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交流材料-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指由国家主导,依托于科学技术、教育和实践经验等资源,以农业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整合多种优质资源,形成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是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成果落地,推动现代化农业的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为全球供给农产品、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三个层级构成,分别是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和地市县乡村层面。
各级层面共同协作,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优质资源,带动农业产业技术进步,同时针对各级层面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了不同的核心支撑体系。
国家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主要由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农业创新团队、国家创新平台、国家试验示范站等组成。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国家农业部建设的科技平台,具有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服务三大功能,起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应用的关键作用。
国家农业创新团队由国内顶尖农业科研人员组成,致力于解决农业产业技术瓶颈和难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支撑和人才培养。
国家创新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国家试验示范站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单位,具有综合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的功能,是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化的重要平台。
地市县乡村层面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主要由地市县乡村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科技特派员、村级科普站等组成,为农业产业提供基础服务和技术支持。
地市县乡村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负责制定地市县乡村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和改革方案,提供农业专业指导和技术帮助。
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农民终端知识传递的关键渠道,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等形式,及时向农民传递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动态。
科技特派员通过定向服务、技术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
加强能力建设 重塑比较优势 实现互利双赢——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
产 权保 护 迫在 眉睫 , 而 科企 合 作和 前育 种 研 究 是提 升企 业 能力 建设 的根本 途径 , 是 重 塑
基 础 上 ,实行 向 两 边 推 的育 种 策 玉米产 业 比较优 势 的正确 选择 。 略, 然后 循 环 育种 。可 以用 温带 的 张世 煌 对 当前 中 国种 业 面 临 的 产 能 过 杂种优势模 式作为参 照 ,经 过长期 剩 和投 不 足 问题 表 示 担 忧 , “ 这 样 直 接 导 术 深度 培 训会 在 酒 泉市资 召开 努力 , 把种 质推到两个方 向去。温带 致 了种 业 投资 停滞 不 前 , 使 得 产业 长期 制 约
培训 会 在甘 肃酒 泉 召开 。体 系 岗位科 学 家 、 试验 站 站长 、 育 种 战略合 作 企业 共计 2 0 0人 参加 了会议 。会 上 , 国家玉 米产 业技 术 体 系
首席 科 学家 张世 煌 博士 、 体 系 玉米研 究 室 主 任 郭庆 法研 究员 就 《 前 育种 和科 企合 作 》 《 企 业 育种 若 干问题 》 等作 了报 告发 言 。张 世煌 强调 , 中 国种 业 发 展 亟 需 创新 , 种 业 的 知 识
出, 种 业企 业需要 不 断加强 自主创新 的能力建 设 , 改革 与创新 , 是 今后 一段 时 间需 要做 的 。 对 于 前育 种 研究 问题 , 张世 煌 表 示 , 成 熟 技 术 边缘 化 是 大 势 所 趋 , 在 国外 , 2 O年前 就 已经研 究科研 机 构去 中心化 的课 题 , 随着 国家 对 科企 合作 的重视 以及 产 业 自身 的发 展 ,成 熟 的育 种技 术 正逐 渐 推广 到 基层 科研 机 构 和种 子企业 。而资 源整 合是 我 国 目前 面 临的一 个重 要 问题 , 玉 米产 业技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录
一、概述1.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背景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目标3.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意义二、体系构成1. 国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1.1 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1.2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1.3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1.4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1.5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 1.6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1.7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 1.8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 1.9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 1.10 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 1.11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1.12 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1.13 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1.14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1.15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2. 综合试验站2.1 主产区综合试验站2.2 特色农业综合试验站2.3 跨区域综合试验站三、体系功能与任务1. 产业技术研发与推广1.1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1.2 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1.3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研发与应用2. 产业政策研究与咨询2.1 产业政策研究2.2 政策咨询与建议2.3 产业经济分析3. 农民培训与技术推广3.1 农民培训3.2 技术推广3.3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4. 产业信息服务与市场分析4.1 价格信息发布4.2 市场分析4.3 产业经济咨询四、体系管理与运行1. 体系组织架构1.1 体系领导机构1.2 体系管理机构1.3 体系专家委员会2. 体系经费管理2.1 经费来源2.2 经费使用2.3 经费审计3. 体系人才队伍建设3.1 人才引进与培养 3.2 人才评价与激励3.3 人才流动与交流4. 体系绩效考核与评估 4.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2 绩效考核方法4.3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五、体系发展前景1. 体系规模与布局1.1 体系规模1.2 体系布局2. 体系创新能力2.1 研发能力2.2 推广能力2.3 信息服务能力3. 体系国际影响力3.1 国际合作与交流3.2 国际项目参与3.3 国际人才培养4. 体系可持续发展4.1 体系优化与升级4.2 体系可持续发展战略 4.3 体系未来发展方向。
