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格检查(1)

合集下载

儿科体格检查()

儿科体格检查()

THANKS
谢谢
提高健康意识
通过儿科体格检查,家长可以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提高 健康意识,增强对儿童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02
CHAPTER
检查前的准备
患儿的准备
患儿应穿着宽松、便于穿脱的衣 服,以便于检查者进行体格检查。
患儿应提前排尿、排便,保持身 体舒适状态。
对于需要特殊检查的患儿,如心 电图、B超等,应按照医生要求
Q3:体格检查的步骤有哪些?
体格检查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初步观察和询问、身体检查和特殊检查。
在初步观察和询问阶段,医生会观察儿童的外观和行为表现,询问家长关于儿童的基本情况、病史、生活习惯等问题。在身 体检查阶段,医生会通过触摸、听诊、观察等方式,对儿童的各个身体部位进行检查。特殊检查阶段则是在初步观察和身体 检查发现问题后,进行进一步的专项检查,以明确诊断。
儿科体格检查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检查前的准备 • 检查步骤和方法 • 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 常见问题解答
01
CHAPTER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儿科体格检查是对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检查,旨在评 估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预防疾病 。
背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儿科体格检查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定期的体格检查,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 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孩 子健康成长。
腹部检查
检查腹部形态、软硬程度、是否有压痛等异常表现。 注意肝脾大小、质地是否正常,是否有肿块或结节。
检查腹部血管搏动情况,了解血液循环状况。
四肢检查
检查四肢关节活动是否正常,有无畸形或脱位。

儿童体格检查1

儿童体格检查1

儿童体格检查生长发育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独有特点。

体格生长水平可以代表儿童的健康状态,而生长不足往往是某种疾病或营养缺乏的表现。

一、体格检查的目的(一)了解儿童体格和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以及喂养、护理、教养和生活环境等,是否存在不利于儿童生长与发育的因素,设法予以消除。

(二)检查有无营养性疾病及其他异常状况,予以矫治;对出生缺陷和遗产性疾病做好咨询。

(三)了解并督促预防接种。

(四)对家长进行优育、优教的宣传和指导。

二、体格生长指标选择临床上常用反映体格生长指标,有头围、体重、生长或身高(2岁以上)、坐高。

三、体重、身高的临床意义婴儿期体重的临床意义较身高更为重要,因为在整个婴儿期体重可增至3倍,使体重可以敏感的反映生长不足的状况,与近期营养或疾病关系密切。

身长(高)是婴儿期最重要的测量指标,与长期营养或遗传关系密切。

而坐高或四肢长度的测量对于某种异质生长如坐高与四肢长度比例合适的矮小考虑生长激素引起的身长矮小或家族性矮小可能大,否则考虑其他矮小。

四、体格检查对象及内容(一)问诊:1.新生儿期:母亲怀孕时年龄、健康状况、用药情况及营养情况,是否近亲结婚;新生儿有无窒息、产伤、出生体重、新生儿期的黄疸情况和喂养情况。

2.婴儿期:a 喂养情况;b 生长发育情况;c 预防接种情况;d 疾病患病情况;3.幼儿期:a 饮食情况;b 语言和动作发育情况;c 生活习惯;d 预防接种完成情况;e 疾病患病情况;4.学龄前期:与幼儿期大致相同,注意询问口腔卫生及饭前便后洗手等卫生习惯及其他小朋友交往情况,以及家族高血压史等。

体格测量:主要测量体重、身长(高)、头围,测量用具、方法要统一,测量要精准。

1、体重:婴儿可取卧位,1—3岁小儿可坐或立位,不摇动及不接触其他物体,读数以公斤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

2、身长(身高):3岁以下测身长(卧位长),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按住小儿膝部,使双下肢紧贴底板,右手推移足板,注意两侧刻度读数一致,以厘米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2022-2023年自考专业(护理)《儿科护理学(一)》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试卷号:3

2022-2023年自考专业(护理)《儿科护理学(一)》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试卷号:3

2022-2023年自考专业(护理)《儿科护理学(一)》证书考核易错、难点精编(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关于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措施不正确的是()A.多饮水,常变换体位B.控制感染C.使用镇咳剂D.喘憋严重者可用氨茶碱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原则:(1)多饮水,常变换体位(2)控制感染(3)对症治疗,一般不用镇咳剂,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咳出。

对于刺激性咳嗽可用复发甘草合剂,急支糖浆等;咳嗽重而痰液粘稠者可用10%氯化氨;对喘憋严重者可用氨茶碱。

2.【单选题】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描述正确的是()A.阴性者可排除结核病B.卡介苗接种成功者呈强阳性C.粟粒性肺结核时可呈阴性D.阳性者肯定有活动性结核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数周后,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

