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均衡论

合集下载

货币均衡及其判断标志

货币均衡及其判断标志

一、简答题1、货币均衡及其判断标志(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若以Md表示货币需求量,Ms表示货币供给量,货币均衡则可表示为:Md=Ms。

货币均衡首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是指在一定利率水平下的货币供给同货币需求之间相互作用后所形成的一种状态。

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货币均衡并不要求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的两个判断标志,就是商品市场上的物价稳定和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稳定。

利率稳定是货币供求平衡的直接反映,而物价稳定可反映出商品市场上商品与劳务能迅速转换为货币,因而也是货币均衡的标志。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及其统筹考虑的原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简称“三性原则”,包括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1、盈利性:追求盈利最大化2、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3、安全性: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避免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三原则的关系: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的矛盾。

统一: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不能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安全性越高。

即流动性与安全性是成正比的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安全性较差。

即盈利性与流动性、安全性成反比综上,商业银行必须权衡三者利弊,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金融业的效应(304,5个效应)(期末复习指导P45)答:1、扩充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增加了我国金融业的供给主体,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

中资金融机构为了应对挑战也必然扩大和充实金融服务的范围。

2、示范效应:即充分展示国际金融领域的先进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金融业务运作起到示范作用。

3、鲶鱼效应:是指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起到激活中资金融机构的创造性,摒弃其优越性和依赖性。

4、竞争效应: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客观上增加了对中资金融企业竞争压力。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

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

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2024版)
(二)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1. 现金需要量的测算 2. 存款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3. 总体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7
第二节 货 币 供 给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
(一)货币供给的含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中货币投入、创造和扩张(收 缩)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概念。其主要内容有: 货币供给量及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 给的决定因素。
四、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
(一)调整货币供给量 (二)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三)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四)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4
本章小结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收入 和资产的一种需求,也就是一种由货币需求愿 望和货币需求能力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和 西方经济学主要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
当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 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一般而言,货币的非均衡或失衡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货币不足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 经济停滞增长或负增长,商品严重积压,失业率上升;另 一种是货币过多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表现为商品不足, 物价迅速上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17
案例讨论
【案例一】 我国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
讨论题
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控制流动性过剩?
【案例二】 中国的“超额”货币需求现象
讨论题
我国的超额货币需求如果合理,货币供给是否要适 应这个现实?该怎样做?
货币均衡的实质是市场上商品供给和用货币购买力表示的 商品需求之间的均衡。
11
二、货币容纳量弹性
货币供应量同货币需要量在一定限度内的偏离 不至于引起市场物价和币值较大的波动,或者 说,两者在一定幅度内的偏离能够为经济运行 所容纳,这种现象称为市场货币容纳量弹性, 或称为货币供应量弹性。 货币容纳量弹性(Me)的计算公式为

货币银行学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

货币银行学第十九章 货币均衡
▲了解货币均衡的含义、基本内容、实 现条件及其同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认识并理解货币失衡内容及表现形式。 ▲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含义及测 定指标。 ▲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 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理解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主要 措施。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1.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及影响均
●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通常是指经济运行
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 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从而引 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我国引起需求拉上通货膨胀的 具体因素有四个: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靠向中央银行透支和 借贷,会迫使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
☆靠发行国债会扩大企业向银行的 贷款或减少银行存款,会增加中央银 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最终还会迫 使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扩大货币供应 量。
▲工资增长往往要落后于物价上涨, 从而刺激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 促退论 ▲通货膨胀会降低借款成本,从而诱发
过度的资金需求,迫使金融机构加强信贷配额 管理,从而削弱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
▲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 从而迫使资金流向生产部门的比重下降,流向 非生产性部门的比重增加,
▲扰乱相对价格体系,使价格信号失真, 引导失误,资源配套失调,阻碍经济增长;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反映不同时 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 度的经济指标。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 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 价格不包括在内。 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 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 币现象。它描述的是与通货膨胀完全相 反的货币经济现象。
(二)本章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体制因素 如企业制度不完善,不

