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讲话的思维方式
要想讲话有魅力,学一学奥巴马“六步法”,普京、特朗普也在用!

本文共计1435字要想讲话有魅力,学一学奥巴马“六步法”,普京、特朗普也在用!
世人都知道美国历届总统的演讲都极具感染力,却不知道总统背后有一支专业的撰稿团队。
其实,每一次成功的演讲,都是靠数理分析、精心策划、打磨演练、现场包装等程序打造出来的,主要就是“六步法”。
当然,我们职场人没有这个条件,但是这种方法是可以借鉴学习的。
第一步,头脑风暴列要点。
首先把听众分成ABCDE等各个群体,罗列各个群体想听的话题、不想听的话题、不想听也必须讲的话题。
比如说,听众有10个主要群体,想听40个话题、不想听20个话题、不想听必须讲12个话题,把这些要点都罗列出来,分门别类做出答案。
第二步,根据逻辑做排序。
根据演讲的逻辑、重要性、关联度、听众覆盖度等因素,把这些答案进行排序,分出轻重缓急、核心问题和非核心问题,进入下一轮讨论。
第三步,根据容量敢取舍。
根据演讲时间、听众接受度、普遍年龄等情况,从这几十个话题中反复论证,进行取舍,精选几个话题。
一次演讲一般不能超过六个话题,再多了听众记不住。
总统一般亲自参与讨论,最后确定六个话题。
第四步,包装润色多打磨。
确定话题后,专业团队开始分工,分头撰写基础材料。
然后交给御用的修辞专家,进行口语化修饰,提炼中心
- 1 -。
美国英语学习方法

美国英语学习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美国英语学习方法美国人互相交谈,80%的意图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东西是什么,而我们交谈会告诉别人这个东西怎么样。
美国人的逻辑原理

美国人的逻辑原理美国人的逻辑原理是指美国人民通常在思考和决策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思维方式。
这些原理是在美国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背景下形成的,对于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非常重要。
以下是关于美国人逻辑原理的一些重要特点:1. 自由主义:美国人的逻辑原理基于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个人权利、自主决策和自由竞争。
美国人普遍认为个人应该享有追求幸福和繁荣的自由,政府的职责是保护这些权利。
2. 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美国人逻辑原理的核心之一。
他们相信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追求个人利益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关键。
在思考和决策时,美国人通常会优先考虑个人的需要和目标。
3. 市场经济:美国人普遍相信市场经济的有效性和积极影响。
他们认为自由市场可以提供最佳的资源分配和经济增长,并且强调竞争的重要性。
因此,在日常思维和决策中,美国人倾向于考虑市场力量和经济因素。
4.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美国逻辑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人普遍相信民主政府最能保护个人权利,实施公正和平等。
他们认为通过选举和公共参与可以实现政府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5.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是美国人逻辑原理的显著特点之一。
他们倾向于以实际和实证的方式思考问题,侧重于可行性和结果。
美国人通常注重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而不是理论抽象。
6. 科学和技术导向:科学和技术在美国文化和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也影响着美国人的逻辑原理。
他们普遍认为科学是获取真实知识和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的推动力。
7. 平等和社会正义:美国人普遍关注平等和社会正义的问题。
虽然个体主义是美国逻辑原理的核心,但也存在不少关注社会公平和个体权益平衡的声音。
在决策和行动中,美国人通常会考虑到社会群体的利益和权益。
8. 多元文化: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种族、宗教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这个国家共存。
因此,美国人的逻辑原理经常体现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他们倾向于考虑不同观点和经验,追求和谐共处和平等对待。
美国人的说话习惯

美国人人都不喜欢沉默。
他们会侃侃而谈,以免谈话中止,纵使片刻的停顿,亦非所愿。
假若你很久没作声,美国人就会尽量设法让你加入谈论。
他们也许问你是不是身体不舒适,要不要他们帮忙。
不过,美国人如果不同意你所说的话,可能默不作声。
他们不出声,未必表示他们同意你的意见,而是表示他们认为同你继续辩论下去是没有礼貌的。
游客到了美国,都发觉美国人不说“废话”。
这就是说,美国人答话的时候,往往简单到只说“是”、“不是”、“当然”,或极普通的一个“对”字。
但简单的答语并不表示美国人怠慢、粗鲁或脑筋简单。
美国人平时匆匆忙忙,跟你打招呼不外一个“嗨”。
真的,你在美国居留期间,将一再听到这个招呼,几乎人人都说,不论地位、年龄、职业。