3.【单选题】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室间隔缺损B.房间隔缺损C.动脉导管未闭D..肺动脉狭窄正确答案:A4.【单选题】32周早产儿,生后5小时出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气时呻吟,时而发生呼吸暂停,两肺呼吸音低,未闻湿啰音。

最可能的诊断是()A.肺部细菌感染B.羊水吸入综合征C.新生儿湿肺D.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表现,新生儿出生时呼吸、心率正常,哭声好;生后6h 内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和青紫,伴呼气性呻吟;由于肺不张逐渐加重,故胸廓渐下陷;本病多发生于早产儿,由于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

5.【单选题】护理法洛四联症患儿,要注意保证入量,其目的是防止()。

A.血压下降B.心力衰竭C.脑血栓D.肾功能不全正确答案:C6.【单选题】小儿第一次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糖丸的年龄是()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正确答案:B7.【问答题】名词解释:口周苍白圈正确答案:面颊部潮红、无丘疹。

而口周围皮肤苍白,为口周苍白圈。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内容(1)

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内容(1)

讨论内容新生儿家庭访视时间:新生儿出生后28内访视不应少于3-4次,时间分别为3、7、14、28天。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访视次数。

内容:1>初视:(1)、看新生儿居室的卫生情况,如室温、湿度、通风状况以及室内用具是否清洁等。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皮肤颜色,呼吸快慢和节律,吸吮能力,脐部是否清洁等。

(2)、询问母亲新生儿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的情况,包括胎产次、是否顺产、有无窒息、出生时体重、身长,吃奶和睡眠情况,大小便是否正常,是否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3)、测量体重、身长,系统体格检査,注意检査有无黄疸,脐部有无感染等。

(4)宣传指导小儿护理及科学育儿知识,如母乳喂养,保暖, 卫生护理(皮肤、口腔、臀部、脐带),呼吸道、肠道感染的预防(5)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处理,做好记录,预约下次访视时间。

2、第 ~I视观査并了解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检査脐带是否脱落,若已经脱落,检查脐窝是否正常。

了解在喂养和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

3、第三次访视了解黄疸是否消退;测量体重,了解生理性体重下降后是否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若未恢复应分析原因,给与指导;检査新生儿的听力。

对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的小儿,可指导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

4、第四次访视是最后一次访视,要对新生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评价其体重及营养状况,并转入婴儿期系统保健管理。

每次访视完毕,要及时填写访视记录。

若发现新生儿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及时请上级医生会诊,防止病情由轻变重。

重症患儿要及时住院治疗。

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月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

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和发育评估。

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在村卫生室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 24、30、36月龄时,共8次。

儿科生长发育,保健,病历书写

儿科生长发育,保健,病历书写

各年龄小儿心界
左界 左乳线外1-2 cm
左乳线外1 cm
左乳线上或乳线内0.5-1cm 左乳线内0.5-1 cm
右界 沿右胸骨旁线 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

接近右胸骨线 右胸骨线
三、体格检查:
8、腹部:
• 望诊:外形、有无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蠕动波。 新生儿 注意查脐部检查
• 触诊:有无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包块、波动感、肝脾情况。 • 叩诊:移动性浊音、肺肝浊音界是否存在。 • 听诊:肠鸣音,有无振水音。 • 正常婴幼儿肝可在肋缘下触及1-2厘米,柔软,无压痛,6-7岁
6.、家族史:
• 直系亲属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情况。有无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父母是否近亲结婚,同胞健 康情。(死亡者问清死因及死亡年龄)。家庭经济情况、居住环境。
三、体格检查:
1、一般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体重、 身(高)长、头围、胸围。
• 1) 体温的测量:正常小儿体温 ;腋表:36-37℃ 口表,37 ℃ ;肛表:36.5-37.5℃
• 运动发育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 头(2个月)、后抬胸,再会坐(6个月)、7月翻身、8月爬;9月站、123岁走跳跑。
(四)、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 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二、体格生常用指标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骨骼发育,牙齿发育)
后不应触及。婴儿期偶可触及脾脏边缘,1 以后脾脏不能触及。
三、体格检查:
9、脊柱、四肢:
• * 脊柱有无畸形、侧弯、后凸、脑脊膜膨出。活动度如何。 • * 四肢关节有无畸形、肢端肥大、肌肉萎缩、 • 佝偻病体征、关节有无红肿以及活动度情况。

