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皇帝们的三六九等之分
谈谈成语“三六九等”
谈谈成语“三六九等”作者:刘羽华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成语“三六九等”在社会中被广泛使用,人们用它来形容社会的人和物有种种差别和不同的等级。
如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把事物分为“三六九等”等等。
“三六九等”的形成与人的户籍分等有密切的关系。
“三”、“六”、“九”也是人资之数,与人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三六九等”现状;渊源;理据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109-02一、“三六九等”的社会现象在现今民主、平等、法制社会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把土地分成“三六九等”,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送礼要分“三六九等”是很普遍的现象。
成语“三六九等”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人有不同的等级、差别或者某一类事物有种种类别。
北大CCL语料库共收录了39条带有“三六九等”的语料。
其中古代汉语有3条,有2条是形容人有“三六九等”,有1条是形容事物有“三六九等”。
现代汉语有36条语料,把人分“三六九等”有25条,把事物分“三六九等”的有11条。
因此,“三六九等”多用来形容人有不同的等级,其次是用来形容事物有种种差别。
“三六九等”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3)中的解释是:“许多等级,种种差别”。
在《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中的解释是:“许多等级,种种差别”。
《辞源》、《辞海》中并没有收入成语“三六九等”,估计当时的词典编纂者并没有把“三六九等”认定为一个词而编入词典中。
在现代汉语中,“词是语言中一种音义结合的定型结构,是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句单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
由此可见,“三六九等”已经符合了词的条件,理应把它认定为一个词。
人们对人和事物进行分门别类,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就有的事情。
但是,人们为什么要用“三六九等”而不用别的“一四七等”、“二五八等”等等来形容人和事物有种种差别?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汉语数字词“三六九等”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研究。
古代不只人分三六九等,就连衣服都有贵贱之分,它们有何讲究?
现在人都知道,古代时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握有生杀大权,其下是臣子、百姓、奴隶等,就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这就算了,就连古代人的从穿的衣服都有贵贱之分,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古代的衣服中,最为贵重是丝帛制品,这样的衣服只有皇宫贵族才有资格从穿,而在这之中,皇帝所穿的衣服叫做朱绂,朱代表的是尊贵的红色,是尊贵的象征,而诸侯的衣服叫做绂,
如果臣子被授予朱绂将是无上的荣耀;而地位较低的臣子所穿的衣服叫做乌衣,是指黑色的
衣服。
没有做过做官的平民百姓穿的衣服叫做白衣或布衣,其中的白衣很早的时候,代表的是庶民
或仆役,但后来成为没有当官的读书之人的称呼,而布衣就是指的平民百姓或者读书人,它
主要是由油麻、葛、毛及棉花等材料制成,质地非常的粗糙,老百姓只能穿这样的衣服,只
有老者才被允许穿。
由此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真的很严格。
给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帝评级
给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帝评级.txt18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诚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舍弃也是一种境界。
给历代皇帝评级(一)赵无眠中国历史上,出过三百多个皇帝。
其中小王朝的皇帝占了绝大多数,正是他们,使中国的皇帝数目很难准确统计,成了约数。
九个大王朝的皇帝,因为“身系天下”,举足轻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小王朝的皇帝当然也不能全部省略,择其主要的一部分另列。
我将皇帝们大致划分为七个级别。
从低到高为:坏皇帝,无为的皇帝,及格的皇帝,有作为的皇帝,仁慈的皇帝,优秀的皇帝,最好的皇帝。
大王朝皇帝共约110人(秦2,汉28,晋4,隋2,唐21,宋9,元16,明16,清12),他们不包括王朝倾覆以后另建小王朝或残存政权的皇帝。
这110人还要划掉:一,因年幼或多病未曾亲政者;二,在位不足一年者;三,入主中原之前(亦即“小王朝时代”)的皇帝。
这样,还剩下85位。
皇帝在位才具、个性、作为、过失评级秦始皇 12 雄才极残暴建立统一的中国;焚书坑儒,大造宫室,求仙访药有二世 3 昏暴,矫诏夺位,重用恶宦,滥杀功臣、宗室,亡国坏汉高帝 7 雄才,知人善任,建立汉王朝;诛杀功臣有惠帝 7 文弱,受吕后挟制;黄老之治仁文帝23 仁厚节俭,休息养民,创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优景帝16 重刑名,减租税,文景之治,民富国强优武帝54 雄才,好大喜功,伐匈奴通西域;穷兵黩武,荒淫严酷,巫蛊之祸有宣帝26 知民间疾苦,重法纪,善用人材,内政外交皆有建树,汉宣之治优元帝16 优柔寡断,不明是非,大权旁落,汉室中衰坏成帝27 荒淫致死坏哀帝 6 举措乖张,用人不善坏光武帝34 才学人格俱佳,极富人情味,重文治仁政,节俭爱民,中兴汉室最明帝18 宣扬儒术,为人苛察,法纪严肃,内政修明,明章之治优章帝15 讲仁术,尚德行,明章之治优和帝18 较能干,内政尚可,对外经略达至东汉王朝极盛优安帝22 昏庸荒唐,重小人,政治浑沌坏顺帝21 大权落于外戚,无甚建树,政治沉闷坏桓帝24 大权旁落,杀外戚重用宦官坏灵帝25 昏淫,聚敛,十常侍之乱坏献帝33 幼弱无能,汉王朝名存实亡,禅让于魏无晋武帝27 初劝课农桑,减轻赋税,统一中国;骄奢淫佚,大选嫔妃有惠帝24 痴愚,贾后之祸,八王之乱坏怀帝 7 无能被俘,永嘉之祸无愍帝 5 无能被俘,亡国无隋文帝24 大略,统一中国,建科举制;极节俭,开皇之治;杀功臣,重刑狱有炀帝14 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亡国坏唐高祖 9 建立唐王朝,扫平天下群雄,政治作风朴实、安民优太宗23 杀兄夺位;知人善任,节俭爱民,气度恢宏,从谏如流,贞观之治最高宗34 犹豫无决,文弱,大权旁落武后;永徽之治仁武则天41 雄才谋略,残忍嗜杀,用重刑酷吏;知人善任,惜才,国势不衰有中宗 6 