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回想 发展 经济学过 去在 西方 曾经 出现 过 的 “ 危 机 ” ,
我 提出 的 这个 问题 , 不 是 空 穴来 风 。 我 觉得 , 在引进
西 方一 门新学科时 , 开始 阶段 采取“ 拿来 主 义” 是 必 要 的。 但拿来 以 后 , 要使 这个 学 科 在 中 国大 地上 生
根 、 开花 、 结 果 , 那还 是一 个漫长 的艰苦 过程
· 国外经 济理 论述评 ·
经 济发 展 中值 得 研 究 的几 个 问题
夏振坤
发展 经济 学 引入 我 国已经 年 了。 经 过 国内
经 济学 界 的辛勤 努力 , 翻译 了 大量 的国 外 名著 , 出版
了许多 中 国人 自己 的教 科书 。 同时也 培养 了 一 大批
发展经 济学家 。 发展经 济学作 为经 济学 的一个分 支 地 位在 中 国 已经 确立 。 叮说是初 具规 模 , 基 础 始奠 。
得在 中国 构建起 一种 “ 良性 不 平衡 发 展 ” 机 制 , 有一
个指导思 想 。 关于 反 贫困问 题 。 贫 困 问题 , 是 发展 经 济学研
究 的老 问题 。 我们 注意 到 , 近 几年来 , 反 贫 困的理论
又有 了一 些 新 的进 展 。 美 国 学 者詹 姆斯 · 米 特 尔 曼
二元 理论 , 是 以 完全 市 场化 为前 提的 。 而我 国 目前 ,
离 完全市 场化 还有 相 当距离 , 还存 在 “ 政策壁 垒 ” 特 , 别 是“ 城 乡鸿 沟 ” 。 这就 是说 , 我 国农业 的现 代化 、 市
— 场 化 , 还 要首 先 解 决一 个 中世 纪 的遗 留 问题 农
的扶贫 ; 推进政 治改革 是 消除制 度短 缺方面 的扶 贫 ;

当前经济研究几个热点问题辨析_卫兴华

当前经济研究几个热点问题辨析_卫兴华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无“ 法” 经济走不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 琏!月"#日在第六届北京科博会“ 高成 长企业与金融市场国际论坛”上发言 时提醒说: “ 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初期总 是比较乱, 经济慢慢发展了, 自然就会 规范,这种想法可能过于天真。 ” “ 我国 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 需 要把它放到一个法治的基础之上, 否 则的话, 就可能会变成打滥仗的、 坏的 市场经济。 ” 吴敬琏指出,我国的市场经济已 进行了$%年,很多子系统已经建立起 来, 但整个经济的运转还有很多题, 什 么原因呢? 缺乏规矩。 最基本的一个规 矩—— —产权规则都没有建立好,导致 政府侵犯个人产权、个人利用权利侵 吞公共产权、经营者之间互相侵权等 行为非常普遍; 另外就是缺乏诚信, 现 代市场经济是一个高度的、非人格化 的经济,这就要求交易要建立在一套 严格的规则基础之上。 吴敬琏认为,用传统的儒家规则 代替法治来规范经济行为,在现代经 济社会可能行不通。 他举例说, 新加坡 李光耀一直准备用儒家的思想治国, 在早些时候采用这套规则很见成效, 后来则不怎么行了, 他们发现, 这套东 西有一个重大缺陷:压抑人们的创造 性; 同时, “ 尊尊亲亲” 等行为准则也很 难适应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发展的需 要。 “ 如果说儒家这套规范不符合现 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用什么样的东西 规范呢?有一个现成的被其他国家的 发 展 已 验 证 的 东 西—— —建 立 现 代 法 治, 用一套公认、 正义的法律规则来规 范人的行动。 ”吴敬琏建议, “ 第一要规 范政府的行动; 第二要规范、 约束市场 活动中人们的行动,在普遍的规范之 下, 各自按照统一的规则行事, 这样的 经济才能长远发展。 ” 他说, 要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需 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 其核心部分是要 建立一套法律体系, 在统一的法律框架 下,一切人的行动不服从任何其他权 威, 只服从法律。 但有法律不等于就有 了法治, 一方面, 要使法律符合公认的 正义, 要符合人类历史上形成的所谓政 治文明所规定的最重要的准则, 同时还 要保证规则要透明; 另一方面则要保证 执法的公正、 公平与公开; 此外, 还牵扯 到公民力量及社会舆论监督等。 吴敬琏表示,从"!!&年的十五大 提出建立法治国家以来, 我们正在朝着 法治的方向逐步推进, 有些方面还有所 突破。 他举例说: “ 譬如《 中关村基本法》 中有一条规定: 凡是法不禁止的就是可 以做的, 这是现代法治理念的一个非常 重要突破, 强调了保障人的‘ 天然’ 的权 利的重要性。 ” “ 总的来讲,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 家都是实行市场经济, 但好的市场经济 并不太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法 治。 我们看看历史就知道, 有些�

