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理成因类
高中地理自然事物成因大全
如何对地理事物成因进行分析一、地形成因分析主要从内力作作和外力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1.内力作用与地形:1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也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其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2.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3.湖泊的成因:①构造湖:内力作用使地表断裂凹陷,积水成湖,如日月潭、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些湖泊、贝加尔湖等②火山湖:火山口积水成湖③河成湖:一些平原地区的河流由于河道摆动、淤积等情况,在河道上形成湖泊④堰塞湖:由于地壳运动如地震、火山喷发等或外力作用等引起山崩,造成河道或河床堵塞,形成湖泊;⑤冰川湖:由于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五大湖和欧洲阿尔卑斯山地的一些湖泊⑥人工湖4.岛屿的成因①大陆岛:由于地壳运动大陆的一部分沉降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大、海岸线曲折、地势陡峻;如台湾岛、海南岛;②珊瑚岛:热带浅海中的珊瑚虫遗体沉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海拔低,如大堡礁,我国南沙群岛中的一些岛屿等③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其特征是面积小、地势陡,如夏威夷群岛④沉积岛:河水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而成,其特征是地势低平,如崇明岛三角洲成因分析:形成三角洲的条件:①河流挟带大量的泥沙物质条件;②泥沙沉积河流动力减弱,流速变缓;如:河口地势低平、海潮的顶托等; ③内力作用地壳的升降典型例题:刚果河口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呢2008年全国卷一第36题参考答案:泥沙来源方面:①刚果河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②刚果河流经刚果盆地时,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入海泥沙量较少; 泥沙沉积方面:刚果河入海口附近因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因此在入海口地区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二、气候类型及相关气候要素的成因分析1.气候类型相关成因的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人类活动等2.主要气候要素的分析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②地形、地势;③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洋流等;④天气状况降雨多,削弱太阳辐射,气温低;⑤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②地形、地势:迎风坡、背风坡;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⑤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⑥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①太阳高度取决于纬度高低;②天气状况;③地势三、与河流有关的问题成因分析1.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落差位于阶梯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2.河流航运条件的分析自然条件:①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②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③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需求量大3.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分析如下:一自然原因:水系特征方面: 1流域广,支流多;2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3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水文特征方面: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气候特征方面: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二人为原因: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4.河流断流的原因:一般可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支流汇入少、冬季河流结冰、中上游用水量大等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黄河下流断流的原因:由于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泥沙含量大,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小;中下游工农业用水量大;蒸发旺盛;人口、城镇密集,生活用水量大;水源浪费严重;5.沼泽形成的原因: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导致容易积水;②纬度高,蒸发量小;③冻土层发育,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④河网密布、容易洪水泛滥地区6.湖泊萎缩的原因: 1湿润地区的淡水湖:流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从而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内陆干旱地区的咸水湖:气候干旱,蒸发加剧;由于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汇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围湖开垦、泥沙淤积等7.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成因分析:①气候降水季节变化的大小;②湖泊、水库的调节作用;③气温的变化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8.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稳;人为原因:①人口剧增、经济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②水污染、水浪费;③不合理人类活动砍伐森林、排干湖泊等使水的时空分布朝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9.咸潮产生的原因:自然方面:①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流量较小;②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引起海水倒灌;③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人为原因:④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⑤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四、其它自然地理成因分析1.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②山地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另外,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的主要因素是热量2.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雪线越高;②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③地形坡度越平缓,雪线越低;④同一山体向阳坡比阴坡雪线要高3.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形成因素: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源等4.