经济学货币均衡

经济学货币均衡
凯恩斯理论中
的货币均衡
i
i1 i2
M
3
M
1 2
L
M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仅是局部均衡
1、以上分析是假定收入(Y)是不变,若收入 发生变化,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发生变化。 这也即意味着,货币市场的均衡是不稳定的, 会随着Y的变化而变化。只有Y是均衡国民收 入时,货币市场的均衡才是稳定的,才是真正 的均衡,即一般均衡。
2、IS曲线:商品市场均衡是Y与i的组合。
此处强调的是利率对产出的影响
3、IS曲线的左右区域的含义?IS曲线的平移?IS曲 线平陡的决定?
IS曲线: 特性与 非均衡区
i
B
A
IS Y
i
IS曲线的移动: 自发性支出增加
IS IS
Y
五、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当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产生 了均衡国民收入Y和均衡利率r,实现了瓦尔拉 斯一般均衡。在图形上表示为IS曲线与LM曲线 的交点,称之为IS — LM模型。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一般均衡
i
A
C i*
B
Y*
LM
IS Y
社会总供求均衡
一、IS — LM模型的假定条件
经济危机(供给无限)、物价不变
二、总需求曲线(AD曲线)
IS — LM模型描述的实际上是总需求,当 物价可变时,总需求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是AD 曲线。
三、总供给曲线(AS曲线)
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物价水平与总产出之 间的关系。其存在三个区间:凯恩斯区间—— 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半通涨区间——资源相对 充分利用、古典区间——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AS曲线是在假定名义工资刚性、工人存在货 币幻觉的条件下得出的。

13(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13(第十三章)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第一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一)货币均衡与失衡的含义货币均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失衡有两种表现形态: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大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小于货币需求,物价将会下跌,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二)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市场总需求被定义为经济社会(一国家或一地区)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在价格、收入等经济变量既定的情况下,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将要支出的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

与总需求相对应,市场总供给被定义为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关系:(1)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3)货币供给形成市场总需求(4)市场总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关系图:(市场总供给)(市场总需求)(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由图知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说,货币均衡与市场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表现市场供求均衡与否的物价水平波动也可以作为货币均衡与否的外在表现形式。

从经济决定金融的基本原理出发,市场均衡决定货币均衡,但与此同时,货币均衡对市场均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从货币供给出发,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会形成更多的市场总需求(第十四章会讲),需求拉动供给,如果此时一国存在着大量闲置的生产资源,则会促使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出,市场总供给伴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相应增加,市场供求在一个更高的产出水平上达到均衡,不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第十三章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

二、国际收支差额与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差额 1贸易账户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是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 和服务出口-商品和服务进口。如果差额为正,称为贸易账户顺差;如果差额为 负,称为贸易账户逆差;如果差额为零,则称贸易账户平衡。2经常账户 差额 贸易账户差额加上收益账户差额和经常转移账户差额即为经常账户差额,因此, 经常账户差额的变化受其子项目差额的影响。如果差额为正,则经常账户盈 余,称为顺差;反之,如果差额为负,则经常账户赤字,称为逆差;如果差 额为零,则经常账户平衡。 3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是经常账户差额+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净误差与遗漏。 总差额是一种使用广泛的指标,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 差指的就是总差额。
3-29
(二)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货币供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1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相反,如果一国国 际收支出现逆差,则会相应缩减货币供给。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但是,中央银行不承担维 持汇率稳定的义务并不等于说它不干预外汇市场,当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 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外汇时,就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扩张或收缩。 2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贸易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贸易顺差时,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本国货币,外 汇储备增加,货币需求扩大;反之,贸易逆差时,外汇收入小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 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外汇,回笼本币,外汇储备减少,货币需求减少。 (2)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将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反之,将减少对本国货币的需 求。 (三)国际收支差额对市场供求的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对该国的市场总供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 要的是贸易账户差额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中,有支出法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 GDP=C+I+(X-M)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和净出口。

纲纳·缪达尔_第3章 构建宏观经济动态理论:货币均衡论

纲纳·缪达尔_第3章 构建宏观经济动态理论:货币均衡论

(1932、1933和1939年版)缪达尔对瑞典经济学界前辈们的抨击是从《经济理论发展中的政治因素》开始的。

这在斯德哥尔摩引起了一些人的震惊,但并没有严重减弱缪达尔与他的专业同事们工作的能力。

他是高斯达·巴格团队——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纽约建立的——中忠实的一名成员,从事着为瑞典经济史提供数字化文件的工作。

缪达尔为这项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并为之题名《1830~1930年问的瑞典生活成本》,这本书1933年出版。

