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合集下载

03药物效应动力学

03药物效应动力学
LOGO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作用与方式 药物作用双重性 量效关系 4 药物作用机制
一、药物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
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分子反应机制。
药物效应
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所引起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变化。 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
一、药物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 药理效应
一、药物基本作用
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 二重感染。
(二)不良反应
特异质反应
指少数病人因遗传缺陷,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特殊反应,反 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 一致,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停药反应
指患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一旦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 化。包括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药物作用方式
➢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药物吸收入血以前,在用药局部产 生的作用称为局部作用。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分布 到机体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或全身作用。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机体不同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是 不一样的,大多数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只对某组织器官有明显 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无作用或无明显作用,这种特性称 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四、选择题(单)
5.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B、受体的数目是固定不变的 C、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D、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
6.药动学是研究( )
A、药物作用的机制
B、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参考答案
B药疗效最好。因为A药峰浓度已在最小中 毒量以上,可以引起中毒,C药峰浓度还没 有达到最小有效量,不能引起有效的效应。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57
结语
谢谢大家!
44
G蛋白偶联受体结构示意图 45
46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 47
酪氨酸激酶受体
胰岛素及一些生长因子的受体本身具有酪氨 酸蛋白激酶的活性,称为酪氨酸激酶受体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48
细胞核激素受体
类固醇激素等在细胞核内有相应的受体,称为细胞核激素受体(cell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所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在细胞核中产生作用。
38
竞争性拮抗药 (competitive antagonist) E
Log C 39
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的亲和力 E
log C 在实验系统中加入拮抗药后,若2倍浓度的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 激动药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mol/L)的负对数称为pA2值。
40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 E
药理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1. 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有其特异性(specificity) 2.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引起机体器官原有机能的改变,指药物作用
12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E 100
E 100
50
50
0
0
10
20
30
C
0.2
0.4
0.8 Log C
13
(一)药物剂量
作用强度
无 效 量

临本: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临本: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效应与 关系 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浓度-效应关系(concentration-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 浓度-效应关系 效应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效应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以效应强弱为 一、量效曲线 以效应强弱为 纵座标、 纵座标、药物浓度或剂量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 系的曲线。 系的曲线。
固有作用, 治疗量下产生 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 下产生, 选择性低。 固有作用,在治疗量下产生,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 作用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 )
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 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 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 害作用。 害作用。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心理依赖性, 心理依赖性 , 它使人产生 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 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 , 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 3.与连续用药相关类 3.与连续用药相关类 并且在精神上驱使该用药者具 适应状态, 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产生 有一种要周期的或连续用药欲 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 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 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 望 , 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 , 以 戒断综合征, 即戒断综合征 7耐受性 ,它使人非常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 耐受性(tolerance)、耐药性( 耐受性 、 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 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 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 痛苦,
A药与 药治疗指数 药与B药治疗指数 相等, 药与 药治疗指数(TI)相等,问哪药更安全? 相等 问哪药更安全?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致畸作用:药物能 影响胚胎的正常发 育而发生畸胎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指个体对一种药物发生有别于常人的特殊反应。
俗称蚕豆病 初始症状,头晕,头痛,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等;继而发热,黄疸,血 红蛋白尿,尿色改变。 同时出现进行性贫血。
引起该疾病的药物: 1.抗疟药:伯氨喹等 2.磺胺类药物:磺胺吡啶等 3.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保泰松等
受体的命名和分类
命名:兼用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命名法
分类:(1)细胞膜受体,如血管紧张素受体,多巴胺受体
(2)胞质受体,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 (3) 胞核受体,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药理学受(第体9版的) 调节
耐受性:连续用药后药效递减的现象 受体脱敏:由于受体原因而产生的的耐受性 受体调节: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
第三节 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
非特异性作用机制分类
渗透压作用:甘露醇的脱水作用 脂溶作用:硫喷妥钠 化学性作用: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咀嚼片 结合作用:重金属离子中毒的解救 吸附作用:活性炭 抗氧化作用:抗氧化剂
第四节 药物作用的量化关系
一、药物量效关系中的激动与拮抗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进入体内的药物分子对
体内靶点的原发作用。
NE
-R
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 血压升高
药物 效应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药物的作用结果。
药物在机体内产生各种效应的概略图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指药物对机体组织发挥的有利作用。
根据药物对疾病、症状治疗的针对性: 1.对因治疗 (Etiological treatment):消除疾病的原发治病因子,中医称 为治本,如抗菌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感染性疾病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药物的作用在于改善疾病症状, 中医称为治标,如感冒的对症治疗 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案例分析
护理药理学
原由
处方
思考
患者受凉感冒, 自行去药店购买 几种感冒药,并 按各自的药品说 明书服用
速效感冒片2g*12 片 Sig. 2g t.i.d 口服 三九感冒灵颗粒 10g*9袋 Sig. 10g t.i.d 开水 冲服 感康片 12片 Sig. 1片 b.i.d 口服
此用法会对患 者造成什么样 的后果?
各种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和效能的比较
护理药理学
每 日 排 钠 量
剂量(mg)
三、药物作用机制
护理药理学
非受体机制
1、影响理化性质
2、影响酶的活性
3、影响生理物质转运 4、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生成 5、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护理药理学
受体机制
受体概念 配体概念
存在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 的一种大分子蛋白质,能 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种微 量化学物质及药物,与之 结合,通过信息转导与放 大系统,产生特定的生物 效应。
护理药理学
Logo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护理药理学
一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二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三 药物作用机制
护理药理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药物作用的基 本表现及药物不良 反应的类型 熟悉药物作用的选 择性、效能与效价 强度及治疗指数的 临应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能对药物疗效进行 评价
部分激动药
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具有激动药与 阻断药的双重特性
受体调节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护理药理学
受体数目增多 向 上 调 节
亲和力增加
向 下 调 节
受体数目减少
亲和力降低
效应力增强
效应力减弱
Logo
护理药理学