渔场的形成原因分析①位于大陆架上,光照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②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把下层丰富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给鱼类提供饵料;④上升流原因同③五、环境问题成因分析1.全球气候变暖①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冷暖交替,目前处于间冰期②人为原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CO2等温室气体;毁林2.酸雨人类使用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致冷剂向大气中排放氟氯烃4.水土流失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冰雪融化引发洪涝;②土壤特征:如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云贵高原土层浅薄;③地形条件:地势起伏大,地表破碎;④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毁林、陡坡开垦人地矛盾、过度放牧、樵采、不合理开矿、滥用土地等5.土壤盐碱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干旱加剧蒸发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倒灌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①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②人类过度捕杀7.泥石流的成因①地质条件:一般多发生在地壳运动活跃或地质构造脆弱地区;②地形条件:一般地形起伏大的山区;③气候条件:水源如特大暴雨、冰雪融水或大量地下水;④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加剧泥石流的形成8.滑坡的成因①地形和物质条件: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②动力条件:雨水的大量渗透、地震等;③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爆破、矿山开采、水库蓄水等六、人文地理成因分析1.交通线布局的成因分析①地形平原地区建设成本低,且有利于通行;②人口、城镇分布便于人们出行;③资源分布便于资源开发、运输;④环境保护的需要如保护良田、名胜古迹等;⑤水文地质条件尽量避开沼泽地、沙漠等环境恶劣地带,尽量避免跨越河流,避开断层带、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2.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成因分析①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单产低;②生产成本高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高;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农产品受损失大1、☆分析黄山云海的形成: ①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②山高谷深,林木茂密,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水汽多易成云致雾;③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快,受山谷风的影响,云雾变幻诡谲;2、☆分析黄山温泉的的形成: 1黄山千岭万壑,断裂和垂直节理发育;2雨量充沛,当地表水或地下水与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3地下水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3、★黄山的形成过程:地质历史时期,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数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由此而成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4河漫滩形成的过程:河流的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河流改道或者继续向下侵蚀;5山麓冲积扇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6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加之潮水顶托作用,动能显着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7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形成8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这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辐射雾;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9、意大利大理石形成的过程意大利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海洋生物遗体经过长期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频繁,石灰岩受岩浆等活动的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变质成为大理岩;10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由于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土质疏松,在多雨季节,使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使黄河河水含沙量极大;至下游地区,由于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积年累月,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地上河”;11、风成湖的形成风成湖是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由四周沙丘汇集洼地而形成; 1、广阔沙漠中的沙丘,有流动的,也有半固定的; 2、众多沙丘逐渐流动,形成沙丘链; 3、沙丘链和沙丘链之间,形成链间盆地或洼地; 4、如果这些沙丘间的盆地或洼地有降水或地下水补给,便形成风成湖;12、岩溶湖的形成 1、岩溶地区,地表上长草并有沙碎石覆盖,草和沙碎石底下是很厚的一层碳酸盐类地层; 2、岩溶-碳酸盐类地层很容易受水的溶蚀,无论来自地表渗透下来的水,还是地下水,迂到此类地层都会起着溶蚀作用; 3、岩层经溶蚀后成空洞,溶蚀愈来愈严重,空洞相应就愈来愈大,大到一定程度,因承受不了地上植被与泥沙碎石的压力时,便发生溶洞崩塌; 4、崩塌后的溶洞,逐渐的积水、储水,从而形成岩溶湖。
地理事物成因类答题思路
成因类答题思路一、大气圈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答案: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被削弱的太阳辐射少;例2:与同纬度的拉萨比,四川盆地成为“雾都”的原因?答案:多阴雨天,云量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海拔较青藏高原低,削弱的多,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蜀犬吠日”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注意:不同纬度地区(大范围),气温差异----太阳辐射差异同纬度地区(小范围),气温差异-----下垫面性质差异(海洋,地形、洋流),人类活动 考查方向:以等温线为切入点,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1、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与谁平行,影响因素就是谁(纬度,海陆、地形)2、影响等温线闭合的因素:地形和人类活动3、影响等温线弯曲的因素:地形、海陆分布、洋流例:简述四川盆地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冬夏季气温都高的原因?答案:四川盆地四周被高大山脉环绕,冬季阻挡寒冷空气进入,气温高;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易产生下沉气流,增温;夏季盆地地形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失,气温高。
4、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 :注意:夏季温差大于冬季;中高纬度地区,春季温差最大例:分析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年较差小的原因?答案: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较凉,冬季因纬度低,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例:分析青藏高原日较差大的原因?答案: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作用小,升温快,夜晚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所以日较差大。
