今河 北衡水),西汉时期著名的今文经学大师。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 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 基本要点。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 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 个新的儒学思想体系,并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之后儒学 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晚年著 《春秋繁露》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学正统化,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与专制
(3)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① 设立内外朝制度
② 颁行“推恩令”
面对王国坐大,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但未得实 施;景帝时晁错提出“削藩”,地方王国以此为借口引发了“七国之乱”,平 叛后,王国力量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王国依然对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是个巨 大隐患;至武帝,主父偃“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 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 业主要耕作方式
秦汉时期关中水利图
六辅渠 郑国渠
白渠 漕漕渠 渠
第一节 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徐)
分封制(P4) 西周 宗法制(P4)
井田制: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
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使用比例不大
农
仍以石、木、骨器为主
耕作方式: 石器锄耕
业
生产方式: 千耦其耘(井田制下的集体劳作)
三、春秋时期奴隶制的瓦解:
概况: 春秋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战国
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2、经济
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 会经济发展;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 国有制转化, 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
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基本模式)
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耕作技术:垄作法 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 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
都江堰建 于公元前三世 纪,是中国战 国时期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及 其子率众修建 的一座大型水 利工程,是全 世界至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 一留存、以无 坝引水为特征 的宏大水利工 程。2200多年 来,至今仍发 挥巨大效益,
水旱 从人, 不知 饥馑, 时无 荒年, 谓之 天府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 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770— -476年 -770年东周建立 王室衰微 诸侯坐大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75— -221年 三家分晋(韩、赵、 魏);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 魏韩 -221年秦统一六国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政治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土地、人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