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知识付费让知识的获得者间接向知识的传播者与筛选者给予报酬,而不是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通过流量或广告等其他方式获得收益。
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知识付费渐渐成为时尚。
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
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喜马拉雅FM创办知识付费节“123知识狂欢节”,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
进入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
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2019年12月30日知识付费系统技术服务商“创客匠人”新三板挂牌上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付费<专有名词>”)材料二:在有关知识付费问题的争论中,人们始终有一个困惑,即知识付费平台提供的所谓“知识”,实际上通过其他免费方式也可以获得。
例如,中国知网提供的期刊学术论文,亦可在一般公共图书馆找到。
事实上,同样是内容平台,采用免费提供和自由获取知识的形式,是早期互联网平台的主流模式,如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以及各种各样的网络知识资源共享平台,这类知识自由获取平台,今天仍然有很大数量。
那么,为什么通过现在的这些平台获取同样的知识还需要付费?“知识付费”带来了一种更加便捷的知识获取新方式——“知识付费”平台按市场原则,既为各类知识发现需求者,也为需求者找到其所需要的知识,并且知识需求者愿意为此付费。
平台在向需求者收取服务费用时也与知识提供者分享收益。
“知识付费”实际上是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以及其他信息技术在知识领域的应用。
凭借这些新技术,知识付费运营平台有着其他机构和体系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以个性化方式为需求者提供知识。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毛晓彤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宁夏银川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宁夏银川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届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答案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B A.“如果是模糊问题可以用经典思维去处理”说法错误,原文说“如果对这些模糊概念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即所谓经典思维的方法去处理和研究,将会得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结论”,可见模糊问题用经典思维去处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因此选项错误。
C.“也将渗透进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模糊思维方法已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具体的研究成果”“在工农业、经济、生态文明、国家治理、政策评价等各个方面,无不渗透着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可见模糊思维方法已经渗透进工农业等领域,选项将已然说成了未然。
D.“由于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了多值逻辑思维,所以可以推断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由于大多数事物具有模糊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时采取多值逻辑思维”。
2.B B.“所以处理模糊问题时,尽量避免精确定量的干扰”曲解文意,原文说“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研究事物的模糊性时,切不可忽视事物的精确性”,由此可见,处理模糊问题时要重视事物的精确性,不能忽视精确性,所以选项表述错误。
3.A A.“城市发展中经济指标GDP统计分析”不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GDP 是精确定量。
B.“《国务院关于节约粮食的通知》精准及时”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精准及时”一词具有模糊性。
C.“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时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具有模糊性。
D.“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属于模糊思维方法运用范畴,因为“少年”的年龄具有模糊性。
4.模糊思维方法是一种以模糊概念为研究对象,以隶属程度为基本思想,主观性和客观性兼有的思想方法。
5.①首先论述模糊思维方法产生的原因;②进而论述模糊思维方法的内涵(或者特点)以及和经典思维的差异;③模糊思维方法的应用情况。
6.B “并在《独漉篇》的诗句中读出了‘盛唐气象’,在《新秋之歌》中表现了‘盛唐气象’”错误。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B A.“……更重要”分析不当,原文是“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没有比较二者中谁更重要。
C.“个体在通达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理解错误,原文是“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
D.“对儒学价值的创新”不合文意,原文是“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
故选B。
2.C.“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分析不当,根据原文“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可知,论证的应是家国情怀与济世情感的各自特点。
故选C。
3.C.“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就是济世,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也是济世”曲解文意,原文是“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
故选C。
4.D.“要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一个关键种很难,保护一个关键种更难”分析错误。
