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诊断[指南]
高血压中医科普知识
高血压中医科普知识1.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症或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的血压升高。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通常由两个数值表示,即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大压力,舒张压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最小压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成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大于等于 140 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 90 毫米汞柱(mmHg)被认为是高血压。
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然而,长期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疾病和视力问题。
中医学中将高血压归为“眩晕”、“眼睛发红及眼前赤痛”、“肌肉酸软”、“腰膝困重”等症状范畴。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目标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2.中医如何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高血压主要以四诊合参为基础,即望、闻、问、切并与中医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①望(观察):中医师会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貌特征,包括面色是否红润或苍白,眼睑是否浮肿等。
此外,还会注意到舌头和脉象的情况。
②闻(听诊):中医师可能会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慌等症状,并倾听其描述身体感受以获取更多信息。
③问(询问):中医师会详细询问患者关于高血压相关症状和体征,例如口渴、失眠、偏头痛等。
他们也可能了解生活习惯和家族遗传情况来全面把握患者的整体状态。
④切(脉诊):通过触摸并评估脉象,中医师可以得出关于气滞、湿困或其他证候类型的推测。
常见与高血压相关的脉象表现包括弦滑代表气滞和沉紧代表湿困。
综合以上的四诊,医生可以确定高血压的中医诊断,并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还会结合身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理等理论进行辅助诊断。
需要提醒的是,中医诊断需要结合患者全面的临床资料,不能只依靠一种方法进行判断。
3.中医如何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通常采用综合的个体化方法,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验案举例
作者:孔伯华名家研究室 李志更博士高血压 病又称原发性 高血压 ,是常见病、慢性病、高发病。
我们通常所说的 高血压就是指原发性 高血压 。
高血压 有“三高三低”的特点,所谓三高就是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
据调查,我国目前大概有2亿 高血压患者,而北京地区45岁以上居民约一半以上具有 高血压。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一半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与高血压 有关。
我国是世界上脑卒中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脑血管意外的患者约有75%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而 高血压 就是其中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 的危害性就在于它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容易造成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肾功能衰竭等。
所谓三低是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许多人自己得了原发性 高血压竞一点不知道,更不用说药物治疗了。
还有些 高血压 病患者,出于害怕西药副作用等原因,不能够坚持治疗,加之该病不容易治愈,故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 高血压 ,研究 高血压 ,预防 高血压 ,控制 高血压 。
高血压病的常见病因有以下几类。
(1)遗传和基因因素。
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子女患 高血压病的机率是3%,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 高血压的机率是25-28%,而双亲均为 高血压 者,其子女患 高血压的机率是45-55%。
远远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但是 高血压 的发病还需要环境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精神情绪。
情绪紧张、激动容易造成血压的波动,所以 高血压 患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还有一些人的职业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如驾驶员、高空作业者、医生、会计,精神常紧张,交感神经就兴奋,容易得 高血压 。
(3)膳食营养。
高血压 病患者要避免高盐、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我们每天只需要摄取6克食盐就够了。
在食用油的选择上,多吃植物油,如橄榄油、玉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等等,少食用猪油、牛油之类。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
高血压病中医辩证论治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方法: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用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
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全身兼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特点。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治疗中医无高血压病之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展过程,属于中医之“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的范围。
仅就文献的论述与临床实践,试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如下。
1病因病机从高血压病的证候表现来看,其受病之脏主要属于肝的病变。
肝脏的特性,前人的描述:“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其性刚,主动主升,全赖肾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
则刚劲之质,得柔和之体,遂其条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见《临证指南医案·肝风》)足见肝脏之阴阳能相对的平衡则无病,而肝脏的阴阳得以平衡,又与其他各脏有密切的关系。
2 辨证要点风眩之病位虽在心脉,影响脑神,常由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上扰清窍;或平素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或长期忧郁恼怒,气郁日久化火,肝阴暗耗,风阳升动,皆可致气血逆乱,上扰清窍,发为风眩。
部分高血压病病程长、反复迁延,久病必瘀。
如叶天士所说:“久发频发之恙,必伤及络,络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闭”。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
临床主要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头重脚轻,常伴失眠,健忘,烦躁易怒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3 鉴别诊断3.1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痛,面自汗出,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升高等,其症状较风眩严重而凶险。
3.2 耳眩晕多为突发剧烈眩晕,有恶心呕吐,耳鸣,水平性眼球震颤,血压多在正常范围。
4 辩证施治4.1 肝阳上亢症状:血压升高,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第一章:高血压基础知识
1.1 什么是高血压?