谈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前沿问题

谈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前沿问题

谈当前经济形势的几个前沿问题第一个问题:怎么理解"新常态"最近中国报纸上以经常可以看到一个词,就是"新常态"。

怎么理解"新常态"呢?这是之后相对于我国前一段时间超常的经济高速增长而言的,意指经济应逐步转入常态。

要知道,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不能持久,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所以,我们今天讲经济要进入"新常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好事,盲目追求超高速增长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是不利的。

二,过高的增长率带来哪些严峻考验呢?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资源消耗过快。

第二,环境受到影响,生态恶化。

第三,带来低效率。

第四,出现一些金融行业的产能过剩。

第五,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这一点点也是最重要的,这里展开谈一下。

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会留给很多后遗症。

现在我们不得不把调整经济结构放到重要位置上。

结构调整很重要,比单纯追求重要经济总量当更重要。

举个例子。

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国gdp是世界第一的,要比英国大很多,但是东亚地区的经济结构不行。

具体来说,英国大约在1770年左右需要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到鸦片战争时进行了大约70年。

经过这70年的发展,此时的英国gdp构成中,主要为蒸汽机、机械设备以及铁轨、铁路机车、车厢等工业品,印刷业中使用的也是机器。

而当时中国的gdp完全是由农产品跟手工业品构成。

同时,英国的交通工具尽管是轮船和火车了,而中国当时仍然是帆船和马车。

从出口来看,中国主要是茶叶、瓷器、丝绸等农产品和手化工品,而英国则是制动器和英国机器设备。

所以,英国在经济结构远远方面远远达了中国。

此外,在人力资源结构设计方面,英国也超过中国。

当时英国有一千多万人,而中国据传说有四亿人。

但是,英国已经或进行工业革命70年了,小学已经普及,并开办了大量中学,还兴建了很多法学院,每学期培养出大量科学家、技术人员,还有中国经济管理人员、金融专家等人才。

当代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存在的五个问题

当代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存在的五个问题
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方向 、 科学 的价值 目标 、 有序的发
很少研究 生产力 。 这是经济理论研究 的一个方 向性问题 。 生 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 社会发展 的基 本动力 , 经济理论 的创新发展 , 不能脱离对生产力 的研究 , 否则就会 成为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或空 中楼阁 。 二、 重视定性分析 , 忽 视定量分析。 这 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方 法论 问题 。 定性分析与 定量分析作为经济理论研究 的两种方法 , 各有利 弊 , 只有将 二者结合起来 才能得 出正确的结论 。三 、 热衷 于宏 观研究 , 轻视微观研究 。 这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方式 问题 。 经济理论研 究 固然要重视宏观经济 问题研究 ,但不能忽视微观经济研 究。 四、 注重文本研究 , 忽视实际问题解决 。 这是经济理论研 究的 目的问题 。 经济学是经世致用之学 , 经 济理论研究重在 解决 改革发展 中的实际经济问题 。五 、 注重论文数量 , 轻视 论文质量 。 这是经济理论研究的学风 问题 。 推进经济理论创 新, 必须摒弃浮躁之风 , 回归科研 本原 , 注重论文质量 , 把解 决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评价标准和根本 目的。 摘自2 0 1 3 . 1 2 . 8 《 人 民 日报》
摘自 《 民族研究) ) 2 0 1 撰文指 出, 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存在 的突出问题 ,
主要表现在 以下五个方面 : 一、 只研 究生产关 系 , 不 研究或
个人作为有 限的 、 历史 的存在 , 在 时间与空 间的限制下 , 只
中密切配合,协调互补,共同推进民族政策评估工作 的规范 化、 科学化 , 促进 民族政策更好地发挥效能。由于民族政策类 型多 、 覆盖面广, 不可能用一套指标体系去评估所有类型的民 族政策 。因此 , 必须根据政策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 采用不同的 评估指标 , 并为各指标分别赋值或确定权重, 建立完整的政策 评价指标体系 , 形成政策评估的基本模型。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引言宏观经济是指研究整体经济总量变动、经济增长率、经济周期、国家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等宏观层面的经济学分支。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数。

本文将探讨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热点问题一:全球贸易摩擦自2018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已成为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