无能,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政,宠任群小,纵情逸乐,被毒死坏睿宗 3 贤明,抚定内外;倦勤退位于太子仁玄宗45 励精图治,任贤革新,内政外交皆有大建树,开元之治;天宝之乱优肃宗 7 临危即位,平安乱;重用宦官及代宗16 宦官专权,逃吐蕃兵出京城;迷信佛教,大作功德坏德宗26 初励精图治,革新税法;宦官专权,兵变逃亡,唐朝险亡及宪宗15 整饬纲纪,锐意图治,讨叛伐逆,元和中兴;重用宦官,暴毙优穆宗 4 断送宪宗中兴之功,宦官专权,服饵药死坏敬宗 3 16岁即位,无知少年,成天饮酒玩耍,死于宦官之手坏文宗14 倡俭约,好贤求治,但智虑短浅,优柔寡断,甘露之变,忧郁而死及武宗 6 政局较文宗有起色;信道教,服金丹而死及宣宗14 为人明察,励精图治,问政终日不倦,称“小太宗”,大中之治优懿宗15 荒嬉放纵,宠任宦官,民变四起坏僖宗15 12岁即位,纵情娱乐,大权旁落,百事废弛,政治混乱,黄巢之乱坏昭宗19 颇思振作,一筹莫展,被逼令禅让,亡国给历代皇帝评级(二)赵无眠皇帝在位才具、个性、作为、过失评级宋太祖 17 建立宋朝,励精图治,与民更始,节俭,不杀功臣,安定边防最太宗 21 为人阴鸷;求治心切,生活俭约,提倡文教,史称“致治”优真宗 24 与辽订澶渊之盟;好称颂符瑞,大兴土木,搜刮财富,内政昏沉及仁宗 41以宽厚著称,恭俭爱民,锐意求治,用名臣范仲淹欧阳修仁英宗 4 多病,因朝中濮议交哄,莫知所从无神宗 17 用王安石变法,南疆平定仁哲宗15 绍圣绍述,用蔡京等小人;幸不杀被贬大臣及徽宗 25 能书善画,荒淫无能,用蔡京为相乱政,花石纲虐政,亡国被俘坏钦宗 1 用主战派李纲,诛杀乱臣,无力回天,亡国被俘无元世祖36 征服中国,建立元朝,好大喜功,百端俱举;用计臣行聚敛有成宗13 作风偏于守成,考查吏治,严惩贪污及武宗 4 嗜酒好色,体弱多病坏仁宗10 通达儒术,不事征伐,体察民隐,提倡中国教化仁英宗 3 性情刚强,锐意图治,整饬纲纪,被权臣谋弑及泰定帝 5 收杀乱臣,无其他政绩可言无文宗 5 除尊孔外,无政绩可言,权臣当道无顺帝36 荒淫纵乐,政治混乱,内讧民变四起,亡国,被逐往大漠坏明太祖31 雄才,逐元建立明朝;重吏治,严惩贪官,知人善任;建极权统治有惠帝 4 仁厚礼贤,省刑减赋;惜英断不足,遂有靖难之变,不知所终仁成祖22 伐侄夺位,残暴屠戮;雄才大略,武功辉煌;设特务制度有宣宗10 政治宽和,爱恤民命,睦邻安边,提高相权,遂有仁宣之治优英宗22 自私,好大喜功,征蒙古失利被俘八年,放回发动夺门之变,复辟坏代宗 8土木之变后代英宗即位,性狭自私,病中被英宗夺回帝位坏宪宗23 宠幸中宫,宦官汪直用事,开豪强兼并田庄恶风;平定边疆坏孝宗18 勤政爱民,能纳言求治,不发生惨狱,形成弘治之政;但优柔寡断仁武宗16 15岁即位,纵情淫乐,朝政大乱,许多大臣死于廷杖坏世宗45 重形式,好神祗、信符瑞,为大礼议大杖朝臣,纲纪乃大坏坏穆宗 6 不问政事,内阁相互倾扎坏神宗48 酒色财气,数十年不临朝,大修陵墓;抗日援朝获胜坏熹宗 7 少不谙事,重用魏忠贤,东林党狱坏思宗17 励精图治,昏庸刚愎,诛名帅袁崇焕,内忧外患中亡国,自杀无清顺治18 智慧专情,不重权位,曾遗诏责己;稳住了入关后的清王朝统治优康熙61 勤卷好学,勤政爱民,事必躬亲,建立大中国版图,开百余年盛世最雍正13 俭朴勤敏,为人精明狠鸷,果断,重吏治,厉行督察,严刑峻法优乾隆60 好大喜功,风流自赏,十大武功,完成130余年盛世;文字狱优嘉庆25 忠厚仁恕,勤勉而少魄力,内政无建树,国势渐衰仁道光30 俭朴而心胸狭窄,勤政,用林则徐禁烟,死于内忧外患之中及咸丰11 心怀抑郁,以声色自娱;起用曾国藩建湘军,死于避英法联军之难无同治13 母后慈禧当政,平太平天国,自强运动,同治中兴及光绪34 病弱无权,颇思励精图治,兴办洋务,百日维新失败,死于忧患仁给历代皇帝评级(三)赵无眠小王朝的皇帝,包括大王朝入主中原前(即“小王朝时代”)的皇帝,一般来说,其作为对整个中国的政局无直接影响,因而无法与大王朝的皇帝进行等量齐观的比较。
古人的等级制度
古人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历史悠久且复杂,从早期的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形成了不同的等级划分体系。
以下是中国古代几个主要历史时期的部分等级制度概述:
1. 夏商周时期(奴隶社会):
天子:即国君或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诸侯:受封于天子,治理一方土地,有较大的自主权。
卿大夫:地位在诸侯之下,负责协助诸侯管理地方事务。
士: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层,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平民:包括农民、手工业者等普通劳动者。
奴隶:社会地位最低,没有自由,属于个人财产。
2.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初步形成):
皇族与官僚系统:皇帝为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员。
地主阶级:通过占有土地,对依附其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
农民:是社会的基础,大多数是自耕农或者佃农,承担着赋税和劳役。
商人:虽然经济实力较强,但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3. 魏晋南北朝至明清(科举制度影响下的社会等级):
官员等级:以品阶区分,如一品至九品,以及未入流的小吏等。
士绅阶层: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士人,进而做官或成为地主、学者等,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贱籍阶层:包括乐户、军户、匠户等世袭职业人群,社会地位较低。
百姓:普通民众,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
4. 清朝的八旗制度:
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成员按旗分身份,地位高于一般平民。
这些等级制度不仅体现在政治地位上,也反映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法律权利、教育机会等方面。
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科举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等级秩序,为更多人提供了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机会。
历史皇宫内宫人,大臣,妃子等级简介
宫女、太医、侍卫、太监等级【宫女等级】正二品:代诏女官(掌管所有小主,宫女,有册封宫女,小主的权力,1)从二品:掌侍女官(皇帝贴身宫女,2)正三品:礼教司仪(责教新进宫人员礼仪,2)正四品:风仪女官(皇后贴身宫女,1)正五品:XX侍女(各宫妃嫔的宫女)正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4)正七品:一等宫女正八品:二等宫女正九品:三等宫女无品级:宫女【太医等级】正二品:院卿从二品:院使正三品:左院判、主管医女正四品:右院判、掌事医女正五品:御前太医、御用医女正六品:殿前太医、殿前医女正七品:首太医、首医女正八品:医监、内医女正九品:医官、长医女无品级:太医、医女【侍卫等级】正二品:御前侍卫。
(2人)从二品:殿前侍卫。
(6人)正三品:一等侍卫。