1.2 高血压的分类和分级
1.3 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4 高血压对身体的影响
第二章: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2.1 中医理论中的高血压概念
2.2 中医认为的高血压病因
2.3 中医诊断高血压的方法
2.4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原则
第三章:中医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3.1 中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方剂
3.2 针灸和推拿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
3.3 饮食调理对高血压的影响
3.4 其他中医疗法的应用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综合方法4.1 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的优势4.2 中西医结合下的临床路径和治疗方案4.3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评价指标
4.4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案例分享
第五章:高血压的预防和健康管理
5.1 如何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5.2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
5.3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管理
5.4 高血压患者的定期随访和健康评估
附件:
附件1:中医高血压病病历模板
附件2: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附件3:中医治疗高血压的针灸穴位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高血压:指在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者)舒张压≥90mmHg。
2. 中药:指以草、木、矿、动物、矿物等天然材料为原料,通过中药制剂技术加工制成并供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物。
3. 针灸: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将针刺入特定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治疗疾病。
4. 推拿: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经络及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高血压病中医诊断
肝肾阴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阳 上亢日久,耗伤肝阴,损及肾水。素体 肾阴不足或纵欲伤精,水不涵木,阳亢 于上,而作眩晕、头痛。
肾阳虚衰:
多因病久体虚,累及肾阳,肾阳受 损或阴虚日久,阴损及阳,造成髓海失 于涵养,而见眩晕等。
高血压一病,主要病理环节为风、火、 痰、瘀、虚,与肝、脾、心、肾等脏腑 关系亲密。
肝阳上亢证 肝阳化风证 肝肾阴虚证 肾阳虚衰证 痰湿壅盛证
平肝潜阳 镇肝熄风 滋补肝肾 补肾温阳 化痰渗湿
天麻钩藤饮 镇肝熄风汤 杞菊地黄丸 济生肾气丸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阳上亢型 :
本型多见于高血压I级、低、中危组患者,其他 各级亦可兼见。
主症:眩晕、头痛且胀、面红、暴躁易怒。
次症:目赤、耳鸣、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亚组:临界高血压 140~149 <90
怎样测血压
测血压前,至少平静休息5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 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
一般取坐位,测右手 房间温度为20℃左右 选择符合计量原则旳水银柱血压计或者经国际原
则(BHS和AAMI)检验合格旳电子血压计
袖带对准肱动脉搏动下缘,离肘窝2-3cm 听诊器不放在袖带下 袖带不觉过松或过紧 手臂平放与心脏位置平 应相隔1-2分钟反复测量,取2次读数旳平均值统
主症:眩晕、头痛、手足麻木、口唇发绀。 次症:胸闷、胸痛、失眠、耳鸣、舌质暗或有 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治则:活血化瘀。 基本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松龄血脉康。 西药:根据II级高血压选择用药,提议首选钙拮
抗剂。在其他高血压分级中出现旳瘀血内停证, 按其有关分级选用药物。 主要检验:眼底检验、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血糖、血脂 、血粘度、血儿茶酚胺、肾 脏B超、甲状腺指标、 二十四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指南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
原因不明者,称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的 95%以上;在不足 5%的患者中,血压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为继发性高血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时发时止,或头重脚轻,耳鸣心悸,血压升高。
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等范畴。
1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缓进型高血压多数患者无症状,有些伴有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烦闷、心悸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
若血压长期高,则可出现脑、心、肾、眼底等器质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甚至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
急进型高血压其表现基本上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相似,但症状明显,如头痛剧烈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很快衰竭,血压迅速升高,常于数月至 1-2 年内出现严重的脑、心、肾损害,发生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尿毒症;并常有视力模糊和失明,最后因尿毒症而死亡,也可死于脑血管意外和心力衰竭。
高血压危重症高血压危象: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气急易怒、视力模糊、腹痛腹胀、尿频尿少、排尿困难等,有的伴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发热口干、出汗兴奋、皮肤潮红或面色苍白、手足发抖等;严重者,在伴有靶器官病变时,可出现心绞痛、肺水肿、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
一般历时短暂,控制血压后病情迅速缓解。
高血压脑病: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可呼吸困难或减慢,视力障碍、黑蠓,抽搐,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也可出现短暂性偏瘫、失语、偏身感觉障碍等。
理化检查常规检查项目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糖尿病和慢性肾病患者应每年至少查一次尿蛋白。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2024糖尿病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伴随临床医学高质量发展趋势,循证临床已成为临床医生的思维范式。
由政府、行业学会引领制定的临床诊疗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越来越受临床医生的重视。
这些诊疗指南还方便了非专业医生的临床决策,对诊疗实践指引成效显著。
应广大读者建议,经我刊编委会讨论,决定在本刊开设〃标准指南共识规范冶栏目。
期待各行业学会、专业委员会的标准、指南、共识、规范能在我刊发布。
把中医学期刊办成临床医师,特别是青年医师、基层医师、广大医学生和中医从业者的良师益友,一直是我刊的办刊宗旨、追求目标。