建立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加快玉米生产发展
s t sa d p o lms o ih y ed h g - u l y maz u i ai n t e r n e h oo ; h tt s a d p o p c so t u n r b e fh g - il i h q ai i e c h v t h o a d tc n lg t e sau n r s e t f a t o y y maz o t a v s p o e sn . i科 技成 果 的转 化 速度 ; 加 大力 发展
农业 机械 、 术推广 、 料营 养 、 产品 加工 、 技 饲 农 生物 质
能源和经济贸易等多学科 、 多部门和多产业 , 形成独 特 的产业链条。玉米现代技术产业体系的建立必将
大大加 快我 国玉 米生 产 的发 展 。
维普资讯
玉 米 科 学 2 0 ,6 )1 0 2 0 8 1( :8—2 ,5 4
文章 编 号 :10 — 9 62 0 ) — 0 8 0 0 5 0 0 ( 80 0 1— 3 0 4
Jun l f i c ne o ra o z S i cs Ma e e
Ab ta t Maz r d ci n i v li g mu t d s i l a y s r c : ie p o u t n o vn l - ic pi r .mu t s co n h — n u t . th s f r d a u o i n l — e t ra d mu i i d sr i a o me — i y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三亚玉米育种考察暨田间开放日纪实
作 物杂 志
C r o p s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 系三亚玉米育种考察 暨 田间开 放 日纪 实
为加 快提 升玉 米 育 种创 新 能 力 , 促 进 体 系 内外 育种经验和技术交流 , 选育高产耐密宜机械收获的 息交流 等全方 位 的合作 ; 通过 与玉米 课题组 的合 作 , 延伸 到与其 他作物 课 题 组合 作 ; 通过 与 新 疆农 业 科
新品种 ,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子研究室 组 织有 关 专 家 和 试 验 站 长 , 于2 0 1 3年 2月 1 9~2 1 日对引进 的美 国玉 米 自交 系 、 体 系 三大 区域 交换 的
优 良 自交 系 、 部 分新 近 选 育 的优 良组 合 进 行 田间考 察 与鉴评 , 并举 行 了座谈 ; 还对 部 分 育 种 岗位 专 家 、
中) 。
张世 煌研 究员 指 出 , 培育创 新型 品种 , 首先要 做
1 科企 合作初见 成效
好 种质扩 增 、 改 良与 创新 研 究 。 同时 必 须创 新 育 种 方法 , 增 加试 验密度 , 杂交 种测 试密 度要高 于生 产密 度2 5 %, 自交 系选 育密度 应 达到 大 田生 产 密 度 的两 倍 。有 条件 的单位 要 建 立覆 盖 范 围广 的测 试 网 , 充
些企 业 与试 验 站依 托单位 的合 作也 取得 了 明
显 成效 。如 九禾 种业 与新疆 农业 科学 院粮作 所 通过 品种 开发 , 延伸 到 品种 选育 、 人 才培训 、 材 料交换 、 信
基础 。
一
高。刘梦涵博士借鉴国外育种经验针对此问题发表 了看法 , 得到 与会人 员 的关 注 。从 国# I -  ̄ 1 进 种质 时 ,
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研讨会纪实
建设 , 充分 发挥 多学 科协 作 的优 势 , 点解 决制 约 要 重 我 国玉米产 业发 展 的关 键 技 术 问题 , 时反 馈 产 业 及 发 展信 息 、 灾情 和疫 情 , 现 产 业 潜 在 的问 题 , 发 做好 技 术 预案 , 不断 增强我 国玉米综 合 生产 能力 、 市场竞 争 力 和产业 技术 支撑 能力 。
贡献 。改 革开 放 以来 , 随着 科 学 技 术 的 飞 速发 展 和
2 现 代玉米产 业技术体 系全面启动
会 上首 席科 学家 张世 煌研 究员 总结 了现 代玉米 产 业技 术体 系建 设 启 动 以来 的工 作 : 20 自 07年 1 2 月下旬 开始 , 2 0 到 08年 2月底 该 体 系下设 机构 的设 置基本 完成 , 目前玉 米 产 业 技 术研 发 中心 共 设 6个 研 究 室 ,8个 科学 家 岗位 和 3 1 1个 试 验 站 。2 0 08年 1 各部 门开 始工 作 。 月 为 了准 确 地 找 到 玉 米 产 业 链 中 的 技 术 需 求 ,
业 产业 发展 中存 在 的技术 问题 。玉 米产业 技 术体 系
现 代 玉 米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建 设 实 施 研 讨 会 于
20 0 8年 3月 8~ 日在北 京 召 开 。农业 部 科 技 教 育 9
玉米产业技术体系_玉米新组合多环境测试体系鉴定试验总结范文
玉米产业技术体系_玉米新组合多环境测试体系鉴定试验总结范文2022年课题组玉米新组合多环境测试体系鉴定试验总结一、目的:通过构建多环境新组合测试体系,鉴定课题组新组合的多点适应性和丰产性,筛选优异组合。
二、体系设计:依托于以下几个体系构建多环境新组合测试体系:1、某某省玉米育种协作组7个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品种示范园,某某、安康、某某、某某、延安和某某学院建立某某省玉米育种协作组新组合筛选;2022年128个组合进行2个重复试验,其中课题组共提供75个组合;2、宁夏农科院作物所玉米栽培课题组、某某水保所973课题实施基地、某某农技中心、某某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某某试验基地、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品种示范园进行7个组合5个试点春播试验;3、内蒙农业大学玉米栽培课题组12个组合春播试验;4、某某省农技中心7个组合试验;5、某某大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某某试验基地、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品种示范园进行180个组合2个试点春播试验;6、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品种示范园、某某、某某、高陵、某某、某某农技中心进行11个组合6个地点试验;7、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品种示范园、某某县农技中心、某某县种子管理站进行17个组合3个地点试验;8、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品种示范园、某某县种子管理站进行200个组合2个地点试验;9、陕单606、607、608、609和610参加某某省春夏玉米区域试验;10、陕单608、609参加国家产业技术体系,12个试点联合多点鉴定试验;11、陕单608在山东某某中国农业院作物所试验基地试验12、陕单608在某某高产展示田试验三、试验设计:2022年课题组共有519个(次)组合参加了45点(次)的试验鉴定,密度设计在4000(春播)、5000(夏播)株/亩,播种时间、施肥、灌水依照当地的条件管理,收获依照当地收获习惯。