美国与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纷争不断升级,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这些贸易摩擦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

贸易限制措施导致贸易量减少、投资降低、商品价格上升等现象,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压力。

热点问题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是当前宏观经济的另一个热点问题。

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各国普遍经历了经济衰退和增长停滞。

投资下降、消费减少、企业破产等问题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政府纾困政策和货币刺激措施成为应对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手段。

热点问题三:通胀压力当前,全球范围内存在着通胀压力。

供应链紧张、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通货膨胀上升。

特别是某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财政刺激措施,可能会加剧通胀风险。

通货膨胀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和对企业的运营成本造成很大挑战,需要政府和央行采取相应的举措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

热点问题四:不平等问题当前社会的不平等问题也成为了宏观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

这不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还会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不平等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分配政策,提高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持续发展。

结论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全球贸易摩擦、经济增长放缓、通胀压力和不平等问题,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和央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维护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挑战,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学科,也在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经济学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学的新兴领域。

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涉及到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数据分析等领域。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流动更快、市场更广、竞争更激烈,这对传统经济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比如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公众利益。

二、环境经济学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领域。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以及环境政策等问题。

在环境经济学的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例如,税收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工具可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人工智能与就业问题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在经济学领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和效率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带来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

这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促进技能培训和转岗等措施成为研究的方向。

四、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正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技术革新正在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普惠,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传导和隐患,需要健全的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

五、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和社会公正,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是当前热议的问题之一。

我国经济研究中的两个典型方法论问题

我国经济研究中的两个典型方法论问题
然是静态均衡和 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方法受到许多批评 , 但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基本分析工 具的地位并没有被撼动。均衡分析经常受到的批评是 : 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均衡分析所 描述 的那种 静止不变的东西 。但是 , 根据我们对规律的通常理解 , 均衡分析提供静止不变的东西 , 可能不仅不是缺 点, 反而是优点。规律是什么?规律是经常 、 反复出现的现象。这样看来 , 均衡分析所提供的静止不变
安徽 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 版)
Ju a o A hi nvri P i spya dSca S i cs orl f n u U i s y( hl o h n oi c ne ) n e t o l e
J l 0 6 uy2 0
V学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 , 我 和应用经济学 的发展相 比, 理论经济
学 的发 展相 对落 后 。在理 论经 济学 的研究 领 域 中 , 两个 问题 具 有相 当 的普 遍性 , 有 一是 用 “ 中生 有 ” 无 的方法 解释 经济 现象 , 一是 用对 现行 政 策 的辩 护 替代 对 经济 现 象 的解 释 。本 文从 经 济 学 方 法论 的高 度
第3 O卷 第 4期
我 国经济研究中 的两个 典型方法论 问题
梁 东黎
( 南京大学 商学 院 ,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3
摘 要 : 国的许 多研 究在使 用均衡分析方 法的时候 , 我 往往 以西方发 达 市场 经济 作为均衡 状 态, 从
而把我 国经济 中出现 的问题 归结为对均衡 状 态的偏 离。这是对 均衡 分析 方 法的错误 运 用, 应该 加 以纠
主义 政治 经济 学对按 劳 分配 的描述 : 在社 会 主义 制度 下 , 个人 消 费基 金 或 个人 消 费 品 的分 配 , 根据 按 是 劳分 配 的原则 进行 的 。这是 由以下 的经 济 条件所 决定 的 : 一 , 第 生产 资料社 会 主义公 有制 ; 二 , 第 生产力 的发展 还不可 能 达到产 品极 大丰 富 的程度 ; 三 , 动还是 人们 的谋 生手 段 。只要 上述 三个 经济 条件不 第 劳 发 生根 本 的变化 , 按劳 分配 就 “ 和房 屋 向人 头 上倾 倒 时 的 重力 法 则一 样 ”, 会作 为 一 种 客观 必 然 性 贯彻 下去 , 这是不 以人们 的意 志为转 移 的 。

经济学九个缺陷[整理版]

经济学九个缺陷[整理版]

◆芒格:经济学九个缺陷(上)◆■第一、致命的不关联性,导致“只有锤子的人”综合症,经常高估自身的价值。

我想出了一个现代的名词为怀特海不喜欢的方法命名,那就是“痴狂”。

这是一种完全疯狂的表现方式,经济学像其他学科一样太孤立了。

这种失败的本质造成了我常说的“只有锤子的人”综合症,这种说法来自一句俗话:对于一个只有一把锤子的人,任何问题看起来都很像钉子。

由于“只有锤子的人”综合症的出现,对于一个笨手笨脚的人而言,配备全套的工具是唯一的秘方——你不只是有一把锤子,你得有所有的工具,这样你就会有不止一种的策略。

你必须使用那些工具清单,否则你就会错失很多机会。

但如果你拥有完整的一套工具清单,在脑海里一一按清单回顾,你就会找到用别的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的答案。