鉴于当前中医特点,本刊鼓励从临床实践出发,基于循证医学原理, 采用RCT研究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而实践经验总结多、证据确凿等Cochran手册制定的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采用GRADE小组制定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推荐证据等级才安照疾病的临床诊疗需求,根据专家共识分别确定循证病证结合诊断、病证结合治疗和病证结合康复等措施, 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实践。
欢迎各学术团体积极组织制定相关标准、指南、共识、规范,本刊及时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发布。
糖尿病高血压病(diabetes mellitus with hypertension,DMH)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
据报道,国外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国内为59.9%o糖尿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对大小血管造成损伤,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血管并发症的强危险因素,既加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又加速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使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风险增加7.2倍,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DMH,可极大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脑肾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DMH的血压临床治疗难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早期以隐匿性高血压或夜间高血压为主,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异性大,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增加靶器官损伤风险。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高血压病中医高血压指南一、概述1.1 高血压病的定义1.2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1.3 高血压的分类①原发性高血压②继发性高血压1.4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1.5 高血压的病因分析二、中医病机及证候分类2.1 中医病机分析2.2 中医证候分类①肝阳上亢证②肝肾阴虚证③肝胃湿热证④脾胃气虚证⑤痰湿中阻证⑥血瘀阻络证2.2.7 肝郁气滞证2.2.8 痰火上冲证三、中医诊断与辨证3.1 中医诊断要点3.2 中医辨证要点①望诊②问诊③搏诊④切诊四、中医治疗原则及方法4.1 中医治疗原则4.2 中医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②针灸治疗③中药煎煮与服用方法④食疗调理⑤养生保健附件:1.本文档附带的病例分析2.相关中医药方剂说明书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病: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定义,成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有高血压病的诊断依据。
2.原发性高血压:无明确病因,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约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95%。
3.继发性高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4.肝阳上亢证:肝阳上升,血压升高,常伴有头晕、头痛、眩晕等症状。
5.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肝肾失养,上升不及,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目赤、夜尿增多等症状。
6.脾胃气虚证:脾胃功能失调,气机不畅,血液运行异常,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7.痰湿中阻证:痰湿阻塞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胸闷、沉重等症状。
8.血瘀阻络证:血液凝滞,影响血液流通,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胸痛、动悸等症状。
9.肝郁气滞证: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影响血液运行,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胸闷、脘腹胀痛等症状。
10.痰火上冲证:痰火上腾,阻塞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常伴有头晕、烦躁等症状。
高血压病文献整理20140404
高血压中医病机与证候一、高血压病概述高血压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及慢性肾病等主要并发症,不仅致残、致死率高,而且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资源,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
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生活方式、社会和自然环境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而呈逐年上升态势。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约有2人患高血压[1]。
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血压病的病名,但是有关于高血压病的认识散见于眩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病症中,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眩冒”等范畴。
二、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在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即使血压低于140/90mmHg,仍诊断为高血压[2]。
三、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一)中医对高血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1. 中医病因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古籍文献中没有提及,但不乏对高血压的症状及并发症的描述,如眩晕、头痛、中风等。
高血压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涉及体内多个系统,对其病因及发病的机理现代医学尚未完全阐释清楚。
中医学是从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关系平衡及变化的角度来认识高血压病,按照其症状表现归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肝阳”、“肝风”、“风眩”、“头风”等范畴,而随病程发展可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饮证”、“水肿”及“中风”的范畴[3]。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形成病因主要是由体质、精神、饮食、七情、起居、劳欲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体质的阴阳盛衰,禀赋的强弱、脏腑气血的盈亏等为高血压发病的基本病因,精神持续高度紧张,劳欲过度也是发病的常见因素,恣食肥甘厚味、嗜食咸味或嗜烟酗酒而聚湿生痰、助阳化火同样是高血压不容忽视的致病环节。
高血压的中医内科辨证论治
浅谈中医“治未病”与高血压病的防治【摘要】近年来,现代医学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但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
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运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高血压;并发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在高血压病的治疗方面,现代医学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降压药物的研制日新月异,临床应用红红火火,但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在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仍不断上升,血压控制率仍然不高,每年死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人数仍不断增加。