5、影响降水的因素:注意:※降水特征成因分析:1)不同纬度(大范围),降水特征差异—考虑大气环流2)同纬度地区(局部地区),降水特征差异—考虑下垫面和人类活动考查方向:①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地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气压带、季风因素,②在大比例尺地图中(多在非选择题,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降水形成条件:1)充足的水汽2)有凝结核3)抬升受冷凝结(地形抬升---地形雨;对流上升—对流雨;暖气团沿冷气团爬升—锋面雨;低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台风雨)大气运动垂直运动上升受冷,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降水多下沉增温,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降水少水平运动由低纬吹向高纬,受冷凝结,降水多两个风相遇,暖气团沿着冷气团爬升,受冷凝结,降水多风遇到地形抬升,受冷凝结,降水多垂直上升运动+水平运动===锋面气旋,降水多注意:1、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是影响地带性气候成因的主要因素2、下垫面(海陆分布、洋流、地形)是非地带性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3、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需分季节考虑4、人类活动对气候也影响例1:分析昆明气候----四季如春的原因?答案:夏季,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以西,受暖气团控制,多晴暖天气,气温较高;再加上冬季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寒潮的影响小6、风力的影响因素:例:集宁地区春季风大的原因:1)距冬季风的风源地近2)春季下层空气增温幅度大,大气层结不稳定3)春季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摩擦力小4)位于阴山山脉的出山口位置,产生狭管效应,加大风速5)集宁地区地处盆地地形,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风的通过。
高中地理物象成因分析总结
高中地理物象成因分析总结区域地理的复习中,要注意抓区域特征如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海洋性显著的季风气候、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高科技农业和海洋渔业非洲:起伏和缓的高原大陆、对称分布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差距较大的南北经济、“原生态”的黑人故乡如中亚: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储量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的气候:冬夏气温各异,南北分布不同;降水时空分布,取决季风活动;认识气候特征,利用气候资源;气象灾害频发,影响生产生活。
气候1.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
2.描述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或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
3.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4.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气温高低(总体);极值的位置;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5.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6.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7.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8.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沙源(地表状况)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方面思考9.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纬度;地势;天气和气候河流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带海水冬季上翻)3.盐度的影响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淡水汇入情况;海域特点;洋流;结(融)冰情况4.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冰期;含沙量5.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航运价值(能力);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分析地理成因解题技巧
分析地理成因解题技巧
一、答题思路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资源等角度考虑,但不必面面俱到,只要突出最主要的方面即可。
例如长江中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地形上看,该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气候上看,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从水文上看,该地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不利于排水。
人为原因一般要从历史条件、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样,答题时突出对地理事象的最主要影响方面即可。
例如长江中游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流域上游地区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道淤塞严重;围湖造田,导致湖泊对洪水的调蓄作用减弱。
二、答题模板
1.气候成因分析
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
3.人口变化的原因分析
4.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中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分析02成因分析类
频繁的旱涝(华北平原);地势低洼;不合理的灌溉
交通选线原因
①线路施工难度,投资多少;②沿线的人口、城镇、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③线路里程 等
典型例题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 尚.某中学生社团在暑期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 游.如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 识完成下列各题.
2、规范答题合理组织答案。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 (2).顺序合理:先自然后人文;先主要后次要 (3).富有逻辑:前因后果、有理有据 (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 (6).格式整齐:答案“段落化”或用分号隔开。 (7).简洁精炼:不啰嗦、不拖沓、不写错别字b (8).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
究地点
欧洲西部、地 中海沿岸
细筛选
抓关键词
答案:欧洲西部大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阴雨天气 地中海沿岸属
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阳光明媚
整语言
针对训练
(2018·湖南·中考真卷) 阅读我国西部地区局部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审题干
列模板
地形、气候、交通、 经济发展等要素
图示主要区域人口分布十分稀疏,请简述原因:
审题干
列模板
气温和降水要素
海沿岸旅游.请你从气候的角度分析 原因.