《健康评估》体格检查(1)附答案

《健康评估》体格检查(1)附答案

概述A1/A2 型题1. 消瘦是指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AA.10%~20%B.5%~10%C.20%~25%D.25%~30%E.20%~30%2. 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者常取:CA. 强迫坐位B. 辗转体位C. 强迫停立位D. 强迫侧卧位E. 强迫俯卧位3. 起步困难,起步后小步急速前冲,身体前倾,越走越快,难以止步,为: CA. 蹒跚步态B. 共济失调步态C. 慌张步态D. 跨阈步态E. 酒醉步态4. 皮肤出血斑点直径3~5mm 的是:EA. 玫瑰疹B. 血肿C. 瘀点D. 瘀斑E. 紫癜5. 盗汗多见于:AA. 结核病B. 休克C. 虚脱E. 肺炎D. 佝偻病6. 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 BA.肺癌淋巴结转移B.胃癌或食管癌淋巴结转移C.乳腺癌淋巴结转移D.肝癌淋巴结转移E.胰腺癌淋巴结转移A3/A4 型题(7~8题共用题干)患者,女性,58岁,因“面色晦暗,双颊褐色色素沉着半年”人院。

7. 该患者的面容为:BA. 二尖瓣面容B. 肝病面容C. 慢性面容D. 面具面容E. 肾病面容8. 该患者最可能的皮肤损害是: AA. 蜘蛛痣B. 斑疹C. 丘疹D. 玫瑰疹E. 荨麻疹头部检查1. 瞳孔缩小,见于:AA. 有机磷农药中毒B. 阿托品中毒C. 青光眼绝对期D. 视神经萎缩E. 可卡因药物反应2.关于口唇异常体征临床意义的描述,错误的是:CA. 口唇苍白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 口唇干燥皲裂见于严重脱水C. 口角糜烂见于维生素C 缺乏D. 口唇肥厚增大见于黏液性水肿E. 口唇角歪斜见于脑血管意外A3/A4 型题(3~4题共用题干)7岁女童,体格检查见其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双目目下视,巩膜外露。

5. 该患儿体格检查所见头颅大小与外形的改变被称为:CA. 小颅B. 方颅C. 巨颅D. 尖颅E. 长颅6. 导致该患儿头颅大小与外形改变最可能的病因是: DA. 变形性骨炎B. 佝偻病C. 先天性梅毒D. 脑积水E. 肢端肥大症(7~8题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8岁,因发现四肢震颤被家人送医院诊治。

小儿体格检查(1)

小儿体格检查(1)

小儿体格检查1、望其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

2、摸囟门: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1.5~2cm,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

小儿前囟增大要注意是否缺钙。

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

4、检查肋骨有无外翻。

5、心肺听诊:(1)年龄愈小,呼吸脉搏愈快。

(2)各年龄组小儿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下表)&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

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

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阴道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

7、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在3个月之前均存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

8、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

乳母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

9、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

检查牙齿:(1)人有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岁有6~8颗乳牙,约在2~2.5岁出齐20颗牙。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直到20~30岁出齐20颗恒牙。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公式推算:乳牙数= 月龄-4 (或6)。

2、若有先天不足后后天护养失宜,均可导致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

10、三个月以内婴儿检查其反应与听力能力时,在距离其眼睛20cm 处放置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

11、检查完毕,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

观察小儿交流能力是否完好。

(一)、测头围:1、测量方法: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小儿头围长度。

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实训一 小儿体格测量技能

实训一  小儿体格测量技能

第五部分儿科护理技能实训一小儿体格测量技能【目的】1.评价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

2.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输液、奶量计算提供依据。

【临床案例】婷婷,女,2个月,由母亲怀抱来院作体格检查。

请你为婴儿做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的测量。

【护理评估】1.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反应好。

2.根据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测量结果来评估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

【计划与实施】技能一小儿体重测量一.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见表5-1-1表5-1-1小儿体重测量操作流程步骤核对核对小儿姓名、性别、年龄评估一般情况、目前状况、配合程度等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3.用物准备婴儿磅秤、尿布、清洁布、记录本4.小儿准备向家长解释目的、操作方法使小儿和家长配合操作测量过程 1.铺巾把清洁布铺在婴儿磅秤秤盘上2.调零调节磅秤指针至零点3.脱衣物脱去小儿的衣物及尿布,注意保暖4.轻放于磅秤将小儿轻放于秤盘上,注意安全,观察重量5.准确读数至10g操作后 1.整理把小儿抱回床上,给小儿穿衣、更换尿布、拉平衣物、盖好被褥2.记录准确记录体重的结果二.注意事项1.称量体重应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

