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
《商品》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一)商品 (W )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特征/条件:用于交换 劳动产品
理解:(1)用于交换——正在交换和等待交换
(2)交换的是双方的所有权
(3)用图示表示物品、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
(4)举例判断:是不是商品
A 过期酸奶
B 知识产权
C 废品回收
D 换客
E 买一赠一 F
G 自留产品 H 救灾物资
I 阳光
3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者关系:
对立性(区别)1)含义: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者为了获得价值必须付出使用价值;
消费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
统一性(联系)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判断:1 商品→使用价值
2 商品→价值
3 价值→商品
4 价值→使用价值
5 使用价值→价值
6 使用价值→商品 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本课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今天环境 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 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 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重点:常见的消费心理
难点:科学的消费观
(3)难题解决的办法---出现一般等价物。
什么是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与其他各种商品相交换,
小结 作业ຫໍສະໝຸດ 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5)货币出现。
1.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啥商品。 2.货币的职能
提问和设问, 学生回答。
B.商店里卖的农夫山泉,乐百氏是不是商品? C.声音不是商品,美国加州某青年游历全世界,录下了各种 鸟鸣,松林喧哗,瀑布奔泻,小溪潺潺的声音,经过剪辑,开办 了“自然之声”豪华商店,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成为 很多失眠者的催眠曲,生意兴隆,这种声音是不是商品? D.你从商店买来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E.废品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社会分工(需要,商品经济存在的基础。);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交换,不能无偿获得)
学生概述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教师点评并进行德育教育。
教案2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促进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第2学时
三、消费和消费观
播放视频:两代人的消费观
(一)常见的消费心理
案例分析。下面是中职生小杨某一时期家庭收入与其个人支出费用情况:
3.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内容
商品和货币;价格和价值规律;消费和消费观
学生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有关对商品、价值规律、消费等基本知识,可采用复习性讲授,关键在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3.有文章指出现在每个学校都不乏追“新”族,追求时尚、追寻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追求奢侈豪华消费,不少学生上学时拿着父母给的“工资”花的非常潇洒,消费方式明显由“生存型”向“享乐型”发展。上述材料启示我们:(C)
A.坚决杜绝借贷消费B.坚持绿色消费C.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教学反思
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物美“是使用价值的标准:“价廉”则是人们从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找到这两个标准的最佳结合点。可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也称作商品的两个因素”。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小杨家庭收入情况
小明杨的消费情况
父亲
月收入
母亲
月收入
其他
收入
每月
生活费
看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演出
买MP3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本框内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这是高中政治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的第二框内容。
本框内容属于经济常识中的基本理论部分,学好本框内容可以为后面的具体经济常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因而是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它在知识体系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上框内容的继续和延伸,同时也为下一框学习商品的价值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识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能举例说明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在能力方面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进行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觉悟方面则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商品的基本属性的分析中增强质量意识,认识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对群众的危害性;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与生产商品劳动的关系,为批判拜金主义奠定基础。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课的重点确立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因为这是全课最基本的内容,以后教材中的一系列内容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以及他们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它们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不是单靠人们的直观所能掌握的,对于初学经济学的高一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而言太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方法上主要是采用设疑提问法和总结归纳法。
根据本节中概念的推理过程,找出理解这些问题的关节点,设置若干具体的问题,题题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主要是指导学生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从接触到的具体经济现象出发,从对其的比较分析、综合中寻找异同点,从而抽象的概括出概念和原理。
教学流程在导入新课部分,首先提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并提纲挈领的拉出本课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品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交换?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并过度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在通过对商品为什么要交换这个问题的分析中概括出商品的第一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后,进一步提出疑问:商品有使用价值,那么其他的物品、劳动产品是否有使用价值?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最终总结归纳出: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