(10人)正四品:二等侍卫。
正五品:三等侍卫。
正六品:蓝翎侍卫。
正七品:宫廷侍卫无品级:侍卫。
【太监等级】正三品:大总管(皇帝贴身太监,1)从三品:副总管(皇后贴身太监,1)正四品:首领太监(妃、嫔贴身太监,各1)正五品:御前太监(伺候皇帝,4)正六品:监督领侍正七品:监正侍正八品:监副侍正九品:执守侍无品级:太监百官等级正一品:(文官)太尉、司徒、司空。
(武官)兵马大元帅、统兵大都督、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文官)太师、太傅、太保。
(武官)骠骑大将军、节度使。
(爵)郡王。
正二品:(文官)尚书令。
中书令。
门下侍中。
(武官)辅国大将军、神策大将军、龙武大将军、神武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国公。
从二品:(文官)尚书左/右仆射、(武官)左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
(侍卫)御前侍卫。
正三品:(文官)门下侍郎。
中书侍郎。
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
(武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文官)门下左散骑常侍。
中书左散骑常侍。
御史大夫。
(武官)羽林将军、骁卫大将军、武卫大将军、威卫大将军。
(侍卫)殿前侍卫。
(爵)侯。
正四品:(文官)尚书左丞/右丞。
古代的官位等级排列表
古代的官位等级排列表
古代官位等级排列:
一、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处于统治顶层,并有权宣布国家政令,统领天下
军队,或有颁布法令的权力,全国士兵为其役使。
二、太上皇:
仅次于皇帝,受皇帝委派从事部分工作,统理藩镇,实施监督,有施
行恩赐等权力,被称为皇帝的掌权宦官。
三、皇太子:
继承皇帝,处于高位的未成年的皇室成员,受太上皇指挥,被称为太子,其权力仅次于太上皇。
四、大王:
位于皇太子之下,权力略低,管辖大臣。
五、元帅:
皇帝任命代表军队元帅出征,有权力指挥、管理军队,例如唐朝高超,秦朝、汉朝的范睢。
六、太尉:
兼职国家公务,主要负责国家宗教活动和法律。
七、大夫:
负责朝廷公务、把持国家行政事务和处理文书,是古代官吏中最优秀的;包括太师,少府、侍郎、中书郎、大鸿胪,可以代表太守审判案件。
八、官吏:
官吏分两类:衙门官员和州郡官员。
前者主要负责朝廷大臣的接待、
承办朝廷之事;后者负责收缴地方的税收和实施政策,是古代官僚制
度下最底层的干部。
九、士大夫:
士大夫不分现今之工、农、商,主要负责执行朝廷令,参与执法,以
及一些社会活动;是朝廷中最日常职位之一。
十、臣民:
最下层的民众,全国百姓,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以养活自己及家庭,
向国家缴税,供立朝廷官员与士大夫,完成各种苦役劳动;也是古人职
业分类最多的一类。
古代三六九等八分法
古代三六九等八分法
古代的三六九等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
在每个等级之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
三六九等只是一种说法,也有说人分十等,意思是人分贵贱。
狭义来讲就是对人所拥有的物质、思想、职业等的层次高低进行区分。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站在某个角度来看,我个人挺赞同这个排序的。
我觉得它有科学道理。
特别是把儒学排到娼妓后面和乞丐前面。
儒家只是一家之言,是不究竟的学问。
相比之下,远没有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更究竟,更接近“天道法则”和“宇宙真理”。
当然,前提是要刨除封建迷信的成分之后。
揭开最深层的真实的佛道智慧。
介绍一下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分为九等以皇帝为最高等级百姓为最低等级)
介绍一下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分为九等以皇帝为最高等级百姓为最低等级)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组织形式,它以皇帝为最高等级,以百姓为最低等级,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
这个制度在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皇帝阶层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中,皇帝是最高等级的统治者。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被认为是天命所归的人。
皇帝的地位象征着天地万物的和谐与稳定。
皇帝的权力范围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
皇帝制定法律、选拔官员、颁发敕令,并且在国家重大事件中拥有最终决策权。
2. 贵族阶层贵族是封建等级制度中的上层人士,包括王公、公侯、爵位等。
他们通常被赋予一定的土地和资源,并享有特权和尊贵的地位。
贵族在皇帝统治下成为国家的支柱,他们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军事防卫和税收等事务。
贵族阶层通常通过婚姻联姻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3. 文士阶层文士阶层是中国封建等级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阶层由经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士子组成,他们以文学才华和礼仪道德为标志。
文士阶层在政府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管理官府文件、撰写奏章、担任官员和传授文化教育等任务。
文士阶层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封建社会中逐渐上升。
4. 农民阶层农民是封建等级制度中的主要群体,也是社会阶级中最底层的人群。
农民依靠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等农业活动维持生计。
他们通常以地租、赋税或劳动力作为贡献给政府或地主阶层。
农民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限制,并且缺乏社会流动的机会。
5. 手工业者和商人阶层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封建等级制度中的非农业劳动者。
手工业者通过手工生产和加工方式,创造商品并满足人们的需求。
商人则以购买和销售商品为主要经营活动,通过贸易来获取利润。
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他们常常受到文士和贵族等上层阶级的歧视和限制。
总结起来,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将社会划分为九个等级,以皇帝为最高等级,百姓为最低等级。
中国历代皇帝评分
中国历代皇帝评分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浩如烟海,各有其独特的执政风格和影响力。
