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 自然灾害专题

合集下载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灾害[思维导图]1.自然灾害概况(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①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

②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2.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主因)①气象因素: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性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地形、地势因素:地势低洼。

③河湖因素⎩⎪⎨⎪⎧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④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⑤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诱因)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拓展延伸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的气候原因(1)原因: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冬、夏季风强弱、进退异常,导致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

(2)正常年份,我国夏季风的进退与强降水集中地区2.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成因分析3.危害(1)危害生产: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经济损失。

(2)危害生活:给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带来不便,甚至引发社会动乱。

(3)危害生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生态:洪涝引发河道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

(5)危害程度:灾害强度和范围越大,灾害越严重;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4.防御措施(1)工程措施①构建预报、预警系统。

②植树种草,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③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讲+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讲+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场退化和沙漠化 甚至影响经济发展 灾害 乃至社会稳定
考点1 气象灾害
2.干旱灾害
华北春旱
① 春季多大风、气温回升 快,蒸发大;
② 雨季未到,降水少; ③ 农作物需水量大 ④ 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
平高,用水量大。
考点1 气象灾害
2.干旱灾害
东北与华北比, 春旱程度弱
① 纬度较高,春季气温较低, 蒸发较弱;
考点1 气象灾害
1.洪涝灾害
(1)概念: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 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分布规律:
气候因素看: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地形因素看: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考点1 气象灾害
1.台风中心及附近海洋表层水温的变化及原因是( ) A.升温 上升气流影响 B.升温 表层海水下沉 C.降温 下沉气流影响 D.降温 下层海水上升
牛刀小试
台风是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会对过境海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 台风与海洋的相互作用对于海洋环境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选取 (20°N-25°N,127°E)的海域,研究1521号超强台风“杜鹃”对海水温度的 影响。图1示意该台风移动路径及剖面位置,图2示意该台风过境前和过境 时剖面M-N的海水温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台风形成及移动过程中,能体现大气向海洋输送能量的形式是( ) A.海水蒸发 B.狂风暴雨 C.风暴潮 D.风海流
牛刀小试
(20·海南)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 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
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
B 的行进方向是( )

2024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之自然灾害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3春•水磨沟区校级期末)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条件有()①地势起伏大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植被覆盖度较差④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2023•钦北区校级学业考试)在北仑工作的老师计划在6月10日高考结束后进行短途旅行。

使用手机app对自舟山市至象山县的短途自驾线路进行规划,得到结果如图。

此次线路规划利用到了下列地理信息技术()A.GNSS和GIS B.GIS C.GNSS D.“3S”技术3.(2023春•白云区校级期中)下列地图是为研究某城市功能区而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

读图,图中数字信息可以服务的对象最合适的部门是()A.旅游部门B.城建部门C.消防部门D.民政部门4.(2023•西湖区校级模拟)栅格模式是储存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不同地理图层的栅格图。

读图,EV区域最可能是()A.丘陵B.耕地C.海域D.沙漠5.(2023•浙江一模)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1日宣布,在9月末进行的测试中,“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成功碰撞印度洋上方约1100万公里的小行星迪莫波斯,并改变其原有运行轨道。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意识地改变天体运动轨迹。

监测小行星位置和移动方向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导航系统D.数字地球6.(2022秋•南山区校级期末)左图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下右图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发生左图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A.突发地震B.地表堆积物较多C.连降暴雨D.坡度较大的山地7.(2022秋•舟山期末)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图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一、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海洋灾害: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等;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等。

三、地震1.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地震构造示意图:(1)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3)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4)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5)震源深度:震源和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6)震中距: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直线距离。

(7)等震线:烈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2.建立健全法规体系;3.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4.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

针对性练习1: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

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6讲 自然灾害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6讲 自然灾害

内蒙古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6讲自然灾害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68分)1. (8分) (2016高二下·湖南期中) 2013年春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问题。

