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五则有感
《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_《论语》读书笔记
《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_《论语》读书笔记《论语》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国学经典,许多人崇尚它“和为贵”的处世哲学,而我,则更迷恋它对理想的追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读后感1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论语十则读后感。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必须与我们这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十则读后感。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
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能够说是尽到孝了。
”那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
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
父母都期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
所以为父母带给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
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论语》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
即使今日,《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论语的阅读心得体会1几乎人人都知道颜回,可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完《论语》,我对颜回也有自己的见解。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思,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这是孔子老人家对颜回的评价,可以概括成“颜回大智若愚。
”颜回看起来很笨,可其实他是一个贤明好学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
孔子老师不分贫富,只要是虚心求学的人,他都收下。
当颜回进学堂时,只要磕三下头便成了孔门弟子。
一开始孔子并没有特别注意颜回,只是发现他上课学习最认真,但从不发表意见。
可日子久了,孔子发现颜回中午放学后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堂,下午又最早到学堂。
孔子觉得很奇怪:颜回吃饭能吃这么快吗?于是他派了几个人去颜回家看看是什么情况。
原来,颜回家非常穷,所以住在贫民区,父母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种地,只给颜回留下一锅菜汤。
颜回回到家后,就把菜汤倒到一个用竹子做的碗里,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有时菜汤喝不饱,他就跑到井边,用水瓢舀几瓢水喝,然后赶紧回到学堂。
孔子非常欣赏颜回,于是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不仅如此,颜回还很尊师重道。
他对孔子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都说他“三月不违仁“。
可是颜回不注意身体,不幸早逝。
孔子为此非常痛心,以至于感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鲁哀公曾问过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子曰:“有颜回者好学。
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可见颜回对于孔子来说多么重要。
颜回是个肯吃苦耐劳的人。
他没有在现状中抱怨,而是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修身养性,成为了大家尊重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这样。
例如,这次考试考差了,不要灰心,不要抱怨,因为那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五则读后感《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五则经典语录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则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就。
这与现代社会中“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谋而合,提醒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第二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善待他人,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愿接受的事情。
这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观念,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关爱。
第三则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坦荡的人,不要心存私心和阴谋,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职场和人际交往中,诚实和坦率是最重要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四则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知识的谦逊,不要自以为是,要善于学习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只有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成为一个有见识的人,才能不断进步。
第五则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了解他人,不要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感受。
只有了解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阅读《论语》,我对孔子的思想和智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的思想不仅对古代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就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内涵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五则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书中,孔子的思想和教导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见解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下面我将从《论语》中选取五则片段,谈谈我的读后感。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
同时,孔子还强调了与朋友交往的重要性,他认为与朋友相处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学习应该是一件积极向上的事情,同时也让我更加重视与朋友的交往。