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课件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课件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中医药大学药理学课件第 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对生 物体产生的效应的关系与规律。
药物效应动力学定义
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以及影响药物效应的动力学过程。
D-R曲线及其含义
D-R曲线显示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评估药物的药效和毒性。
亚最大有效剂量和最大逆转剂量
亚最大有效剂量是在不产生最大效应的情况下仍能产生一定效应的剂量。 最大逆转剂量是能够使病人从中毒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的剂量。
在剂量–响应关系中可能现的 问题
拟合问题:部分剂量点不符合预期的D-R曲线,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药物效应。 个体差异:个体对药物剂量的反应有所不同吸收和消除速度相等的状态,而全麻过程则是通过给药途径将患者带入麻醉状态。
两种特殊D-R曲线
正态分布曲线:药物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加呈正态分布,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中等效应。 双相曲线:药物在低剂量下产生正常药物效应,但在高剂量下却产生相反的效应。
相关参数
EC50:百分之50响应所需的药物剂量。 ED50:百分之50患者产生所需的药物效应。 TD50:百分之50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所需的药物剂量。 LD50:百分之50患者死亡所需的药物剂量。
药效学原理对临床的重要性
药效学原理可以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PPT课件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量效关系和构效 关系是重要的药理学研究内容。
通过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以预测新化 合物的药理作用,优化现有药物的结 构,提高的研究,可以确定药物 的剂量范围和最佳剂量,为临床用药 提供依据。
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 速新药的研发进程,提高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
选择性作用
指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 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则无明显影响 或作用很小。
药物效应的影响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剂量
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脂溶性、解离度、分子 量等,可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从而影响药物效应。
药物的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药 物的效应也会相应增强。
通过药物诱导或基因工程手段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模拟人类疾病 状态。
药物处理与观察指标
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其生理、生化、行为等指标的变 化。
离体实验方法
1 2
器官灌流
将器官从动物体内取出后置于灌流系统中,保持 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离体实验研究药物对器官功能的影响及其作 用机制。
感谢观看
某些药物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即可 产生药理效应,如麻醉药、镇痛
药等。
短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内产生药理效应,如抗组胺药、
平喘药等。
长时程效应
一些药物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天 甚至更长时间内产生药理效应,
如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的残留作用和撤药反应
药物的残留作用
指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应仍然存在一段时间的现象。残留作用可能导致药物 过量的症状或戒断症状。