尽管缪达尔对被迫工作的数据的质量有所保留,但却从他超越原始材料限制的尝试中获得一些满足。

另外,他使得一篇涉及19世纪中叶以来,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地区的迁移问题的论文出版成册,借此向1933年退休的古斯塔夫·卡塞尔表示敬意。

然而,缪达尔在20世纪30年代初最重要的分析著作,却是在另一个非常不同的方向。

他和埃娃(都是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受赠者),刚到美国的时候,正值1929年股票市场下跌,引发了“大萧条”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们目睹了巨大的经济萧条和随之而来的动乱。

这次事件给承受着解释这场灾难怎么可能会发生和如何避免将来再次发生的压力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挑战。

正统的经济学理论在当时不可能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

毕竟,一般的学说持这样一种观点,充分就业中的疏忽是暂时的和可以自我修正的。

这种观点很明显地和观察到的现实相矛盾。

缪达尔参与了这场争论,并在《金融学报》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货币学说论文集”的文章。

校正后的德文翻译于1933年在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一册论著中出版。

按照原计划,缪达尔在这本论著中占有的位置由林达尔的一篇文章代替。

然而,后者不能够及时交付手稿,并且提议用缪达尔的文章来代替。

据说哈耶克反对缪达尔的论点和这篇文章的政治意义,但却不得不勉强接受这篇文章的出版。

做了一些修改的英文版以货币均衡论为题出版了。

货币均衡论的框架结构缪达尔坚持认为,他涉及货币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将预期包含在货币系统之中”。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金融基础》第8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由于流通中还存在着赊销及以物易物现象,货币必 要量公式又进一步演化
公式
货币必要量单位纸币的价值
=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流通中的纸币总 量
马克思的纸币流通规律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MV=PT
•M表示货币的数量 •度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 •P表示物价水平 •T表示交易总量
▪Md= K PY
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需求理 论; 2.掌握货币供给机 制; 3.熟悉货币层次的 划分及依据; 4.理解货币供求均 衡的重要性。
1.掌握基础货币 的构成与投放机制; 2.能运用货币乘 数计算货币供应量; 3.理解体会派生 存款的创造过程; 4.能理解货币政 策。
Quality Objects [素质目标]
三、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从整体视角出发,用一个精练的数学公式抽 象了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Ms B•m
Ms为货币供给量; B为基础货币; m为货币乘数。 该模型表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共同作用于货币供给
总量,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均呈正相关关系。
视频库
纪录片《货币战争》
视频
第三节 货币供给均衡
论证三 商品与货币交换后,
入流通的
商品退出流通,黄金
论证一
马克思的货币 需求理论
却留在流通之中使另 外的商品得以出售, 从而一定数量的黄金
流通几次,就可以使
相应倍数价格的商品
商品价格有多大, 论证二 出售 就需要有多少金币
来实现它
公式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的货币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供给的过程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3.4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3.4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注意:
LM曲线所表示的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因 果关系。它只表明当利息率和国民收入存在着这样一 种反方向变动关系时,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保持相等, 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得到了满足。
即:式中,如果M0 、P给定,对于任一给定 的实际国民收入y(自变量),必有一个相应的利 率r(因变量),以保证在该利率下人们自愿持有 在身边的货币(货币需求)恰好等于既定的货币 供给量。
2、图形法:
r% C1 Mtr
3
2.5 2
F
B1 A1
60
50 40 G
C2
B2 A2
0 40 50 60 MSP 0 Ⅰ投机性货币需求 MSP=h(r) MSP=100-20r Mtr r%
40 50 60 MSP Ⅱ 货币供给与交易需求 Mtr=MS-MSP=100-MSP LM1 LM
60
50 40
h→∞ MSP →∞
y
LM曲线的斜率
2、当h一定时,LM斜率大小取决于K,即货币 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图4-11象限Ⅲ 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K值越大,说 明货币交易需求Mtr对收入Py变动反应敏感, 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越大(越陡峭), 因而LM曲线越陡峭。
即;k大→ k/h 大→LM陡峭,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 的敏感度高,交易需求曲线陡峭,从而LM陡峭。
平不变,使交易需求增加10亿元,国民收入达到120亿元,
关于LM曲线的说明
二者对比可以得出结论: 在LM左上方的任一点, Md < MS 在LM线右下方任一点, Md > MS
三、LM曲线的斜率
三、 LM曲线的斜率:k/h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k/h 为正。
即:在货币供给M既定下,Py越多,使得 Md = MS时的利率r越高,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

