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大纲

合集下载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英文名称:Signal and System课程编号:1学时数:64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14 课外学时数:学分数:4.0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试点)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自动化(试点)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是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信号处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通信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信号处理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更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和掌握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理论及应用,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基本要求:1、熟练掌握信号的时域变换、正交函数及正交函数集的判断;正确理解和熟记常见的连续和离散信号;一般了解信号的分类和表示、卷积计算。

2、熟练掌握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傅立叶变换的性质;正确理解周期信号的频谱、抽样信号的频谱;一般了解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3、熟练掌握常见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拉普拉斯逆变换的求解方法;正确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一般了解拉普拉斯变换与傅立叶变换的区别与联系。

4、熟练掌握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常见信号的Z变换、Z变换的性质和Z反变换的求解方法;一般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5、熟练掌握用微分方程描述系统、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原理;正确理解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关系;一般了解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用卷积求解零状态响应的方法。

6、熟练掌握用傅立叶变换分析法求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判断系统是否为无失真传输系统;正确理解系统无失真传输的条件、理想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一般了解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它是研究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控制的学科,涉及到电子、通信、自动化等领域。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来探讨《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信号与系统》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信号的定义、分类和描述方法,了解信号的特性和变换;2. 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分类,掌握系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3. 学习信号与系统的线性时不变(LTI)模型和卷积运算;4. 熟悉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5. 培养分析和设计信号与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内容安排《信号与系统》的内容安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号的基本概念:介绍信号的定义、分类和描述方法,包括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2. 时域分析:学习信号的时域表示方法,如冲激函数、阶跃函数和周期信号的分析;3. 频域分析:引入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概念,掌握信号的频域表示方法;4. 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系统的定义、特性和分类,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5. 系统的时域分析:学习系统的时域描述方法,如冲激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6. 系统的频域分析:引入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概念,掌握系统的频域表示方法;7. 系统的稳定性和滤波器设计: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和滤波器设计方法;8. 信号与系统的应用:介绍信号与系统在通信、控制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1.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2. 数学推导: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导和证明,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理论的理解;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和应用实例,将抽象的理论联系到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 计算实践:引入计算工具和软件,让学生进行信号与系统的计算和仿真实验;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Signals and Systems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通信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求解电子系统的特性,为后续课程(通信理论、网络理论、控制理论、信号处理和信号检测理论等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知识要求:本课程是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继“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之后必修的重要主干课程。

该课程主要研究确知信号的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信号与系统分析方法在某些重要工程领域的应用。

该课程是学习《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后续课程所必备的基础。

3、能力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分析与线性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分析方法,能对工程中应用的简单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求解。

为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在相关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习题和实验,学生应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技能方面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2、具体要求: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信号、系统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信号的函数表示与图形表示。

3.掌握信号的能量和信号的功率的概念。

4.熟练掌握信号的自变量变换和信号的运算。

5.掌握阶跃信号、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相互关系。

6.了解系统的性质。

[教学内容]1. 信号、信号的自变量变换。

2. 能量和功率信号的判别方法3.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

4. 一些典型序列。

5. 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6. 系统的性质[重点难点]1. 信号和系统的概念。

2. 能量和功率信号的判别方法3. 信号的自变量变换4. 阶跃信号和冲激信号。

5. 系统的性质。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作业] 7道[课时] 6第二章线性时不变系统[目的要求]1. 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信号与系统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是理解和分析电子信号以及系统运行原理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以及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的表示和处理方法。

- 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线性时不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

- 熟悉信号与系统之间的相关数学描述和变换。

- 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在信号与系统分析中的应用。

- 了解信号与系统在通信、控制、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安排2.1 信号的基本概念- 信号的定义和分类- 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的表示及其转换- 常见信号的特点和实际意义2.2 系统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线性时不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2.3 数学描述与变换- 时域和频域描述之间的转换关系- 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拉普拉斯变换及其性质- Z变换及其性质2.4 信号与系统的应用- 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信号与系统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信号与系统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3.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介绍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数学描述和变换,引导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理解基本原理。

3.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设备,进行信号的获取和处理,加深对信号与系统的理解,并培养实践能力。

3.3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实际案例,探究信号与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过程、结果和分析进行书面报告。

4.3 期中考试涵盖以往所学内容的知识点和问题。

4.4 期末考试对整个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五、参考教材- 《信号与系统分析》张叔平主编- 《信号与系统导论》王韬副主编- 《信号处理与系统》王健黄新厚著六、教学资源- 计算机实验室:用于进行信号处理实验操作。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时:XX 学时课程学分:XX 学分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专业的必修课。

它主要研究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信号的分类、描述和运算,系统的分类、描述和特性等。

2、让学生熟练掌握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包括卷积积分和卷积和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和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包括傅里叶级数、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等。

4、培养学生运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信号的定义、分类和描述(1)理解信号的概念,掌握信号的分类方法,如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等。