药理学课件-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课件-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如: 利血平→耗竭递质→降血压
有机磷农药→不可逆胆碱酯酶抑制 此类药物称为“hit and run” drugs ,击中就发动
药物。
27
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
2021/3/25
???
1、理化条件的改变:如抗酸药 2、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的代谢过程:各种补充疗法
如维生素 ;抗代谢药,如抗癌药6-巯基嘌呤 3、影响生理物质的转运:如噻嗪类利尿药 4、对酶的影响:如新斯的明 5、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如维拉帕米 6、影响免疫功能:如左旋咪唑 7、改变生理递质的释放或激素的分泌:如麻黄碱 8、作用于受体:如阿托品
4
药物的作用与效应(举例)
2021/3/25
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血压上升 激动血管平滑肌受体(作用)
血管平滑肌收缩
血压上升(效应)
5
治疗效果
2021/3/25
➢ 对因治疗: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 子(治本)。如抗生素杀灭体内的致病微生 物。补充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的称为补 充治疗,也可以纠正发病原因,但引起缺乏 症的原发病灶并未去除,因此严格说来与对 因治疗还有一定的差别。
[DR] [RT]
=50% KD = [D]
亲和力
38
2021/3/25
亲和力 KD 平衡解离常数 药物与受体亲和力 有单位(浓度单位 mol/L) KD越大,药物与受体亲和力越小(反比) pD2 亲和力指数 (正比) pD2 = -㏒KD
39
内在活性
E
[DR]
=
Emax
[RT]
0 ≤ ≤ 1
2021/3/25
非竞争性拮抗药:虽不是与激动药争夺相同的受体, 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却可妨碍激动剂与特异受体结 合,因此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斜率降 低,而且最大效应(maximum effect, Emax)降低。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特点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action):符合治疗目的或能
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 不良反应(untoward reaction or adverse
拮抗药的作用方式; 3.利用药物、毒物的量反应曲线,能说明最小有效剂量、治疗量、中毒量和致
死量的关系;能解释LD50、ED50、治疗指数的概念含义; 4.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耐受性、成瘾等在治疗中的重要
意义,理解药物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两重性; 5.理解和说明特殊人群(妊娠、老龄、婴幼儿)用药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画图 【授课时数】讲授3学时
依赖性(dependence) 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成瘾性:是指长期用药停药后有戒断症状 戒断综合征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 dependence) 习惯性:是指长期用药停药后有继续用药的欲望。 致畸作用(teratogenesis):沙利度胺(thalidomide)事件 致癌作用(carcinogenesis)与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
(stimulators or excitants) 抑制作用:使机体功能减弱的作用
(depression or inhibition) 引起抑制作用的药物称抑制药
(depressants or inhibitors)。
(二)药物作用的方式
局部作用与吸收作用

第0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0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标本兼治 如:哮喘
(三)、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untoward reaction)
药物所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生理、生化的 功能紊乱、甚至器质性变化称为不良反应。
1、副作用 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
对人体危害不大的反应。 属于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可以预知,不能消除。
药物作用范围广,选择性差。
唾液分泌
阿托品
(Atropine)
M受体阻断药
抑制瞳孔括约肌
解除迷走神经对心 脏的抑制
内脏平滑肌松弛
口干 扩瞳 心率 解痉
5
2.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 Toxicity)
用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功能、形态产生损害。 可以预知和避免。
药理作用的延伸:
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因果关系
速率;Kd代表药物的解离常数。
受体结合量与效应的关系:
D+R
DR E
反应平衡时: KD (解离常数) =
[D][R] DR
KD越大,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affinity)越小,
成反比.
亲和力 (Affinity)
与受体结合的能力
KD反映亲和力大小 KD与亲和力成反比
效价强度
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 )
Effect
0
0
Log Drug Concentration
Penicillin: A Large Therapeutic Index
100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
50
Unwanted Adverse
Effect
Percent of Patients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ED50ED99
LD1
LD50
TI=LD50/ED50
安全范围:
LD1/ED99或 LD5与ED95
见下图
图:药物效应和毒性的量效曲线
剂量
20
量效曲线(Dose response curve)
效 应
0 无 效 量
最小 有效 量
常用量
治疗量 安全范围
极 最小 量 中毒

剂量
21
小结
量效关系是从量的角度阐明药物作用的规律性。 药理效应强弱与其剂量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呈一定关 系,即剂量-效应关系。
治疗作用
对因治疗:消除致病因素 对症治疗:改善症状
治本 治标
双重性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副作用:治疗量、选择性低、转化、固有
毒性反应:过量、 危害大、可预知 变态反应: 与剂量无关 不易预知
后遗效应: 阈浓度以下 继发反应、停药反应、特异质反应
6
1. 副反应* (Side reaction)
剂量过大或过久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危害性损害。
特点:剂量过大;药理作用的延伸;可避免;对机 体危害大
急性毒性 (Acute toxicity):损坏循环、呼吸、神
经系统等
慢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损坏肝、肾、骨髓
内分泌等
三 致畸胎 (Teratogenesis)
致 反
致癌 (Carcinogenesis)
14