四、试验结果(一)品种评价:2022年课题组共有519个(次)组合参加了45点(次)的试验鉴定,通过多环境的测试试验,将各试验表现突出的品种汇总如下:1、协作组7点试验:9649:平均亩产641.77公斤,较对照郑单958增产8.16%,5增2减,7点产量的变异系数34.59%,列130个组合的第3位,在某某、安康、杨凌、某某、...。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是指依托我国科学技术资源普遍深厚、生态优良、资源富庶的优势,着眼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提升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为目的,通过顶层设计,整合各方资源,构建齐全完备的产业技术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玉米产业结构、品质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实现高效稳定可持续发展。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科学技术支撑。
在今天,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必须依托科学技术,通过研究和开发新的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机械化种植设备等方面,提高整个产业的效率和质量,使玉米产业得到真正的优化和升级。
其次,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还应该涵盖了政策环境的支持。
政策环境是营造产业创新氛围,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难题,提供必要支持的基础。
中央提出了鼓励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金融支持,同时也对种植业的金融服务进行了完善和加大支持,这些政策措施都有助于促进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
另外,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还应该注重产业链的完善。
完整的产业链是促进产业发展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只有实现了玉米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协调,才能进一步促进现代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可以通过设立种子供应机构、加强玉米加工技术研发等措施来加强产业链条的完善。
最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在推动现代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和生态安全已成为国际共识,也是玉米产业面临的新问题。
因此,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绿色和可持续的理念,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推行绿色种植和生产方式,以保证现代玉米产业能够持续快速地发展。
综上所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对于提升玉米产业的效益,打造玉米品牌,推动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玉米产业需要紧紧跟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努力推进玉米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前育种研究实施方案
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前育种研究实施方案(试行稿)按:这个方案需要在实践中修改和完善。
欢迎玉米界的朋友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近,黄淮海地区的科技人员就修改了他们的工作流程。
为了不分散当前注意力,我们只能循序渐进,这个方案突出了二环选系的前育种研究计划。
这项任务至少需要执行5-6年时间,也许时间更长,目的是对企业起到技术示范和引领创新的作用。
同时,争取每年合成一对抗逆基因供体(群体),用5-7年左右时间合成抗主要病害和抗主要非生物逆境的供体。
这是指育种研究迫切需要,而又很难解决的性状。
育种家容易解决的性状,例如大斑病、小斑病、锈病、黑粉病等就不在考虑之列。
常规意义的育种群体,可能需要少数专家做前期研究,为以后做准备。
为支撑我国玉米商业育种研发和种业发展,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公益性,协调基础性工作与基础研究。
“前育种研究”(Pre-bre eding)的基本内容是种质扩增、改良与创新。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逐步向全国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有效种质资源、技术咨询、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公益性的前育种研究成果和技术服务。
这是提升我国种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
一、前育种研究的主要特征(一)公益性。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要专注于公益性前育种研究。
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获取多样性的种质资源。
根据不同生态区育种目标,通过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抗逆性鉴定,开展种质改良与创新。
(二)系统性。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整合全国玉米科技和产业资源。
在基本上扭转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被扭曲的育种方向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对商业育种实施顶层设计。
今后,要对搜集到的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的鉴定、改良和创新研究。
国家体系要建立面向全国的种质资源共享机制,帮助企业建立商业育种的种质基础,体系的研发活动要涵盖商业育种的主要技术流程,并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基础性。
前育种研究要面向全国发放改良的育种材料;开展基础性工作和研究,并开展群体改良和育种技术研究。
转载一篇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研究员的博文,供大家学习.玉米育种需要一支创新团队
转载一篇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世煌研究员的博文,供大家学习!玉米育种需要一支创新团队作者:中国玉米一、历史教训玉米种业发展需要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作为技术支撑力量。
现有的种质改良和育种平台已丧失竞争力和公益性职能,假如有很得力的领军人物来试图恢复它,注入新思维和新活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恐怕也需要很多年时间,更何况平台一旦放弃国家所期望的职责与功能,是否还值得再去恢复功能,很值得怀疑。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吸取三个深刻教训:放弃公益性、忽视理论和忽视人才培养。
也许还有更多和更深刻的教训,但本文不讨论体制问题。
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缓慢,遇到很多困难。
历史上美国企业发展迅速,得益于鲜明的产业政策和强大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中国却很难形成一个像先锋那样强大的种业公司。
国内所有的企业至今都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种质创新能力,更缺乏人才培养机制,甚至连产品创新的能力也很弱。