货币市场的均衡及其机制一、货币市场的自动均衡过程1.前提: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交易商品数量和利息率的水平,货币的供给则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不随利息率和交易数量的变动而自动发生变化。

2.自动均衡过程利率的变动会引起在债券价格的变动,导致人们重新安排所持有的货币数量,从而导致货币总需求发生变动,利率调节着货币市场的需求。

货币供求交点决定的利息率为均衡利息率。

假定货币供给量由中央银行根据某种货币政策控制在5000亿美元的水平上,根据既定的货币需求曲线,当利率为10%时,货币市场需求也为5000亿美元,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假定最初的利息率不是10%而是20%,在利息率为20%的情况下,货币的总需求为4200亿美元,而货币的供给却为5000亿美元,在总产量Q不变下,货币的供给超过货币的需求,这意味着人们手中实际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其为交易和作为金融资产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人们将试图减少其持有的货币量,作为财产而持有的货币量最佳替代物就是债券,人们会争相购买债券,于是债券的需求同债券的供给比相对会上升,这将推动债券价格上升,利息率就会下降。

从而引起资产的货币投机需求上升,货币的总需求也就上升。

利息率直至降到10%,货币的供求重新相等在5000亿美元为止。

3.传导机制在r=20%时,M>L, BD↑, BD>BS, BP↑,r↓,L2↑,L↑,M=L结果:r下降到10%,L=5000=M。

在r=5%时,M<L, BS↑, BD<BS, BP↓,r↑,L2↓,L↓,M=L结果:r上升到10%,L=5000=M。

二、货币供给变动对货币市场均衡的影响1.关系:这里所涉及的是实际利息率而不是市场利息率,因为当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的时候,一方面实际货币供给也会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加强,导致市场利率上升,但实际货币供给也是上升的情况下,实际利息率通常是下降的。

2.自动调节均衡的过程假定货币市场最初处于均衡状态,r=10%,并且L=5000=M。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均衡关系分析货币的产生是为了方便交易和转移价值。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是金融市场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影响着经济的总量和价格水平,因此,对于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的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经济体内构成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给主要是由央行进行管理和调控。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贷款基准利率、再贷款利率等多种手段来调节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中的流动性,货币过剩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不足则会造成通货紧缩。

由于货币供给的多少对整个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央行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现金储备、债务、通货膨胀率等等,来确定货币供给的大小。

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购买货物和服务所需的货币,也是银行体系中储户对存款的需求。

货币需求是经济中的基本需求,存在于所有的经济活动中。

货币需求具有着以下的特点:1. 货币需求与市场的经济活动有直接的关联。

经济的发展越快,购买力越大,货币需求也就越大。

2. 货币需求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

收入的提高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购买力,需要的货币也就越多。

3. 货币需求存在时间的限制。

货币需求本质上没有消费需求那样的持久性,人们可能会随时减少存款或者把存在银行的货币转移到其他的投资形式中。

三、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费雪方程式来表示:M × V = P × T其中,M是货币供给,V是货币的流通速度,P是物价水平,T是货物和服务的总产量。

该式子表达了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和货物和服务的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 经济活动的水平。

随着经济增长和贸易的增加,货币的需求会相应地增加。

在经济活动较弱的时期,货币供给往往能够超过货币需求。

2. 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央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给远远超过货币需求,货币将失去价值并对经济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课件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课件
货币供给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 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量。
特性
货币供给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和 可调控性,其规模和结构随经济 和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可 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01
02
03
经济活动水平
经济活动水平越高,货币 需求量越大,从而影响货 币供给。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 利率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货币需求 • 货币供给 • 均衡利率 •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均衡利率的
关系 • 货币政策实践与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货币需求
定义与特性
定义
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 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特性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并非独立 的经济范畴;货币需求具有层次性, 包括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 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等。
该理论认为,货币供应量是由基础货 币与货币乘数共同决定的,货币乘数 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倍数。
03
CATALOGUE
均衡利率
定义与特性
均衡利率是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 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利率,是货 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时的利率水
平。
均衡利率具有动态调整的特性, 随着币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均衡利率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 实际上由于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信 息不对称等因素,货币市场很难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以影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和利 率水平。
货币政策目标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保持物价稳定,防止通 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经 济健康发展。

