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习问答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7a2a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b.png)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提取植物药材中的挥发油?A. 蒸馏法B. 浸泡法C. 橙皮法D. 冷浸提法答案:A2.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工艺可以用于制备固体药物剂型?A. 冻干法B. 喷雾干燥法C. 水剥法D. 溶剂浸提法答案:A3.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设备最常用于将固体药物转化为粉末?A. 强化学乳磨机B. 乳化机C. 制粒机D. 除尘器答案:C4.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提高药物颗粒的稳定性?A. 冷冻法B. 制粒法C. 超临界流体法D. 减压蒸发法答案:B5.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A. 酯化反应B. 化学结合C. 微胶囊化D. 球化处理答案:C二、问答题1. 请简要描述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答案:片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料筛选与预处理:选择合适的药物原料,并进行清洁、研磨等预处理。
- 混合与调剂:根据配方要求将药物原料与辅料按比例混合。
- 湿法制粒:将混合好的药物原料与辅料加入制粒机进行湿法制粒,使其形成颗粒状。
- 干燥:将制粒后的颗粒通过干燥设备进行去湿处理,使其达到合适的水分含量。
- 粉碎与筛选: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粉碎,并通过筛网进行筛选,以得到符合要求的颗粒粒径。
- 压片与包衣:将筛选好的颗粒放入压片机进行压片,然后进行包衣处理,提高片剂的稳定性和口感。
- 检验与包装:对制得的片剂进行质量检验,并进行包装,以保证片剂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2.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制剂选择性释药技术。
答案:常见的制剂选择性释药技术包括:- 控释剂型:通过特殊的缓释技术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例如胶囊、控释片剂等。
- 微胶囊化:将药物包裹在微胶囊中,通过微胶囊的特殊构造,实现药物在体内的缓慢释放。
- 瑞士卷技术:将多种药物制成一种螺旋状的制剂,通过不同部位的药物释放来实现选择性释放。
- 靶向给药系统:通过制备特殊的给药系统,实现药物在特定部位的释放,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0ab0100c22590102029dd8.png)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2)(3)(4)(5)工艺路线的简便性,生产成本因素,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环境保护的考虑,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答:CHO+ MgXOHH3+O(2)(3) (4)丄 CI 2, PCI 5 Cl NaOHOH OH CHCI 2 +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反应( 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c3a68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9.png)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单元操作?A. 粉碎B. 混合C. 蒸馏D. 萃取2. 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设备主要用于固体物料的粉碎?A. 搅拌器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发器3. 在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液体制剂的特点?A. 易吸收B. 易保存C. 易计量D. 易携带4.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是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A. 胶囊B. 糖浆C. 软膏D. 溶液5.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因素?A. 温度B. 湿度C. 光照D. 药物浓度6. 以下哪个是制药工艺学中常用的灭菌方法?A. 热压灭菌B. 紫外线灭菌C. 化学灭菌D. 所有选项都是7. 制药工艺中,下列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剂型?A. 片剂B. 注射剂C. 粉剂D. 气体剂8.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是药物制剂的辅料?A. 活性成分B. 稳定剂C. 防腐剂D. 所有选项都是9. 在制药工艺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A. 含量均匀度B. 崩解时间C. 外观色泽D. 药物纯度10. 制药工艺学中,以下哪个不是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A. 玻璃瓶B. 铝箔C. 塑料袋D. 纸盒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制药工艺学是一门研究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2.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粉碎设备有______、______等。
3.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药物制剂保持其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能力。
4. 制药工艺中,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制药工艺学中液体制剂的特点。
2. 阐述制药工艺学中固体制剂的常见形式及其特点。
3. 说明制药工艺学中影响药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制药工艺复习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a5b8274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1.png)
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5小题, 每题2分, 共30分。
每小题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化学合成药物的中试规模一般比实验室规模放大()倍。
A.1-5B.5-10C.10-50D.50-1002.()是质子性溶剂。
A.醚类B.卤烷化合物C.醇类D.酮类3、下列溶剂中, 不是生产中应避免使用的为()。
A.甲醇B.苯C.四氯化碳D.1,1,1-三氯乙烷4.SOP是指()。
A.生产工艺规程B.标准操作规程C.工艺流程框图D.生产周期5.溶剂对反应有显著影响的反应类型是()。
A.自由基反应B.离子型反应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6.药物工艺路线设计方法上没有()。
A.类型反应法 B、分子对称法 C、正交法 D、模拟类推法7、复杂反应不包括()。
A.可逆反应B.简单反应C.平行反应D.连续反应8、下面不属于Lewis酸催化剂的是()。
A.吡啶B.AlCl3C.FeCl3D.BF39、Vant Hoff规则: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倍。
A.0.5~1.5 B、1~2 C、2~3 D、3~410、放大系数比较的基准有()。
A.每小时投料量B.每批投料量C.原料间的比例D.年产量11.“me-too”是指()。
A.新化学实体B.模仿性新药C.生物制药D.合成药12.生产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有()A.组织工业生产的指导性文件 B、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C.新建和扩建工厂的基本技术条件D.安全生产13.小试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主要不同点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规模大 B、工业上用工业级原料C.小试研究用工业级原料D.小试研究多为金属设备14.世界制药行业的特征为()。