高一政治上册《商品》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商品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2.掌握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定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政治所学,提问:什么是商品?商品有哪些基本属性?2.商品的基本属性(1)讲解: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具体的商品,让学生分析其使用价值和价值。
(3)讨论:为什么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基本属性?3.商品的价值量(1)讲解: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举例: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
(3)讨论:为什么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4.商品的价值量与价格(1)讲解: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2)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商品的价格变动,引导学生理解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3)讨论:价值与价格是否总是一致的?为什么?5.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讲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2)案例分析:分析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具体表现。
(3)讨论:如何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四、作业布置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商品的定义、基本属性、价值量及其决定因素。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不足之处:在讲解价值量时,可能有些同学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商品学基础》教案
《商品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属性。
2. 掌握商品的质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形成机制。
4. 熟悉商品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1 商品的定义1.2 商品的分类2. 商品的基本属性2.1 使用价值2.2 价值2.3 商品的二因素关系3. 商品的质量3.1 质量的内涵与分类3.2 质量评价与控制4. 商品的包装4.1 包装的定义与功能4.2 包装材料与设计4.3 包装技术5. 商品的储存与运输5.1 储存的意义与方法5.2 运输的方式与组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商品案例,提高学生对商品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质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加深对商品学理论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商品学基础》2. 课件:PowerPoint3. 案例资料:商品质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实际案例4. 实地考察: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比30%。
2. 期中考试:测试商品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占比4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商品的定义与分类第5-8课时:商品的基本属性第9-12课时:商品的质量第13-16课时:商品的包装第17-20课时:商品的储存与运输第21-24课时: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第25-28课时:商品的市场运作第29-32课时:商品的营销策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的定义与分类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质量评价与控制商品的包装设计商品的储存与运输方法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形成机制商品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2. 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形成机制商品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课时:介绍商品的定义与分类,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
政治经济学 第一课 第一节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1.1 商品的科学含义及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科学含义,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理解商品与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举例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觉悟:引导学生树立质量观、效益观念。
教学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教学难点商品价值的内涵。
教学方法1、“三段式”教学法。
2、多媒体辅导教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1、课堂活动:自读——质疑——讨论——练习——评价——小结。
2、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水厂,了解对水的加工过程,帮助学生弄清用自来水为何要付钱的道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CAI:课件中显示汽车、飞机、商品房、日用品等物品后,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展示中的哪些是商品?它们为什么是商品?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劳动产品。
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物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1.商品的含义(板书)展示CAI:(1)阳光(4)水(7)衣服(2)空气(5)面包(8)彩电(3)粮食(6)冰箱(9)钢笔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自然状况的阳光、空气和水,都不是商品。
试想假如空气是商品,我们到商场去购买岂不是要付呼吸空气的费用?那么,其他的东西是否一定就是商品呢?第二个条件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粮食、面包、衣服、冰箱、彩电、钢笔等等的生产者准备出售或消费者正在购买时,它们才是商品。
一旦消费者自己使用或赠予别人时就不再是商品。
至于空气、水等,如果人们进行加工,比如制成氧气、纯净水等,且用于交换时,也可以成为商品。
总之,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劳动产品和用于交换。
因此,我们说,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于交换”一般指交换前和交换中。
一旦商品完成交换后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
《商品学基础》教案
《商品学基础》教案第一章:商品概述1.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2 商品的属性1.3 商品的包装与标签1.4 商品的流通与消费第二章:商品质量2.1 商品质量的内涵与评价标准2.2 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督2.3 商品质量认证与标志2.4 商品质量问题的处理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章:商品检验与质量检测3.1 商品检验的定义与分类3.2 商品质量检测的方法与技术3.3 商品检验仪器与设备3.4 商品检验机构与认证体系第四章:商品标准与标准化4.1 商品标准的定义与分类4.2 商品标准的制定与修订4.3 商品标准化的重要性与作用4.4 商品标准化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商品设计与创新5.1 商品设计的概念与原则5.2 商品设计的方法与程序5.3 商品创新与产品开发5.4 商品设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商品生产与供应链管理6.1 商品生产的过程与管理6.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6.3 供应链中的商品流通与物流管理6.4 供应链优化与风险管理第七章:商品营销与品牌管理7.1 商品营销的基本概念与策略7.2 市场调研与需求分析7.3 商品促销与广告策略7.4 品牌管理与品牌建设第八章:商品储存与运输8.1 商品储存的基本知识8.2 商品运输的方式与选择8.3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质量管理8.4 商品储存与运输中的安全与合规第九章:商品销售与客户服务9.1 商品销售的基本流程与技巧9.2 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满意度9.3 售后服务与客户投诉处理9.4 销售团队建设与销售管理第十章:商品竞争策略与可持续发展10.1 商品竞争策略的基本类型10.2 商品竞争策略的选择与实施10.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商品10.4 社会责任与商品伦理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商品概述补充说明:商品的定义需要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解析,明确商品的内在要素。