2.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同一时间进行,在晨起空腹排尿后或进食2小时测量为佳。

3.测得数值与前次差异较大时,应重新测量核对,小儿体重变化较大应报告医生。

4.检查室应光线充足、安静,保持适宜温、湿度。

技能二小儿身长测量一.操作流程操作流程见表5-1-2表5-1-2小儿身长测量操作流程步骤核对核对小儿姓名、性别、年龄评估一般情况、目前状况、配合程度等准备 1.护士准备洗手、戴口罩2.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3.用物准备身长测量床、清洁布、记录本4.小儿准备向家长解释目的、操作方法使小儿和家长配合操作测量过程 1.铺巾把清洁布铺在量床上2.平卧于量床脱去小儿鞋、帽,将其仰卧于测量床上3.固定头部助手固定小儿头部使其轻贴量床的顶板4.固定下肢操作者左手按住小儿双膝,使双下肢伸直5.移动滑板右手推动滑板贴于小儿足底6.准确读数读出身长厘米数操作后 1.整理把小儿抱回床上,给小儿穿好鞋袜、戴好帽子,拉平衣物、盖好被褥2.记录准确记录身长的厘米数二.注意事项1.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

技能一 婴幼儿体重、身高(长)测量

技能一 婴幼儿体重、身高(长)测量

2. 教会家长根据体重、身长测量结果评估小儿营养状况。
19:46
【测量程序】
评估
• 小儿年龄(月龄),简要病情 • 粗估小儿体重、身长范围
19:46
【测量程序】
• • • • 护士 用物 患儿 环境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计划
婴儿磅秤,卧式身长测量床,清洁布,污物筐,记录本
卧位舒适,家长理解配合
温暖舒适,光线适宜,安全
沐浴后→脱去小儿衣服、鞋、袜、帽子及 尿布(注意保暖)→将小儿从床上抱起→ 轻轻放于秤盘上,放置位置正确→护士一 手悬于小儿上方(以保护小儿安全) →准 确读数(读至小数点后两位) →向家长报 告测量结果→将小儿抱回床上→穿好衣、 裤,垫好尿布
19:46
小 儿 体 重 的 测 量
测量身长
19: 4
19:46
【测量程序】
• 准备 • 测量体重 • 测量身长 • 测量完毕
实施
19:46
准备
核对小儿(姓名、性别) →解释(向家长说明 测量体重、身长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如何 配合) →将婴儿磅秤、测量床稳妥的放于 操作台上→清洁布铺在小儿磅秤、测量床 上→调节婴儿磅秤刻度至零点
19:46测量体重•2.身高(长) 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小儿立位不准确应仰卧位测
量,称身长。3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50cm; 1
岁时75cm;2岁时85cm;2~12岁小儿身高身长(高)=年龄×7(cm)+70cm。 • • • 3.头围 4.胸围 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正常新生儿34cm;出生后3个月 40cm;1岁时达46cm;2岁时约48cm;2岁~15岁增长6-7cm 。 指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出生时32cm、1岁时46cm、1岁后胸围= 头围+年龄-1cm 5.上臂围 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常用以评估小儿营 养状况。评估标准为:大于13.5 cm为营养良好;12.5~13.5 cm为营养中等; 小于12.5 cm为营养不良。

儿科体格检查

儿科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儿童主要生理指标
➢ 呼吸脉搏 年龄分期 呼吸 脉搏 新生儿(<28d) 40-45 120-140 婴儿(<1y) 30-40 110-130 幼儿(<3y) 25-30 100-120 学龄前期(<7y) 20-25 80-100 学龄期(8-14y) 18-20 70-90 ➢ 血压(mmHg) 收缩压:y×2+80;舒张压:2/3收缩压
.
20
体格检查:儿童主要生理指标
➢ 体重(kg): ①<6m:出生体重+月龄×7 ②7-12m:6+月龄×0.25 ③>1y:年龄×2+8
➢ 身高(cm): ①出生时50,1岁75,2岁85 ②≥2岁:年龄×7+75 ➢ 颅骨 3-4月骨缝闭合,后囟:4-6w,前囟:1-1.5y.21来自体格检查:儿童主要生理指标
.
10
体格检查:皮肤淋巴结
➢ 皮肤 ①应在明亮光线下检查 ②皮肤颜色,黄染、皮疹、紫癜、色素沉着等,皮肤弹性和皮 下脂肪的厚薄,皮下有无结节及水肿等 ➢ 淋巴结 ①触诊淋巴结(耳后、枕部、颈部、腋窝及腹股沟) ②注意其大小、硬度、活动性、有无压痛 ③正常小儿可扪及到单个质软、状似黄豆大小的淋巴结,可移 动,无压痛。
.
11
体格检查:头部
➢ 头颅大小(测头围)、形态、囟门及骨缝是否闭合,有无枕 秃
➢ 五官情况 ①眼: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眼结膜是否充血,角膜有无溃疡 及混浊,巩膜有无黄染,瞳孔形态、大小、对光反射等 ②鼻:观察鼻形,注意有无鼻翼煽动,鼻分泌物及鼻通气情况 ③耳:耳廓有无畸形,外耳道有无脓性分泌物,有无疖肿,提 耳时有无疼痛,乳突有无压痛
.
4
体格检查要点
➢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信任和合作,观察 患儿的精神状态,对外界的反应和智力状况;