A.主要针对癌症、心血管等重大疾病 B、研发投入加大C.企业并购与重组D.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15、图1表示的是温度对速度常数的影响关系图, 从图中 k可看出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类型为()。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7bd759a216147917112895.png)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2)生产成本因素,(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4)环境保护的考虑,(5)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答:(1)(2)(3)(4)反应(1)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反应(3)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
反应(4)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
制药工艺学试题
![制药工艺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50229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f.png)
制药工艺学试题一、选择题1.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药物的合成方法B. 药物的生物效应C. 药物的临床应用D. 药物的市场营销2. 下列哪种设备常用于药物的提取过程?A. 蒸馏器B. 蒸发器C. 萃取器D. 粉碎机3. 在药物制剂过程中,哪个步骤是为了确保药物的稳定性?A. 配制B. 过滤C. 灭菌D. 包装4.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什么?A.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B.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C.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D. 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5.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固体药物的制备方法?A. 压片B. 胶囊填充C. 注射液配制D. 颗粒制备二、填空题1. 制药工艺学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是决定药物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因素。
3. 药物的剂型设计需要考虑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 药物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料药的________、过程控制和成品的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药物的常见剂型及其特点。
2. 药物的溶解度对药物疗效有何影响?3. 请解释药物制剂中的“生物等效性”概念。
四、论述题1. 论述现代制药工艺学在新药开发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分析药物制剂工艺对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3. 探讨制药工艺学在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及其挑战。
五、案例分析题某制药公司研发了一种新的抗高血压药物。
在临床试验阶段,研究人员发现该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影响了其疗效。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进药物制剂工艺的建议。
六、计算题1. 某药物的剂量为50mg/kg,一个60kg的成人需要多少毫克的药物?2. 如果一种药物的提取率为80%,原始材料中含有有效成分的比例为5%,需要多少克的原始材料才能提取到1克的有效成分?请注意,以上试题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应以实际考试大纲为准。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6a1ed5f121dd36a32d82bc.png)
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随着对这类溶剂毒理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根据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归类。
工业上选择路线(3)。因为,路线(1)应用Grignard试剂,要求严格的无水条件,原辅材料质量要求严格,且溶剂乙醚易燃、易爆,反应设备上须有相应的安全措施,而使生产受到限制。路线(2)第一步反应中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路线(3)原辅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各步反应产率较高,成本也比较低;无上述氯化反应的缺点,更适于工业生产。
8.Mannich反应:含有活泼氢的醛、酮与甲醛及胺(伯胺、仲胺或氨)反应,结果一个活泼氢被胺甲基取代,此反应又称为胺甲基化反应,所得产物称为Mannich碱。
9. “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
答:
(1)
(2)
(3)
(4)
反应(1)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反应(3)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反应(4)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综合来看,反应(2)是最合适的路线,不仅工艺路线短,而且原辅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各步反应产率较高,成本也比较低,无氯化反应的缺点。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2d15a0b4c2e3f572763ec.png)
一、名词解释1. 清洁技术:制药工业中的清洁技术就是用化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减少或消除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原辅材料、催化剂、溶剂、副产物;设计并采用更有效、更安全、对环境无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其主要研究内容有:(1)原料的绿色化(2)催化剂或溶剂的绿色化(3)化学反应绿色化(4)研究新合成方法和新工艺路线2. 全合成制药:是指由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由化学全合成工艺生产的药物称为全合成药物。
3. 半合成制药:是指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的药物。
这些天然产物可以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或通过生物合成途径制备。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药物的工艺路线或技术路线。
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从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出发,将其化学合成过程一步一步逆向推导进行寻源的思考方法称为追溯求源法,又称倒推法、逆合成分析法。
6. 类型反应法:是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药物合成设计的思考方法。
包括各类化学结构的有机合成物的通用合成法,功能基的形成、转换、保护的合成反应单元等等。
对于有明显类型结构特点和功能基的化合物,常常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设计。
7.Sandmeyer反应:重氮盐用氯化亚铜或溴化亚铜处理,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8.“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
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
改革后的工艺可节约设备和劳动力,简化了后处理。
9. 质子性溶剂:质子性溶剂含有易取代的氢原子,既可与含负离子的反应物发生氢键结合产生溶剂化作用,也可与负离子的孤电子对配位,或与中性分子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形成氢键,或由于偶极矩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溶剂化作用。
化学制药工艺学简答题
![化学制药工艺学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5fc54fe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4.png)