应 强
EC50

剂量达阈 值方产生 效应
最大效应 (效能)
在一定剂量 范围内,效 应与剂量成 正比
药物浓度(对数)
15

药理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 受体 ➢酶 ➢ 离子通道 ➢ 核酸
➢ 载体 ➢ 免疫 ➢ 基因 ➢ 理化反应
一、受体研究的历史
受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878年,Langley从事药物的某些细胞成分之间相 互作用的研究时,观察到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对猫唾液分泌存在拮抗作用。他认为在 神经末稍或腺体细胞中有一种或一些物质,能分别与该二药形成化合物,而这种化合 物的形成取决于阿托品或毛果芸香碱的相对质量和它们对该物质的亲和力。这是受体 概念的雏形。后来,他在研究菸碱作用时,发现菸碱使鸟类的某些肌肉呈强直性收缩 状态,而且即使切断通向该肌肉的所有神经收缩仍可出现,说明菸碱的作用不是通过 神经。当时认为箭毒必须通过神经末稍才发生麻痹作用,所以他推想菸碱造成的肌肉 收缩作用应不被箭毒拮抗,然而实验结果却表明箭毒能明显拮抗菸碱所引起的肌肉收 缩效应。这说明这两种物质均可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与其中某些成分相结合,他称 这些成分为“接受物质”(receptive-substance)。这些“接受物质”后来被定义 为受体。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受体概念
➢ 受体 receptor ➢ 配体 ligand
受体的五大特性
➢ 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三 = EC50 亲和力指数:pD2 = -log KD
内在活性 (intrinsic activity) :0≤α≤1
药理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掌握 熟悉 了解
1.药理效应、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 2.药物量-效曲线的基本参数; 3.受体激动药、拮抗药概念及主要参数含义。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及剂量的概念。
受体类型、细胞内信号转导、受体调节。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3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目的要求】1、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和作用机制。

2、了解药物的基本作用、治疗效果。

【教学内容】1、药物的基本作用:兴奋与抑制,特异性和选择性,治疗效果(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与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2、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量效关系、剂量、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量反应、最大效应(效能)、效价强度、质反应、半数有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TI)、安全指数(SI)、安全范围。

3、药物与受体:受体的概念及其特性、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亲和力、内在活性)、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激动药、拮抗药、拮抗参数)、细胞内信号转导、受体的调节。

【讲授方法】板书、Powerpoint。

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一)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例如强心苷能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 TP酶活性。

强心苷药物作用心肌细胞膜Na+-K+A TP酶药理反应心肌收缩力(二)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器官有其选择性。

例如:强心苷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Na+-K+A TP酶活性。

(强心苷的药物作用)而获得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理效应。

因此药理效应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

即:①药理效应表现为:1.使机体机能活动提高(兴奋)或降低(抑制)。

2.补充不足(维生素、激素)或改变体液成份。

3.抑制或杀灭病原体以及癌细胞(化疗药)4.改变机体的反应性(免疫抑制药)②药理效应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特异性高)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药物作用特异性高的药物不一定引起选择性高的药理效应。

二者不一定平行,例如:阿托品具有特异性阻断M-胆碱受体的药物作用,但药理效应选择性并不高,对心脏、血管、平滑肌、腺体中枢神经功能均有影响,而且有的兴奋,有的抑制。

药理学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理学第三章 药物效应 动力学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1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指药物对机体 的初始作用。如adr与α-R(+)相互反应。
➢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指药 物作用的结果。如adr引起血管收缩,血压 升高。
❖ 二重性: ⑴ 治病 ⑵ 不良反应(致病)
四、治疗效果 ➢ 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ect治疗作用)即符合
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分为: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用药的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 底治愈疾病(治本)如:抗生素
对症➢ 可靠安全系数:即LD1/ED99 ,LD1/ED99>1, 说明药物安全。
➢ 安全范围:5%致死量与95%有效量之间的距离。
➢ 极量(最大治疗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又发生 中毒的剂量,除特殊需要,一般不用。
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治标)如: 镇痛、退热、抗休克
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
❖ 五、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不符合 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 应。难以恢复的严重不良反应称为药源性疾 病。如链霉素——耳聋。
❖ 1.副反应(side reaction):指药物在治疗量 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较轻。原因 药物选择性低,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可预 料,有时可与治疗作用互变。
各种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及最大效应比较
三、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100
50
0
5
7
10
20
100
累加量 80 效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首页基本要求重点难点讲授学时内容提要1 基本要求[TOP]1.1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药理效应.药物作用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映.特异质反应等。

1.2 掌握药物的量效关系及主要术语:量反应.质反应.最小有效量.极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应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1.3 熟悉受体的概念和特征。

1.4 了解受体的类型及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

2 重点难点[TOP]2.1 重点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药物与受体。

2.2 难点受体药物反应动力学及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3学时4 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4.1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4.1.1 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drug 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excitation),功能降低称为抑制(inhibition)。