你明明知道它们的重要性,却没有数据支撑。

实际上,每个人都会:(1)高估有数据支撑的材料(2)不会把那些可能更重要但难以权衡的材料列入全盘考虑。

这也是我一生努力避免的错误,我一点也不后悔自己一直这样坚持。

摩尔根是近代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之一。

当他到加州理工学院时,他采用一套非常有趣而又极端的方法,以避免多计算能被计算的、少计算不能被计算的错误。

加州理工学院到处都有弗里登电动台式计算机,但摩尔根禁止生物学系使用弗里登电动台式计算机。

他回答说:“我就像1894年沿着萨克拉门托河河岸寻找金子的人,凭借一点智慧,我就能摸到、捡起一大块天然金子。

只要我能做到,就不会让我系里的人在沙矿开采中浪费稀有的资源。

但令人吃惊的是,如果你有几种好的智力谋略,你不做沙矿开采比能不断地用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所采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二、没有遵循自然科学的根本的、完整的思想曼昆研究经济学的方法的错误在于他从来不加归类地汲取其他学科的营养,从来不标出他的“舶来品”是来自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博弈论或是本来是什么,他完全不把这种概念归于其源头的基础知识。

如果你不那样做,就像在使用无序的档案系统管理公司,会降低你的实力。

中国经济学研究落后的八大原因

中国经济学研究落后的八大原因

中国经济学研究落后的八大原因黄文平无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学以及经济学研究,基本上都是舶来品。

虽然在经济思想方面,中国古代也曾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事实上,几乎所有其他学科也是如此,例如数学家祖冲之的勾股定理,天文学家张衡的地动仪,药物学家李时针的本草纲目,军事家孙子的孙子兵法等等。

可以说,古代中国的学术成就曾经达到过同时代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然而,现代中国,几乎在所有的学科领域,都普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落后,不是个别事情。

笔者学识浅陋,顶多也只能算是一个经济学爱好者。

恕笔者胆大妄为,在这里抛砖引玉,希冀大家都来关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更好地提高经济学研究的水平。

虽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国内多个场所表示,在未来10-20年后,中国肯定有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

但我想,如果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国人离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距离恐怕还很遥远!原因之一:缺乏一个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

众所周知,在中国,学术研究,尤其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受到诸多限制,有很多明示或隐蔽的禁区。

即使在禁区之外,如果研究成果或者研究倾向不符合需要,也往往难以公开发表,或者争取到项目资助。

另外,一个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不仅仅体现在研究方向的高度自由,而且还体现在学术期刊的高度自由。

如果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受到严厉的限制,思想统一的结果,就是学术自由的沦丧。

原因之二:缺乏真理至上、追求自由的学术精神。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对话》节目中,美国12名高中生都是当年美国总统奖获得者,国内的学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在整个节目中现场,中美学生的表现形成强烈对比。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学生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让人吃惊的是美国人拥有较高的自由,但他们的价值观念却惊人的一致。

构建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构建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构建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的几点建议关于《构建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的几点建议》,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领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理论。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与影响力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全球金融危机也导致西方经济学家越来越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的研究。

然而我国的经济理论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理论创新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被我们边缘化的同时,西方许多学者却越发关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随着经济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立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在开始研究经济学时就提出:“从当前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

”现实迫切要求我国学者构建一种符合国情的中国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在构建中国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时,首先要处理好中国经济学几个方面的问题,否则,将不利于经济发展与理论创新。

一、正确处理中国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经济学走上了我国经济学舞台,与政治经济学并列设为二级学科。

目前高等院校在经济学教学上实行双轨制教育,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行,但在实际教学中,西方经济学的比重远远高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近几年许多高校取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渐被边缘化,西方经济学在高等学校双轨制教学和研究中成为主流经济学。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问题更加尖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局限也日益突出,两者的对立越发明显,也越发导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

然而许多学者却忽视中国国情谈经济改革,一味地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也导致许多难以解决的突出问题。

张晖明等认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主流经济学的“科学化”、工具化和数量化,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纵欲主义、物质主义几乎不受节制地在全球蔓延开来,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空前对立起来。

关于经济学教科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经济学教科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关于经济学教科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摘要:本文认为应以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为背景来撰写本土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应把运用经济学理论理解和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作为经济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努力运用中国经济的实例来阐述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对西方大学的主流经济学教科书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调整、取舍与增删。