答案解析:题目有提示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结合课本欧洲西部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了欧
洲西部大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阴雨天气,相反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 夏季阳光明媚;所以西欧人夏季喜欢到阳光明媚的地中海沿岸旅游,此题对区域和气候 的知识掌握好才能很准确的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地理问题成因与措施
常见地理问题成因与措施地理问题是指在地理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困扰或威胁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这些问题多种多样,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地理问题的成因以及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自然灾害1. 地震: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震动。
其成因主要是地壳板块运动以及构造断裂等造成的地震活动。
为了减轻地震对人类的伤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加强抗震设施,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地震预警预测能力;提高公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加强救援能力。
2. 水灾:洪水、暴雨等水灾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破坏,主要由于地表径流和河流水位上涨造成。
为了应对水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河道整治,提高排水能力;建设抗洪堤坝,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高水灾应对能力。
二、环境污染1.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工业、交通等活动排放的废气对空气质量造成的影响。
其主要成因包括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和燃烧排放等。
为改善大气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的治理,推行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车辆的使用;加大环保投入,提高大气监测和治理水平;推广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指工业、畜禽养殖以及生活污水等物质对水资源的污染。
其成因主要包括企业和居民排放的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等。
为净化水体,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控制污水排放;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大投资力度,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三、水资源短缺1. 水资源短缺是指某地区或某时期内水资源供需失衡的状态。
其成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污染和不合理利用等。
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大水资源调配和节约利用力度,开展水资源的跨区域调剂;推进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倡导节水意识,普及节水设施的使用。
四、土地退化1. 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的质量和功能下降,无法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
地理现象规律成因的分析
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1.自然地理事象成因的分析⑴.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人类活动。
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
影响降水的因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距海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影响盐度的因素:气候(降水、蒸发)、河流径流、洋流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饱和或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
⑵.太阳辐射丰歉①纬度位置、季节: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夏季太阳高度大,白昼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②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
③天气、气候:内陆地区,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太阳辐射弱(光照不足)。
⑶.分析气温(或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高低(大小)的影响因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纬度低,太阳辐射日变化大(太阳高度日变化大),气温日较差大;纬度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
注意:若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则主要受纬度位置(或太阳辐射)影响②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同纬度)陆地(内陆)气温高于海洋(沿海),冬季相反;陆地(内陆)气温年、日较差大于海洋(沿海)注意: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则主要受海陆位置(或海洋)影响;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凸,海洋等温线向低凸,冬季反之,说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③地形:海拔高,(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同海拔,阳坡(光热充足)气温高于阴坡;同海拔,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高于迎风坡注意: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山脉走向)平行,则主要受地形因素影响海拔高,气温年、日较差小——原因: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如:近地面气温年、日较差小于高空;山地气温年、日较差小于附近平原高原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增温快,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降温快,昼夜温差大,即气温日较差大低纬大高原气温年较差小于同纬度平原——如:青藏高原(或云贵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年较差较小。
初二地理地貌的综合成因分析
初二地理地貌的综合成因分析地貌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在空间分布上的自然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形状、结构以及地表无机和有机物质的总体。
地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自然力量和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初二地理地貌的综合成因。
1. 构造成因地球的内部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
地球的地壳由板块构成,地球板块不断运动和变形,导致地表发生地震、火山喷发、山脉隆起等现象。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地貌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震活动可导致地壳破裂和地表抬升;火山喷发会使岩浆喷涌出地壳,形成火山地貌;而板块碰撞会形成山脉和高原。
2. 冰雪成因冰川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冰雪融化后的冰水,通过冰川的下侧流动并剥蚀地表,形成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的侵蚀作用包括冰川的冲刷、磨蚀和碎屑的堆积。
典型的冰川地貌包括冰湖、冰原、冰斗和冰瀑布等。
3. 水成因水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的冲刷、侵蚀和沉积作用对地貌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河流的冲刷和侵蚀作用使地表的河谷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河谷地貌,如V型河谷、冲沟和瀑布等。