2.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真诚待人,不要用巧言令色来欺骗他人。
孔子认为,虚伪的言辞和表情是可耻的,而真诚和坦率才是做人的根本。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诚实和真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们应该坦诚相待,不要用虚伪来欺骗他人。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为政》)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道德为根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贪图安逸和享受;应该做事敏捷而言语慎重;应该追求道德和正义。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做人要有道德,要追求道德和正义,不要贪图享乐和安逸。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用心去做事,不要只是停留在知识层面。
孔子认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和体验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用心去做事,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五则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这部书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而被世人所推崇。
在读完《论语》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下面将就其中的五则经典语录进行解读和感悟。
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表达了对学习的重视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孔子告诫人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二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
这句话告诉我们,虚伪的言辞和表面的美好并不能代表真正的仁爱之心。
真正的仁爱应该是内心的真诚和善良,而不是表面的虚伪和伪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巧舌如簧、令色迷人的人,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可能是阴暗和自私的。
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要看清一个人的内心和品性。
第三则,“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是坦荡豁达、心胸开阔的人,而小人则是狭隘心胸、心胸狭窄的人。
君子应该有大气和胸怀,能够容纳世界的美好和丑恶,而小人则是心胸狭窄,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和私欲。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决定了他的人格和品质,一个有大气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
第四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途径,而思考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只有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善于思考和运用,只有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
第五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喜悦。
孔子告诉我们,朋友之间应该相互珍视和关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友情的美好和温暖。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着作,里面谈到做人的问题,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一)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义,这种信约诺言,才能去实践、兑现。
恭敬,要符合礼,就能避免耻辱。
所依靠的,应当是亲近自己的人,才是可尊崇而靠得住的。
”信,是立人之本。
信是建立在诚的基础上,但要符合义,而且一定要有度,理论上应对任何人都讲“诚信”,包括对所谓道德坏的人。
但生活中你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集体、保护自己的国家,所以实用意义的信,应严格按照“中庸”的思想,一定要有度。
对方一味地不讲信,而且对我们自己、我们集体、我们国家造成严重危害,那你是无论如何不能讲信的。
做到恭而不卑,就要严格遵守“礼”的规则。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二)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使用民力。
”管理者能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做事严肃认真,这是一种敬业精神,也是对社会和群体的敬畏和尊重;严守信用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立人之本。
古人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现代人能够做得很好更不容易。
注重节俭,这是一种美德,爱护员工和人民是管理者的美德。
使民以时,这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农民生活规律的科学做法,我们现在可以把它推广到各个领域,那么这个词就是符合时宜地做事,根据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利的条件,去做有利有益的事情。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五篇(三)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
论语其中五则读后感300字
论语其中五则读后感300字关于论语其中五则读后感300字左右5篇关于论语其中五则读后感300字(精选篇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
我读了《论语》之后,《论语》给了我在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开始,我对这句话疑惑不解,但在之后亲身体验过后我就全明白了。
学校里骄阳似火的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开始学习一首古诗,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专心听讲,“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一节课如流水般风速雷池地过去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全都学会了。
第二天早上,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同学们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看到同学们在朗朗上口的读着昨天新学的那首古诗,我也加入了同学们的“队伍”一起读了起来,我一读,就发现了崭新的知识,这不正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也体会过。