根据原文“从理论上讲,保护一个关键种,所花费用应该不大……”“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可知,保护关键种不一定比发现它更难。
故选D。
5.B A.“表现百鸟和鸣的美好景象,激起人们对美妙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理解错误,根据第一段中“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应该是形象生动地引出啄木鸟对森林的作用。
C.“文章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中“描写”分析错误。
文本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没有运用描写。
D.“证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关键种”错误。
文本最后一段说“关键种是个美丽的保护生物学概念,但在真实的世界要找到这样一个枢纽却难上加难”,说明海星只是用来举例子进行说明,并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关键种。
故选B。
6.(1)关键种在生态环境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①有的关键种具有与其他物种互利共生的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里值得珍存的部分。
2020-2021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
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1届银川市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里值得珍存的部分。
成体系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
人类文明的进步,由科学不断地对原始思维构造的世界形象“去魅”,其结果是提高了人类掌握对象世界和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物质財富的能力,但也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更重要的是对自然的科学认知使人类的精神世界失去不少光彩。
宁夏银川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
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珠,也有人屡败屡战,决不放弃。
②沐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但见晚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便油然而生。
③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④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都为陈迹,令人唏嘘不已。
⑤新一届政府倡导节约之风,严禁官员大吃大喝。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转变作风仍存在虚与委蛇的现象,阻碍了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
⑥季老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保持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⑦范曾泼墨人物画的出现,使几成绝响的梁楷泼墨人物画,于八百年之后,再次奏出黄钟大吕般的华美乐章。
A. ①③④⑥B. ②③⑤⑦C. ③⑤⑥⑦D. ①②④⑤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 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C. 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D. 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
现在理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①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②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将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③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④吟诵也便于理解⑤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⑥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卷(答案详解)
B.隋唐以来朝廷以诗赋取士,因此古诗的地位更加显赫,也对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影响极大。
C.古典诗词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精练、美听、微妙,美不胜收,具有无与伦
比的艺术魅力。
D.古诗构建的美学理念,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还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那么明天会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就是这样在尊重前贤的基础上创造出一方崭新的诗歌天地。作为身处时代壮潮的我们,应当谦恭地学习古人,接通文脉。并立足当代美学思潮,勇于探索,继雅开新,为中华诗词的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东坡赤壁诗》,【最新】第4期)
1.下列对中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古诗所构建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境。”《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唱腔、对白多为韵语。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这就是中国人的“诗歌情结”,这几乎无处不在了。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1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季羡林⑴楼前有清塘数亩。
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
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⑴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⑴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
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