0-3岁儿童健康体检

0-3岁儿童健康体检

0-3岁儿童健康体检一、0---3儿童健康体检:1.时间:0---1岁每季度一次,共4次。

1---3岁每半年一次,共计6次;2.体格检查常用指标:体重、身长、坐高、头围、胸围。

二、体重:定义:指器官、系统、体液的综合重量,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灵敏指标;1、测量方法:进食后2小时以上,排空大便,脱去衣帽.鞋、袜后称重;2、正常小儿出生体重约3kg,前半年平均每月增加700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加约300---400g,1岁时约9kg;公式:1---6个月: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4+1.8(kg)2---10岁:体重=年龄*2+8(kg)3、意义:主要用于评价体格生长、衡量营养状况,计算摄入营养的量、用药量及输液量等。

体重的规律:关键年月实际体重体重增加较出生时增加(倍)出生3KG/+-4月6KG/+- 3kg 1倍12月9KG/+- 3kg 2倍24月12KG/+- 3kg 3倍2岁后到青春期前2KG/年青春期4—5KG/年三、身长:1、测量方法:指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小儿脱去衣帽、鞋、袜后测量。

3岁以下卧位测量,3岁以上站位测量;2、正常小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第一年增长约25cm,第二年增长约10cm,2---10岁每年平均增长5---7.5cm;公式:2---10岁:身高(cm)=年龄*7+70cm身长的规律:关键年龄实际身高增长情况出生50CM3月61—62CM 11—1212月75CM 12—1324月85CM 102岁后到青春期前5—7CM/年青春期男9—13CM/年女8—9CM/年四:坐高坐高(顶臀长)是指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的增长代表脊柱和头的长度的增长;坐高(顶臀长)/身高(长)比值出生1岁2岁6岁10岁14岁坐高33.5 47.9 53.3 64.7 73.2 86 身高50.2 76.5 87.9 116.2 136.6 162.5 坐高/身高0.67 0.63 0.61 0.56 0.54 0.53 随着年龄的增长,坐高身高的比例逐步降低;坐高/身高的意义:在某些肢体短小的病病,如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坐高/身高比值明显增大,这类短小,称为非匀称性短小。

儿保体检的流程

儿保体检的流程

11.预约下次检查日期。
• 谢谢聆听!
般检查同步智力筛查。
8.听力筛查:
• 出生后48小时进行第一次听力筛查,6个月进行听力筛查 复查,可疑异常者,作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
• 重度黄疸患儿康复后6个月进行听力筛查复查。
9.进行小儿生长发育评价
• 根据测量、体检等的结果,结合正常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与正常生理过程,来评价小儿生长发育情况,并分析影响 小儿生长发育因素,从而指导家长积极地创造条件以促进 小儿的健康。
3.问诊
• 了解喂养史(包括以往与目前),生活史、户外活动、睡眠 情况等,上次检查到这次检查间患过什么病,以及治疗情 况。
4.体格检查
• (1) 一般外表 • (2) 头颅:形态、骨缝、前囟、后囟, 头皮有无皮脂渗出,毛发有否枕秃,
颅骨有否软化、乒乓感等。 • (3) 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有无斜颈。 • (4) 皮肤:有无红臀、湿疹、褶烂及破损等,要注意有无黄疸、皮疹或瘀点。 • (5) 眼、耳、鼻有无分泌物,炎症,砂眼等。 • (6) 口腔:有无溃疡、鹅口疮,舌系带是否过短,咽部扁桃体有否红肿,有
• (4) 头围: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一侧齐眉弓上缘,将软尺紧贴皮肤,绕经 枕骨结节最高点回至零点,读数。 精确到0.1cm,量时卷尺紧贴头皮。
• (5) 胸围:3岁以下小儿仰卧或立位,3岁以上取立位,两手自然平放或下垂。 用软皮尺经二肩胛骨下角至乳头下交界于胸骨中线第四肋骨水平上,读呼与 吸之间的平均胸围,精确到0.1cm。
儿保体检的流程
未有门诊卡
儿童保健流程图
有门诊卡
一楼收费处办卡
二楼儿保室登记
二楼儿保室登记
二楼收费处交费
二楼收费处交费
二楼儿保室检 1.挂号 • 2.测量 • 3.问诊 • 4.体格检查 • 5.精神、神经发育情况观察 • 6.化验 • 7.发育筛查 • 8.听力筛查 • 9.进行小儿生长发育评价,10.进行科学育儿指导和宣