今日,我们就来简要回顾并评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
一、秦始皇(嬴政):九分开启大一统王朝的秦朝始皇帝,秦始皇的功绩可谓举世无双。
他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度,推行法律、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使得华夏大地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此外,他还修建了万里长城、灵渠等伟大工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然而,秦始皇的暴政也为其留下了骂名,如焚书坑儒、重税苛捐等。
但总体来说,秦始皇的功绩远大于过失,堪称一代雄主。
二、汉高帝(刘邦):八分刘邦,出身贫寒,却能在乱世中崛起,建立汉朝,其才干和魅力可见一斑。
他善于用人,能够容纳各种人才,使得汉朝初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同时,刘邦还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然而,刘邦在位期间也曾诛杀功臣,使得后人对其评价略有微词。
但总体来看,刘邦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三、汉武帝(刘彻):七分汉武帝是汉朝的鼎盛时期皇帝,其功绩主要体现在对外扩张和内部改革上。
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平定匈奴、南越等地,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然而,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晚年更是发生了巫蛊之祸等政治风波。
因此,在评价汉武帝时,我们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失。
四、汉光武帝(刘秀):九分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也是明君的典范。
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光武中兴”。
刘秀善于用人,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此外,他还注重军队的整顿和国防建设,使得东汉王朝在对外关系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总的来说,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
五、唐玄宗(李隆基):六分唐玄宗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皇帝之一,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古代官职级别
古代官职级别古代官位等级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
在我国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
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兼部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武职外官:【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奉天府府尹【直辖】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都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书记】土知府【自治市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文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员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官职简介远古尧时期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虞——掌管山泽的官员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秦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汉、三国时期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前、后、左、右——职位仅次于上卿轻车——汉时杂号之骠骑——官位仅低于大长史——大的秘书长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侍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国相——相当于太守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御史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唐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右卫——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左神武大——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勘典籍的官员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金吾大——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
中国帝王等级划分
中国帝王等级划分
中国古代帝王等级划分主要基于封建社会的官僚体系和皇帝的权威。
从高到低,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等级。
1.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是国家的象征和中心。
2.皇后:皇帝的正室,通常也是后宫之首,地位崇高。
3.妃嫔:皇帝的妃子,包括贵妃、嫔妃等,地位低于皇后。
4.亲王:皇帝的兄弟或儿子,被封为亲王,享有较高的爵位和特权。
5.郡王:亲王的儿子或皇帝的远亲,被封为郡王。
6.国公:通常是指功臣或高级官员,被封为国公,是一种荣誉性的爵位。
7.侯爵:比国公低一级的爵位,也是给予功臣或贵族的荣誉。
8.伯爵:再低一级的爵位,同样是对功臣或贵族的封赏。
9.子爵:最低的爵位,通常授予较小或较远的贵族。
10.士大夫:指受过教育、有文化、能够担任政府官职的士人阶层。
11.庶人:普通百姓,没有爵位,是封建社会中的最底层。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
历史时期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在不同的朝代,可能会有新的爵位或等级的出现,或者对现有等级的调整。
此外,实际的权力和地位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个人能力、政治斗争、皇室关系等。