货币均衡理论

货币均衡理论
了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3、从自然利率与市场利率相等的角度阐述货币均衡是经济均衡的条 件,认识到货币对于经济有着重大的作用。
❖ 维克赛尔的货币均衡思想实际上是一种宏观经济均衡思想,即将货币均衡纳入到整体 的经济运行中,探讨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关系以及货币失衡所引起的经济后果。
第4页,共31页。
货币均衡理论
第1页,共31页。
货币均衡理论
❖ 对于货币均衡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很少专门将其独立出来进行系统研究,大多是将他 们的货币均衡思想隐含在他们的货币、经济理论中。
❖ 20世纪以前的经济学家在货币供求理论上重点探讨货币需求理论。在当时的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供 给是外生变量,流通中世纪的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需求。
货币均衡理论
❖ 二、缪尔达尔对维克赛尔货币均衡理论的修正 ❖ 缪尔达尔是瑞典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19年出版了《货币均衡论》一书,在维克赛尔货
币理论的基础上,对货币均衡理论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对维克赛尔的三个均衡条件进行了重 大修正 ❖ 1、对第一个条件的修正 ❖ 把维克赛尔的第一个均衡条件表述为货币利率与资本预期收益率相等,进而表述为现有实际资本的资本 价值(等于预期净收益处以预期收益率)与它的再生产成本(等于预期净收益除以货币利率)相等。 ❖ 2、对第二个均衡条件的修正 ❖ 表述为储蓄与总价值投资相等
第2页,共31页。
货币均衡理论
❖ 一、维克赛尔的货币均衡理论
❖ 最早集中分析货币均衡问题的经济学家是维克赛尔
❖ 1898年的《利息与物价》,1906年的《政治经济学讲义》中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货 币均衡思想。
❖ 维克赛尔认为,经济均衡的关键在于货币均衡,而要实现货币均衡需要三个条件:1、货币利率 等于自然利率;2、资本的供求平衡,即储蓄等于投资;3、商品的一半价格水平稳定不变

《金融学》第8讲 货币均衡与失衡

《金融学》第8讲  货币均衡与失衡

8.2 货币失衡: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概念
通货膨胀(inflation):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 涨的现象。包含以下关键点:
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以与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
强调商品、服务的货币价格,即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 务相互之间的关系;
强调价格总水平,即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 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
也称为压抑型通货膨胀(hidden inflation),是指政府通过价格控 制、定量配给以及其他的一些措施来抑制物价的上涨。表面上 货币工资没有下降,物价总水平也没有上升,但居民实际消费 水平却在下降。
8.2 货币失衡: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分类
按价格上涨速度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
8 货币均衡与失衡
8.1 货币均衡概述 8.2 货币失衡:通货膨胀 8.3 货币失衡:通货紧缩 8.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8.1 货币均衡概述
货币均衡概念
货币均衡
是与货币供求相伴而生并和经济均衡密切相关的一个综合范畴。 现代货币均衡的研究是在货币作用理论的基础上,将货币均衡 纳入整体的经济运行中,探讨货币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关系、货 币失衡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如何促使货币失衡恢复到 均衡等问题。 从形式上看: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成本上涨的原因: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的增长率超 过了劳动生产力的增长率。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某些垄断经济组 织为取得垄断利润而制定垄断高价。
8.2 货币失衡: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成因
供求混合推动说 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有需求拉上 河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市场的均衡