不过,听惯了比较长的、漂亮话的人,也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对美国人的“坦言”不当一回事。
美国人感到难为情时,就实话直说。
遇到别人特别客气的称赞或道谢时,美国人可能难为情而不知道该答什么话好。
他们不是有意粗鲁无礼,他们其实是喜欢别人称赞他们的。
除了特殊的假日,例如圣诞节,美国人通常不送礼。
因此,你会发现美国人接到礼物的时候很难为情,他们如果没有东西回礼,就更加如此。
他们大体上是个热情不拘礼节的民族。
社会阶级的差异,在美国是不受重视的,所以美国人没有家庭世袭的头衔,虽则他们对于用惯了头衔的外来客也会以他的头衔相称。
美国人反而有时用职业上的头衔。
这种头衔有别于家庭头衔,因为它是靠自己“挣来”的,而不是由祖先传下的。
有头衔的职业,最常见的是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宗教领袖。
这里且举几个例子:哈利法官、史密斯参议员、克拉克将军、布朗医生、格林博士(教授)、怀特神父、科恩老师(对犹太人的尊称用语)、格雷主教等。
至于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则称他为“先生”、“小姐”、“太太”(音密西斯)。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英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一、中国人与英美人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一)中国人更喜欢形象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的,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要运用各种思维。
由于职业的需要,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可能有所偏重,如文学家偏重形象思维,数学家偏重抽象思维等。
任何人种的人都有具有达到思维发展高级水平的能力,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人们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2.中国人发达的形象思维和不发达的逻辑思维的表现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很发达。
例如,在中国文学史中形象类比的手法很丰富。
从《诗经》到《离骚》,从魏晋南北朝的骈体文到明清的散文,形象类比的方法,运用的相当普遍。
中国人重视形象,实际上,他们强调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但没有发展到概念。
直到1898年《马文通》出版,汉语语法研究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比印度文化体系和希腊文化体系要晚得多。
3,造成差别的原因中国人突出形象思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象形文字是重要原因之一。
象形汉字对大脑思维过程的影响与拼音汉字不同。
因为汉字在左右脑之间是平衡的,这促进了右脑的发展。
右脑负责形象思维。
因此,应该说,使用汉字的人发展形象思维是合乎逻辑的。
具有拼音字符的人发展了逻辑思维,这应该说是合乎逻辑的。
4,形象思维的特点中国人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其中包括对直觉经验的关注,但在理论上,它往往停留在经验理论上。
形象思维也有其优势。
思维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任何知识及其教学都可以通过形象思维被人们轻松理解、学习和掌握。
(2)中国人更喜欢综合性思维,而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性思维1,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的联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本情报操作中,中国人更喜欢综合,英国人和美国人更喜欢分析。
分析与综合是矛盾统一的。
2,差异的表现从中医、京剧、国画三大国粹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偏好综合与西方偏好分析的上述差异。
中美交流思维模式的差异

汇报人:
影响:中美交流 思维模式的差异 对两国景:中美 两国有着不同的 文化背景,如儒 家思想、西方哲 学等
历史传统:中美 两国有着不同的 历史传统,如中 国注重集体主义, 美国注重个人主 义
社会环境:中美 两国有着不同的 社会环境,如中 国注重家庭观念, 美国注重个人自 由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也会影响到中美两国的交流,例如贸易战、人权问题 等。
中文表达:注重含蓄、委婉, 强调意境和情感
英文表达:注重直接、明确, 强调逻辑和事实
中文表达:多用比喻、象征等 修辞手法,强调形象思维
英文表达:多用逻辑推理、论 证等表达方式,强调抽象思维
中国人注重关系, 美国人注重效率
中国人喜欢间接 表达,美国人喜 欢直接表达
教育体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教育;美国教育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价值观念:中国注重家庭、亲情和集体利益;美国注重个人自由、权利和自我实现