本土创作的经济学教科书必须反映中国在过去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所获得的基本经验教训和在未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教学效果为本,以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和建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为中心,同时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关键词:经济学;教科书;中国化;经济学教育一、经济学教科书的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学所谓经济学教科书的中国化,亦称经济学教科书的本土化,指的就是将目前由西方经济学家创立的这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和中国的经济现实紧密相连,以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为背景来撰写经济学教科书,以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为学术背景来展开我们的经济学教育,以理解进而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为经济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努力运用中国经济历史和现状的实例来阐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需要,对移植自欧美国家主流经济学教科书的传统结构进行调整和内容上的取舍与增删,以更好地理解有鲜明转型特征和历史局限性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显然,并不存在理论意义上的中国经济学,就犹如不存在中国数学、中国化学和中国物理学一样。

现在的“西方经济学”这个称谓指的是“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按照政治标准而非地理标准进行划分的结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经济学者更倾向于使用“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了。

在全世界,主流经济学家使用的理论分析工具都是一样的,所遵循的研究规范也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经济学家在设计和评价某项具体的经济政策时所持有的价值判断。

在政策层面,各国的国情不一样,各国的制度环境不一样,各国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不一样,不同决策者的价值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具体的经济政策不能奉行“拿来主义”的原则,而应紧密结合各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设计。

我国理论经济学研究2012年的新进展及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_邱海平

我国理论经济学研究2012年的新进展及面临的重大实践问题_邱海平

发以及我国经济社会问题的凸显,使人们对于西 方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反思,对政治经济 学有了新的评价,认识到创新经济学理论并创建 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紧迫性。
从近几年理论经济学总的学术研究和思想状 况来看,一方面,经济学的大部分研究仍然沿袭着 已有的传统,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学研究的整 体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认识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与 转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盲目迷 信和推崇西方经济学的局面开始扭转。第二,政 治经济学的研究进一步活跃,许多理论研究取得 明显进展。第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 中国气派的中国经济学已成为真正具有远见的中 国经济学人认同和追求的共同目标。
济。
—9—
经济纵横·2013 年第 2 期
治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人和现象仍然 大量存在,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清晰地认识到,无 论是照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还是照搬西方经 济学理论,都 无 法 科 学 地 解 释 中 国 道 路 或“中 国 模式”,也 无 法 满 足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客 观 需 要。 因此,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指导, 同时合理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以 全球化的当代世界为背景,以我国现代历史和当 代国情为基础,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实 践为主要对象,通过概念或范畴的创造、理论的创 新、逻辑体系的构建等方式,努力创建符合科学理 论标准、同时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虽然实现这一学术目标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是,明确地意识和确立这一发展目标和方向,无 疑是我国理论经济学的一次伟大觉醒。
二、2012 年我国理论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 在上述总体认识形势下,2012 年我国理论经 济学研究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 一) 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 2012 年以来,我国理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 究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 1) 《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 题。如,高峰发表了《论“生产方式”》一文,重新 解读了马克 思 在《资 本 论 》第 一 卷 序 言 中 生 产 方 式的含义,即劳动过程。[1]① 林岗发表了《论 < 资 本论 > 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明确将马 克思在《资 本 论 》第 一 卷 序 言 中 关 于 生 产 方 式 的 含义解释为“生产力”。[2]由此可见,人们对于《资 本论》或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仍然没有获得完

中国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中国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中国特有的经济问题,包括中国经济体系、制度变迁、产业结构、城乡差距、资源配置、市场变化等诸多方面。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它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具体特点和规律。

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价格改革、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等。

其中,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有企业改革是引导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的必然要求。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中国经济学家积极探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和管理制度改革、产权转让、市场化改革等内容,并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观点和观点。

另外,中国经济学家还积极研究了价格改革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学家在价格改革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方面,中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引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思路,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学还关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

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农业主导向制造业和服务业主导的变迁。

中国经济学家针对这一问题积极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学家在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如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经济学的问题

中国经济学的问题

中国经济学的问题作者:葛守昆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3年第04期纵观近3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学,笔者以为其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样,具有相同的特征,停留于浮浅的表面,回避了实质的经济增长和真正的利益关系矛盾,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尽管这后面有深层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问题也不能完全由经济学来承担责任。

但是无论如何,非常有必要对中国经济学眼前的现状做总结反思,以真正促进中国经济学向科学方面的发展。

经济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重生产力研究,轻生产关系研究。

文革后的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学界曾经在批判“两个凡是”的背景下,重视以生产关系为对象的经济学研究,特别是以“硬骨头经济学家”孙冶方为代表。