商品的分类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商品的属性包括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需详细阐述其含义及表现形式。
商品基本属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关系教案
商品基本属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关系教案商品基本属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关系,是许多企业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基本属性对于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消费者需求则决定了产品销售的成败。
因此,了解商品基本属性与消费者需求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提高销售额。
一、什么是商品基本属性?商品基本属性是商品的主要特征,包括商品的形态、品质、功能、服务、包装等方面的特征。
商品形态是指商品的款式、尺码、图案等外观特征;品质是指商品的质量、耐久性、安全性等方面的特征;功能是指商品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效果;服务是指商品售后服务、包含的服务等;包装是指商品的外包装,包装材料、包装形式等。
二、消费者需求对商品基本属性的影响消费者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对于某一商的需求量和需求类型。
消费者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偏好、生活方式、购买能力、文化因素等。
而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也会对商品的基本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1. 商品外观与消费者需求商品外观是商品的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消费者们对于商品外观的好感度和认知度,会对商品的销售产生影响。
如斯蒂芬·罗西等学者研究发现,商品外观的好感度和认知度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较大。
因此,企业在设计商品的外观时,需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多调查顾客的购买决策期望,从而设计出更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外观。
2. 商品品质与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普遍会关注商品品质的好坏,选择品质更好的商品。
因此,商品品质也会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但是,不同消费者对于商品品质的要求不同,企业需要了解顾客需要的品质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制造。
同时,通过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信誉度,也能够增强产品品质在顾客心中的认知度。
3. 商品服务与消费者需求商品服务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所享受到的各类服务,包括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咨询服务等,是促进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社部《商品知识》第一章第一节商品的基本特性教案
阶段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考评方法与
考评要素
教学活动:1、接受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分钟)
一、课前准备
1、记录学生出勤;
2、进行分组,4—5学生一个学习小组,指定各小组的学习区域;
二、课程导入
下面几种说法对吗?
1、商店里的所有东西都是商品
2、商店里卖的东西都是商品
3、有用的东西就是商品。如空气、阳光、自来水都是我们不可缺少的,它们也都是商品。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建立团队。
3、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记录。
1、学生考勤情况
2、精神面貌
3、上课认真投入
2、本节内容
第一节商品的基本特性
一、商品的概念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有狭义、广义之分:
(1)狭义的商品:即传统的商品。
是指通过市场交换,能够满足人们某种社会消费需要的物质形态的劳动产品,是有形商品。
4、农民自己种的粮食、蔬菜、水果,留一部分自己吃,另一部分拿去卖。无论是自己吃的还是拿去卖的,都是商品。
三、明确学习任务
1、理解商品的概念
2、了解商品的整体构成及属性。
1、学生按要求集合和着装检查。
2、按照工作任务单,组成学习小组。
3、各小组在工作笔记上记录好自己接下来要完成的任务。
1、教师组织学生考勤并说明课程要求,安排学生分组。
二、商品的属性
商品的属性可概括划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包括商品的成分、结构、形态、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声学等性质)、生物学性质、生态学性质等。
2、社会属性包括商品的经济属性、文化属性(民族、宗教、审美、道德等属性)、政治属性和其他社会属性。
《商品学基础》教案
《商品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和属性,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商品的质量、数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商品的价值、价格、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
4. 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和商品经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1 商品的定义1.2 商品的分类2. 商品的属性2.1 使用价值2.2 价值2.3 商品的其他属性3. 商品的质量3.1 质量的内涵3.2 商品质量的衡量标准3.3 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督4. 商品的数量4.1 数量的内涵4.2 计量单位与换算4.3 商品数量的确定与表示5. 商品的包装5.1 包装的定义与作用5.2 包装材料与容器5.3 包装设计与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属性、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学的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质量控制、包装设计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商品生产基地、流通环节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商品学基础》2. 课件:商品学基础PPT3. 案例素材:相关商品案例图片、视频等4. 考察基地:商品生产基地、流通环节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务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商品图片或实际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商品的定义与分类:详细讲解商品的定义,以及商品的分类体系。
3. 讲解商品的属性:介绍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和其它属性。
4. 讲解商品的质量:解释商品质量的内涵,介绍商品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与监督的方法。
5. 讲解商品的数量:讲解数量的内涵,介绍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以及商品数量的确定与表示。
6. 讲解商品的包装:介绍包装的定义与作用,讲解包装材料与容器,以及包装设计与管理的要求。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1. 引言商品是指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的物品或服务。