古代皇帝职务级别一览表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和行政权。
其下设各种官职,对国家进行管理。
其中主要的官职有:
- 宰相:皇帝的重要助手,主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在各个朝代,宰相的职责和地位有所不同。
如在唐朝,宰相分为中书令、门下侍中等;在宋朝,宰相分为丞相、副丞相等。
-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包括太常、光禄勋、卫尉、大司马等九个职位。
他们主要负责国家的礼仪、军事、司法等方面的事务。
- 尚书:古代中央政府的中级官员,主要负责处理国家的日常政务。
尚书的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如在汉朝,尚书是国家的高级官员;在唐朝,尚书则成为地方政府的官员。
- 御史:古代中央政府的监察官员,主要负责监督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事务。
御史的地位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如在汉朝,御史是国家的高级官员;在唐朝,御史则成为地方政府的官员。
古代的等级划分
古代的等级划分哎,说起来古代的等级划分,那可真是像咱们现在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的,每一层都有它的讲究和规矩。
那时候啊,人们活得讲究个“三六九等”,听起来像是开玩笑,但实际上,这背后的门道深着呢。
想象一下,你走在古时候的大街上,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你得先看看你脚底下踩的是哪块地皮。
皇宫里头,那是龙盘虎踞的地方,皇帝老儿坐镇中央,金碧辉煌,跟咱们现在说的“VIP中P”似的,谁都不敢轻易靠近。
再往下一层,那就是王公贵族们的府邸了,他们一个个穿着绫罗绸缎,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街上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老百姓见了,都得低头哈腰,心里头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啊。
再往下面数,就是那些当官的了。
他们啊,就像是咱们现在的公务员,不过那时候的公务员可没现在这么好当。
你得通过科举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了才能当官。
当上了官,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天得罪了哪位大人,一不留神就卷铺盖回家了。
不过啊,当官的也有当官的好处,至少能吃上皇粮,不用为一日三餐发愁。
再往下呢,就是那些商人、工匠、农民了。
商人嘛,虽然有钱,但在古代地位可不高,经常被人说成是“无商不奸”。
工匠们呢,手艺活好,能做出各种精美的器具,但同样也是辛辛苦苦赚点血汗钱。
至于农民兄弟,那就更不用说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
不过啊,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基石,没有他们,哪来的粮食、布匹、器具啊?最底层的嘛,就是那些流民、乞丐了。
他们啊,就像是风中的落叶,无依无靠,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有时候啊,看着都让人心酸。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的社会制度就是这样,谁也没办法改变。
但你知道吗?就算是在这样的等级制度下,人们还是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有的人想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有的人则想通过勤劳的双手,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点。
这种精神啊,就像是我们现在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所以啊,古代的等级划分虽然严格,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制度,才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坚韧。
古代皇室等级制
古代皇室等级制古代皇室等级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它规定了皇室成员们的等级和地位,以及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这个制度的设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分步骤地阐述一下这个制度的一些重要内容。
第一步:皇族的分类皇室等级制首先将皇室成员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这个制度中,皇族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皇帝的直系亲属、皇帝的侧室和宗室。
其中,皇帝的直系亲属包括皇帝的祖父、父亲、兄弟、儿子和孙子等;皇帝的侧室则是指皇帝外室的各位妻子和妾室;宗室则包括皇帝的堂兄弟、御府二员和其他亲属。
第二步:皇族的封号皇室等级制还规定了皇族的封号,封号的高低也代表了皇族之间的等级高低。
在这个制度中,皇族的封号有皇帝、亲王、郡王、郡王世子、亲王世子、贝勒、公主等,皇帝是最高的封号,而公主则是最低的封号。
第三步:皇族的职责和权力皇室等级制还规定了皇族的职责和权力。
在这个制度中,皇族们的职责和权力根据封号的高低而不同。
比如,皇帝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他拥有最高的权力和最大的职责;而亲王、郡王等则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比如处理国家和地方的日常事务、管理宫廷和皇族等。
第四步:皇族的礼仪和待遇皇室等级制还规定了皇族的礼仪和待遇。
在这个制度中,皇族们的礼仪和待遇也根据封号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比如,皇帝的待遇是最为特殊和崇高的,他能够享受极高的生活待遇和礼遇;而亲王、郡王等的待遇则相应较低,他们的生活、衣食和住宿都比皇帝要差一些。
总之,古代皇室等级制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
它规定了皇室成员们的等级和地位,以及相应的职责和权力。
这个制度的设立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存在皇族等级制,但我们仍可以从历史中了解到这个制度的重要性和价值。
古代帝王档次分类
古代帝王档次分类
以下是 7 条关于古代帝王档次分类的文案:
1. 有那超级厉害的帝王,就像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那气魄,那能耐,谁能比呀!人家这档次可太高啦,就好比是那璀璨的太阳,照耀着整个天下。
这难道不是最顶级的存在吗?