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单纯用西医手段治疗高血压并非最佳方案,而以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作为指导,运用中医手段结合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进行防治,则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
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早在《黄帝内经》,古代医家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这是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雏形。
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经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综观历代医家医著,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分三个层次,一为“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二为“既病防变”,即已发生疾病,应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治疗,以防病情发展;三为“瘥后防复”,即在病情稳定期,积极采取措施以防复发。
在中医学里,一般将高血压病归入“眩晕”、“头痛”范畴,但由于个体耐受的差异,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自体感觉并不明显,甚至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概括起来看,中医认为的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有三,一为情志不遂,精神紧张,使肝气不舒,郁而化热,肝阳上亢而发病;二为血虚阴亏,劳欲过度,肾精不足,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而发病;三为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或过量嗜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内生,痰湿上扰而发病。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治思路
高血压病机——痰湿瘀浊窍踞头部阳位
高血压:整体失调,原因是三阴病,肝脾肾三经阳气亏虚, 浊阴窍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血压为什么升高?实际是就是机体有阻滞。
治疗方法:疏散、扫除浊阴。 扶阳就是解决它的缺血,即气不足的问题,这包括两方
面的内容:宣通和温补。用麻桂就是宣通,用姜附就是温补 ,把阻滞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Βιβλιοθήκη 溉了,这个病 也就好了。34
具体方药
熟地90g
盐巴戟肉30g
茯苓15g
五味子6g
黄连10g
赭石细末30g
怀牛膝30g 油桂1.5g(冲)
童便1杯对入
二冬各30g 阿胶30g(化入) 生龙牡粉各30g 蛋黄1枚(冲)
35
36
思路-病因-六郁
火郁
湿郁
痰郁
血郁 气郁 食郁
元·朱丹溪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思路-病因-虚证
血瘀
气虚
血虚
气机阻滞
痰着
脾虚
……
诸虚
思路-症状学表现
头部:头胀、头沉、头紧、头晕、头痛 脉证:脉弦、脉硬、脉长、弦大有力、弦劲 无症状
思路-治法
张仲景《伤寒论》“十二字方针”——“观其 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 四逆散 • 柴胡疏肝散
气逆
• 天麻钩藤饮 • 温氏奔豚汤
阳亢
动风
治本在太阴、少阴 桂附理中汤,四逆汤
高血压治疗思路——温氏奔豚汤加味(厥阴)
14
治法-治标
石决明(先) 30g 川牛膝 30g 煅龙骨(先) 30g 黄 芩 15g
川楝子 15g 元 胡 15g 煅牡蛎(先) 30g 赤 芍 15g
中医理论解释高血压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被称为“痹证”或者“血瘀证”,并有着独特的解释和诊治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角度下高血压的理论解释,从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病因解析1.饮食不当:中医认为,饮食习惯与高血压的形成直接相关。
例如,高盐饮食、油腻食物过多、暴饮暴食等都会导致气滞血瘀,从而使血液循环不畅,最终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2.精神压力过大:根据中医理论,情志因素对于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等都会导致肝郁气滞,进而引发高血压。
3.痰湿内蕴:中医认为,痰湿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常见痰湿原因包括饮食不当、长期滞碍、湿邪侵袭等,痰湿内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造成高血压。
4.肝肾阴虚:在中医理论中,肝和肾是重要的脏器。
肝肾阴虚是指肝肾阴精亏损,造成阳气热盛,血压升高。
常见原因包括年老体虚、长期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肾阴不足等。
5.气郁血瘀:中医认为,气郁血瘀也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气郁血瘀是指因为情志不舒畅、饮食不当等,导致气机不畅,血液运行受阻,从而引发高血压。
二、病机分析1.气机郁滞:中医认为,气机郁滞是造成高血压的重要病机。
肝气郁滞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2.血液黏稠:在中医理论中,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黏稠度增加,造成血管狭窄。
这种血液黏稠度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病机之一。
3.脏腑功能失调:中医认为,高血压是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引起。
肝气不舒、肾阴亏损、脾虚湿停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4.情志不畅:情志因素对于高血压具有重要影响。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都会引起肝气郁结,导致高血压。
5.脉搏紊乱:中医诊断中,脉搏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高血压患者的脉搏常常快而紊乱,这是病机中的重要表现之一。
引言概述: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给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运行失调,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要点
高血压中医临床诊疗实践指南要点1指导原则1.1 制订目的主要目的是推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体现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的诊疗方法或诊疗方案,促进各类临床医护人员规范进行高血压的中医药临床诊疗活动,并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中医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本指南针对的患者群体为易发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和18岁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宜直接适用于、儿童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合并严重慢性肾脏病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
本指南的应用对象为大中华地区的个体执业中医医师、社区医院医师、中医医院内科医师、综合性医院中医科或中西医结合科医师,不宜直接适用于个体执业医师、综合性医院执业医师、海外个体执业中医医师或海外留学生。
1.2 证据编写的基本体例主要针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提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治疗和调摄建议。