(1)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A . 陕、桂、湘B . 滇、黔、蜀C . 滇、黔、湘D . 陕、蜀、桂(2)对于图中重特旱区旱灾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雨季未到,降水稀少B . 气温回升迅速,蒸发旺盛C . 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渗漏D . 植被丰茂,蒸腾强烈2. (2分)下列行为不能减少风暴潮造成的损失的是()A . 利用气象卫星正确预报B . 加固海堤C . 建造沿海防护林D . 入保险3. (4分)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②上游乱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②④4. (4分) (2019高二上·番禺期中) 读我国大陆①②③④四地日平均气温≥10 ℃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图中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 . ①④③②B . ③①④②C . ①③②④D . ②④③①(2)若图中④地和①地纬度相近,①地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则④地可能位于()A . 青藏高原B . 渭河平原C . 四川盆地D . 内蒙古高原5. (4分) (2016高一下·衡阳期中) 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A . 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B . 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C .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D . 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6. (4分)读加拿大主要铁路和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中考复习一轮 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考复习一轮 第18课时 中国的自然灾害

1
2
3
4
5
6
7
8
9 10
6. 下列关于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有( A )
① 旱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
② 旱涝灾害深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
③ 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涝北旱”
④ 夏季风弱的年份,往往造成“南旱北涝”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7.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是造成甲地区遭受洪涝灾害的自然原 因 B. 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易造成乙地区春季缺水 C.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是预防旱涝灾害的有效措施 D. 为减少损失,可以将甲、乙两地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地区
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 (1) 寒潮:发生在冬半年,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南部、海 南岛、雷州半岛和台湾岛南部外的其他地区,引起急剧降温、霜冻、大 风、雨雪等天气。 (2) 梅雨:发生在夏初的江淮地区,多阴雨连绵天气,影响区域 内的农业生产与生活。 (3) 台风:发生在夏秋季节的东南沿海地区,会造成财产损失, 同时能缓解旱情。
考点 防灾减灾
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1)~(2)题。
(1) 读图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B )
① 分布广
② 频繁发生
③ 集中在夏、秋季 ④ 种类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 下列自然灾害与频发地区的对应,正确的是( A )
A. 干旱、暴雨和洪涝—华北地区
B. 滑坡、泥石流—东北地区
40.8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考地理一轮重要考点练习卷: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难发生的主要缘由及危害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现象,霜冻线是区分可能出现霜冻区域的标记。

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年某月14、15日两天霜冻线的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月份最有可能是A.10月B.8月C.5月D.2月2.造成图示区域霜冻线整体向西北凸的主要因素是A.大气环流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河流分布3.与14日相比,15日霜冻面积扩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甲B.乙C.丙D.丁(2019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肯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依据图表完成4—5题。

4.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缘由是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5.造成武汉旱灾严峻的主要缘由是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高限制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2019年8月20日,第10号台风“狮子山”在西太平洋海疆形成,该台风是为数不多的能影响到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

下图示意“狮子山”的移动路径。

读图回答6—7题。

6.8月30—31日“狮子山”风速渐渐减弱的缘由是A.纬度变高,且地表摩擦力增大B.植被覆盖率增大C.地转偏向力增大D.人为干预天气7.下列关于该季节“狮子山”对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大风造成一些农作物倒伏B.连日的阴雨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C.农田低凹地区积水形成渍涝D.风暴潮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农田土壤盐碱化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山南麓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据此完成8—10题。

8.图中甲地的自然地貌是A.河口三角洲B.山前洪积扇C.峡谷D.台地9.图中甲地7、8月份最易发生的自然灾难是A.地震B.倒塌C.山洪D.干旱10.防卫甲地春季主要气象灾难的有效措施是A.种植造林B.拆除库坝C.禁止开矿D.人工增雨冻雨,俗语称“滴水成冰”,形成于特殊的温度层结,逆温层和溶化层是冻雨产生的重要条件,常以700hPa温度≥0.0℃和850hPa温度<0.0℃作为冻雨出现的预报判据。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自然灾害(讲解版)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专题 自然灾害(讲解版)

专题06 自然灾害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

下图示意我国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位于流域内的M村多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村庄发展滞后。

为实现彻底脱贫,该村整体搬迁。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春汛型洪涝B.夏雨型滑坡C.岩溶型坍塌D.融水型泥石流2.该流域M村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B 2.C【分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7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故B正确,7月不可能有春汛,该区域不是石灰岩,不可能是岩溶型坍塌,该区域没有冰川和常年积雪,所以7月不可能发生融水型泥石流,故ACD错。