儿童健康体检表(1)

儿童健康体检表(1)

附件1 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姓名:编号□□□-□□□□□填表说明1.姓名:填写新生儿的姓名。

如没有取名则填写母亲姓名+之男或之女。

2.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如19490101。

3.身份证号:填写新生儿身份证号,若无,可暂时空缺,待户口登记后再补填。

4.父亲、母亲情况:分别填写新生儿父母的姓名、职业、联系电话、出生日期。

5.出生孕周:指新生儿出生时母亲怀孕周数。

6.新生儿听力筛查:询问是否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将询问结果相应在“通过”、“未通过”、“未筛查”上划“√”。

若不清楚在“不详”上划“√”。

7.新生儿疾病筛查:询问是否做过新生儿甲低、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及其他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筛查过的在相应疾病上面划“√”;若是其他遗传代谢病,将筛查的疾病名称填入。

8.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指婴儿只吃母乳,不加任何其他食品,但允许在有医学指征的情况下,加喂药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混合喂养指婴儿在喂母乳同时,喂其他乳类及乳制品。

人工喂养指无母乳,完全喂其他乳类和代乳品。

将询问结果在相应方式上划“√”。

9.“*”为低出生体重、双胎或早产儿需询问项目。

10.查体眼外观:婴儿有目光接触,眼球能随移动的物体移动,结膜无充血、溢泪、溢脓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耳外观:当外耳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无外耳湿疹,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鼻:当外观正常且双鼻孔通气良好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口腔:当无唇腭裂、高腭弓、诞生牙、口腔炎症(口炎或鹅口疮)及其他口腔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心肺:当未闻及心脏杂音,心率和肺部呼吸音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腹部:肝脾触诊无异常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四肢活动度:上下肢活动良好且对称,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异常。

颈部包快:触摸颈部是否有包块,根据触摸结果,在“有”或“无”上划“√”。

皮肤:当无色素异常,无黄疸、发绀、苍白、皮疹、包块、硬肿、红肿等,腋下、颈部、腹股沟部、臀部等皮肤皱褶处无潮红或糜烂时,判断为未见异常,否则为其他相应异常。

体格检查全身体格检查:一般检查(一)

体格检查全身体格检查:一般检查(一)

体格检查全身体格检查:一般检查(一)二、一般检查(一)全身状态检查一般检查是对被检查者全身健康状况的概括性观察,是体格检查过程中的第一步。

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

同时也要注意病人服饰仪容、个人卫生、呼吸或身体气味,以及被检查者精神状态和对周围环境中人和物的反应和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的综合评估。

1.检查方法一般状况检查以视诊为主,当视诊不能满意地达到检查目的时,应配合使用触诊和嗅诊。

检查者第一次接触被检查者时就开始了一般状况检查,在交谈及全身体检过程中完成这一检查。

2.检查内容1)性别(1)某些疾病或性染色体异常对性征的影响如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导致女性化,肝硬化,肾上腺皮质肿瘤可致男性女性化。

性染色体的数目或结构异常可引起两性畸形,即外生殖器和其他性征兼有两性特征。

(2)性别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系性别对疾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如甲、乙型血友病几乎都见于男性,女性极罕见,而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发病占绝对优势。

2.年龄年龄与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如佝偻病、麻疹、白喉多见于儿童,风湿热、结核病多见于青少年,动脉硬化、癌肿、高血压多见于老年人。

年龄还与预后相关,如儿童白血病预后明显优于老年人。

年龄大小一般通过问诊即可得知,当遇昏迷、死亡或隐瞒年龄等某些情况时,需通过观察进行判断或询问家属方能了解。

3.生命征生命征包括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是评估人生命活动的存在和质量的重要征象。

是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

(1)体温正常人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

正常人体温平均37℃(口测法:36.3~37.2℃)。

体温常用测量法: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测量体温注意事项:很多因素可影响测量的正确性,如不注意可造成诊断和处理上的错误。