但是时间不长,研究明显掉头,转向重视生产力研究,主要以熊映梧为代表,提出要把生产力研究放在理论经济学的首位。

随之,中国经济学界刮起了生产力研究之风。

问题在于,生产力能不能摆脱生产关系的束缚自发的发展?特别是面对当时中国的改革事业,能不能脱离生产关系孤立地研究生产力?经济学界比较麻木,缺少深入的追究。

以致于造成了中国经济学界长期对生产关系研究的缺失,经济学家将大量的精力用于研究经济增长,对涉及生产关系的重要改革相对漠视。

2.盲目照搬西方经济学。

近30多年来,随着西风东渐,大量的西方经济学涌入中国,中国高校的经济学充斥着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和译著,经济学方面的东西方交流空前增多。

但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是,由于东西方经济体制的差异,中国经济学在与西方经济学的融合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东施效颦现象,结果西方经济学来到中国,比较普遍地患上水土不服而消化不良的疾病,造成了具有一定科学性的西方经济学之箭就是射不中中国经济问题的靶子。

导致西方经济学只能与肤浅表层的中国经济学相结合,回避了许多中国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当今中国经济改革与增长面临的窘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境遇。

3.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学非人化倾向。

几个有关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几个有关经济学方面的问题

几个有关经济学方面的问题(2008-03-31 12:56:22)转载分类:经济资料与实务标签:财经1、国家财富及其增长与消沉,国民财富(存量分析),现有资源,潜藏资源,沉没资源,有用资源,过期资源,2、国家财富的定义,一国财富的多寡统计3、资源体系,资源价值(过去、现在、潜藏)4、物质形态的硬财富、文化科技形态的软财富、体制制度财富、国家组织体系财富5、财富与发展的关系,财富是发展的基础,发展促进财富的增长6、谈“又好又快”与“又快又好”。

追求经济增长本身没有错,错在我们的经济增长的途径出了问题。

节约稀有资源是“经济”的应有之意;“减少污染”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减小经济外部不经济的应有之意。

我们需要要解决的是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而不是在经济还没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目标要求情况下,放慢经济发展速度,而无论经济实际发展的现状如何,加强社会其他各方面的协调平衡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意。

要正确认识“经济”内涵(马克思的“经济”概念、西方经济学的概念、当前对“经济”的理解):①经济量的概念;②“经济”外延(节约稀有资源、减小经济外部不经济)的内涵。

延伸到现行政府与学术界“滥用概念”、“滥换概念”、“滥套概念”。

就经济本身而言,强调“快”是没有错的,强调增长是没有错的,不必非要要“发展”,各方面的都增长,并且这种增长又是协调的,形成一个综合的增长,即“发展”。

经济增长是个实证概念,经济发展是个规范概念。

7、教材中对“价格”方面的变动谈的很少,这与实际有很大差距。

8、传统经济学的理想假设及分析模型与产生这些理论与分析方法的时代的经济实际的差距表明:理论并不是完全来源于实践,有的来源于人的想象与假设。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分析越来越接近现实经济了,也表明: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变小了。

9、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两者的统一,也是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平衡器,要两手都要硬,才能发展好经济:完整的经济学框架;10、美国多次降低利息对经济的积极刺激作用有多大(提高投资需求、加强市场流动性),另外降息是否会以及如何引起美元贬值、通货膨胀?11、经济学分析研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理性!12、近几个月以来,中国股市大幅下跌:管理层无所作为,市场大幅振荡,管理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不能较好地大股东的恶意行为,也不向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不能对市场的状况提出正确的判断,在股市上涨时能出来调控进行管理,为何大幅下跌时又要依靠市场,不出来调控管理(政府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股改时不愿付出支付比例,现在又在大量减持,政府应该干预,实现市场的公平。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发展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通过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有几个核心问题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

这些核心问题涉及到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经济结构转型、环境保护以及制度和政策问题。

首先,经济增长是发展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涉及到就业、教育和医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等多个方面。

经济增长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包括良好的教育、健康和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及鼓励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政策环境。

同时,经济增长也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其次,收入分配是发展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收入分配不平等会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我们需要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等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贫困问题,通过扶贫政策和经济发展来减少贫困人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经济结构转型是发展经济学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经济结构转型涉及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的转变。

我们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确保经济转型不会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

第四,制度和政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

制度和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制度和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这包括市场机制的完善、政府职能的转变、法治环境的建设、知识产权的保护、教育公平和劳动力市场的改革等。