2. 还有些挺有作为的帝王,比如说汉武帝刘彻。
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对外又那么强硬,抗击匈奴!这不就跟一棵屹立不倒的苍天大树似的,给百姓遮风挡雨啊。
这样的帝王档次可不低哟!
3. 有些帝王呢,算是守成之主啦,比如汉文帝刘恒。
安安稳稳地守着祖宗基业,也让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好像是平静的湖水,虽没那么波澜壮阔,但也不可或缺呀。
这种档次也还行吧?
4. 哎呀,也有那种比较平庸的帝王咯,碌碌无为的。
像那谁谁,在位的时候没啥大动作,就如同路边的小野花,不怎么起眼,但也算是存在过呀。
这样的帝王档次可不咋高哟!
5. 然后呢,还有昏庸无道的帝王呢。
就比方说那隋炀帝杨广,劳民伤财的,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
这不就是那一场狂风暴雨,把一切都给破坏啦。
这种帝王真是糟糕透顶啦!
6. 但也有运气好的帝王呀,比如唐高宗李治。
前人打下了好基础,他就顺势而为。
这不就像搭上了顺风车,一路稳稳当当的呀。
这档次也算可以吧?
7. 当然啦,还有很多帝王呢,各有各的特点。
但不管怎样,厉害的帝王让人敬仰,糟糕的帝王让人唾弃。
总之,帝王也是各种各样呀,他们的档次高低不就很明显啦!
我的观点结论:古代帝王各不相同,档次划分也很清晰,但不管是哪种,都在历史中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古代官职排名皇上下来是什么
古代官职排名皇上下来是什么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代官职排名吧。
古代官职排名皇上下来是什么秦朝官制; 秦始皇赵政•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三老,啬夫(管理大乡),有秩(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
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编辑本段中央官制秦朝中央官制的最大特征是皇权的至高无上。
强大的君权以及对旧公族的特权的不断削弱,也是秦国最后取代在文化上优越的其他各国而统一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后来的汉朝官制也延续了秦朝官制这一特点。
秦王赵政[1][2]称始皇帝后,建立了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等组成的中央政府,辅佐皇帝管理全国军政事务。
丞相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
(《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国丞相之设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设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邦(汉代讳为“相国”)。
秦王赵政[3][4]未亲政时,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置丞相昌平君,期间或左右二相并置、或设独相、或称相邦。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李斯为左丞相,冯去疾任右丞相。
秦二世诛李斯、冯去疾,以赵高为中丞相。
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
御史大夫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通典·职官典二》:「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
」)与战国时列国普遍设置的负责记录与档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国的御史专掌纠察百官,是中国古代专门监察官制度的发端。
古代等级完整版及宫规
古代等级大全目录太皇太后等级太后等级皇后等级嫔妃等级长公主等级公主等级皇子等级王爷等级王妃等级百官等级雪主等级云主等级郡主等级长帝姬等级淑蒂等级帝姬等级世子等级香主等级襄主等级天主等级翁主等级宗姬等级驸马等级侯爷等级女官等级郡王等级宫女等级太医等级侍卫等级太监等级歌姬等级舞姬等级乐师等级御厨等级惩罚刑法注:长公主是先皇之女,皇帝的姑姑,公主是皇帝之女皇子是皇帝之子,王爷是皇帝的叔叔或兄弟王妃是王爷的老婆,百官是指大臣们,雪主是长公主之女云主是公主之女郡主是王爷之女,长帝姬是太皇太后,太皇太妃的姐妹,淑蒂是长公主的义女帝姬是公主的义女,世子是太子之子,皇子之子,香主是郡主之女襄主是皇帝的义妹,天主是御公主的女儿太皇太后等级长公主等级皇子等级王妃等级百官等级正一品:(文官)太尉、司徒、司空。
(武官)兵马大元帅、统兵大都督、天策上将。
(爵)王。
从一品:(文官)太师、太傅、太保。
(武官)骠骑大将军、节度使。
(爵)郡王。
正二品:(文官)尚书令。
中书令。
门下侍中。
(武官)辅国大将军、神策大将军、龙武大将军、神武大将军、镇国大将军。
(爵)国公。
从二品:(文官)尚书左/右仆射、(武官)左卫上将军、右卫上将军。
(侍卫)御前侍卫。
正三品:(文官)门下侍郎。
中书侍郎。
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
(武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从三品:(文官)门下左散骑常侍。
中书左散骑常侍。
御史大夫。
(武官)羽林将军、骁卫大将军、武卫大将军、威卫大将军。
(侍卫)殿前侍卫。
(爵)侯。
正四品:(文官)尚书左丞/右丞。
吏部侍郎、户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
左谏议大夫。
(武官)归德大将军、云麾将军、忠武将军。
(侍卫)一等侍卫。
(爵)伯。
从四品:(文官)通议大夫、谏议大夫。
(武官)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轻车督尉。
正五品:(文官)吏部郎中、户部郎中、礼部郎中、兵部郎中、刑部郎中、工部郎中。
给事中。
古代等级制度
古代等级制度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一种基于社会地位和血缘关系的等级体系。