(2)掌握信号的描述方法,包括时域描述、频域描述和复频域描述等。

2、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描述(1)理解系统的概念,掌握系统的分类方法,如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时不变系统与时变系统、因果系统与非因果系统等。

(2)掌握系统的描述方法,包括输入输出描述法、状态变量描述法等。

(二)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1、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表示和运算(1)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表示方法,如函数表达式、波形图等。

(2)熟练掌握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如相加、相乘、平移、反褶、尺度变换等。

2、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和响应(1)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方法,如微分方程。

(2)熟练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求解方法。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工程认证全文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工程认证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课程代码:TELE1006英文名称:Signal and Linear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3.0开课学期:第3学期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分析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等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课程负责人:王家俊大纲执笔人:侯嘉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信号与线性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建立系统分析的总体概念,掌握信号处理、信号特征分析、线性系统分析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以及若干典型的电路系统分析应用,该课程是从电路分析的知识领域引入信号处理与传输领域的关键性课程,在教学环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能培养学生的电路设计与特征分析能力,思维推理和分析运算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后续课程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掌握信号与线性系统理论和知识体系所需的基本数理知识,并能用于专业知识与实际系统分析的能力学习中。

【1.1】2、具备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与理解的基础知识,能使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实际工程中结构、电路、信号等相关具体问题。

【1.3】3、具备对常用信号、线性系统的特性、功能及应用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基础能力,能够理解典型线性电路系统、滤波器、调制解调系统以及信号的时频特性和基本构成原理,能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和应用对象进行方案分析。

【1.4】4、具备对线性系统与信号的基本设计与分析能力,能运用基本原理、数理工具和工程方法,完成电子通信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系统设计中单元与环节的正确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ignal and System课程号:13202002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52. 学时:56(其中: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3. 课程类别:大类平台必修课4.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6. 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7. 开课单位:通信工程二、课程介绍《信号与系统》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有关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的主要任务是:1.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时间函数f(t)及离散序列x(n)的各种表示方式;2.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系统特性的各种描述方式;3.在时间域及频率域下研究激励信号通过系统时所获得的响应。

信号与系统课程研究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初步认识如何建立信号与系统的数学模型,经适当的数学分析求解,对所得结果给以物理解释、赋予物理意义。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变换、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等。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信号与系统概述(共10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信号与系统概述知识要点:信号与系统分析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应用,信号的定义。

第二节信号的描述和分类知识要点:信号的描述,信号的分类。

第三节典型基本连续信号知识要点:正弦信号,指数信号,复指数信号,抽样信号,单位阶跃信号,单位冲激信号。

第四节信号的基本运算知识要点:信号的微分、积分运算;移位运算,反褶运算,尺度变换运算,以及组合。

第五节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知识要点: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相关计算题。

第六节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知识要点: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相关计算题。

可以作为选讲部分。

第七节信号的分解知识要点:信号的直流与交流分解,信号的偶、奇分解,信号的实部与虚部分解,信号的脉冲分量分解,信号的正交函数分解。

第八节系统的描述和分类知识要点: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系统的联结。

第九节线性时不变系统知识要点: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离散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

教学重点:信号的分类、典型基本连续信号、冲激信号及其性质、系统的描述,系统的分类。

教学难点:建立信号的概念、建立系统的概念、信号的周期、能量等运算。

(二)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信号与系统概念,信号与系统的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及分析方法;周期和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基本连续信号的表达方式及其波形;冲激信号及其性质;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信号波形相加、相乘、求导、积分的运算;信号波形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任意连续信号的冲激函数表示;信号的分解;系统的分类,系统的性质;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2.能力、技能培养:理解信号的概念,了解不同类型信号的时域表现形式,掌握不同类型信号及系统的识别方法;熟练掌握信号周期的求解方法;掌握典型信号及性质,能够做到给出信号表达式会画信号波形图,给出信号波形图能写出信号表达式;能够用阶跃信号表示分段函数;掌握与冲激信号、冲激偶信号相关的乘积、微分、积分等运算。

掌握对多个信号进行相加、相乘,对于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要注意相加、相乘之后的规律;掌握对信号波形进行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了解系统的概念,了解系统的分类,了解系统的性质;掌握系统的稳定性、因果性、线性时不变性等;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积分、微分、频率保持、分解等性质。

(三)实践与练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理解信号与系统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点及分析方法;会判断周期和非周期信号、能量和功率信号,计算信号的功率;会判断是信号否为周期信号,会计算周期信号的周期,会计算能量信号的能量,功率信号的功率;掌握基本连续信号的表达方式及其图形;掌握冲激信号及其性质;了解冲激偶信号及其性质;掌握对信号波形相加、相乘、求导、积分的运算;掌握对信号波形进行平移、反转、压缩、扩展的变换;掌握任意连续信号的冲激函数表示;了解信号的分解;理解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系统的性质;会判断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时变与时不变、因果与非因果;掌握系统的分解性质,掌握零输入响应是初始条件的线性函数、零状态响应是输入信号的线性函数。