①在使用前应将体温计汞柱甩到35.5℃以下;②在测量口温前15分钟内不能喝过热、过冷饮料,也不能用热、冷水漱口;③出汗者应用干毛巾擦拭腋窝汗液,不能使用热、冷毛巾擦拭;④掌握三种测量体温方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第五节分享课件

人卫版第九版儿科学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第五节分享课件

● 儿科学(第9版)
二、生理特点
(三)呼吸(hūxī)功能特点
•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 潮气量(tidal volume) • 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
• 气道阻力
肺活量曲线(qūxiàn)
第八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三、免疫(miǎnyì)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 喉痉挛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四、治疗(zhìliáo)
(一) 一般治疗:缺氧者给予吸氧
(二) 糖皮质激素 :能及时减轻喉头水肿,缓解喉梗阻(gěngzǔ) (三) 控制感染
(四) 对症治疗 (五) 气管插管
第三十二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小儿(xiǎo ér)喉炎伴喉梗阻急救处 理(扩展阅读)
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 (yǒushí)伴消化道症状。
第十八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二)两种特殊类型的急性( jíxìng)上呼吸道感染
1.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kějiàn)多个 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 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 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
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俗称“感冒(gǎnmào)”,是小儿最常见的 疾病。
第十五页,共五十页。
● 儿科学(第9版)
一、病因(bìngyīn)
• 90%以上为病毒感染
• 病毒感染(gǎnrǎn)后可继发细菌感染(gǎnrǎn)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1)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1)
这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但要想熟 练运用这些方法并使自己检查结果精 确可靠。那就必须认真学习医学理论 知识,并反复地进行临床实践才能做 到。
且体格检查应注意以下5点:
1、对患者应关心体贴、举止制端庄、态度 和蔼以取得病人信任和配合。
2、进行体格检查时必须细致、轻柔、避免 草率粗鲁、克服主观片面,检查者应站在 病人右侧,必要时应有第三者在场。
二、间接叩诊法:
为临床常用的方法,要求每一个人一定掌 握。
叩诊时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 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然后用右手中指 自然弯曲,指端垂直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 骨的前端。叩诊时应以腕关节活动为主, 避免肘关节及肩关节活动。动作要灵活迅 速而富有弹性。
叩击后右手中指迅速抬起,以免影响音响 的振幅及频率。一般在同一部位以同样力 量和相同的间隔时间叩诊2—3下,同时仔 细分辨叩诊音的变化。至于叩诊力量的轻 重应以被检部位病变大小,位置和检查的 目的而有所不同。
5、复诊和巡诊病房时都要作必要的复查。 因反复检查可及时发现新的体征和原体征 的改变。以便判断病情的演变和不断的补 充或纠正诊断。
第一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包括:
视、 触、 叩、 听和嗅五个方面,操作时可相互配合,按 一定顺序进行,所以我们先从:
第一节、视诊
即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 表现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与人一接触 视诊就已开始。视诊内容即全身视诊 和局部视诊。
《三》过清音
是属于鼓音范畴的一种变音。其音响和音 调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见于叩击弹性减 弱,含气量增多的肺组织,如肺气肿。
《四》浊音
是一种音响较弱,音调较高,振动持续较 短的声音。为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 实质脏器,如心脏、肝脏被肺的边缘所覆 盖的部分时所产生的声音。肺组织炎症时 含气量减少,局部叩诊时亦呈浊音。

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顺序及方法
• 三、语调与语态:音调、语音、语速 语音障碍分为失音(不能发音) 失语(不能讲话) 口吃
• 四、面容与表情 面容分为急性面容、慢性面容、特殊典型面
容等,如贫血、肝硬化、肾病、甲亢等。 表情:自然,痛苦表情等。
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顺序及方法
• 五、体位:指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
体格检查(1)
异常步态
• 1、蹒跚步态,指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 如佝偻病,大骨节病,髋关节脱位等。
• 2、醉酒步态: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 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多见小脑疾病、 酒精及巴比妥中毒等。
• 3、共济失调步态,走步时,一脚高抬骤 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身体倾斜,闭 目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疾病。
• 乳房:对称性、表观情况、乳头、皮肤颜 色及回缩情况
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1)
体格检查(1)
两手置胸廓 下份前侧胸