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对于进行商业活动和市场营销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商品的基本属性,包括商品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指可以被购买和出售的物品或服务,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商品可以是实物商品,如电子产品、衣物等,也可以是服务商品,如理发、旅游等。
商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有用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或欲望。
•稀缺性:商品的供应量有限,需求大于供应时会产生价值。
•交换性:商品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
3. 商品的特征商品有一些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品的本质和市场交换的规律。
下面是商品的主要特征:•有形性:大部分商品都是可以触摸、可见、可感知的实物商品,如电子产品、汽车等。
但也有一些商品是无形的,如服务商品。
•异质性:商品之间存在差异,即同一类别的商品可能有不同的品牌、型号、质量等。
•可划分性:商品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部分,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一辆汽车可以分为车身、发动机、座椅等。
•满足需求: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或欲望,提供实际或心理上的好处。
•可替代性:同一类别的商品可以相互替代,具有相似的功能和效果。
例如,不同品牌的电视可以播放同样的节目。
•有价值性:商品有经济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
4. 商品的分类商品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下面是常见的商品分类方式:4.1 按照经济属性分类•消费商品: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的商品,如衣物、食品等。
•生产资料商品:用于生产其他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商品,如机器设备、原材料等。
4.2 按照市场竞争属性分类•竞争性商品:在市场上有许多供应商竞争销售的商品,如手机、饮料等。
•垄断性商品:在市场上只有一个供应商或少数供应商销售的商品,如自来水、电力等。
4.3 按照可储存性分类•耐用品:使用寿命较长的商品,如电视、冰箱等。
•非耐用品:使用寿命较短的商品,如食品、日用品等。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案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能够举例说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能力方面:使学生初步雪狐进行科学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方面:是学生能够从商品基本属性的分析中增强商品质量意识,认识生产、少受假冒伪劣产品对人民群众的危害性,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与生产商品劳动的关系,为批判商品拜物教和拜金主义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难点:1、商品价值的内涵2、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购物吗?一般你们喜欢在哪些地方购物呢?为什么呢?生:…….师:老师也比较喜欢在商场超市里购物,比较方便,质量有保证。
一般都是标价购买,同学们购买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商品的价格?不同的商品价格有所差异,有的很贵有的很便宜,比如老师买的这两瓶水(实物展示),一瓶是1元、令外一瓶是3元,同样是水,为什么有差异呢?要弄清原因,就要了解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商品的基本属性。
讲授新课二、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1、商品的使用价值含义师:同学们进超市一般都些买什么?为什么买这些呢?有什么用?为什么有这样的用处?生:师:我们买它,是因为它有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没有用的东西是没有人要的,我们把商品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通俗一点就是商品的有用性叫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的商品自然属性不同,使用价值也不同,那是不是同一种商品只有唯一一种使用价值呢?为什么?比如说生:师:是的,由于同一物品的自然属性是多方面的,它的使用价值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更是将资源进行循环优化的利用。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的自然属性,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上面我们说道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哪位同学能归纳出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生: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特征同一商品也有不同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师:同学们想一想:商品有使用价值,其他自然界物品、劳动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呢?生:师:是的,自然界的物品和劳动产品也有一定得用处,所以它们也有使用价值,可见,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的特有属性。
如何优化商品基本属性提升销量教案
如何优化商品基本属性提升销量教案随着电商的发展,商品信息的完备性越来越重要,商品基本属性也成为了影响产品曝光率和销量的重要因素。
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商品的基本属性信息将直接呈现在他们的面前,这些信息能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因此,优化商品基本属性信息至关重要。
一、了解消费者需求在优化商品基本属性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我们才能确定商品的基本属性。
对于不同类别的商品,消费者可能会有不同的需求,我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商品基本属性中体现出来,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商品的准确度,增加销量。
二、准确描述商品特征为了让消费者准确了解商品的特征,我们应该将商品基本属性描述得尽量详细。
例如,在描述手机屏幕分辨率时,我们可以使用“1080P”、“2K”等精确的数字来描述,而不是使用“高清”、“全高清”等笼统的词汇。
这样能让消费者快速准确地了解商品特征,提升购买决策的准确性。
三、合理设置商品价格商品的价格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商品的价格过高,会导致消费者望而却步,如果价格过低,则可能失去一定的盈利空间。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市场情况和商品质量,合理设置商品的价格,在保证商品收益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预期,增加商品的销量。
四、精确定位商品分类商品分类的精准定位有助于消费者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同时也降低了竞争对手的干扰。
因此,我们应该将商品分类细分,在首页、分类列表页和详细页上进行合理的展示,让消费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从而提高商品的销量。
五、优化商品图片显示商品图片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因此,优化商品图片的显示方式有助于提高商品的曝光率和销量。
我们应该选择高质量的图片展示商品特征和细节,同时以多角度展示商品,既能让消费者到商品的整体形态,也能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商品细节,从而增加销量。
六、增加商品评价内容商品评价是消费者了解商品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商品销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设计第一章:商品的概念与特征1.1 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2 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什么是商品,商品与其他物品的区别。
2. 商品的基本特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产品。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的概念。