在临床指南中所提出的每一项建议必须具有表明其证据强度的明确等级,证据的强度支持了所提出的建议,反映了目前可利用的最好的中医药证据。
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参照刘建平制定的“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和GRADE工作组形成的推荐分级。
1.3 实践应用的关键建议对低危、中危的1级和2级高血压(轻、中度)患者,建议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以中医药治疗为主,降压和改善症状兼顾;对于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建议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治疗基础上,适当加用中医药治疗以辅助降压,改善症状。
高血压的辨证建议以阴阳为纲,根据风、痰、虚、瘀的病机特点,参考肝火亢盛、痰浊壅盛、阴虚阳亢、肾气亏虚等基本证候特征,选用相应的方剂或中成药辨证施治。
老年高血压在上述辨证论治疗基础上,根据久病及肾、多虚多瘀的特点,应结合病情选用补肾益气和/或活血通脉方药。
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还可适当选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
1.4 指南推荐的实践操作工作路径2.诊断标准中医病名和证候名称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国家标准GB/16751.2 –1997)》确定。
眩晕病(高血压病)诊疗方案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2015版本)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的范畴.以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为主要病机,以眩晕,头痛为主证的病症.高血压病临床上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目前,多认为眩晕病因病机与风、火、痰、瘀、虚相关,病位在清窍,与肝脏最为密切,与脾、肾相关,脏腑阴阳失调、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皆可致病,或为清窍失养,或为邪扰清窍。
一、本案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病(TCD编码:BNG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编码:I10.X02)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一)头晕、头疼、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二)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三)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四)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眼底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
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五)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指定的《高血压病诊疗指南》表1.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分类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30 <85正常高值130-139 85-89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94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90亚组:临界高血压140-149 <90表2.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存的临床情况I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脑血管疾病因素超声心动图或X线)●缺血性中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脑出血1-3级)●蛋白尿和/或血浆●短暂性脑缺血●男性>55岁肌酐浓度轻度升高发作(TIA)●女性>65岁160-177mmol/L(1.2-2.0 心脏疾病●吸烟mg/dl) ●心肌梗死●总胆固醇>5.72mmol/L ●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心绞痛●糖尿病粥样硬化斑块(颈、髂、●冠状动脉血运●早发现心血管疾病家族股或主动脉重建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肾脏疾病<65岁)狭窄II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HDL-C降低●肾功能衰竭(●VLDL-C升高血Cr>177mmol/L●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或2.0mg/dl) ●葡萄糖耐量减低血管疾病●肥胖●夹层动脉瘤●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症状性动脉●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疾病高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三、治疗方案1、分型论治(一)肝火上炎型症候: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则:清肝泻火,祛风定眩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12g,柴胡12g,泽泻12g,栀子9g,黄芩15g,天麻15g,钩藤30g(后入),丹皮15g,桑叶10g,菊花10g,葛根20g,甘草6g。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中医学关于本病的论述,多见于“眩晕”、“头痛”等。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治疗病因病机中医学认识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年老、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若先天不足或年老致肾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脑,而致眩晕;或肾精不足,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致眩晕、头痛。
长期情志不遂,特别是忧郁、恼怒太过,肝失疏泄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化火生风,或火盛伤阴,阴虚阳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头痛。
诊断(一)诊断要点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如下。
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男女任何年龄的成人。
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
上述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偶然一次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重复和进一步观察。
2.高血压病的分级标准对本病的分级是为了估计病人的预后并指导治疗。
以往的分级只考虑血压的水平,然而影响本病患者预后除血压的水平外,还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情况等。
因此将血压升高的水平结合有无上述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根据可能出现危险性的高低将病人分层更具临床意义。
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委员会总结了可影响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因素并结合影响因素对病人的危险性进行分层。
(二)辅助检查为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并正确选择治疗药物。
应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
(三)鉴别诊断一旦诊断有高血压,必须进一步检查有无引起高血压的基础疾病存在,即与下列继发性高血压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