从职能出发给货币下定义
马克思:货币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管子》: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黄金、刀币者,民之通货也。(流通与支付职能)
亚当斯密: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是商业的大工具。
通俗概括:是普遍被大家接受作为支付贷款和服务的手段;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
重商主义认为金银就是货币,货币就是财富。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确构成了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于财富。 西方有一个寓言 一个国王祈求他用手指所点到的东西都可以变成黄金,有一天他的愿望实现了。他碰到了食物,食物变成黄金,碰到水,水变成黄金。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二、货币供给的构成
货币供给:一国经济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收缩)的过程。其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01
狭义:交易货币。M1,包括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
02
广义:货币资产的各种不同形式。
03
注意:现金的发行不等于货币供给。
04
狭义货币供给
定义:交易货币,记为M1。包括所有用于交易的货币,即在银行之外存在的硬币、纸币,再加上存入银行的活期存款。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这是助长劳动价值说的共同定义。从经济范畴相互联系的角度,特别是从货币与普通商品的共性与特性的角度推导出来的。
社会的计算工具和选票
商品的生产劳动是否具有社会性就要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来检验。如果产品不为社会所需要,它就卖不掉,就不能用它获得货币,从而也就不能获得社会上其他成员的劳动生产品。
通过货币还可以证明某种劳动有多少是为社会所必须的,如果某种生产劳动超过了自发社会分工的必要,那么这种劳动的产品就会供过于求,该商品只能低价出售,换得较少的货币。
一个社会生产什么东西,要取决于货币选票,消费者对每一件商品是购买还是不购买,这是投不投选票,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还是只愿意出较低的价格,这是投多少选票。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宏观经济学
第五章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1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2 第二节 货币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1. IS方程的推导:
I :investment 投资
S:save
储蓄
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i = s s=y-c ,所以y = c + i , 而c = a + by. 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 /1-b
(4) 不在IS曲线上的各点, 则表示该点上的利率水平 与实际总产出水平的组合 不能满足产品市场的均衡 条件,即i≠s,因而代表着 产品市场非均衡状态时的 利率水平与实际总产出水 平的各种组合。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IS曲线之外的经济含义
r% y
r3 r2 r1 利率低, r4 i>s区域 y
利率之间的关系。 (2) 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变化。利率
提高,总产出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增加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IS曲线的负斜率说明,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 化的关系。即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利率提高 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
这是因为,当经济未达到充分就
需要的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反应的敏感度 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有价证券配置比例的
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越小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LM 曲线
2.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证券价格=红利/利率
证券价格随利率变化而变化,利率越高,证券价格越低
第一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4. IS曲线的水平移动
• 由 r a e 1 b y 可知: d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导论1.战后货币理论中简化近似方法的任务自从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多事的年代里,实在很难理解为什么经济学家还会有这样充裕的时间和闲暇来作清晰的思考和谨慎的观察。

在经济政策范围内的变化,特别是在货币事务方面,具有这样革命的性质,它已动摇了资本主义秩序的基础。

这一直是一个需要速迅而勇敢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天1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是如此。

因此,现实生活要求科学,首先是理论结构要尽可能简单,以便使忙碌的金融家和政治家能够容易理解它和立即运用它;这些金融家和政治家对于世界的金融和政治制度的控制,经常是怀疑而犹豫不决的。

今天的这些要求已经很好地为那些能够直接参酌存在于事务表面上因而显得很重要的现象,作出简单的、现成的理论说明和行动规则的经济学家所满足了。

在这一时期内,科学工作的市场价值,亳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是否有将研究结果表述成为口号的可能性。

可以毫不迟疑地承认,在这个时期中某些新闻工作者肤浅的意见,在事态迅速变化情况中,对实际方针的决定倒有真实价值,即使从较高的观点来看,亦是如此。

但是,这只有在这一情况下才是这样,就是这种肤浅的意见必须是在比较全面的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而不是以作为科学研究结果提供给从事实际工作的人的简化理论结构的表面观察为依锯。

这些简化后的说明,具有深思熟虑的近似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只适合于这个时期的特殊情况。

它们没有一般科学确实性。

为了使它们成为完全确实的,即使它们是在特殊情况下为这一特殊情况提出的,也必须以具有高度复杂性的十分全面的分析的基础;而这种全面分析不可能连同结果一起提出而不损害后者的那种从实用观点看来使它们具有价值的简明性。

这种适用于某种情况同时又是明智地简化了的近似公式,在我看来,一个好的例子就是古斯塔夫・卡赛尔(Gustav Cassel)的购买力平价说。

任何认真研究过卡赛尔这一理论说明的人,都会发现卡赛尔本人把这个理论叫做十分简化的近似法。

它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用鲜明的轮廓着重说明一个单一的思想,这一思想卡赛尔认为——照我想来这是正确的——必须尽可能着重地把它打进当时负实际责任的政治家和银行家的头脑中。

假如承认购买力平价说的这一性质,假如一开始就认为它只是适用于某种特殊情况的十分简化的近似的东西,那么,科学讨论对这一主题便可免除冗长的争辩了。

要证明购买力平价说不是普遍有效的,要证明当国际汇兑关系受到严重震荡以后,这一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不相适合,这一工作实在太简单,不能引起野心的科学家的注意,特别是因为这一理论的创始人已经承认它的有效性是有限制的了。