中国的社会制度以集体主义为主,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美国的社会制度以个人主义为主,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 中国的社会制度注重家庭和社会关系,强调和谐与稳定 美国的社会制度注重个人发展和竞争,强调创新和变革
教育体系:中美 两国有着不同的 教育体系,如中 国注重知识传授, 美国注重创新思 维
文化差异: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这些因素会影响到 交流的方式和内容。
语言障碍: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中美两国的语言差异也会影响到交流的效 果。
社会制度: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不同,这也会影响到交流的方式和内容。
美国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强 调自由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集体主义, 强调和谐与稳定
中国历史注重儒家思想,强 调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
美国历史注重实用主义,强 调实用和效率
美国人是怎样学英语的方法有哪些

美国人是怎样学英语的方法有哪些美国人是怎样学英语的呢?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店铺一起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美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美国人学习英语的思维方式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
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这本书在哪儿)?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书是什么)?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 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
但是我想连大学生也很难回答What is a book?因为中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没有教会学生表达思想的技巧。
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事物)。
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
因为事物就一个,但表达它的语言符号可能会很多。
这就要多做替换练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比如,I love you(我爱你)。
按我们教学的替换方法就把you换成her,my mother等,这种替换和小学生练描红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替换没有对智力构成挑战,没有启动思维。
这种替换句子的基本结构没变,我听不懂I love you,肯定也听不懂I love her。
如果替换为I want to kiss you,I want to hug you,I will show my heart to you 等,或者给对方讲电影《泰坦尼克》,告诉对方那就是爱,这样一来对方可能就明白了。
这才叫真正的替换。
也就是说用一种不同的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或者一个表达式对方听不清楚,举一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表达,直到对方明白。
美国人的语言风格

美国人的语言风格LT理的梳理,然后说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那些在写作中不遵循直接原则的美国学生会在自己的论文上发现这样的评论:“观点模糊”或“观点表达不清。
在面对面的交往中,每逢谈话离题,人们也会采取直接的措施”,用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耐烦或入如上文上文所讲干脆直接打断。
像美国交际风格的其他方面一样,直接性也在电视上有所夸张的体现,政客在电视新闻发言中与对手交锋时必定使用直接简短的措辞。
而电视脱口秀的主持人一旦发现参与节目者偏离给定的题目,就会立即变得大惊小怪。
接着介绍一下美国人清楚明了的语言风格。
美国人对数字的表达的依赖成为明快交际风格的基础。
数字表达与语言而不是非语言信号有关。
后者更近于感知状态。
美国人认为语言是第一位的,而非语言行为是用来强调和修饰词语内涵的。
美国人对话的要旨更依赖于已讲的而不是未讲的内容。
人们非常注重提高准确表达观点的技巧。
在美国法律体系中,文字法典至高无上,其内容具体详备,偶发性成分含量低。
它依赖于各种合同和其他文件而获得内涵。
总之,美国交际比较独立于交际情境。
但中式交际极为情境化。
康登在评论这一区别时说,美国文化重言辞轻情境,而中国文化轻言辞重情境。
与中国文化相类似的文化被称为高情境文化,而接近美国的那些文化被称作低情境文化。
在高情境文化中,人们并不过高地期望话题讲得清楚而具体,谈话内容依据情境而定,偶发性强。
中国人相对更加信赖基于双方共同信任而签订的口头协议,就是这一点的体现。
在中国,人们推崇非言语行为,认为它是一种真诚的交际方法,而不是推崇非言语行为。
中国人并不要求领导人拥有很高的语言技巧,如果他们口齿过于伶俐反而可能得不到信任。