同时,河流的水能够将碎屑物质搬运到下游,形成河床沉积、洪积平原和三角洲等地貌。
4. 风成因风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对地貌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干旱地区,常常出现风蚀作用,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如沙丘、沙漠和风成石。
5. 生物成因生物对地表的作用也对地貌形成产生了影响。
例如,植物的根系能够侵蚀和破坏地表岩石,形成植物侵蚀地貌;防止风力冲刷等。
动物的活动也会改变地形,例如蚯蚓的穿洞作用有助于土壤松散。
6. 化学成因化学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溶蚀是水流和地下水对溶解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从而形成了溶蚀地貌,如喀斯特地貌。
此外,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也会导致大气侵蚀,如酸雨的形成导致了地表的腐蚀和侵蚀。
综上所述,初二地理地貌的形成具有多种综合成因,包括构造成因、冰雪成因、水成因、风成因、生物成因和化学成因等。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强化专练—成因分析类含答案
综合题强化专练—成因分析类一、综合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一个内陆国,该国东西狭长,地势北高南低,南北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尼泊尔还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从这里问鼎珠峰。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降水(mm)14.216.731.254.4114256359.6314.2183.159.47.514.2日均最低气温(℃)2.1 3.87.511.315.5202019.718.2137.43日均最高气温(℃)1820.224.327.428.228.327.72827.225.822.719.4(2)尼泊尔自南向北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差异,主要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说明该地分异规律的成因。
(3)从尼泊尔登珠峰过程中,登山员可能遇到高寒、缺氧、雪崩、暴风雪等困难,根据材料,推测从尼泊尔登珠峰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
(4)比较尼泊尔南、北部通商口岸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相比,指出蒙特港气温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2)说明智利南部峡湾的成因。
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签订协议,在智利北部文达罗尼斯山2900米的山巅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这是我国在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天文观测基地。
(3)分析智利北部吸引我国建设天文观测基地的自然条件。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
下图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
古代,在该国运输茶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骆驼(骆驼躯体高大,极能忍饥耐渴),途中需通过多条没有桥梁的大河。
(1)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分析该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说明骆驼是该国古代运输茶叶主要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高考地理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解析
高考地理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解析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1.自然地理类(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由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状况共同决定。
(2)影响风力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②大气环流(风带、季风);③地势高低;④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⑤垭口或峡谷(狭管效应)。
【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Ⅱ第36题第(2)问,分析下图H县城附近冬春季风力强劲的原因。
(8分)【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会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分)(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①纬度;②地形、地势、坡向;③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④洋流(寒暖流);⑤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⑥天气阴晴;⑦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⑧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Ⅰ第36题第(1)问,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
③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
④下垫面:山坡方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森林植被、人类活动使下垫面状况不同,影响降水。
【主要设题角度】气候对各自然要素(如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的影响;对人文要素(城市、工农业和交通等)的影响;气候影响下天气状况的描述等。
(5)影响气候的因素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③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④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人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CO2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
地理成因类问题的分析方法
地理成因类问题的分析方法2009-12-08 13:51:28 作者:英语老师许蒙来源:新浪博客浏览次数:429 网友评论 0 条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自然环境有整体性和差异规律,因果关系规律。
资源环境优势、缺陷的形成,灾害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原因。
注意用联系的观点,地理灾害的成因分析尤其应如此:1、自然环境特点——异质特点的综合成因分析。
这类题先定位最为重要。
应注意图表中的数值,在平面地图中植被类型和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环境”为中心,围绕“气候——地形”这一重点的成因因子来分析。
如:气候分析可从①、气温高低:纬度——太阳辐射,洋流——寒暖流,海陆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地形——地势高低,人——植被破坏和城市热岛。
②、降水多少:风压——环流形势(西风带、低压带、海风是多雨的),地形——迎风坡与背风坡,洋流——寒暖流,人——对林草湖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多角度综合分析这类题目要排除雷同条件,突出主导因素来采点。
这也是近几年常用的考法:A、在小比例尺(多在选择题中、大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大地理格局因素即:纬度因素和风带、压带、季风因素;B、在大比例尺中(多在非选择题中、小范围平面图中)一般是考地理局地因素即:地形因素、洋流因素、海陆热力差异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台湾火烧寮成为我国“雨极”的原因。
——这是小范围局地因素所致。
回答要点是:临海空气湿润,水汽丰富;地形抬升致雨;西北来的冬季风经海洋变性水汽易达到过饱和。
又如比较旧金山和洛杉矶的气候特点异同。
——这是大地理环境因素所致。
回答:同:两者均为地中海式气候,夏季高温雨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因均处于30°~40°N的大陆西岸。
异:旧金山的雨季比洛杉矶长,年降水量较大。
因为旧金山受西风控制时间长;洛杉矶比旧金山高温干旱季节时间长。
高中地理大题解析20个基本成因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大题解析20个基本成因归纳总结1、地球上存在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如适宜的气候、水资源、大气成分等。