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要求有哪些答: 1合成途径简易;2原材料易得;3中间体易分离;4反应条件易控制; 5设备条件不苛求;6―三废‖易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实现自动化;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2.药物的结构剖析原则有哪些答: 1药物的化学结构剖析包括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 5若系手性药物,还必须考虑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3.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答: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 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4确证其化学结构的数据和图谱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5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残留的杂质、质量标准;6稳定性试验数据;7―三废”治理的试验资料等等;10. 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有哪些①所选单元反应不要干扰结构中已有的取代基,使副反应尽可能少,收率尽量高;②尽量采用汇聚型合成工艺,如果只能采用直线型工艺,尽量把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面;③原料应价廉、供应充足;④反应条件尽量温和,操作宜简单;⑤多步反应时最好能实现―一锅法‖操作;⑥尽量采用―平顶型‖反应,使操作弹性增大;⑦三废应尽量少;1.现代有机合成反应特点有哪些答: 1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能在中性、常温和常压下进行; 2高选择性立体、对映体; 3需要少量催化剂1%; 4无―三废‖或少―三废‖等2.反应溶剂的作用有哪些答: 1溶剂具有不活泼性,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2 溶剂是一个稀释剂,有利于传热和散热,并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撞和接触的机会,从而加速反应进程;3 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3.用重结晶法分离提纯药物或中间体时,对溶剂的选择有哪些要求答 1溶剂必须是惰性的2溶剂的沸点不能高于被重结晶物质的熔点3被重结晶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室温时仅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却相当易溶,其溶解度曲线相当陡;4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借过滤除去杂质;5溶剂的挥发性;低沸点溶剂,可通过简单的蒸馏回收,且析出结晶后,有机溶煤残留很容易去除;6容易和重结晶物质分离;7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还需要与产品的晶型相结合;6. 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反应的配料比合适的配料比,既可以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后处理负担;选择合适配料比首先要分析要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存在的副反应,然后,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考虑;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通常是将价格较低或易得的原料的投料量较理论值多加5%~20%不等,个别甚至达二三倍以上,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 2当反应生成物的产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最合适的配料比应符合收率较高和单耗较低的要求;3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主反应 4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可利用这—差异,通过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增强主反应的竞争能力;5为了防止连续反应副反应,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宜小于理论量,使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停止;7.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物料的加料次序某些化学反应要求物料按一定的先后次序加入,否则会加剧副反应,降低收率;有些物料在加料时可一次投入,也有些则要分批慢慢加入; 对一些热效应较小、无特殊副反应的反应,加料次序对收率的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从加料便利、搅拌要求或设备腐蚀等方面来考虑,采用比较适宜的加料次序; 对一些热效应较大同时也可能发生副反应的反应,加料次序则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收率的高低; 所以必须针对引起副反应的原因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方法,必须从使反应操作控制较为容易、副反应较小、收率较高、设备利用率较高等方面综合考虑,来确定适宜的加料次序;9. 反应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有哪些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10. 影响药物合成工艺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有哪些配料比与反应物浓度、溶剂、催化、能量的供给、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1. 何为催化剂表征催化剂的性能指标有哪些作为工业催化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答:能显着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及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catalyst;表征催化剂的性能指标主要有1催化剂的活性;2催化剂的选择性;3稳定性;4价格工业上选择催化剂要从活性、选择性、稳定性及价格几个方面统筹考虑,并不是活性越高越好,一般是:选择性〉稳定性〉活性〉价格2. 什么叫毒化剂和抑制剂有何区别答:在催化剂的制备或反应过程中,由于引入少量杂质,使催化剂的活性大大降低或完全丧失,并难以恢复到原有活性,这种现象称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中毒的物质称毒化剂,有些催化剂对于毒物非常敏感,微量的毒化剂即可使催化剂活性减小甚至消失;在催化剂的制备或反应过程中,由于引入少量杂质,如果仅使其活性在某一方而受到抑制,但经过活化处理可以再生,这种现象称为阻化;使催化剂阻化的物质称为抑制剂,它使催化剂部分中毒,从而降低了催化活性;毒化剂和抑制剂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毒化现象有时表现为催化剂的部分活性消失,因而呈现出选择性催化作用;4.何为相转移催化剂,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所需具备那几个条件答:相转移催化剂是使反应物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相转移催化应用于非极性溶剂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收率高、产品质量好等相转移催化剂需具备的条件是: 1相转移催化剂必须具有正离子部分,以便同负离子结合形成活性有机离子对或能与反应物形成络离子;2必须具有足够多的碳原子数,才能保证形成活性有机离子对转入有机相,但碳原子数目不能太多,否则,不能转入无机相;碳原子数目一般为12~20之间; 3相转移催化剂中的亲油基的结构位阻应尽量小,一般为直链;4在反应条件下,化学性质应稳定且易回收;4. 相转移催化反应有何优点答:相转移催化反应与其他类型的反应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避免使用无水的或极性非质子溶剂 2缩短了反应时间,降低了反应温度 3使有些原来不能进行的反应,成为可能 4改变了产品的比例和选择性 5处理简单 6环境条件好5.什么叫酶酶催化反应具有哪些优缺点答: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特殊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质,也被称为生物催化剂biological catalyst;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仅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化;优点:①酶催化反应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中性pH范围等条件下进行的,因此效率较高且节省能量;②由于酶催化反应的专一性,因此无或很少副产物生成,有利于分离和提纯;另外,利用酶的立体异构转移性,即只与某一种异构体或某一种构象底物发生作用,这是一般化学催化剂无法比拟的;③与微生物发酵法相比,其反应物简单.反应最适条件易于确定;④利用酶的专一性,可高效率分析天然物质和生物体成分,且不必对检体进行分离处理;缺点:①由于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所以易发生杂菌污染;②酶的价格较高,精制过程工作量大,有必要开发低成本的精制技术;⑦仅限于一步或二步简单的反应,与微生物发酵相比,在经济上尚不理想;④从目前看,只能作用于限定的化合物;当然随着酶工程的不断发展,其适用的底物范围将不断扩大;⑤由于酶是蛋白质,所以其催化作用条件有一定限制,特别是当催化体系中含有抑制剂或失活剂时,将大大减弱酶的催化活力;另外,采用固定化技术,虽然有助于增加酶的稳定性,但酶终究还会失活;当底物为高分子化合物时,固定化酶并非一定是优良的生物催化剂;7. 