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制度和政策的可持续性问题,以确保它们能够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

最后,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发展经济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需要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环境科学等紧密合作。

我们需要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方法来深入探讨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以提高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中国经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杨晓维经济理论要服务于经济现实。

然而,相对于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要,我国现有的主流经济理论越来越难以承担服务现实的责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市场化,实践已远远突破了传统理论框架,理论与现实存在严重的冲突。

这种状况,被有的学者称之为中国经济学的“危机”或“困境”。

摆脱困境,构建中国的市场经济理论,既是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实践的要求。

一、对传统理论的反思中国目前的主流经济学,是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基础上构建的我国传统经济学的延续和发展。

反思传统,有助于理解当前中国经济学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种“致用之学”,传统经济学在计划体制下的作用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在理论上证明计划经济及相应的各项政策的合理性,;二是在揭示计划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探索为改善计划的手段。

1、宣传功能计划经济体制,是国家对整个经济实施计划控制和管理的经济。

为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社会生产,个别经济单位必须严格执行计划指令,否则就可能破坏计划的完整性,导致计划的失效和经济的混乱。

但是,由于生产由国家统一安排,生产成果按平均主义原则由国家统一分配,单位和个人既没有选择特定活动的权利,也不能基于自己的活动直接获取收入。

计划体制下个别经济行为与行为主体的收入相互分离,单位和个人缺乏努力执行计划的内在激励。

为此,政府必须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制实施计划。

同时,需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激励干部和群众自觉执行计划,努力工作,同心同德实现计划目标。

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矛盾运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在于说明通过无产阶级革命,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部分,则力求在理论上证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教育人民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中,实现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此,在出现利益冲突时,即使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受到损害,也要为了社会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积极、主动地执行计划指令,努力工作。

除了一般性的宣传之外,传统政治经济学还要在理论上阐释各项具体政策,向群众讲清政策的“道理”。

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每一项政策、每一次运动,无论是五十年代宣传三面红旗、大炼钢铁,还是六-七十年代批“三自一包”、“资产阶级法权”,“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都需要经济学家找出相应的理论根据,以形成人们的共识,统一思想,从而动员干部和群众,保证不同时期的各项政策都得到有效贯彻和执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相当大一部分理论经济学家实际上都在围绕着宣传工作从事科研和教学。

科研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政策,教学是在培养宣传人才。

为了保证宣传的质量,统一宣传口径,在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基础上,形成了我国自己的标准教科书,统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宣传。

对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诠释,首先都要由权威人士或权威文章定调子,确定“提法”,大家在此基础上展开。

同时,通过各级行政部门,强化科研、教学和宣传纪律,甚至通过政治运动保证思想统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也有部分经济学家在基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特别是结合对现实的观察,对传统理论产生过疑问,对具体的经济政策提出过批评,并在经济学界引起过一些争论,如对价值规律、商品交换问题等的讨论,但形不成主流,而且往往成为批判对象。

与上面保持一致一直是从事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基本政治准则,领会上面的“意思”成了经济学家的重要工作。

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经济学家很难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研究。

2、研究功能传统经济学的另一项任务,是研究计划经济本身的运行规律,从而在理论上为形成科学的计划管理体系,改善对经济活动的计划管理,增进计划经济效率而努力。

在理论经济学方面,传统经济学在苏联的计划经济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计划经济的实践,总结、归纳、概括了大量计划经济的原则、运行规律,用以在理论上指导经济活动。

而应用经济学(当时直接从属各经济部门,故称为部门经济学),则在计划经济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对口的各经济部门的工作,形成了各自的应用理论。

进而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经济部门,改善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计划管理。

经过几十年努力,中国已经形成了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包括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金融、会计、统计等部门经济学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计划经济理论体系。

研究的领域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经济活动,为改善计划经济的运行做了大量工作。

但是也应该指出,传统体制下的经济工作方针和政策,通常都不是在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的,而往往是首脑机关自行决策的产物。

经济学家只是进行事后的论证、说明,研究如何完善政策。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即使政策是错误的,经济学家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

当错误政策带来严重后果时,也只能由决策者自己加以纠正。

所以,传统经济学只是被动地、在相当有限的范围内为改善计划管理做一些工作。

二、当前的问题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们怀着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而思想上的拔乱反正,或思想解放运动,也解除了对理论研究的束缚,经济学呈现出一派繁荣,并逐渐成为“显学”。

⑴针对计划经济的弊端,一批经济学家在长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或是以经典的马克思为依据,重新解释理论,解释现实;或是试图从现实出发,创新原有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虽然也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学家,仍然还是以注释、宣传上面的政策为已任。