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
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
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⑴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
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
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
到了第二年,我翘盼的水面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
此时我已经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人力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⑴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
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
而且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⑴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
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
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的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最新】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进人民大众的内心和生活。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宁夏银川2021年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宁夏银川2021年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宁夏银川_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之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阮籍〝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醉便眠其妇侧〞.〝邻家处子有才色,未嫁而卒,籍与无亲,生不相识,往哭尽哀而去〞.这些都令后世读者心向往之而行不敢至.他们公然蔑视礼法.阮籍当众放言:〝礼岂为我辈设也!〞他在《大人先生传》中说出这样大逆不道之言:〝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仕途为污秽之地,在权力面前表现出的傲慢令人吃惊:为拒做官,嵇康忍痛与山涛绝交;为拒权贵,阮籍曾一醉六十余日.《晋书__183;王羲之传》说,〝王羲之既少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吏部尚书实在是不算低了,而且还是频招,可王羲之却〝皆不就〞,传统中国社会以功名利禄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衡量体系在魏晋时代坍塌了.从这些言说.举动和故事中,我们能分明感受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如果说士族社会中的汉朝和唐朝更像贵族时代的西周,整饬有序,礼乐辉煌,文化雍容大度,那么魏晋就像贵族时代的春秋战国,是一个个性和才情能得以充分展示,因此极富创造力的时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春秋战国时代高度相似.这个时代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如同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与皇权的不稳定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世家大族的稳定性.许多世家大族势力急剧膨胀,甚至发展到〝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类似领主状态.许多士族富厚过于王侯.东晋士族庄园遍布江左,他们〝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乎公室,……僮仆成军,闭门成市,牛羊掩原隰,田池布千里,……金玉满堂,妓妾溢房.园林拟上林,馆第僭太极〞.正如柳诒微所说:〝魏晋以降,易君如举棋,帝国朝代之号如传舍然.……当时士大夫以地方绅士,操朝廷用人之权.于是朝代虽更,而社会之势力仍固定而不为动摇,岂惟可以激扬清浊,仰亦所以抵抗君权也.〞因此世家大族对皇权形成强大的牵制,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谚语.在这种情况下,铁桶一般的大一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了,许多旧门士人凭借门第资本,不再对权力俯首帖耳:〝虽朝代推移,鼎迁物改,(世族们)犹昂然以门第自负.〞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甚至对门第不如他久远的皇帝抱一种隐隐的睥睨之态.面对政治权威,他们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许多人甚至不屑于为皇帝服务.(选自_年2月下《杂文月刊》,有删改)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许多魏晋人士多才多艺又落拓不羁,其纵酒放达.纵情越礼达到了惊世骇俗的地步,如刘伶.阮修等.B.〝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从中可以看出阮籍的纵性任情.C.魏晋人士崇尚清淡,见面必玄谈,文人名士的智慧之花在言谈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这让后人羡慕不已.D.阮籍与王安丰追求个性自由发展,注重自我,注重感情,狂简旷达,纵性任情,追求享乐,这些行为让后人内心向往却不敢仿效.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羲之多次受到朝廷的征召,但他都没有去赴任.由此说明,在魏晋时代,王羲之的社会价值相当低.B.魏晋士人多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合作,视仕途为污秽之地.为此,嵇康与山涛绝交,阮籍曾经一醉六十余日.C.魏晋士人颇有春秋战国遗风,从他们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代士人的傲视天地和独立不羁.D.相对于汉朝和唐朝,魏晋时代的士人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和才情.魏晋时代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时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春秋战国时代非常相似,战争连绵,动乱不断,皇帝更换频繁,皇权极不稳定.B.从魏晋时代〝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谚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世家大族的势力很大,甚至能够牵制皇权.C.