2、航天基地的区位选择需要考虑发射基地选址条件、航天器发射时间和方向选择以及回收基地选址条件。
我国内蒙古中部地区是一个适合回收基地的选择。
3、太阳辐射的强弱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球自转、公转、倾斜度等。
4、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可以分为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和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这些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不同。
5、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这些水源之间可以相互补给。
水位高的水体可以向水位低的水体补给水。
6、地表形态的成因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而外力作用包括河流侵蚀和堆积等。
7、河流的侵蚀和堆积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主要影响。
河流侵蚀可以形成河谷、峡谷等地貌,而河流堆积可以形成平原、三角洲等地貌。
8、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包括经济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其中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是影响地租水平从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9、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等,而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10、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原材料来源、能源供应等。
原材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和运输成本等都会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
同时,充足的能源供应也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条件。
区。
④服务范围小-地方性公路服务范围小,国道或高速路服务范围大。
⑤线路评价与选择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成本、安全、经济效益、服务范围等。
工业区位条件是指工业企业所选择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
影响工业区位条件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水源、土地等,而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劳动力、运输、政策等。
在评价工业区位条件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因素,辨证分析有利和不利因素,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专题05 成因分析类(解析版)
专题05 成因分析类(2020·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月考)一般河谷中常有一级或多级阶地。
每一级阶地都有较缓的阶地面和较陡的阶地斜坡构成。
成因多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有关。
下图为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Tl由阶地面转变为河漫滩或河床,则有可能是因为A.地壳抬升B.全球变暖C.兴修水库D.下蚀加强【答案】1.C【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若T1由阶地面转变为河漫滩或河床说明河流水位上升,兴建水库水位上升淹没阶地。
C选项正确。
故选C。
(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雾。
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常有“十雾九晴”现象。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2.甲地多冰雾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B.蒸发强,近地面水汽充足C.冬季取暖,凝结核排放多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答案】2.A【解析】2.材料信息表明,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被称为冰雾,冰雾一般产生于近地面大气温度很低的环境中。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我国最北端,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容易形成冰雾,A符合题意。
甲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较弱,且近地面水汽充足不一定形成冰雾,排除B。
凝结核排放多不一定形成冰雾,排除C。
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形成的雾容易消散,因此这不是甲地多冰雾的原因,排除D。
故选A。
(2020·安徽省六安一中高三月考)高寒荒漠地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为弱。
该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面积扩大、草地生物量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荒漠地带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示地区原生高寒荒漠带的主要成因是A.寒冷干早,风力侵蚀强B.湖水蒸发,湖床裸露C.基岩裸露,土壤发育差D.临近沙漠,沙尘暴频发4.导致图示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有①降水变率减小②过度樵采③全球气候变暖④过度放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3.A 4.D【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原生荒漠化的成因及荒漠化扩张的原因的分析。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成因类地理综合题
高考地理复习课件:成因类地理综 合题
例:(2012绍兴二模)图11 岛屿所在国家人口密度为16 人/km2, 2010 年人均GDP 为27000 美元,水电占能源消费比重达70%。图 12 为图11 中甲地气候资料,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气温年较差大小的成因分析
纬度:低纬度小于高纬度; 海陆:大陆性气候大于海洋性气候; 地形:山麓大于山顶; 下垫面反射率:裸地﹥绿地; 天气:晴天大于阴天高。考地Z理x.复x.习k课件:成因类地理综
合题
例: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资 料如图2(折线为气温,柱状为降水),读图回答。
例:(2011宁波十校)图中145°E东侧的四个岛屿被俄 罗斯人称为 “烟雾列岛”,简要分析原因。(6分)
小岛小海周岛围周四围面四环面海,环水海汽,充水足汽(充2分足)(;3分); 且岛且屿岛附屿近附寒近流寒经过流,经水过温,较水低汽(遇2分冷)凝;结(3分) 水汽从遇而冷形凝成结大,雾从而高形考地成理复大习课雾件:(成因2类分地理)综 。
冬季盛行西南风,气候温和;(2分)沿岸黑海冬季有 增温作用; (2分)冬季北部大高加索山脉削弱了南下 的冷空气。 (2分)高考地理复习课件:成因类地理综
合题
◇降水特征成因分析 特征:(描述角度:年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的大小;降水和气温的组合情况是年雨型、少雨型、夏 雨型、冬雨型) 原因:自然: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季风);下垫面 (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暖流或寒流)、湖泊、河流、 植被覆盖状况);人为:人类活动如植被破坏、城市雨岛 效应
合题
例:(2008宁夏)图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当冷 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 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专题2 成因分析类-高考地理综合题规范答题
综合题规范答题指导——成因分析类原因分析答题“三步法”第一步,明确设问形式及分析主体确定针对地理现象的主要设问词,是“简析”“解释”“分析”还是“阐释”等,并要确定针对何种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1)要清楚主要地理现象的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与相关“地理现象”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2)明确分析的主要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上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上入手分析。