这一特点恰与美国人对领导人语言技巧的看重相反。
这是高情境文化与低情境文化之间的又一区别。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社会规范。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讲话者对交际内涵负责,而在有些文化中,却是由听者负责。
然后介绍一下美国人不拘一格的语言风格。
与自我表露风格密切相关的另一特点是美国人在几乎所有的交际场合不拘礼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讲话的思维方式
美国人讲话的思维方式第一,如何用英文简单界定一个东西的技巧。
美国人和美国人交谈80%是想告诉对方这个事物是什么。
我们的课本尽管词汇难度不断加深,但思维逻辑结构却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中国人常说where is the book?很少有人说what is a book?而美国的小学生就开始问:what is the book?这种where is the book只是思维的描述阶段。
第二,如果已经学会界定,但理解还有偏差,那就要训练how to explain things in different ways。
一种表达式对方不懂,美国人会寻找另一种表达式最终让对方明白。
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做替换练习,但这种替换不是真替换,只是语言层面的替换,而不是思维层面的替换。
第三,我们必须学会美国人怎样描述东西。
从描述上来讲,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我们描述东西无外乎把它放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坐标上去描述。
美国人对空间的描述总是由内及外,由里及表。
而中国人正好相反。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人是按自然的时间顺序来描述。
我们描述一个东西突然停住时,往往最后说的那个地方是最重要的。
美国人在时间的描述上先把最重要的东西说出来,然后再说陪衬的东西。
只有发生悲剧性的事件,美国人才在前面加上铺垫。
这就是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时间描述上的巨大差别。
第四,要学会使用重要的美国习语。
不容易学、易造成理解困惑的东西就是"习语"。
比如北京人说盖了帽儿了,外国人很难理解,这就是习语。
所以和美国人交流时,能适当地运用美国习语,他马上就会觉得很亲切,也很爱和你交流。
那么什么是习语?就是每个单词你都认识,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你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学会两种语言的传译能力。
这是衡量口语水平的一个最重要标准。
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天生就有自己的母语。
很多人都认为学好外语必须丢掉自己的母语,这是不对的。
第六,要有猜测能力。
为什么美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交流很少产生歧义?就是因为他们之间能"猜测"。
我们的教学不提倡"猜测"。
但我觉得猜测对学好美国口语很重要。
在交流中,有一个词你没有听懂,你不可能马上去查字典,这时候就需要猜测来架起一座桥梁来弥补这个缺口,否则交流就会中断。
美式思维方式美式思维也是思维,而思维是抽象的,不能直接培养的。
像你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美国人,那么你最好多使用一下换位思考的方式。
比如在看美剧的时候,不只是提高熟练度的问题,你有没有想过,比如美国人说一句话出来,他为什么这么说?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说?那么你想说的根他说的有什么不一样么?因为思维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肯定需要从某种特殊手段表达出来,或者是一个语气,或者是什么动作又或者什么修辞手法。
也许这个“不一样”就是问题的所在了。
并且谁告诉你美国人很喜欢用被动语态的?你可以找他理论一下,因为不同环境下语境不同,需要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在字典里面大概被动语态的确要多一点。
不过口语里面谁整天说“一杯咖啡被我喝了”?
想想就知道不可能的了。
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1. 看球赛
在美国看球赛,啤酒作为一种饮料在场内以杯卖; 英国看球赛,啤酒以瓶卖,作为一种肉搏武器。
在英国,不流血进医院的,不叫斗殴。
在美国,不鸣枪不爆炸的,不叫冲突。
2. 女警察
英国有很多漂亮的女警,她们截停你车时会微笑问候,你不会想反抗。
美国有很多强壮的女警,她们截停你车时会拔枪问候,你不会敢反抗。
3. 交通规则
美国马路交界口用红绿灯控制交通,英国和很多西欧国家用环岛。
很多美国人,如世界其他各国人一样,第一次到欧洲开车,遇到环岛会不知所措。
而如果环岛修得不是很大很高于路面,美国司机很可能会直接从上面碾过去。
不过,环岛不是最大的问题,美国人在英国开车会走反道,或者因为不会开手动挡而根本动不了。
4 思维特点
美国人向英国人吹嘘说他去年去俄国玩,如何迅速约炮了一个俄国妞。
英国人默默听着,突然问“你再说一遍那妞的名字?”
“安雅”美国人说道“她叫anya ”
“哦,美国人,据我所知,这个名字用俄语发音应该念阿涅
亚而不是安雅。
或者你记错她名字的拼写,或者记错了发音,或者她根本就不会说俄语,或者。
你在编故事?”