第二章连续时间系统时域分析(共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建立知识要点:系统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

第二节齐次解、特解的解法知识要点: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齐次解和特解;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

第三节零输入、零状态响应知识要点:计算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方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含义。

第四节冲激、阶跃响应知识要点:冲激、阶跃响应的计算方法;冲激、阶跃响应的的含义。

第五节卷积知识要点:卷积积分的计算,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

第六节卷积及其性质知识要点:卷积及其性质,利用卷积及其性质进行卷积运算。

教学重点:系统响应的两种分解、四种响应之间的关系;卷积运算。

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阶跃响应的含义;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各类响应的含义及运算;卷积的含义及卷积运算。

(二)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系统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了解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掌握计算微分方程的齐次解和特解;了解齐次解与特解、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之间的关系;掌握初始条件和起始条件的含义;掌握分析系统的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掌握计算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方法;掌握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含义,会计算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掌握卷积积分的图解法;理解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积分的解析法;掌握利用卷积的性质计算卷积。

2.能力、技能培养:了解信号与系统时域分析方法的精髓,掌握单位阶跃信号、单位冲激信号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时域求解系统响应的各种方法。

(三)实践与练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了解系统模型(微分方程)的建立;掌握微分方程的经典解法;掌握计算微分方程的齐次解和特解;了解齐次解与特解、自由响应与强迫响应、瞬态响应与稳态响应之间的关系;掌握初始条件和起始条件的含义;掌握分析系统的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掌握计算自由响应、强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方法;掌握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含义,会计算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掌握卷积积分的图解法;理解卷积积分的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积分的解析法;掌握利用卷积的性质计算卷积。

第三章连续信号傅里叶分析(共12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知识要点: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傅里叶级数,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频谱。

第二节傅里叶变换定义知识要点:傅里叶变换定义,典型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性质。

第三节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知识要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定义,典型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频谱及傅里叶变换频谱。

第四节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知识要点:信号的抽样,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第五节抽样定理知识要点:时域抽样定理,频域抽样定理。

第六节系统的频域分析知识要点:系统函数,信号通过LTI系统响应的频域分析,无失真传输系统,理想滤波器。

教学重点: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分析,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分析,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对傅里叶级数分析、傅里叶变换分析、抽样定理物理意义的理解,离散性、周期性与信号频谱的关系。

(二)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教学内容的体系结构,理解傅里叶级数分析、傅里叶变换分析的应用环境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傅里叶级数分析、傅里叶变换分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频响特性分析方法;深刻理解频域的概念;掌握周期信号的三角型傅里叶级数的分解;理解周期信号频谱概念;了解周期信号的吉布斯现象,了解信号的有效带宽;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概念、性质;掌握典型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反变换求解方法;能够绘制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理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掌握抽样定理;了解无失真传输和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2.能力、技能培养:了解信号与系统频域分析方法的精髓,掌握周期信号傅里叶级数的频谱特性、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的频谱特性、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的频谱特性,熟练掌握各种类型信号经过系统时的响应特点及频响特性分析方法、会熟练运用抽样定理。

(三)实践与练习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作业,作业可以是书后习题,可以由任课教师自选。

(四)考核要求深刻理解频域的概念;掌握周期信号的三角型傅里叶级数的分解;掌握三角型和指数型傅里叶级数,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理解周期信号频谱概念;会画周期信号的单边和双边频谱,了解周期信号的频谱特性;了解周期信号的吉布斯现象,了解信号的有效带宽;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概念、性质;掌握典型连续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反变换求解方法;能够绘制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图;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熟练掌握傅里叶变换性质应用;理解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理解抽样信号的傅立叶变换,掌握抽样定理;了解无失真传输和理想低通滤波器的原理。

第四章拉普拉斯变换(共8学时)(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拉普拉斯变换定义知识要点:拉普拉斯变换和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拉普拉斯变换物理意义。

第二节拉普拉斯变换收敛域知识要点: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以及收敛域的相关说明。

第三节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知识要点:典型信号的拉氏变换表达方式及收敛域。

第四节拉氏变换的性质知识要点:拉普拉斯变换各个性质。

第五节拉氏变换的反变换知识要点:求解拉氏变换的反变换的方法。

第六节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知识要点: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第七节拉氏变换求解电路知识要点:拉氏变换的电路模型,分析电路。

第八节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知识要点:系统函数,系统特性,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拉普拉斯正变换及逆变换的方法,拉普拉斯变换的主要性质,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方法,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拉普拉斯变换主要性质物理含义的理解,电路的复频域模型及系统响应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二)教学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物理意义;理解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了解拉普拉斯变换的收敛域;掌握典型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结果;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线性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时移、频移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微分、积分性质;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卷积性质等;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定义;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法;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留数定理法;掌握拉普拉斯反变换的多项式相除法;了解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解动态电路;了解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的复频域模型;了解电路定律的复频域形式;会用拉普拉斯变换方法进行电路分析;理解系统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