第三步,简洁、准确巧作答解答时注意因果联系,要语言简练、层次性强,把握关键词,要避免因果倒置。
[2017·全国卷Ⅰ,36(1)、(3),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
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
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2)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阅卷抽样】【阅卷点评】第(1)题,针对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从生产、需求两个角度分析,该答案给出了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产量低,整体分析较好;但忽视了我国热带地区比坦桑尼亚纬度高,市场需求量大没有指出是船舶、汽车制造等工业规模大,可得4分。
第(2)题,该答案给出了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但忽视了在热带气候条件下,可得2分。
答案(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分析地理成因类范文
分析地理成因类范文地理成因是指地球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气候等因素对人类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地理成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之一,它对人类活动和文化具有直接的和间接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从地理环境、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气候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地理环境是地理成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括了大陆、海洋、湖泊、河流等地球表面上的物质存在。
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活动。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接近海洋,气候温和,且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渔业和海洋交通;而内陆地区则由于缺乏水源,气候干旱,更适宜发展农业和畜牧业。
地理环境的差异还会影响到不同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例如,沿海地区由于有良好的港口条件,容易发展外贸,成为经济发达地区;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经济相对较落后。
地形地貌是地理成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地貌特征,如山脉、高原、平原、河流等。
不同的地形地貌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居住和生产方式。
例如,山地地形多雨水多,湖泊、河流等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业、渔业等;而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此外,地形地貌还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交通条件。
例如,山区地势陡峭,交通不便,限制了山区经济的发展;而河流贯穿平原,便于河流交通的发展。
地形地貌对不同地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山地地区由于地势险要,交通难度大,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更加自给自足,形成了独特的山地文化。
气候气候是地理成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指的是一定地理区域在一年之内的变化规律和气象条件。
不同的气候气候对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例如,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的地区适合发展农业和园艺业,而气候寒冷、降水稀少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和矿业。
气候气候还有助于地区特色种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到当地的食物和饮食文化。
例如,森林地区由于气候湿润,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从而形成了以米饭为主食的饮食习惯。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成因分析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成因分析的重要性初中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理现象成因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地理现象成因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二、地理现象成因分析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地理现象成因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的地形地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来理解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在地理现象成因分析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气候的形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分析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地理现象成因分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讲解环境污染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分析1.地形的形成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地形形成的因素包括地壳运动、板块运动、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等。
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会导致地形的变化,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则会导致不同地貌的形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地壳运动和板块运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形成的原因。
2.气候的形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要素(如气温、降水、风等)的长期统计特征。
高考地理成因类试题分析思路汇总
高考地理成因类试题分析思路汇总1.地理原因(地理判断与比较及原因分析)原因问题应从自然和人为原因(自然地理重在自然)(因素)分析自然原因一般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河流、湖泊)植被、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来分析;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类各种活动、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战争)、宗教等方面分析。
◆影响气温的因素:例1:我国“火炉”———如:重庆、武汉、南京成因:①位于长江沿岸河谷中,海拔较低,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散发;②梅雨过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该高压脊线控制之下,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难以成云致雨,形成伏旱,天气干旱清朗,烈日烘烤土地,气温升高;③这里河湖密布,烈日照射下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出汗后不易散发,会有热而闷之感。
④城市人口密集,汽车尾气等排放加剧温度提高。
例2: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原因: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②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高;③白昼长,日照时间长;④沙漠广布,增温快⑤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分析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原因:例3: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大气密度小(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低,升温快,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夜晚降温快,故日较差大。