公共资金过分地向玉米常规育种投入研发经费,反而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力量的成长。
为了形成一批强大的种子企业和企业集团,需要凝聚一支像西方跨国集团那样准一体化的创新团队,即以国家公益性研发力量为核心,团结基层科技力量和企业的研发队伍,形成学科齐全、人才配套、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创新体系。
美国的创新力量是以公立大学和农业部研究机构(USDA-ARS)的公益性研发为后盾,提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种质创新产品,提供人才培养和培训。
企业在国家机构的技术支持下,开展产品创新研发,产品进入市场,并从市场获得回馈。
在这样的创新体系中,国家公益性机构发挥核心作用,而不是割裂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但提到两种机构之间加强联系,决不是要把大学教授都变成企业的股东,把院士变成董事长,决不是抹煞公与私的区别,改变大学和科研单位的公益性质。
浪费纳税人的钱还算是小事,关键在于相关政策的方向性失误给产业发展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这是种子产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
公益性与商业性机构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商业性的竞争关系,也绝不是合二而一,互相参股的关系。
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交流材料
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交流材料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交流材料我站是第一批起动的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主要代表的行政区域为__、__、__、__以及__的__。
试验站工作的基本情况试验站依托单位__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试验站工作非常重视,在人才物方面给予充分保证,根据体系要求迅速成立了包括育种、栽培、植保、土肥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并选定了__、__、__、__、__五个县为示范县。
试验站工作开展至今已近两年,现就两年的工作回顾如下:(一)、重点任务重点开展大面积玉米高产种植配套技术的试验与示范,优良品种筛选,配套栽培技术研发、试验与示范。
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玉米种植户,接受咨询,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1、百亩高产种植配套技术试验示范。
在耕作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指导下,筛选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2-3个,提出供大面积示范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并在本区域内进行种植试验示范,形成大面积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培训区域内主产县的农技人员和玉米种植大户,结合农业部粮食增产工程项目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2021年在__县洪关乡和__县柏村镇各实施了100亩。
2、种植密度研发与试验示范。
在本区域开展提高单产的技术研发与试验示范,确定各主推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与相应的配套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培训农技人员。
(二)基础性工作负责所在区域玉米新品种筛选与展示;生产实际问题和需求信息的调查和采集;灾情动态变化的监测分析与处理;地方种质收集与繁殖;BBP试验;若干项产业技术联合试验与示范;建立玉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形成产业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的畅通渠道。
1、玉米新品种筛选与展示选择典型区域进行新品种筛选试验;同时在示范县建立展示田。
(1)、品种初步筛选:搜集市场上销售和在省区试中表现优异已审定或即将审定的新品种2021年50个、2021年43个,以当地主推品种遵玉3号为对照,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每隔5个参试品种设置一个对照,按各品种参加区试时的密度种植,4行区,行长6米,行距0.7米,收中间2行计产,观测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适应性状、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性状。
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的角度,分析了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一、引言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旨在分析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提供参考。
二、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现状1. 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是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培育出一批高产、抗病、优质、多抗的玉米新品种。
例如,渝甜糯990、N17012、SH650等优良玉米自交系和玉米品种,为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玉米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是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在玉米栽培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模式、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玉米节水灌溉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
3. 玉米加工与深加工技术玉米加工与深加工技术是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在玉米加工与深加工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玉米附加值,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玉米产业政策与市场玉米产业政策与市场是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的重要方面。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玉米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同时,玉米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为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玉米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1. 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的滞后性虽然我国在玉米品种选育与改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考核结果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考核结果一、考核目的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重要技术体系之一,其建设和发展对国家玉米产业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情况,科学评估其成效,特开展了此次考核。