上面制定一项政策,提出一个口号,就忙着找理论根据,对其加以阐释、发挥。

但所有这些工作,对于人们摆脱教条,统一改革思想,理解中央各项政策,动员群众投身改革,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全会以来,从社会主义也有商品交换,要运用价值规律;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的提出,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都凝聚着中国经济学家的苦心。

⑵经济学家们不仅致力于改革观念的形成,而且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还积极投身于改革方案的设计,对于如何推进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了大量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报告。

有不少建议被被决策者接受,转化为了相应的政策,运用于改革和发展的社会实践。

这些建议和政策,在“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些经济学家们的努力,也许改革会有更多的困难。

而且,对策研究也是对传统的经院式、考证式、注释性、宣传性研究方法的矫正,使经济学向着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

在肯定经济学家们在推进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主流经济学并未摆脱传统理论的基本框架,理论本身的进展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对策式的研究对经济学本身的学术进步和学术水平的提升还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1、注释性的理论,虽然有助于统一思想,但丝毫无助于理论的提升和深化。

而且随着改革的推进,形势的变化,理论解释跟不上政策的变化,往往严重脱离现实,理论的尊严受到现实的嘲弄,败坏了理论的名声,使人们产生对理论的普遍不信任感。

2、通过对经典文献的重新解读,以及对改革实践的的总结,主流经济学家在改革实践中创新了大量理论观点。

但是主流经济学没有、也无意改变传统理论基础,而只是力求在传统理论的既存框架内,用一些新的提法、新的概念,对具体问题的重新说明,使之更符合改革开放的现实。

而传统经济学本质上是否定市场经济的,因此由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理论观点与基础理论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

例如市场效率与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市场主体的排他性利益与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市场价格的基础,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等等问题。

传统理论无法支持这些来自实践的新观点,而这些观点也不能在确定的基本理论基础得到深化,上升为理论。

基于传统理论对这些新观点的解释,往往显得牵强,缺乏说服力。

3、由于主流的基础理论在本质上仍然是计划经济理论,而基于这样的理论是不可能构造出面对市场经济现实的应用经济学理论的。

在这样的前提下,应用经济学可能有两种选择:或是以脱离现实为代价,仍然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构造应用经济学理论,以保持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一致性;或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理论的同时,不顾理论基础与应用部分的矛盾,引入与现实吻合的应用理论,以更好地运用于实际。

无论哪种方式,都很难构造出有坚实理论基础,又能够有效运用于现实的的应用经济理论。

可能是由于应用经济学家更贴近现实,所以应用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撑的问题似乎更为明显。

4、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政策建议,是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们对于推进中国的改革实践,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基础理论,很多政策建议要么就仍然在传统的理论框架下考虑问题,以计划经济的手段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市场经济中的问题。

要么干脆不要理论,依靠直觉、经验,用一些直观的、简单的、往往是似是而非的“理由”(包括国外教科书中的原理)对政策建议作出说明,因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建议的可操作性是值得怀疑的,能否成功只能听天由命,留待未来去捡验。

政策建议虽然是理论通向实践的重要环节,但其本身并不是理论,因而也就无助于推进理论的发展。

但是,由于这种“研究”经济学的方式得到政府部门的赞许,在中国这个“官本位”影响较大的社会,相当一段时期,似乎成了研究经济学的标准方法。

反过来很多青年学生不去深入钻研理论,不对所涉及的问题作深入的分析,而更多的是靠经验、靠灵感,靠想象力写文章。

显然,以这种方式研究经济学,经济学的学术水平不可能得到提升,也很难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形成科学的、能够有效运用于实践的政策建议。

三、经济学的重建与发展要摆脱中国经济学目前的困境,一方面需要创新传统理论,构建与市场经济兼容的理论经济学基础;另一方面,则要改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形成有效的学术研究规范。

1、理论的重建在计划经济土壤上生长、发育起来,服务于计划经济的传统经济学,由其方法论基础、理论前提、对象范围、概念范畴、研究目标等构造了一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在整个这个理论体系中,始终贯穿着对市场经济的批判和对计划经济的肯定。

在这样的理论框架之内,仅仅通过修正或改变某些具体分析手段、个别理论观点等,是不可能将传统经济学改造为市场经济理论的。

因此,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要在重建基础上的发展,它不是个别理论观点的更新,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经济学范式的重新构造。

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是将马克思在分析当时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些具体理论结论教条化,将其套用于当前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理论、历史理论,用以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演进规律,说明一种社会形态如何被另一种社会形态所取代,不断向着更高级形态发展和演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