故选B。

2.读图可知,M村落位于该流域下游,因滑坡产生的泥石流堆积区,甲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较远,交通不便,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落规划和建设,丙地海拔在1100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较远,距离交通线较近,适宜村落规划建设,丁地靠近滑坡频发区,对新建村落威胁大,故C 正确,ABD错。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长宁县(28.34°N,104.90°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应急管理部门联合建设的大陆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

他们在2011年首次发出地震预警信息,填补了国内地震预警领域的空白,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下图示意本次地震预警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地震的成因,本次地震属于()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塌陷地震D.人工地震4.下列国家中,最可能具备地震预警能力的是()A.蒙古B.英国C.澳大利亚D.墨西哥【答案】3.A 4.D【分析】3.构造地震由地壳发生断层而引起,长宁位于华蓥山断裂带,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km,属于构造地震,A正确;火山地震是由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材料中并没有火山活动的相关信息,B错误;因岩层崩塌陷落而形成的地震称塌陷地震,材料中并没有岩层崩塌的相关信息,C错误;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该次地震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D错误。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第四单元:自然灾害
可分为: 1、气象灾害
2、地质灾害
2010年发生的灾害
1、西南地区春季干旱 2、台风“凡亚比”致广东百人死亡 3、辽河、松花江洪灾 4、新疆雪灾 5、冰岛火山喷发 6、玉树地震 7、舟曲泥石流 (热点内容)
一、气象灾害
1、台风 2、暴雨洪涝 3、干旱 4、寒潮 5、干热风 6、沙尘暴
2、暴雨、洪涝
结合季风和雨带分析中国气象灾害分布的规律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9月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春旱 梅雨
10月 伏旱
暴雨洪涝产生的条件
1、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2、气流强烈的上升运动 3、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注意区分我国不同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季风区形成洪涝的原因: 表现为降水集中,多暴雨。
2、干旱区发生洪涝的原因: 冬季降雪量大,春天气温升高,融雪量大。
3、干旱形成的原因(图文详解P54)
自然原因: 1、气候条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 2、土壤、植被条件:水分流失快 3、异常天气: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全球变暖等。 人为原因: 4、工农业用水大; 5、人口增多,生活用水量大; 6、人类开垦耕地,破坏植被。
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3-5级之间的地震
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大地震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 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我们通常讲的等震线实际为等烈度线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以下是自然灾难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1、洪涝灾难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缘故:(1)自然缘故:降水连续时刻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阻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缘故: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缘故:(1)自然缘故:快行冷锋天气阻碍;气候洪涝,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缘故: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爱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治理;操纵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缘故: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缺失的缘故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邻近都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刻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难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难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难严峻形成缘故:(1)自然缘故:山区面积宽敞,岩石破裂,风化严峻;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缘故: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复原植被自然灾难知识点的全部内容确实是这些,期望对考生复习有关心。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

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自然灾害1500字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洪水、干旱、台风、海啸等多种形式。

在地理学中,自然灾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高考地理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下面是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1. 地震:地震是指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引起的地壳震动现象。

地震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房屋损坏、基础设施破坏等。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板块运动及断裂带有关。

2.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或湖泊水位超过警戒线引起的涝灾。

洪水灾害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农田淹没、城市内涝等。

洪水的发生与降雨量、地形地貌、下垫面等因素有关。

3. 干旱:干旱是指一定时期内降水量偏少,导致地表水资源不足的气候现象。

干旱灾害的影响包括农田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

干旱的发生与大气环流、地表蒸发等因素有关。

4.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具有强风和暴雨的天气系统。

台风灾害的影响包括狂风肆虐、暴雨引发洪水等。

台风的发生与地球自转、热带海洋的海温等因素有关。

5. 海啸:海啸是指地震、海底滑坡等原因造成海洋中的大规模海浪,可引发沿海地区的灾害。

海啸灾害的影响包括海水侵蚀、房屋被摧毁等。

海啸的发生与海底地震、大规模海底滑坡等因素有关。

6. 龙卷风: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气旋风暴,具有旋转的狂风、破坏性强。

龙卷风灾害的影响包括房屋被摧毁、树木被拔起等。

龙卷风的发生与强热带气旋的形成有关。

在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时,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以及防御措施。