◆影响降水的因素:(降水类型及原因分析)例4: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①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每年夏、秋季的台风,冬季的东北季风、夏季的东南季风都会在这里形成地形雨;②火烧寮是夏季风必经之路,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例5:说明造成南疆和北疆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有一些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迎风坡,降水较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四分析地理成因类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
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
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
考向1 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成因分析
[真题再现] (2013·广东文综)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2)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答案(1)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2)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解析第(1)题,地面受热强烈,空气上升运动明显,同时空气要达到过饱和,这时才会形成雷雨天气。
第(2)题,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海域面积广阔;河流众多,从陆地上带来众多饵料;纬度位置低,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模板构建] 常见问题的原因及答题术语:
1.气候成因分析
地理要素影响因素原因分析
气温
太阳辐射(纬
度)、大气环流、
下垫面状况等
①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纬度高,获
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低。
纬度低,气温的年变化较
小,纬度高,气温的年变化较大。
②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
2.河流特征成因分析
人口迁移
自然原因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具体结合地区特点分析)
经济原因迁往经济发达和工资水平高的地区
社会原因政策、战争、就业机会和婚姻家庭等人口增长
模式转变
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转变、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等[对点练1] 读“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
(2)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路线的原因。
(3)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
答案(1)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将促进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拉动相对落后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2)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而能源贫乏;②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③带动西部地区及沿线经济发展。
(3)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接受天然气的地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
第(2)题,规划多条西气东输路线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和带动西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关。
第(3)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
考向2 资源或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真题再现] (201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
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2)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3)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答案(1)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2)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3)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渠的问题主要在于泥沙淤积,主要的原因是引水灌溉。
第(2)题,由于农田灌溉的退水经过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残留在土壤中,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
此外,该区域气候干燥,湖水流动性差,造成污染严重。
第(3)题,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泥沙等,因而可以从减少排放、过滤泥沙、生物净化等角度思考治理污染的措施。
[模板构建]
1.自然灾害成因分析
地质灾害
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降水集中;植被覆
盖率低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等
洪涝灾害
自然原因
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势低
洼,排水不畅;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等
人为原因
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围湖
造田等
干旱灾害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
2.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分析
[对点练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报道,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很多大片房屋空置没人居住的“鬼城”。
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城是中国“鬼城”的代表。
它位于鄂尔多斯市中南部,是鄂尔多斯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2006年成为市政府驻地,常住人口万人,总面积355平方千米。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邻古长城。
区域内煤炭、天然气等矿产丰富,有库布齐沙漠。
下图为鄂尔多斯市及相邻区域略图。
(1)巴丹吉林沙漠多盐泽,简述其形成过程。
(2)从城市化角度分析康巴什新城成为“鬼城”的原因。
(3)有“扬眉吐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之称的鄂尔多斯高原,目前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窘况。
为加快经济发展,有人提议鄂尔多斯依托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你认为是否可行请阐述理由。
答案(1)巴丹吉林沙漠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处于内流区,内流河带来水分和盐分;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大风天气,加剧水分蒸发,易形成含盐量大的盐泽。
(2)康巴什新城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鄂尔多斯地区人口稀少,本区域可供转化为城市人口的数量较少;新城区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3)可行。
理由: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煤炭等资源丰富,依托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邻近东北和华北地区,市场广阔;邻近京包、包兰铁路,交通便利;增加就业,加强民族团结。
或不可行。
理由: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能源重化工业可能造成植被破坏,进而引起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化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