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因素有哪些1温度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温度太低时,催化剂的活性很小,反应速度很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逐渐增大,但达到最大速度后,又开始降低;绝大多数催化剂都有其活性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易使催化剂烧结而破坏其活性,最适宜的温度要通过实验来确定;2助催化剂或促进剂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或催化反应中往往加入少量物质一般少于催化剂用量的10 %,虽然这种物质本身对反应的催化活性很小或无催化作用,却能显着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或选择性;这种物质称为助催化剂,3载体担体把催化剂负载于某种惰性物质之上,这种惰性物质称为载体;常用的载体有石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硅酸等;使用载体可以使催化剂分散,增大有效面积,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活性、节约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机械强度防止活性组分在高温下发生熔结而影响其使用寿命;4毒化剂和抑制剂在催化剂的制备或反应过程中,由于引入少量杂质,使催化剂的活性大大降低或完全丧失,并难以恢复到原有活性,这种现象称催化剂中毒;1.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答: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又称小试验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与反应后处理的方法,以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的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设计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同时,也为临床试验和其它深入的药理研究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2、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答:中试放大中间试验是对已确定的工艺路线的实践审查;不仅要考查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而且要考察工人劳动强度;中试放大阶段对车间布置、车间面积、安全生产、设备投资、生产成本等也必须进行审慎的分析比较,最后审定工艺操作方法、工序的划分和安排等;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有: 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 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 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 5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 6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监控 7安全生产与“三废”防治措施的研究 8 消耗定额、原料成本、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的计算3. 在中试工艺放大中针对工艺条件的考察,必须注意和解决哪些问题答:1原辅材料规格的过渡试验2反应条件的极限试验3设备材质的耐腐蚀性实验4原辅材料、中间体及新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研究 5反应后处理的方法研究;5. 物料衡算的作用有哪些答:根据所需要设计项目的年产量,通过对全过程或者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可以得到单耗生产1kg产品所需要消耗原料的量,kg、副产品量、输出过程中物料损耗量以及―三废‖生成量等,使设计由定性转向定量; 物料衡算是车间工艺设计中最先完成的一个计算项目,其结果是后续热量衡算、设备工艺设计与选型、确定原材料消耗量定额、进行管路设计等各种设计内容的依据;。
制药工艺学简答题(有答案)
![制药工艺学简答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aaf55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8.png)
名词解释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或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机能、促进机体康复保健的物质,有4大类:预防药、治疗药、诊断药和康复保健药。
2.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3.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或其成分,综合应用生物学、物理化学和现代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药物。
4.DNA重组药物:指应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其修饰物。
5.基因药物:以遗传物质DNA、RNA为物质基础制造的药物,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DNA片段、基因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
6.生化药物:具体运用生物化学研究方法,从生物体中经提取、分离、纯化获得天然活性物质或结构改造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新活性物质,通称生化药物。
7.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衍生物,包括抗生素、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
8.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获得的微生物、细胞及各种动物和人源的组织和液体等生物材料制备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药品。
9.中试放大:中试放大是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工艺路线打通后,采用该工艺在模拟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工艺研究,以验证放大生产时原工艺的可行性,保证研发和生产时工艺的一致性。
10.超滤:一种流体切向流动和压力驱动的过滤过程,并按照分子量大小来分离水中颗粒。
11.切向流:指液体流动方向与过滤方向呈垂直方向的过滤形式。
12.干燥:使物质从固体或半固体状态经除去存在的水分或其他溶剂,从而获得干燥物品的过程,分为低温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
13.冷冻干燥:(1)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利用水的升华性能而进行的一种干燥方法。
(2)把含有大量水分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气直接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剩留在冻结的冰架中。
(完整版)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dde1e1408a1284ac85043d8.png)
二、选择题:
1、以下能用重组 DNA 技术生产的药物为 A、维生素 B、生长素 C、肝素
2、下面哪一种药物属于多糖类生物药物
D、链霉素
(B) (C
)
A、洛伐他汀 B、干扰素 C、肝素
D、细胞色素 C
3、能用于防治血栓的酶类药物有
四、问答题 1、 基因重组药物与基因药物有什么区别? 1. 答:基因重组药物是指应用重组 DNA 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制
2