二、考核范围此次考核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整体建设情况;2. 研究开发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3. 技术体系成员单位的综合实力和合作情况;4. 技术体系对玉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等。
三、考核方法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情况,采取了以下考核方法:1. 走访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技术体系成员单位的实际情况;2. 查阅相关资料,全面掌握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成果;3. 组织专家对技术体系进行评估,从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考核。
四、考核结果根据以上的考核方法,我们得出了如下的考核结果:1.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整体建设情况良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各成员单位在技术研发、项目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
2. 研究开发成果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国家玉米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尤其是在玉米种植、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3. 技术体系成员单位的综合实力较为雄厚,合作紧密,形成了良好的合力效应。
各单位之间的协作机制较为完善,为技术体系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技术体系对玉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
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大提升了玉米产业的产值和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改进措施尽管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提升技术体系的建设水平和成效,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 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速度;2. 拓展技术体系成员单位的合作领域和深度,形成更紧密的协作网络;3. 加强对技术体系成员单位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激发其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4. 完善技术体系的管理机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协同效应。
关于建设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建议
关于建设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建议哎,话说起来,产业技术体系这个东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一说出来,感觉就像是某个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们正在做什么重大的技术突破。
其实呢,这玩意儿挺接地气的,说白了,就是让我们这片土地上的产业变得更强大、更有竞争力。
你说,是不是得搞个什么试验站,来个“技术大比拼”?咱们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得更完善一点,产业水平自然就能提升,大家也都能捞到好处嘛。
其实要想让技术体系更完善,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搞个试验站,大家能在这里“互相切磋”,试试技术的水准,哪怕是做出点小突破,也能带动整个行业进步。
像现在咱们国内很多地方,产业已经走到了一定的高度,可是遇到瓶颈了——技术上卡壳了,生产上出问题了,最后一关总是打不开。
这个时候,若是能有个综合试验站,大家都可以来这里试验、验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产业不就能更快“破茧成蝶”吗?试想啊,一个地方能够集结各路英雄,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齐聚一堂,搞个联合攻关,技术瓶颈说不定就能被撞开。
要不怎么说,碰撞出火花、擦出火花,产业技术这块,哪能不发展?如果把这种“试验站”当作一个“大熔炉”,大家的思路、经验、技术都能在这里交织出一个个有趣的火花。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一个技术试验站,岂不是能够让那些空口无凭的理论变成实打实的成果?这种试验站的好处可不止是让技术更快突破。
想想看,这样的地方,不仅能聚集行业内的顶尖人才,还能让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
对于企业来说,不用再耗费大量时间和资金去自己摸索,试验站就是一个快速试错的地方。
你只要提出问题,别人就能提供解决方案,说不定某个技术瓶颈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突破了。
要知道,这种“从小事做起”的精神可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咱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大家都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放到一个平台上,整合起来,效果绝对不容小觑。
有些人可能会问:“建个试验站,不就是花钱嘛,这样的投资划算吗?”哎,这个问题,得从长远看。
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
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一、背景介绍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的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对于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开展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将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二、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玉米生产面临着生产成本高、品质标准不高、抗逆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急需采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来加快育种速度和提高育种效率。
我国玉米生产存在地区性差异明显,不同地域对于玉米的品种需求也有所不同。
需要通过集成与推广新的产业化技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
三、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1. 生物育种技术集成生物育种技术集成是将传统的育种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相结合,以提高育种速度和育种效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新品种、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改良抗逆性等,都是生物育种技术集成的重要手段。
这项工作需要大力推广,以加速培育具有优良特性的玉米新品种。