美国人喜欢炫耀个人经历和资历
英国人静静听着,等待着别人知识点和逻辑思维上出错,然后开始穷追猛打反击。
5. 讲故事
你和一个人讲个有趣的事,
美国人的反应是“嗯,funny,嗯,that's cool,嗯,so cool,wow,that's the most lovely thing i heard。
”
英国人的反应是“哦,interesting, 呃, wonderful, 呃,brilliant。
”
6. 海景房
美国人的反应“wow, look at the magnificent view!好赞的海景哦!”
英国人的反应“wa , the view is good, better than i expected, not disappointing。
哦,海景不错,比我想象中好,不那么令人失望”
7. 好吃的
美国人的反应 " omg, this s so tasty! i m in heaven now, omg i can eat it the entire day! 哇哇!太好吃啦,我要上天堂啦,天哪,我一整天都想吃这个!"
英国人的反应" i must say it's good. the flavor is bold and the balance is nicely controlled, well done, this chef knows cooking.我必须说烧的不错,口味到家了,火候也掌控得
好。
干得好,这个厨师会烧菜。
"
8. 难吃的
美国人:“这东西看起来是翔,闻起来是翔,吃起来更是翔翔翔!退钱!”
英国人:“嗯,很有意思,看起来像是用蛆煮的肉汤,闻起来像前年的马粪,尝一口吗,嗯,更有意思了,像我奶奶去年圣诞节穿的袜子。
虽然我全吃完了,但真很抱歉,这种体验真是一场浩劫。
”
9. 讨价还价
美国人," sorry no deal, 5 $ or i walk away. 5刀,不卖走人"
英国人,"don't you really think that i can't find the alternative who offers me a better deal, like, 5$?你觉的我找不到比你开出的价钱更好的?比如说只卖5刀?"
10. 餐厅点菜
美国人:“嗨,伙计,过来点菜。
啊,上次就是你,我推荐的那个地方你去面试了吗?怎么样?oh,真抱歉我不知道我朋友这么严厉。
哦,对了,说说今天吃什么,听说新出的海鲜肉卷不错。
求求你们的厨子不要放太多辣椒好吗?谢谢。
帮我把饮料加满。
”
英国人:“嗯,对不起,嗯,我是想说,那个,怎么说呢,倒点水可以吗?我们点了酒,但是,怎么说呢,有点干,所以,是的是的,水可能好一点。
还有,还有就是,我们说的话比较私人,毕竟今天是个家庭聚餐,呵呵,不少家里的八卦啥的,呵呵。
你可以站得离我们的桌子远一点吗?”
11. 交通考试
英国人对安全是及其重视的,扩展到道路交通安全上就是及其严苛的驾照考试。
按照英国路考的标准,我觉得高达八成的美国司机都不可能第一次通过。
不过这倒不是因为美国人低能,如果把路上有照的英国司机马上拉回驾校让他们再考一次,高达七成也都会被挂。
英国路考最抓狂的是free driving部分: 考官告诉你一个目的地,然后你自己看路标一路开过去,艰辛之旅由此展开。
美国公路上的路标大都印的很大很显眼; 英国很多路标又小又费解,你得开到路口才看清。
于是你到了路口一个急刹车,熄火,考官冷眼旁观,挂!
美国城里的主干路又宽又直,一条大道由东向西几十英里不断。
大路口红绿灯,小路口让行人,只要不在车流中突然变道,路考毫无难点。
在英国伦敦,曼彻斯特蜿蜒曲折的单行线上,能一次通过路考的肯定都是车神。
但最大的问题不是车流,而是,而是。
你不知道free driving时考官说的目的地在哪里。
想想看,一个曼彻斯特人不幸沦落在伦敦考驾照,考官和他说“你先开到oxford circle,再开到tower bridge。
”然后他们就可以互相干瞪眼了。
这么说有点夸张,不过在英国考驾照尽量在常居地附近熟悉路况的考点,像美国那样为了容易通过而跑到老远的乡下考点是很冒险的。
在美国,出了城市核心区,公交服务就很稀少了。
主干道上的公车最频繁时可以十五分钟一班,次级道路和近郊的公车班次
至少相隔半小时,离城市50英里外的乡镇几乎没有公交服务,只通灰狗大巴。
英国的公交还是很好的,很多偏僻的不到千人规模的小镇也通公车,虽然一天两三班每站间隔几英里和灰狗也差不多了,但是因为不算长途车所以票价不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