2.传统的数量说的夏活我们谈到购买力平价说,只是作为一个例子,用来说明已经简化成为标1①1932年春。

语那样简单的理论,在动荡的时期里能够获得突际上的重要性,也能够获得实用的价值。

从以下篇幅中所要谈到的货币理论问题的观点来看,指出传统的数量说如何又在实际的和理论的讨论中卷土重来,是更有意义的事情。

尽管数量说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它主要仍是欧文・费希示(Irving Fisther)用他的著名的标准公式所描述的理论内容。

从这一时期需要简洁明了的表述来看,这是不足为奇的。

在流传下来的经济理论的集合体中,恐怕任何部分都不像数量说这样容易简明化和普及化,这是在那个坏境下对它很有利的事实。

而且它还包含有足够的普通常识,对于实际货币政策的指导,并不是完全无用的。

它涉及直接摆在每一小人眼前的经济现实。

然而,在更仔细的考查之下,它便显露出很多理论上含糊不清和疑难之处,使理论家们感到兴趣,并使他们的详细阐发上能有足够的个人的特征。

总之,它在级高程度上含有可以引起科学争论的各种性质,虽然这种争论往往是没有结果的。

而且,最后,要找出一个更适宜于货币问题的理论发 展的基础,的确是很困难的。

3.经验主义者对数量说的批判然而,不能从这里推论数量说在这时期内没有受到批判,即使我们把它的较为隐蔽的变体包括在内,也是如此。

例如,许多带有经验偏好反对所谓正统理论的作家便反对它,或者——即使他们会用过它的话——至少他们也不明确地说它是他们的结论的必要前提。

早些时候在英国,特别是在德国,就是这种情形。

但是它的特点是,从经验上来反对抽象的理论分析,却相对地宽恕了刻版的甚至在更坏的意义上说是“空洞”的理论,近来和过去都是这样。

就美国制度学派来说,他们对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任务加以特别阐明,就可以说明这点。

他们把货币和追求利润的动机当作私人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制度”。

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像反对传统理论其他部分一样去反对货币理论的基本观念。

对于这点,他们有很好的理由。

正如我马上就要指出的,数量说的肤浅使它能免于像交换价值中心理论一样坠入虚假的形而上学的深渊中,这应当感谢边际效用学派的努力。

还有另一情况使经验主义者不致对数量说过分吹毛求疵。

如果他们企图避开理论上的思考,他们在处理像货币这样具有很明显的实际意义的问题时,就会受到阻碍。

这里争论的问题往往关系到两不相容的行动方针的可能的未来后果。

这是不能观察得到的。

往往有许多事情在各种情况下是独特的,而有关的未来政治行动的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后果,更不在直接经验研究的范围以内。

要解答货中政策的问题,即使经验主人者也不得不部分地依靠纯理论的思考。

要想给予这种思考以正统的数量说以外的任何其他形式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对于像经验主义者那祥企图避开主要均衡理论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4.理论家对数量说的批判但是更重要的可能是数量说也逐渐受到在原则上不反对抽象理论的经济学家的批判。

这些批判家是要用一个更好的货币理论来代替老的数量说。

现在出现了另一种货币分析的形式,它不再强调支付手段的数量。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新的现象,因此魏克赛尔在对数量说讨论的批判分析中,①着重指出数量说从未曾真正受过其他更好发展的理论的挑战,这是对的。

在十八世纪末,尤其是在十九世纪初期,许多经济学家就巳成功地指出数量说的弱点和困难,但他们没能真正用其他理论的假设去代替它。

他们只是在对数量说作小的改进的时候才是成功的。

因此,货币理论的一般分析方法大部分仍然和一个多世纪以前一样。

想建立一种根本不同的理论的人,由于这种困难,都不得不放弃这一努力了。

但是在最近数十年来,一种不同的货币解释出现了。

它越来越渗入专家、银行家、新闻记者和在政治家有关货币政策的讨论之中了。

这种新的更鲜明的对待货币理论问题的态度,是为那些使简革肤浅的数量说有实际重要性的同样事实所刺激起来的,这便足以表明经济发展与经济理论之间特有关系的真正特性。

5.魏克赛尔的新观念在瑞典的讨论今天主张这种新理论的作家们把这一理论溯源于魏克赛尔。

①然而任何熟悉早期经济文献的人,都知道一百年前英国和其他各地关于货币问题的讨论,受到和近年相类似的经验所鼓舞,已经产生了很多的观念,魏克赛尔最后把它们综合成为连贯的货币理论。

