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师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案

【教材分析】

《劝学》是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荀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观点和精彩斐然的论证艺术,其中不少观点对今人仍有教育意义。学习这篇课文,对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增强学生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本课内容是倡导学习及正确的方法,对学生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以前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学习这篇简短精练的论述体文言文没有多大问题。但对于部分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听不懂,看不懂的挫折感可能会更加严重,这时候,学生只有从教师身上得到肯定,才能建立起自信心,也才能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年龄层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的特点,所以,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见解,并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荀子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

3、对本文论证的艺术特色进行学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对学习意义、学习态度和方法思考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讨论研究,使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

难点:理解文中的多义词,解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如连词“而”、介词“于”。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导入课文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说的这些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呢?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初步感知

一、解题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劝学》,那么“劝”字是什么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

劝学——劝,劝勉,鼓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简介(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下面就请大家把你们的预习成果展示出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荀子。

2、学生读课文,请学生找出读错的字,教师总结。

三、诵读指导

1、听录音,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齐读课文(正音,指出不足之处)

整体感知

一、讲解第一自然段。

1、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停止

2、提问: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全文的文眼。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文论述。

二、研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打记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

2、请一学生翻译前两句,老师点评。

◆青,取之于㈠③蓝,而④青于㈡蓝;冰,水为之,而④寒于㈡水。木直中绳,輮①以为②

轮,其曲中规。

①輮:通“煣”,(动词使动)使弯曲。

②以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把…做成,今义为认为。

③于:于㈠:介词结构后置,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等,可译为“从”。

于㈡: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

④而④:连词,表转折。

3、其它两句由学生分组讨论翻译,由其它组学生点评这一小组的答案,指出翻译不正确的地方,老师小结。并点出重点的实词虚词。

◆虽①有②槁暴③,不复挺者④,輮使之然也⑥。故木受绳则直,金⑤就砺则利,君子博学

⑦而㈠日⑧参⑨省乎己,则知⑩明而㈡行无过矣。

①虽:即使,表示假设关系。与现代汉语不同,现在多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晒。

④者: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译为“……的原因”。

⑤金:古今异义词,古义为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为金子。

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判断)。

⑦博学: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广泛地学习,今义为学识广博。

⑧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每日。

⑨参:古今异义词,古义为验、检查,今义为参加。

⑩知:通“智”,智慧。

而㈠:连词,表递进。而㈡连词,表并列。

4、这一段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指导)

这几个事物都是正面的事例,它们共同论证了学习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本来是空泛的道理,作者以五个身边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形象的把道理讲得既透彻又深刻,这种论证方法叫做——比喻论证。

作用:使文章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使抽象道理具体明白。

5、要求学生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

5、上面提到的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他们是平行并列的,还是延伸的?请分析说明。

从论证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层:①人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得到发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学,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即达到“知明而行无过”这两层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6、学生再次齐读这个自然段,加深理解。

讨论质疑

活动规则:小组讨论,提出本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向其他组请教,学生、教师共同质疑。

背诵

学生练习背诵前两个自然段。先自读两遍,再由教师领读一遍,然后检查试背,发现难点,指出关键在于要理清文理。(诵读指导,学生掌握重点文言词,有助于理解文意及背诵。)

作业布置

1.诵读第2段,强化记忆。

2.朗读第3、4段,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第3段有没有现成的句子可用来概括本段的基本观点,试自行概括。

②第4段哪些设喻用于说明学问依靠积累?哪些设喻用于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

③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哪些分论点?分论点和中心论点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