2. 产业化技术推广除了生物育种技术的集成,产业化技术也是重要的推广内容。
包括土壤调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等,都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可以使这些技术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产环境。
四、示范效果评估示范推广的效果评估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的关键一步。
需要对示范区的玉米产量、品质以及生产成本等进行全面评估。
从数据上来看,是否实现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标,同时也要从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在示范效果得到肯定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广泛地推广这些集成重大协同示范。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玉米生物育种产业化技术集成重大协同示范推广是当下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通过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可以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高玉米产量和抗逆性,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生产需求。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问题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升国家、区域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我国自2007年起启动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然而,在体系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问题分析1. 体系结构问题(1)层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两个层级构成。
然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中心与试验站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2)区域布局不均衡。
虽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覆盖了近200种主要农产品,但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原因,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2. 人才队伍建设问题(1)人才流失严重。
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科研人员由于待遇、发展空间等问题,选择离开体系,导致人才流失。
(2)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体系内高级人才相对较少,青年科技人才和基层农技推广人才比例偏低,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3. 产学研结合问题(1)产学研脱节。
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部分科研机构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导致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企业参与度不高。
目前,企业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程度不足。
4. 政策支持问题(1)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过程中,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导致体系建设面临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困难。
(2)政策执行不力。
部分地方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政策执行不力,体系建设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1. 优化体系结构(1)调整层级结构。
优化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的职能,明确各自职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优化区域布局。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体系建设均衡发展。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
乡镇书记在玉米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乡镇书记在玉米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在云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XX综合试验站玉米新品种展示及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XX镇党委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云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XX综合试验站玉米新品种展示及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在此,我谨代表XX镇党委、人大、政府、纪委四班子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XX镇实施的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综合示范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积极部署落实,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项目涉及我镇石河、钢铁、瓦窑、五里牌、新店子共5个村委会10360亩、53个村民小组、4462户16316人,千亩展示区1100亩设在石河村委会,涉及478户1685人。
工作中,我镇通过狠抓“六强化、六确保”,实现了示范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是强化机构建设,确保组织领导到位。
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指导组于农科站,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宣传培训,确保群众科技意识提高到位。
一方面,领导小组会同相关村委会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会议大力宣传发动,并深入到田间地头,挨家挨户,做实、做细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对广大群众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组织了5次现场示范培训、4次专题技术培训,受训群众86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提高了群众对科学种植技术的知晓率、使用率。
三是强化技术指导,确保规范种植到位。
工作中,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要求,全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改变了以往群众粗放的种植、管理模式,确保了科技措施到位率。
万亩示范区做到了六个统一,即:统一区域、统一播种节令、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规格、统一地膜覆盖、统一病虫害防治。