这一制度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诞生之初,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和发展为复杂的等级体系。
在古代的等级制度中,封建制度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皇权与地方豪强之间的权力关系。
皇权在封建制度中处于最高地位,最高级别的贵族由皇帝亲自封赐,享有特权和称号。
贵族阶层下面是士人和地方豪强,他们也有一定的特权和地位,但较之贵族阶层要低一等。
底层的是农民和奴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权益和地位。
在封建制度中,各级贵族和地方豪强被授予不同的爵位和地位。
皇帝的直系亲属拥有最高的爵位,如皇帝的儿子会被封为亲王,而国王的弟弟则被封为王爵。
亲王和王爵之下是诸侯,他们作为各个地区的统治者,拥有一定的控制权和特权。
再往下是郡王和伯爵,他们掌控着更小的地区,相对权力较弱。
最底层的爵位是子爵和男爵,他们是贵族阶层中地位最低的。
在古代等级制度中,除了封建制度之外,官僚制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官僚制度是由皇帝委派官员来管理政府事务和地方行政的一种制度。
在官僚制度中,官员分为九品官员和一、二、三等官员。
九品官员是最低级别的官员,他们大多数人是以科举考试的形式选拔上任的。
一、二、三等官员则相对较高级别,他们由皇帝亲自任命并掌握重要职位。
古代等级制度还包括了社会地位和血统的等级。
社会地位的等级可以通过财富和教育程度来体现,而血统的等级则主要是通过家族和亲属关系来确定。
在古代社会中,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重要,一个家族的地位和声誉会传承到后代,并且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
总体来说,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一种基于社会地位和血缘关系的等级体系。
这一制度赋予了各个阶层和个体不同的权益和地位,并对他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朝等级制度
元朝等级制度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建立了独特的等级制度。
元朝的王朝建立者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采用了等级制度,使得整个社会有了相对稳定的秩序,这对于元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元朝采用的等级制度包括三个主要等级:职官等级、勋贵等级和户等级。
首先,职官等级是元朝的官僚体制的核心。
在职官等级制度中,官员被赋予不同的职位,以反映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
这些官员根据职务的不同被分为九等,分别是缙云、济恩、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太丞、医官、太祝、小黄门。
这些官员根据他们的职务不同,享有不同的待遇和特权。
一般来说,等级越高的官员,地位和待遇就越高。
其次,勋贵等级是评定元朝贵族地位的重要标准。
勋贵等级制度分为二十五个等级,勋贵等级由帝王断定,包括阿鲁海、左丞相、右丞相、国王等。
这些勋贵等级反映了人们在朝廷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
勋贵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政治地位和财富。
最后,户等级是以农民的身份分类的等级制度。
元朝将人民分为四个等级,即冠禄户、庄户、布落户和士户。
冠禄户是最高的等级,他们享有多种特权和福利,比如减税、免役等。
士户是最低的等级,他们有最少的特权和福利。
通过户等级制度,元朝对于农民的管理和控制更加有序和明确。
元朝的等级制度在当时的中国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等级制度为元朝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
通过职官等级和勋贵等级,人们的地位和职权得以明确和界定,使得政权稳定和社会秩序井然。
其次,等级制度是元朝统治者控制和管理社会资源的一种手段。
通过户等级制度,元朝对农民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更加有效地征税和征兵,保障朝廷的收入和军队的充实。
最后,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的流动性。
元朝的等级制度相对宽松,人们有机会通过努力和提升自己的地位。
总之,元朝的等级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
它通过职官等级、勋贵等级和户等级,为元朝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们的三六九等之分
勤恳的皇帝皇帝这个名词,是一种职业,所以,是否治理好国家是判断皇帝好坏的唯一标准。
皇帝的使命,就是当好皇帝,无论你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只要你能管理好你的国家,你就是个好皇帝。
比如历史上关于其人品争议非常大的雍正皇帝。
我们在这里单纯以能否管理好国家这一标准来看,雍正皇帝在理财和内部管理上有独到之处。
其父康熙在世时忙于外务,为巩固皇权,朝内“清三藩”、“诛鳌拜”,朝外抗击沙俄侵略,使得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和国库空虚,各皇子为皇权展开激烈争夺。
我们怀疑雍正伪造康熙遗诏登位,却忽略了雍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位展开工作的,除了要处理正常的政务外,还要处理家庭内部事务。
为了给乾隆留下个平稳的内政,雍正下力气处理皇子之间的斗争,每次都根查到底,绝不手软。
同时雍正大胆对国家体制进行改革,革新税制,把传统的税收制度改为“摊丁入亩”,改按人头收税为按土地收税,这是划时代的改革。