在魏晋时代,世家大族的势力比较强大,许多士族富过王侯.只有经过朝代的更替,世家人族的势力才会动摇.D.在魏晋时代,一些门第高贵的士人,面对政治权威,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他们甚至瞧不起门第远不如他久远的皇帝.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郭震,字元振,魏州贵乡人.长七尺,美须髯,少有大志.十六,与薛稷.赵彦昭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缞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元振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稷等叹骇.十八举进士,为通泉尉.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尝盗铸及掠卖部中口千余,以饷遗宾客,百姓厌苦.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索所为文章,上《宝剑篇》,后览嘉叹,诏示学士李峤等,即授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会吐蕃乞和,其大将论钦陵请罢四镇兵,披十姓之地,乃以元振充使,因觇虏情.还,上疏曰:〝吐蕃倦徭戍久矣,咸愿解和;以钦陵欲裂四镇,专制其国,故未归款.陛下诚能岁发和亲使,而钦陵常不从,则其下必怨,设欲大举,固不能,斯离间之渐也.〞后然其计.后数年,吐蕃君臣相猜携,卒诛钦陵,而其弟赞婆等来降,因诏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率骑往迎.授主客郎中.神龙中,迁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西突厥酋乌质勒部落盛强,款塞愿和,元振即牙帐与计事.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乌质勒已老,数拜伏,不胜寒,会罢即死.其子娑葛以元振计杀其父,谋勒兵袭击,副使解琬知之,劝元振夜遁,元振不听,坚卧营为不疑者.明日,素服往吊,道逢娑葛兵,虏不意元振来,遂不敢逼,扬言迎卫.进至其帐,修吊赠礼,哭甚哀,为留数十日助丧事,娑葛感义,更遣使献马五千.驼二百.牛羊十余万.玄宗诛太平公主也,诸宰相走伏外省,独元振总兵扈帝,事定,宿中书者十四昔乃休.进封代国公,俄又兼御史大夫,复为朔方大总管,以备突厥.未行,会玄宗讲武骊山,既三令,帝亲鼓之,元振遽奏礼止,帝怒军容不整,引坐纛①下,将斩之.刘幽求.张说扣马谏曰:〝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乃赦死,流新州.开元元年,帝思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注释:纛d__224;o:古代军队里面的大旗.(《新唐书__183;郭震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3分)A.一不质名氏质:评判,对质B.因觇虏情觇:窥视C.款塞愿和款:赔款D.修吊赠礼吊:忧虑,怜悯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钦陵欲裂四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乃以元振充使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则其下必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因觇虏情相如因持璧却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乌质勒的儿子娑葛认为是郭震设计害死自己的父亲,打算率兵袭击,部下劝郭震逃跑,郭震没有听从.B.唐玄宗因他人劝谏而赦免了郭震的死罪,将他流放到新州,后来念其旧功,又起用他为饶州司马.C.郭震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曾以铸私钱.卖人口得来的钱财馈赠宾客,老百姓十分厌恶并深以为苦.D.在对待吐蕃请和的问题上,郭震献出了离间之计,武后听从此策并因此授其左骁卫将军.安西大都护的官职.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武后知所为,召欲诘,既与语,奇之.(4分)(2)会大雨雪,元振立不动,至夕冻冽.(3分)(3)元振有大功,虽得罪,当宥.(3分)(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词作,然后回答问题(11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8.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9.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0.古诗文默写(6分)(1)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_______________,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5)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6)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8)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宁夏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BBC新近制作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讲述了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生,又一次把中国文学和文化带到西方的聚光灯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该片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宣传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视角,从外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文学与文化,它对杜甫的理解值得我们玩味。
“谁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这也许是一个我们没有意想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地做出判断。
我们常常将李白和杜甫并列起来,称为“李杜”。
他们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到底谁更伟大,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语言艺术上,李白可能更胜一筹,在思想内容上,杜甫可能更胜一筹。
如果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那么可能有人会问,还有李白呢?王维呢?白居易呢?纪录片将杜甫放在世界文学的视域中去评价他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的思考空间。