拇指指向 剑突
前胸廓扩张度
体格检查(1)
触诊和叩诊:
• 触:胸廓呼吸动度、扩张度、胸腔摩擦感、 语音振颤
◆乳房大小有无包块、压痛、活动度、乳头有无溢液
• 叩:间接叩诊、直接叩诊
1、嗜睡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睡眠状 态,可唤醒,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刺激后 再入睡。
2、意识模糊:意识水平轻度下降,比嗜睡为深,但能 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
3、昏睡:接近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不易唤醒,强刺 激可唤醒,答话含糊或所问非所答。
4、昏迷:严重的意识障碍,可分为轻、中、重昏迷。
体格检查(1)
异常步态
• 4、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 体前倾,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颤麻痹患 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体格检查
一、
1、望其神智、面色是否正常,头发是否稀少,触摸有无方颅、鞍状颅。

2、摸囟门:
囟门有前囟和后囟,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1.5~2cm,后随颅骨的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2~18个月完全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至迟约生后6~8周完全闭合。

小儿前囟增大要注意是否缺钙。

3、检查脖子、屁股皮肤是否有红疹。

4、检查肋骨有无外翻。

5、心肺听诊:
(1)年龄愈小,呼吸脉搏愈快。

(2)各年龄组小儿每分钟呼吸、脉搏次数(下表)
6、检查脐部,断脐处有无愈合、感染、分泌物,有无脐疝。

检查男孩生殖器,有无鞘膜积液(对光试验阳性),睾丸是否下降到阴囊,尿道口是否红肿,腹股沟有无斜疝。

女孩肛门有无畸形、肛裂,阴道有无分泌物、畸形,尿道口是否红肿。

7、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拥抱反射,吸允反射,握指反射在3个月之前均存在,3个月之后未消失要注意神经系统疾病。

8、是否容易入睡、容易发生惊厥。

乳母注意补钙,避免母乳喂养的小儿缺钙。

9、检查口腔,避免鹅口疮的发生,检查舌系带长度是否正常。

检查牙齿:(1)人有乳牙(20个)和恒牙(32个)。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岁有6~8颗乳牙,约在2~2.5岁出齐20颗牙。

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直到20~30岁出齐20颗恒牙。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

2、若有先天不足后后天护养失宜,均可导致牙齿的发育迟缓或障碍。

10、三个月以内婴儿检查其反应与听力能力时,在距离其眼睛20cm处放置颜色鲜艳并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诱其注意该物品后转动物品,观察该儿能否随物品转动方向而转动。

11、检查完毕,抱起小儿,观察其是否容易安抚。

观察小儿交流能力是否完好。

二、
(一)、测头围:
1、测量方法:用量尺经眉弓上沿、耳尖上沿、枕部隆起饶头一周的长度
即为小儿头围长度。

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2、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过大或过小均为发育异常的表现,故2岁以前测量头围最有价值。

3、新生儿平均头围约34cm,6个月时为42cm,1岁时46cm,周岁以后增长缓慢,2岁时为48cm,5岁时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

(二)、测胸围:
1、测量方法:用量尺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记录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2、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新生儿胸围平均约32cm,周岁时头、胸围几乎相等,以后则胸围超过头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3、胸围大小与肺、胸廓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密切相关,胸围过大过小均为发育异常。

(三)、测体重:
一般平均出生体重3kg,出生后第一周内由于哺乳量不足,水份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下降3%~9%,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随即迅速恢复和增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

可用公式:(1)、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0.7(kg)×月龄(2)、7~12个月:体重(kg)=6(kg)+0.5(kg)×(月龄-6)(3)、1~12周岁:体重(kg)=7或8(kg)+2(kg)×年龄,来粗略计算。

体重是代表体格生长的主要指标,若体重过高过低均为发育异
常,须进一步寻找原因以纠正之。

(四)、测身(长)高:
1、测量方法:用量尺测量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3岁以下卧位测量身长,3岁以后站位测量身高。

2、身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有婴儿期和青春期2个增长高峰。

3、新生儿身长平均为50cm,第一年身高平均增长约25cm,上半年比下半年快,第二年增长速度缓慢,平均为10cm,到2岁时身高约85cm,2岁以后
身高稳步增长,可用公式:身高(cm)=70(cm)+7(cm)×年龄,来粗略计算。

身高过高过低均为发育异常。

(八)血压
1、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一般收缩压不低于75~80mmHg(9.9~10.7kPa),不能超过120mmHg(2.5~5.3kPa),舒张压不得超过80mmHg(10.7kPa)。

正常情况下,下肢血压约高20~30mmHg(2.5~5.3 kPa),各年龄阶段小儿正常血压,可用公式计算;收缩压(mmHg)=80+2×年龄,舒张压(mmHg)=收缩压×
(1/2~2/3)
2、测压的方法: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袖带宽度应为上臂长度
2/3,袖带过宽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为低,过窄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