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1、话本

“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古代民间艺 人讲说故事的特殊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因说
话而出现的说话人依据的底本,后世统称为“话本”。


宋代“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小说:以讲烟粉、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 《错斩崔宁》、《碾玉观音》 说经:演说佛经;《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讲史:讲说前代兴衰成败争战权谋之事; 《大宋宣和遗事》、《五代史平话》 合生:即兴之作


三、元杂剧的审美情趣


(一)元代文学的审美特征——自然、显畅 ▲“自然”——真实摹写“时代之情状”、崇尚“本色” 王国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显畅”——题旨显露、酣畅淋漓


(二)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大异于温柔敦厚”,不以简 古含蓄为美。 珠帘秀[正宫·醉西施]《无题》: 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曾瑞[黄钟·醉花阴]《怀离》: 待私奔至死心无憾。


(二)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俗文学兴盛
▲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经济的繁荣 ▲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社会中轻商观念的转变 张之翰《议盗》: “观南方归附以来,负贩之商,游手之辈, 朝无担石之储,暮获千金之利。”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了当时大都的盛况: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 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 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 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 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三)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剧本的结构:四折一楔子,剧末附“题目 正名”。 (1)一般由四折组成 (2)有的杂剧还有“楔子” (3)每本杂剧结尾用“题目正名”概括全剧 的内容以结束全剧 如《窦娥冤》: 题目:秉鉴持衡廉访法 正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曲词、宾白、科 ( 1 )曲词:杂剧剧本的主体,一般由一个 主要演员歌唱; (2)宾白:人物对话,包括对白、独白; (3)科:主要指人物的动作和舞台效果。 如“做悲科”、 “内做风科”、“做 倒科”、“笑科”、“打科”、“雁叫科”、 “内作雷声科”等

4、宫调、曲牌、曲韵和衬字
元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套曲演唱, 一韵到底,四折宫调不重复。 四折戏所用的宫调大致是:仙吕、南吕(或正 宫)、中吕(或越调)、双调。 曲牌:也叫曲谱,曲子的调名。规定了曲子的句 数、字数、平仄、声韵。 曲韵:曲文必须协律,合平仄,押韵。每套曲子 要求一韵到底,平仄通押 衬字:即在曲律规定的字数之外另加衬字,有加 强和揭示的作用。






(一)元曲 1、杂剧 元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兴的戏剧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2、散曲 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 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小令:单支曲; 套数: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曲子联缀而成的组曲,也称套 数、散套。 3、南戏 南戏是由南方语言和南方音乐组合而成的戏曲样式,最 初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剧目210多 种。代表作为高明的《琵琶记》。





不同宫调有不同风格: ①正宫:惆怅雄壮 ③仙吕宫:清新绵邈 ⑤南吕宫:感叹伤悲 ⑦商调:凄怆怨慕 ⑨大石调:风流蕴藉 ②黄钟宫:富贵缠绵 ④中吕宫:高下闪赚(跌宕) ⑥双调:健捷激袅 ⑧越调:陶写冷笑(谐趣) ⑩道宫:飘逸清幽



思考题:



元代社会有何特点?对元代文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元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什么? 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的体制特点是什么? 说话。 话本。 诸宫调。 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




(三)思想文化多元 ▲程朱理学官方地位的确认 元仁宗初,程朱理学正式成为官学。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考亭书院重建文公祠堂记》: 群经、四书之说,自朱子折衷论定,学者传之,我国家尊 信其学,而讲诵授受,必以是为则,而天下之学皆朱子之书。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跋济宁李璋所刻九经四书》: 而朱氏诸书,定为国是,学者尊信,无敢疑二。 ▲儒学影响有限 汪元量《自笑》: 释氏掀天官府,道家随世功名。 俗子执鞭亦贵,书生无用分明。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2、诸宫调 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 唱的部分用各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称诸宫调。 北方诸宫调多以琵琶、筝伴奏,也叫“扌刍弹 词”、“弦索”;南方以笛子伴奏。 今存诸宫调: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 金·董解元《刘知远诸宫调》 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2、后期(1307-1368)衰微期:南方戏剧圈 ▲中心:杭州。 ▲作家:多北方籍而流寓南方的,如郑光祖、宫天挺、乔吉、 秦简夫等,少数是南方人,杂剧创作渐趋于衰微。 ▲内容:作品多缺乏前期杂剧的现实性,爱情剧、文人事迹 剧及神仙道化剧有所发展。 ▲艺术: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杂剧南移后脱离了它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与南戏并存的过程 中逐渐发生变化、走向衰微。 此外,此时期南方戏剧圈中流行一种用南方曲调演唱的“永 嘉杂剧”(即南戏)。 代表作:高明的《瑟琶记》。 四大南戏: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一、元代社会的特点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民族压迫,矛盾尖锐,反抗意识强烈 元朝统治者把国民分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上《克谨篇》: “天下治平之时,台、省、要官皆北人 为之,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 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绝无者也。”
(二)元杂剧的题材内容与分期 元杂剧的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 案、豪侠、神仙道化等。 ①爱情婚姻剧:《西厢记》 ②神仙道化剧:《黄粱梦》 ③公案剧:《鲁斋郎》 ④社会剧:《窦娥冤》 ⑤历史剧:《梧桐雨》《汉宫秋》

元杂剧分期




1、前期(1234—1307)鼎盛时期:北方戏剧圈 ▲中心:大都(北京)。 ▲作家:北方人。代表: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仁 甫、马致远、王实甫,另有高文秀、康进之、纪君祥、 尚仲贤、杨显之、石君宝、郑廷玉、武汉臣等。 ▲作品内容:多水浒、公案、历史传说。 ▲代表作:《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 《赵氏孤儿》等。 ▲艺术特色:现实性强;风格绚丽多彩,激昂、明快。

3、元杂剧角色分工:旦、末、净、杂 旦:旦。正旦、搽旦、贴旦、旦儿 末:生。正末、副末、冲末、小末 净:丑。扮演勇猛刚强、凶恶或滑稽、反面人 物,男女均可; 杂:扮演陪衬性人物,男女均可。
Baidu Nhomakorabea
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 剧本叫“末本”,正旦主唱的剧本叫“旦本”。

第一章 元代文学概论

元朝历史
1、1206-1234: 从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各蒙古部落,在斡难河召开部落首领 会议,创立蒙古帝国到灭金统一北方。 2、1234-1279: 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 1271年改国号为“元”。 1276年攻下南宋临安。1279年灭南宋。 3、1279-1368: 元顺帝退出大都(今北京) 元代文学:1234-1368年 元代文学的显著标志:叙述性文学第一次处于文坛主导地位。

(四)民族文化融合,形成元代文学独特的风格
二、元代文学的分类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 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 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一)元曲 (二)话本小说和说唱文学 (三)元代诗歌 (四)元代散文 (五)元代词 叙述文学:元曲、话本小说 抒情文学:散曲、传统诗词
四、元杂剧 据钟嗣成的《录鬼簿》和贾仲明(一说无名氏)《录鬼 簿续编》等书载,元明之际可考剧作家有 220 多人,剧目近 600种。 (一)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 1、南北统一、都市经济的繁荣为元杂剧的发展准备了社会物质 条件 2、元杂剧的兴盛是戏曲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的 产物 (1)戏曲艺术的历史发展 (2)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3、元代文人社会地位卑下,客观上促进了杂剧的兴盛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