一次,远方家乡的表妹来我家住了几天,她和我很聊得来,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也有人不理解我,但我从不记恨别人,也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如果学了,然后再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是也很高兴吗?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遥远的地方而来,不也很开心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心里从不怨恨,难道不也是正人君子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是指学习方法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写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道德修养的,还有的论语是写学习态度的和写人生哲理的,总之,论语如天上的一颗颗璀璨的繁星一样多,也像繁星一样指引着我们人生的道路,告诉我们正确的方向。
读了《论语》,我知道了要温故知新,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孝敬父母。
关于论语其中五则读后感300字(精选篇2)岁月悠悠,古老的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
在飞逝而过的五千年中,这龙的故土上出现了多少杰出的人物。
如酒仙诗人李白;地动仪的发明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伟大的设计师詹天佑……但是,有一位学术精湛的学者,他的许多有见地的思想,直到今天都令我们无法忘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就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精选5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读《论语》心得体会感悟篇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现在有一些人办事,无论事大事小,总是要把前因后果,种种可能都考虑清楚。
反反复复,举棋不定。
用当今主流的眼光看来,这种人都是可以统领大事的,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谨慎,精打细算。
由此看来,三思而后行是夸赞人谨言慎行的。
但是,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却并不赞成以季文子为例的三思而后行。
三在古文中多作虚词,当多次讲。
季文子是鲁国大夫,非常计较个人得失。
这人考虑事情反复不定,办事过于谨慎。
孔子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为什么是两次而不是多次考虑呢?我想,这就牵扯到前面孔子所云:敏于事而讷于言。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君子之道。
何谓君子?君子也是血肉之躯,但是办事讲究迅速敏捷,说话谨小慎微。
这就是季文子的谨慎之所以不为孔子所称赞的缘故。
孔子所说的敏于行,并不是说毫不考虑后果地草草了事。
孔子是要人们斟酌计划两次。
因为有敏于行作为基础,所以第一次思考便应该定下了大致脉络,第二次思考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查漏补缺罢了。
由此看来,第三、第四次的的思量便纯数多余了。
这种情况和我在考场上的境况大致相同。
第一遍填完答卷,整个试卷就明白了打半。
这时候的胜负其实几乎成了定局,只不过还应该检查一遍,以防有小节有亏。
但是别说时间无多,就算有时间一遍又一遍地检查下去,我也不会做。
为什么?因为这时候第三次视察考卷,虽然更加细致谨慎,但是不免患得患失,特别是在一些改动过的大题目上,往往疑心大盛,先前的果断全都抛诸九霄云外了,当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坏了事。
谨慎是人沉稳的表现,但是过于谨慎了,却是小器,拘泥于琐屑之中了。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三思而后行,就只有坐失良机,自己吃自己种下的苦果了。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五则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
下面我将就《论语》中的五则内容进行阐述和读后感。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学习不应该是一种被迫的活动,而应该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二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是知道一些道理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这些道理付诸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地体会到这些道理的意义和价值。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只有在真正地享受到一种行为的乐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件事情。
第三则,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要有真诚的待人之心,不要只顾虚情假意地迎合他人,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包容和原谅他人,不要因为一时的怨恨而破坏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友情。
第四则,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总是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多地去了解他人,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只有在了解他人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五则,子曰,“君子不器。
”。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不应该被物质和利益所左右,而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称得上是一个君子。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的博大和深刻,他的思想不仅仅是关于教育和道德的,更是关于人生的智慧和真理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论语五则观后感
论语五则观后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第一则就像一个生活小指南。
学习了还得时常复习,以前我觉得复习那是多痛苦的事儿啊,就像吃了一遍的菜再回锅热一遍,可孔子他老人家觉得这是快乐的事儿。
我想了想,可能就像游戏里打通关了一次,再去打第二次能发现更多隐藏关卡的那种乐趣吧。
有朋友从大老远跑来,这快乐我倒是特别能理解,就像你在网上和远方的朋友聊了很久,突然他出现在你面前,那不得兴奋得跳起来。
至于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这可太难了。
我平常要是被人误会了,心里就像堵了个大石头,看来要成为君子,这度量还得练练。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这就像是给自己做一个每日复盘。
我平时最多就是想想今天作业做完没,哪有想这么多高大上的事儿。
为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我就想起有一次帮同学值日,还偷偷溜了一会儿,这可不算忠啊。
和朋友交往有没有守信用,这个我还是比较注意的,毕竟谁也不想被朋友叫做“骗子”。