造的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和疫苗、单克隆抗体与细胞因子等,药物的化学成分属 于多肽或蛋白质;基因药物是以基因物质(RNA 或 DNA 及其衍生物)作为治疗的物 质基础,包括基因治疗用的重组目的 DNA 片段、重组疫苗、反义药物和核酶等,药物 的化学成分为核酸或其衍生物。 2、 生物药物有那些作用特点? 2.答:1)药理学特性有:药理活性高;治疗针对性强;毒副作用较少,营养价值高; 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等。2)理化特性有:生物材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杂质种类多 且含量相对较高;生物活性物质组成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生物材料易染菌,腐败; 生物药物制剂有特殊要求。 3.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有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3. 答: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的重组活性多肽、蛋白质及 其修饰物,包括:1)重组细胞因子类:如干扰素(IFN)、白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2)重组生长因子类:如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促 进造血系统的生长因子: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集落刺激因子等(CSF);3)重组多 肽与蛋白质类激素:如重组人胰岛素(rhInsulin)、重组人生长激素等(rhGH);4)心血 管病治疗剂及酶制剂:如水蛭素、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天冬酰胺酶、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等。5)重组疫苗及单抗制品:如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疫苗(酵母)、肿瘤疫苗 等
化学制药工艺试题及答案
![化学制药工艺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c7c6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0.png)
化学制药工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化学制药工艺中常用的溶剂?A. 水B. 乙醇C. 丙酮D. 二氧化碳答案:D2. 化学制药工艺中,哪种反应类型通常用于合成药物分子?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酯化反应D. 聚合反应答案:C3. 在化学制药工艺中,下列哪种设备用于控制反应温度?A. 搅拌器B. 冷凝器C. 反应釜D. 分离器答案:C4. 化学制药工艺中,下列哪种方法用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A. 增加药物的分子量B. 改变药物的分子结构C. 增加药物的结晶水D. 降低药物的熔点答案:B5. 化学制药工艺中,下列哪种物质通常作为催化剂使用?A. 硫酸B. 氢氧化钠C. 活性炭D. 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化学制药工艺中,______是药物合成过程中常见的副反应。
答案:水解2. 在化学制药工艺中,______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答案:化学反应3. 化学制药工艺中,______是用于控制反应速率和选择性的参数。
答案:温度4. 化学制药工艺中,______是用于提高药物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答案:包衣5. 在化学制药工艺中,______是指药物分子中活性基团的保护和去保护过程。
答案:保护基团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化学制药工艺中原料药的纯化过程。
答案:原料药的纯化过程通常包括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目的是去除杂质,提高原料药的纯度。
2. 描述化学制药工艺中药物分子设计的原则。
答案:药物分子设计的原则包括药物的生物活性、选择性、稳定性、溶解度、代谢特性和安全性。
3. 阐述化学制药工艺中药物合成的一般流程。
答案:药物合成的一般流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的确定、反应过程的监控、产物的分离和纯化、以及最终产物的质量控制。
4. 说明化学制药工艺中药物制剂的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药物制剂的类型包括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液体制剂(如注射液、糖浆)、半固体制剂(如软膏、凝胶)等。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ca19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a.png)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内容?A. 药物合成B. 药物制剂C. 药物分析D. 药物营销答案:D2. 制药工艺学中,GMP指的是什么?A. 良好生产规范B. 良好操作规范C. 良好卫生规范D. 良好质量控制答案:A3.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个设备不用于药物制剂的生产?A. 混合机B. 粉碎机C. 离心机D. 蒸馏塔答案:D4. 药物制剂中,下列哪种辅料不是用于改善药物的稳定性?A. 防腐剂B. 抗氧化剂C. 增稠剂D. 稳定剂5. 以下哪种药物剂型不属于固体剂型?A. 片剂B. 胶囊剂C. 颗粒剂D. 注射剂答案:D6.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药物的提取?A. 溶剂提取法B.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C. 蒸馏法D. 离子交换法答案:D7.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个参数不是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A. 温度B. pH值C. 药物的分子量D. 溶剂的种类答案:C8. 下列哪种药物不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A. 阿司匹林B. 胰岛素C. 头孢类抗生素D. 维生素C答案:B9. 在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方法不用于药物的纯化?B. 离心法C. 层析法D. 蒸馏法答案:D10. 制药工艺学中,下列哪种药物剂型不属于液体剂型?A. 糖浆剂B. 注射剂C. 乳膏剂D. 溶液剂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从______到______的全过程。
答案:原料提取、制剂生产2.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保证药物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3. 制药工艺学中,药物的质量控制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原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成品检验4. 药物制剂的辅料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5. 药物制剂的包装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ded37ccc22bcd127ff0c22.png)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着变化的一种效应。
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
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
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 工艺路线的简便性,(2) 生产成本因素,(3) 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4) 环境保护的考虑,(5) 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答:(1)(2)(1 )发生格氏 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反应(3) —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岀,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 蚀等问题。
反应(4 )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范本模板】
![制药工艺学试题及习题答案【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e0d67f0fad6195f302ba6e2.png)
《化学制药工艺学》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工艺路线:一个化学合成药物往往可通过多种不同的合成途径制备,通常将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途径称为该药物的工艺路线。
2、邻位效应:指苯环内相邻取代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基团的活性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能发生显著变化的一种效应.3、全合成: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这种途径被称为全合成。
4、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的途径。
5、临时基团:为定位、活化等目的,先引入一个基团,在达到目的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将这个基团予以除去,该基团为临时基团.6、类型合成法:指利用常见的典型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方法进行合成路线设计的方法。