在“重农轻商”的社会,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而税收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按土地收税就体现这一点,并采用“地丁银”,把实物地租变为货币地租,这一改革,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税制改革使得雍正时期国库充足,雍正在位13年,国库从康熙时期的700万两增到2000万两。
另外雍正还设立军机处,即皇帝顾问和秘书,报送的奏章先由军机处审核一遍,一般常规事务可以代为处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再报皇上,这样皇上有更多时间思考处理国家大事,不至于被一般小事缠绕,泰罗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例外管理原则”,雍正早就先行实践过了。
公平地说,康熙
给雍正留下的是个烂摊子,而雍正给乾隆留下的,却是充裕的物质基础、廉洁的干部队伍和清明的吏治环境—他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承前启后,可以说,没有雍正的历史贡献,就没有乾隆时代的辉煌历史。
所以,尽管除了疑似作伪登基,跟母亲闹翻、兴文字狱等负面新闻,历史整体上也塑造了一个毁誉参半的雍正形象。
但雍正在历史上的角色是皇帝,皇帝的唯一任务是管好国家,一颗红心,一种准备,雍正用他自己的方式,管好了他的江山。
荒诞的皇帝皇帝的任务是管理国家,但话说回来,脱掉皇袍,每个皇帝不过是普通人,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兴趣爱好。
这群人,爱诗词,也爱书画;爱旅游,也爱运动。
最有名的当属“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命薄做君王”的李煜,李煜的名号是李后主,南唐在他手中玩儿完了。
李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作家,音乐家,书画家,艺术家,为艺术孜孜不倦,至死不渝,搁今天早感动中国了。
李煜尤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流传下来了群众喜闻乐见的名篇《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多次登上排行榜第一名,号称“千古词帝”,“皇帝超男”。
但当得了词帝却当不好皇帝,李煜压根儿不懂政治,史书记载他“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本性懦弱、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李煜只爱风花雪月,根本无心江山社稷。
他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剪不断理还乱,造化弄人天意如此。
讽刺的是,正是由于他的这些惊艳诗词,使李煜更加为人所知,成了历史卷宗上著名的亡国之君。
在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千古绝唱后,李煜终于被宋太宗赵光义做掉。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词人皇帝饮毒酒。
要是把李煜这些诗词当做家庭作业,
真的是标准的满分作业。
另一位倒霉的天才是宋徽宗赵佶,此人同样惊才绝艳,是宋朝著名书画家,文艺青年。
他酷爱艺术,如痴如狂。
他当皇帝期间专门成立了翰林书画院,并且把书画作为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
赵佶曾组织编撰过一些有关绘画的理论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
另外,他独创的大名鼎鼎的瘦金体书法工整而不呆滞,劲健而有弹性,直到今天也无人能够超越,绘画方面擅长花鸟画,留有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除此之外,此君还是一名足球运动员,视蹴鞠为生命中不可缺少,要是生活在现在,赵佶此君绝对名校博士,文武全才,所有家庭作业统统满分毫不含糊。
但身在皇帝的位置,艺术方面才华横溢,运动方面天赋异禀,都不及拥有万分之一的治国才能。
赵佶像李煜一样不懂政治厌恶国事,他过分追求奢侈生活,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荒废朝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穷奢极欲,荒淫无度。
最终上天用“靖康之变”惩罚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皇帝,赵佶被金兵俘虏,后凄惨病死。
赵佶,好学生,一流的才华,一流的作业,却是一个三流的皇帝。
不走运的皇帝还有一类皇帝,他们并非有奇特的爱好或玩物丧志,相反,他们也曾雄心勃勃,也曾励精图治,也曾想当个雄才伟略、众生敬仰的明君,但造化弄人,他们终老一生碌碌无为,甚至当了亡国之君,遗恨终生。
在这一类皇帝的代表中,明朝末代崇祯皇帝朱由检无疑是最让人同情的一位。
朱由检有一个中兴之梦,想当好这个皇帝,对国家、对太祖的基业都想有所作为,他勤政、简朴,即使是对明朝大肆污蔑了整整一百年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他兢兢业业,勤勉勤俭。
崇祯下旨停江南织造,自己用的器
物都是木头铁器。
他把全部的内帑都用来充当军饷,他宠爱的田妃墓葬里的金银器都是铜铁,万年灯只有上面两寸是油。
他也有能力,即位之初,即以雷厉风行之手段收拾了魏忠贤。
另外,他的抗金保国的意志坚定。
后世咸丰皇帝遇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立马逃到避暑山庄,而崇祯皇帝在皇太极打到北京,李自成兵临城下时都选择了留下。
最后,当一切无可挽回的时候,他煤山自缢,自缢前以发盖面,自觉愧对祖先。
问题在于,明朝庞大的文臣集团对君权的限制,也使这个末代帝王无能为力。
他的一生在不断地为了国家奋斗,也在不断地与文臣集团对抗挣扎。
另外,当时的大明朝本身已经日薄西山。
明朝后面几任皇帝,基本上都是些荒淫无度的角色,他们贪图享乐,后宫淫乱,长年不理朝政,指派后宫太监去监督各部大臣,任用他们执掌生杀大权,横行不法,倒行逆施,朱元璋的大明江山已经被这些不肖子孙作践得差不多了,朱由检,更像是一个不走运的学生,任凭自己再努力,总是事与愿违,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