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又回到复习这个事儿上了,看来孔子真的很看重学习后的巩固呢。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则又强调了复习的重要性。
温故还能知新,就像看以前看过的老电影,小时候看只看到搞笑的部分,长大了再看能看到背后很多深刻的道理。
如果能做到这样,都可以当老师了。
我觉得这要求可真高,我现在复习能把旧知识记住就不错了,还能从中发现新知识,那得是学霸中的学霸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就像是给那些只知道闷头学习或者只知道瞎想的人敲了个警钟。
我就有这样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光顾着记笔记,像个机器人一样,结果一到做题就懵了,这就是学而不思。
有时候又会在那里空想,比如说要是我能像超人一样飞该多好,却不学习一点关于飞行原理的知识,这就是思而不学,这么看来不管是学习还是思考,都得两条腿走路,缺了一个都不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五则读后感在阅读《论语》这部经典著作之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我对《论语》中的五则内容的读后感。
第一则是《学而》。
孔子在这一则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我深有感触,因为在我看来,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第二则是《为政》。
孔子在这一则中谈到了为政的道理,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政治领导者应该以德为先,以身作则,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深有共鸣,因为在我看来,一个国家或组织的长治久安,离不开领导者的高尚品德和正确的政治道德。
第三则是《子曰》。
孔子在这一则中谈到了做人的道理,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君子应该宽宏大量,不和他人攀比,而一个小人则相反。
我深有感触,因为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有自己的风骨和气度,不应该被外界的眼光和评价左右。
第四则是《述而》。
孔子在这一则中谈到了做事的态度,他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事应该踏实肯干,不要光说不练,要有信念,尊重传统。
我深有共鸣,因为在我看来,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同时要尊重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不断进步。
第五则是《子张》。
孔子在这一则中谈到了待人接物的道理,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才能不断进步。
我深有感悟,因为在我看来,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人。
通过阅读《论语》这五则内容,我深刻体会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进步。
愿我们都能从《论语》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言行,成为更好的人。
论语其中五则优秀读后感
论语其中五则优秀读后感论语其中五则优秀读后感300字【篇1】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
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国学经典当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论语》。
古人皆说:“读半部论语,可以行天下。
”这句话放在现在虽然有些夸张,却也足以说明了《论语》的好。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抽早读的时间带着我们诵读国学经典。
从《弟子规》到《千字文》,从《大学》到《中庸》,然后就到了《论语》。
我们从一开始的被“之乎者也”绕晕头,到后来慢慢学着去领悟其中奥义。
还记得第一次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一个个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为什么要读“yue”呢?为什么那个时候的“说”和“悦”是一个意思呢?那为什么不直接就写“悦”字呢?我们的脑子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因为无法理解,诵读的时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们逐渐找到了它的韵味,一边跟着读,一边摇头晃脑,就算是被老师点名站起来背诵,也能从容自如的来上一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在讨论问题时产生了分歧,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已经论证了是他错了,可他却还要与我争执,我当时心里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
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不过是这一个看法与我不同而已,他还有那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呢,我又怎么能轻视他呢?越读《论语》我就越发感受到孔子的伟大。
《论语》里的每一句、每一条都在教导我们人生的道理。
孔子教我们修身养性,教我们为人处世,教我们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
品德高尚、待人诚信、谦虚好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虽然一直到小学毕业,我们的《论语》都还没有读完,但这样一部伟大的论著本来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读完的。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五则读后感这部经典,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启迪。
最近读了论语中的五则,感触颇多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则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是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
想想自己,以前学过的好多知识,如果不经常拿出来复习巩固,就会慢慢遗忘。
比如曾经背得滚瓜烂熟的那些古诗词,现在要是不重新读一读,估计都要忘得差不多啦。
而当远方的朋友来看望自己时,那种喜悦更是难以言表。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多年未见的好友突然来到我所在的城市,事先都没跟我说一声。
当我接到她电话,听到她熟悉的声音,那一瞬间,我开心得差点跳起来。
那种快乐,真的是从心底往外冒,整个人都像飘在云端一样。
至于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可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好事,或者有很多优点,但是别人却看不到,甚至误解我们。
这时候,如果能做到不生气,不抱怨,那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呢。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则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每天都要问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实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复习?这让我想起有一段时间,我答应帮同学整理复习资料,结果因为自己的拖延,到了最后期限也没完成。