②从魏克赛尔开始,科学发展分成若干条途径。

长时期以来瑞典经济学者始终单独地代表货币理论的新传统。

几乎所有的瑞典经济学者都在魏克赛尔影响之下。

最近救十年中,在《经济学杂志》中曾发生一场十分生动的货币问题的讨论,在这里,魏克赛尔本人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到1926年他死时为止。

多数瑞典经济学者一致认为除了魏克赛尔以外,他的郎朴萨拉(Uppsala)大学的同学达卫・达卫逊(David Davidson)曾作出不仅最完全而且是最重要的贡献。

在魏克赛尔著作和《经济学杂志》讨论的基础上,魏克赛尔的一位瑞典学生艾力克・林达尔(Erik Lindahl)近年在西卷有关①魏克赛尔:《利息与价格》(Geldzins und G(terpreise),1898年耶拿版,第iii页[第xxiii页]和第39页[第43页];《国民经济学讲演录》(Vorlesungen(berNat ional(konomie auf der Grundlage des Marginaiprinzipes),1912—1922年耶拿版,第2卷,《货币与信用》(Geldund Kredit)(以后简称《讲演录》,用1928年第二版),第160页[第141页]和其他各处。

魏克赛尔的这两部著作现在已有英译本:《利息与价格》,1936年伦敦版;《讲演录》,1934—1935年伦敦版。

方括号中的页码是英译本的页码。

(《利息与价格》已有中译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

——译者)①参阅上注中的著作;并参阅《利息是商品价格的调节者》(Der BankzinsalsRegulator der Warenpreise),见《国民经济学与统计年鉴》(Jahrb(cherf(rNational(konomie und Statistik, III Folge),1897年第13卷,和《利率对价格的影响》(TheInfluenee of the Rate of Interest on Prices),见《经济季刊》(Economic Journal)1907年。

魏克赛尔还在《经济学杂志》中发表过一系列有关货币的论文,但是这些都是瑞典文的。

②魏克赛尔从未说自己有什么大的新创见,相反地,他煞费苦心地从旧时的讨论开始,特别是从李嘉图(Ricardo)关于黄金量、利率与价格水平之间的联系开始(见《利息与价格》第4页[第24页]和其他各处)。

达卫・达卫逊后来又强调魏克赛尔理论和正统货币理论的联系。

关于学说史的简述也可看哈耶克《价格与生产》(Preiseund Produktion)1931年维也纳版第一章(1933年伦敦第二版)。

货币政策目的和方法的著作①中,试图对魏克赛尔货币理论的某些部分作较为系统的阐述,可是,和在《经济学杂志》中的全部讨论一样,它只是在瑞典出版的。

6.奥地利学派对魏克赛尔观念的采用其后,奥地利学派某些理论家,特别是米塞斯(Mises)②和哈耶克③首先看到魏克赛尔创造性的观念的重要。

与魏克赛尔建立联系的是奥地利人,这并不值得奇怪;魏克赛尔本人就是庞巴维克(BÖhm-Bawerk)的学生,他叙述他的思想时,无论在形式上或在结构上,都是直接以奥地利人的思想刁惯为基础的。

一经奥国人打破这一局面,魏克赛尔的观念便开始渗人关于货币和商业循环问题的许多德国著作中。

较老的德国文献几乎没有这种观念。

魏克赛尔早年在德国发行的著作在德国几乎仍然不为人所知。

一个明显的例子便是黑尔弗里克(Helfferioh)的著作《货币》(Das Geld),魏克赛尔本人很看重这本书,虽然他着重指出它缺少对货币问题的理论叙述。

魏克赛尔以可以理解的沮丧心情,在《经济学杂志》中发表的对这本书的卓越评论中说,黑尔弗里克在他的五十八页的货币文献目录中忽视了魏克赛永的《利息与价格》,而他却具有典型的德国人求全的特点,把所有可能和不可能印行的我价值的东西都罗列进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