纪录片把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也就是说,杜甫在世界上也是最伟大诗人之一,“他们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判断树立了标杆”这个判断可能会让国人心里一震,不是因为杜甫不配,而是因为人们从来没有这样去想过。
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比较的,我们的文学一点也不逊色。
纪录片把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平行起来。
它说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其最早的诗歌早于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杜甫的时代与英国史诗《贝奥武甫》差不多同时,也就是说,在英国国家形成的源头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国家繁荣的发展时代,引领着世界文明。
通过丝绸之路,唐朝的中国与印度、中亚、西亚和欧洲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流和贸易,在杜甫居住和寻梦的长安城,可以看到各种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的大融合,能够欣赏到西域和西方的物产,而西方的海外扩张和世界贸易差不多比这晚了八百年。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意境。
意境不是对象,不能与意象相对,因为意象始终是在意境之中存在,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1.B。
A项,“传统节日产生后即具有原初的实用功能和审美作用……后者却一直保留着”说法错误。
根据原文第一段,可知实用功能和审美作用并非同时产生的;另外,原文只是说“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实用功能或丢失,或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却向审美作用转移”,选项中说“后者却一直保留着”的表述有误。
选项说法曲解文意。
C项,“传统节日通过文学作品而流传下来”说法错误。
由原文“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看,传统节日应是通过人们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D项,“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因此产生了大量吟咏和描写传统节日的诗词歌赋”说法错误,原文是“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选项说法因果关系颠倒。
2.C 。
C项,“文章第三段通过阐述传统节日对文学所起到的方方面面的作用”说法错误。
原文中第三段论述了“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这个观点,所以阐述的是“文学作品对传统节日所起到的方方面面的作用”。
3.B项,“启发了文学作品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说法错误。
原文中说的是“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可见这些活动与文学在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方面非常相似,而非“启发了”文学作品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
4.A. A项,“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偷换概念,结合“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3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分析,原文是指对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5.D 。
A项,“只要……就……”错误。
结合“‘这种刚性的要求会起到一定作用,将体现国家层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着手进行防控的决心,’眼科专家周行涛对此表示认同。
但是,面对所设立的目标,他依然保留个人意见,‘近视成因在学术层面还有可供探讨的空间,以此为基础设立的防控方案和目标,应该更加符合科学精神’”分析,“只要……就……”表述绝对化。
B 项,“只有前二者会造成近视”表述不当,结合材料二“也就是说:调节紧张、集合转动使眼轴变长和角膜曲率增加这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分析,原文为“这是……主要原因”。
C项,“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表述错误。
结合“现在近视手术这么成熟,等孩子成年后做个近视手术就‘治好’了,其实是个大误区”分析,“做个近视手术就能治愈近视”错误。
6.(1)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积极落实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2)依据医学研究,指导青少年避免近距离用眼。
(3)听取眼科医生的建议,做好屈光筛查,控制用眼时间,多参加户外活动。
7.B B项,“突出父亲的单纯与土气”错误,应是突出父亲的积极与自信。
8.①母亲哭是因为战胜了风浪,表现了劫后余生的欣喜与后怕,表达了对父亲为捍卫国家主权不顾个人安危的感动与佩服。
②父亲流泪,是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的欣慰,被母亲至死不渝的爱情感动。
9.(1)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平凡之事:①岛上生活单调枯燥,父亲不以为苦,学会许多技能;②风大浪大,母亲无法上岛,却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是看中了父亲的乐观与可靠;③父母结婚后,两个人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之事:①恋爱时的鸿雁传书,书信上描述的岛上美好生活;②结婚时,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举行婚礼,简单而又热烈;③约好去世后一起海葬,守护大海,对死亡淡然平静,对爱情忠贞不渝。
(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10.A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
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
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母丧去官”“去官”是因为“母丧”,之间不断开,排除CD;11.C C项,“如工部掌管……漕运等事务”错误,漕运归户部管理。
12.B B项,“他建议将给事中王汝霖的女婿章瑾贬官,却遭到王汝霖等人的诬陷”错误,文本是说耿九畴和江渊商议贬去章瑾的官职,受到章瑾女婿王汝霖的衔恨,因而王汝霖与叶盛等人认为刑部不公平,耿九畴和江渊也弹劾叶盛等人。
13.(1)耿九畴因为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1)“见”,受到;“已”,不久;“白”,洗清罪名。