当同学满怀期待地来找我要资料时,我特别愧疚,觉得自己太不靠谱了。
从那以后,我就经常提醒自己,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要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这可太有道理啦!比如说学数学,那些公式定理,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不经常去回顾思考,是很难真正掌握和运用的。
有一次做数学题,遇到一道似曾相识的题目,一开始怎么都想不出来解法。
后来静下心来,把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突然就灵光一闪,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那种因为温故而知新的成就感,真的很棒!“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五则大学语文读后感
论语五则大学语文读后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听着都觉得累得慌。
可是仔细一琢磨,又觉得特别有道理。
就说给别人办事吧,要是不尽心尽力,那自己心里过意不去,人家以后也不愿意找你帮忙了。
和朋友交往要是不讲信用,那这朋友肯定没得做了。
老师教的知识自己不复习,那就跟把到手的粮食扔了一样傻。
我觉得我要是能做到这三点,那我在生活里肯定能变成一个靠谱的人,就像那种超级英雄电影里的配角,虽然不是最耀眼的,但绝对是最值得信赖的。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以前我就想,复习旧知识不就是炒冷饭吗?看了这一句才明白,旧知识里能挖掘出新东西,就像在老房子里发现了宝藏。
比如说我重新看小时候读过的童话故事,以前就只看到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再看,就发现那些故事里还有关于勇敢、善良、坚持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能做到这样的人,那真的有资格当老师了,我要是能这样,在小伙伴面前可就太有面子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和思考就像一对双胞胎,少了谁都不行。
只知道闷头学习,不思考为啥学、学了有啥用,那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反过来,光在那儿瞎想,不去学习新知识,那就像在沙漠里没水喝,最后脑子枯竭。
我以前写作文的时候就经常犯这毛病,光想写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作文,却不去看优秀的范文学习技巧,结果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下去。
现在明白了,得让学习和思考手拉手,一起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管走到哪儿,都有能当自己老师的人,这让我觉得生活里到处都是学习的机会。
就像在游戏里,有的玩家技术好,我就跟着学操作;有的玩家态度不好,我就看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有就赶紧改。
这简直就是把生活变成了一个大课堂,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我的教材,这感觉还挺酷的。
论语五则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在学习过论语以后大家都有什么感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的论语读后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论语五则读后感一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在博大精深、百花齐放的中国文化中,在历经沧桑摒弃与珍视后,一部在当今射界享誉全球的经典着作《论语》如珍珠般闪耀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小时候,只知道似乎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捋着长长的胡须“之、乎、者、也”。
到了初中,在课本中读到了《论语》中的名句,才知道那位老爷爷正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上了高中之后,拿起《论语》便不自觉的有一种厚重的情感涌上了心头。
翻开一看,我,被这位只会的老人深深吸引了。
终于明白为什么《论语》这部书会流传到现在,而且经久不衰反而越加珍贵。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为我找到了学与思的最佳契合点,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由此一目了然;“过而不改,谓之过矣”,“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在于对待过错的态度。
品德高尚的人用于面对过错,鄙陋肤浅的人掩饰自己的过失。
所以君子日进,而小人日退。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乐亦在其中。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富贵与贫贱,孔子的态度很明确,外在的事物不应扰乱内心的宁静,在义与利的选择中,义应为之上。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位集前瞻性与人生哲理于一身的为人,竟然没有得到众诸侯的'重用,以至于使圣人沦为丧家犬,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
但是值得情形的使,孔子伟大的思想保存了下来,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深植于地下。
邂逅《论语》我是幸运的,因为它赐予了我无尽的人生智慧。
对于这部着作,即便将书页翻得发黄,我也无法将其读得透彻,无法将全部的只会汲取出来,只能祈祷在处于人生困境的时候,能够领悟一些道理,知道我走出人生的低谷。
论语五则读后感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读《论语》五则有感
读《论语》五则有感读《论语》五则有感读《论语》五则有感原创:郑启昊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台湾有位著名学者说:”儒家好比百货店,道家好比药店,佛家好比粮店。
”《论语》中有好多富含哲理的语句,文字简洁明了,道理深刻化人。
如:”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贫而乐,富而好永者也;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大道容下,大德容众。
”“君子三戒说:少之也,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是记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和他学生言行举止,生活中讲话的汇编集锦。
虽然年代久远,但对人们的影响颇深。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内容涉及广泛,丰富多彩,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以儒家思想为特征形成的儒家文化圈里,新加坡、日韩欧美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
君不见,”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它的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功力之雄厚。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从中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而且可以真正感受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智慧与生存智慧。