多数药物是通过化学反应而产生药理效应的。

这种化学反应的专一性使药物的作用具有特异性(specificity)。

药物作用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药物的化学结构。

药物的作用的其选择性(selectivity)是指在一定的剂量下,药物对不同组织器官作用的差异性。

选择性形成的基础:药物体内分布的差异.机体组织细胞的结构不同.生化功能存在差异。

药物作用特异性与选择性并不一定平行。

4.1.2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也称疗效(therapeutic effect),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根据治疗作用的效果,可将治疗作用分为: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不能根除病因,但对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

4.1.3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能够避免的。

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较难恢复,称为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的神经性耳聋副反应(side reaction):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做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通常也称副作用)。

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并可以预料。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

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胎(teratogenesis)和致突变(mutagenesis)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又称回跃反应(rebound reaction)。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一类免疫反应。

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action)。

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

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性拮抗药解救无效。

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

停药后反应逐渐消失,再用时可能再发。

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也可能是其代谢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

临床用药前虽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

特异质反应:这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性拮抗药救治可能有效。

这种反应不是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

4.2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TOP]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这就是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简称量-效关系)。

用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药理效应按性质可以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情况。

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者称为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从量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定位点: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或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threshold dose or concentration)。

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efficacy)。

半最大效应浓度(concentration for50% of maximal effect,EC50):是指能引起50%最大效应的浓度。

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药物的最大效应与效价强度含意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

如果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则称为质反应(quantal response or all-or-none response)。

质反应以阳性或阴性.全或无的方式表现,如死亡与生存.惊厥与不惊厥等,其研究对象为一个群体。

从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特定位点:半数有效量(median effective dose, ED50):即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如效应为死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治疗指数大的药物相对较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安全。

但以治疗指数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并不完全可靠。

因为有效剂量与其致死剂量之间有重叠。

为此,有人用1%致死量(LD1)与99%有效量(ED99)的比值或5%致死量(LD5)与95%有效量(ED50)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

4.3第三节药物与受体[TOP]4.3.1 受体概念和特性受体(receptor):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配体(ligand):指体内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也称第一信使。

受体对相应的配体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autacoid)等。

受体具有如下特性:①灵敏性(sensitivity),②特异性(specificity),③饱和性(saturability),④可逆性(reversibility),⑤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4.3.2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所产生效应的不同,习惯上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和拮抗药(阻断药)3类。

激动药:为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依其内在活性大小又可分为完全激动药(full agonist)和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前者具有较强亲和力和较强内在活性(a=1);后者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a<1),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拮抗药: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a=0)的药物。

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具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竞争性拮抗药(petitive antagonist)和非竞争性拮抗药(nonpetitive antagonist)。

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

通过增加激动药的剂量与拮抗药竞争结合部位,可使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能不变。

可用拮抗参数(pA2)表示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度,其含义为:当激动药与拮抗药合用时,若2倍浓度激动药所产生的效应恰好等于未加入拮抗药时激动药所引起的效应,则所加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pA2。

pA2越大,拮抗作用越强。

pA2还可用以判断激动药的性质,如两种激动药被同一拮抗药拮抗,且二者pA2相近,则说明此二激动药是作用于同一受体。

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活性均降低,即不仅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也降低其最大效能。

与受体结合非常牢固,产生不可逆结合的药物也能产生类似效应。

二态模型学说:受体蛋白有两种可以互变的构型状态:活动状态(active, Ra)与静息状态(inactive, Ri)。

静息时(没有激动药存在时)平衡趋向Ri。

平衡趋向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药物对Ra及Ri亲和力的大小。

激动药对Ra的亲和力大于对Ri的亲和力,可使平衡趋向Ra,并同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

部分激动药对Ra的亲和力仅比对Ri的亲和力大50%左右,即便是有足够的药量,也只能产生较小的效应。

拮抗药对Ra及Ri亲和力相等,并不改变两种受体状态的平衡。

另有些药物对Ri亲和力大于Ra,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与激动药相反的效应,称为反向激动药(inverse agonists)。

4.3.3 受体类型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号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受体大致可分为下列5类:G蛋白耦联受体.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细胞内受体.其他酶类受体。

4.3.4 细胞内信号转导受体在识别相应配体并与之结合后需要细胞内第二信使将获得信息增强.分化.整合并传递给效应器才能发挥其特定的生理功能或药理效应。

最早发现的第二信使是环磷腺苷(c),现在知道环磷腺苷(c).环磷鸟苷(cGMP).肌醇磷脂(phosphatidylinositol).钙离子等许多其他物质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