四是强化节令意识,确保示范区按节令种植到位。
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大会
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大会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大会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玉米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为了进一步推进玉米的科学种植和生产,提高玉米产业的发展水平,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大会于近期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旨在总结和分享各地玉米区域试验的经验与成果,为今后的玉米生产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
首先,本次大会的召开背景是我国玉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农产品,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玉米产业存在着产量波动大、品质不稳定以及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因此,加强区域试验的总结与交流,对于促进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本次大会的召开意义在于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各地区玉米区域试验的总结,可以探讨种植技术、生产管理和品种优劣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方法,以期提高整个玉米产业的综合效益。
总之,在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大会的召开中,概述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和意义。
通过此次大会,我们有望加强各地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质量,促进我国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待通过本次大会的总结和分享,能够为今后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部分展示了本篇长文的整体组织架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头,主要对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大会进行概述,并介绍本篇长文的结构和目的。
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对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总结大会进行基本介绍,包括会议的背景、规模和参与者等信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对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包括各个部分的标题和内容的安排,给读者提供全局的概览。
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发展报告
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发展报告一、国际生产与贸易情况4.国际先进产业技术与发展方向加工技术与发展方向玉米加工产品多,生产工艺技术各不相同,今就有共性的国际先进产业技术与发展方向归纳如下:——玉米深加工向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的加工技术方向发展。
玉米深加工越深产品附加值越高,用等量的玉米可以创造更大的产值和利润。
如玉米1500元/吨,用玉米加工生产淀粉时每吨玉米可创造2250元的产值,用淀粉进一步加工生产葡萄糖浆,每吨玉米可创造2700元的产值,用葡萄糖浆进一步加工生产山梨醇时,每吨玉米就可以创造3500元的产值,山梨醇进一步加工生产维生素C时,每吨玉米就可以创造9000元的产值,玉米加工深度越深创造价值越大。
因此,玉米加工延长产业链的加工技术成为当前产业技术发展的方向。
据有的专家报导国际上玉米深加工产品已开发有3500个品种,这是国内所不及的。
——玉米深加工采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多层次综合利用的技术方向发展在深加工行业玉米一次性加工的副产品可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加工甚至多层次加工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经济效益。
如玉米淀粉生产时除主产品淀粉外副产玉米油、玉米蛋白粉、玉米浸泡水、玉米纤维饲料等传统产品,国外先进技术可从玉米油精制时的废弃物脱臭馏出物中提取高附加值高纯度(95%)的天然维生素E(40万元/吨),以及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的植物甾醇(8万元/吨);副产品玉米蛋白国内用作饲料,国外先进技术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提取醇溶蛋白作食品保鲜膜,药片长效囊膜,上光涂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此外玉米蛋白粉还可以提取天然黄色素,制取高F值寡肽(消除和消轻肝病、脑病症状,抗疲劳等保健品)。
在玉米干磨法生产乙醇(酒精)行业,国外正开发在发酵前将组份分开实现更高利用价值的“快脱胚芽快脱纤维”的先进技术,不但增加了回收玉米油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脱胚脱纤维后再进行发酵,增加了发酵罐的利用空间可提高乙醇产量8—27%。
——玉米深加工采用自主创新的新工艺新技术,节能降耗减排的技术方向发展在淀粉行业国外正开发酶法湿磨加工技术,以减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缩短浸泡时间,提高淀粉收率。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系列活动 召开玉米栽培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系列活动召开玉米
栽培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农村科技》
【年(卷),期】2014(0)19
【摘要】2014年9月27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在赵县召开了玉米“一机两改一保障”综合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来自赵县、藁城、鹿泉、无极、定兴5个体系示范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技术骨干、种粮大户及有关部门专家领导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杨利华研究员就玉米规模化种植技术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与会人员考察观摩了赵县南柏舍镇徐家寨村玉米新品种示范展示和“一机两改一保障”技术示范田。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产业技术;试验站;农技推广中心;种植技术;品种示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04
【相关文献】
1.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石家庄综合试验站鹿泉市奶牛新技术培训会 [J],
2.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韶关综合试验站2012年工作会议暨桑园春期管理现场会在翁源召开 [J],
3.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营口综合试验站示范园工作交流会暨早熟梨新品种早金酥现场会在葫芦岛市召开 [J], 王卫东