1.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概念。
2. 讲解商品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3. 分析案例:选取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巩固学生对商品概念的理解。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商品特征的思考,加深对商品的理解。
第二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2.1 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2. 掌握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2 教学内容1.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2. 价值:商品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2.4 教学步骤1. 复习商品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为引入使用价值和价值做好铺垫。
2. 讲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
3. 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加深对商品的认识。
第三章:商品的价值量与价值规律3.1 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2. 掌握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3.2 教学内容1.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商品的生产数量成反比。
3.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案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分类:教育教学2008-08-29 10:48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大家熟悉的广告语。
雕牌洗衣粉:“买得称心,用得放心”;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娃哈哈:“吃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可口可乐:“永远的可口可乐,独一无二好味道”;农夫山泉:“农夫山泉有点甜”。
同学们,这些广告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商品的基本属性(板书)(用例证法讲清使用价值的含义)问:我们为什么要购买食品、衣服、饮料?(学生讨论回答)屏幕显示食品充饥衣服御寒都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饮料解渴1.商品的使用价值(板书)(用讨论、谈话法把握使用价值的深刻内涵,同学们一边看书,一边思考)思考题(1)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吗?(2)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相同吗?它们有大小之分吗?(3)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否只有一种效用?(4)废品毫无使用价值吗?(5)只有商品才有使用价值吗?(同学们讨论、回荅)理,这里究竟包含着怎样的经济学道理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师点评小结(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物品成为商品的前提条件(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不会有人去购买的。
投影:“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马克思(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承符号打下伏笔)(2)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是因为它们的自然属性(即物理、化学属性)不同,由于构成商品的质不同,所以无法比较其大小。
它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3)同一种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同一种物品可以有多方面的效用。
(4)废品作为特定使用价值已不存在。
(5)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物品,劳动产品的共有的属性。
过渡:既然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它物品的共同属性,那么作为商品区别于其它物品的本质属性应该是什么呢?千差万别的商品为什么可以交换呢?这就是商品的另一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2.商品的价值(板书)(用推理法、讨论法、讲解法讲清价值的含义)阅读课文,以“1件衣服=20斤大米”为例它们之间的“共同东西”是什么?是“使用价值”吗?何谓“无差别的人类劳动”?(1)它们为什么要交换农民自己生产自己食用的大米(2)它们为什么能交换有否价值所有劳动产品都有价值吗?价值是在交换过程中产生的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导思:1件衣服与20斤大米交换,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可以比较的“共同东西”,而且这个“共同东西”在数量上是相等的,那么这个“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使用价值吗?”“否”学生肯定或否定回答。
《商品学基础》教案
《商品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2. 掌握商品的质量、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商品的营销策略,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4. 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提高商品经营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1 商品的定义1.2 商品的分类2. 商品的基本属性2.1 使用价值2.2 价值2.3 商品的二因素关系3. 商品质量3.1 商品质量的内涵3.2 商品质量的衡量标准3.3 商品质量控制与改进4. 商品包装4.1 包装的定义与功能4.2 包装的材料与设计4.3 包装技术5. 商品储存与运输5.1 储存的基本要求5.2 商品运输方式及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基本属性、质量、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商品的案例,提高学生对商品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商品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商品的兴趣。
2. 讲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 讲解商品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强调商品质量控制与改进的重要性。
4. 讲解商品包装的定义、功能、材料和设计,分析包装技术的要求。
5. 讲解商品储存与运输的基本要求,介绍商品运输方式及管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商品知识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商品知识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商品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方法。
2. 学习商品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3. 掌握商品的生命周期和品牌管理。
4. 培养学生的商品策划和开发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商品市场调研与分析7.1 市场调研的意义与方法7.2 市场分析的指标与技巧2. 商品设计与开发8.1 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8.2 商品开发的策略与步骤3. 商品生命周期9.1 商品生命周期的阶段与特点9.2 商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4. 商品品牌管理10.1 品牌的概念与价值10.2 品牌策略与品牌形象建设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调研与分析的方法,商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商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品牌管理的相关知识。
《商品学》课程教案
《商品学》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及基本属性。