7、分子对称合成法:由两个相同的分子经化学合成反应,或在同一步反应中将分子相同的部分同时构建起来,制得具有分子对称性的化合物,称为分子对称合成法。
8、文献归纳合成法:即模拟类推法,指从初步的设想开始,通过文献调研,改进他人尚不完善的概念和方法来进行药物工艺路线设计.二、问答题1、你认为新工艺的研究着眼点应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答:(1)工艺路线的简便性,(2)生产成本因素,(3)操作简便性和劳动安全的考虑,(4)环境保护的考虑,(5)设备利用率的考虑等。
2、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你能设计几种方法合成二苯甲醇?哪种路线好?答:(1)(2)(3)(4)反应(1)发生格氏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反应(3)一步引入3个氯原子,反应温度较高,反应时间较长,有未反应的氯气逸出,不易吸收完全,存在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等问题。
反应(4)金属钠参与反应,成本比较高.综合来看,反应(2)是最合适的路线,不仅工艺路线短,而且原辅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各步反应产率较高,成本也比较低,无氯化反应的缺点。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答案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a7b24da8956bec0975e36b.png)
制药工艺学一.名词解释1. 全合成:由结构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合成过程制得化学合成药物,称为全合成2. 半合成: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结构改造而制成化学合成药物,称为半合成。
3. 邻位效应:取代基与苯环结合时,若一取代基的分子很大时,可将其邻位掩蔽,因而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时,邻位处的反应较其他位置困难。
4. 药物的工艺路线:具有工业生产价值的合成路线,称为药物的合成路线。
7.相转移催化剂: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是由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进行反应。
它实质上是促使一个可溶于有机溶剂的底物和一个不溶于此溶剂的离子型试剂两者之间发生反应。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可分为鎓盐类、冠醚类及非环多醚类等三大类。
8. 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又称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成为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
9.“一勺烩”或“一锅煮”:对于有些生产工艺路线长,工序繁杂,占用设备多的药物生产。
若一个反应所用的溶剂和产生的副产物对下一步反应影响不大时,往往可以将几步反应合并,在一个反应釜内完成,中间体无需纯化而合成复杂分子,生产上习称为“一勺烩”或“一锅煮”。
二.简答题1、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方面,为创新药物积极研究和开发易于组织生产、成本低廉、操作安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要为已投产的药物不断改进工艺,特别是产量大、应用面广的品种。
研究和开发更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3.简述鎓盐类相转移催化剂的反应机理。
答:这类催化剂R4N+Z—结构中含有阳离子部分,便于与阴离子形成有机离子对或者有与反应物形成复离子的能力,因而溶于有机相,其烃基部分的碳原子数一般大于12,使形成的离子对具有亲有机溶剂的能力,其作用方式为:4.简述冠醚催化固液两相的反应机理。
6.简述外消旋混合物,外消旋化合物,外消旋固体溶液的定义及其理化性质的差异。
如何区分以上三种外消旋体?答:外消旋混合物:纯旋光体之间的亲和力更大,左旋体与右旋体分别形成晶体外消旋化合物:左旋体与右旋体分子之间有较大亲和力,两种分子在晶胞中配对,形成计量学上的化合物晶体外消旋固体溶液:纯旋光体之间,与对映体之间的亲和力比较接近,两种构型分子排列混乱三者的理化性质差异:熔点、溶解度不同区分:加入纯的对映体1)熔点上升,则为外消旋混合物2)熔点下降,则为外消旋化合物3)熔点没有变化,则为外消旋固体溶液7.用硝基苯甲酸为原料制备盐酸普鲁卡因,单元反应有两种排列方式。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习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1d82c2ce2f0066f533223c.png)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制药工艺学2. 化学制药工艺学3. 制剂工艺学4.新药研发5. 清洁技术二、填空1. 制药工业是一个高技术产业,研究开发和不断改进是当今世界各国制药企业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2. 制药工业是一个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朝阳产业。
3. 世界制药工业的发展动向为:、、、4.制药工艺是___________________桥梁与瓶颈,对工艺的研究是加速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5.清洁技术的目标是____________本来要排放的污染物,实现____________的循环利用策略。
三、简答题1. 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 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第二章药物工艺路线设计和选择一、名词解释1. 全合成制药2. 半合成制药3. 手性制药4. 药物的工艺路线5. 倒推法或逆向合成分析或追溯求源法6. 类型反应法7.Sandmeyer反应8.Mannich反应:9.“一勺烩”或“一锅煮”10. 分子对称法:二、填空1. 是药物生产技术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的和是衡量生产技术高低的尺度。
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方法。
3. 在制定化学制药工艺实验研究方案时,还必须对反应类型作必要的考察,阐明所组成的化学反应类型到底是还是反应。
4.从收率的角度看,应该把收率低的单元反应放在,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
7.药物分子中具有______________等碳—杂键的部位,乃是该分子的拆键部位,亦即其合成时的连接部位。
8.抗炎药布洛芬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其合成路线很多,但其共同的起始原料为______________。
9.应用类型反应法进行药物或中间体的工艺设计时,如果功能基的形成与转化的单元反应排列方法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安排时,不仅需要从理论上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还要从实践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进行实验研究,经过实验设计及选优方法遴选,反复比较来选定。
制药工艺学习问答题与答案
![制药工艺学习问答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0a19324028915f814dc224.png)
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1)药品质量要求特别严格。
药品质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和GMP 要求。
(2)生产过程要求高。
在药品生产中,经常遇到易燃、易爆与有毒、有害的溶剂、原料和中间体,因此,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等均有特殊要求。
(3)药品供应时间性强。
社会需求往往有突发性(如灾情、疫情和战争),这就决定了医药生产要具有超前性和必要的储备。
(4)品种多、更新快。
2.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答:(1)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2)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3)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4)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5)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3.新药研发的容是什么?答:(1)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与化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经历新药设计、工艺制备、药理筛选、安全评价、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和中试放大等较多步骤。