4.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广州甜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暨机播技术研讨会”在作物所召开 [J],
5.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甜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暨机播技术研讨会”在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交流材料|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
系
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交流材料我站是第一批起动的玉米产业体系的综合试验站,主要代表的行政区域为**、**、**、**以及**的**。
试验站工作的基本情况试验站依托单位**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对试验站工作非常重视,在人才物方面给予充分保证,根据体系要求迅速成立了包括育种、栽培、植保、土肥等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并选定了**、**、**、**、**五个县为示范县。
试验站工作开展至今已近两年,现就两年的工作回顾如下:(一)、重点任务重点开展大面积玉米高产种植配套技术的试验与示范,优良品种筛选,配套栽培技术研发、试验与示范。
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民玉米种植户,接受咨询,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1、百亩高产种植配套技术试验示范。
在耕作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指导下,筛选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2-3个,提出供大面积示范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并在本区域内进行种植试验示范,形成大面积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培训区域内主产县的农技人员和玉米种植大户,结合农业部粮食增产工程项目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XX年在**县洪关乡和**县柏村镇各实施了100亩。
2、种植密度研发与试验示范。
在本区域开展提高单产的技术研发
与试验示范,确定各主推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与相应的配套技术,并进行试验示范;培训农技人员。
(二)基础性工作负责所在区域玉米新品种筛选与展示;生产实际问题和需求信息的调查和采集;灾情动态变化的监测分析与处理;地方种质收集与繁殖;BBP试验;若干项产业技术联合试验与示范;建立玉米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平台,形成产业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应用的畅通渠道。
1、玉米新品种筛选与展示选择典型区域进行新品种筛选试验;同时在示范县建立展示田。
(1)、品种初步筛选:搜集市场上销售和在省区试中表现优异已审定或即将审定的新品种XX年50个、XX年43个,以当地主推品种遵玉3号为对照,间比法排列,不设重复,每隔5个参试品种设置一个对照,按各品种参加区试时的密度种植,4行区,行长6米,行距0.7米,收中间2行计产,观测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适应性状、病虫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性状。
(2)、品种比较试验:从品种初筛试验中选出大约XX年是根据区试和生产表现确定的,XX年是根据XX年筛选试验结果定的),采用裂区设计,以品种为主区,密度为副区(4000和3000株/亩两个密度)。
小区6行区,行长6米,收中间4行计产,重复3次,进一步观测品种的耐密性、产量和综合表现。
筛选3-5个品种供展示。
(3)、优良品种展示:将品种比较试验筛选的3-5个优良品种在5个示范县各种植1块展示田(XX年刚起步各示范县分别选了当地主栽的3个品种进行了展示,XX年是XX年品种比较试验表现最好的三个品种益玉六号、中单808、**玉8号),展示栽培措施按优选的高产栽培方案实施,每个品种规范种植半亩地以上。
在玉米收获前至少组织2次以上的基层种子经营户、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户现场观摩。
在品种筛选、品种比较和展示的基础上,筛选出适合本区域的玉米品种,发布并推介给农业主管部门和农户进行大面积推广。
2、玉米产业需求调研与信息采集负责所在区域的玉米产业信息联合调研,**综合试验站负责在5个示范县(**、**、**、**、**等)建立信息采集点。
玉米产业需求和采集的信息包括:(1)、基础信息联合采集:在玉米生产关键时期,按照统一安排,定期定点开展玉米生产联合调查,包括:玉米备播与种植意向,播种与出苗,玉米苗情与长势,玉米测产,玉米市场行情、生产投入成本与效益等联合调查。
(2)、专项调研:①针对玉米生产中的专项问题、病虫害、自然灾害等突发问题和一些影响全局生产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联合调研;
②完成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安排的专项调研。
3、搜集、评价和保存地方种质在本区域内,负责征集、繁殖、评
价和保存玉米地方种质,并把数据反馈给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征集和繁殖的每一份种质应向国家种质库递交足量的种子样本和数据。
4、BBP试验针对本区域优良的农家种**县“吊南早”进行改良,力争用两年时间,让其植株适当降低,品质有所改进,产量增产5-10%。
5、产业技术联合试验与示范(1)品种、密度和肥料耦合试验:采用统一试验设计,对主推品种开展密度和化学肥料(含生物肥料)组合试验,筛选出配套技术,推荐农民使用。
(2)病虫杂草防治试验。
(3)主要品种抗病性鉴定。
(三)、应急性任务调查本区域内玉米生产季节性和突发性问题。
如XX年雪凝灾害及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的调研等。
产业体系工作体会和存在的问题(一)体会1、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改变了以往农业科研项目的管理模式,他从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垂直紧密的管理,并且含盖了本产业各方面的专家,大家都在管理咨询委员会和首席专家的领导下工作,更容易形成合力,解决产业中的实际问题。
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强调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研发更有争对性,研发成果更适应产业的发展,改变了以往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成果转化利用率低的状况。
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强调公益性和服务性。
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工作十分迅速高效。
调研任务的安排到完成往往时间很短;突发性问题和试验站不能解决的问题向上反映,体系要求要求功能研究室岗位专家在24小时到现场。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1、公益性和竞争性的茅盾。
经过这些年的科技体制改革,体系的许多依托单位都在开展竞争性科研工作,因为许多依托单位都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得不开展竞争性科研;体系内的许多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也是长期从事竞争性科研工作的。
2、体系与基层农业主管部门和农业推广部门的脱节,使得体系研发的一些新技术难以得到推广。
3、体系规定示各范县经费5000元(报帐制)太少,难以引起示范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