2.培养学生分析商品价值、使用价值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商品需求、供给、价格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4.培养学生运用商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商品的概念与分类2.商品的属性3.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4.商品需求与供给5.商品价格6.商品市场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商品的定义、分类、属性,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需求与供给,商品价格。
2.教学难点: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弹性,商品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四、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2.讨论法3.小组合作法4.互动式教学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商品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定义和分类。
二、商品的概念与分类1.讲解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讲解商品的分类:实物商品、服务商品、虚拟商品等。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商品分类的意义。
三、商品的属性1.讲解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1.讲解商品价值的概念:商品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
2.讲解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3.分析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基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现。
第二课时一、商品需求与供给1.讲解商品需求的概念:商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2.讲解商品供给的概念:商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提供给市场的商品量。
3.分析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影响需求。
二、商品价格1.讲解商品价格的概念: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分析商品价格的形成与变动:供求关系、成本、市场竞争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案
本框内容是“商品的基本属性”,这是高中政治一年级上册课的第二框内容。
本框内容属于经济常识中的基本理论部分,学好本框内容可以为后面的具体经济常识的学习打好基础,因而是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它在知识体系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上框内容的继续和延伸,同时也为下一框学习商品的价值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识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理解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能举例说明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在能力方面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进行抽象思维,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觉悟方面则是要使学生能够从商品的基本属性的分析中增强质量意识,认识到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对群众的危害性;认识商品的基本属性与生产商品劳动的关系,为批判拜金主义奠定基础。
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课的重点确立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因为这是全课最基本的内容,以后教材中的一系列内容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内容。
本课的难点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以及他们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它们是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不是单靠人们的直观所能掌握的,对于初学经济学的高一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而言太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方法上
主要是采用设疑提问法和总结归纳法。
根据本节中概念的推理过程,找出理解这些问题的关节点,设置若干具体的问题,题题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主要是指导学生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从接触到的具体经济现象出发,从对其的比较分析、综合中寻找异同点,从而抽象的概括出概念和原理。
教学流程
在导入新课部分,首先提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并提纲挈领的拉出本课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商品为什么要交换,为什么能交换?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并过度到新课内容的讲授。
在通过对商品为什么要交换这个问题的分析中概括出商品的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后,进一步提出疑问:商品有使用价值,那么其他的物品、劳动产品是否有使用价值?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最终总结归纳出: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到此时已经解决了本课的个基本问题:商品为什么要交换?接着,就可以过度到第二个问题:商品为什么能交换?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或者其它的自然属性使其相等吗?在引导学生思考并排除了这些自然属性使商品能按一定比例交换的可能性后,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商品就剩下一种共同的东西: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这时商品的第二个属性价值就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出交换价值的概念。
此时,学生也就不难得出结论:不同商品能按一定比例交换的原因在于价值相等。
紧接着,我们可以再进一步的提出疑问:是不是所有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能形成价值?经过师生共同的探讨之后就可以得出结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的、共有的、本质的属性。
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接下来就过度到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缺一不可。
再引导学生对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正确认识。
强调指出他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对立则表现在交换中,买卖双方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最后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件上衣=十公斤大米来说明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再以经济学中最易理解的买卖双方的地位不同来强调等式两边地位不同,位置不可颠倒。
到这里新课的教学内容已经可以结束。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再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角度说明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
在最后的课堂小结中,将进行归纳总结突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整个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同时为下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板书设计
商品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于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