(2)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容。
(3)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必须以大的制药企业为背景才能持续下去。
新药研发的特点(1)高投入(2)高风险(3)高利润(4)周期长(5)竞争激烈(6)专利保护严密(7)品种更新迅速(8)发展潜力巨大(3)制药工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1)化学制药工业应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答:(1)仿制创新是必经阶段。
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在战“略上要把化学药品研究从仿制为主转变到以创新为主的轨道上来。
(2)改进创新是主要途径。
目前非专利化学原料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要在这一 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拥有创新的先进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高效 率的生产线,具备经济合理的生产规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制药工艺学课堂测试及答案
![制药工艺学课堂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d5eddf03d8ce2f0166233c.png)
制药工艺学课堂测试及答案第一章一、填空1. 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工业化生产】过程的【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的一门学科。
2. 药物工艺过程包括【合成反应过程】、【分离纯化过程】和【质量控制过程】3. 现代制药的特点是【科学技术性强】、【分工细致、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过程复杂、品种多】、【生产过程连续性】和【高投入、高产出】 4. 制药工业生存发展的条件是【研究开发新产品】和【改进生产工艺】5. GMP的核心是【湿件】、【软件】和【硬件】,最新版是【2021年3月1日】时间执行的6. 化学工艺设计应从【药物结构剖析】入手,具体方法有【文献归纳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和【追溯求源法】7. 化学制药合成反应的影响条件主要有【配料比】【溶剂】【温度和压力】和【催化剂】8. 溶剂主要影响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方向】【产品构型】和【化学平衡(互变异构平衡)】9. 温度影响反应速度的类型有【一般反应】【爆炸反应】【催化加氢或酶反应】和【反常反应】10. 催化剂的实用性取决于【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相转移催化剂主要有【�f盐类】【开练聚醚类】和【冠醚】11. 制药工艺的优化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过程包括【试验设计】【试验实施】和【分析试验结果】三个阶段12. 制药工艺的放大方法有【逐级经验放大】【相似模拟放大】【化学反应工程理论指导放大】和【数学模型放大】13. 工艺流程图包括【工艺流程示意图】【物料流程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14. 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厌氧处理法】 15. 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和【燃烧法】16. 立体构型的解决方法有【采用刚性的原料或中间体】【利用空间位阻效应】和【使用立体选择性试剂】17. 氯霉素生产中手性拆分的方法有【利用形成非对映体拆分法】和【交叉诱导结晶拆分法】18. N个手性碳有【1】个对映体二、名词解释1. 半合成:由已知的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过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生产药物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 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1)药品质量要求特别严格。
药品质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和GMP要求。
(2)生产过程要求高。
在药品生产中,经常遇到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溶剂、原料和中间体,因此,对于防火、防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等均有特殊要求。
(3)药品供应时间性强。
社会需求往往有突发性(如灾情、疫情和战争),这就决定了医药生产要具有超前性和必要的储备。
(4)品种多、更新快。
2. 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答:(1)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2)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3)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4)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5)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答:(1)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经历新药设计、工艺制备、药理筛选、安全评价、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和中试放大等较多步骤。
(2)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
(3)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必须以大的制药企业为背景才能持续下去。
新药研发的特点(1)高投入(2)高风险(3)高利润(4)周期长(5)竞争激烈(6)专利保护严密(7)品种更新迅速(8)发展潜力巨大(3)制药工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1)化学制药工业应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5.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答:(1)仿制创新是必经阶段。
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在战略上要把化学药品研究从仿制为主转变到以创新为主的轨道上来。
(2)改进创新是主要途径。
目前非专利化学原料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要在这一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拥有创新的先进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高效率的生产线,具备经济合理的生产规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完全创新是发展方向。
自主创新,发挥优势,有条件的领域实现原始创新,有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也包括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第二章药物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 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要求有哪些?答:(1)合成途径简易;(2)原材料易得;(3)中间体易分离;(4)反应条件易控制;(5)设备条件不苛求;(6)“三废”易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实现自动化;(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
2. 药物的结构剖析原则有哪些?答:(1)药物的化学结构剖析包括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5)若系手性药物,还必须考虑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
3.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答:(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
(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4)确证其化学结构的数据和图谱(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5)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残留的杂质、质量标准;(6)稳定性试验数据;(7)“三废”治理的试验资料等等。