同时,可以通过学习历史上的灾害事件,了解其影响和教训。

此外,还应掌握一些灾害监测、预警和救援的基本知识,如地震监测、洪水预警和救援组织等。

以上是202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自然灾害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预祝你取得理想的成绩!。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十六 自然灾害 课中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十六    自然灾害    课中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专题十六 自然灾害 课中案第一节 常见自然灾害及其成因课时1 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一、自然灾害1.概念: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2.形成条件(1)诱因:自然界异常变化。

(2)承受灾害的客体: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

3.分类分为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包括农业和林业灾害)。

二、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 1.地震(1)定义: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形成地震。

(2)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和人类活动。

(3)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特点: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危害大。

(5)危害①造成各类建筑物倒塌和损坏,交通、通信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

②引起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和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2.滑坡(1)概念: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形成: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3)多发区: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我国云南、四川和贵州等省,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地区。

(4)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和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表覆盖物等。

3.泥石流(1)概念: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引发,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松软土壤的特殊洪流。

(2)形成(3)多发区: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多松散物质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山区。

(4)危害:给当地村镇、道路、建筑物和矿山等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三、主要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一、地震与地质灾害 1.地震构造示意2.震级和烈度的比较拓展延伸 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分布【纠错辨析】灾情人员伤亡减少并不代表经济损失减轻;地震灾情的变化:人员伤亡有所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海洋灾害——海啸
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断层等海底突然变
动所引起的海水大幅升降而形成的巨浪。
(三)海洋灾害——赤潮
四、生物灾害
1、定义
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农林牧生物灾害
森林火灾、草原火灾
各大洲的主要自然灾害
大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 洲 南美 洲 大洋 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干旱、洪涝、台风、热浪、 寒潮、沙漠化、水土流失 雪灾 干旱为主、蝗灾、沙漠化
地震的要素——“两点三线”
等震线
震中 震中距 震源深度
震源
地震的大小
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 震级增加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分类为:
3级以下:微震(人无感觉) 3—5级:有感地震 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地震的烈度
地震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
【高效记忆】
复杂性 周期性
潜在性
自然灾害的 主要特征
群发性 多因性
突发性
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
自然灾害的危害
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正常事 件,但却成为阻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 素。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 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 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
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又在 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2、分布:
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 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 原因:
到达云贵高原的冷空气已经减弱, 受高原地形阻挡,寒潮影响很小。 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寒潮不易侵入。
3、危害: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
群发性
复杂性 多因性
思考:以下实例体现了自然灾害的什么特征: 实例l、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 实例l——突发性 实例2、夏秋季节发生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南 美洲西海岸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 实例2——周期性
实例3、火山活动可以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 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 实例3——群发性
是自然灾害,既是自然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
3.自然灾害的特征
特征 潜在性 突发性 周期性 含义
灾害发生之前都有长短不一的孕育期,用来积累或转换 能量,以打破原有平衡和稳定性
灾害发生之前常常没有可直接感受到的前兆或严格的规 律可寻,通常不易被人们察觉和分辨 相同事件间隔一定的周期后反复发生 一些相同或不同类型的灾害常常接踵而至或者是相伴发 生 灾害的周期性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时间尺度上;某种灾害 常常与其他灾害组成灾害链 一种原因可能引起多处灾害,同一事件可能由多种原因 引起