孔子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得格外分明对人心、人性、人格的善与恶、喜与好有着透彻的理解,而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孔子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可谓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登峰造极!读完《论语》以后,感触颇深整个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留下无限的空间让我去追寻孔子的足迹。
第一,关于对学习的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五则有感读《论语》五则有感
原创:郑启昊
人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台湾有位著名学者说:”儒家好比百货店,道家好比药店,佛家好比粮店。
”《论语》中有好多富含哲理的语句,文字简洁明了,道理深刻化人。
如:”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贫而乐,富而好永者也;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大道容下,大德容众。
”“君子三戒说:少之也,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论语》是记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和他学生言行举止,生活中讲话的汇编集锦。
虽然年代久远,但对人们的影响颇深。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内容涉及广泛,丰富多彩,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各方面的言论。
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世界也有很大的影响。
在以儒家思想为特征形成的儒家文化圈里,新加坡、日韩欧美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
君不见,”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它的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功力之雄厚。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和言行,反映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基本面貌,从中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孔子和早期儒家的自然观、社会道德理想、以及教育、艺术等方面的主张,而且可以真正感受孔子和早期儒家的政治智慧与生存智慧。
孔子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看得格外分明对人心、人性、人格的善与恶、喜与好有着
透彻的理解,而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孔子更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可谓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登峰造极!
读完《论语》以后,感触颇深整个人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涤,留下无限的空间让我去追寻孔子的足迹。
第一,关于对学习的态度。
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好学不厌”.他支持弟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特别提倡互相学习的态度这是一种乐趣,是与朋友们互相学习,研讨之乐,是增长学识之乐。
最为令人感动的是”不耻下问”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指的是多数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就是”三个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而就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和不足。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据传闻,孔子亦曾向苌弘、师囊等人学习,正因为这种精神,所以才集思广益,成为一代鸿儒,奉为万世师表!
第二,学习的方法。
我们要时刻温
故而知新。
在他所处的那个年代,教的功课有:礼、乐、射、御,故而还需要实习,要实际操作。
文章提出了知识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只有不断地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才能使知识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
第三,学习的内容。
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可偏一。
”文、行、忠、信”作为自己学习的纲领。
故为: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定信约。
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此处,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实为妙哉!
第四,孔子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打动了我、陶醉了我!孔子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智慧、大鸿儒!他一生致力教育,勤奋治学。
他总结出丰富的治学经验,传延百世。
他认为”学无止境”,故要”学而不厌”.越是大家越感受到知识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汪洋无尽、浩瀚无垠、无边无际……
”温而历,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绝口:毋必、毋固、毋残。
”……这些非课本中出现的《论语》同样如此令人喜爱,品读警言律句,给人排忧解难,指引方向,就像一盏航海航,直教渔民海员心光不灭,平安归来!可以说《论语》五则给了我太多太多感受与想法。
其实,我认为学习《论语》的过程,也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感化自己、与自己的缺点不足作斗争、补缺补差的漫长过程。
前辈先贤们说:君子见得思义,不贪图别人虚名浮财,蝇头小利,即使唾手可得,也绝不沾染半分。
我在学习之后,内心常感惭愧、内疚、不安、羞愤,以后务必定要像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周元公集》一篇散文――《爱莲说》中写到:”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朋友们,《论语》是部奇书,值得一读,它不像《红楼梦》是才子佳人书,它是中国华夏五千年文化的集大成者!但愿经典咏流传,《论语》这部旷世巨作将伴我一生一世,白首相依,终生不弃!
五戒禅师作于愣悲堂
五稿于今
郑启昊,男,汉族,安庆怀宁人,毕业于合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从小就喜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十岁开始读《红楼梦》,崇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金古梁温,喜欢李白苏轼的狂放不羁放纵飘逸,喜欢李清照柳永的婉转幽咽柔情似水,喜欢王摩诘贾岛的田园风光哲理禅机……我是一块砖愿为怀宁的文艺堆砌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