4. 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意义是什么?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针对已经确定化学结构的药物,研究如何应用制备药物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适合其生产的工艺路线。
它的意义在于:①有生物活性和医疗价值的天然药物,由于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不能满足要求,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合成或半合成。
②根据现代医药科学理论找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必须及时申请专利和进行合成与工艺路线设计研究,以便新药审批获得新药证书后,能够尽快进入规模生产。
③引进的或正在生产的药物,由于生产条件或原辅材料变换或改变药品质量,都需要在工艺路线上改进与革新。
因此,药物的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
5. 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追溯求源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模拟类推法、文献归纳法、6.工艺路线的评价与选择方法包括哪几方面?7.工艺路线的改造途径有哪些?选用更好的反应原辅料和工艺条件;修改合成路线,缩短反应步骤;改进操作技术,提高反应收率;新反应、新技术的应用。
8.制药工业过程按照毒性大小溶剂分为几类?选用原则是什么?根据有机溶剂对人体及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的程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进行研究:(1)第一类溶剂及研究原则第一类溶剂是指人体致癌物、疑为人体致癌物或环境危害物的有机溶剂。
因其具有不可接受的毒性或对环境造成公害,在原料药、辅料以及制剂生产中应该避免使用。
当根据文献或其他相关资料确定合成路线,涉及到第一类溶剂的使用时,建议重新设计不使用第一类溶剂的合成路线,或者进行替代研究。
由于有机溶剂的选用是合成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建议替代研究在工艺研究初期即开始进行,这样,有利于将由于溶剂替换对后续的结构确证、质量研究、稳定性考察的影响降至最低。
但替代研究是一项比较复杂、耗时的工作,有时候由于条件、时间等的限制,替代研究工作在临床研究前可能无法充分进行。
在严格控制残留溶剂量的前提下,可使药物进入临床研究。
在临床研究期间、注册标准试行期间、注册标准转正后,仍可进一步进行替代溶剂的研究工作。
因为溶剂的改变可能导致产品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质量的改变,因此如发生溶剂的替代,则需要进行溶剂改变前后的产品物理化学性质、质量的对比研究,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结构对比确证,以说明产品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工艺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第一类溶剂,则需要严格控制残留量,无论任何步骤使用,均需进行残留量检测。
(2)第二类溶剂及研究原则第二类溶剂是指有非遗传毒性致癌(动物实验)、或可能导致其他不可逆毒性(如神经毒性或致畸性)、或可能具有其他严重的但可逆毒性的有机溶剂。
此类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但和第一类溶剂相比毒性较小,建议限制使用,以防止对病人潜在的不良影响。
考虑到第二类溶剂对人体的危害以及所使用的溶剂在终产品中残留的可能性,建议对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第二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以使药物研发者全面掌握产品质量情况,为最终制定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提供数据支持。
(3)第三类溶剂及研究原则第三类溶剂是GMP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对人体低毒的溶剂。
第三类溶剂属于低毒性溶剂,对人体或环境的危害较小,人体可接受的粗略浓度限度为0.5%,因此建议可仅对在终产品精制过程中使用的第三类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
(4)尚无足够毒性资料的溶剂及研究原则这类溶剂在药物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但目前尚无足够的毒理学研究资料。
建议药物研发者根据生产工艺和溶剂的特点,必要时进行残留量研究。
随着对这类溶剂毒理学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将根据研究结果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归类。
选用原则:一般应选择毒性较低的试剂,尽量避免使用第一类溶剂、限制(控制)使用第二类溶剂。
10. 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有哪些?①所选单元反应不要干扰结构中已有的取代基,使副反应尽可能少,收率尽量高;②尽量采用汇聚型合成工艺,如果只能采用直线型工艺,尽量把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面;③原料应价廉、供应充足;④反应条件尽量温和,操作宜简单;⑤多步反应时最好能实现“一锅法”操作;⑥尽量采用“平顶型”反应,使操作弹性增大;⑦三废应尽量少。
第三章工艺路线的研究与优化1. 现代有机合成反应特点有哪些?答:(1)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能在中性、常温和常压下进行;(2)高选择性(立体、对映体);(3)需要少量催化剂(1%);(4)无“三废”或少“三废” 等2. 反应溶剂的作用有哪些?答:(1)溶剂具有不活泼性,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
(2)溶剂是一个稀释剂,有利于传热和散热,并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撞和接触的机会,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3)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3.用重结晶法分离提纯药物或中间体时,对溶剂的选择有哪些要求?答:(1)溶剂必须是惰性的(2)溶剂的沸点不能高于被重结晶物质的熔点(3)被重结晶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室温时仅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却相当易溶,其溶解度曲线相当陡。
可画图表示。
(4)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借过滤除去杂质)。
(5)溶剂的挥发性。
低沸点溶剂,可通过简单的蒸馏回收,且析出结晶后,有机溶煤残留很容易去除。
(6)容易和重结晶物质分离。
(7)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还需要与产品的晶型相结合。
4. 根据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下列图分别表示何类型的化学反应?答:(1)较常见的化学反应,符合Arrhenius定律(2)有爆炸极限的化学反应(3)酶或催化剂催化的反应(4)反常型。
5. 反应终点的确定方法有哪些?TLC确定反应终点的原则是什么?答:(1)反应终点的控制,主要是控制主反应的完成;测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尚有未反应的原料(或试剂)存在;或其残存量是否达到一定的限度。
(2)在工艺研究中常用薄层色谱(TLC)或纸色谱、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等来监测反应。
一般也可用简易快速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如测定其显色、沉淀、酸碱度、相对密度、折光率等手段进行监测。
(3)实验室中常采用薄层色谱(TLC)跟踪检测,判断原料点是否消失或原料点几乎不再变化,除了产物和原料外是否有新的杂质斑点生成,这些信息可以决定是否终止反应。
①原料点消失说明原料反应完全。
②原料点几乎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③有新的杂质斑点,说明有新的副反应发生或产物发生分解。
在药物合成研究中,常发现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微量原料很难反应完全,继续延长反应时间,则会出现新的杂质斑点的现象。
试验中一般在原料消失时或原料斑点几乎不变而末出现新的杂质斑点时停止反应,进行后处理。
6. 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反应的配料比?合适的配料比,既可以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后处理负担。
选择合适配料比首先要分析要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可能存在的副反应,然后,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考虑。
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通常是将价格较低或易得的原料的投料量较理论值多加5%~20%不等,个别甚至达二三倍以上,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