分 布 成 因
距离、地质构造、地面建筑 两大地震带
板块构造运动 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地质构造 地震通常沿断层活动带分布
(二)地质灾害——泥石流与滑坡
1、概念:
二、滑坡、泥石流
概念;产生机制及异同点
相同点
滑坡体 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由重 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 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 ④破坏力强
风暴潮
概念:是由于强烈大风扰 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 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成因类型 台风引起的 台风风暴潮 发生 季节 夏秋 季节 特点 来势猛,速 度快,强度 大,破坏力 强。 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地区 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沿岸地 区,中国、孟加拉国、美国受风暴潮 危害最重。
温带气旋引 起的温带风
不同点 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和 大小不同;②泥石流 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 与
暴雨 含有大量 泥沙石块 冰雪融化
不稳定
山地 斜坡
岩体和 土体 重力作用
沿滑 动面 整体 下滑
滑坡
山区 沟谷
特殊 洪流
泥 石 流
泥石流
1、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实施预防措施: 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等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例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台风过境气压变化的是
(一)气象灾害——寒潮
1、概念:
冷锋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
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 、雨
雪、冻害等现象。
【高效记忆】1.自然灾害的危害
自 然 灾 害 人畜伤亡 环境恶化 设施损坏 物质供应中断 生产活动停止 疫病爆发和蔓延 社 会 次 序 混 乱
二、自然灾害的类型
根据成因和特点:
自 然 灾 害
气象灾害 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 生物灾害 农业灾害
概念、分布、危害、成因、防治
气象灾害 干旱 洪涝 台风 寒潮
(二)洪涝
4、危害: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 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 工农业、生活、基础设施、社会稳定 电力设施等,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 破坏。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工程: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 退耕还湖,提高湖泊蓄洪能力 非工程: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实行保险制度、 5、防治: 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进 生物措施:中上游植树造林; 行。
影响 震级 震源 震中 地质 建筑物坚 深度 距 基础 固程度 关系 正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反比
2、分布:
3、危害
4、防治
一、地震 概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 念 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而引起一 定范围内地面振动现象。 要 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素 地震能量大小 震 一次地震 级 只有一个 震级,有 地震破坏程度 烈 多个烈度 度 影响因 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
2、滑坡的原因
内在因素: 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外 表形态 外部因素: 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人类 活动
2、分布:
危害与防御措施
滑坡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 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 员伤亡。
减灾规划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 破坏森林、农田、道路,造成 人员伤亡。
监测
生物工 程措施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建立防护林体系
“我们是地球的主人, 防灾、减灾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典型分布区
灾害类型 干旱 多发区
华北、东北、西北、四川盆地
防御措施
非工程 措施 防御
防灾法律
减灾教育 减灾管理
锚固山体-防止滑坡、泥石流 技术工 程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
建筑工 程措施
建护坡支挡物-防泥石流
加固房屋-抗震 其他
(三)海洋灾害——风暴潮
1、概念: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 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海洋灾害
海洋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厄尔尼诺等
地震、龙卷风、飓风、洪涝
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 大陆内部旱涝灾害,岛屿多地震火山
防灾减灾措施
对所有的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有: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 系统。 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 技术手段。如: RS、GIS等。 3.建立健全各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 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火山喷发 海洋灾害
风暴潮 海啸 赤潮 海浪
生物灾害 森林火灾 病害 虫害 鼠害 农业灾害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盐碱化
(一)气象灾害——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1、概念: 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的一种现象
因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 现象。 旱灾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 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改善干旱区农业生 态环境 (例植树造林) 改进耕作制度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依据: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 1950 —— 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 (或 B)、旱灾面积占 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 (副高 )控制,盛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结构
2、结构与分类: 台风中心风力最大?对吗 热带低压 ——6-7级
热带风暴——8-9级 强热带风暴——10-11级 台风(飓风)——12级或以上
3、时空分布: 每年夏秋季节
在我国主要发生在粤、台、 琼、闽等沿海省区
4、影响: 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的灾害 对我国来说,可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 暂时消除酷暑 5、防治:
冬春 西南 连旱 地区御措施: ⑴干旱缺水危及农业生产。(农作物、林木死亡)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兴修水利) ⑵人畜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营造防护林 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在干旱多发区选择耐旱作物 ⑷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推广喷灌、滴灌 (5)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农作物病虫害 等次生灾害 技术
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1)判断图中 旱灾最严重的地区 (写序号)并说明依 据。(3分)
②区
(2)分析②、 ③两区旱灾季节差 异的原因。(4分) (3)说明①区 春旱引发的最主要 的次生灾害及其监 测手段。(3分)
(一)气象灾害——洪涝
1、概念:洪水和雨涝
2、分布: 亚洲洪水最多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与旱涝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