(2)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用来抵御敌寇保卫百姓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 (2)“所以”,用来……的;“御寇卫民”,抵御敌寇保卫百姓;“安”,干什么。
参考译文: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
永乐末年中进士..。
宣德六年被授予礼科给事中。
他发表的意见能把握住全局,有清廉公正的名望。
正统初年,大臣说两淮盐政久坏,应选择注重名誉和法度的人去治理它,于是推举耿九畴为盐运司同知。
他彻底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五件事,著录成法令。
因母丧辞官,盐场的百姓几千人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来。
正统十年正月,起用他为都转运使。
耿九畴节俭而没有别的爱好,公事完后便焚香读书,廉洁的名声因此更响,妇女小孩都知道他的名字。
耿九畴因事受到诬陷,被逮捕交付司法官吏审讯,不久(后来,过了一些时间)洗清罪名,就留他为刑部右侍郎。
他屡次辨办疑案,刚正不挠。
礼部侍郎章瑾被捕入狱,耿九畴和江渊等人建议将他贬官。
章瑾的女婿给事中王汝霖很恨他,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人弹劾刑部不公。
耿九畴、江渊于是也弹劾叶盛等人,并说王汝霖的父亲王永和死于土木堡,他还嬉笑自如,这种人不应任官。
当时明景帝刚当上皇帝,急于用人,便置王汝霖等人不问,章瑾则照所奏请处治。
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皇上敕令耿九畴前往巡视招抚。
耿九畴上奏留下英武、飞熊等护卫军边耕边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因此得到安宁。
两淮自从九畴走后,盐政又坏。
景泰元年,朝廷仍命他兼管。
不久皇上敕令耿九畴审理各府的重犯,大多被平反。
都指挥杨得青等人私自役使操练士兵,耿九畴弹劾他们。
皇帝下诏命令调查处治,并且命令各边镇,有像杨得青这样的人都报告上来。
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
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行发奋。
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
”于是不增戍卒。
边境百姓春夏出塞耕田,到了秋冬往往迁入塞内。
耿九畴说:“设边将就是为了御寇卫民的,现在让百姓因躲避敌寇而失去家业,用将帅来干什么呢?”耿九畴便禁止百姓迁入塞内,如有遭贼寇侵扰的,他便治守将之罪。
布政使许资说:“侍郎出任镇守官,与巡按御史不相统辖,这样事情便多有滞留,请改授予他宪职为便。
”于是耿九畴被转为右副都御史。
大臣出去镇守或者巡抚,都授予都御史之衔,就是从耿九畴开始的。
有圣旨要买羊角做灯,耿九畴引用宋代苏轼谏阻神宗买浙灯的事,这事就停止了。
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
皇上下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
天顺初年,耿九畴入京师议事。
皇上对侍臣说:“耿九畴是廉正之人。
”把他留下任右都御史。
(当时)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耿九畴为此提出建议,于是对这些罪人每天供给一升粮食,并将此定为法令。
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狱、劝课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项建议,皇上都嘉许采纳了。
14.D D项,“两首诗语言华丽”错误,由第一首诗“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春在枝头已十分”和第二首诗“芳菲尽”“桃花始盛开”“不知转入此中来”等语句可知,两首诗写“花”和人的活动用语自然朴实,明白如话,所以应为“语言朴素”。
15.相同哲理:有些东西苦苦追寻未必能得到,却往往于不经意时能够获得。
不同哲理:第一首:美好的东西往往就在身边,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或:人们历经千辛万苦、梦寐以求的东西往往是原本拥有而未加珍惜的)第二首:人生难免遭遇挫折与失败,只要理想信念不倒,就可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或:事物千差万别,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刀切)16.(1)(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17.D 走马观花:指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粗地观察一下。
浮光掠影: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语境强调“浅阅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可知该用“浮光掠影”,排除BD;心态: 简单的说,就是心理状态。
心情: 感情状态。
语境强调毕飞宇则以“把玩古董”的心理状态来阅读,可知用“心态”更合适;洞若观火:意思是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
语境强调我们或许可以天赋异禀地成为过目不忘的读者,却无法天生成为观察事物非常清楚的读者。
可知用“洞若观火”更合适。
功用:功能、用途。
功利:功效利益。
语境强调有的阅读只是为了简单的功效利益。
可知用“功利”更合适。
18.B 本题中,联系上文“身处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光是浮光掠影浅阅读远远不够”可知,下文应对应“高质量阅读”更合适。
19.C 划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处是“领会”与“意义”搭配不当,可以改为“觉察”,排除AB;另一处是“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去感受”,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结构不一致,语序不当,可以改为:感受文本中细腻逶迤的美;排除D20.(1)另一方面是要考虑食物卫生品质(2)食物的食用品质就变差了(3)相对于我国“保质期”的提法21.①鄙校——贵校②夙愿——愿望③惠赠——随寄④垂怜——垂青⑤务必去掉鄙校,是谦称自己的学校,这里称呼别人的学校,应该为“贵校”;夙愿,指平素的愿望,一向怀着的愿望。
此处前面有“一直以来的”,应改为“愿望”;惠赠,称人赠与的敬词。
此处是指自己给别人寄文章,改为“随寄”;垂怜,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
用在此处感情不当,改为“垂青”;务必,属于命令式语气,太生硬,去掉。
22.【审题】题目包含三则材料,材料一着眼于个人,可以从多年坚持环保行为、动员他人参与环保、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等角度立意;材料二着眼于社会,可以从参与环保人人有责、增强公民意识勇敢举报破坏环保行为、破坏环境者必受惩处等角度立意;材料三着眼于国家,可以从中国勇于担责加大环保力度、转变经济方式与环保并行、中国环保业绩受世界肯定等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